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左宗棠近妖?

李文忠公近于神,左文襄公近于妖;张文襄公近于人,曾文正公近于贤”。说左宗棠近妖,可能就源于当时清末的这句传言吧。

“李文忠公”指的是李鸿章,死后谥“文忠”。近代以来中国同西方很多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大多都出自李鸿章之手,给他谥“文忠”,这慈禧太后真不知是怎么想的。左文襄公就是左宗棠,死谥“文襄”;张文襄公就是张之洞,曾文正公就是曾国藩。

神就是神仙,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做孬做好,都没事儿,没人追究追责。这李鸿章一生为大清确实也做了一些好事,但更多的还是丧权辱国,但大清非但没人追责他李鸿章,却还一直重用他,甚受老妖婆的依重宠爱。你说这李鸿章活得不正像神仙吗?人就是人情,说张之洞近人,应该说他通达人情。这张之洞说话办事确实还都本着做人的道理来办的,应该也算是实情吧。贤就是贤圣,说曾国藩近贤圣,我们知道,圣人是不会犯错的,纵观曾剔头一生,忠朝廷,立家风,修自身,孝祖宗,确实做得人五人六的,没什么可指指点点的,但是他的曾剔头的绰号,却暴露了他的真实本性,贤圣之号真的冠不得。

说左宗棠近妖,妖一般在人们心目中会与怪联系起来,妖怪那可是会出来害人的,是让人既惊恐害怕又让人奇异不已的精怪。那左宗棠一生究竟都有哪些个近妖的精怪呢?


出生精怪

1812年左宗棠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大家族。据说左宗棠出生那天,他的祖母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一个穿着草鞋戴着草帽的人进了她的家门。那人还说他进她们家也是情不得已。祖母欲阻,陌生人轻轻一推,就进屋里了。祖母失惊,一个激灵,谁知却是南柯一梦。这时西厢房却传来娃娃的哭声,仆人来报说,少奶奶生了,又生了一个大白胖小子。

也有人说,那天牵牛星动了,一条白气入了左家。因此,不少人都传言说,左宗棠是牵牛星下凡。从以后左宗棠的为人处世看,左宗棠还真很有些牛脾气。

婚姻精怪。

左宗棠家一开始有他父亲时,家境还不错,在这时他父亲早早为他订了一门婚事,那就是与江南望族周家结为了儿女亲家。据说周家可是当地有名的大户,身世显赫,家中先辈曾有两人出仕朝廷,做过二品侍郎一级的高官。周家还单独划出一地,建了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的周家大院。累世富贵让周家烟火鼎盛,仆从成群。但自从左宗棠父亲早早过世后,左家那是每况愈下,一年不如一年,以至于要到了穷困潦倒之境。因此左宗棠自知难匹周家,一直想着要退掉这门婚事。

直到左宗棠与二哥双双考中举人那年,周家却对左宗棠发出了履行婚约让他们完婚的邀请函。左宗棠却为了难,家里一贫如洗,自己一个穷举人,哪里有钱结婚呀!再说也没什么多余的房子接纳新娘啊。谁知周家不但不嫌气,还主动邀请左宗棠先入赘周家,待以后条件好了再搬出去。就这样左宗棠成了上门女婿,在老丈人家一住就是十余年。

落魄入周家,本来以为周家会慢怠自己,谁知周家却是知书达礼之家,上下人等都很敬重左宗棠。尤其是妻子周诒端,不但贤惠还精通诗书,很擅近体诗,与左宗棠那真是琴瑟和鸣,夫妻交融。以后左宗棠征战南北,都多亏了他这个贤内助为他照顾打理家事。

左宗棠一生奋志于事业,并不贪色,就是在他富贵已极之时,也只纳过一房小妾张氏,从此再无纳妾,这与当时那些一旦富贵就妻妾成群的官员正是个鲜明对比。

据说,1881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凯旋归来。面对为大清建有大功勋的左宗棠,慈禧太后决定除赏赐他官职金银外,还想再奖赏他点儿什么。还奖赏他什么呢?大太监李连英给她出了个主意,那就是奖赏左宗棠一名宫女。

宫女章怡,正是西安知府之女,本想伺候好太后老佛爷,能得个皇帝的嫔妃什么的,也能让老章家好成为皇亲国戚。因此该女进宫后,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在老佛爷面前伺候得周到备至,甚得太后老佛爷的欢心依重。谁知太后老佛爷非但没有将她赏赐给皇上成为嫔妃,还按照太后老佛爷的懿旨,作为赏赐品赏给了左宗棠作妾。

正在二八佳境的章怡,面对赐婚给年近七旬的左宗棠,怎能心甘。但这是太后赐婚,为的是更好监视左宗棠,她又能怎样?只能打掉门牙往肚里咽了。左宗棠也知道章怡一万个不乐意,就对章怡说:“这是太后赐婚,我也无能为力。不过你放心,在这里你只作为我身边一使唤丫鬟用,以后一有机会,就为你另择佳婿”。一句话,说得章怡心花怒放,从此以后就一心侍奉左宗棠起居,直到左宗棠去世。

但这只是个传闻而已,也是坊间感到左宗棠那么大一个人物,没点绯闻润色,太无味了吧,就给制造出了如此一出,也算为左宗棠全身了吧。


做人精怪

左宗棠考取举人功名后,却连续几次入京会试失败。科场失意,却难埋他家国天下的大志。他毅然放弃科考,利用在家教学之机,悉心研习政治、经济、军事、地理等经世致用之书,使得他成了当时很有实用才学的不可多得之才。受到了当时不少名人的欣赏,但因没进士功名,要想进入清政府体制内,道路依然遥远。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从广西金田出发,一路攻城拔寨,清军纷纷败逃,一时不可抑制。太平军打到湖南长沙,当时湖南巡抚张亮基久闻左宗棠的才名,就急请他出山相助,连夜从城墙上接左宗棠入城,并将守长沙的军务完全交给了左宗棠。左宗棠“昼夜调军食,治文书”、“区画守具”,建议大都被采纳并立即付诸实施,终于使太平军围攻长沙三个月不下,撤围北去。左宗棠一生的功名也就从此开始。正是这一次左宗棠不凡的军事才干,让清朝看到了左宗棠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之后骆秉章到胡南做巡抚,更是将左宗棠招至幕下做幕宾,将巡抚大权悉数交左宗棠,让左宗棠对付太平军。以致时人称左宗棠为左督御史,而不知有骆秉章。

正在湖南组建湘军的曾国藩,也及时将左宗棠纳之幕下,还上奏朝廷一力推荐起用左宗棠。朝廷于是就正式诏命左宗棠为四品京堂候补,参赞军务,算是有清以来未中进士直接被重用的举子第一人。左宗棠也没让曾国藩失望,先是帮曾国藩改变对太平军的策略,让湘军越战越勇;后又独自率一支5000人的“楚军”出湖南战江浙一带,扫荡太平军,正式升任浙江巡抚,成了朝廷大员。在扫荡太平天国运动中,他起的作用可用当时任左督御史的潘祖荫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太平天国覆灭后,左宗棠因功升任闽浙总督、二等恪靖伯。他抚百姓,办洋务,务求中华强盛。


但清政府自从知道左宗棠的军事才能后,就哪里有叛乱,哪里有战火,就调左宗棠去哪里。1866年左宗棠赴西北任陕甘总督,镇压捻军起义和回民叛乱,因受钦差大臣李鸿章的掣肘,直到1873年陕甘回乱方平覆。这时中亚的浩罕国阿古柏在沙俄的嗦使下,趁我国内乱之机,竟出兵占领了我国新疆全境,沙俄也趁势侵占了我国新疆伊犁地区。新疆是弃还是要,这时清朝内部发生海防塞防之争。以李鸿章为首一派认为新疆不毛之地,应舍弃而集中力量加强海防,防备日本。而以左宗棠为首一派力主海防塞防并重,力陈新疆的重要战略意义,力主收复新疆。最后慈禧太后受国内與论压力,同意左宗棠收复新疆,但清政府国库无钱,收复新疆所需的三千万两白银,只给了五百万两,剩下的由左宗棠自己想办法解决,可以向洋人借钱。

