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与李渊用不到七年的时间便统一全国, 为何曹操穷尽一生仅三分天下呢?

因为曹操面对的形势和对手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刘邦、李渊截然不同。

我看下面有个问答,说曹操的势力没有革命性,而且过分依赖士族,认为这是错误,只能说太理想主义、太想当然了。由于刘秀的成功,东汉王朝已经在逐步变成士族王朝,而到了曹操这时候,士族王朝的模式已经成型,这是无法依靠一代人或者两三代人可以逆转的。

这里先说一下曹操的出身,曹操按着本家的情况来看,是属于宦官势力的大族,但是青年曹操厌恶宦官,反而和袁绍、许攸、蔡瑁他们走的近,也就是一只脚站在了士族阵营。

曹操起兵后,也是先依附于张邈,后来又投靠老大哥袁绍,这就已经实打实是士族阵营的人了。你看像荀彧、郭嘉这些颖川士族,都是袁绍阵营分给曹操的人。可以说,在曹操迎汉献帝之前,袁绍是总公司,曹操是分公司。颖川士族不仅仅投资了曹操,也投资了袁绍,像荀谌、郭图,都是荀彧、郭嘉的本家。

可以说,曹操的背后都是颖川士族,这是时代的要求,你想做大,必须依赖士族。所以你怎么让他推翻士族,这是不可能的,他唯一能做的,是制衡士族。这里曹操用的牌,是宗室。

当然,你也可以不依赖士族,必然袁术和孙策,结果呢?袁术兵败,孙策被暗杀,不要以为有兵就万无一失,你还得有军资,不然军队吃啥?要屠戮士族吗?人家也有资源有私兵,你杀一个,大家抱团打你,甚至联合你的敌对势力打你,咋玩?

扯远了,然后我们再说说为什么曹操要迎汉献帝,因为他是袁绍小弟。早年曹操的一切发展,都是依靠自己的好大哥袁绍:入主兖州,靠的是袁绍的扶持;击败吕布,靠的是袁绍的支援;各种将军、郡守、州牧头衔早先也都来源于袁绍的表奏。可以说,没有袁绍,真的就没有曹操。但随着曹老板生意越做越大,分公司想独立了怎么办?需要正名,正名就需要大老板,那不用问也知道,大老板就是当今天子汉献帝,如果曹操把汉献帝握在手里,那他的一切头衔就可以直接来自于汉献帝,名义上直接上级就成了汉献帝,自己也就可以脱离袁绍势力另立山头了。所以“挟天子以令不臣”只是口号,真正的目的是让自己的一切行动合法化,让自己属于独立势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孙策会想偷袭许昌,因为他在江东做老大不符合三护法——即本地人不可以做本地长官。而拿了汉献帝,或许可以使一切变得合法,缓和自己和江东士族之间的关系。

OK,我们讲明了这两点,再来看看曹操为什么统一不了天下。因为汉末的士族社会已经成型,所有的资源其实是掌握在世家大族手里的,各个势力的老板并不能直接控制境内的资源,而是要与手下的主要士族携手共事的。那这个时候打仗将不再是君主个人的意志,而是要综合考量战争符不符合世家大族的利益。楚汉争霸的时候,天下还没有士族,旧贵族基本上也都被打没了,刘邦可以直接控制境内资源。隋末唐初,门阀政治已经开始衰落,而且李渊本身也是关陇门阀的一员,属于利益集团内部洗牌。难度都要比曹操容易的多。

曹操在赤壁之战前,之所以战争可以顺风顺水,是因为手下的颍川士族直接面临利益纠纷。吕布手下是兖州士族为主,大家争兖州,颍川士族要玩命支援曹老板安家;袁绍手里虽然也有河南士族,但是麾下的主要势力是河北士族,一旦让袁绍赢了,那基本河南士族就成二等公民了,所以颍川士族要玩命保自己。

但平定河北之后,颍川士族稳坐天下第一的地位,已经没有什么迫切的利益需求了,我可以支援你曹老板打天下,但是你得听我们的话才行。可是曹老板并非那种甘愿被人压着的家伙,自然会跟颍川士族做对抗,对抗的方式就是搬家、称公。很多人觉得荀彧是忠汉而亡,其实他要是真的忠汉,早就跟汉献帝联合办曹操了,干嘛要天天看着曹老板压制汉献帝。其实荀彧忠心的只是河南颍川士族的利益,一切以颍川士族利益最大化为核心。打个比方,当年曹操迎接了汉献帝为啥不放在自己的核心治所东武阳,而是在位于颍川郡的许昌城,因为要跟颍川士族表诚意。当年一起拼家业,曹氏集团和颍川士族属于蜜月期,可当家业大到一定程度,斗争是不可避免的。

曹操不想就范,天天在颍川人眼皮子底下自己的安全可能都难以保证,那怎么办呢?搬家,搬到河北,利用二等公民河北士族制衡自己昔日的政治盟友颍川士族。而堂堂汉丞相,你有什么理由搬家呢?称公,这样就可以去封地了。

