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扶苏继位,刘邦还有机会吗?

如果扶苏继位,能控制住局面,让秦朝稳步发展,那就没刘邦什么事了。刘邦根本不会造反,更不会成为一代帝王。按照秦朝的律法,刘邦早没命了,他是被逼着、不得已才造反的。




没有机会。扶苏性情宽仁,若他继位,至少有以下几件事情不会发生。

1.战功赫赫的秦帝国保皇派蒙氏家族不会覆灭。蒙家在秦国功勋卓著,具有极高的威望,且对秦皇室忠心耿耿。蒙恬与蒙毅俩兄弟更是扶苏的坚定拥护者。秦始皇临死前,授意蒙恬拥立扶苏继位。然而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怎么也没想到赵高这个宦官居然胆敢矫诏,赐死了扶苏和蒙恬、蒙毅俩兄弟,使得蒙氏保皇派覆灭。

2.杰出的政治家—丞相李斯不会死。李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功劳相当之大。若是扶苏继位,以他的性情,绝不会杀掉李斯。有扶苏和李斯在,保证了秦国内部政治环境的稳定,决不会出现胡亥、赵高执政时的乌烟瘴气。

3.秦国名将章邯不会投降项羽。巨鹿之战是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不论对项羽还是刘邦,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对项羽来说,此战让他闻名天下,成为诸侯盟主。对刘邦来说,因为此战牵制了秦军主力:章邯和王离的四十万大军,使得他在西进关中的过程中无比顺利。

项羽在此战中全歼王离大军,并打败了章邯。而章邯担心昏庸的胡亥和阴险的赵高以战败为借口将他诛杀,虽然明知项羽不是明主,却还是带着手下英勇的二十万秦军投降了。

王离战死,章邯投降,至此秦军已没有了可以抵抗项羽、刘邦以及其他义军的力量。但是,如果是仁慈宽厚的扶苏继位,且不说巨鹿之战会不会发生,即便发生了,章邯在战败后投降项羽的几率也基本小到忽略不计,因为扶苏不是昏庸的胡亥。

而西进关中的刘邦,面对的是凶猛的蒙家军,即便他有张良、萧何、郦食其等人的尽力献策,在绝对的武力面前,计谋根本不堪一击。刘邦死在蒙家军手下才是最可能的结局,而顺利进入关中,基本上等于天方夜谭。

4.陈胜吴广也许根本不会起义。这场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大雨耽误了他们前往渔阳戍边的进程,若是规定期限内赶不到是杀头的死罪,为了活命,这批人才铤而走险揭竿而起。胡亥和赵高的暴政下,他们看不到生的希望,才会起义。若有好日子过,老百姓起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5.刘邦也许不会起义,一辈子到头也就是个泗水亭小亭长的命。刘邦起义的原因,基本和陈胜吴广大同小异,最初都是为了活命。若扶苏继位,断然不会是胡亥执政下的混乱局面。

大秦帝国外有蒙家保皇派、章邯军团、王离军团等英勇善战的主力部队保驾护航,内有贤明宽和的帝王扶苏和颇具才干的丞相李斯坐镇,秦帝国根本不会出现大的乱子。

刘邦能够在秦末众多起义军中赢得最后胜利,是因为同时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所谓时势造英雄,用在他身上最合适不过。

若扶苏继位,“天时”和“地利”,刘邦已经没有了,凭他再具备出色的“人和”能力,在秦帝国绝对强大的武力面前,根本不堪一击。所以,扶苏继位的话,刘邦称帝,绝无可能。

再说,刘邦起义的时候已经快50岁了,而扶苏还很年轻,即便秦帝国难逃灭国命运,但以扶苏手里的牌,再怎么样,他也能撑个几十年。几十年后刘邦差不多七八十岁了,快要入土的人了,哪还有什么精力和能力去争霸天下……





刚日思考:看现象也要看本质,秦国灭亡的原因是因为冯劫、李斯、赵高的权力厮杀而导致了秦国的制度首先从内部崩溃,再也把控不了关东局势于是二世而亡。

秦始皇从头到尾都没有理由传位给扶苏,因为扶苏是倾向于“分封制”的。从秦始皇的政治理想和集权理念出发,他都没有传位给扶苏的可能。

就算是秦始皇想传位给扶苏,李斯等法家大臣也不同意,因为扶苏一上位,按照他的执政理念来说,李斯这些法家大臣首先就要被清洗掉,这不关乎于“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原因,而是政治理念不同,就注定了他们互为“政敌”的结果。

只要有了清洗的动作,秦国内部制度都会首先崩溃掉,那么关东形势一样会乱,只要关东一乱,刘邦就有了机会。记住!英雄能造时势,但时势也一样能造就英雄!

