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伊战争拯救了中国军工业?看看当年的交易额,至今都无法超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国内的兵工厂陷入绝望之境,处在倒闭的边缘,很多兵工厂都只能被迫改行去生产洗衣机、雪糕之类的非军工类产品。

1980年到1988年间爆发的两伊战争就像是一场救火的及时雨一样,两国的军火订单源源不断地涌向国内,扭转了中国兵工厂快要倒闭或者转行的命运,两国在中国购买军火交易额至今都是无法超越的存在。

那么为什么中国军工业在上世纪80年代会如此的困难呢?当时的交易额到底有多少呢?

中国兵工厂之窘境

上世纪60年代,为了应对可能会爆发的大规模战争,党中央决定将沿海的重工业迁往内陆,进行著名的“三线工程建设”。

上个世纪的中国,还属于“一穷二白”的时期,那时恨不得有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

军工产品的研发并不像研发其它产品一样,其讲究的就是“领先”二字,要是造出来的武器装备不能超越对手,那就是造得毫无意义。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军工产品的研发都是非常耗钱的。

但是三线工程的建设花掉了大量的资金,这就导致军工产品的研制进度非常慢甚至停滞不前。

故而在上世纪70年代末时,国内的军工厂整体水平都还停留在50年代的水平。

70年代末,国家维持的军队是一支在装备上严重落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庞大军队。

拿1979年来说,中国军费总开支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43%,占到了国家财政支出的17.37%,这对于国家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那时候的中国真的穷,但是穷则思变。

1978年,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国家正式进入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初期是需要大量的资本来促进国民经济建设的。

所以在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认为军费开支过大了,于是提出了“军队要忍耐”的口号。

80年代,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军和大幅度地削减军费。

在裁军和削减军费后,军工厂接到的订单自然就变少了,有的军工厂甚至都接不到国内的订单了,而且军工厂自己的大部分科研经费也被国家用于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中。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军工厂就进入了“寒冬”。

军工厂纷纷自寻出路,中国核工业集团504厂卖起了雪糕;南京雷达总厂卖起了电风扇;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卖起了电风扇……

但是,天无绝人之路。

1980年伊拉克和伊朗的战争爆发了。

两伊战争之始末

两伊战争是伊拉克和伊朗两国之间在1980年到1988年间发生的局部战争的整体称呼。

对于两伊战争的起因,一般可以从3个方面来概括,分别是:

1、国家边境上的领土纷争。

2、宗教派别之间的矛盾。

3、民族之间的仇恨。

虽然两个国家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但是伊朗的伊斯兰教以信奉以什叶派为主,而被萨达姆统治的伊拉克政权信奉的是逊尼派。

霍梅尼

伊朗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其宗教领袖霍梅尼一直想推广什叶派,让什叶派成为整个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教派别。

所以霍梅尼号召伊拉克人民推翻由萨达姆掌控的伊拉克政权,并且还鼓动在伊拉克的什叶派教徒进行一系列的反政府武装骚乱活动。

萨达姆将霍梅尼的一系列动作都看在眼里,这样他对霍梅尼的仇恨也越来越深。

伊朗的主要人口是波斯人,而伊拉克的主要人口是阿拉伯人,这两个民族在历史上素来不和,而且两个民族在彼此国家中都属于是少数民族,其利益也得不到足够的保障。

伊拉克与伊朗之间的边界长达1200多公里,两个国家在历史上一直都存在着领土的争端。

在以上3个原因的推动下,再加上80年代初,霍梅尼刚刚通过伊斯兰革命夺取了伊朗政权,萨达姆想要趁其根基不稳,一举击溃霍梅尼,从而实现伊拉克在海湾地区的霸主地位。

于是在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以抵抗“伊斯兰革命”为理由,向伊朗发动了军事进攻,这正式拉开了两伊战争的序幕。

这场长达8年的消耗战争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战争第一个阶段:发生在伊朗境内的战争。

从战争开始到10月末,伊朗军队用一个多月的时间顶住了伊拉克的全面进攻。

后来伊拉克的战略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一直到1982年3月。

3月初,战场形势发生了变化,攻守易形了。

从此伊朗开始反攻伊拉克。

到1982年6月底,伊拉克军队全数撤出伊朗,第一阶段的战争就这样落下了帷幕。

战争第二个阶段:发生在伊拉克境内的战争。

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结了12万军队,计划主攻伊拉克最大的港口巴士拉。

伊朗的进攻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与伊拉克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拉锯战。

但在经过两个月的战斗后,伊朗方面成功控制伊拉克境内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10月份,伊朗再次组织5万人的军队深入伊拉克,伊拉克前后组织了7次反击,成功将伊朗军队拒于边境线一带。