颍川士族这边,怎么可能轻易的接受让老板脱离自己的势力范围,那老板要走,我们就闹,所以荀彧站出来带头反对,结果呢?曹操退一步,颍川还是老大,荀彧自杀保荀家。

这样一看就很好理解了,为啥赤壁之战后曹操南征的力度变小了,因为要分出很大一部分精力在内部搞政治斗争,资源调度受限。

击败马超后,曹操明显是收到年龄的影响了。已经进入老年的曹操已经不指望能够一统天下,拿下张鲁之后的他满脑子想的是怎么把自己这辈子打拼的这份家业传给后人,这就需要他在爵位上更近一层楼,不然等他一死,不知道会出什么幺蛾子。这就是曹操为啥没有得陇望蜀,估计他自己也觉得年纪太大,如果入川作战,每个一年半载打不下,万一一激动过去了也不是不可能,加上气候啥的可能还不适应,年纪大了,什么意外都有可能。

扯这么多,我们再看看刘邦为啥能夺取天下,首先是韩信太能打了,即便当时韩信已经有分庭抗礼的倾向,刘邦也能让韩信听自己指挥攻击项羽。另外被秦制控制了一百多年的关中地区,已经习惯了这种政治模式,逆来顺受的秦人可以将全部的资源用在刘邦的个人大业上。只是这一点,就是曹操所不具备的。

再就是刘邦的对手项羽树敌无数,自己把自己弄得人心向背,最后腹背受敌。曹操这边,面临的刘备孙权,一个后期越来越强,一个据天险让自己无可奈何,难度也不一样。

那李渊呢?说实话李渊是有身份优势的,他本就是关陇集团的核心成员之一,获得关中和晋地支持要容易得多,可以说李渊就是一个手握优势资源的袁绍,而且还没有曹操那样运气爆棚的对手。

再就是李渊起兵的时候,隋朝已经千疮百孔了,基本遍地军阀,压力小的多,自己这边军事人才还贼多,已经非常成熟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又可以为唐政府源源不断的输血,这种情况也比曹操好不少。

还有一点,也是曹操的难处,就是汉朝作为第一个房本超过200年的秦制王朝,甭管统治如何,这四百年里已经是深入人心,当时的人们大都就觉得天下是老刘家的天下,因此敢公开篡汉的基本都被灭了。像曹老板这种暗搓搓准备换房本的,一方面被世家大族掣肘,另一方面还被忠汉势力各种捅刀子,可以说非常难了。刘邦这边,天下苦秦久矣,大秦一亡就死绝了,没人搞复辟。李渊这边,大家经过了魏晋南北朝,已经习惯了皇帝天天换的日子,有几个人对大隋朝忠心耿耿呢?改朝换代,实力够了就没那么多压力。

所以说,曹操其实真的有点可惜吧(虽然厌恶他的屯田制和屠城),他拿到的剧本真的是地狱难度,能有最后的成果,已经是各种幸运加能力爆棚了。而且说句不好听的,也就是他没统一,不然川西南贵州和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的开发,还得不知道晚多少年。




曹操败在运气太差,大环境不好!

李渊于公元617年起兵,618年就在长安称帝,624年就天下大定了。从起兵到统一全国,只用了七年。

而刘邦于公元前209年起兵,公元前202年正式称帝,也是只用了七年。

曹操呢?

曹操于公元189年在陈留起兵,直到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操也不过只打下北方的半壁江山而已。


论能力,曹操并不比历代的开国之君差,曹操之所以终其一生没有统一天下,真的是运气不好。虽然曹操的格局上可能跟刘邦、李世民、朱元璋等有差距,但是作为一代雄杰,这并不是曹操不能统一的根本原因。

曹操运气差,究竟差在哪呢?

战略环境恶劣

刘邦、李渊,他们建立了中国最强大的汉唐王朝,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摘果子的人。

什么叫摘果子?就是前面的人已经打的差不多了,就剩下决赛圈的几个人了。两个人冲上去把决赛圈的这几个干掉,直接吃鸡。

刘邦起兵时,陈胜吴广起义已经动摇了秦朝的根基。刘邦在起义过程中,从来没有被秦朝列位重点打击对象,秦军忙着和六国旧贵族厮杀,顾不上一个泥腿子刘邦。

秦军好不容易出现了一个章邯,又能打又凶狠,结果被比他更凶狠的项羽干掉了。在项羽和秦军激战的这个关头,刘邦偷偷摸摸的饶过主要战场,占领了咸阳,一举灭亡了秦朝。

就算是项羽,项羽在分封诸侯之后,也没有顾得上刘邦,山东诸侯反对项羽的比比皆是。在刘邦出关之前,项羽就已经和山东诸侯们打成一片了,否则也不会给刘邦背刺彭城的机会(就这刘邦都没打赢)。

李渊的情况跟刘邦差不多。随着隋炀帝的作死,全国到处都是造反派,前有杨玄感,后有瓦岗军,隋朝的政府军已经被起义军消耗的差不多了。

在全国打成一锅粥的时候,李渊抽个冷子快速起兵入关,迅速占领长安,而且得到了关陇集团的大力支持。占领关中稳定的根基之后,唐朝耐心等待关东诸侯彼此厮杀,等他们打的差不多了,唐军东征,干掉了王世充、窦建德,天下就基本大定了。

所以说,刘邦和李渊,都属于上来就在决赛圈的人,先耐心积攒实力,最终干掉仅剩的几个对手。

而曹操就不一样了,曹操的局势,是相当的差。

曹操是东汉大乱的第一批军阀,如果说刘邦和李渊是在决赛圈的话,曹操就是第一批跳伞的人。他要一家一家打,一个对手一个对手的消灭。袁绍、袁术、陶谦、吕布、马腾、马超、张鲁、刘备、孙权等等等等。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有太多的对手,剪灭北方群雄耗费了他大半生的时光。

赤壁之战是曹操唯一统一天下的机会,赤壁大败之后,曹操已经老了,没有精力也没有机会去统一天下了。他的一生,只能用来给儿子打下了基础,谁让他的对手那么多呢?


