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鱼溯江而上一千八百多公里,只为回家

看锦绣河山,来大美湖北。国庆假期,湖北之声联合央视频、学习强国、长江云,推出网络特别直播节目《江河奔腾看中国——回家的路》。

长江宜昌王家河江段,是珍惜野生动物中华鲟洄游的必经之路,也是频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江豚的栖息地。在这里曾经有一座耸立了63年的老油库码头,为了打通中华鲟、江豚“回家的路”,老油库码头于去年停运拆除,现在已经成为一座网红观景平台。记者带领全国网友到这里打卡游览,网友们是否有幸能够看见长江里的精灵“中华鲟”和“江豚”呢?

能够看到江豚欢快起舞的网红观景平台

△宜昌王家河江豚观测点

宜昌王家河江豚观测点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距离宜万铁路宜昌长江大桥下游约200米。沿着江边步道前行,远远看见一个乳白色建筑,从岸边伸向江面20多米;环形镂空屋顶上,两只造型逼真的江豚正“嬉戏逐浪”;步入建筑内部,环形木质坐椅居中,两只高倍望远镜固定在最前端;凭栏远眺,一江两岸的秀美风景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长江边的观景平台有很多,能够成为网红打卡点,一定有它的独特之处,这里有一道独特的风景是其他地方难以看到的,是什么呢?这里能够看到长江里特别珍稀的一种动物——江豚。

△长江珍稀动物——江豚

江豚,一种小型鲸类,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中,在地球生活已有2500万年。由于其数量的锐减,被归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现已是功能性灭绝物种。

△杨河接受记者采访

为了更好地了解江豚,记者采访到了有着“江豚摄影第一人”称号的杨河。杨河告诉记者,宜昌王家河观景平台附近的水域时常有江豚出没,他在这里多次捕捉到江豚的身影。

△杨河向记者展示自己拍摄的江豚

△杨河的摄影作品

为了守护江豚的微笑

老油库搬迁至60公里外的枝江

△中国石化宜昌王家河油库

△王世义接受湖北之声记者采访

王家河油库位于宜昌的长江边,这里曾经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如今付油区早已失去往日的喧闹,十分安静。据油库计量班班长王世义介绍,王家河油库始建于1958年,坐落在宜昌市伍家岗区东山大道407号,由码头、付油区和储油区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292亩。该油库码头运营以来,停靠此地的油船累计达数万艘,每年70余万吨成品油从这里输送到宜昌、神农架、荆州、恩施等地。

△龚华林接受湖北之声记者采访

中国石化湖北石油宜昌分公司办公室高级主管龚华林告诉记者,2021年4月8日,在宜昌市环保、港航、海事等多个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实现了“码头拆除、管线封堵、趸船拖离”,安全高效地完成了油库码头拆除,未让一滴油流入长江。

随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不断深入,宜昌市政府取缔、拆除216个岸线码头,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江豚逐浪、中华鲟洄游从稀奇变得常见。

△中国石化宜昌枝江油库

△可全角度监控油库的中控室

老油库关停后,在距离王家河油库码头60多公里外的枝江市姚家港化工园区,一座智能、环保、安全、高效的国内一流现代化油库已拔地而起。中国石化宜昌枝江油库计量员林佩宇告诉记者,因环保而迁建的新枝江油库,与王家河油库相比,可谓脱胎换骨,这座全国一流的油库,从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污染防治到油气回收,从生活垃圾到危险废物的贮存与处置,从码头、输油管廊道到库区,安全环保理念贯穿项目建设和生产的所有环节,真正地做到了不让一滴油流入长江。

△林佩宇接受湖北之声记者采访

让大桥改了造型

只为中华鲟回家

△中华鲟

长江旗舰物种中华鲟,近年来种群数量在持续衰退,1988年就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2010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度濒危物种。人工繁殖及放流一直是中华鲟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峡大学,正在为中华鲟的保护工作而不懈努力。早在2008年,三峡大学就从生物学、计算机、水利工程等学科抽调多名精英骨干师资力量,专门成立了长江大保护团队。

△三峡大学学生参与放流中华鲟

14年来,这个团队日复一日,精益求精,奔赴、游走在整个长江流域,默默无闻守护着母亲河,成为国内目前长江大保护领域顶尖的科研技术团队,为中华鲟、江豚等长江濒危水生生物的保护作出了大量努力。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师柯森繁接受记者采访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师柯森繁告诉记者,中华鲟是江海洄游性鱼类,它的洄游习性是在海里生长,回到江里产卵。每年3-5月,中华鲟经过长江入海口,上溯一千八百多公里到长江宜昌段产卵,产卵后形成的幼鱼又再次回到海里生长发育。

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选址位于葛洲坝下游15公里,这里恰好是长江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缓冲区、“水中国宝”中华鲟的洄游繁殖栖息地,也是江豚、胭脂鱼活动密集区。

2014年时,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初定“三塔两跨”的钢箱梁悬索桥方案。这个方案节省投资、造桥难度较小,但有两个主桥塔要矗立江中。两个主桥塔要矗立江中,会不会对长江生态造成破坏?很快,三峡大学长江大保护团队应邀介入,就此进行论证。

科研团队对大桥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了解,结合中华鲟和江豚的生活规律,经过为期一年多的多次研判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如果涉水施工,难免会对长江水质产生污染,涉水施工的灯光、噪声等,会惊扰在水下洄游栖息的中华鲟。

△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最终造型

科学不容置疑。这个论证结果被宜昌市和大桥设计方采纳,为保护长江水质及珍稀生物多样性,建桥方案又几经修改,最终采用主桥“一跨过江”的结构形式,变三个桥塔为两座桥塔,不在水中建桥墩,为长江中华鲟让道。

△记者与中科院水生所江豚研究与保护专家郝玉江连线

9月19日,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正式启动。本次考察是继2006、2012和2017年后第4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也是长江实施全面禁捕、《长江保护法》颁布实施后首次流域性物种系统调查,对于长江江豚乃至整个长江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站在长江宜昌段江边,记者与参与本次科考行动的成员——中科院水生所江豚研究与保护专家郝玉江远程连线。郝玉江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他们已经在科考行动中多次发现江豚族群。近年来,随着长江沿线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江豚在长江中欢快嬉戏。

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宜昌正追求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35年,基本建成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城与山水和谐相融、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我们一起为长江“留白增绿”。

△宜昌沿江景色

看锦绣河山,来大美湖北,与江豚共舞,看万类霜天竟自由。

守护江豚的微笑、打通中华鲟回家的路,已成为长江大保护的一张名片,更是践行长江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相信在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下,江豚、中华鲟的身影会持续活跃在长江中,让更多人能在长江沿岸看到江豚自由游弋的身影,感受长江的魅力。


记者 刘征 刘爽 冯超 冯雨晴 王宇

通讯员 杨叶 熊海

编辑 程艺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枝江   长江大桥   宜昌市   江豚   宜昌   油库   长江   湖北   码头   中华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