向洋人借钱那是容易的吗?左宗棠没法,只好另辟蹊径,他让当时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作保,向英法等国银行借款,共借了1370多万两白银,还让胡雪岩等华商筹了八百余万两。在借款合同上,左宗棠还加上最后一条,那就是完全收复新疆后才能还款,这就等于将列强利益与收复新疆捆绑在了同一辆战车上。钱款到位后,左宗棠不仅准备了充足的粮草,还购置了当时相当先进的武器装备。1876年4月左宗棠抬棺率西征军开始入疆作战,采用先北后南的策略,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击溃阿古柏部,于1878年元月,收复了阿古柏占领的新疆全境。

沙俄占领伊利地区,当时只是借口帮清政府维持当地治安,但新疆收复后,沙俄仍占着伊利地区不放。左宗棠就第二次抬棺入疆,陈兵伊利,做出誓死也要收回伊犁的架势,逼迫沙俄最终与清政府谈判,签订《中俄伊犁条约》,退出了所占伊犁的大部分地区,但仍有七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永远地被沙俄占去了。在当时清政府软弱的形势下,能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收回大部分领土,已算是很难能可贵的了。

但左宗棠虽收复了新疆,却也坑苦了红顶商人胡雪岩。收复新疆后,列强们完求连本带利收回借款,向清政府要,清政府耍赖说那是左宗棠自己借的。左宗棠没有,列强们就没收了担保人的全部财产,尚与洋人商战无法自拔的胡雪岩,至此一败涂地,一夜之间成了穷光蛋。穷困潦倒的胡雪岩在左宗棠死后不久,也一命归阴了。因收复新疆我们牺牲了一个胡雪岩,但我们觉得这样值得。现在胡雪岩地下有知,也当会为自己的义举而豪迈吧。


左宗棠很自负,常以诸葛亮自比,称自己为“今亮”或“老亮”。据《清稗类钞》记载,左宗棠在陕甘总督任内,藩司为林寿图,能诗善饮,性极诙谐,二人常饮酒谈论。某日,林与左正笑谈间,前方捷报至,林盛称左妙算如神,佩服不已,左拍案自夸道:“此诸葛之所以为亮也。” 随即二人又谈论人物,左宗棠痛责时人自称诸葛者之多,林拍案道:“此葛亮之所以为诸(猪)也。”左宗棠以为林是在讽刺自己,二人由此结怨。

左宗棠是个有牛脾气的人,做人做事,向来不苟且。收复新疆后,左宗棠回到北京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加封二等恪靖侯,管理兵部事务。但他的性格刚直不屈,宁折不弯,得罪了很多同僚,尤与李鸿章不和,很难在中枢中待下去。在同僚的排挤下,慈禧太后只好外放左宗棠为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他在担任两江总督期间,为检查江海防务,曾四次巡视上海。首次巡视时(1882年6月),左宗棠带亲兵数百人,有人告知左宗棠结刀持械通过须有照会。左宗棠大怒,说:“上海本中国地,外人只租借尔。以我中国军人行中国之地,何照会之有?”他命令所有亲兵枪实弹,刀出鞘。洋人不仅不敢阻拦,而且派巡捕沿途照料、清除道路,还换升中国龙旗,鸣炮十三响以迎接。此后巡视,洋人愈加恭谨有礼。第四次巡视时(1884年2月),外国洋行人员和英、美、德、俄、奥等国领事均前往坐船晋谒。

中法战争爆发后,左宗棠受朝廷之命督师抗法,但因久经沙场征战,留下严重眼疾,不得不回藉调治。但接下来的马尾海战,法军全歼福建水师的消息传来,让左宗棠又不得不提前结束眼疾调治,返回前线。1884年9月,坚决主张给法人以沉重打击,趁势挽回国人颓势的左宗棠奉旨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闽海军务,挽救战局。12月,左宗棠抵达福州,积极布防,并组成“恪靖定边军”一边加强边境防务,一边东渡援助台湾。1885年(光绪十一年)3月,黑旗军、恪靖定边军等取得镇南关大捷,夺取了谅山。但镇南关大捷并没有改变中国人的颓势,软弱的清政府立即诏令停止对法军的进一步打击,与法国和谈。清政府以战胜国的姿态,仍与法军签订了屈辱的《中法新约》,承认越南成为法国的势力范围,清政府不在是越南的宗主国,还在东南边境给了法国很多优惠,这样中国东南的大门被打开了。

1885年9月5日(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左宗棠在福州病故,享年七十四岁。他在临终口授遗折时先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又说:“惟此次越事和战,实中国强弱一大关键。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遗憾平生,不能瞑目!”


左宗棠出生精怪,婚姻精怪,出仕精怪,做人精怪,数种精怪,更奠定了左宗棠近妖的本质。但纵观左公近妖的是是非非,他的一生都是为大清国着想谋生的。他平太平,抚捻乱,镇回乱,收新疆,兴洋务,捷镇南,无一不是为重振中华大国而作,无一不是为中华千秋大业而做。西征留下的左公柳拂拂荫爽,镇南关的捷音声声永唱,左公为中华立下的千秋大功,将永载史册,永垂不朽。





1881年,70岁的左宗棠娶了17岁的小妾。成亲当晚,小妾嫌弃不已,左公仅用一招,就让小妾死心塌地,从此心甘情愿跟着左宗棠!

两年前,章怡带着全家人的期望,以宫女的身份,进入紫禁城,她凭借少有的机智和才华,成了慈禧太后身边数一数二的大红人。

原以为近水楼台先得月,有朝一日能到皇帝身边,受宠封妃,谁知左大帅西征凯旋归来,慈禧太后竟把她作为奖赏,赐给了年届70岁的左宗棠为妾!

章怡满心不愿:左帅的年龄都能当她爷爷了!可是太后赐婚,她不敢、也不能拒绝。

成亲当晚,左宗棠看着娇小可人的章怡,面露不忍地说:“这桩婚事,本是太后的恩旨,可我心里明白,跟了我,会耽误你一辈子。等过些年,太后忘了这事,我会做主,再给你寻一门好人家。眼下,你不用到我房里伺候,只当是我家的丫头吧。”

章怡惊愕不已,想不到一向雷厉风行的左宗棠,私下竟是这般体恤下人。

自此,章怡心中存了一份感激,对左宗棠的饮食起居更加用心照顾,就连日常军政大事,也积极献言献策。

英雄虽然迟暮,但正气犹存、佳人在侧,小说家们为左宗棠的晚年增添了几分浪漫的色彩。

可在正史的记载中,此时,左宗棠的身边只有一位跟随多年的妾室张氏,且年老多病,左宗棠自己也深受眼疾之苦,双眼几近失明,可这丝毫不影响左宗棠的拳拳报国之心。

直到四年后,左宗棠在福州抱憾而终,他心中念念不忘的,仍是大清的朝廷和国土。

翻开晚清的历史,满篇记载的不是对洋人割地,就是对洋人赔款,当权者昏庸,大臣们无能,整个神州大地一片衰落之气。

而公然敢和洋人叫板的左宗棠,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异类。

一、屡试不第,弃文从武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一向自命不凡,20岁就高中举人,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子”。

可自此之后,左宗棠的科考之路就算到头了,他先后三次赴京赶考,却一连三次名落孙山。

失望之余,左宗棠做出了人生中的一个重大决定——弃考、回乡教书

这之后的14年里,左宗棠时刻以“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自勉,不再埋首于四书五经,开始遍览群书,通读兵法,研究经济、水利。

从此,这世上少了一个满口“之乎者也”的俗儒,而多了一位经世致用的实干家。

随着才干的日益增长,落魄举人左宗棠也名声大噪,机会就这么不经意间降临了。

1838年,左宗棠26岁,两江总督陶澍主动提出要和他结为儿女亲家,并赠言:“君他日功名,定在老夫之上”;

1849年,左宗棠37岁,云贵总督林则徐与之秉烛夜谈, 顿时"一见倾倒,诧为绝世奇才",并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倾囊相赠;

1852年,左宗棠40岁,适逢太平军围攻长沙,湖南巡抚张亮基力邀他出山担任幕僚,并将湖南全省的军政大权悉数托付,左宗棠开始弃文从武,“昼夜调军食,治文书",最终不辱使命、一战成名,大挫了太平军的锐气;

1854年,左宗棠42岁,新任湖南巡抚骆秉章对他依然信任有加、言听计从,此时左宗棠名义上是幕僚,但代行的却是巡抚实权


在他的治理下,湖南 "内清四境、外援五省",成了为大清力挽狂澜的一个重要省份,以致工部尚书潘祖荫发出了“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千古一叹!