人心向背不同

刘邦和李渊,只所以能够很快称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心支持。

在大汉和大唐之前,恰好是秦和隋两个残暴的王朝。秦始皇的严刑峻法,隋炀帝的横征暴敛,都耗尽了民众对王朝的支持,百姓迫切的期待一个新王朝的出现。


除了百姓之外,统治阶级也很支持新政权。

秦朝在建立以后,还在搞军功制度,没有一个正常的人才晋升机制,严重的影响了精英集团对秦朝的支持程度。而刘邦的崛起也没有获得六国旧贵族的反对,因为他们一开始认为刘邦也会和项羽一样继续搞分封制。

隋朝的情况更明确,隋朝是门阀制,是以关陇集团为核心的门阀统治制度。隋炀帝为了消耗门阀的力量,不惜三次东征高句丽。所以在隋朝末期,这个政权已经让门阀们集体反对了。而李渊本身就出身于关陇集团,又打着拉拢门阀的旗号。所以李渊在入关之后得到了门阀贵族的一致支持,顺利的占领了长安,稳定了局面。

相比之下,曹操就很惨了。



曹操出身寒门,与门阀天生的不兼容。更重要的是,当时的门阀都是支持汉朝的,或至少在曹操时代表面上是支持汉朝的。

所以曹操天生的就在反对门阀,提拔寒门士人。曹操一生最主要的两场斗争,一是与军阀之间的斗争,二是与北方门阀之间的斗争。两场斗争曹操都没能赢。

曹操死后,魏文帝曹丕拉拢士族,于是曹丕被士族们抬上了皇位。可是继位的魏明帝曹叡又开始打压士族,于是士族们开始转头寻找一个利益代言人,魏明帝死后,司马懿出现了。

总之,曹操时代的北方,人心向汉,无论是百姓还是统治阶级,都不支持再建立一个新政权。所以曹魏政权也只成了昙花一现。

对手水平不同

刘邦的对手是谁?项羽啊!

楚霸王项羽,虽然是公认的英雄,可是也是公认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项羽靠着勇猛和善战,固然可以击败刘邦几次,可是碰见韩信这种玩谋略玩战术的,立刻就不灵了,所以项羽虽然打仗十能胜九,却终究被汉军所杀。

李渊的主要对手是谁呢?窦建德,王世充。

窦建德名声不错,可是却是个李世民式的人物,出了名的缺乏远见。而王世充则是有名的“奸人”,对上谄媚对下残暴,东都上下无不愤恨。这两个人,虽然能成为一时豪杰,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却很难称为一流人物。碰见了奇才李世民,很快就被灭掉了。

而曹操的对手是谁?是刘备!是孙权的江东集团!

刘备是什么人物我们都明白,如果不是遇上了曹操,刘备也能统一天下。孙权虽然一辈子因人成事,可是江东集团上下团结,又携地利,曹操同样很难击败。相比于位于中原的项羽、王世充等人,江南的孙权实在是块硬骨头。

所以,曹操面对的局面是:开局炼狱模式(对手多),环境炼狱模式(人心向汉,士族不服),敌人逆天模式(刘备孙权),就这么个局势,统一北方已经不容易了,我们就不要苛求曹操了吧?




时势造英雄,刘邦和李渊所处的时代与曹操所处的时代,时势不一样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刘邦、李渊、曹操都在玩吃鸡游戏。等游戏开始后,刘邦和李渊一直都在趴窝,偷偷看着前面的人厮杀。等到外面杀得没剩几个人了以后,他们下山摘桃子,然后他们还真的摘到了桃子。这也就是所谓的:你不需要干掉所有敌人,你只需要干掉决赛圈那几个就好了

相比之下,曹操就不同了。他是全程在与人厮杀,在干掉了三分之二的敌人后,结果他掉线了。



一、刘邦所处的时代

刘邦出身于战国晚期,当时是贵族政治。不管是周天子,还是被天子分封的诸侯,都要依靠贵族才能维持统治,君主的权力其实很小。如果稍微不留神,还会被贵族取代。典型的案例有“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但是当时也有一个特例,就是秦国。

秦国的秦孝公继位后,依靠商鞅变法,提拔寒族的政治地位,打压贵族,使得王权得到了加强。然后,秦国奋五世秦王之余烈,传到秦始皇时,秦王已经可以不依靠贵族的支持,也能统治全国了

那么,为什么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可以不依靠贵族而统治呢?