其一:秦始皇传位于胡亥的记录见于《赵正书》

昔者,秦王赵正出游天下,还至柏人而病,病笃,喟然流涕长叹息,谓左右曰:“吾忠臣也,其谋所立。”丞相臣(李)斯、御史臣(冯)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王死而胡亥立,即杀其兄父骨(扶苏)、中尉(蒙)恬、大赦罪人。。。——《赵正书》

其二:小谈秦始皇的政治理想

秦始皇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要摧毁八百年以来周朝所执行的分封制,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 “郡县制”的大一统帝国。

所以,“分封势力”、“分封思想”是秦始皇一生的大敌,他的一生都是在与这个势力作斗争。

(分封就是这个样子的,秦始皇能同意嘛?)

其实,所谓的“灭六国”被后世之人拿来大讲特讲,就不应该。

“灭六国”只是“统一大业”最先行的一环,不灭六国,疆土不统一,后续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就无从谈起。

六国焚灭之后,疆土统一了,剩下的都是“政治问题”。

而政治问题是最难解决的,就是要统一思想,让全天下人都来认同“大一统”理念,这就关乎于“国民意识形态”的问题了。

但是思想无法统一啊,天下人都不接受大一统的理念,这里面有关东庶民、六国旧贵族、诸子百家、秦国内部臣子的各野心家等等。

“分封”与“集权”的理念之争就是一场“有你没我”的斗争,如果对这个斗争没有多大理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现在中东宗教的“什叶派”与“逊尼派”的斗争。

(本质不一样,但斗争表象一样)

这两派从隋唐时期就在西域“河中地区”斗得你死我活,一直到到了现在的二十一世纪还在斗!

我真地没有办法想象有一天他们能握手言和。这一种斗争如果想要结束,要不同归于尽,要不有一派被屠杀殆尽吧!

其三:扶苏不适合当皇帝,秦始皇放弃他是有原因的,是因为他倾向于“分封制”!

公元213年,秦始皇为了“统一思想”,发起了“焚书坑儒”事件,来打击分封思想再兼清政敌,将“郡县制”像天下强势推行。

在这个过程中,扶苏在朝堂大力反对秦始皇的作法,并且支持所谓的“仁政”。

因此,秦始皇把扶苏赶到北疆,他没有杀扶苏,杀了也没有什么用!父亲杀儿子,天下人只会笑话秦始皇而己。

(扶苏剧照)

所以,秦始皇让精通律法的赵高来教诲胡亥学习律令法事,这件事情与扶苏被赶到北疆联系起来,你就会想到,秦始皇在培养胡亥了,他要培养出一个精通律法、支封法家理念的君主来接他的位。

其四:从焚书事件来分析,扶苏没有做皇帝的眼光

“焚书坑儒”时,秦始皇正在与“分封势力”作殊死斗争的时候,扶苏以“仁政”插入,真的不合时宜。

你说你想要执行仁政,这是可以的,但你能不能等秦始皇先把国家基础夯实了再说话。

你以“未来王统”的身份插入这一次“政治风暴”算什么?

由此可见,扶苏看不清楚“焚书坑儒”的本质,本质是清洗政敌,统一思想啊!

我们再来假设,扶苏看懂了,他还毅然绝然地反对,那事情就更大条了!

那不代表着他以后上位了,要搞“分封”吗?

总而言之,扶苏已经“主动地被动的”被秦始皇的政敌所绑架。

我相信,这个时候的秦始皇想死的心都有了——你搞集权有个什么用,等你儿子扶苏上位之后,他一样也要“拔乱反正”,你的理想到那个时候就完蛋了!

其五:扶苏如果上位,李斯等法家大臣一定会被清洗掉。

(李斯)

众所周知,秦始皇一生与分封势力作殊死斗争,而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个团队在战斗,秦始皇的部下有一批寒门在支持他,除去了出身于豪门“蒙氏”、“冯氏”之外,比如李斯、赵高、周青臣、茅焦、尉缭等等,都是来自于关东,也来自寒门。

自古以来,帝王都用在寒门来帮他们集权、变革或者变法,因为寒门只能依靠皇权,他们向帝王售卖自己的学术与能力,来博取高位。

如果扶苏上位,一改法家集权的意志而重用像淳于越这类关东儒臣,那这些法家大臣将何时去何从?

在历史上,淳于越可是扶苏的老师,而“焚书坑儒”就是因为这一位大儒在朝堂上为“分封制”呐喊才被秦始皇“祭”出来的。

朝中的官位就那么多,只要扶苏换人,那就会出现一个“清洗”的动作,秦国的制度一样会崩乱,特别是李斯这类已经为相十年的人,门生故吏已经遍布朝堂,怎么换?

