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在杀杨宇霆时我不得不相信

1931年9月,日本关东军穷凶极恶地攻进了奉天,打开了张学良的帅府大门,他们冲进张家的府邸洗劫一空,把府内的财务全部都抢走不说,还把张学良各种装机要文件的柜子也都统统打开。

张学良卧室里有一个保险柜,日本人将其打开之后发现柜子里空空如也,只有一枚静静躺在那里的袁大头。那些普通的日本士兵并不知道这枚袁大头意味着什么。

张学良故居

在慌乱之中,他们或许将这枚袁大头带走了,又或许是不知道放在哪个地方,总之,这枚袁大头再也没有出现过。

其实,关于这枚袁大头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这是张学良晚年自己说的。

他说:“在杀杨宇霆之前我从来不迷信,也从来不崇拜鬼神之说,可是在杀他的时候,我不得不信。”

张学良口中所说的迷信就是与这枚袁大头和杨宇霆有关,那么,当年他和杨之间发生了什么?为何他要枪杀这个奉系元老呢?又为何会扯上迷信一说?

张学良

张、杨二人的关系

其实张学良和杨宇霆的关系并非本就同水火反,他们两个人在前期交往之时都是温情脉脉的,杨宇霆也亲切地喊张学良的小名“小六子”。可是随着世事的发展和两个人性格的转变,他们也走到了刀兵相见的那一步。

1929年的1月11日,张学良在自己的家里处置了父亲张作霖留给他的两个左膀右臂,一是杨宇霆,二是常荫槐,而这常荫槐就是杨宇霆的小弟,也是杨宇霆的忠实追随者。杀他们二人并不是张学良一时起意而为,而是他经过了周密的思考和布置。

也就是说,杀掉杨宇霆是张学良早就谋划好的。

杨宇霆

之所以要对他们动手,张学良也有自己的看法。尽管后来在晚年的时候,他曾经惋惜自己和杨宇霆之间的关系,也挽惜自己当年那样的冲动,可是他并没有后悔过自己枪杀杨宇霆。因为杨宇霆和常荫槐二人带给他的阴影已经太大了,他必须先下手为强。

当年皇姑屯的爆炸惊了奉天所有的官兵,因为在这趟列车上的有他们奉军老大张作霖。日本关东军为了进一步打开东北迫不及待地处理了张作霖。

其实,日本人也不愿意和张作霖兵戎相见,只不过张作霖为人实在太过奸滑,多年在国民政府和日本人之间相互纠缠,自己片叶不沾身不说反而从日本人那里套取了大量的好处,这让日本人对张府恨的牙根痒痒却又无计可施。

张作霖

眼看着其他列强也在虎视眈眈地盯着东北三省,日本关东军自然坐不住了,他们制造了皇姑屯事件,把一代枭雄张大帅炸死在了列车之上。张作霖一死,东北三省就留下了无数的烂摊子,要知道他有个名号叫“东北王”,只要有他坐镇东北三省,那么整个关外几乎稳如泰山。

可是张大帅的离去就仿佛是撤掉了东三省的主心骨,年轻的少帅张学良根本不可能担此大任,但是时局又要求他必须马上接任父亲的任务。张学良当时接手父亲的事业时也有一定的争议,因为奉系内部也有很多的派别,最有资格继承张大帅的有三个人,一是张作相,二是杨宇霆,三是张学良。

张作相

张学良是张作霖的亲儿子,也是他生前重点培养的继承人,可是张作相也和张作霖有过命的交情,二人从入绿林时期就一路摸爬滚打,要论资排辈的话,张学良还得管张作相叫一声叔叔。当时张作相和张学良一样,手里也有三四万的精锐大军,如果他想要接替张作霖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了他们二人之外,杨宇霆的势力也不可小觑。和张家人不一样的是,杨宇霆是“留洋派”,他在日本军官学校留过学,学了一肚子外国的墨水,起初他回到东三省的时候也被受到了张作霖的重用,所以他在奉军内部也培养起了自己的一部分亲信和势力。若是杨宇霆坐上了张大帅的位置那也无不可。

