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首富借母亲3万创业,成功后还900亿,去年还给北大豪捐10亿

“妈,这3万块钱就当是我借您的,等我回本了一定还您3个亿。”

循着声音远远望去,只见吉林通化的一个小村庄院子里站着一位信誓旦旦的年轻小伙子。

或许是感受到了儿子的决心,这位爱子心切的母亲二话不说便从房间里拿出一个厚厚的包裹。

毋庸置疑,这包裹里自然是整整的3万块钱,更是自己多年养老金的积蓄。

或许连这个小伙子都没有想到,正是母亲这3万块钱改变了他的一生,甚至还成就了教育界一代首富。

他就是中公教育集团创始人——李永新。

从彼时3万块钱都拿不出来的穷小子,到如今身价高达上千亿的吉林首富,李永新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中公教育

背道而驰

李永新,1976年出生于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的一个工薪家庭。

听到这里,大家脑海中的第一反应想必都是羡慕之情,毕竟工人的日子总会比农民好过一些。

然而现实却并不是如此,李家夫妇虽然每个人每个月都能拿到二百元的工资,但这对于养活四个孩子来说仍然有些捉襟见肘。

原因也非常简单,这对小夫妻把四个孩子全都送进了学堂。

要知道在彼时的中国,只有富贵人家的孩子才能有机会读书,毕竟光学费和生活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更何况李家还有四个孩子,省吃俭用的夫妻俩几乎把家中所有积蓄都投资在了教育上面。

好在这四个孩子也都没有辜负父母的的期望,很快便以优异的成绩相继步入大学生活。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李家唯一的儿子李永新,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北大和清华两所知名高校竟然同时向其抛开橄榄枝。

北京大学

犹豫再三,这个年轻人还是选择了北京大学的政府管理学,并朝着从政的方向不断努力。

只可惜此时的李永新还没有意识到,正有一场经济危机向自己悄悄靠近。

就在这一年,他的父亲忽然放弃稳定工作选择了下海经商,只可惜搭上的却是一辆“改革开放”的末班车。

结果可想而知,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在这番折腾下变得更加雪上加霜,就连外债都欠下了好几万。

没有办法,李家夫妇不得不砸锅卖铁把儿子的大学学费筹齐,至于生活费就只能大打折扣了。

所以进入北大以后,李永新面对的不是学习问题,而是生存问题,每个月80元钱的生活费实在是太艰难了。

好在北大对贫困学生早就有了一套帮助体系,餐厅里每天都有免费的粥和汤给学生们供应。

就这样,李永新靠着学校的善意艰难维持着生活,这才得以生存下去。

也是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位贵人——大学班主任。

助学金

就在上大一的那年,班主任忽然偷偷地把李永新叫到了办公室,然后一脸心疼道。

“孩子,老师帮你申请了800块钱的助学金,以后就不要那么辛苦勤工俭学了,好好学习才能改变命运。”

话音刚落,李永新的眼眶就不由得有些微微泛红,这笔钱对于自己来说简直太重要了。

最重要的是,老师那种默默关注并帮助自己的实际行动让他感到了深深的温暖。

或许这就是老师言传身教的真正魅力,他们不仅在知识上给了同学们传授和启迪,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心灵的震撼和指引。

耳濡目染之下,李永新也逐渐明白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道理——人品才是最高的学历。

恰巧在即将毕业的那一年,成绩优异的他收到了来自校方的一个好消息:学院里仅有的一个保研留校资格备选人员名单有自己的名字。

要知道,保研留校就相当于进入了政府机关,即便是放在今天也是所有人挤破脑袋都想争取的机会。

年轻李永新

李永新同样也不例外,不过在欣喜之余他又有些隐隐不安,因为同寝室有位室友也在竞争这个名额。

犹豫再三,他还是选择了友谊至上,主动退出了这场“无硝烟的战争”。

1999年夏,李永新终于迎来了毕业季,失去保研机会的他不得不选择步入社会的旅途。

好在优秀的他早已被大多数知名企业熟知,甚至还没有毕业就收到了不少入职邀请。

其中薪水最高的足足可以达到每个月6000元钱,这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已经是笔不菲的收入了。

话虽如此,可李永新迟迟不肯接受,他似乎还没有做好工作的准备。

准确来说,这个小伙子不是没有做好准备,而是本来就没有打算走上打工的这条道路。

或许是基因使然,也或许是想要证明给所有人看,李永新犹豫再三走上了父亲那条失败的道路——创业。

李永新

屡败屡战

众所周知,创业是件非常不易的事情,成功更不会一蹴而就,这条道路本就意味着风险与机遇的并存。

李永新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自然也早已考虑到所有可能承担的风险,并愿意为之而奋斗。

