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杨开慧雕像落座烈士陵园,毛岸青:百年之后,我要来陪妈妈

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在他去世之前,留下了自己唯一的愿望:希望能葬在妈妈杨开慧的身边。

在毛岸青6岁那年,母亲就被反动军阀杀害了,熬过颠沛流离的前半生,一母同胞的哥哥毛岸英却在抗美援朝中牺牲,这些折磨让他的心千疮百孔,短暂的童年更显得无比美好。

1990年,杨开慧的雕像落座在板仓烈士陵园之后,毛岸青就默默做了决定,去世后葬到这里陪伴母亲。

身为毛主席的次子,毛岸青似乎格外的低调,可要是看一看他的故事,恐怕很多人都会震惊。

那么,他都经历了什么呢?

动荡时局下的少年夫妻

如果要说毛岸青的故事,应当从杨开慧和毛主席的相识说起,这也是一段传奇的起点。

1901年,杨开慧出生在长沙县板仓,因为父亲是一名学者,所以虽然她是女孩,还是接受了先进的教育,成为了当地男子中学中的第一批女学生,掀起了关于新时代女性的讨论。

1918年,父亲杨昌济到北大教书,杨开慧也随着一起北迁,在这里遇到了勤工俭学的毛主席。

这时的毛主席意气风发,和热情洋溢的杨开慧几次见面之后就生出了惺惺相惜的感觉,不久就陷入了爱河,准备结婚。

杨开慧

两个志同道合的人都不想遵循俗礼,便没有置办什么嫁妆、花桥、新房,只是拿出了几块银元,请几位亲朋好友一起吃了顿饭,就结为了夫妻。

婚后两人不仅感情深厚,在革命事业中也是彼此的战友,1921年,杨开慧加入中国共产党,协助毛主席开展各种活动,当时的各种秘密文件和情报都由她放着,可见两人感情之深。

大革命失败后,杨开慧带着3个孩子回到板仓,一边避风头一边准备着地下斗争,但由于她的特殊身份,很快就被敌人给盯上了。

1930年10月,结束秘密工作回家的杨开慧被捕,在接下来的十多天中,她受尽酷刑,却怎么也不愿意屈服。

杨开慧英勇就义画像

敌人好不容易抓着“毛主席的妻子”,怎么也不肯放过这个打击共产党的机会,便告诉杨开慧,只要她公开宣布脱离这段夫妻关系,就可以放她一马。

但杨开慧却狠狠地唾弃了对方,坚定地回答:“牺牲我小,成功我大!要我和他脱离夫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眼看这个柔弱的女子却有着一副硬骨头,敌人也放弃了逼问的打算,决定将她处死,来警告毛主席。

11月14日,29岁的杨开慧英勇就义,而她留下的三个孩子,最大的毛岸英也才7岁,毛岸青6岁,最小的毛岸龙才两岁。

年幼的三兄弟就这样失去了母亲,而父亲也在远方为革命奋斗,他们就此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现实版的“三毛流浪记”

杨开慧牺牲之后,毛岸青三兄弟便被叔叔接到了上海,在地下党主办的大同幼稚园里生活,水土不服的幼弟毛岸龙患上急病后去世了,这让剩下的兄弟两人更感到生活无望。

还没多久,上海地下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为了避免幼稚园中的革命后代们被牵连,孩子们就都被遣散了。

因为毛岸青他们在这里没有其他亲人,只能寄养在董健吾同志家里,但他的家人并不愿意照顾两个毫无关系的小孩子,经常动不动就克扣他们的吃穿。

毛岸英与毛岸青

董健吾发现之后很生气,但他经常在外,没有办法把孩子带在身边,想来想去,只好把两兄弟送到了孩子毕竟多的前妻黄慧光家里。

一开始黄慧光并不知道毛岸青和毛岸英的身份,只以为是两个普通的孩子,加上有补贴的生活费,便也照顾得比较细心。

但没多久这件事就瞒不住了,黄慧光很是惊恐,两个正贪玩的孩子,又是一口湖南话,万一出去玩被发现了,那不就惹祸了吗!

