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让一个女人20年不回娘家,子女结婚也不告诉娘家人?

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不知道什么原因,在这里竟然拐了个大大的胳膊肘子弯,而M村就坐落在这胳膊肘弯里。

M村里有户人家,一家六口,老两口和他们的两儿两女,这样的人口结构在70年代初的农村是很普遍的。

男主人叫韩德庆,女主人大家都称她德庆婶。

德庆婶的大儿子今年28岁了,可至今媳妇还没有着落,眼看自己的儿子就要沦为光棍了,这让德庆婶很是着急上火。

其实德庆婶的大儿子不瘸不瞎,而且还真正的是一表人才,之所以说不上媳妇,是因为他们家是地主成份,这在那讲究阶级斗争的年代,正常的闺女是绝对没人往火坑里跳的。

万般无奈之下,德庆婶动了换亲的念头,拿谁换?当然是大闺女秀紫了。

德庆婶的这个家庭,是典型的女强男弱,德庆顶着四类份子的帽子,生活早已把他打磨的如一具行尸走肉,家里事似乎与他无关,完全是德庆婶一手操办。

德庆婶是个要强的女人,成份高这个现状她是改变不了的,但她绝不让大儿子打光棍,在这方面,她是强硬的,不管大女儿秀紫愿不愿意,用她给大儿子换个媳妇她还是作的了主的,而且是必须的。

主意已定,德庆婶就开始张了,在那个年代,成份高的家庭之间换亲已经悄然流行。所谓换亲,就是双方家庭必须有适婚的男女各一名,互相嫁到对方的家庭,解决各自儿子说不上媳妇的难题,虽然有些尴尬,但在“无后为大”这事面前,也就顾不上那么许多了。

但是,后来为了解决这种尴尬,就又有了转亲,就是三家参与换亲,解决了男的到底是姑夫还是舅舅,女的到底是姑姑还是舅妈的尴尬。

但是,德庆婶她考虑女儿的感受了吗?

那时候,成份高家庭的女儿是不愁嫁的,且不论男方家庭条件如何,小伙子长相怎样,只要是能嫁入成份好的家庭,最起码不会像在这原生家庭里,有一种人在另册的卑微,凡是那时候生在成份高家庭的女孩,无一不想通过婚姻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秀紫的这条路被她的母亲堵死了,摆在她面前的就像农村的一句俗话所形容的“尿窝 挪屎窝”。

虽然秀紫是个心地善良,性格懦弱的女孩,但是在这等大事大非、关乎自己前途命运的问题面前她还是心有不甘的。

但是,更残忍的事还在后面。

经过德庆婶不懈的张罗努力,终于在一个远房亲戚帮助下,在一个距M村将近30里地的一个村子,找到一家和她家情况相似的人家。

但是这户人家有个明显的硬伤,就是那个男的有点轻微的长短腿,对日常生活倒是没有任何影响,那个远房亲戚如是说。

大儿子二十八岁的年龄不给德庆婶丝毫考虑的余地,她一口答应下来。

可这对秀紫来说用雪上加霜是再贴切不过了。哪个姑娘没有自己的青春愿景,哪个姑娘没有对自己婚姻美好的期待,而这些,通通化为泡影。

性格懦弱的秀紫反抗过,但在强势的母亲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母亲霸道的就一句话“除非你死了,不死你就得去”。

秀紫出嫁那天,细心的人们发现,秀紫从走出家门到上那辆接她的马车,一次都没有回头,也许从那一刻,她彻底的心死了。

按我们这个地方的风俗,出嫁女儿第四天要带着女婿回家的,称为“回四”。

那时虽说生活条件差,但德庆婶从一大早就准备中午饭,招待女儿女婿回门,一通准备之后,直到中午也没见到女儿女婿的踪影,此时,德庆婶心里已经明白了,而且她也有这个预感,这个性格懦弱的大女儿已经和她形同陌路了。

表面上不后悔而心里又有些后悔,这种矛盾的心理在折磨着这个强势的女人,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呀!

