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县城看发展丨玛纳斯县:逐“绿”而行“碳”路发展

记者 张治立

  金秋时节,走进昌吉回族自治州最西部的玛纳斯县,映入眼帘的是城在园中、绿在城中、人在绿中的园林城市画卷,是五彩斑斓、产业兴旺、村美人和的乡村丰收图景。

  从古丝绸之路北道重镇到天山北坡经济带核心区域,从“金玉之乡”的赞誉到“生态之城”的崛起,穿过历史长河中的玛纳斯优势更显、品位更高、名气更大、人气更旺。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当地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奋进新征程中逐“绿”而行、“碳”路发展,让“金不换”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绿意掩映中的玛纳斯县城区。玛纳斯县委宣传部供图

  生态优先 构建宜居家园

  雕塑造型别致,流水蜿蜒清澈,树木花草繁盛,人文气息浓郁……国庆假期,在水系和绿化面积均达十余公顷的玛纳斯县葡萄酒公园,休闲健身的人们享受着天高云淡间的游园生活。

  一座园林,藏的是一座城的诗和远方。玛纳斯县居民王琳自豪地说,县城内还有西海公园、凤鸣湖公园、凤凰植物园等主题不同的园林,推窗见绿、出门游园是玛纳斯人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玛纳斯县园林苗木花卉产业局局长王新刚介绍,目前,玛纳斯县森林覆盖率达20.41%,城市绿化覆盖率45.16%,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1平方米,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1.04平方米。近年来,玛纳斯县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县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新疆环境示范教育基地,生态名片愈加闪亮。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的转变,需要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支撑,更需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

玛纳斯县葡萄酒公园。玛纳斯县委宣传部供图

  玛纳斯县有玛纳斯河、塔西河环抱县城的天然优势,在对河道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中,当地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绿”的元素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发展各个环节,实施了引河入城等民生工程。城区面积扩大的同时,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开门见绿、500米见游园、1000米见公园”的底色,“水湾环抱、水景相映”的特色,玛河文化、碧玉文化、凤凰文化“三大文化”和“天山金凤凰、碧玉玛纳斯”的形象定位,中国碧玉之都、中国葡萄酒之都、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四张名片”,再加上北疆城市带东联西接的交通“大动脉”优势,让玛纳斯县成了游客络绎不绝的“北疆休闲游目的地”,客商投资和产业转移转型的理想之地。

玛纳斯县随处可见的葡萄长廊。何龙摄

  记者了解到,为了把玛纳斯建设成为有品质、有文化、有人气、有商气、有温度的城市,这几年,全县聚焦补齐城市建设短板,大力改造棚户区和老旧小区,不断提升城市集中供热、供水、燃气普及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其中,集中供水普及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

  生态振兴 绘就美丽乡村

  “生态兴则产业兴,生态兴则文明兴。这几年,我们村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村民的增收路子多了,村里的文明新风浓了,连外来的游客都说在这里生活幸福指数高。”10月3日,玛纳斯县兰州湾镇八家户村村民马月娥说。

  八家户村东接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西临玛纳斯河,是名副其实的“湿地水乡”。2011年,玛纳斯湿地被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玛纳斯县大力实施“退耕还湿、退牧还湿”工程,鼓励农牧民退出湿地范围里的耕地草场,八家户村当年的垦荒者变为湿地的修复者、受益者。

位于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的兰州湾镇八家户村,与湿地优美的环境融为一体。何龙 摄

  湿地公园面积增大后,野生动物种类增多了,每年都有成群的天鹅等水鸟在此栖息越冬。湿地公园成了风景秀丽的景区,八家户村的村容村貌经过统一改造后,不少村民吃上了“旅游饭”。2019年,该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翻阅《玛纳斯县志》,记者发现玛纳斯县很多乡村最初命名时,荒凉戈壁上只有寥寥几户人家。比如六户地,在清代只有骆、陈、李等六户人家在这里开荒种地;包家店,原有一户包姓人家在此开了一间杂货铺而得名……

  如今,这些乡村有的成了白色的“棉海”、红色的“辣椒村”“番茄村”,有的成了黄色的小麦和制种玉米基地、紫色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有的成了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休闲度假村。昔日,乡村谱写的是垦荒造田、改造自然的壮歌;今朝,乡村演绎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农业如火如荼的生动故事。

  “这些年,在政府的引导下,我种棉花在节水节肥上不断有新突破。这样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也达到了节本增效目的。”玛纳斯县乐土驿镇焦家庄村棉农陆庆云说。十几年前,他种一亩棉花需要七八百立方米水,现在一亩地的用水量压缩到了360立方米。

玛纳斯县旱卡子滩乡闽玛生态村。玛纳斯县委宣传部供图

  记者从玛纳斯县乡村振兴局获悉,近年来,玛纳斯县12个乡镇场、46个示范村、35个整治村持续推进了“三清一改”和“院内院外六件事”,重点突出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庭院经济等方面的亮点特色,打造了兰州湾镇、包家店镇、清水河乡、玛纳斯镇、广东地乡5个整体推进示范乡镇,共评出州级美丽庭院示范户1320户、自治区级美丽庭院示范户500户,打造州级庭院经济示范村11个。

  节能减排 推动循环发展

  玛纳斯县是一片资源富集之地。这里是“中国优质棉花之乡”“优质酿酒葡萄之乡”。有碧玉、煤炭、石油、硫铁矿、砂金等20多种矿产资源,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26.7亿吨、天然气128亿立方米。

  近年来,玛纳斯县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中,在推动工业强基增效中,在夯实产业根基、补齐产业短板、促进产业融合、深化城乡融合方面做着“加法”,在节能降耗、关停污染企业、清理“僵尸企业”方面做着“减法”。

  在玛纳斯县塔西河工业园区,新建的农林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通过热解碳化工艺,将棉花秸秆、树枝等农林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变废为宝。该项目每年可以处理棉花秸秆、树枝等农林固体废弃物22.5万吨。

  “我们公司是西北地区唯一一家生产钢纸的企业,年产钢纸4000吨以上。为了推动企业更高质量发展,去年5月,公司启动氯化锌再生辅助车间及化工库项目建设,该项目明年正式启动后,可以把废水中的氯化锌回收再利用,全年可降低生产成本1700万元。”在玛纳斯县玛河工业园,作为自治区级第一批绿色制造示范工厂的新疆源一科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恒军说。

10月7日,在玛纳斯县玛河工业园,新疆源一科创有限公司员工正在查看钢纸产品。梁金莲 摄

  去年,在玛纳斯县塔西河工业园区,新疆嘉润资源控股有限公司总投资8000万元建成的电解铝烟气脱硫改造项目投入运行后,工作人员通过电脑便可监控电解铝烟气脱硫改造设备运行情况。这套设备让二氧化硫和颗粒物、氟化物排放浓度大幅下降,远远低于《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现了超低排放。

  近年来,玛纳斯县将“生态优先”摆在发展战略首位,实施“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整治燃煤、扬尘、工业、机动车四大污染源,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加快建设生态美丽的玛纳斯。

  玛纳斯县委书记刘强介绍,下一步,玛纳斯县将继续坚持以碳达峰碳中和牵引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再生资源高值化循环利用和工业固废规模化综合利用,提升铝、硅等重点用能行业更新改造和能效提升,提高绿色制造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玛纳斯县   玛纳斯   宣传部   新疆   湿地   县城   乡村   生态   公园   产业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