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临终前,叶剑英拿出毛主席所写的纸条:我知道你在等什么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被病痛折磨的最后时光中,陈毅还是会趁着为数不多的清醒时刻问身边的人:“叶元帅在吗?”

等到叶剑英匆匆赶来时,连忙对陈毅大声喊着:“我知道你在等什么,我把毛主席写的信给你带来了!”

随即,叶剑英就让陈毅女儿大声为陈毅朗读了好几遍纸条上的内容。

陈毅听到后,眼里流出了欣慰的泪花,而后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毛主席给陈毅的纸条上究竟写的是什么呢?

这还要从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说起。

陈毅和毛主席以诗词会友

陈毅和毛主席两人真的称得上是莫逆之交,两人志同道合,平常看待问题时,常常都会冒出一致的看法。

不仅如此,陈毅和毛主席还都很喜欢写诗作词,两人对彼此的才华都十分赞赏,平时就写诗词方面也交流过很多意见。

南征北战的日子里,毛主席大笔挥就了无数名篇,陈毅也有感而发,创作了许多佳作。

1964年底,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期间,毛主席看到许久未见的陈毅,就笑着问他:“最近怎么见不到你写的诗了?我还想拜读拜读呢。”

听到毛主席这样问,陈毅心里也是十分高兴,因为两人确实很久没有就诗词进行交流了。

他很挂念毛主席的佳作,没想到毛主席对他的诗词也很挂念。

“主席,我最近一年来走访了许多国家,也写了很多诗,但是都没有定稿呢!等过几天我改一下拿过来,您老帮我看看!”

“好!我等着你!”听到陈毅的回答后,毛主席也一口答应了下来。

1965年春,陈毅就将自己修改过后的诗词拿给了毛主席看,毛主席读完之后,忍不住对陈毅的才华大加赞赏。

而后毛主席还帮陈毅修改了第一首诗,并给这首诗起了一个题目:《西行》。

陈毅看到后,激动地将毛主席修改过后的作品看了又看,还对着家人发出连连赞叹:“毛主席改的好啊,毛主席修改的这几处意象,着实给这首诗增色不少啊!”

两人真的是高山流水的知己,要说起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还要从1928年说起,毛主席和陈毅两人第一次见面的地点就是江西的龙江书院。

南昌起义后,陈毅在朱德的带领下来到这里与毛主席会师。

毛主席与陈毅二人一见如故。

虽是第一次见面,却都对彼此已非常敬重与熟悉,两人心中都有着为革命无私奉献、燃烧自己的大志向,并且他们平时都非常喜欢品读名篇,自己也常常创作。

这样的两个人,很快就成为了至交好友。

毛主席与陈毅二人友谊深厚,常常一块分析眼下的形势,共同讨论着有关革命的事情。

有时,毛主席有感而发,在讨论的过程中就会创作出许多名篇佳作。

陈毅的家人们说,毛主席的很多作品,陈毅都是最先阅读的人之一。

两人以诗词会友,友谊也在日常的交流中日渐深厚。

陈毅当年将毛主席赠送给他的手稿小心翼翼地存放了多年,后来因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实在没有办法继续保存那些手稿,这也在陈毅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不过好在虽有散失,亦有保存。毛主席后来赠给他的那首著名的《沁园春·雪》的手稿,陈毅就一直小心翼翼地珍藏着,还将它挂在家里十分显眼的地方。

陈毅十分爱诗,对才华横溢的毛主席,陈毅更是尤为敬佩。

他还常常用毛主席的诗词来教育自己的家人和儿女,同家人们讲述诗中的大义。

1966年春,陈毅元帅利用自己的休假时间,将毛主席的37首诗词用毛笔抄录下来。

然后装订起来,小心存放。

陈毅抄写的这些诗词,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除了对毛主席的爱戴,还有对二人之间友谊的珍重。

毛主席和陈毅元帅之间,诗词上的共鸣和对革命的共同志向,让二人成为了至交好友。

那些峥嵘岁月中,留下的不仅仅是荡气回肠的诗词佳作,还有金戈铁马的革命情怀。

既是诗友,也是战友

在革命岁月中,毛主席不仅是陈毅重要的诗友,也是他不可或缺的革命战友。

当初南昌起义失败后,陈毅并没有灰心丧气,他说南昌起义的失败不代表中国革命的失败。

在听到毛主席带着秋收起义的部队去往井冈山时,陈毅更高兴了:“毛泽东在干革命,我们也在干革命,只要大家都在干革命,革命就不会失败!”