1860年,左宗棠48岁,当时太平军已攻破江南大营,危难之际,左宗棠紧急受命,自行招募了一支5000人的军队,肃清了江浙一带的太平军,这就是湘军中相对独立的“楚军”。

自此,左宗棠完成了人生中的重要转折,在短短的四年中,他从一个没有品级的幕僚,升任四品闲官,又一路高升为浙江巡抚、闽浙总督,受封二等恪靖伯,后又晋封为二等恪靖侯

1866年,左宗棠54岁,在切身体会到洋人的船坚炮利后,他上疏请奏,希望朝廷在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因为“借不如雇,雇不如买,买不如自造“,一个国家要强大,必须要发展自主核心技术

150年过去了,我们依然在努力践行着这句话。

这,就是一个成熟政治家的眼光!

一年后,马尾船政局正式开工,“创始人”左宗棠却早已接过陕甘总督的大印、转战西北。

当时,陕西有捻军起义,甘肃有回民起义,然而,这一切对左宗棠来说,还不是最难的。

要平定陕甘之乱,少不了地方官兵的支持,可由于左宗棠与剿捻钦差大臣李鸿章不和,地方大员无人肯出兵相助,朝中大臣也处处掣肘,左宗棠举步维艰,只能对捻军围而不打,放任捻军进入河南、直隶等地,一时间,京师告急,慈禧震怒。


一天之内,朝中发出了几十封革职诏书,左宗棠一雪前耻,最终在曾国藩的调解下,和李鸿章联手,剿灭了捻军。

三年后,左宗棠又率军大举进攻甘肃,收复了肃州,陕甘回变彻底结束。

不久,左宗棠补授正一品东阁大学士,正式进入朝廷中枢,然而,前方等待他的,不仅是高官厚禄,还有一场规模更大、更残酷的战争。

二、一力主战,收复新疆

1874年12月,朝中又起纷争。

直隶总督李鸿章的一封奏折,直接让朝中大臣炸了锅:

“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帝倾全国之力,收回新疆,也不过徒增百万开支。依老臣看,新疆不复,与肢体元气无伤,不如不收回,省下银子,建设东南海防的好。”

“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李鸿章全集》

此时,李鸿章刚和日本签订完《天津专条》,合约里不仅将日军入侵台湾,说成是“保民义举”,还主动赔偿给对方50万两白银。

奇耻大辱啊!

李鸿章很憋屈,但他心里明白,就凭自己手里那几条老掉牙的战舰,日军一旦北上,他就是拼了老命,也没法保卫京畿之地的安全,所以,为了以防后患,他希望朝廷能多购买军舰、加强东南海防。

可此时的西北也不太平,不仅中亚浩罕汗国的军官阿古柏趁陕甘之乱,霸占了南疆沙俄也趁火打劫、出兵强占了伊犁,陕甘总督左宗棠义愤填膺,早就跃跃欲试,想要进军新疆、讨回伊犁了。

所以,在听到李鸿章建议朝廷放弃新疆时,左宗棠立即火冒三丈,反唇相讥道:

“李中堂此言差矣!天山南北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更是惊人,所谓赤地千里,实为沃野千里!”

紧接着,左宗棠话锋一转,开始阐述新疆的战略意义:

“想保卫京师,必须保住蒙古,而要保住蒙古,必须守住新疆。新疆一旦被弃,英俄等国必然得寸进尺,到那时,我西北边疆群狼环伺,将永无安宁之日。”

“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李鸿章全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防与塞防之争”

原本,海防与塞防,二者并重,并不存在厚此薄彼的问题,可当时清政府的财政已经入不敷出,朝廷权衡之下,只能有所取舍,说到底,这场争论的根源,不在于观念,而在于银子啊


最终,慈禧考虑到京师的安全,决定采纳左宗棠的意见。

1875年,清政府正式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全权督办新疆军务,年已64 岁的左宗棠,再一次披挂上阵、剑指西北。

大军出征前,左宗棠认真分析了新疆的实情和地形,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战略原则。

所谓“先北后南 ”,就是大军先夺取北部的乌鲁木齐及其附近地区,然后再攻占吐鲁番、打开通往南疆的门户,最后全力以赴,一举收复南疆;

而“缓进速战”,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双方一旦交战,兵、粮、饷、运必须全都跟上。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为了保证战斗力,左宗棠将西北军不断裁撤,最后筛选出了 6 万精兵

为了保证粮食的供应,左宗棠日夜督促,终于在大军开拔前,筹集了4000万斤粮食

为了将士们的饷银能按时足额发放,左宗棠特意向朝廷申报了1000万两白银

当时清政府入不敷出,但还是咬着牙给左宗棠下了一纸诏书:

“宗棠乃社稷大臣,此次西征以国事而自任,只要边地安宁,朝廷何惜千万金,可从国库拨款五百万,并敕令允其自借外国债五百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眼下粮食有了,钱也到位了,左宗棠随即购买了最先进的洋枪、洋炮,把 6 万精兵武装到了牙齿。

1876 年 5 月,左宗棠万事俱备,遂率领全军正式向新疆进发,出发前,他命人打造了一口棺材,并当众立下军令状:“新疆不复,此躯捐国”!

雄关漫道,魏巍河山。

2000年前,冠军侯霍去病饮马瀚海、封狼居胥,是何其威武!

如今,边疆不稳、列强环伺,一位倔强的湖南老人又一次踏上了河西走廊,此时,他的信念一如当年的冠军侯:国家领土,寸尺不能让人!

在左宗棠的运筹帷幄和广大将士的英勇奋战下,整个战斗进行得毫无悬念——阿古柏的部队一触即溃,接连战败。

一年半后,左宗棠终于率部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全部失地

消息传到京师,人人都称赞左宗棠用兵如神,只有左宗棠自己知道,西征途中的每一步,走得有多么艰难。

大军出征前,妻子周氏曾写信给左宗棠,劝他不要太过拼命,可左宗棠不以为然,回信驳斥道:“西事艰阻万分,人人望而却步,我独一力承当,亦是欲受尽苦楚,留些福泽与儿孙,留点榜样在人世耳。”

此时,左宗棠已经66岁高龄,早就到了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年纪,可他心中始终记挂着一个地方,那就是——被沙俄趁乱占去的伊犁。

三、抬棺上阵,坐镇哈密

1871 年,沙俄占据伊犁时,曾大言不惭地照会清政府:“我们目前只是代为管理伊犁,什么时候你们能收回乌鲁木齐等新疆重镇,我们就归还伊犁。”

在沙俄看来,清政府想打败阿古柏、夺回北疆,简直是痴人说梦!

可左宗棠没打招呼就来了,他不仅率军夺回了北疆,还收复了南疆!

本该履行承诺之际,沙俄却扮起了无赖,不管你怎么说,人家就是拒不归还伊犁。

无奈之下,清政府只得派崇厚为全权大臣,出使俄国谈判。

也许是伏特加喝多了,又或者是西伯利亚的北风吹傻了,崇厚到了俄国之后,未经批准,就擅自与对方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不仅把26万多平方公里的伊犁拱手让人,还很大方地要赔偿对方200 多万两白银。

更奇葩的是,崇厚签完约,竟大摇大摆地回来了。

崇厚一到京师,朝野上下骂声不绝,左宗棠更是怒不可遏:仗还没打,就割地、赔款,我大清威信何在?

但和约已经签了,怎么办?左宗棠一拍桌子:重新谈!重新签!

一年后,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奉命出使俄国、重议条约。

可重新议约,谈何容易?为了给曾纪泽增加谈判的砝码,时年69岁的左宗棠,再次上奏,请军出征:“如沙皇一意孤行,应诉诸武力。臣虽不才,愿当此任!”


落日余晖在,黄沙漫卷天。

曾纪泽在异国他乡唇枪舌战,左宗棠坐镇哈密,屯兵四万。

曾纪泽的身后,站着以身许国的左宗棠,可左宗棠的身后,只有一口漆黑的棺材,常年征战四方,左宗棠的身体早已是强弩之末,可为了要回伊犁,左宗棠必须再次抬棺出征!

1881年,曾纪泽与沙俄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清廷收回了伊犁九城和大部分领土,但也做出了巨大让步,允许沙俄占据部分土地,同时,赔款也增加到了 500 万两

尽管如此,较之前的条约来说,这已经算是弱国外交的胜利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如果没有左宗棠的誓死相护,哪有我们今天160多万公里的新疆省!