于是黄慧光便想出了个冷酷的办法,就是把孩子关起来养,之后的3年里,不让他们上学,不让他们出门。

甚至到了后面,几乎故意忘了这两个孩子的存在,一旦看到他们,反而忍不住要上手打人,这样的生活让两兄弟无法忍耐,最终找到机会逃离了这里。

逃离黄家的毛岸英和毛岸青无处可去,便在上海开启了流浪的生活,跟着一些小孩子尝试卖报、乞讨来维持生活,总算是挣扎着活了下来。

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毛岸青心中唯一的温暖就是母亲杨开慧曾经的照顾,那时候不管工作有多忙,她总会温柔地抱着兄弟三个,讲述为人处世的道理。

可现在,不仅母亲去世了,弟弟也没有了,年幼的毛岸青心里是一道道伤痕,当看到报纸上叔叔毛泽覃的牺牲消息后,他再也忍不住了。

他愤怒地拿起笔,在街头写着“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被巡查的印度警察痛打了一顿,等到毛岸英找过来的时候,他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

这次殴打让毛岸青的头部受到了重创,经常会头痛欲裂,这让他的精神更加脆弱了,每当他觉得自己也熬不下去的时候,看着身边的哥哥,就咬牙坚持了下来。

毛岸英

幸好他们终究等到了父亲,1936年,苦寻许久的地下党组织在上海的破庙里发现了兄弟俩,随后让两人改换名字,送到了苏联学习。

到了苏联的两兄弟也终于恢复了和父亲的通信,收到他们信件的毛主席激动不已,反复叮嘱他们要照顾好自己,要好好学习。

在苏联学习期间,毛岸青的学习成绩非常突出,连续跳级,1945年开考入了莫斯科东方语言学院深造,这样安稳的生活让他觉得非常幸福。

之后苏联发生了卫国战争,哥哥毛岸英主动上了前线,毛岸青便也连忙跟着,忙活着各种支前活动,因为这份功劳,多年之后,老年的毛岸青还获得了俄罗斯政府授予的纪念章。

毛岸青

1946年毛岸英先行回国,到父亲身边开始工作,毛岸青因为学业还没完成,只好继续留在苏联。

1947年,他也毕业回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虽然自己的父亲是领袖,毛岸青却没有因此摆架子,而是始终遵从家训,要“夹着尾巴做人”,不能搞特权。

因此他回国后第一个任务便是下基层调查,和到黑龙江克山县和群众们一起吃住劳动,这对从小就吃苦的毛岸青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他十分喜欢这种脚踏实地没有纷争的生活。

平时大家闲下来的时候,精通各种乐器的他就带着大家一起载歌载舞,一马当先地带着农民丰富起了文化生活。

当他离开的时候,所有人都舍不得这个能唱会跳,又踏实能干的小伙子,等大家知道他的身份之后,更是难以置信,谁能想到毛主席的儿子会跑到农村来种地呢?

周总理、邓颖超和毛岸青兄弟合影

回到北京的毛岸青接过了宣传部俄文翻译的工作,他天天泡在书堆里,翻译出版了十几部马列经典著作和其他政治理论的书籍。

等到父亲和哥哥不那么忙的时候,大家也能见见面,这样的生活简直是梦一般的美好,可好梦终究会醒,毛岸青也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打击。

1950年,年仅28岁的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甚至比母亲杨开慧去世时还要年轻。

这个噩耗传回国内之后,毛岸青一下子就病倒了,原本因为那次受伤,他的头部就留下了后遗症,这次打击让他的旧疾彻底爆发了。

之后的几年里,毛岸青的身体一直没有康复,担忧的毛主席便让人把他送到了苏联疗养,等有所好转之后才又接回大连休养。

1957年,毛主席去探望毛岸青,面对这个儿子,他心里是心疼和愧疚,这是杨开慧留下的最后一个孩子,也是吃尽了苦头的孩子。

让主席欣慰的是,毛岸青的病情经过多年的疗养,终于有了好转,而且还有了恋爱结婚的打算。

等问清楚是谁之后,毛主席更是心头一颤,这可能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竟然是张文秋的二女儿邵华。

