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主政南宁市,担任过广西省长和中央顾问委员,正部级享年95岁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壮族分布,主要集聚在南方地区,东起广东连江县,西至云南文山州,北达贵州从江县,南抵北部弯。但广西是壮族同胞的主要分布区。

壮族是一个悠久的民族,也是一个勇敢、具有反抗和爱国精神的英雄民族。历史上,壮族人民为了反抗中央王朝和当地土官、流官的黑暗统治,曾经发动了无数次大的反封建、反压迫的起义斗争。

壮族人民还曾经多次与各族人民一起奋起反击交趾(后称安南)封建统治和倭寇的武装侵略,担负起了保卫祖国边疆神圣领土的重任。近代以来,面临外强的入侵和国内反动统治者的压迫、腐败无能,壮族人民走上了奋发图强,追求解放的道路。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画卷上,壮族人民更是留下了重墨的色彩,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优秀的壮族儿女,他们敢于革命,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奔赴硝烟弥漫的战火中,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首首优美悲壮的旋律,时至今日,仍然回味无穷,令人奋进!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革命老前辈韦纯束同志,就是从广西这块红色热土上走出来的一名优秀的壮族子弟。他15岁就投身革命,在抗日的烽火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火洗礼,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和政工干部,立下了赫赫战功,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

在新中国建设的大熔炉中,韦纯束更是得到了最好的锤炼,他从广西桂平县县委书记干起,经过多个岗位的历练,练就了丰富的地方从政经验和超凡的领导才能,担任过广西省交通厅厅长,南宁市市委书记和市长,广西省省长,中央顾问委员,跻身正部级,抵达其职业生涯的辉煌巅峰,完成其从学生军到一省之长的人生传奇。那么,在老革命家韦纯束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1922年3月,韦纯束出生于广西象州县寺村镇中团村交趾一个壮族农民家庭。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尽管战乱不断,社会混乱不堪,民不聊生,但在韦纯束5岁时,富有远见的父母仍然坚持送他前往学校读书,希望儿子能够从知识中获取力量,来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以便在乱世中找到一条生存之路。

从小聪明睿智,酷爱读书的韦纯束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发奋苦读,博览群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从交趾小学毕业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象县国民中学学习,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为了那个时代少有的知识分子,这也为他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很好的文化基础。

正是在国民中学读书期间,他接触到了共产主义先进思想,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深受影响,追求思想进步,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和各种爱国主义活动。由于冲锋在前,组织能力强,很快在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学生运动的领袖。

1938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宣传的感召下,年仅15岁的他,毅然放弃学业,投笔从戎,带领20位同学参加广西学生军,勇敢地投入到抗日救国的斗争中,不畏生死,与日本侵略者真刀实枪的展开殊死搏斗。

此时,韦纯束虽然还只是一个孩子,但他的思想却相当的成熟,他一边学习文化知识,一边从事宣传工作,一边积极动员群众参军参战,一边行军打仗。

此时,他主要在邕宁县、苏圩一带打击日寇,小小年纪,立下了不少战功,很快就被推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开启了他辉煌的从政生涯。

入党后,韦纯束的革命积极性更加的高涨,也受到了党组织的重视,奉命在白色恐怖下,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搜集敌情,发展新党团组织,壮大革命力量。

之后,他又被安排进入广西第六期合作人员训练班学习,进行系统的军事知识学习和作战能力的培训,为他以后走上战场奋勇杀敌,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1941年,韦纯束受党组织指示,以合作指导员和小学教师的身份为掩护,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开展革命活动,并担任党组长和支部书记等职,年仅19岁,经受了革命大风大浪的严峻考验。

虽然他年纪尚轻,却懂得很多的革命道理,凭着一股强烈的革命热情和勇气,一个劲地往前冲,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表现了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慨。

日军第二次入侵广西时,很快占领了他的家乡象县,烧杀掠抢,无恶不作,犯下了累累罪行。他由外地迅速返回家乡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组建“圣塘山抗日根据地”,建立武工队,号召当地民众积极参与到这场有关民族生死存亡的斗争中,军民团结一致,给予了日伪军狠狠打击,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轰轰烈烈地解放战争时期,韦纯束仍然战斗在广西大地上,经过抗日烽火的历练,此时的他已经成长为一名年轻有为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工作领导干部,历任中共桂林市工委副书记、地委副书记,解放军桂中支队总队第八大队政委等职,参与了解放广西全境以及全中国的多场战斗,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是当之无愧的开国功臣。