四、中法之战,抱憾而终

1884年12月,72岁的左宗棠又一次临危受命,出任钦差大臣、南下福建。

当时,中法两国已不宣而战, 战火已由越南境内延伸到了中国东南沿海,驻扎在福建马尾的中国海军全军覆没、基隆也一度落入法军手中,形势万分危急!

朝中主和派以李鸿章为首,又一次站了出来:

“现在中法和谈,失去的仅仅是越南这个藩属国,如果再打下去,恐怕边境难以安定,那时想不赔款都难,与其兵连祸结、更生变乱,不如丢卒保车、图个安稳啊!”

左宗棠向来与李鸿章政见不和,他很看不惯李鸿章一味求和的做派:

“李少荃这人就知道和,就知道在洋人面前低声下气。殊不知磕头磕不来和平,你没有战的本钱,也就没有和的本钱,如果一味赔笑脸,那只会让对手也看不起你。”

左宗棠刚到福州,就扬眉吐气了一把。

当天,守军匆忙来报,一艘法国军舰正往闽江入海口驶来,左宗棠闻言,并不惊慌:“只管放它进来!”

当法舰旁若无人行驶到长门山下时,左宗棠突然下令:“火炮全部上膛,给我狠狠地打!”

一时间万炮齐发,法舰被打得晕头转向、千疮百孔,只得开足马力,仓皇逃窜。

这之后,左宗棠在东南沿海积极布防,并组成了“恪靖军”分别东援台湾、坚守广西门户。

次年3月,清军在镇南关大败法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夺回了谅山。

就在左宗棠打算乘胜追击时,朝廷突然下令:“前线各部悉数撤军”,中法恢复和谈。

1885年6月11日,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签订了《中法天津条约》,清政府放弃对越南的宗主权,任由法国占领,自此,中国的西南门户洞开,清政府逐渐滑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消息传到衙署,病重的左宗棠痛骂不止:“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啊!“

9月5日,左宗棠突然咳血不止、病逝于福州,临终前,他依然愤懑不已:

“此次越事和战,实中国强弱一大关键。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遗憾平生,不能瞑目!”

左宗棠走了,一个敢真刀真枪和洋人叫板的时代也结束了。

总结:

左宗棠一生仰慕诸葛亮,常以"今亮"自称,时人也常以诸葛亮比之 。

鲁迅先生曾评价:“状诸葛多智而近妖”,左宗棠身有硬骨,心有谋略,不仅想做事、能做事,而且还能做成事,这样的人,不就是当今诸葛亮吗?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厦将倾,英雄柱赖其间。

有人说:左宗棠是晚清的最后一块硬骨头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面对的是什么敌人,无论对方的枪炮有多强,左宗棠始终铁骨铮铮,他的回应只有一个字——打!

绝口不谈和议事,千秋独有左文襄!

也有人说,如果让左宗棠取代李鸿章,估计晚清的结局会是另一个样子


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

左宗棠敢战、能战,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脾气太臭,对看不惯的人,一言不合就开骂,人送外号“左骡子”,在官场上,左宗棠得罪的人不计其数,如果不是远离朝廷,左宗棠想做成事,是何其困难?!


可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都需要像左宗棠这样不通人情的硬骨头,不是吗?




古人云:“大善近伪,大智近妖。”这里的妖指的是“妖孽,远超常人”的意思。左宗棠以2万兵力收复英国占领的166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吓得沙俄退避三舍。以73岁高龄打得法国主动求和



我们先来看看,跟左宗棠斗了一辈子的对手对他的评价。

曾国藩: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

李鸿章: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争,唯先生知我;焜耀九重诏,文以治内,武以治外,为天下惜公。


从上面大致可以看出,左宗棠是能文能武的。


那么我们详细分析下左宗棠所做的那些事。


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在英国的支持下,率兵侵入新疆,建立哲德莎尔伪政权,实行殖民统治。


此时的清廷还在对抗太平天国,无暇顾及新疆,短短几个月,英军就占领了整个新疆。之后沙俄见到清廷无动于衷,于是也派兵占领了伊犁。


当新疆被英军占领的消息传回北平时,在朝堂上引起了很大争议。


然而,清廷此刻是真的无暇顾及,自太平天国之后,清廷大伤元气,国内百废待兴,国外列强虎视眈眈,到了真正的内忧外患。


此时不仅是新疆的问题,清廷还要面对法国入侵清属国越南,日本入侵清属国朝鲜和台湾。



因此,朝堂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1. 一种是以慈禧、李鸿章为主的“求和派”。


他们主张放弃塞防,全力海防,并将日本作为主要的设想敌人。并且提出:“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

意思就是放弃边疆防务,抽调银两、兵力用作海防建设。


2.另一种是以左宗棠为首的“主战派”。


他们认为海防塞防同样重要,不放弃任何一寸土地,维护领土完整,强力打击敌人


左宗棠提出:“不收复新疆,陕甘清军便会被牵制,白白损耗兵饷,如果放任不管,则我退寸进尺”。

只是从表面上看,两方的观点好像都挺适合当时的情况的。


因为经历过鸦片战争,清廷已经清楚地知道西方已经有“蒸汽轮船”的存在,清廷的水师在西方铁甲舰的攻击下,好似螳臂当车。


然而想建立一支铁甲水师岂是那般容易的!所以海防反而成了重点。


但是呢,左宗棠提出的观点好像也很重要,他认为此时的清廷还没有到无力反击的时候,要是一味地软弱、退缩,那么在西方国家眼里,清廷就是一块蛋糕,谁都可以上来吃。


要是以强硬的手段打败敌人,就可以震慑那些想来分蛋糕的人。


此事就这样僵持不下,直到1875年,光绪帝继位。


英军意图侵占西藏,左宗棠出兵新疆



1875年,身为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得到了英军想要入侵西藏的消息,马不停蹄地赶到北平。


在朝堂之上,左宗棠与李鸿章再次为“海防、塞防”的问题吵了起来。


李鸿章还是一如既往地主张海防,他对慈禧说:“新疆土地贫瘠,每年不仅得不到税收,还要为之拨款,还不如放弃新疆,防守陕甘要塞即可。一来可以节省花销,二来可以支援海防建设。


左宗棠听闻,再也控制不住怒气,破口大骂:“你对得起祖宗吗?新疆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你说不要就不要了?我看你早有二心!”


李鸿章看着左宗棠指着鼻子骂他,当着慈禧的面直接怼了回去:“你拿什么收复?凭你的一腔热血吗?朝廷有那么多钱让你挥霍吗?还不如放弃新疆,守住陕甘咽喉即可,剩下的银两用来建设海防。”


慈禧看着两人相互争吵,并没有打算劝架,在慈禧的心里,还是更加倾向于会拍马屁的李鸿章。

左宗棠见与慈禧、李鸿章沟通无果,便对光绪帝说:“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意思就是说,只有重视新疆了,你才能保证蒙古不被侵犯,保住了蒙古你才能保住首都。


左宗棠的话被光绪帝听了进去,光绪同意了左宗棠收复新疆,并且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慈禧为了给新皇帝面子,也就同意了左宗棠收复新疆。

然而,狡猾的慈禧,并不想让左宗棠痛痛快快地出兵。


于是,问左宗棠:“收复新疆,需要多少银两,多少兵马?



左宗棠答道:“需要白银3000万两,10万人马。


慈禧思索了一会:“朝廷也没钱了,最多给你500万两。要不,新疆还是不要了吧!”

在慈禧看来,新疆确实可有可无,故意不给左宗棠任何帮助,想让左宗棠知难而退。


左宗棠看到慈禧也是不情愿收复新疆,大声说道:“既然您同意了,老夫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收复新疆。”


虽然朝廷同意了左宗棠收复新疆,但是目前的左宗棠一没人,二没钱。


千难万难,也要收复新疆

左宗棠开始思考着该怎么办,他的老婆得知后也劝左宗棠放弃:“你是臣,人家是君,他们都不想要了,你干嘛费这个力气?”

左宗棠并没有回答媳妇的话,只是第二天出门时给了媳妇一个纸条,上面这样写:

“西事艰阻万分,人人都望而却步,我独一力承担,亦是欲受尽苦楚,留些福泽与儿孙,留点榜样给世人耳!”


