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胜利后,130万志愿军如何回国?中央采纳杨勇上将建议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后,130万规模的志愿军该以什么方式回国,回国后又该如何安置?这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对此,杨勇上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获得了中央的同意。

并不轻松的撤军

1953年,中国、朝鲜、美国的代表在板门店正式在停战协议上签字,虽然韩国代表由于种种理由不肯出席,但在中美两个大国达成一致后,它并没有说“不”的实力。就这样,长达3年的朝鲜战争画上了句号

此时摆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前的是去留问题。按照中国不干涉他国内政的政策,志愿军应该尽早回到国内,防止落下在外驻军的恶名。

但朝鲜在刚刚结束战乱后,重建工作的负担相当沉重,因此志愿军决定在停战协议签订后,暂时继续驻扎在朝鲜,为朝鲜人民的重建搭一把手。

此外,志愿军没有立马撤回也有其余的考虑。首先,美国就仍然在韩国驻扎了不少兵力,海陆空三军齐全,总规模仍有十万左右。

1953年签署的只是停战协议,并非停止宣战状态的和平协议,理论上,朝鲜和韩国仍处于宣战状态,只不过把军队撤回去不再交战而已。即使是出于对美军的警惕心理,志愿军也有驻留朝鲜的必要性。

除了战略上的考虑,百万志愿军贸然全部撤回,对国内反而会增添压力

此前安排好的各部队驻地,都要进行调动,如果一次性解决百万部队的调动,耗费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都太大了,甚至有可能造成社会动荡。

因此,即使仗打完了,想让志愿军回国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杨勇的意见

对于志愿军回国难的问题,身为志愿军副司令员的杨勇经过仔细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的方案便是用五年时间分批撤回,入朝早的部队,就早些回国,入朝晚的部队,在朝鲜帮助当地人完成重建工作后,再安排回国。

为什么是五年呢?杨勇表示,这是给我军营造舆论的机会。在五年时间里,我们可以从国际舆论上发出声音,让志愿军不断撤军的现实和美军牢牢驻扎在韩国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当国际舆论发酵后,美国不仅无法撕毁停战条约发起偷袭,而且也必须撤离自己的部队。此外,以我军工兵的建设能力来看,这段时间也足够志愿军完成朝鲜的重建工作了。

至于国内部队的轮防调动工作,给这么长的时间分批消化,肯定是压力不大的,大概率还能给需要退伍的老兵安排一个不错的工作。

杨勇的这个方案得到了毛主席的称赞:即使撤军,也需要有条不紊,这才是大国军队应该有的气场。就这样,中央批准了杨勇的撤军方案,130万志愿军的回国流程正式启动。

在回国前,志愿军最看重的就是对朝鲜的重建工作。在后人眼中,志愿军对朝鲜的重建帮助主要集中在建筑和工业设施上,但其实志愿军的重建援助是多领域、多方面的

1954年,志愿军第21军下达了特殊的“作战任务”,要求各部队在春耕期间,每周出满3个劳动日,在当地农田里帮助百姓做插秧、除草、灌溉等农活。

英雄回国

至于对朝鲜医院、工厂、发电站等设施的重建帮助,自然更是不必多说,志愿军战士们全部超额完成了任务。到1957年冬季,朝鲜的主要设施基本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朝鲜群众也可以安心地度过这个冬天了。

与此同时志愿军的回国之路也陆陆续续开始了,按照杨勇的计划,志愿军最后一批回国部队将在10 月25日离开朝鲜,这天是志愿军正式入朝作战的纪念日,对中朝两国均有特殊的意义

10月25日,最后一批志愿军登上回国列车,金日成亲自到火车站送别志愿军的部队,数十万朝鲜群众在车站向志愿军送行。

而那些回国的志愿军战士们大部分仍在部队服役,只不过驻地有所变化。其中,有些部队还接到了极其特殊的任务

志愿军第19兵团在回国后,奉命组建特种工程指挥部,前往西北地区的漫漫黄沙,开始了更加艰苦的“两弹一星”攻坚事业。战士们放下钢枪大炮,拿起了铁锹,在茫茫戈壁中建立了新中国第一个火箭发射基地——酒泉发射中心

除了继续在部队服役的战士,还有一批老兵回国后脱下军装,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他们大多成为了老家工厂的普通工人,为国家的生产建设继续出力。

至于战场上的经历,则被大多数老兵当成了精神财富,平时十分低调,唯有遇到一共保家卫国的战友,大家才会重提当年的烽火岁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志愿军   作战   金日成   朝鲜   韩国   美国   上将   舆论   部队   协议   中央   建议   时间   杨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