杨宇霆

本来是三足鼎立的局面,张作相率先打破了僵局,因为他是跟着张作霖一路艰难前行打下江山的,所以他断断不可能容忍杨宇霆接手张作霖的位置。

张作相和张学良二人对于日本人的感情是一致的仇视,而杨宇霆则有些暧昧不清,所以他们二人便联起手拒绝杨宇霆接手张大帅的事业。张作相和张学良的军队加在一起已经远胜于杨宇霆的势力,在张作相保护之下,少帅张学良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接力棒,以一己之力保护着奉天。

虽然张作相同意张学良坐稳大帅的宝座,可是并不代表杨宇霆也同意,何况杨宇霆当年留学归来的时候给奉系出了不少的力。

张学良

张作霖还在的时候,他作为张作霖的得力干将拉拢了不少英美德法方面的人才来抵抗日军的渗透。而且他搞内政确实有一手,杨宇霆带着东三省的各路人才把经济翻了一番不说,军队的面貌也焕然一新,颇有些现代化军队规制的样貌。所以杨宇霆的实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不然他不可能自己私吞30万饷银的时候,张作霖还会将他再次启用。

张作霖对杨宇霆的示好让他对自己的能力更加自信,他认为,若不是自己帮助张大帅处理事务,或许东三省没有一度繁荣的局面。但是在张作霖面前,杨宇霆的自信不显山不漏水。一方面是他害怕张作霖弹压御人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他十分欣赏张作霖的人格魅力,杨宇霆曾数次和自己身边人说,张大帅是他这一生最敬重的人,虽是草莽出身,可是他的眼界和格局虽非常人能比。

张作霖和孩子

杨、常二人的步步紧逼

杨宇霆欣赏张大帅并不意味着也欣赏他的儿子张学良,在杨宇霆的眼里,张学良就是一个还没长大的“小六子”,他认为张学良完全没有能力做到像他父亲一样对外周旋日本人,对内稳住蒋氏的国民政府。

同样,张学良和张作相也有些瞧不上杨宇霆他们和常荫槐,尤其是杨宇霆对日本人模糊不清的态度被张家人认为是对日本人的妥协。他们将张作霖之死的所有原因都归咎于日本人头上,恨不得马上去和日本人拼命,可杨宇霆却认为这是下下策。

他主张用绥靖安抚的手段,从日军那里空手套白狼,获取一批大量的军用物资和经济支持来发展东三省,随后慢慢图之。

皇姑屯事件

杨宇霆的策略在张学良的眼里无异于是对自己父亲之死最大的侮辱,所以他也无法忍受杨宇霆在他面前吆五喝六。杨宇霆这个人刚愎自用,恃才傲物,他每每来到会议室议会的时候总是以长者自居,以张学良的顾命大臣自居。

他从来没叫过张学良“少帅”,张口闭口总是“小六子”,“六子”。要知道当时的张学良已经掌握了东三省所有的大权和军队,杨宇霆还敢如此嚣张跋扈,简直不仅是在拆张学良的台,更是在拆所有张家人的台。

杨宇霆的狂妄引起了张学良的不满,但归根结底张学良也未曾问责他什么,反而是各种事情都还会询问他的意见。但是张学良步步退让没有让杨宇霆警觉,他不仅将常荫槐收入囊中作为己用,而且还把部下们安插到各个东三省的要职。

常荫槐

当张学良有了归顺南京国民政府的心思的时候,杨宇霆和常荫槐二人在会议上公开反对对张学良,指责说他放弃了父亲留给他的财富,也放弃了东北的大好局势。

他们二人的种种动作都引起了张学良的不满,某一次张学良想从常荫槐这个东北交通委员长和黑龙江省长的口袋里拿出一些费用来充作军饷的时候,他竟然傲慢到根本不理会张学良。

身居高位的托孤大臣和追随者的作威作福的各种事情让张学良看在眼里,即使他们有些才能也深得重用,可是作为少帅的他实在无法忍受。

即使如此,张学良也并没有真正地想杀掉二人,毕竟他刚刚登上大位根基未稳,若是贸然除去父亲的元老则会引起奉天的震荡,也会引起别人对自己的误解,所以张学良对他们二人一直采取的是安抚的态度。