这是因为:商鞅变法的本质,就是推行小家庭制,利用老百姓对爵位和军功的渴望,煽动小老百姓消灭传统的大贵族。这种新型制度的特点是易于组织动员,而且组织成本也非常的低廉。用大白话说,就是煽动老百姓斗财主。

在实行这种利用寒门打压贵族的政治模式将近一百年后,秦王成功的消灭了秦国内部的贵族势力,也一并消灭了关东六国的贵族势力,统一了全国。

到了秦朝建立之后,当时的贵族已然是过街老鼠一般,老百姓不买他们的帐。他们对老百姓也没有很大的号召力

应该说,这个时候的秦朝的统治力是非常强大的,只要秦始皇休养生息,惠利于民。老百姓不造反,贵族根本掀不起浪,秦朝不会二世而亡。

但是,秦始皇偏偏就是个好大喜功的人,他想建立一个万世功业,滥用民力,结果玩的最后玩砸了,把关东六国的老百姓全部得罪了。始皇帝之后的秦二世也不是个东西,他没有及时调整始皇帝的政策,而是继续滥用民力。于是到最后,就爆发了老百姓反抗秦朝的陈胜吴广起义。



虽然秦朝很快镇压了陈胜吴广起义,但是起义带来的震动很大,这就给了贵族一个翻身的好机会

然后,各地的六国贵族旧势力纷纷崛起,一拥而上,推翻了秦朝。这相当于就是——开了历史的倒车,中国的政治格局又回到了贵族统治的旧时代

其实我们只要看一下后来项羽分封的诸侯王名单就可以发现,除了刘邦之外,基本上都是战国时期的贵族后裔,有些人直接就是战国七雄的王族后裔。

如果让贵族垄断了政治,老百姓能得到什么好处?显然是没好处的。就拿项羽来说,他就是典型的传统贵族,如果让他夺天下,普通老百姓就没有上升的渠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韩信不受项羽的重用,而韩信在刘邦那里受到了重用。

所以老百姓就期盼一个大英雄能出现,重新带领他们打倒旧贵族,给自己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而刘邦这个纯屌丝的出现,就满足了老百姓希望能出人头地的梦想。

众所周知,刘邦是个纯屌丝,刘邦团队也是纯屌丝出身。比如萧何只是个副县长,曹参只是个监狱的典狱长,周勃是个吹鼓手,樊哙就是个杀猪屠狗之辈。包括韩信,他也是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破落户。他们这些人在六国贵族眼里,就是垃圾。但是在老百姓的眼里,就是大救星。因为老百姓和刘邦有共同语言,有共同的政治追求

再加上刘邦又一个度量很大的人,他用人根本不看出身,只看能力。有能力,又急需要出人头地的寒门子弟,必然会毫不犹豫的支持他。

后来刘邦团队入关中灭秦朝,分封之后击败关中三王,击败赵王、击败齐王,最后乃至灭掉项羽。这都是因为有老百姓对刘邦的支持,有老百姓替他卖命的结果。

所以说,刘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秦朝统一了全国,搞垮了贵族政治势力的基础上的。

这就相当于说,秦朝消灭了90%的敌人,然后一个不小心被人干掉了。刘邦团队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接过秦朝的接力棒,彻底干翻了六国贵族。

在干翻六国贵族后,刘邦吸取教训,取秦朝的长处,摒弃秦朝的短处,休养生息,终于建立了一个强盛的汉王朝。

小结:为什么刘邦在起兵之前一直都是默默无闻,活到四十多岁还是个没有姑娘家看得上老光棍。但是起兵之后迅速壮大,变成一个浑身都是优点的大英雄

因为这就是典型的时势造英雄!刘邦早年所处的战国时代,没有让他这种纯屌丝出人头地的可能性。但是当始皇扫六国,扫清了阻碍刘邦出人头地的贵族之后,属于他的时代就来了

当然了,刘邦本身也是一个大英雄,他身上的人格魅力远非陈胜、吴广之辈可比。他的个人能力,也是他能够最终统一天下的重要原因



二、曹操所属的时代

刘邦的胜利,其实就是寒门的胜利。但是寒门崛起之后,势必也会变成了新的贵族

汉朝建立后,由于生产力的限制,无法做到真正的中央集权。传统贵族虽然被消灭,但是帮助刘邦夺取天下的这帮功臣,又演变为新兴的豪族阶层。这些功臣虽然不是六国旧贵族,却胜似六国旧贵族。这些人的存在一样阻碍了寒门的上升渠道。

西汉末年的阶级矛盾和新莽时期爆发的农民起义,其实就是老百姓不满新兴豪族的剥削和压迫,奋起而反抗的案例。

但是此时的豪族已然做大做强,哪里是毫无组织性可言的老百姓能对抗的?因此,老百姓的反抗,最终被豪族镇压。

刘秀和他的东汉王朝,其实就是因为有豪族的支持,才会那么顺利的统一。

到了东汉的中后期,豪族与儒学相结合,形成了士族阶层。继而,又演变为士族替皇帝管理地方,士族变成了事实上的土皇帝的局面。这个政治局面,完全就是战国后期的贵族政治的翻版。

当皇权强大时,士族与皇帝共治天下;当皇权被削弱时,士族就会搞独立。这是东汉末年变得四分五裂的重要因素。

那么,身处于东汉末年的曹操,他的统一历程为什么就那么困难呢?

这是因为,曹操的梦想,并不是简单的统一全国,他更想要恢复秦皇汉武时期的那种绝对中央集权制度。如果仅仅只是这种政治追求,他可以仿效光武帝刘秀,选择与豪族联合,这样的话,统一难度会很小。

但是曹操他偏偏就不愿意那么干,他的政治追求极高。这就导致他面临的敌人,不仅仅是其它的军阀,还包括他自己阵营的一些士族。典型例子,曹操当年杀了兖州大士族边让,原因是边让跟他装叉。像士族装叉这种事情,刘秀也碰到过。但是刘秀选择忍,不与豪族发生冲突。然而曹操却不能忍,他直接杀了边让,以体现自己的权威。结果导致兖州士族对他的不满,然后兖州士族勾结吕布,直接把曹操老窝端了。这就是曹操与士族矛盾的直观体现。

有了这样的教训,所以曹操为什么每次打下一块地盘后,他都会求才若渴,赶紧发布求贤诏令,急不可耐的寻求人才。因为他急需要摆脱士族,要提拔寒族打压士族。(这就是当年秦始皇、刘邦干的事情)



但是前面说过了,秦始皇是站在五代秦王基础之上,用了将近一百年时间的积累,才把这个制度夯实,把不服的贵族杀服(其实到最后也没服)。而曹操作为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仅凭他的一己之力,哪里能完成这么困难的事业?