自此之后,左宗棠10年没有回过家。

就在左宗棠为钱财发愁的时候,一个人的到来,让他看到了希望。


此人就是左宗棠认识不久的好友胡雪岩,此时的胡雪岩可是号称“晚清首富”。



胡雪岩听说左宗棠要打新疆,二话不说就表示,钱他来想办法。

可是最少2500万两白银,在当时可不是那个钱庄可以轻松拿出来的,就算是首富胡雪岩也拿不出来。


于是,胡雪岩便想了一个办法,用自己的商业做抵押,向上海外滩的外国银行借钱。


自古以来借钱都是个敏感问题,左宗棠也担心会借不来。胡雪岩对左宗棠说:“谈得成功,我是代表清廷;谈不成功,我只代表我自己。”


据统计,在1876年到1881年,胡雪岩以个人名义向洋人银行借款1595万两白银,左宗棠以个人名义借款1000万两白银。


钱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是装备问题。

左宗棠明白依靠现有的装备根本不足以打败英军。


于是,左宗棠在甘肃成立“兰州制造局”主要仿造德国的螺丝炮和后膛七响枪,还改造了中国的劈山炮和广东无壳抬枪。



装备可以制造,而人员却是大问题。

这个时期的清军刚经历完太平天国运动,战力十不存一,各方总督都不愿意率兵前往。无奈之下,左宗棠只能整合自己陕甘地区的清军。


结果,所有人马加在一起,也只有7万多人,年轻的士兵加上还能作战的老兵更是只有区区2万人。


就是这样,左宗棠也要坚持收复新疆。

1876年,已经65岁高龄的左宗棠,命人带上自己的棺材随行,他以自己的决心为世人做榜样,要么功成名就归来,要么化作一堆黄土。



在左宗棠抱着必死的决心发兵收复新疆,将士们都被左宗棠的这种精神所感染,纷纷悍不畏死。结果短短一年多便收复了新疆除伊犁外的所有地区。

左宗棠:英国我能打败,沙俄我也不惧


接下来便是伊犁问题,当时的沙俄仗着比清廷强大,居然派遣军舰到天津港口给清廷施压。


李鸿章为保住自己在北京、天津的产业,上奏慈禧,表示愿意和谈。与沙俄签订了辱国的《里瓦基亚条约》,条约中说明除了伊利城外,将周边所有地区划归沙俄,并且赔偿沙俄280万两军费。


当和谈的消息传到左宗棠的耳中,左宗棠立马想到的便是李鸿章。


于是,左宗棠立刻前往北平质问慈禧:“伊犁本就是我国固有领土,他们归还理所当然,但是现在居然还想要赔款,割让伊犁周边地区,将伊犁变成一座孤城,这万万不能同意。”

可是李鸿章与慈禧执意要与沙俄签订条约,放弃伊犁地区。


也就是这个时候,李鸿章与左宗棠的矛盾彻底爆发了。



1880年,左宗棠不顾慈禧的反对,执意发兵伊犁。左宗棠提出:“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也,老怀益壮”。


左宗棠知道自己此举是抗命,朝廷怪罪下来他必死无疑,但他不后悔这么做,为了国家统一,为了唤醒子孙后代,他也必须这么做。


沙俄在得知左宗棠抗命也要进攻伊犁,也是非常害怕,急忙从国内调兵。但到了真正交战的时候,沙俄认怂了,同意重新签署条约,放弃伊犁以及周边地区。左宗棠这才撤军。

伊犁以及周边地区于1882年,正式回到祖国怀抱。

新疆全境的收复,是我国近代与列强交战第一次主动进攻,而却获胜的战役。左宗棠的功劳牢牢地刻在新疆人民的心中。


中法战争,左宗棠力挽狂澜,法国主动求和投降


1881年,法国趁着清廷与英国、沙俄、日本周旋之际,趁机侵占清属国越南,企图霸占越南的统治权。



清军一败再败,导致南海水师全军覆没,越南丢失大半,台湾岛岌岌可危。

在这个紧要关头,慈禧原先是派李鸿章前往统帅,结果李鸿章在广东见识到了法国水师的厉害,便停滞不前。

后来又担心自己出来久了,他在北平留下的基业会被别人侵占,竟直接跑了回去。

此时身为两江总督的左宗棠听说李鸿章不战而逃,气得大骂,主动请缨前往福州(福建)备战。

此时已经72岁高龄的左宗棠,马不停蹄地赶往福州,根据当时情况制定了先稳住台湾岛,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后再与法军决战越南。

结果证明左宗棠的策略是对的,法军攻击台湾失利,于是将所有兵力都用在了越南。



第二年3月,法军主动进攻越南边境凉山,在守将冯子材的指挥下,率领黑旗军、恪靖定边军等在镇南关大获全胜,法军久久不能突围,最后全部投降。


当法军战败的消息传回法国,当届总理儒尔·费里旋直接被罢免,法国国会为了减少国际舆论,主动向清廷求和。


左宗棠上奏朝廷《密陈要盟宜慎防兵难撤折》:“表示,趁此机会收复越南全境,将法军彻底赶出去。”


然而李鸿章却上奏,主张“乘胜即收”把镇南关大捷当作寻求妥协的绝好机会,建议清廷立即与法国缔结和约。


左宗棠大怒:“此次一旦主动求和,中华将永无宁日,西方列强将数之不尽。”


面对左宗棠劝告,慈禧与李鸿章完全没有听进去,执意要与法国求和,并且割让越南。


左宗棠再也没有能力阻止清廷议和,一气之下竟走到了生命尽头。



左宗棠在弥留之际痛骂李鸿章:


“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

李鸿章此时也是无所顾忌了,朝堂上他唯一的对手左宗棠已经不行了。于是李鸿章将左宗棠的下属以及好友胡雪岩等全部夺权发配,陷害入狱。


1885年(光绪十一年)9月5日(七月二十七日)左宗棠在福州病故,享年七十三岁。

写作最后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唯一一个两次战胜西方列强的统帅。左宗棠以一介书生的身份步入仕途,面对软弱无能的清廷,左宗棠深感痛心,他明白中华想要崛起,就需要有人来起个头。



为此,左宗棠一生都在为国家的领土完整而奋斗,尽管路途艰难,但他从不畏惧,从不退缩。


当西方列强将中国视为蛋糕时,只有左宗棠力排众议,为了中国的子孙后代,毅然率军出征,收复新疆,战败法国。左公的爱国精神,得我们后人铭记。


时至今日,前往新疆的道路上依然可以看到,当年左公西征走过的路上所种的“左公柳”,一边打仗一边种树,当时走那条路的艰难可想而知。




1881年,70岁的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功,慈禧下令将17岁的宫女章怡赐给他当小妾。成亲当晚,章怡百般委屈,左宗棠仅说了一句话,就让她从此心甘情愿跟在左宗棠身边。

章怡是西安知府的千金,进宫两年有余,不仅相貌清秀,而且知书达礼,嘴甜手快,深得慈禧喜欢。

一个月前,慈禧听说左宗棠要进京,天天琢磨除了加官进爵,还该给他个什么赏赐呢?

李莲英趁机给慈禧献计:“左大人这次立了大功,太后给他加官进爵是应当的,还该再给他个赏赐。”

李莲英看到慈禧听得入神,继续说:“左大人性子刚烈,不听管束,不如赐给他一个小妾,不仅体现太后对他的抚恤,暗地里也在左大人身边安个眼线,万一有风吹草动,立即报告给您老人家。”

慈禧听完,连声说道:“好主意”,当然,这件事还得章怡这种才貌双全的宫女去办才放心。

就这样,章怡成为了左宗棠的侍妾。

李莲英派人把章怡送到了左宗棠的住处,按照慈禧的吩咐,还有一份不算薄的随嫁礼品。

章怡的委屈可想而知,自己年纪轻轻入宫,本指望在宫中能成为宠妃。

而如今太后一句话就成了一个能当她爷爷的人的侍妾。

成亲当晚,章怡百般委屈,暗自抹泪,左宗棠看在眼里,心中多有不忍。

左宗棠这人虽然跋扈,但对女人却向来客气,他对章怡说:“这桩婚事是太后的懿旨,我没办法拒绝,你先在我家住下。就当我的丫头吧!以后有机会一定帮你找个好人家。”

左宗棠说完,便关门回了书房。

自此,章怡对左宗棠心存感恩,不仅把左宗棠的衣食住行照顾得无微不至,还积极献计献策,在外人眼里,就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小妾。