于是,他就和朱德一起,带领着部队前往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合,两人一见如故,毛主席在二人见面不到一个星期的时候,就给陈毅写去了一封信,表达了他对陈毅“相见恨晚”的感情。

原来,两人在还没见面的时候,改造部队的想法就已经不谋而合了。

在起义失败后,两人所在的部队都面临着纪律松弛、军心涣散、目无法纪的情况,给部队风气带去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于是,针对涣散的军心,两人虽然还未见面,但都选择了差不多的方式来进行纪律整顿。

禁止队伍里那些欺压与打骂的行为,塑造平等团结的风气;要团结老百姓,爱护他们;行动要听指挥,进行思想教育等等。

通过两人一系列的整改,使部队有了新的发展。

在共产党的早期发展来看,当时毛主席对道路的抉择是正确的,但是那时的他不仅没有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还遭到了许多反对意见。

这时的毛主席看到陈毅他们带着南昌起义的部队到来,是欣喜的,因为陈毅跟他在很多方面的想法都是一致的。

如果能得到陈毅的支持,那对毛主席在军事力量上的鼓励是很大的。

井冈山会师后,两支队伍合并,正式成立了“红四军”。

1928年5月,陈毅经过众人的推选,成为了红四军军委书记。

面对着留在井冈山还是出去的问题,陈毅踟蹰了。

毛主席的意思自然是留在井冈山,扩大他们的革命根据地。

但是陈毅带来的部队的战士们却不愿意留在井冈山过苦日子,他们想回赣南、湘南,回自己的老家。

7月12日,在他们攻打湘南附近的县时,有人散布消息说湖南省委让红四军往湘南去。

由于传播速度过快,这一消息让军心躁动了,大家纷纷表示自己要去湘南。

陈毅派人去询问毛主席意见时,毛主席恰好不在宁冈,新任特委书记表示:“既然你们已经决定好了,就出发吧。老毛那里我来说。”

陈毅无法,只得同意,还被推举为前委书记。

这时的陈毅感慨道:“润之若在,定有法子不让部队南去。”在南行攻打郴州后,部队的人散乱逃走回家的人不在少数。

后来,毛主席听说陈毅他们在郴州失利后,尽管生着病,还是亲自率队接陈毅、朱德带领的部队回去。

陈毅为此深深自责,毛主席却并没有怪罪他,反说:“你们这样也好,扩大了我们革命根据地的影响力嘛。”

两人惺惺相惜,感情也在并肩作战的革命岁月中愈加深厚。

在战争时期,陈毅参加过许多次重要的战役,并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黄桥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上海战役中,陈毅都凭借着他优秀的指挥,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也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那之后的陈毅依旧兢兢业业,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新中国,陈毅也付出了很多很多。

陈毅和毛主席之间的那份深厚友谊,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可贵。

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陈毅谈到了毛主席这些年来对他的指引与帮助,无比感慨地说:“如果没有毛主席这些年来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我。”

对待亦师亦友的毛主席,陈毅心中充满了无限感激。

最后关头,等待毛主席的纸条

随着时间的流逝,陈毅的身体状况也一天不如一天。

他经常腹痛,有时候甚至会疼到走不了路的地步。

家人们对陈毅的身体状况也十分担忧,数次劝他去医院看看,可是陈毅都是摆摆手:“老毛病了,吃点儿药就好,不必去医院。”

陈毅的妻子张茜看着硬撑的丈夫,无法,只能给周总理写一封信,让他劝陈毅去治疗治疗。

周总理收到信后,对陈毅的身体状况他也十分重视,于是周总理当即就作出决定,接陈毅去检查治疗。

经过医院的这一检查,才发现陈毅患的是癌症。

虽然周总理立刻就组织专家团队对陈毅进行了治疗,可还是阻止不了他体内癌细胞的扩散。

那时的陈毅躺在病床上,心里也知道自己大限将至。

1971年12月26日清晨5点,因为做了结肠癌的手术,陈毅已经好多天没有吃饭了。

然而就在这个清晨,陈毅却突然向身边照顾的人提出要求,说自己想吃一碗面条。

于是女儿珊珊立马出去做饭,为陈毅端过来了一碗清淡的面条。

陈毅坐起身来,费劲儿地吞咽了几根后,转头对病房中的人们笑了笑:“今天可是毛主席的生日,所以我在早上吃了面条。”

珊珊听到父亲的话后,忍不住泪流满面,尽管谁也没说,可父亲就是知道今天是毛主席的生日。

在生命的最后关头,父亲依然想着自己最敬重最爱戴的毛主席。

珊珊也为二人之间的友情感动。

1972年1月2日,周恩来总理接到医生的报告,说陈毅同志现在十分清醒,于是,周总理立刻赶往医院和陈毅长谈了许久。

等周总理离去后,陈毅整个人的神志又开始不清醒了。

4日的时候,陈毅整个人清醒了一些,嘴里低声说些什么,珊珊去到陈毅的跟前,才听到他说:“战胜敌人......”

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陈毅元帅心里记挂着的还是他和毛主席并肩作战的那些革命岁月。

到了5日上午,陈毅又稍稍清醒了一些,也是在这时候,他说出了人生中的最后一句话:“叶帅来了没有?”