毛岸青和邵华

与妻子共葬母亲身边

为什么主席会有这样的感慨呢?原来两家人早就结下了缘分。

在1927年的时候,张文秋和刘谦初结婚,毛主席便开玩笑道:“希望你生一对千金,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岸英,一个岸青,我们结亲家。”

当时这句戏言谁也没当真,但多年后,张文秋的大女儿刘思齐却真得和毛岸英缔结良缘。

没想到在毛岸英去世后,邵华和毛岸青竟然也有此缘分。

1960年,毛岸青和邵华走进了婚姻,这让毛主席总算对这个儿子放下了心。

在大连生活了一段时间,毛岸青便带着妻子回北京探望父亲,毛主席便特意交代两人:“新媳妇要回韶山去看看父老乡亲,去看看外婆,去给妈妈杨开慧扫墓.....”

听到母亲的名字,毛岸青眼眶就忍不住发红,虽然她已经去世多年,但不管是自己,还是父亲,都始终牵挂着她,想来她在地下也不会那么孤单了。

1970年,毛岸青和邵华生下了孩子,此时身体已经不是很好的毛主席开怀大笑,亲自给孩子取名为“毛新宇”,可见对孩子的喜爱。

但之后的几年,毛主席的身体便越来越虚弱,也没办法和毛岸青见面,这让他再次陷入了失去亲人的恐慌中。

对于毛岸青来说,这一辈子的离别之苦已经尝够了,年近半百的他常常盯着母亲杨开慧的照片发呆,怀念着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去世了,全国人民都陷入了悲痛之中,毛岸青的精神支柱没有了,他迷茫地看着妻子,不知道自己的余生还能做什么。

但和他相伴多年的邵华很快就找到了办法,她鼓励丈夫,只有他才最清楚父母的故事,可以把这些故事写成书,让后人也可以知晓,而且他们也一定希望他可以继续为国效力。

这些话让毛岸青振作起了精神,如果就此倒下,那怎么配做毛家人呢?

于是晚年的他开始到处走访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去帮助失学儿童和地区的建设。

作为杨开慧唯一在世的儿子,又是毛家辈分最长的,所以他承担起了教养子孙、弘扬家风的责任。

虽然身体不好,但他还是坚持和妻子一起整理出了资料,这才有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我们的同辈》等书籍的出版。

1990年11月14日,在各界人数的支持下,杨开慧烈士的雕像落成,在板仓杨开慧烈士陵园举行了揭幕仪式。

站在最前面的毛岸青看着栩栩如生的雕像,在心里默默地和母亲说着这些年的经历,在这一刻他也做了决定,等到百年之后,就来陪着母亲,这样她不会孤单,自己也不会再孤单了。

2007年3月23日,84岁的毛岸青在北京去世,他的遗愿也被妻子邵华传递给了中央,得到了批准。

也许是不舍得携手半生的丈夫,2008年6月,69岁的邵华便也去世了,在举行过葬礼之后,按照两人的遗愿,12月21日,毛岸青和邵华两人的骨灰一起迁葬到了杨开慧烈士陵园。

如今,毛岸青终于如愿以偿地回到了母亲的身边,他心爱的妻子邵华也陪在他的身侧。

结语

回顾毛岸青的一生,说是颠沛流离,半生风雨再合适不过,但经历了这么多之后,他却只有一个最简单的愿望,就是陪伴早逝的母亲,可见这是他一生的遗憾。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没有一个普通人可以置身事外,牺牲的烈士背后都有无数哭泣的亲人,这也是我们历史上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

如今的我们虽然不需要经历枪林弹雨,但一样会经历生活的磨难,希望大家能在低头前行时,也不要忘了身边的家人,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会走得更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7

标签:烈士陵园   苏联   百年之后   雕像   北京   牺牲   妻子   父亲   母亲   身边   兄弟   妈妈   孩子   杨开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