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老照片的故事

红色篇——6

这几天帮好友李小华整理老照片,发现其中三张拍摄于1949年10月底的老照片很特别,于是我就请李小华讲一讲这三张老照片的故事。

以下是李小华的讲述:

拍摄于1949年10月24日

父亲 李克平 时任中共恩平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第二支队五团副政委,支前司令员。这张照片是恩平县解放后进城第二天,10月24日在陈赓兵团向祖国大西南进军时,在支前动员大会上讲话的工作照。

前排左3为我母亲欧惠英,手上抱着是我的大哥建华,前排站着的是我的大姐云霞。拍摄于人民医院门口。

母亲 欧惠英 中共党员 1940年参加革命,1941年入党,1942年奉调开平三埠,到中共中区特委机关源昌杂货铺与老板李克平(又名:克李、时任中区特委机关秘书)以假“夫妻”名义,掩护中区特委书记刘田夫同志,副书记梁嘉同志,及新会、鹤山、开平县委陈明江、郑锦波、周天行等同志进行地下革命工作。要求不能露出破绽,不能暴露,两年后因工作结缘,产生爱情而结成真正的夫妻。1946年底奉命调往开平赤坎,到百合虾边村华青小学恩平县委驻地任交通站负责人,1948年底调往恩平上凯岗村,参加县妇委工作。这张照片是1949年10月底与恩平四区战友吴志强、吴碧玲 、吴华等战友的合照。

拍摄于1949年10月底。

恩平县解放后,抚养大姐的老交通员吴如柳同志将大姐送回,大哥建华由父亲警卫员吴师同志的母亲送回县委,一家团聚,照片中的三人紧紧相依偎,母女母子仨人久别重逢,母亲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大姐和大哥,小时候因为父母工作关系,加上部队的不断转移、经历了太多的艰辛和波折。

大姐李云霞,1945年1月出生,出生地:江门市鹤山县云乡的皂幕山上。据母亲60年代的回忆,具体出生的日期已经记不清了,只记住了大姐出生几天后,山下的乡民在烧鞭炮过春节。 1943年底,母亲由开平三埠三沓半交通站调往开平月山镇中区特委机关(组织部)李国林同志的联络点“万隆客栈”,与吴文、张丁、李山等同志以叔侄关系掩护刘田夫、梁嘉、李国林、陈春霖、郑锦波、周天行、李克平、李海、关云等同志的工作。1944年母亲因怀孕调入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二团在址山墟云乡下湾村的医疗站工作,掩护霍文同志和7、8个战士养伤。

母亲60年代回忆时说,那时没有经费,生活相当艰苦,没米下锅只能买些鸡糠重新臼捣,筛出细点的糠用开水煮软后充饥。没钱买肉补充营养,母亲就在址山墟收集别人丢弃不要的菜叶子,鱼鳃,鱼翅,鱼尾,鱼肠,鱼肝拿回来洗干净烧汤给伤员们喝。当时的环境十分恶劣,生活虽苦,但战士们都非常乐观,伤势稍微好点就请求归队。

1945年元月母亲将近临盆,周姨妈(周敏玲、原广东省长刘田夫爱人)带着母亲去了址山、云乡、司前、大朗等村庄,想安排母亲住下来。因为当地的风俗习惯,外地人是不能在村里生孩子的,墟镇的居民更不敢收留。无奈之下,周姨妈只好请陈明江同志帮忙筹措了一些经费,指定云乡下湾村地下交通员陈耀同志设法找个可靠的老乡照顾母亲。不能在村里住,那就到山上找个隐蔽的地方安顿下来,为的是保护好游击队的种子。母亲在陈耀同志和接生婆黄嫂的帮助下,艰难地慢慢爬上皂幕山白水坑山石沟。在两块大石头的边缘搭建了一个三角草寮,用来遮风挡雨。大石头的上面铺了一层杂树细枝条和树叶,权当母亲的床。盖的是一张部队的薄毯子,还有乡亲们为母亲拿来的麻袋和百搭被。就这样,我母亲在皂幕山的大石床上生下了我的大姐李云霞。大姐出生后,没有锅和盆烧水给新生儿洗澡,黄嫂就从山上的坟墓旁边捡来了废弃的“金缸”,洗干净以后趁着晨雾的时候煮水给婴儿洗澡和煮些稀粥给产妇喝。在山上“坐月子”的日子里,每天只能在清晨生一次火煮水和粥,因为白天和晚上会有烟和火光被人发现。当做床垫的树枝和树叶由湿捂到干,干了就当柴火烧,再换新鲜的树叶。母亲因为环境恶劣,条件太差,引起产后感染。发烧,出血,因此得了严重的产后病,这是后话。周姨妈惦记着我母亲和大姐,托人送来了一小袋米,一些花生、一只木瓜和一小块肉。母亲就靠着每天的一点稀粥,自己带着新生的女儿在山上度过了30多天。

