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统一三国因何失败?毛主席的评价一针见血:他犯了三个错误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毛主席在军事、政治、思想等各个方面都有显著成就,对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毛主席独树一帜,提出了诸葛亮犯了三个错误导致他无法统一三国,并一针见血的提出自己的见解。

毛主席所说的这三个错误都是什么呢?

毛主席一生嗜书如命,在古文上也有不浅的造诣。其中最爱读的就是史书,资治通鉴,二十四史,众多历史书籍总是让主席流连忘返。

根据贴身警卫和护士所说,毛主席不论去哪,都要带很多书去,床上经常是一半摆着一摞摞的书,另一半才是睡觉的地方。

晚年时,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不仅很难长久站立,就连久坐一会都会浑身疼痛,即便如此,主席也没有放弃读书,他总是叫秘书读书给自己听,每天不断。

大量历史资料的掌握,让毛主席对很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

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智慧的代表,其在经济、政治、军事上是一个全才,针对诸葛亮的分析和记载数不胜数,毛主席自然也不会错过这样的传奇人物。

诸葛亮参与的多场战役被奉为经典,火烧赤壁是我国历史上经典的以少打多取得胜利的战争,空城计诸葛亮胆大心细,凭借几个残兵和城内老弱妇孺成功抵御司马懿百万大军,他撰写流传下来的出师表等文学作品也令人称道。

除了谋略,诸葛亮还极为忠心,刘备死后诸葛亮用心辅佐刘禅,为了保住蜀国江山也为了光复汉室,诸葛亮完美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意义。

诸葛亮的成就颇多,但毛主席对其评价确实悲观的、偏向负面的,因为他并没有完成自己的终极目标,完成北伐、光复汉室,从结果上看,诸葛亮并不是一个完美的领导者。

一代谋士诸葛亮火烧赤壁、空城计、改造弩箭,众多成就加身,却没有完成光复汉室的终极梦想,伟大领袖毛主席一针见血,明确指出诸葛亮犯下的三个错误。

用非其人,关键时刻用人失误,导致战争失败这是诸葛亮的第一个错误。

诸葛亮的北伐行动是站在正确的立场上的,刘备死后,诸葛亮没有安于现状,他知道魏国终有一天会对蜀国动手,而刘禅能力不足,一旦自己死后,蜀国面临的很可能是分崩离析,到时内外忧患,蜀国延续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诸葛亮预见到了蜀国未来的难题,解决之法就只有向北征讨曹军,如果能够实现汉室一统,天下拥护正主,刘禅还有延续家族的机会。

当时魏国势大,蜀国不是对手,诸葛亮选择了用两年的时间休养生息,重整旗鼓。等有了一定生产能力,蜀国周边少数民族也平定下来之后,北伐才被提上日程。

虽然做足了准备,但面对实力的巨大差距,即便是诸葛孔明也无力回天,对于他的失败,很多文学作品包括当时百姓都归咎于天命、归咎于玄学,这都是因为诸葛亮之前的光芒太盛,人们不相信这样一个近乎神的人也会失败。

作为唯物主义的信奉者,毛主席主张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诸葛亮的失败不是命运使然。

毛主席曾在与卫生组长交谈的过程中表示,诸葛亮用错了人,这是他的一大失误。毛主席的分析中,诸葛亮不但不会用人,而且多次用错人,致使很多关键战役的失败。

三国争锋之际,为了蜀国完成统一大业,诸葛亮多次领兵北伐,但仍失败身死。作为著名的谋略家,诸葛亮的失败在毛主席看来由三大失误必然导致,其一便是关键战役上用人有误。

诸葛亮在重大战役上用错人首先就要说派遣关羽留守荆州,关羽能力超群,指挥战斗也没有问题,留下一员大将镇守关键城池也是正确的,但诸葛亮没有考虑到关羽的个人性格。

诸葛亮一直以用兵如神、决胜千里著称,指挥战斗经常是不亲自参与,而是进行预先推演,计算出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然后给守将留下对策,诸葛亮也是给关羽留下了锦囊妙计。

北拒曹操,东和孙权。诸葛亮的安排可谓兼顾兵力和局势,北伐进攻曹操,必然要防备曹军偷袭后方,而联合孙权,保证了蜀国根基稳定,也为未来蜀吴联合打下基础。

电视剧中的诸葛亮形象

北拒曹操没什么问题,坏就坏在了东和孙权上,关羽性格极为傲慢,根本瞧不上其他人,恰逢孙权儿子和关羽女儿就要喜结连理,蜀吴联姻对蜀国来说百利而无一害,在诸葛亮的安排下本应该顺利进行。

但关羽生性桀骜,面对自己的女儿要被用作政治工具,他本无力阻挡,却逞了口舌之快,竟然对手下说孙权的犬子配不上自己的虎女,这话被有心之人传到了孙权耳中,经过大肆渲染,东吴此时再联姻就是低了蜀国一头。

暴怒之下的孙权直接停止蜀吴联合,曹操也见缝插针,发来吴魏联合的请求,此时荆州三万人马,在关羽加持下面对吴魏任何一方都有一战之力,然而面对两军联合,关羽只能败走麦城。

文学作品为了让关羽形象足够正面,用了关羽大意的说法为他的失败找理由,然而现实是由于兵力上的巨大差距,即便是关羽全力以赴,也完全敌不过,这是关羽人格上的缺陷导致的,然而国家对抗中,要将过错归咎于领导者的用人错误,也就是诸葛亮错用关羽守备大后方。

电视剧中的诸葛亮形象

面对关键位置的防守问题,诸葛亮只参考了兵力上的对比却忽略了将士的个人特色,误以为人人都会一丝不苟地执行自己的策略,将固定的策略融合军队气质,也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第二个错误是没有亲自临阵指挥,毛主席认为优秀的军事指挥应该根据战场变化随时变更军事策略,根据敌我实力变化精准进攻和防守。