我个人觉得,曹操他想当秦始皇,但他的处境更像秦孝公,苦活累活都是孝公干,最后让秦始皇摘桃子。曹操也是如此,他的政治理想注定了他不可能完成统一,摘桃子的人只能是他的子孙

只不过曹操死后,继任的曹丕没有继承他的政策,而是选择和士族妥协。然后,曹魏政权由此建立。

曹丕死后,曹叡继位。他抛弃了曹丕跟士族联合的政策,恢复曹操的政策(打压士族加强皇权),结果导致士族离心离德,在他死后没多久,就被司马氏篡权了。

司马氏上台后,又恢复了曹丕的政策,选择跟士族合作。然后,只用了二十年时间就消灭了蜀汉和东吴,统一全国。

曹操和曹叡打压士族,有可能建立一个皇权至上的强盛王朝,但是阻力很大,属于逆潮流而为;反之,曹丕和司马氏与士族的合作则属于顺潮流而为,可以迅速凝聚内部各个势力,统一全国,建立一个类似于东汉的王朝。但士族也必然会与皇帝分权,导致王朝四分五裂。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会有长达两百年的东晋南北朝分裂期。

小结:曹操所处的时代,虽然东汉王朝名存实亡,但四百年的刘汉政权死而未僵,士族已经习惯了与皇帝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但是曹操要逆天而行,他想要打破士族的政治特权。这就导致曹操的统一,全程都受到合法性问题的困扰。主动投靠者寥寥(投靠过来的人也容易反水)。所以曹操打仗一步一个坑,地盘真的要一口一口啃下来,类似于闯关模式,一关一关的打,很不容易。

并且与曹操同时代的对手,诸如袁绍、刘备、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也都是罕见的人杰。这些人的存在使得曹操的统一极其困难。这也是曹操始终没能统一的重要原因。



三、李渊所处的时代

唐高祖李渊完全就是刘邦的翻版,李渊之前的隋朝,也像刘邦之前的秦朝一样,替他干翻了90%的敌人,基本把西汉以来形成的士族阶层干翻在地。隋文帝继位后,重新建立起一套制度,如果不出意外,隋朝坚持个一百多年,也应该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是隋炀帝也如秦始皇一样,好大喜功,滥用民力,直接导致了老百姓造反,给了士族和南北朝旧贵族造反的机会。然后隋朝就三世而亡了。

不过,李渊与刘邦也稍微有点不同:刘邦所处的时代,是平民干翻旧贵族的时代;李渊所处的时代,是新兴的关陇政治集团统治中国的时代

李渊在关陇贵族这个大团体内,原本只是一个小角色。但是他运气好,关陇集团的老大隋炀帝主动抛弃了关陇贵族。然后他又作死的三次东征高句丽,导致杨玄感叛乱、李密起义,最后宇文化及篡位,颠覆隋朝。紧接着宇文化及死磕王世充,而王世充又死磕李密,天下打的是一团糟。

这些人在乱斗的时候,李渊呢?他窝在草丛里猥琐发展,等军阀打的精疲力尽时,一举杀进关中,同关陇贵族联合,变成了关陇集团的老大。

然后,李渊以关陇集团为继续,对隋末军阀一锅端。那时候的关东军阀,王世充、窦建德联手,也打不过李渊。

并且,李渊还有一个好儿子李世民。唐朝开国功臣,除了李靖之外,没有一个将领能跟李世民比军功。李渊有李世民的辅佐,想不成功也难呐。



四、总结

刘邦、李渊的成功,曹操的半途而废,归根到底的原因,就是时势不同。

这三个人中,李渊的时势最好。他祖上是西魏八柱国,原本就是关陇集团的一份子。当关陇集团统治天下,原本的集团老大隋炀帝作死之后。李渊抓住时机,进军长安,取代隋炀帝的位置,直接就坐到了老大。然后再依靠关陇集团打击早已经是疲惫不堪的关东军阀,算是下山摘桃子的典范。并且,他还有一个皇帝当中最会打仗的儿子。

刘邦相比于李渊,时势稍微差一点,但也是极好的时势。老百姓支持他,萧何和韩信替他稳江山和打江山。再加上他的对手都是如同过街老鼠一般的旧贵族。自己很强,对手很弱,就算想不成功也很难

对比李渊和刘邦,曹操就惨透了,他是人见狗嫌的人。在他所处的那个门阀时代,他想统一天下,必须寻找士族的支持。然而士族的支持也是有条件的,就是士族要获得政治地位。但是曹操又不愿意给这种特权,这就导致曹操一辈子都活的很纠结,他为了维系权力,只能全靠武力。但受时代限制,他也不能逆天而为。说到底,这就是时势。




讲个人能力,第一奸雄曹操真能比得过汉唐两位高祖吗?论天下形势,称霸中原的曹操是否比偏居汉中的刘邦、独据山西的李渊更有利?说时间机遇,汉末是否比秦末、隋末更容易出盖世帝王?

