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先楚要回第3师任职,黄克诚却说不缺干部,后来韩如何评价他?

解放战争爆发后,很多在延安学习的干部心系战局,纷纷主动请缨去前线带队伍,韩先楚正是其中之一,毛爷爷在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打算派韩去刚刚到达东北的原新四军第3师工作,但出人意料是,第3师的领导人黄克诚将军却拒绝韩入职,原因很特别。

故事要从1938年讲起,当时徐海东将军与黄克诚根据党中央的安排,率领344旅转战晋东南,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在进军的途中,687团的团长与参谋长没能抵挡住国民党军的利益诱惑,决定脱离红色阵营,转而投向蒋介石麾下。他们在某天夜里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将团里连级以上的干部召集起来,劝说众人跟自己奔个好前程。

副团长田守尧以及一些政工干部坚决表示反对,他们心向红旗,拒绝背叛革命。但团长与参谋长去意已决,裹挟着约500多名官兵偷偷离开驻地,向就近的国民党军控制区域前进。途中,一些团部的机要人员害怕了,劝说团长与参谋长回头是岸,但此二人不从,一心要弃明投暗。徐海东得知此事后,气愤不已,一时急火攻心,竟呕出了鲜血,昏厥在地,属下连忙将他送回延安休养,344旅的工作由政委黄克诚全权主持。

黄克诚在朱老总的指示下,对678团进行大整编,不断派遣政工干部对官兵们进行教育、改造,以端正他们的思想和态度,避免类似的事件再发生。同时又在334旅内部开展肃清运动,将一些心怀叵测的人革除出队伍。在某次干部大会上,黄直指344旅存在“旧军阀习气”,有些干部暗藏心计,脑子里残余着“张国焘主义”。

344旅是以红4方面军的老队伍为基础成立起来的,许多官兵在土地革命时期是有大贡献的,虽然当初经历了张国焘事件,但内心里始终将党放在第一位,矢志不渝。黄克诚的话显然有些太重了,难免惹人不快。韩先楚就曾表示,687团不代表整个344旅,没必要搞扩大化,更不能以此为借口,否定红4方面军的过往。

黄克诚是一个比较有主见的人,他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韩先楚说服不了他,但也不愿迁就,索性就申请回延安工作。1941年,党中央批准了韩的申请,将他调回陕北,安排在抗大任职,他后来又参加了七大,汲取了不少成熟的理论知识,个人能力愈发出众。

1945年,国共摩擦越来越严重,解放战争处于爆发的边缘,党中央随即调集部队进入东北,准备与国民党军在黑土地上一决胜负,而后背靠苏联,向南推进,将反动派“赶到海里去”。韩先楚已经离开前线许久,好几年都没打仗了,手痒难耐,于是请求前往东北参战,毛爷爷很快便予以肯定批复,让他去刚刚到达东北的原新四军第3师任职。第3师是344旅扩编的部队,也算是韩先楚的“娘家”,他去该部队工作也能得心应手一些。

第3师指战员黄克诚听闻韩先楚要来,马上给中共东北局发电报,称自己这里暂时不缺干部。这让东北局很是难做,一时不知该怎么给韩先楚和毛爷爷交差。林总闻讯后,大笔一挥,指令韩去刚刚成立的南满4纵任副司令员,巧妙地化解了这场尴尬之局。韩先楚没有辜负林总的厚望,他在随后的一系列战役中,对着敌人猛冲猛打,立下了诸多功勋,一跃成为东野中的虎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黄克诚将韩的表现看在眼里,对他的态度也大为改观,两人最终放下心里的芥蒂,再续革命情谊。后来有人问韩先楚怎么看待黄克诚,他掷地有声地表示,黄很有原则,以公为先,是一位好战友、好同志。1959年庐山会议的时候,黄克诚因为给彭老总鸣不平,受到了错误处分,一度赋闲在家,韩先楚闻讯后,冒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去看望他,这足以说明两人感情深厚。

革命同志之间,因为对事物的见解不同,战略思想、建军思路不同,闹出一点小摩擦属于正常现象,无可厚非。即便双方吵得翻天,但丝毫不会影响阶级情义,一旦敌人袭来,他们会马上摒弃芥蒂,放心地与对方并肩作战,绝不会有所保留,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这就是革命队伍的凝聚力,任谁也无法撼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党中央   延安   干部   方面军   芥蒂   参谋长   团长   国民党   队伍   评价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