张学良与蒋介石

但张学良的退让在他们二人眼里就是怯懦,杨宇霆愈发大胆,多次私下交谈的时候还嘲讽张学良不堪大用。他说这话的意思是指张学良染上了大烟瘾,应该命不久矣,是一个没有意志,软弱涣散的人,根本当不起东三省的政治经济局面。

当时张作霖去世,张学良悲痛万分,而所有的事物都压在他一个人的头上,压力过大的他便吸食了鸦片。可他没想到这能够成为杨宇霆攻击他的论点,所以杨宇霆数次有意无意瞥向他被注射药品的手臂让张学良坐如针毡。

被锁起来的诡异硬币

一生傲气的少帅怎么可能忍受别人对自己进行人格上的侮辱,何况杨宇霆和常荫槐还经常向他求官鬻爵,甚至常荫槐还主动要求自己要去中东路管辖。他们的要求让张学良愤怒到了极点,难道整个东三省都是杨宇霆和常荫槐的?

张学良

正当他要拒绝常荫槐的意见时,哪成想旁边的杨宇霆掏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文件,两个人一起逼迫少帅。最终张学良在这份文件上签了字,张学良的不情不愿在杨宇霆的眼里就是小孩子闹脾气不值一提。可是他们都没有想到,这个签字的手会有扣动板机的一刻。

待他们二人走后,张学良大发雷霆,妻子于凤至来到他的身边询问他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张学良强压自己的怒气把刚才的事情说了一遍。于凤至便有些担忧,后来张学良询问她,是否可以先杀掉常荫槐,扣押杨宇霆,但妻子于凤至的话点醒了他:“如果你杀了一个人,留了一个人,以后那些奉系的元老来保全他杨宇霆,你应该怎么做?还不是要乖乖把人放了吗?”

张学良于于凤至

这段话让张学良提壶灌顶,的确如此,如果贸然杀了杨宇霆的心腹,那留他一人岂不是后患无穷。

但是杨宇霆的作风他也不可能再忍受他,于是他从不迷信的少帅决定拿上一枚硬币接受上天的旨意。他对妻子说:“如果硬币朝上,那么杨宇霆死。”结果第一次银元被高高弹起又落下时是正面,第二次是正面,而第三次又是正面。

这样的结果让于凤至非常害怕,张学良也傻了眼,难道上天要他杀掉杨宇霆吗?于凤至有些惶恐,他颤抖着声音对张学良说:“这钱币制作的时候反面重一些,所以会朝上,你莫不如反过来扔。”张学良听完后觉得有些道理,于是他再次向上丢了一把。

大洋

在丢硬币的时候,他心里默念:若是反面的话,杨宇霆必死无疑。结果第一次硬币落下时就是反面,张学良不甘心再抛了一次,可结果还是反面。当第三回抛下之后,张学良不敢看 ,于凤至悄悄看了一眼就瞬间瘫坐在地上,也是反面。

这次的张学良没有恐惧,没有伤心,只是默默地将这枚硬币放进了自己的保险柜。他口中喃喃自语:“原来真的是天意。”

在夜晚降临的时候,杨宇霆和常荫槐如常地来到了张府议事。在他们二人刚打开文件的时候,张学良的人已经把枪口对准了他们。

报纸报道

随着两声枪响,一切声音都归于寂静。杨宇霆和常荫槐二人倒在了张学良的枪下。随后张学良就公布了杨、常二人的罪状,还给他们一大笔钱治丧。当所有的事情全部结束之后,张学良悄悄地去保险柜再次看了那枚银元一眼,因为那个六次抛银元的结果让他脊背发凉。

张学良从不迷信,可是这枚银元成了他久久挥之不去的梦魇。

晚年张学良

随着杨宇霆的离开,张学良和日本人之间更加图穷匕见。一个月之后,张学良改旗易帜,归到了南京国民政府。要知道,杨宇霆生前更加支持亲近桂系李宗仁反对蒋氏政府,而张学良如此做恰恰说明了他和杨宇霆之间永远也不会交集和和解,所以,杨宇霆只死也是必然,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关东军   奉天   袁大头   银元   少帅   大帅   日本人   日本   自述   硬币   晚年   迷信   父亲   张学良   杨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