开国上将到农村看望老战友,却发现他没钱看病,县委:以为是特务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73年,开国上将杨得志去到湖北荆州进行视察,打听到了老战友侯礼祥的住址前去看望他。

但是他去了之后才发现,自己的老战友不仅没有房子住,连生病了都没有钱医治!

杨得志不敢相信,江陵县委这时告诉了他原因:“我们一直以为侯礼祥他是特务......”

开国上将的老战友,为什么却被当地县委认作特务?

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侯礼祥

杨得志的这名老战友名为侯礼祥,两人并肩作战了好多年,期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侯礼祥小时候读过4年私塾,在十五岁时,他离开村庄,去到荆州、武汉、江西等地方谋生。

后来,侯礼祥在江西参加了革命,他和杨得志之间革命战友的缘分也因此开始了。

1929年春节前夕,红军扩编,侯礼祥就在这个时候参军了。

同年3月,侯礼祥在连长彭绍辉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

侯礼祥内心激动极了,从那天起,他就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在侯礼祥参军的时候,因为年纪小的缘故,部队里的兄弟们喊起他的名字来往往都不带姓,弟兄们常常“礼祥、礼祥”地喊他。

一开始,侯礼祥还会给大家解释解释,说自己不叫“李祥”,叫“侯礼祥”。

后来被喊习惯了之后,他也不跟大家解释自己的真名了,就默认自己叫“李祥”。

再到后来时间一长,就导致大家真的认为他的名字叫作“李祥”,连给他登记在册的名字也变成“李祥”了。

部队里除了他自己,几乎就没人知道他的真名是什么了。

长征时期,侯礼祥被编入了红一军团一师一团。

那个时候,候礼祥遇到了杨得志,对方是他的团长。

杨得志担任一团团长时,侯礼祥曾担任一营营长。

杨得志担任一师师长时,候礼祥担任一团团长。

杨得志带着他们担负起了前卫和先遣任务,“飞兵破乌江”、“强渡大渡河”,他们为后续部队打开了生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两人在并肩作战的时光中结下了深深的战友情谊。

南征北战的日子里,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好,简直像可以同穿一条裤子的亲兄弟一样。

不过,杨得志一直喊的也是“李祥”,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兄弟还有一个真名“侯礼祥”,这也为两人后来的离别多年埋下了伏笔。

在多年行军作战的岁月里,侯礼祥身上大大小小的伤也越来越多。

虽然他一直咬牙坚持,但是后来右腿中了弹,即使经过及时的救治保住了一条命,但是却不能再行军作战了,不得已,侯礼祥退下了战场。

1939年初,侯礼祥因自身伤势过重,被组织安排到了后方继续工作。年底,侯礼祥转到了武汉八路军办事处。

武汉离侯礼祥的老家很近,所以组织安排他回家乡江陵进行工作。

但是刚回到家的侯礼祥并没有被安排什么具体的工作内容。

他在家里闲暇的时候,便会将自己曾经的证件、奖章什么的拿出来看看,仿佛自己还在战场上和弟兄们并肩作战一样。

那时的侯礼祥还专门做了一个箱子,用来存放自己在共产党时获得的证件、奖章等。

那些能够代表自己过往的证明,都被侯礼祥小心翼翼地存放了起来。

但是战乱的年代,侯礼祥的家中也遭过几次贼。

那贼可能看侯礼祥放得这么仔细的箱子里一定有很重要的宝贝,于是,就给侯礼祥的箱子顺走了。

侯礼祥回到家后,看到自己用来放材料的箱子没了,痛心不已。

可是那时候,丢了的箱子想再找回来,无异于天方夜谭。

虽然侯礼祥也一直努力在寻找,可还是如同大海捞针一样,一无所获。

担任中共江陵中心县委书记的魏西,接收了侯礼祥的组织关系,后来魏西安排侯礼祥到了监利县朱河一带开展地下工作。

侯礼祥先后在监利朱河、周老嘴及江陵普济观一带任国民党保长、联保主任,他按照组织的安排,在那里隐姓埋名地工作。

没想到的是,他却在工作的过程中与组织失掉了联系。

新中国成立后,当初知道他真实身份的魏西也早已调任走了,不再担任中共江陵中心县委书记。

侯礼祥因为身份问题,就成为了专政对象,被重点调查起来。

曾经在战场上的付出无人知晓、没有给他应得的待遇也就算了,侯礼祥并不在意那些身外名。

但是被诬陷成“特务”,让侯礼祥感到十分生气,他觉得这是对他的一种莫大的侮辱。

毕竟自己曾经真的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人,无论如何,他都要证明自己的身份!

一个“乞丐”

1971年,济南军区的大门口来了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

他浑身上下脏兮兮的,还散发着一股子无法形容的味道,让走在他身边的行人们纷纷捂着鼻子对其退避三舍。

这个“乞丐”一来到军区大门门口,就先探头探脑地向里张望,仿佛要看到什么人似的。

门口值班的哨兵瞬间警惕起来,大声呵斥那个“乞丐”:“什么人!鬼鬼祟祟地来干吗呢!”