说清楚这三个问题,大概答案就出来了。

一、刘邦、李渊、曹操三人的性格及个人能力的比较

因为史记的记载,很多朋友都认为刘邦只是个流氓无赖。因为李世民篡改了唐朝开国的历史,大家习惯把李渊看做开国之君中最无能的一位。而曹操,因为有千古第一奸雄之名,让大家都觉得他是能力极为出色的人。

星火辰不否认曹操很出色、很能干、很奸诈,但综合各种因素来比较,从综合能力上说,曹操并不比他的竞争者刘备和孙权更厉害。他的势力比刘备、孙权更大,对刘备,他是占了出身大大高过刘备、起点大大高过的刘备的便宜,而对孙权,他是占了北方人口比当时南方更多、北方铁骑战力比南方更强的便宜。

而刘邦,相比于他的对手项羽,除了出身不如项羽、勇猛不如项羽、战斗指挥不如项羽,在战略、内政、后勤保障、用人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项羽。即便是被人们看扁的战斗指挥,在刘邦的前期也不算弱,到他后期拿下黥布时更不在话下,论指挥打仗,当时除了项羽一人能把刘邦打得四处逃窜,其他大多数势力都不是刘邦的对手。

而李渊的能力,因为李世民的刻意遮掩,被大大弱化了。可以说,李渊的战略眼光、组织能力、外交能力超强,直接指挥作战表现得不明显,那是因为他其他方面能力超强,根本无需他自己上阵厮杀。其实,李渊的指挥力是有体现的,要不然他表弟隋炀帝就不会把在河东、晋阳一带镇压民变,以及防备突厥的重任交给他了。

总体来说,刘邦虽然出身平民、性情无赖,但是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而且百折不挠,一些朋友片面的以为刘邦的天下是他耍流氓骗来的,却不知道他在打天下的时候,浑身上下受伤几十处,贯通身体的就有好几处,他这帝王也是百战得来的。刘邦的能力是很强的,有些能力甚至是直觉一样的天赋,如张良所说的:“沛公殆天授也”,是曹操所不具备的。

论知识文化,贵族出身的曹操肯定比刘邦有优势,然而,曹操学得再多,也比不过刘邦天赋上的东西,这就是天才了。譬如刘邦的性格从不犹豫,因此鸿门宴上虽然危机四伏,却逃过一劫,后来从汉中攻取三秦、和项羽议和后又追击项羽都很坚决,几乎不错过重要的机会。而曹操呢,性情多疑,这就让他失去了大量转瞬即逝的机会,譬如攻下汉中张鲁后,他没有及时进攻刚刚入蜀的刘备,失去了一统天下的良机。后来,反倒让稳定下来的刘备夺取了汉中。

至于李渊,不敢说他的能力就比刘邦更强,但是李渊的奸雄味其实比曹操更强,这一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看《大唐创业起居注》,他夺天下的每一步都经过精心筹划的,绝不偶然。李渊的厚黑本领,恐怕在曹操之上,更何况,他的出身、起点,远超刘邦,连曹操也比他差一大截。论出身、起点,三国时候的袁绍也不一定比得过李渊,何况这个人实际非常能干。

二、三个人所面对的天下形势,都是王朝大乱后群雄纷争,论地理条件刘邦和曹操都很不利,李渊却是居高临下扫荡中原

秦末、汉末、隋末,虽然都是王朝大乱、群雄崛起,但是其中的差别还是很明显的。仅仅从三次群雄的成分来看,秦末既有平民、更多是六国的没落贵族,而汉末则几乎都是豪强大族,隋末又是既有平民、更有隋朝的一流贵族。秦末,平民的刘邦统一了天下,汉末除了自称汉室宗亲的刘备,占绝对优势的还是袁绍、曹操这种大豪强、大贵族,最后由大豪强的司马炎统一了天下,而隋末,是大贵族的李渊统一了天下。论最不容易,其实是刘邦。

刘邦争夺天下的开始很不利,因为他项羽封到了汉中,那里的好处是相对安全,因为蔽塞,但坏处是要攻出去很难,而且当时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但刘邦趁项羽收拾东方齐国、无暇西顾时,及时拿下了关中,这种形势就扭转了。由此可见,刘邦把握住了极为关键的机遇,而项羽让秦人非常痛恨的三个秦将当三秦王也犯下了很大的错误。

相对来说,占据中原的曹操,论进攻,他的地理条件就要好得多,但论防守,曹操被群雄围在中间,就很麻烦了。因此,曹操也曾数度陷入危机中。但曹操很幸运,他南面的刘表没有争夺天下的志向,他西面的关中诸将自己在关中、陇右打得一片混乱,他东边的陶谦也算不上什么厉害人物,一个想偷袭他的江东小霸王还被刺而死,官渡之战中他可以全力对付他曾经的老大兼盟友——袁绍。可以说,打败袁绍后,曹操的局面就很好了,可他显然在南征时、西征时都犯下了决策错误,而且是战略决策错误,导致他失去了统一天下的良机。

