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许世友视察学校,坚称校门口地下有煤,军代表派人狂挖十几米

乱世出英雄,上个世纪上半叶民族危在旦夕,百姓民不聊生,不管是抱有救国之志的人,还是被生活所迫走上革命道路的人,他们都想建功立业,闯出一番天地。

因为战火纷飞,上个世纪出现最多的自然就是战场上九死一生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1955年,我国实行军衔制,这既是实现军队正规化、现代化的途径,也是对那些为祖国和人民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英雄的表彰。无论是十大元帅,还是十大上将,任何一个人的经历和战绩都可以写出一篇传奇的故事。



在十大上将中,许世友是一位比较特殊的人物,他不仅在战场上很特殊,在建国以后也很特殊。

1955年,许世友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之后与煤杠上了,有一次他视察学校,坚定地说校门口地下有煤,居然还真有军代表派人狂挖十几米。

特殊的上将

1906年2月,许世友出生在现在的河南省新县许洼的穷苦农民家庭,因为河南有著名的少林寺,因此8岁的时候就到少林寺习武,而且一学就是8年。

正是因为8年的习武经历,他在军中还有一个外号叫许和尚,后来因为失手打死地主家的少爷,被迫颠沛流离,从军入伍。

许世友十分勇猛,因此在部队也很快就有了名气,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打了很多胜仗。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许世友实至名归。

邓小平曾评价他说:“许世友在六十年的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而且邓小平还给他签发了特殊的通行证,这是特殊的特殊。

邓小平一连用了好几个来概括许世友的一生,足以见得他是真的特殊。久经战场考验的将领都是有过人之处的,虽然每个人擅长的不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不管面对多么艰难的任务,都有一股不服输、不怕难的精神。

不服输、不怕难的精神在战场上所向无敌,可是运用在新中国的建设上,还是需要用对地方。1955年,许世友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此时新中国已经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暂时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因此全国上下都在全身心的投入到生产建设中。

生产建设需要很多自然资源,中国历来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可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有很多资源分布不均,加上交通不便,很多资源的开发直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南粮北运、北煤南运”就是当时国家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做出的调控。

紧缺的煤炭

成立于1955年的南京军区下辖的省份包括江苏、安徽、浙江、上海等地,这些都是缺煤的大省,许世友看到当地的建设因为煤炭资源不足而受限就十分恼火,因此他开始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有一次许世友和一位懂地质的友人探讨这个问题,友人告诉他从地质学相关理论的角度分析,苏南地下可能会有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打仗许世友在行,可是关于挖煤的事情,他就是个外行,但听到地质学家的意见后,他就动了心思,其实许世友当时如此着急煤炭的事情,有一部分原因也是跟他军旅经历有关。

南京军区地处的位置十分重要,北接中原、西临两湖,南与台湾隔海相望,可是这里的煤炭资源却十分紧张,当时很多生产建设都依赖煤炭,平时受到天气、交通等影响导致煤炭供应不足,就会波及很多。一旦战争打响,敌人切断煤炭供应渠道,军队都会受到掣肘。

加上管辖的区域都是人口密集的经济建设大省,许世友就下大力气要解决缺煤的问题。得到苏南地区地下有煤的消息后,许世友就开始发动群众和工兵开始勘探,其结果也证明了地质学家所言非虚,苏南地区真的发现了煤炭。

得到这个好消息,许世友就加紧安排煤炭开采,当时建起来的开采场数量很多,可是储量并不多,导致产量也上不去。

从理论上来说,任何地方深挖下去都有可能发现煤炭,可是每个地方煤炭储量不同,开采的难度也不同,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建厂。这是后话,许世友当时为了找到更多煤炭,他时常跟着勘探队一起到野外工作。

挖煤的故事

有一次,许世友去走访视察一所学校,因为心里一直记挂着煤炭的事情,和陪同人员也就聊到了这个话题。

同行中有人感慨煤炭不足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许世友为了鼓舞大家的斗志就说:“谁说江南无煤,我看是处处有煤,关键在于肯不肯深挖。”说话间走到了学校门口,许世友顺势用脚在地上画了一个圈,接着说:“就从这里挖,挖不出煤我不姓许”。

说完之后许世友就乘车走了,许世友当时坚称校门口地下有煤,不过是为了鼓励大家这么一说,没成想陪同的军代表钻了牛角尖。

许世友走后,他就立刻召集人员在学校门口开始挖,还没有挖到煤炭,先是打出了一口井,可是军代表并没有放弃,而是将水抽干之后继续挖,深挖了十几米后,最后挖出一些黑色的土,看到成果之后,军代表立刻去向许世友报喜。

军代表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挖出了的成果不但没有得到许世友的肯定和嘉奖,反而让许世友十分生气。因为他当时就是随口一说,怎么能真的在学校门口挖煤呢?就是真的要挖煤也有很多其他地方,不能影响老百姓的正常生活。

听到许世友的话之后,军代表也十分懊悔,回去之后就将校门口的坑填好了。

小结:

虽然在学校门口挖煤的事有些荒唐,可是许世友关心煤炭开采却是真心实意的,他有时间就会到开采场询问开采进度,有一次还亲自下到井下去查看,而且他还十分体谅开采工人的辛苦,经常性的慰问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新县   南京军区   苏南   上个世纪   地下   代表   地质学家   司令员   上将   煤炭   学校   许世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