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贺子珍在贵州分娩一个女婴,送给张二婆抚养,后来如何?

贺子珍是随中央红军长征的30位女同志之一。1935年红军长征二渡赤水河,贺子珍在此期间分娩下一个女婴,这是她与毛泽东的第四个孩子。

在那环境严峻的战争年代,又是在更为艰苦的长征路上,幼小生命的降生,无疑是要遭受磨难的。有关于这个孩子的出生细节,一些资料中略有提及。

老红军刘英撰写的长征回忆录中说:“贺子珍怀了孩子,谁也没告诉,跟着队伍走,在二渡赤水河时,途中生了孩子,只能撇在老乡家里。”

长征时干部休养连连长侯政回忆:“贺子珍生孩子是在红军第二次占领遵义期间,过了赤水河,在贵州白苗地区老百姓的一间小草屋里。”


长征路上年龄最小的女红军钟月林,当时在红军妇女工作团里工作,她回忆说:“1935年,贺大姐在贵州白苗地区,在一个半山腰上的房子里,生下一个女娃。当时我给她端水,给孩子清洗,擦干净。”

解放后,在四川省古蔺县的白沙村一带,散播着张二婆曾收养过红军小女孩的故事。

20世纪80年代,张二婆和小女孩都已经不在人世。古蔺县党史工作者在周边群众中调查得知:张二婆的家以前在白沙河边长榜上,女婴在张二婆家只存活了三个月,就因长毒瘤不愈而亡。

再把上述资料捋顺:当时红军在以赤水河为界的贵州与四川的毗邻地区行军,孩子在贵州白苗族半山腰茅草房出生,送给了相邻的古蔺县白沙村白沙河边长榜上的张二婆抚养。


1935年2月,红军从云南扎西东进,2月15日,中央军委抵达川南古蔺县白沙休整。


2月15日至2月16日,中央军委在白沙塘湾崔家祠堂召开“ 白沙会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英明远见地运筹了在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的决策。

白沙会议期间,毛泽东等人在白沙镇的驻地旧址

这时,贺子珍即将临盆,毛泽东无暇抽身陪伴妻子,她独自跟着休养连前行。休养连基本是女同志和伤病员。红军经常转移作战,有时向南,有时向东,时而走大路,时而走山路,有时又重新走老路。


2月15日下午,贺子珍所在的红军休养连路过贵州白苗族的一个村庄。


半天时间已经赶了40多公里路,人疲马乏,可部队还在以急行军的速度前进,因为尾追而来的敌人就在身后。


当部队准备翻过一座叫白山的山岭时,贺子珍忽然肚子阵痛起来,而且越来越剧烈,可能要分娩了。


休养连的连长侯政马上安排一些同志,还有连里的医生和护士都留下来。在半山腰上,找到一间老乡简陋低矮的茅草屋当“产房”。


后续部队陆续地从她们的屋前经过,队伍留下话:敌人正从后面追赶过来,要她们务必赶在下午四时之前翻过山那边去。

留下来的同志紧张地守候在“产房”外面。

“产房”里面空无一物,没有床,没有锅,没有灶,连门都没有,只剩下一个破门框支在那里。


钱希均、钟月林张罗着想烧点水,可是没有柴火,水井也不知道在哪里。警卫员吴吉清赶快跑出去找水去了。

休养连的大姐们都在旁边围成一圈,贺子珍躺在担架上生产。

约摸一个小时左右,只听“哇”地一声啼哭,一个新生命降世了。

外科医生李治说:“恭喜你呀!贺子珍同志,来了一个千金!”


多可爱的孩子啊!哇哇……啼哭着,仿佛在抗议大家对她的怠慢。

条件太艰苦了,警卫员吴吉清用随身携带的盆支棱起柴火烧好了水,女同志用温热的水为孩子洗净幼小的身子。


由于时间仓促,条件不允许,都没能为孩子准备一件小衣服,只好用一块白土布包裹起她娇弱的小身体。


担架队员随即便把贺子珍从草房子里抬了出来,女儿就睡在母亲的怀中,这样匆匆赶路了。


第二天,毛泽东开完“白沙会议”。听到贺子珍分娩的消息,当天晚上急忙赶到休养连。


贺子珍这时躺在一家老乡的床上,桐油灯照着她一张虚弱的没有血色的脸庞。


毛泽东安慰了妻子,轻轻抚摸一下女儿熟睡中稚嫩的小脸蛋。如果没有战争,这该是多么温馨的时刻。


万里征途是那么艰险,连养活一个婴儿的条件都没有。


贺子珍含着眼泪和毛泽东商量:“孩子不能带着,在路上太遭罪,想办法把她寄养在老乡家里吧!”