随后直到1984年3月底,基本都是伊朗发起攻势,伊拉克成功防御的态势。

经过长时间的消耗作战,此时伊朗已经显出疲态,在3月底时,基本都停止了攻势。

4月份,伊拉克为了同伊朗讲和,萨达姆采取了“以战迫和”的政策方针,主动向伊朗方面发起进攻,就是要“打到你说不打为止”。

萨达姆

“以战迫和”并没有起到正面效果,而是让两伊都陷入了无尽的消耗战之中。

战争第三个阶段:伊朗决定速战速决

1986年,伊朗受够了漫长劳累的消耗战,于是于2月出动9万余人迅速攻占了伊拉克的港口城市——法奥

在第三阶段的战争中,双方的炮火波及到了科威特,这严重损害了非交战国的利益。

于是科威特“一纸诉状”告到了联合国。

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通过了第598号决议,决议要求伊拉克和伊朗两国停火。

但是由于双方谁也不肯让谁,谁也不肯吃亏低头,所以这个停火决议始终得不到贯彻。

战争的第四个阶段:出现转折到停火

1988年的2月到4月间,两伊双方都向对方的城市发射了数百枚导弹。

在这场“导弹战”中,伊拉克占了上风,在4月18日,伊拉克收复法奥地区,两伊战争迎来了转折点。

在之后,伊朗失去了与伊拉克一战的实力,到7月18日,接受了联合国的决议。

8月20日,两伊双方停火,两伊战争结束。

在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中,双方的军费开支达到了惊人的2000亿美元,而这2000亿美元中,也有中国的一份。

“雪中送炭”的军火订单

伊朗和伊拉克这两个国家的国防工业体系都不怎么样,生产不出像样的武器装备,所以两国战争使用的武器军火大量都要依靠进口。

伊朗在伊斯兰革命后,就从亲美派变成了反美派,所以武器进口自然不会选择美国。

而伊拉克也因为和苏联发生了矛盾,从而暂停了从苏联进口武器。

加上两个国家之间打的是长达8年的消耗战,所以必须考虑武器的价格。

基于以上原因,两个国家都注意到了中国。

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武器装备既便宜,又好用。

因为当时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起工业体系的中国,其生产的武器装备也具有很浓厚的苏联气息。

在美苏冷战期间,苏联想要赢得冷战,所以为了扩大影响力,就向发展中国家疯狂卖军火。

发展中国家非常认可苏联的武器,但是苏联卖得太贵了。

但中国的武器装备有着苏联血统,价格还便宜,自然受到了两伊的青睐。

两伊的军火订单就是“雪中送炭”,两伊战争打了八年,中国卖武器也卖了八年,中国的军火生意算是赚得盆满钵满。

就拿82到86年来说,在这四年间,伊拉克在中国买了33亿美元的武器装备,伊朗在中国买了12亿美元的武器装备。

69-Ⅱ式坦克

卖了这么多钱,中国究竟卖了哪些东西呢?

中国卖给双方的东西包括但不限于歼-7战斗机、69-Ⅱ式坦克、“蚕”式导弹,AK冲锋枪、107毫米火箭炮等等。

当时,歼-7战斗机在客户伊拉克的心目中,是非常完美的存在。

因为伊拉克客户在操作后发现歼-7战斗机价格便宜,操作起来非常简单,而且其具备的性能一点也不输给苏联的米格-21。

除了飞机以外,在两伊的战场上,最畅销的就属69-Ⅱ式坦克了。

最先购买坦克的是伊拉克,要知道当时解放军装备的69式坦克一共才200辆,而出口伊拉克的69-Ⅱ型坦克就出口了3146辆。

这个数量已经达到了伊拉克陆军最鼎盛时期装备坦克的四成了,这说明69坦克已经成为了伊拉克在两伊战场上的主战坦克了。

后来伊朗缴获了伊拉克的69-Ⅱ式坦克,他们惊奇地发现这坦克操作简单,保养方便,正好适合自己的军队。

于是伊朗就以朝鲜为中间商开始向中国购买坦克,这样中国既合理规避了责任,又笑着把钱赚了。

就这样,两伊双方在战场上用中国制造的武器打得不可开交,而中国的军工厂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仅我国的617坦克制造厂出口的坦克就赚了十多个亿,还是美元。

伊朗歼-7N战斗机

在整个两伊战争期间,是中国武器出口的黄金时代,在战争期间中国武器出口的贸易额为50亿美元,这个纪录是如此惊人。

要知道在2016年,中国的武器出口额才21亿美元,所以才说两伊战争救了中国的兵工厂。

如今中国国富兵强,再也不像上世纪80年代了。

军工厂们再也不用委屈地去卖雪糕、卖洗衣机了,如今我们有了东风-17、歼-20、运-20、三艘航母等一系列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军事装备。

我们再也不需要谁来“拯救”我们的军工厂,我们自己就已经是世界一等一的军事强国。

编辑/徐银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两伊   苏联   战争   伊拉克   伊朗   交易额   国军   武器装备   军火   坦克   中国   当年   工业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