谁料那“乞丐”听了之后,好似对哨兵这个形容词非常不满意。

他回答道:“我才不是什么鬼鬼祟祟的人,我是你们杨司令的老部下,这次来就是专程找他叙旧的。”

哨兵听了之后,就更觉得眼前人可疑了。

杨司令曾经的老部下,怎么说也是跟着杨司令在沙场上奋勇征战。

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也都得到了妥善的安排。

怎么会是眼前这么落魄的“乞丐”呢?

但是哨兵也不敢直接确认眼前人的身份究竟是否属实,假如贸然认定,误会对方了,那就不太好了。

于是哨兵给眼前的“乞丐”指了指传达室的方向,让他去那里问个清楚。

“乞丐”听到后,就调转方向,转身去了。

到了传达室之后,这个“乞丐”怕对方跟刚才的哨兵一样,不相信自己。

于是便将自己曾跟着杨得志将军行军打仗的事情,一清二楚地都同对方讲明白了。

工作人员听了“乞丐”的讲述之后,发现他讲得真的十分真实,有一些作战的小细节一听就是上过战场的人才了解的,靠凭空想象的话是很难杜撰出来的。

于是工作人员对眼前“乞丐”的话就多了几分信任。

但是杨司令这几天也确实不在,工作人员便让眼前的人先等待几天。

没想到“乞丐”一听就急了,他一边比划着,一边说自己一路从湖北风餐露宿地奔波过来,身上根本没有钱在济南住上几天。

这时的工作人员听了之后,也很为难,他们既不敢直接确认眼前“乞丐”说的话是真的,又怕他真是杨司令旧部,怠慢了属实不好。

于是,工作人员为眼前的“乞丐”在附近定了一间宾馆,让他在那里先住下,等着杨司令回来。

杨得志回来后,得知之前的下属李祥过来找自己,瞬间震惊了。

这些年来,他也曾不止一次派人四处寻找李祥的消息,可是却都杳无音讯。

如果当时的李祥没有失踪,说不定如今他们还是在一块工作的呢。

这时的杨得志也不免激动起来,他迫不及待地想与李祥见面,于是杨得志赶紧派人将李祥接了过来,他要好好地与对方叙叙旧。

可是一见到李祥本人,杨得志就傻眼了。

眼前的人脸上布满了皱纹,脊背都有些佝偻了,一双眼睛也浑浊不堪。

杨得志无论如何也没办法将眼前这个人,和记忆中那个意气风发的李祥联系在一起。

年轻时的李祥打仗机灵,因为读过几年书,说话也是文质彬彬的。

这么多年不见,怎么会变得如此落魄呢?

李祥一见杨得志犹如见到陌生人的反应,心里也慢慢明白过来,杨得志这是认不出他来了。

李祥心酸不已,眼里不由得涌出了泪花,他开始对杨得志讲那些两人曾并肩作战的细节,说着说着,心中的酸楚再也难以掩饰,泣不成声。

杨得志听到对方讲的这些事,也明白过来,眼前的人就是自己的老战友李祥!

他上前一步,与李祥紧紧抱在一处,两人哭了好久好久,激动的心情才慢慢平复下来。

那么这么多年来,李祥究竟经历了什么呢?

为什么找不到他的下落?

几年前的那一次通信又为何中断?

往事

经过和李祥的交谈,杨得志才知道,原来,李祥并不是对方的原名,对方的真名是侯礼祥。

这些年来,杨得志一直寻找的“李祥”根本是不存在的一个人,也难怪他无论如何努力,却一直找不到对方的丝毫踪迹。

而且因为侯礼祥当初登记在册的名字一直是“李祥”,所以后来他想证明自己的身份时,也根本找不到任何可靠的资料来证明自己!