为此,这个努力的年轻人不断跑市场寻找商机,总算是捕捉到了一丝创业的有利因素。

就在1999年,教育部忽然扩招,高考录取率更是提升至40%,以至于大学招生人数达到了整整153万人。

要知道在此之前,每年的高考录取率都只有30%出头,这次政策无疑给了所有人一次上大学的机会。

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市场上的毕业生会越来越饱和,需要工作的数量自然也会与日俱增。

见此状后,李永新的创业理念也不由得向教育行业靠拢,可眼下的他手中并无半点创业启动资金。

事已至此,恐怕也只有一个办法了:撰写计划书公开“招商引资”。

网络图片

对于李永新这位北大政管系的高材生来说,写一份滴水不漏的计划书自然不是件难事,可现实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

果不其然,这份计划书不仅为其谋到了30万元的投资资金,而且还吸引到了几位同窗加入进来。

就连《东方时空》这种媒体都为他们做了全程跟踪报道,甚至还将其塑造成“毕业即创业”的典范。

一切似乎都那么顺利又理所当然,可失败也很快就接踵而至。

原因也非常简单,李永新的完美计划书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上演,后续所有事情都在朝着既定轨道远离。

再加上他与投资人理念的不同,对方很快就选择了撤资,首次创业也就这样以失败而告终。

尽管如此,可李永新心中那股创业之火仍没有熄灭,而且他很确定教育这条路不会是一个错误的方向。

李永新

或许是上天被这个坚持不懈的男孩给打动了,也或许是幸运女神再次降临在了他的头上,生命中的第二位贵人出现了。

这个人就是北大政管学院的党委书记。

其实李永新创业的事情早已在北大校园被传得沸沸扬扬,北大师生对此除了唏嘘之外更多的则是心疼。

尤其是身为他曾经的师长,党委书记不愿再坐视不管,或许是时候拉这个年轻人一把了。

恰在此时,有几位学生前往办公室咨询考公问题,这不就是一个从天而降的机会吗。

来不及犹豫,党委书记立刻停下手头工作把李永新喊到了办公室,并把学弟学妹以生源为由介绍给了他。

突如其来的工作机会令李永新欣喜不已,他二话不说便接下了创业之初的第一单“生意”。

好在这个优秀的年轻人也没有辜负院长的失望,他凭借着过硬的专业技术很快就带领学弟学妹上了岸。

李永新

正是这次经历给李永新打开了一个新思路,原来考公考编永远都是大学生们的最终归宿。

想到这里,他立刻就把自己的创业方向转移到了培训考公,不过启动资金仍然是一大难题。

经历了上次的创业失败之后,几乎已经没有任何人愿意为这个异想天开的年轻人投资了。

自从毕业后就没有稳定工作的李永新更是囊中羞涩,这可如何是好呢?

没有办法,他也只能把求助目光转向家里,母亲那笔养老金或许刚好可以派得上用场。

话虽如此,可李永新的心中还是有些惴惴不安,毕竟母亲已经在父亲的创业之路上受到了不少打击。

更重要的是,这个懂事的年轻人始终过不了心中那道坎,毕业多年的自己理应照顾母亲,可谁知到头来还要向对方伸手要钱。

为此,待业在家的李永新整日夜不能寐,翻来覆去地在床上思考着创业资金的事。

李永新

犹豫再三,他还是硬着头皮开了口,并向母亲一再保证道。

“妈,这3万块钱就当是我借您的,等我回本了一定还您3个亿。”

话音刚落,李永新的母亲就不由得笑出了声,傻孩子,跟妈妈还要说什么借不借呢。

紧接着,这位爱子心切的母亲便从房间里拿出了一个厚厚的小包裹,其中正是她辛辛苦苦多年积攒下来的养老金。

虽然只有3万,但对于当下的李永新来说也早已是笔“巨款”。

于是从2001年开始,他就正式在考公培训的道路上摸爬滚打,并朝着教育巨头的方向不断靠拢

恰在此时,互联网的普及在国内一再盛行,李永新也搭着这班快车率先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线上教育体系。