毛泽东沉重地说:“我们干革命是为了造福下一代,而为了革命,又不得不丢下自己的下一代。”


17日早晨,贺子珍把毛泽民的妻子钱希均叫过来,一声一泪地吩咐她一定找个可靠的人家。


钱希钧用一件军大衣把女婴裹好抱起来,贺子珍从身上掏出仅有的8块银元,交给钱希钧说:“把这几块钱带上。”


钱希钧对贺子珍说:“你给孩子起个名字吧!再留下个什么小物件,以后好相认。”


贺子珍一时悲从中来,摇摇头说:“不必了!就让她留在人民当中做个老百姓吧!”


当地老百姓因为打仗,都跑到山上躲起来了。

钱希均和吴吉清两个人在山沟里转了一天。傍晚,转到了相邻的古蔺县境内白沙村。


在山坡上发现了一点昏黄的灯火。她们顺着方向走到了一座茅草屋跟前。敲门进去,见到屋里只有一个白发鬓鬓的老婆婆。


钱希均对老婆婆做了一番解释:“老人家,我们是穷人的队伍。现在在行军中,有位女同志刚生下的小女孩不方便带着,送到您家里,给您做孙女吧!”

“我没吃的,家里穷,一把年纪身体也差,带不了娃儿哪!”张二婆无不为难地说。

“不要紧,做饭的米汤喂她几口就行。孩子说大就大了,她长大了还能帮你干点活。”吴吉清也在旁边恳切地说。

老婆婆心软,见不得这个刚出生的孩子受苦,思忖了一会儿就接过来抱下了她。

张二婆为这个小女孩取名“王秀珍”。以后,张二婆的外孙女周强珍天天背着娃娃到村里四处讨奶吃。

在红军走后的第三个月,贺子珍留下的这个女孩因为长毒疮夭折。

女婴没能存活这件事是周强珍长大后说出来的。


周强珍当年15岁,常到外婆家去,亲身经历了这件事。


她将女婴孩当作亲妹妹照料,小妹不在了,她和外婆都哭了好些时日,舍不得这个红军小妹妹。


后来20世纪80年代,古蔺县党史工作人员来到山里,找到她调查此事。

周强珍已经成为像外婆当年一样白发鬓鬓的老人。


此时她才知道,当年她背上的小女孩“王秀珍”其实姓毛。

贺子珍晚年孑然一身,她牵肠挂肚地惦念起寄养出去的这个女儿,曾设法查访下落。

“长征路上的这个女孩子,我连看都没看清楚她长得什么模样,至于送给了什么人家也无从知晓。她能好好地长大成人,现在也已经很大了。”

古蔺县的消息传来,女孩子仅养活了三个月,贺子珍心里泛起的苦楚是无法言说的。

毛主席一家为了人民的新生,有六位亲人鲜血铸忠魂。(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杨开慧、毛岸英、毛楚雄)。

鲜为人知的是毛泽东与贺子珍在战争时期失落的几个孩子(毛金花、毛岸红、“王秀珍”)。


这无不彰显出伟人一家一往无前的使命担当。


每位中国人都会深沉地爱着我们的祖国,因为明白它诞生的如此伟大艰巨,如此庄严神圣。那是无数英雄烈士和无产阶级战士用鲜血铺就的红色之路,浇灌的幸福之花。


感谢你看完全文。


文本由作者主观思想+历史客观事实梳理撰写。


关注@文乎​


关注离我们最近的历史;

聆听真实的历史故事;

走近谱写历史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女婴   贵州   中央军委   半山   古蔺县   产房   红军   老乡   小女孩   孩子   贺子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