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了10天月子,我差点死了

原创 | 孕事


坐月子的洗礼,每个妈妈都要经历。


经历过生产,家人们都想让产妇好好修养身体,能多吃就多吃些,能补就多补,能休息就多休息。


有妈妈坐一个月子吃了60只鸡!

有妈妈吃掉了整整100个鸡蛋!

还有妈妈坐月子,整整一个月没下床!



天啦,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孕事妈要强调的是:千万不要再这样坐月子了,月子做不好,真会要人命!


前阵子 @人民日报 就报道了一则新闻,北京一位刚生产完10天的妈妈安女士,在家里突发疾病晕倒,险些丢了命。



安女士是剖宫产的,手术后第10天,她在凌晨的时候突然晕倒,一家人吓坏了。


被紧急送往医院后,安女士的情况非常不好: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四肢冰冷,能监测到的只有微弱的心跳!


经过医生检查后,初步判断很可能是危险的肺栓塞!


肺栓塞,如果治疗不及时,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抢救争分夺秒,但,并不顺利。



因为安女士是昏迷的状态,所以没办法做CT确诊,只能用病史和超声检查判断。

因为刚做完剖宫产,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溶栓很可能引起大出血。


万幸,最终经过医生权衡利弊,对安女士采取了溶栓治疗,才及时挽救了安女士的生命。


医生说:产后坐月子期间,如果长期卧床静养,是比较容易造成血栓栓塞的,所以产妇一定要尽早下地活动,如果确实不能下地,也应积极在床上活动、按摩下肢,促进静脉回流!


肺栓塞虽然可怕,但积极的采取措施是可以预防的!


坐月子坐出肺栓塞

躺月子,千万坐不得!


产后妈妈是需要好好休养,但绝不能久躺久坐。


太多太多妈妈在产后因为久躺不下床,结果引发严重血栓,半只脚踏进了鬼门关。


1月11日,@每日商报 就报道了一则新闻,杭州一位28岁的剖腹产妈妈小凡,就因为遵循老一辈的方法坐月子:产后不下床!不吹风!不洗澡!



这样一躺就是20天,躺到小腿肿胀,发红、胸闷,喘不过气,四肢无力,浑身虚汗,到医院检查,竟是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栓塞!


好在及时手术,她才脱离危险,而导致她陷入危险的肺栓塞就是产后久躺不下床、不走动引起的!


2021年7月,福建一名20多岁的妈妈,因为坐月子家人让静养休息,结果躺出了脑血栓,术后昏迷了11天,四肢瘫痪,无法站立行走,只能躺床。



经过了3个月的康复治疗,才能正常语言沟通,搀扶行走。


2019年5月,湖北一位生完二胎的37岁妈妈,在产后37天后突然在家死亡,原因就是在家中因肺栓塞引起呼吸、心脏骤停,最终死亡,令人痛心。



这一桩桩一件件惨痛的案例告诉我们:不能再盲目相信老理儿了!要向陈规陋俗说“不”!


无论是孕期还是产后,都要保持一定的活动量,完全不运动,容易形成血栓,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危及生命!

孕期、产褥期

是诱发血栓、肺栓塞的高发期!


血栓究竟是个啥?又是如何引起肺栓塞的呢?


血栓,指的是各种原因导致血管内由血液或成分凝集成的固体质块,可发生于动静脉、毛细血管等整个循环系统部位。



在妊娠期、产褥期,在激素的作用下,身体血液会处于高凝状态,再加上肚子一天大过一天,“负重越来越大”,下肢血流缓慢,就容易形成血凝块。


如果再加上久坐、久卧,血液循环不畅,就很容易在骨盆或下肢静脉形成血栓。


这些血栓一旦崩落,就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肺,把肺动脉塞住,引起肺栓塞。


产后肺栓塞的几率比产前高15倍。


肺栓塞非常可怕,是现代人最常见的猝死因素,比心肌梗塞‘杀人’更快,一旦血栓将肺动脉大血管堵塞,不到几分钟人就会断气,肺栓塞是常见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


肺栓塞听起来可怕,但其实只要妈妈们积极主动的去做好预防,是可以预防的。


预防肺栓塞的最佳方法是将血栓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会降到最低。


了解血栓的高危因素和症状

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孕产妇!


