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一)

昨天说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起点,今天尝试谈一下新中国的建设。

中国在纳入金融资本的全球竞争之前一般性的工业化过程,按照产业资本的发展规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积累、产业扩张、结构调整。

新中国的工业化初期,其原始积累始于外资,旋即中辍,继而在外部资本趋零条件下维持工业化的过程可谓举步维艰–一方面要在国内人口与资源关系紧张和外部地缘环境紧张的双重紧张约束下,内向地实现资本的积聚和积累;另一方面又要在反对冷战封锁和后冷战控制中外向地谋求与外界的资本、技术乃至合作的机会。

中国政府在1949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取得胜利之后,试图通过发展私有制工商业和促进城乡市场交换,带领在革命战争中形成的小有产者农民和在城市中保留下来的私人工商业经济,来逐步完成民族工业的原始积累,进入以城市工商业为主的工业化阶段。可是在建国之初,尽管新成立中国政府提出对苏联“一边倒”的外交策略,却在国内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向苏联多次请求援助未果。

1950年6月发生朝鲜半岛战争,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使二战之后形成的地缘战略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在这种复杂的历史背景下新中国与苏联建立了战略同盟关系,才有苏联在1950–1959期间,合计达54亿美元的工业设备和技术投资的援助。

表一


表二


表三

以上三张图片是苏联帮助中国的具体项目。

在伴随朝鲜半岛战争而来的强大外来投资的拉动作用下,中国在1950年迅速的走出了建国之初的经济萧条,开始了工业化的高速原始积累阶段。所以新中国从来都没有什么闭关锁国,新中国的领导人也不是不懂得经济建设,这都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污蔑,还有不明真相的普通群众不明所以的盲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朝鲜半岛   新中国   中国政府   苏联   原始积累   地缘   工商业   经济建设   中国   紧张   资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