上面也提到过,诸葛亮决胜千里之外是他的指挥特点,但也正是这点,让他无法成为一场战场的优秀指挥官,七年时间里,诸葛亮进行了五次北伐,全都以失败告终,这和诸葛亮无法临阵指挥是分不开的。

北伐过程中,蜀国魏延提出了应该集中兵力,直接进攻关中,而不和魏国比拼兵力多少,全面对抗对蜀国没有好处。这是一条有益的建议,根据自身实力进行战略调整。

电视剧中的诸葛亮形象

然而诸葛亮却没有采用,仍然固执于最初的全面北伐战略,赵云和马谡分兵,这让兵力本就不占优的蜀国更加打起仗来捉襟见肘,而当蜀国陷入苦战时,诸葛亮没有临时变阵亲自指挥,让蜀军真正走向了失败。

马谡街亭之战遭遇围困,毛主席认为此时诸葛亮可以临时一招围魏救赵,直取魏国伺机决战,重创敌人的同时,而起到了策应马谡的作用,然而诸葛亮没有亲自上场指挥,者这让蜀军痛失街亭。

诸葛亮也许是个优秀的谋士,但战场之上局势瞬息万变,必须根据形势临时改变策略,这也是毛主席提到的亲自指挥的重要之处。

诸葛亮一生传奇神秘,传闻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治国理政,无所不通,但遗憾的是他没能完成北伐壮举,对此毛主席列出诸葛亮三个重大错误,直指诸葛亮军事能力的缺陷,展现伟人视野。

毛主席说诸葛亮的最后一个错误在于军事战略的安排,具体战斗的指挥只能影响一时得失,而全局战略的安排直接为结局定下基调,而诸葛亮的战略安排并不符合蜀国实际。

诸葛亮用兵如神,决胜千里,但却选择了将蜀国兵力平分各处,关羽、刘备和诸葛亮身处三地,意图是想各处开花,然而兵力上的匮乏并不能实现诸葛亮的规划,只会让三个地方全都陷入苦战。

电视剧中的诸葛亮形象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当时荆州和益州相距太远,并不能形成相互支援的作用,双方孤立之下,给了敌人各个击破的机会。

这个策略失误并不是偶然出现的,早在诸葛亮隆中对时就做出了分兵制衡的概念,但诸葛亮没能预见到蜀国兵力不足的可能。

相隔时间太久,谁也不能预测得如此准确,这不是诸葛亮能力不足,但面对兵力变化没有适时改变就是诸葛亮决策失误了。

除了三点关键失误,毛主席也提出诸葛亮在文学作品和史实记录上的的差别,我们经常听到的诸葛亮是文学作品中描述的用兵如神的绝代谋士,然而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的能力是值得推敲的。

赤壁之战上三国演习中说诸葛亮借来东风,帮助联军火烧连营,击溃曹军,这显然是有文学夸张的成分存在,即便是诸葛亮能够根据物候现象推测出风情雨雪,正常战役也是建立在火攻战略的基础上。

因此毛主席认为,赤壁之战的功臣是周瑜,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史学家对诸葛亮的能力都给予肯定,但毛主席从军事角度提出了不同见解,也让如今我们对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更为客观。

毛主席对诸葛亮的军事指挥能力大为诟病,但也没有进行贬低,相反,毛主席在其他方面都对诸葛亮表示肯定,首先是国家发展上,诸葛亮辅佐刘禅之后,虽然急于北伐,但也看到了蜀国现状,采取了众多措施帮助国家发展。

屯田制、开荒就业让蜀国快速发展,百姓安居乐业享受了两年的和平生活,大力发展农业说明诸葛亮明白当时国家和百姓都需要什么,这是一个优秀领导人必须掌握的。

其次在巩固边防上,诸葛亮也是很有智慧的,七擒孟获让少数民族在心理上认同了蜀国的领导地位,也没有造成过大的民族摩擦。

在军事技术上,诸葛亮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中国古代注重理论和战略,轻视技术,但诸葛亮却明白军事装备的重要性,改进弩箭,让军队战斗力显著提高。

在面对孟获三千藤甲军时,弩箭作用无法发挥,诸葛亮根据藤甲制作过程,发现其使用了大量油浸泡制作藤甲,进而使用火攻,这也是诸葛亮将军事技术融入到作战体系中的最好证明。

文学上毛主席同样十分钦佩诸葛亮,作为文学大家,一篇出师表将诸葛亮的才华显露无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毛主席对这种为国忠诚也十分赞赏。

电视剧中的诸葛亮形象

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毛主席十分懂得历史对国家、对个人的重要作用,他倡导身边的人多读史书,自己也是身体力行,诠释着一位领导者应该在历史中汲取知识。

毛主席对诸葛亮鞭辟入里的评价,看似是一种批评和否定,实则是同为军事指挥者的心心相惜,诚然我们站在上帝视角可以看到诸葛亮犯下的各种错误,但处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任何决策和战略都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毛主席只说诸葛亮在某个事件上犯了什么错误,并没有对诸葛亮的才能和人品进行否定,这是一代伟人的胸襟和气度。

作为建立新中国的领导人,毛主席同样用兵如神,相比诸葛亮有过之而无不及,两位在自己的时代辉煌绚烂的历史人物。

毛主席对诸葛亮的评论是跨越千年的伟人接触,相信如果诸葛亮也知道千年之后还有这样一位后人实现了中华大地的大一统,也会含笑九泉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魏国   用兵如神   错误   汉室   蜀国   兵力   文学作品   评价   能力   战略   军事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