就这样,在政府核查侯礼祥的身份时,发现登记在册的没有丝毫关于“侯礼祥”的信息,就更衬得侯礼祥那些说自己是老红军的言语是在撒谎了。

侯礼祥越解释,就越“坐实”了自己的“特务”身份。

再说起和杨得志前几年那次的通信中断,侯礼祥就更加悲愤了。

他张了好几次口,都忍不住落下泪来,断断续续地好久才将事情讲明白。

侯礼祥坦言,当时收到杨得志回信的他,以为自己终于可以证明自己的身份了。

可是没想到大家一直以来都认为他是“特务”,根本不相信他所说的话。

如今看到自己手里拿着杨得志的回信,就更以为他胆大包天,还敢伪造司令员的回信了,于是对他的控制更加严厉了。

说到此处,侯礼祥的眼泪流得更加凶猛了。

那时的他好不容易在报纸上看到有关杨得志的消息,以为自己终于可以证明清白了,没想到却受到了更加严格的打击。

因为被怀疑成特务,所以导致他本来在村子里受到的冷落和白眼就不少。

如今又加上了一个伪造司令员回信的名头,侯礼祥的日子就更加不好过了。

那些年来,他在村里受到的流言蜚语排山倒海一般,都快将他击垮了。

而后一晃又是数十年,好不容易又一次听闻关于杨得志最近的消息后,他决定亲自来找杨得志给自己证明。

身无分文的他毫不犹豫地就带上干粮出发了。

路途中,渴了他就去河里捞一捧水喝,饿了就掰点儿自带的干粮充充饥。

在路上,如果有好心人带他的话,他就搭人家的车赶一段路;没有的话,他就靠着两条腿往前走。

奔波劳累了许久,最终,他才来到了杨得志所在的地方,这也是他当初刚来到时为什么蓬头垢面的。

听到此处的杨得志也心酸不已,为自己昔日的兄弟落下泪来。

他没想到,曾经的好兄弟和组织失去联系后,竟然过得如此艰难。

如果当初侯礼祥一直干下去,没有如此变故的话,如今也应该能做到中将了!

可是如今的侯礼祥,却被误会了数十年之久,还和组织失去了这么多年的联系。

杨得志简直不敢想象侯礼祥这么多年都是怎么走过来的,个中辛酸,旁人真的无法感同身受。

所以杨得志决定,这次侯礼祥千里迢迢来到济南,他身为对方曾经的上级,无论如何都要尽到地主之谊!

于是,杨得志带着侯礼祥先去了理发店,好好地让店员为对方理了发,又带着侯礼祥去定做了好几身面料质感都很不错的衣服。

最后,他还带着侯礼祥好好在济南玩了几天。

按理说,有了杨得志的作证,侯礼祥这次回去应该能很顺利证明自己的清白。

中间又是出了什么事情呢?

才会让去湖北荆州视察的杨得志,发现自己的老战友不仅没有房子住,生病了也没钱医治?

杨得志帮侯礼祥作证

侯礼祥在济南的几天时间里,和自己昔日的好友杨得志叙了好久好久的旧。

两人在那几天常常把酒言欢,追忆曾经一同作战的革命时光。

说到最后,两人往往都会红了眼眶。

阔别多年的老友重逢,两人都是有着无数的掏心窝子话,仿佛怎么都说不完。

最后,在济南度过了好几天的潇洒时光后,侯礼祥跟杨得志说自己要先回去了,他说自己要赶紧带着杨得志写的证明回去给自己恢复清白呢!

他还说,如果以后杨得志去湖北的话,可以去他在江陵县的家中找他,两人再一同把酒言欢。

对待侯礼祥突然的告别,杨得志自是十分的不舍,可他也知道侯礼祥迫切想证明自己的心情。

于是杨得志重重拍了一下侯礼祥的肩膀,说自己以后有机会去湖北的话一定会去找他。

在侯礼祥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杨得志还塞给了他两个鼓鼓囊囊的大包裹。

包裹里面不仅有许多衣物,还有不少济南当地方便携带的特产。

在这些物品之下,还有两个不起眼的信封,但是当侯礼祥将信封打开之后,却发现里面塞着的是钱和粮票。

侯礼祥心里满满的都是感动。

这两个包裹也饱含着杨得志对侯礼祥的深厚友谊。

第二天侯礼祥出发时,杨得志还专门将他送上了车,等两人再也看不见对方后,杨得志又驻足了好久,才转身回去。

那时坐在车上的侯礼祥心里满满的都是激动。

他想着有了杨得志的担保,这下自己肯定能为自己证明身份了。

结果万万没想到,回去之后,他所拥有的那些证明材料还是被认定为是伪造的,不由分说地又被收走了。

背着“特务”的骂名太久太久,就算他带来的材料都是真的,还是根本没有人相信他真的是曾经的老红军。

侯礼祥绝望极了,他想不出自己还能怎么为自己证明身份。

直到1973年时,杨得志去往湖北荆州视察,前来看望他这个曾经的老战友。

有了杨司令的亲口认证,侯礼祥才终于彻底清白。

后来又经过杨勇将军和前江陵中心县委书记魏西的证明,中共江陵县委在1975年1月的时候,对侯礼祥的问题作出了结论。

他们决定恢复侯礼祥应有的红军待遇。

经过了数十年的时光,侯礼祥终于摘掉了扣在自己头上的那顶“特务”的帽子,得到了身边人久违的尊重与待遇。

从那以后,他生病也有钱医治了,还终于有了更够为自己遮风挡雨的房子。

只是当初各种各样的原因使然,被自动退党的侯礼祥,直到临终都没有能够再次恢复党籍,这也是他心中一个很大的遗憾。

结语

我们无法想象被扣上“特务”帽子的那么多年里,侯礼祥心中是怎样的绝望与难过。

但是好在他和曾经的上级杨得志联系上了,在杨得志的证明下,恢复了他老红军的身份。

杨得志和侯礼祥之间深厚的战友情也让人为之感动,那些并肩作战的时光,也是两人之间珍贵的回忆。

文章的最后,让我们向那些为了新中国隐姓埋名的英雄们致敬!

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对于从事地下工作、隐姓埋名的侯礼祥,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特务   江陵   荆州   哨兵   济南   湖北   县委   上将   司令   乞丐   眼前   身份   农村   发现   老战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