如此一来,他就可以把生源目光放眼到整个国内外,基数大了成交率自然也与日俱增。

当然,想要通往成功的道路会有很多条,但最重要的永远都是自身的专业技术。

所以凭借着过硬的教育质量和优质的售后服务,李永新很快就在教育行业小有名气。

中公教育

这个聪明的年轻人索性趁热打铁,于2003年成立了中公教育集团。

征求了母亲的同意之后,李永新决定将此前的3万块创业基金以母亲入股的形式加入中公教育集团。

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3万块钱竟换来了900亿。

03跌落神坛

为了迅速占领市场,李永新决定在全国各地都布满中公教育的代理商,并以分成获利。

简单来说就是,各地代理商负责在本区域提供场地并且招生,总部则负责提供师资力量。

如此一来就可以保证全国各地都有中公教育的受众群体,基数大了成交率自然与日俱增。

事实证明这个年轻人的想法非常正确,短短几年中公教育就占据了考公的半壁江山。

李永新

然而与此同时,市场上其他同行也都开始纷纷效仿这种经营模式,本有的独特优势也不再明显。

所以中公教育想要再次在行业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另谋出路,而且越独树一帜越容易成功。

恰在此时,李永新发现了一个考公学员的普遍担忧:如果没有考上,那么报班费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话虽如此,可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没有绝对的事情,即便是再优秀的师资力量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通往成功的道路。

但是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李永新决定赌一把:“学员若考试不过,可退款。”

中公教育集团培训基地

果不其然,消息一经传开便在教育行业引起了轩然大波,毕竟又有谁不愿尝试无风险的事情呢。

现实也确实如此,此举不仅为中公教育带来了巨大招生量,还为公司带来了短暂巨大的流动资金。

毫不夸张地说,彼时的中公教育可谓是实现了井喷现象,称其为教育界巨头也毫不为过。

截止到2008年年底,中公教育年度面授招生人数已经超过10万人次,公务员考试的领袖品牌概念更是深入广大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暴富后的李永新并没有忘记做教育的初心,最起码这个时候还没有。

华东师范大学

2010年10月,中公教育在华东师范大学建立阳光助学基地,并免费捐赠价值20余万元的课程及资料。

除此以外,李永新还明确表示愿意长期向广大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同学提供免费考公服务,就当作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吧。

诸如此类的慈善行为几乎每隔两年都会在中公教育上演,身为董事长的李永新更是频频荣获“中国教育领军人物”以及“公益奉献人物”的称号。

2016年,中公教育再次以1000万的捐赠闯入大众视野,其捐赠对象不是别人,正是北京大学。

这是中公教育对北大的第一次捐赠,更是对外捐赠的第一个1000万,殊不知很快就会有第一个1个亿。

果不其然,李永新代表中公公益基金会于2018年10月再次向北大捐赠了1个亿。

捐赠仪式

同样是在这一年,中公教育宣布收购亚夏汽车,并借此机会顺利登陆A股,成为了一家上市公司。

2020年3月26日,李永新母子俩以910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2020胡润百学·教育企业家榜》第1位。

与此同时也意味着,母亲当年的3万块竟足足换回了900亿身家,实在是一则佳话。

2021年3月3日,李永新再次以北京大学名誉校董兼中公教育集团董事长的身份出现在北京大学。

毋庸置疑,此次前行同样是为了捐资,而且大手一挥就是10个亿。

李永新(中间)

与此同时,李永新还一再表示未来的中公教育会持续对外捐赠100个亿,而首次获得殊荣的同样是北大。

遗憾的是,此时的他还没有意识到这个承诺恐怕再也兑现不了了。

回顾李永新的发家史,我们不得不承认其就是寒门出贵子的真实写照,可人的欲望总是无止境的。

其实早从2020年开始,中公教育就频频以打造培训基地为由四处购楼,渴望在房地产行业再分一杯羹。

按道理来说,这番操作无疑会给中公教育带来更多收入,可他的很多迷之操作让旁人非常不解。

李永新(右)

2021年11月26日,李永新将其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办理了股票质押担保业务,而且还愈演愈烈。

如此一来不得不让投资者们纷纷质疑,难道这位董事长想要跑路了吗?

与此同时,网络上也开始不断爆出中公教育退费难的现状,就连监管部门都注意上了这家集团。

面对外界的流言蜚语,李永新迟迟没有做出正面回应,直到2022年5月11日才再度出现在公开场合。

谈及2021年公司业绩出现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之后,这位董事长倍感压力和惭愧,并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复盘与反思。

李永新

“2022年中公教育将积极整改过去一年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启动新一年度的经营提振计划。”

至于这个承诺是否会如期实现,大家可以一起拭目以待。

与此同时也更希望李永新能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做教育的初衷这条道路一直走到底。

相信这也是母亲甘愿倾其所有支持儿子创业的原因之一,期待他能用最优异的成绩给母亲作出最好的回报。

常言道,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无论李永新走到哪里都始终不能忘记母亲以及北大对自己的帮助。

李永新

学会感恩,保持赤诚,未来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大家的认可是我们持续创作的不竭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北大   母亲   北京大学   教育界   计划书   块钱   首富   道路   年轻人   去年   自然   孩子   集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