李渊取天下,其实是历代开国君主中最容易的,甚至星火辰认为,他比篡位的隋文帝更容易。一方面,他出身高贵、势力强大,另一方面,他自己才能突出,几个儿子也个个厉害,再一方面,他占据着攻取关中极为有利的晋阳一代,恰恰隋炀帝还跑江都去了,等于把关中拱手让了出来。李渊拿下关中,又占据晋阳、河东,当李世民打败薛仁杲后,其实李渊的大业已经成了大半。

所以说,论形势,曹操比李渊要差远了,因为他在四战之地,要拿下强大的袁绍,几乎就得耗尽他的心力,更何况他在赤壁之战前、在汉中之战后,都犯了战略性的错误。刘邦虽然最初不利,但他很快占据了关中,这种不利被他迅速扭转过来。

三、从时间机遇上说,刘邦和李渊都比曹操更容易成就帝王大业

无疑,从对手上说,刘邦的对手很强大,是楚霸王项羽,但是跨过了项羽这道坎,刘邦比曹操更容易成就帝王大业。为什么?因为人心,当时天下都恨秦朝的统治,刘邦正可以开时代之新。秦始皇虽然是第一个皇帝,但刘邦才是稳固皇帝制度的关键人物,直到汉武帝时代,皇帝制度被完全确定、此后延续了两千多年。

李渊也是如此,他的对手对他来说,还真不算强大,而他接手的正是被天下人都厌烦、痛恨的隋朝,因为他的帝王大业显得理所应当。

而曹操呢,“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四百年的汉朝天下虽然有很多很大的问题,但还是被有些人所怀念的,因此在曹操内部都屡屡出现反对他称帝的声音,由此他统一天下的步伐实际上是被掣肘的。

综上,曹操性格、能力不比刘邦、李渊强,又在战略上两次犯下大错,他天时、地利、人和实际上都不如刘邦、李渊,无论从主观上、客观上,他难以达到汉唐两位高祖的成就,这是很正常的。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最重要的原因,在李世民的一句话里:曹操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别扯什么大环境!刘邦和李渊的对手,可不比曹操的对手差。

刘邦被分封为汉王的时候,天下有18路诸侯王。挡在刘邦面前的,是当时天下战绩第二好的超级名将——章邯(韩信当时还没表现的机会)。然后还有魏王、赵王之类的强大六国贵族后代建立的诸侯。

从韩信攻赵的时候,赵可以一次性出动20万军队来看,赵的实力远在刘邦之上。

还有东边的齐国,项羽啃了好几年,老是打不服。可见齐国有多强悍!

更不用说当时作为超级BUG的项羽,巅峰时期拥军40万!

而这时候,刘邦只有10万兵马。

李渊起兵时,只有太原一个地方。

南面是刚刚剁了隋炀帝的宇文化及,还有强大的王世充以及高手众多的李密的瓦岗军

东面是窦建德,北面是强大的突厥,西面是梁师都和薛举。

李渊敢在这样的地方造反,也不知道是谁借给他的胆子。照理说,刚要冒出头,就会被身边的几个大哥给剁了。可以说,李渊的处境,比曹操和刘邦都要恶劣多了。刘邦兵分两路打野,最后在垓下打BOSS项羽。曹操那时候,至少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敢随便到中原来。

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渊以3万兵力起兵,一路打进关中,攻破长安。即使攻破长安后,也是处在四战之地,薛举在陇西,王世充窦建德在东边,北边是梁师都,南面是萧铣,杜伏威。

所以,论所处的环境,刘邦和李渊,都不比曹操好到哪里去。

那曹操穷尽一生无法统一全国,答案就在李世民的那句话里: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一、过于迷信自己的能力,不懂得放权。

没有人怀疑曹操的能力!也正因为曹操文治武功都无可挑剔,觉得各方面没有自己不行,所以导致他大小事都一把抓,底下缺乏真正可以独当一面的顶尖人才。

所以,当刘备席卷汉中的时候,曹操要亲自出马才能镇得住脚。

所以,当关羽横扫荆襄的时候,曹操要亲自领兵希望可以抵御关羽。

当时没有人做得比曹操更好吗?

的是,确实!因为,曹操底下的人,没有真正得到独当一面的历练机会。

因为几乎所有的大战,都是曹操自己打的。

吕布、袁绍、袁术、刘表、张绣、马腾都是曹操自己搞定的!官渡、赤壁、汉中、荆襄也都是曹操自己打的。

当然,如果曹操能做到一直赢,也不是问题。但是,他做不到!

赤壁之战头破血流,汉中之战打不过大耳朵,荆襄之战也赢不了关羽。

这个时候,就是曹操政权最致命的时候!因为,一般将领输了,砍头还是罢官,都要有人承担责任。曹操自己输了,没人能追究他责任。

打仗不需要负责任,也不需要立军令状。遇到危险可以跑路,反正没人能治我。这样,再厉害的名将,都有输的时候。

当然,让曹操底下的将军来打,也会有可能输。

但是,作为老板,懂得什么时候用恩,什么时候用威。

培养人才、激励人才、驾驭人才,才是顶尖老板最重要的智慧。

刘邦刚封韩信为大将军的时候,韩信的表现可以说是传销头子,空手套白狼。因为刘邦知道,想要打败项羽,自己也不行。但当时刘邦阵营中,有过实战表现的,统兵能力最强的就是刘邦自己本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刘邦能认清自己,并勇于放权,才是帝王该有的胸襟。

李渊刚起兵的时候,李世民算什么,十几岁的小毛孩?毛还没长齐的人,可以战胜天下豪杰?但是,李渊也能放权!培养人才!