一个多月后,母亲的身体恢复了一些,山下的情况也好转了一点,母亲抱着大姐离开白水坑的山沟沟,下山去找游击队。一路上,熟睡中的大姐小脸蛋不小心被山草和树枝划到,惊醒后一路啼哭,母亲边走边想,孩子以后这样哭闹是经常的事,回到部队怎么办呢?这样会影响部队的安全,给转移行动带来麻烦的。思来想去,思想斗争了很久,最后下狠心把大姐用破布包裹好,放在下山的小路旁,希望有上山砍柴的好心老乡把她抱回家。母亲在山脚下遇见了前来接她回部队的谢瑞珍同志,谢瑞珍见只有大人不见孩子,忙问孩子呢?母亲默不作声,在谢瑞珍的追问下,只好说丢弃在山上了。谢瑞珍一听就哭了,说:“你怎么能把孩子丢下呢,她是部队的种子,是游击之花,无论多艰难也要把她抚养长大,你们养不了,我就带回塘口给我妈妈养。”说完就沿着弯曲的小路跑上山去,半个多时辰后,谢瑞珍抱着我的大姐送回母亲怀里,两位战友抱着孩子边走边哭着去追赶部队。天下哪有不爱孩子的妈妈,但考虑到战友们的安全,不能暴露部队的行踪,迫于无奈母亲才下狠心丢弃自己的孩子。

兄长 李建华 1947年5月,出生地:开平赤坎镇百合墟虾边村,华清小学后面一农户的牛棚里。父亲于1946年9月奉中区特派员谢永宽同志指派前往恩平县任特派员, 到大革命时期开平首个农会诞生地的虾边村建立县委和交通站。母亲则于1946年11月由江门水南调往虾边村任交通站负责人,负责掩护谢创、谢永宽、郑锦波、周天行、李克平,伍伯坚等同志和东纵转粤中纵队电台的修理维护和人员中转。1948年底,父母转移至恩平上凯岗村县委工作,只好把大姐交吴如柳同志做养女扶养,大哥建华交警卫员吴师同志的母亲带着照顾。为躲避国民党军队对游击区上凯岗村的包围和清剿、追踪,建华的养母带着3岁的小建华走街串巷,在四乡食住。直至1949年10月23日恩平解放后才送回县委,使得母子团聚。

73年后后述:2018年,姐姐73岁了,为帮她完成寻找她出生地的愿望,这也是母亲生前的一个期盼,我陪着大姐前往云乡,在云乡找到了刘田夫伯伯题词的纪念碑,并在附近居住的老人家的引导下,开着四驱吉普车上山,当时只开到第一座小山的山腰,因为山上已经没有路了,只好退回山脚。在下山的路边看到一个种满兰花的大棚子,走进去跟棚主聊了起来,问是否知道当年村里有游击队住过?是否知道有游击队员在山上生过小孩子?棚主陈子康(村长,退伍军人)沉思了一会,说小时候听村里老人讲过,陈江游击队在村里活动过,有个游击队员在山上生小孩子。当时我们听了都非常兴奋和激动,看来我们找对地方了,总算是找到知情的人了。(详情请看大姐李云霞写的兰花缘)

2019年~2020年,我与姐姐去开平塘口,同行的还有梁文华同志的女儿文哲、文理、文风,到蚬岗中学门前的烈士碑拜祭谢瑞珍同志(妈妈),然后去周文雍烈士纪念碑后面的谢瑞珍烈士墓献花。

2021年10月初,和粤中纵队后人陈扩、文理、文风及“三沓半”后人余刚强、余丽雯兄妹,李云霞(大姐)、李湛军(外甥)、李香廷(外甥孙女)在村长陈子康、陈耀同志的孙子陈国华的带领下,再上皂幕山。经过30分钟的车程,接近山顶一处没有路的地方,一个满是石头的山沟沟找到了几组可供人生活的大石头。这里就是陈子康、陈国华同志和保护区巡山员根据老人们的回忆和描述,多次上山寻找到的地方,其中一处有一组大崖石和我母亲回忆描述的非常相似。虽然现在无人能确认是否真的是母亲生产时躺过的大石头,但也能确认当年就是在这个地方,母亲生下了姐姐,这里就是大姐李云霞出生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恩平   大石头   开平   交通站   特委   县委   大姐   部队   母亲   同志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