由于在革命战争年代立下了汗马功劳,建国后,韦纯束被委以重用,担任了梧州军分区独立团政委,桂平县委书记等职。他带着满腔的热情,积极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之中。他带领人民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剿匪除特,分田地,恢复经济建设等一系列运动,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创下了不凡的业绩。

韦纯束超凡的地方从政能力,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欣赏和器重,便将其调往广西省交通厅任职,从运输局局长干起,一直升到了交通厅长,后又被任命为南宁市委副书记和南宁市市长等职。

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担任什么职务,韦纯束都力求将每一件事做到最好,他就如同一块真金一样,无论放在哪里,都会闪闪发光。

动乱年代,韦纯束也受到了巨大冲击,被迫停止工作,遭受迫害,身心健康受到摧残,但他始终坚持对党的无限忠诚,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坚强地挺过了那段灰暗时期。

1973年,韦纯束重新复出后,担任了南宁市市委书记、市长等职。在此期间,他拨乱反正,着重恢复经济建设,落实老干部和知识分子政策,很快使得南宁市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为南宁市的各项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在南宁市创下的辉煌业绩,上级领导看在眼里,人民群众记在心里,不久后,他就被调往省政府工作,从省政府秘书长干起,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坐到了广西省省长的位置上,成为了主政广西地区的最高父母官,为广西省的全面发展,大显身手,再创辉煌。

韦纯束是土生土长的广西人,广西又是他长期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更是他参加革命的地方,他对广西这片热土和伟大的广西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为让广西人民尽快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他拿出了十二份的热情,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广西的经济发展中。

作为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和农民子弟,韦纯束最懂农民的心声,和怎么样才能提高农民的收入。为此,他深入农村调研,开创出了农业要走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规模的发展,努力拓宽市场空间,增加经济效益,搞活城乡市场等。

为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他把一切经营权都下放给农民,关于种什么,怎么种等一切权力都交给农民自己决定,并尽全力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


他还鼓励农民采取多种经营方式,种植多种作物,努力提高产量和收入。为此,他不辞辛劳,亲自下农村指导一些地方,因地制宜种桑养蚕,种植甘蔗,发展糖业等,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很快就改变了久困广西人民的吃饭问题,深受广西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针对广西基础设施差和交通落后,旱灾、水灾频发,以及经济总量不大,大工业企业不多,城镇化水平极其低下等现状。他对广西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最多,力度最大,并且规模持续扩大。

在他的主持下,相继开工的有龙滩水电站,百色水利枢纽,桂西华银铝、金桂林浆纸一体化工程,洛湛铁路广西段,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边境基础设施大会战,东巴风老区基础设施大会战等。

此外,他还努力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人均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和城镇化水平,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他强调不要仅仅依靠资源、土地和资金的大量投入,而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提高质量和经济效益,以此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他还竭尽所能解决读书就业,社会治安,下岗职工和库区群众生活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尤其关注“三农”和扶贫问题,关注民族经济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走人才强桂,科技兴桂之路,注重民族地区人才干部队伍的建设。

韦纯束十分关心文化事业发展,在主政广西期间,在财力、物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他把作家艺术家当作自己的朋友,思想上给予关心,创作上给予关注,生活上给予照顾。他倡导作家要为人民大众而活,不能弄虚作假,要真情、真意、真实。

在韦纯束省长的不懈努力下,经过广西人民奋发拼搏,团结进取,城乡居民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经济发展势头超好,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安宁,人民的生活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谱写了广西经济腾飞的新篇章。

晚年的韦纯束担任了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继续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献计献策,贡献自己的余热,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2016年12月12日,韦纯束同志不幸病逝于南宁,走完了他95年的光辉人生历程。韦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光辉足迹永远留在了广西大地上,他的不朽功绩永远载入历史的史册。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南宁市   广西   革命战争   解放战争   梧州   壮族   交趾   中国共产党   享年   省长   部级   农民   顾问   中央   委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