一直到四年后,左宗棠病逝前,才将事情真相告诉家人,章怡也找到了好的归宿,一生都对左宗棠感动不已。

左宗棠一直给人一身正气的形象,对待女色也是如此,佳人在侧,左宗棠仍然坚守自我,这样的故事看起来很有浪漫色彩,却也只是小说家们杜撰的罢了。

事实上,在正史的记载中,左宗棠一生只有妻子周诒端和妾室张氏,并没有和其他女子牵扯,他作风豪迈,是晚清时期官场的一股清流。

晚年的左宗棠垂垂老矣,而且有眼疾,可是老骥伏枥,他心心念念的依然是大清国土不容分裂。

放眼清朝晚期的文武百官们,左宗棠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异类,以至于有人说左宗棠“近妖”。

一、从乡村塾师到封疆大吏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出生于湖南湘阴县左家塅的一个 耕读之家,他的曾祖父是秀才,祖父是国子监生,也算是书香门第。

左宗棠出生的年代,正好是十九世纪初,此时的清王朝已经濒临崩溃之时,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左宗棠20岁就高中举人,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子”。

当众人眼中的他未来会前程似锦的时候,他的科举之路却停滞不前了,他先后三次赴京赶考,却连着三次名落孙山。

屡试不第的左宗棠,情绪非常低沉,三次会试使他既愤愤不平,又无可奈何。

他自恃才高,有强烈的功名心,但是科场屡屡受挫,他却毫无办法,只能叹息命运不济。

不过科场失意,反而让左宗棠能静下心来钻研经世之学,他学习了农学,此外还留意阅读各省通志,条列历代兵事,勾勒边疆沿革,所作笔记达几十巨册,经世学问大有长进。

左宗棠虽身居穷山僻壤,但是时刻心系时局,关心天下大事,而随着左宗棠经世才干的日益增长,机会也在不经意间降临。

尽管左宗棠科举之路不太顺,但他还是比较幸运的,结识了不少有能力的人,偏偏这些人都欣赏左宗棠这个偏才。

1837年,左宗棠25岁,为了养家糊口,应巡抚吴荣光的邀请,到湘东醴陵主持渌江书院,在此期间,结识了当时的两江总督陶澍,这对他以后的事业发展无疑是个机遇。

1850年,左宗棠37岁,时任贵州安顺知府的胡林翼向林则徐举荐左宗棠,说他有“异才”,林则徐途径长沙,特地见了左宗棠。

两人会谈后,惺惺相惜,林则徐视左宗棠为“不凡之材”、“绝世奇才”,左宗棠则称林则徐为“天人”。

林则徐将左宗棠看做自己的接班人,并预言“西定新疆”非左宗棠莫属,还把自己收集整理的新疆地理考察记录、战守计划等资料全部交给左宗棠。

可惜还没来得及重用左宗棠,林则徐就去世了,左宗棠只能靠自己去闯荡。

1852年,左宗棠40岁,此时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已狂飙突起,长沙危在旦夕。

在众人推动下,左宗棠终于出山应聘,弃文从武,成为了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幕僚,并重挫太平军,使其撤围北去,左宗棠一生的功名从此开始

1854年,左宗棠42岁,应湖南巡抚骆秉章的聘请,左宗棠答应骆秉章入巡抚幕府。

在湖南巡抚衙门,左宗棠协助骆秉章“内谋守御”,“外筹军实”长达六年之久,这期间左宗棠的才干初露峥嵘,引起了朝野关注。

1860年,左宗棠48岁,随着战事的推进,左宗棠的军事才能终于引起了朝廷的重视。

这一年五月,他终于接到了清廷给予四品京堂后补,襄办曾国藩军务的谕旨,并赴江西、安徽和太平军作战。

1862年,左宗棠50岁,凭借出色的战功和曾国藩的一再保举,一年多时间升任浙江巡抚,终于从一介布衣熬成了封疆大吏。

1863年,左宗棠51岁,他又迈上了一个台阶,升任闽浙总督兼署浙江巡抚,三年内,升职速度像乘了火箭一般飞快。

再后来,左宗棠仕途顺风顺水,先后参与了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主持平定陕甘肃同治回民起事等,官职也一路飙升,其间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等。

1874年,左宗棠62岁,这一年,左宗棠被授予东阁大学士。此时的他已经62岁,原本打算从西北告老还乡,不曾想一个更艰巨的重担又落在了他的肩上

二、抬棺西征,收复新疆

1874年2月,清政府朝堂上关于新疆问题起了纷争。

彼时,阿古柏早已入侵新疆,伺机吞并新疆,在清王朝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新疆面临着被分裂出去的危险。

此时的晚清可谓千疮百孔、伤痕累累,两次鸦片战争让清政府丧失了大片国土。

巨额赔款压得清政府喘不过气来,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认为海防重要,也有人认为平定新疆境内叛乱是当务之急。

清政府先后收到这方面的80份奏折,朝廷和地方的要员们也分为了“海防派”和“塞防派”。

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此时的一门心思都在海防上,他是最坚定的“海防派”。

1874年12月10日,在李鸿章所上奏折《筹议海防折》中提出,朝廷财政困难,塞防和海防不能同时兼顾,可以暂时放弃新疆,静以待变,再图后举。

李鸿章的观点一出,虽然引来了很多朝中大臣的呼应,可是却惹恼了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

左宗棠认为新疆是西北的屏障,塞防和海防同样重要,只要“剿抚兼施”,新疆完全可以收复。

左宗棠还提出了具体收复新疆的方略、包括兵力调集、进兵路线、后勤保障等方面,总之,对李鸿章所说的观点进行了驳斥。

与此同时,湖南巡抚王文韶、山东巡抚丁宝桢也暂同左宗棠的看法,大争论接近尾声的时候,文武大臣们也从支持李鸿章转而支持左宗棠。

此时,全国舆论也趋于一致主张收复新疆,促使清政府最后下定决心。

1875年5月,新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负责收复新疆。

接到使命后,左宗棠立即开始筹划,部署妥当后,他率军离开肃州,出嘉峪关向哈密出发。

左宗棠临危受命收复新疆,已经63岁了。

为了宣示奉命收复新疆的决心和义无反顾,左宗棠是抬着棺材直赴新疆的。

为了稳妥地收复新疆,左宗棠提出“先北后南”“缓进急战”两项战略。

然而,打仗需要钱,当时清政府国库空虚,无力支持西征所需上千万巨额军费,左宗棠终日为了缺饷发愁。

最后还是多亏了胡雪岩鼎力相助,帮助左宗棠筹借洋款、购买军火等。

采取“缓进急战”战术的左宗棠,在做好筹措军饷、聚草屯粮、整肃军队等准备工作后,左宗棠正式出兵,于两年内破敌如破竹,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

接下来,就要收复伊犁了。

阿古柏占据新疆的时候,俄罗斯趁乱占领了伊犁,因为消息不通,两个月后,朝廷才从俄罗斯驻华公使口中得知,俄国军队已经为大清“代守”伊犁。

1878年,左宗棠多次上书朝廷,请求在新疆设省以及收回伊犁等事宜,同时和沙俄进行谈判。

此时的沙俄态度强硬,一边谈判,一边还实施武力侵扰和威胁。

1880年,清政府派曾纪泽出使沙俄谈判,68岁的左宗棠抱病出关,同时也向伊犁方向挺进,矢志收复伊犁。

与此同时,左宗棠喊出口号:“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也,老怀益壮”誓为收复伊犁将血战到底。

当时俄国一看,左宗棠亲自来了!在俄国人心目中,左宗棠是个好战分子,和李鸿章的性格正好相反。

李鸿章是能谈尽量谈,尽量不打,而左宗棠则是少扯,国土问题绝不含糊,打!