在内,培养李建成成为治国之才,对外,放权给李世民征战四方。让这样一个十几二十岁的小毛孩领着几万大军去横扫天下。有功就赏,赏到天策上将抗衡太子的地步。这样,李老二还不得拼命去打所有的仗,为自己积累政治资本?

最终,在战场上,传销头子韩信做的比刘邦好,小毛孩李世民做得比李渊好。

后来,李世民自己做了老板,就迅速去掉超级打工仔的身份,让李靖顶自己的位置。李世民掌兵的时候,李靖也没有出头的机会。李靖军事实力不如李世民吗?只怕未必。

韩信、李世民、李靖这样的顶尖人才,缺的是什么?

好老板!

很明显,曹操也许是大方的老板,但不是好老板。因为在他手底下,无法成长为顶尖人才。

二、曹操缺乏政治家的隐忍!

曹操父亲死了,迁怒于整个徐州,屠了徐州城。历史上,把这次屠城行为,命名为:徐州大屠杀!史载: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

这无疑是曹操政治生涯的大污点!

历史上有记载的曹操屠城的记录,至少有五次。

这些屠城行为,让曹操得罪了很多人,使很多原本不是敌人的人,成为了敌人。比如:陈宫、张邈、张超等。

更致命的是,有的人以此为反面典型,树立和曹操完全相反的形象(刘备),使得曹操更加为人所不齿,而刘备自己,则以仁义之名,四处收买人心,招兵买马,壮大自己。而刘备,也成为曹操一生中最大的敌人。

在打天下的时代,收买人心都来不及,曹操还为了一时之愤,做出极其残暴的行为。可以说,他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缺乏政治家应有的隐忍。

反观刘邦,自己明明是大老板,今天睡女人有人管,明天酒喝多了也有人管。但是,只要人家说的有道理,刘邦马上就能听进去,真的是从善如流。

所以,他能够在入关前,和关中百姓约法三章。这也为刘邦收买人心奠定了基础。

此外,张良说服刘邦,要加封出卖过自己的雍齿为侯,这样天下才能稳定。无数史料证明,刘邦并不是那种以德报怨的高尚之人。他极其痛恨雍齿,但只要张良说,这样做有好处,刘邦就能放下自己心中的痛恨,封雍齿为候。

三、曹操在政治上缺乏革命性。

曹操一生中,对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政策颇为得意。

但是,从这个政策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曹操在政治上缺乏革命性。

当时天下大乱,各诸侯恨不得把汉朝撕成碎片分吃掉。

这个时候,曹操站出来说,我是大汉忠臣!所以,他挟持汉献帝做傀儡皇帝。

但是,这个基本上只有象征意义,没有实际意义。

当时汉献帝的圣旨,根本就没有人听,谁都命令不了。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给关羽封了汉寿亭侯,但是关羽并不十分买账,仍然挂印封金,跟刘备去。

封侯人家都不在意,你指望给其他割据势力下所谓的圣旨来指手划脚,人家会听?

所以,这样做是没有什么实际上的好处的。

相反,弊端一大堆!

首先:很多依托于东汉王朝的士族会看不惯曹操欺凌汉献帝,也担心汉献帝将来被废,士族的利益会受损。所以,这些士族不会百分百和曹操一条心。典型的代表就是:荀彧!

其次:这会让很多人认为,曹操也不过是高级打工仔,将来曹操挂了,汉朝还是汉朝。这样曹操的地位自然就不会稳固!因为,很多人认为是在给汉朝打工,而不是给曹操打工。

第三:汉献帝虽然是名义上的皇帝,对外发号施令没人听,但是对内搞事情会是不小的麻烦。比如,汉献帝给曹操下旨,听吧,曹操面子挂不住。不听吧,又会背上不忠的骂名。更不用说汉献帝还和其他诸侯搞出衣带诏这玩意,差点弄死了曹操。

最后:汉献帝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曹操。比如,势力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建朝称帝,这样会有更多的人归附。此时,曹操最多只能称王。因为,皇帝是汉献帝,请神容易送神难!你捧起来的皇帝,你来废掉?这样曹操拉拢的士族会和他彻底决裂。

反观刘邦,虽然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是楚怀王。在刘邦这,为楚怀王报仇是可以的,拥立楚国王室来恶心自己是不可以的!老子是汉王!

再说李渊。虽说李渊也有拥立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的短暂经历,但是站稳脚跟之后,马上逼这个小娃娃禅让给自己,自己登基称帝。这样做的好处是:治下的百姓会认为已经彻底地改朝换代了,李渊不再是打工者。同时,称帝之后,自己的将军可以封公封侯,自己的儿子、兄弟可以封王。同时,那些势力小一些的武装,见差不多要改朝换代了,想要搭开国功臣的末班车,自然会来归附。这样,能够拉拢更多的人成为既得利益者。一起来捍卫大唐江山!

所以,曹操明明是反贼,又反得不彻底。缺乏革命到底、建新王朝的胆略与手段,结果反而束缚了自己。

综上,李世民对曹操的评价,是十分到位的: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同时,《三国演义》里许劭对曹操的评价,也说明了这一点: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但是,以曹操的才能与格局观,是不足以成为开创一个王朝的开国之君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刘邦   关中   项羽   汉中   士族   门阀   王朝   隋朝   秦朝   天下   穷尽   老百姓   势力   贵族   对手   政治   时间   财经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