不同部位的血栓都有特定的症状,这取决于血凝块是位于腿部还是已经转移到肺部。


深静脉血栓(在四肢的血栓),产前产后都是高风险的时期,症状包括:


①下肢肿胀、疼痛、发热。

②小腿后方或大腿内侧有压痛,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好转。

③发红和疼痛(特别是沿着静脉路径)。



肺栓塞(血栓在静脉内游离并进入肺部),症状包括:


●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

●胸部疼痛。

●头晕或晕厥。

●心率过快。


如果妈妈们出现以上症状,一定要及时引起重视,血栓不及时治疗,血凝块会破裂并穿过血流到达肺部,肺栓塞是很危险的,是医疗急症。


血栓也有高危因素,如果有以下情况的妈妈,产后出现血栓的风险会更高:


●有血栓病史。

●家族史中有深静脉血栓形成者。

●超重。

●超过35岁怀孕。

●怀孕期间、产后长期卧床或长期坐着。

●多胞胎(双胞胎,三胞胎)。

●有其他疾病的,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或糖尿病。

●妊娠的特定因素包括糖尿病、先兆子痫或剖腹产。

●长期卧床,比如早产或胎膜早破,也会增加额外的风险。


妈妈们要了解自身的风险,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致命的肺栓塞是可以预防的

以下三步孕妈妈和产后妈妈都要牢记!


肺栓塞听起来可怕,但其实只要妈妈们积极主动的去做好预防,是可以预防的。


要避免血栓的形成,最重要的是消除风险因素,具体如何做呢?


1、健康怀孕


①避免增重过多:如果超重或肥胖,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会更大,额外的重量使血液难以在体内循环,尤其是从脚和腿流回心脏的血液。


通过增加心血管运动(例如步行)和减少热量消耗来减轻体重,运动前请先和医生沟通。



②多运动。久坐久躺都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无论是孕期还是产后,都应该适当的下床走走,活动活动,如果是特殊的怀孕,也可以咨询医生,产后更是如此。


③补充充足的水分。保持充足的水分会影响你的血容量,并“稀释”它,这可以降低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每天至少喝8-10杯水。


避免使用富含咖啡因的液体,例如咖啡,红茶,苏打汽水和能量饮料,因为咖啡因是利尿剂,会刺激小便过多,并随着时间的流逝使身体脱水。大多数新鲜水果和蔬菜也是水的重要来源。


2、产后尽早下床走动


无论是顺产妈妈,还是剖腹产妈妈,都要尽早的下床走动,特别是剖宫产的宝妈,虽然有伤口疼痛不适,但是拔除尿管后也要尽早下床,在家人帮助下适当多活动。


到了可以下床的时候,早走动,多走动,既可以促进身体恢复,也可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3、科学坐月子


产后久躺久坐,是诱发血栓的危险因素之一,所以妈妈们一定要正确坐月子,饮食要清淡,也要保持一定的活动量!


①饮食要清淡,不要浓汤大补。多吃蔬菜、水果,吃足量的膳食纤维预防便秘。


②保持环境的舒适。保持适当的室内温度(26-28℃),不冷不热的状态最好,可以使用电风扇和空调,只要不对着产妇和妈妈直吹。


③保持充足的休息。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如果感觉疲劳,就马上休息。


④月子期保持适当的活动。对产后妈妈来说,坐月子期间每周的活动量都会有些不同,妈妈们可以参考以下指导,让自己多动。


●产后第一周:遵医生指导多下床走动,活动活动身体就可以,不要做家务,也不要长时间抱孩子。

●产后第二周:可以自己给宝宝喂奶和换尿布了,家务活可以让家人来做,自己负责身边的卫生,多动动对恢复好。

●产后第三周:多走走、适当的弯曲身体,多下床走动,本周可以做一些做饭这样的轻微家务活,保持一些活动量。

●产后第四周:可以做日常家务、照顾宝宝等,下地后,慢慢习惯普通生活,可以出门溜溜,控制在短时间内。

●产后第六周:1个月复查健康的话,可以做一些轻微运动,如骑自行车、开车等。


最后要说的是:无论是孕期还是产后,在充分休息的同时,应适当活动,经常下地走走,并在床上多做肢体活动,这不仅能预防血栓,还能促进胃肠道蠕动、促进排气排便、促进恶露排出、有利于产后恢复。


希望妈妈们都能一切顺利!


参考资料

https://utswmed.org/medblog/blood-clots-after-delivery/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21046#signs-of-a-dangerous-blood-clot

https://utswmed.org/medblog/blood-clots-after-delivery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月子   下肢   血栓   孕期   静脉   产后   女士   因素   妈妈   肺栓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