(项羽这么分封的,只能含恨饮乌江水了)

刚日结语:从扶苏在朝堂上痛哭的事实来看,他缺乏作为皇帝的刚硬和铁血,又从扶苏接到诏书后自杀而死,分析出他缺乏一名政治家的隐忍与冷静。

他的能力要重新评估,他软弱的性格,导致了如果是他上位,那么天下将分封再起。

可以这么说,胡亥继位帝国尚有三年寿龄,如果扶苏继位,帝国的寿命就要立即终结,因为那个时候不叫秦帝国了,而改叫秦王国了。

然而,“集权”是天道,是大势所趋,非人力所能抵挡,连威名赫赫的项羽重启分封最后也要身死国灭,就不谈性格软弱的扶苏了。

一句话,只要有分封,天下同样战乱再起,秦王国同样在一场又一场的战争灭亡。这不是个人臆想,而是事实。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不确定,秦朝的存在与否并不是取决于某个人,而是秦王朝她所采用的制度。

就算秦始皇死后,长公子扶苏顺利继承大统,成为大秦帝国的第二任皇帝,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扶苏就一定能够避免秦二世胡亥的下场。

因为秦王朝爆发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乃是严苛的暴政,简单来说就是制度太过于严厉,刑罚太重,动不动就是杀头,流放或者发放苦力。

也就是说,真正能够为秦王朝续命的政策就是新的帝国皇帝应该废除秦始皇时期制定的严苛的制度和法律。

但是扶苏他真的能够进行改革吗?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几乎所有的改革无不以流血牺牲而开始,而且改革成功的可能性太低。

因为秦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就是严苛的制度和法律,并且秦王朝的统治阶级都是这种制度的受益者,也就是说扶苏的改革就是要从根基开始,这就必然会引起统治阶层的不满。

而皇帝如果真的引发整个统治阶级的反对,那么很有可能连皇位都不保。

话说回来,扶苏如果不能够进行有效的改革,那么秦朝的农民起义是无可避免的,秦朝的灭亡也是可以预见,只不过走到最后就不一定是刘邦了,也许是别的什么人。




在我看来,如果是扶苏继承了大秦的帝位,那么刘邦与项羽成功的机会就大大的降低了

首先,扶苏与秦始皇截然不同的性格。

秦始皇是一个刚愎自用,极度自信的人,他会为了达成自己的想法不择手段。同时,他又是法家思想的坚定支持者,主张用严苛的法律制度来管辖黎民百姓。在秦始皇在世的时候,那些统一六国,叱咤风云的秦之锐士,是他推行政策的坚实后盾。但是人总会老去,在没有强悍的军事力量支撑之后,面对暴政,黎民百姓肯定会奋起反击。而历史上陈胜吴广起义所爆发的时间,正是在秦始皇过世前后,这恰恰说明秦始皇严苛的法家思想与当时社会发展的格格不入。扶苏呢,在后世的记载当中,是个宽厚仁慈但有些优柔寡断,敢于直言进谏,很有自己的思想,非常亲民的人。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扶苏就当庭提出反对意见,也正是因为这次进谏,使得扶苏被外派到北方驻守,失去了先机。最终由于他的优柔寡断,断送了自己性命与秦始皇的梦想。但是如果扶苏没有那么软弱,成功的从北方回到首都咸阳继位,那么,从我的想法来说,他肯定会更多的听取基层的意见,在其父秦始皇的政策上进行修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平息民众的怒火,减轻民众的负担,这样一来,虽然在他继位的时候,陈胜吴广起义已经发生,但是他肯定有足够的方法和军队支持,来平定起义军,并吸收教训,给国家平稳发展打下基础。其次,如果扶苏成功上位,那么他所倚重的自然是蒙恬而不会是赵高。

在历史上,秦始皇死后,是李斯与赵高勾结,拥立的二世胡亥,并矫诏让扶苏自杀。随后赵高处理掉李斯,独揽大权。面对国内纷乱的局势,赵高只顾着捞权捞钱,并没有什么措施去缓解局面,最终导致秦朝的灭亡。假设扶苏继位之后,肯定不会重用赵高等奸诈之人,他最倚重的自然是与他一同在北方抵御匈奴的蒙恬等人,而李斯也会因为自己的才干被选用。在蒙恬的军事支持与李斯的治国才能辅佐下,扶苏能够很快的处理掉当时已经爆发的小规模起义,然后根据战报以及民众的呼声,做出适当的政策改变。

最后,在扶苏温和的思想政策下,刘邦与项羽或许不会起兵,反倒是会加入秦朝官场,成为重要的成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陈胜吴广   刘邦   秦国   秦王   关中   项羽   焚书坑儒   政敌   法家   秦朝   严苛   帝国   上位   制度   机会   财经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