此时,驻新疆的清军士气正旺,俄军却在战争中大伤元气,面对清军的军事压力,沙俄最终在谈判桌上做出让步。

1881年2月,中俄签订了《伊犁条约》,左宗棠以武力支撑清廷在谈判桌上收回了伊犁,为保住我国西北大片领土做出了贡献。

后来经过左宗棠五次疏请,清廷又于1884年在新疆设省,左宗棠凭借收复新疆的重要贡献被视为民族英雄。

三、未张国威,抱憾而终

1881年,左宗棠离开新疆,到京城担任军机大臣兼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同年,改任两江总督。

这位69岁的老人一时位极人臣,享有直接参与决策政务的权力。

此时,连年在外征战的左宗棠感到身心疲惫,京师本来是一个颐养天年的福地,可惜,这种日子过得太不舒心。

因为他脾气耿直,李鸿章等人都排斥他,而且他的唐突冲撞也令当时的官员感到很不安,还经常得罪人。

左宗棠不适应京师的官场,于是因病告假三个月,疏请告老还乡,清廷一番慰留后,终于答应外放他出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当时法国正增兵越南,对中国西南边境构成威胁,此时,强悍武将左宗棠再次挑起了防御外侮的重任。

1882年2月,左宗棠赴任,此时的左宗棠病得很厉害,但是为了表演给法国人看,他抱病检阅南洋水师,一点看不出有病。

1884年1月,72岁高龄的左宗棠因为眼疾实在无法处理公文,向朝廷奏请回家休养。

然而,中法局势突然恶化,一个圣旨过来,让他抓紧进京,再次任命他为军机大臣,并管理神机营事务。

1884年的年底,左宗棠抵达福州,人心大定,法国舰队在福建沿海寻衅,左宗棠抱病筹谋应对。

然而,没想到的是,以李鸿章为首的主和派在朝堂上说话很有分量,清廷决定取得大捷以后见好就收。

1885年6月,李鸿章奉命在天津和法方代表签订《中法新约》,中法战争以法国不胜而胜、清廷不败而败的结局收场。

清廷以军事上的胜利换取了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这在世界外交史上也是一件奇闻。

清政府的“不败而败”对于左宗棠产生了致命打击,一直希望一战而振奋民心的他,在人生的最后一搏中彻底失败了。

那时,左宗棠已经73岁。

“不败而败”是左宗棠病逝的直接原因。

对此,左宗棠犹如接到一个晴天霹雳的打击,“肝疾牵动,愤郁焦烦”,身体再也支撑不住,病情日益严重。

1885年,左宗棠以身体羸弱、饮食锐减、头晕眼花等病情奏请卸任回籍。

9月5日,在台风袭击福州之时,虽然前两天他早已接到允准回籍的上谕,却再也无力生还湖南老家。

这一天,他病逝于福州,享年73岁,一代军事强人、治国能臣、爱民的清官就这样在极端失望中撒手人寰。

据说,左宗棠临终前不时连声呼喊道:“出队!出队!我还要打......”

总结

古人有云:“大智近妖”,是说一个人能力太强,觉得他不像一个人而像妖,左宗棠便是这样一个能力强到令人诡异的人。

左宗棠确实属于晚清政坛上的一个异类。

左宗棠不如曾国藩会做人,也不如李鸿章会做官,更不如张之洞学问大,但是他作风豪迈、言谈不羁、始终铁骨铮铮,是晚清时期官场的一股清流。

左宗棠从出身上说是纯粹的草根阶层出身,从民间草野书生入仕,一直以“忠孝廉节”作为自己的信仰主线。

他更像是一个民间隐士抓住时机趁势而起,将各种社会资源整合聚拢,让他的家国事业取得了空前绝后的大成功。

左宗棠四十岁才出山,中年后迅速发迹,平步青云,朝廷给了他无限逾越常规的恩荣,他却始终没有利用名位和声望来谋求个人利益,这是他独有的“清气”和个人素质中的“明澈”。

但是左宗棠也有个弱点,左宗棠的外号是“左骡子”,从外号就可以看出,此人属于性格刚烈、执拗的一类人。

耿直刚介、脾气坏的左宗棠在官场上难免混不开,因为左宗棠憨直的脾气不会受到官僚们的欢迎,对于官场的习气他既不懂也不学习,对于看不惯的事物直言不讳,难免要得罪人,也会招来别人的忌恨。

但是在任何时代,最需要的就是左宗棠这样铁骨铮铮的孤胆英雄,这才是民族的钢铁脊梁,你们说是吗?




1881年,慈禧太后将17岁的宫女章怡,赐给70岁左宗棠做小妾。成亲当晚,章怡百般不愿,其实左宗棠也不愿意娶她。但他仅说了一段话,就让她死心塌地,从此心甘情愿地跟在自己身边。

章怡原本是西安知府的千金,两年前被送进宫内,做了一名宫女。

她生得眉目清秀,做事又乖巧伶俐,很是讨慈禧太后欢心。

原本,西安知府把自己的宝贝女儿送进宫,是想着近水楼台先得月,女儿哪天能见到皇上,飞上枝头变凤凰,可谁曾想,却被慈禧太后当作礼物,送给了收复新疆有功的70岁左宗棠做了小妾。

一个70,一个17,换做是谁也会不情愿,何况,章怡本来是想着做皇妃的。

其实,左宗棠也不愿意娶章怡。

他明白,慈禧太后明里赏了一个女人给他,实际上是在他身边安插了一个耳目。

左宗棠,是汉人,又是封疆大吏,手握兵权,慈禧太后总归对他不放心。

两个人都不情愿,可又都没法拒绝,这婚结的还真窝囊啊。

左宗棠看出来章怡的委屈,对她说,这桩婚事,本是太后的懿旨,我也没有办法拒绝。我也知道,你心里委屈,我也不想耽误你一辈子。这样吧,眼下你先做我的丫鬟,等过些年,太后忘了这事,我会做主,再给你寻一门好人家。

章怡自然是感激不尽,她也知恩图报,把左宗棠的日常起居照顾得妥妥帖帖,在外人看来他们很是恩爱。

实际上,左宗棠待章怡,一直是君子之礼。佳人在侧,左公却能坐怀不乱,真柳下惠也。

不过,正史中并没有章怡这个人,这只是后人为了歌颂左宗棠的爱国精神,给他在文学作品中加的一段感情戏而已,真实生活中的左宗棠只有两位妻子,一个正室,一个侧室。

关于左宗棠,我先来说一件小事,让大家了解一下这位铁骨铮铮的硬汉。

1882年,上海,70岁左宗棠发现,公园门口树立的大牌子上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左宗棠气愤异常,命亲兵“砸”。

洋人闻讯赶来,质问左公“你有什么权力”,左公回答“我没有权力,但我是左宗棠。”

说完,左宗棠调转马头,扬长而去,一路上,他见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就让亲兵砸了个稀巴烂,一共砸了十几个。

洋人看得目惊口呆,却无人敢上前阻拦,有些胆小怕事的洋人,为了避免麻烦,干脆识趣地主动摘了牌子。

其实,砸牌子这事,在左宗棠的人生履历中,只是最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了。

左宗棠,这位晚清第一傲骨,铁骨铮铮的清廷硬汉,他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地方。

后人评论左宗棠近妖,并不是说他圆滑世故,而是说他“大善近伪,大智近妖”,意思是左宗棠的智慧,远超常人。



那么,我们就围绕左宗棠的“近妖”,一一道来,看一下左宗棠这波澜壮阔的人生,是以怎样的手笔,在晚清这这幅残破的画布上,书写了一幅如歌如泣,又荡气回肠的爱国画卷。

左宗棠是牵牛星降世?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1812年出生在一户姓左的人家。

关于左宗棠的出生,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据说,1812年11月10日晚,一弯新月升起,天穹之上虽然繁星点点,却大都黯淡无光,唯有牵牛星发着耀眼的光芒。

然而,顷刻间,却变了天。

左家大屋上方突然出现了一个怪异现象,一团黑云把左家的房屋,和院子遮挡得严严实实,雨如破竹之势,倾泻而下。

奇怪的是,其他地方却一滴雨没有下。

左家大屋内,左宗棠的奶奶杨氏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她梦到一个头戴竹笠,脚蹬草鞋,只穿一身单衣的中年男子站在自己身旁。

男子向杨氏作揖说道:“老夫人,深夜打扰,实属冒昧。但小仙也是情非得已。”

原来,这个男子是牵牛星的化身,因为有74年的尘缘未未了,奉旨下凡转世投胎来了。

偏偏,就在这时候,仆人来报,说是少夫人生了一个儿子。

这个孩子就是左宗棠。



关于左宗棠出生时的这一传说,多在后来的 小说中出现过,可也不是空穴来风。

左宗棠之子左孝同在《先考事略》中的记载中,提到过杨氏说左宗棠是牵牛星降世。

左宗棠本人喜欢牛,他喜欢牛的任重道远,便称自己是牵牛星降世。

我想,左宗棠自称“牵牛星降世”,大概是他早年的一种阿Q精神吧。

左宗棠虽然聪慧,20岁就中了举人,是远近闻名的大才子。

可,左宗棠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他连续考了三次,却都名落孙山。

落魄举人左宗棠,心灰意冷之下,决定弃考,又迫于生计,他回家乡做了一名教书先生。



左宗棠虽然是大器晚成,但他的一生很幸运,遇到了很多慧眼识人才的贵人。

江宁布政使贺长龄,一见左宗棠就推为国士。

左宗棠没钱买书,贺长龄就将家中藏图书慷慨借他。

左宗棠每次去借书,贺长龄必亲自登梯取书,还书时两个人互相切磋学问。

贺长龄对他说:“天下方有乏才之叹,幸无苟且小就,自限其成。”