到了6日下午4点20分,叶剑英匆匆赶来,他看着已经生命垂危的陈毅,眼里的泪水也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叶剑英上前握住陈毅的手,对他说:“陈毅,我知道你在等什么,毛主席让我来看你了!你一定要好好养病,会好的。毛主席他给你写了一封信,我现在就念给你听。”

说完,叶剑英就大声地把纸条上的内容念了一遍。

念完之后,他还把纸条递给了珊珊,让她在陈毅的耳朵边念了一遍又一遍。

已经说不出来话的陈毅听到后,用尽力气闭了闭眼睛,以此来告诉珊珊自己听见了。

毛主席给陈毅写的那张纸条,饱含着他对陈毅的挂念。

在陈毅生命中的最后关头,毛主席不想让陈毅带着遗憾离开。

数十年风风雨雨,两人之间的情谊早已比天高、比海深,在陈毅生命的最后时刻,毛主席为他送去了鼓励和安慰,让陈毅心中一直以来的挂念得到了回应。

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令人泪目!

1972年1月6日深夜11时55分,陈毅离世了。

但是在生命的最终,他还是等来了最敬爱的毛主席的纸条,让他没有遗憾的闭上了眼睛。

陈毅的一生,对党忠诚,为国家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对待毛主席,陈毅也一直都是抱有着无限的崇敬与爱戴。

对待陈毅的离世,毛主席也不禁落下泪来。

1月8日,毛主席怀着无限的悲痛,圈发了为陈毅召开追悼会的文件。

当毛主席看到陈毅的悼词时,毛主席将悼词中“有功有过”4个字给圈掉了。

在陈毅追悼会的那天,毛主席决定参加陈毅的追悼会。

自从1950年以后,毛主席就再也没参加过谁的追悼会了。

那他又为什么一定要亲自参加陈毅的追悼会呢?

毛主席参加陈毅追悼会

1971年时,毛主席生了一场病,这场重病给毛主席的身体带去了很大的损伤,毛主席的身体也大不如前。

毛主席的双脚变得浮肿,走路都很困难,工作人员为毛主席定做了两双十分宽大的拖鞋。

陈毅的追悼会定在了1972年1月10日下午3点,在八宝山烈士公墓举行。

这一天的中午,毛主席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按照往常的习惯,毛主席都会在吃完午饭后睡上一觉的。

毛主席睡不着,于是坐起身来,问旁边的工作人员是什么时间。

得知是一点半后,毛主席立刻说:“调车,我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

这时的毛主席还没有换掉身上的睡衣,当工作人员提醒他时,他也只说套在外面就行,不必换了。

就这样,毛主席上面套了一件上衣,下面穿着一条薄毛裤,就出门了。

陈毅的追悼会,毛主席甚至连换衣服的时间都没有,也要急匆匆地赶去参加。

对待这个井冈山时期就一直跟着他的老战友,毛主席心中也是十分珍重。

毛主席与陈毅之间的感情真的让人泪目。

八宝山的休息室里,陈毅的妻子见到毛主席亲自前来,忍不住失声痛哭。

毛主席请她在身边坐下,两人交谈了许多,毛主席语气是难以掩饰的悲痛:“我来悼念陈毅同志,陈毅同志是一个好人啊,是我们的一个好同志!”

之后,毛主席又和前来参加追悼会的众人谈了话。

在谈话结束后,陈毅的妻子挂念着毛主席的身体,对毛主席说:“主席,您坐一会儿就先回去吧。”

毛主席说:“不行,我是要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的,给我一个黑纱!”

在追悼会上为陈毅致悼词的是周总理,毛主席站在队伍的最前方,静静地听着,和周总理一样泪流满面。

最后,毛主席对着陈毅的骨灰盒深深地鞠了三个躬,而后抬起头,凝视了陈毅的遗像很久很久,才慢慢离去。

结语

毛主席和陈毅,既是以诗词会友的至交,也是有共同理想信念的革命战友。

两人一起并肩走过了风雨同舟的数十年,期间结下的深厚感情,是言语都无法形容出来的。

在陈毅生命的最后关头,他一直期待着毛主席的认可,期待着毛主席的来信。

而毛主席也知道自己这个老战友心里的所思所想,所以派了叶剑英前往,为陈毅大声读出了自己写给他的纸条,让陈毅在生命的最后没有留下遗憾。

两人之间的友谊,真的让人十分感动。为了新中国,两人都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与努力。

也正是有了这些先辈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如今强大的中国。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对待这些为了祖国而努力的先辈们,我们致上崇高的敬意!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愿在种花家。”

对待毛主席和陈毅之间的友谊,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对待我们如今强大的祖国,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可以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观点。


参考资料:

[1] 于继增.毛泽东与陈毅:战友+诗友[J].山东农机化,2013(03):50-51.DOI:10.15976/j.cnki.37-1123/s.2013.03.040.

[2] 于继增,李灵霞.毛泽东与陈毅的诗词情怀[J].党史博采(纪实),2008(07):18-21.

[3] 袁德金.毛泽东与陈毅[J].湖北档案,2004(03):2-2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南昌起义   井冈山   纸条   友谊   追悼会   临终   关头   深厚   诗词   部队   生命   陈毅   叶剑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