贺熙龄是贺长龄的弟弟,任湖北学政,他很欣赏左宗棠“谈天下形势,了如指掌”。

左宗棠24岁时,写了一副励志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1837年,湖南巡抚吴荣光邀请左宗棠出任醴陵渌江书院山长,既当校长又兼任课老师。

这一年,左宗棠还遇见一个赏识自己的大人物——两江总督陶澍。

出人意料的是,陶澍后来还主动提出和左宗棠结为儿女亲家,让六岁幼子陶桄与左宗棠五岁的长女定亲。

当时陶澍是名满天下的封疆大吏,而左宗棠只是一个身无功名的乡村老师,两个人太不门当户对了,陶澍却说“君他日功名,必在老夫上”。

1849年,左宗棠37岁,遇到了因病告归故里途径长沙的林则徐,林则徐让三个儿子作陪,自己拖着病体和林则徐彻夜长谈,林则徐认定将来“西定新疆,舍君莫属”,特地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宝贵资料全部交付给左宗棠。

我想,左宗棠之所以被那么多人赏识,是因为他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书呆子,相反,他跳出了科举的掣肘,开始涉猎各行各业的书籍,真正是读书万卷,和古人神交,又有自己见地,把书本知识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著名主持人王鲁湘曾说:作为年轻人,他(左宗棠)能够从读书人主流的功名道路上急流勇退,走到经世致用之学上去,考虑像陶澍这样的督抚大员才考虑的国家大事。




那些籍籍无名的岁月里,左宗棠绘制地图,在授课之余,他又博览群书,研究海防,1840年写了《料敌》《定策》《海屯》等文章。

左宗棠常以诸葛亮自比,称“今亮或胜于古亮”。

1852年,40岁的左宗棠经胡林翼、江忠源等人举荐,做了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幕僚,正式踏入官场。

左宗棠的军事才能,就是在做张亮基幕僚时展现出来的。因为有了左宗棠坐镇,太平军围攻长沙20天为破,而围攻武昌仅用了7天时间。

1854年,太平军再次围攻湖南,湖南新任巡抚骆秉章邀请左宗棠为幕僚,一年后,更是直接把大权放给了左宗棠。

也就是在和太平军对抗中,左宗棠的名声大震。

潘祖荫在《奏保举人左宗棠人材可用疏》中写道:“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



左宗棠和曾国藩,男人之间的特殊友谊

1860年,曾国藩上折建议咸丰皇帝重用左宗棠,左宗棠得以有机会以四品京堂候补,随同曾国藩襄办军务。

就这样,在体制外徘徊了48年的左宗棠,在知天命之年,从幕僚身份,变成了朝中大臣。

可以说曾国藩对左宗棠有知遇之恩,曾国藩的奏折里,评价左宗棠“刚明耐苦,晓畅兵机”。

不过,左宗棠在湖南募练军队时,打出的旗号并非“湘军”,而是“楚军”,这让很多人很是不理解。

曾国藩手里掌握着湘军,难不成左宗棠要自立门户?

并不是。

左宗棠看得比较明白,他深知曾国藩的湘军名头太盛,而曾国藩是汉人,满清防着汉人呢。

曾国藩说,现在是谁的天下呀?满人的天下,他们防咱们汉人胜防贼呀!现在长江万里到处都是我“湘军”旗号,风头太劲了,不行啊!尤其削三藩之后,满人不准咱们汉人掌兵,你的良苦用心我知道。

经过一年多时间,左宗棠凭借出色的战功,和曾国藩的一再保举,升任浙江巡抚。



50岁的左宗棠,终于从一个乡村教师熬成了封疆大吏。自此,左宗棠的升迁速度像坐了火箭一般飞快,好像要把以往的时光都补回来一样。

左宗棠对曾国藩的知遇之恩深怀感激,然而个性耿直的左宗棠对于曾国藩的过失,批评起来也是不留情面,两个人渐渐有了嫌隙。

有人评论说:“曾国藩会做人,左宗棠会做事。”

也有人评论说,曾国藩和左宗棠之间的裂痕,是个烟雾弹,是为了让清廷放心,满人虽然重用他们,但也提防他们。

这个观点我还是比较赞同的。



曾国藩曾如此评价左宗棠:“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

曾国藩去世后,左宗棠送去的挽联是:“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这大概就是男人间表达友谊的方式,互相嫌弃,又互相欣赏,相爱又相杀。

可见,两个人真的是英雄惜英雄啊。



曾国藩以6万精锐,收复166万平方公里的新疆

曾国藩去世后,老来得志的左宗棠却官运通达,1873年,左宗棠被破格升任协办大学士,第二年又晋升东阁大学士。

正应了那句“食君俸禄,为君分忧”的古话,60多岁的左宗棠一个人扛起了所有,在仅有500万两朝廷拨款的情况下,他要收复新疆。

1874年,李鸿章和左宗棠在朝堂上争得面红耳赤。

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

左宗棠却认为“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

实际上,两个人都没有错,一个要保海防,一个要塞防、海防都抓,可奈何晚清已经承担不起这笔费用。

最终,慈禧太后碍于光绪帝的面子,同意收复新疆,但左宗棠提出来的3000万两白银,她只给500万两。

是啊,缺了2500万两,看你左宗棠如何收复新疆?

换了别人,可能因为没钱也就放弃了,但他是左宗棠啊。

左宗棠以个人名义向洋商借款1375万两,另向胡雪岩借款846万两。

军饷的问题解决了,左宗棠开始甩开膀子加油干。

他采取“缓进急战”的战术,在做好筹措军饷、聚草屯粮、整肃军队、裁汰冗员等准备工作后,于两年内破敌如破竹,收复除伊犁之外新疆全境。




仅一年半时间,左宗棠就指挥西征军,收复了除趁乱被沙俄占去的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

为了收复伊犁,抬棺再次西征

1880年,68岁的左宗棠带病出关,同时,他令人一路抬着棺材从肃州运到哈密,借以表示血战到底的决心。

“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也,老怀益壮”。

最终,虽然以清廷服软而和沙俄议和,然而,在签订《中俄改订条约》时,还是收回了伊犁九城以及《里瓦几亚条约》规定割让的一部分领土。

当然,清廷也做出了让步,割让了七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给对方。

不过,和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相比,这已经是晚清历史上唯一的一次胜利了。



中法之战,左宗棠抱憾而终

有人评价说,左公是那个丧权辱国的年代里为数极少的汉人脊骨、中国人之脊骨。

这个评价,左宗棠受之无愧。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收复新疆后,左宗棠虽然还有一腔热血,但无奈年事已高,他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在继续折腾了。

1884年,中法两国不宣而战,左宗棠拖着病体,亲临前线,然而李鸿章等主和派却建议见好就收。

1885年6月,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签订《中法天津条约》,这场仗以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的结局收场。

同年9月,左宗棠抱憾而终,享年73岁。

据说,左宗棠弥留之际,还在连声呼喊:“出队!出队!我还要打……我从南边打到北边,我要打……”

风雨飘零的晚清,又失去了一根脊梁柱。




清代政治家彭玉麟评价左宗棠说:公是诸葛第一流。

鲁迅先生曾说“状诸葛多智而近妖”。

遥想当年,左宗棠与林则徐彻夜长谈时,林则徐问左宗棠有何志向,左宗棠说,内平贼匪,东拒英夷,西定新疆,使寰宇澄清,举国富强。

左公的愿望,在100多年后的今天,终于实现了。



左公已逝,然而,他收复新疆166万平方公里国土时,沿途种下的左公柳却像天边的一抹绿云,连绵不断,枝拂云霄。

好像在告诉我们,无论在哪个年代,只要中国人挺起脊梁,就能站直。

致敬英雄左宗棠,让我们为这不屈的民族脊梁点赞吧。

关于左宗棠,你还有什么要说的,欢迎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太平军   沙俄   伊犁   越南   清廷   巡抚   海防   法国   新疆   总督   湖南   朝廷   条约   慈禧   清政府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