秀紫在婆家的生活还算顺心,除了丈夫腿有点残疾外,包括公婆对她都很好。他们也试图劝说秀紫缓和与母亲的关系,但平时温顺的秀紫只要一提起母亲立刻会歇斯底里大发作,后来,婆家人在她面前就不敢提她的母亲,讳莫如深。

秀紫是个温柔善良又有些懦弱的女人,但是,越是懦弱善良的女人一但心死,又是固若坚冰,女儿出嫁她就是不让通知娘家人,在这方面,她又是特别的霸道,如此,二十多年与娘家隔绝,准确的说应该是与母亲的隔绝,老死不相往来。

秀紫的男人虽说腿有点残疾,但是,却是一个很有心路的人,改革开放后,他拉起一个小包工队,虽说发不了大财,但是生活富足是肯定的。

秀紫不忘一言不发窝囊一辈子的老父亲,逢年过节她都会给老父亲买好了吃的穿的用的,叫弟弟过来给带回去。

但是,她就是不回娘家一次。

在她嫁过来的第二十六个年头,秀紫也差不多到了当年她母亲的那个年龄了,一天,弟弟、妹妹一块来了,哀求大姐:妈妈快不行了,就想你,叫你回去一趟,妈说是求你了。

二十六年,这个让她熟悉的村庄早已面目全非,恍如隔世,若没有妹妹的引领她还真无法找到家门。

堂屋里坐着老父亲,只是直直的看着她,毫无表情。她上前给父亲扣上那粒敞开的扣子,父亲依然是一脸茫然。

里屋的床上躺着病重的母亲,妹妹告诉她大姐来了。她那微闭的双眼突然间睁大了,努力的搜寻,看到大女儿,她试图坐起来,尽管妹妹扶着她,挣扎了几下还是放弃了,伸出颤巍巍的手,秀紫迎了过去,两双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

这真不是一般礼仪上的握手,二十六年,两个女人,一个倔犟,一个强势,秀紫无疑是弱者,但她用二十六年不与母亲相见惩罚了母亲,母亲也承受了思女之苦,相思两煎熬。

这是时隔二十六年坚冰的瞬间溶化,德庆婶老泪纵横,秀紫更是泪眼模糊,涕不成声,亲生骨肉,血浓于水呀!

德庆婶从怀里颤巍巍的掏出了一个小包,里面是一只玉镯,那是德庆婶出嫁时带来的,如今,她要送给她受尽委屈的大女儿,这是她最后的心愿。

后来,大运河裁弯、取直、加宽,这个处在胳膊肘弯里的M村,忽然发现,这一取直,原来地处河西的M村,竟然一下子变成了河东了。世事难料,这世上真的没有什么能一成不变的了。




我老公的一个堂姐,每年走亲戚只来我们家,虽然她的娘家离我们家只有几百米的距离,却从来不去。

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20多年了,去年十一她儿子结婚,也只请了我们家。

老公的大伯和大伯母,也就是这位堂姐的亲生父母,托老公带了一千块红包过去随礼,但婚礼那天晚上,堂姐就转了一千块过来给我老公,让他把钱退还给他们。

20多年前,这位堂姐发誓要和娘家断绝关系,老死不相往来,谁也想不到,她真的做到了。

堂姐名叫金娣,是老公大伯的大女儿,也是他们家族里最大的孩子,但她并没有因为是第一个孩子而得到宠爱,因为当时不论大伯还是大伯的父母,也就是我老公的爷爷奶奶,都希望第一个孩子是个男孩。

老公跟我说到这的时候我白了他一眼:又不是什么大门大户,当年老家也就那么几间破土屋,穷得叮当响,咋还讲究长子嫡孙那一套呢!

总之,从堂姐的名字就可以看出,金娣,谐音“进弟”,家里对她的期望,就是能带来个弟弟,至于她的未来,没人畅享过。

堂姐两岁那年,大伯又生了个女儿,据说二堂姐出生时,大伯一听是女孩,当时就摔门走了。

在她5岁那年,大伯终于生到儿子了,他高兴地摆了十几桌,这是两个堂姐都没有的待遇。

从此,金娣堂姐又多了一个任务,带弟弟妹妹。

别人的童年:玩石子,玩沙包,玩跳房子……

金娣堂姐的童年:背着弟弟拉着妹妹,给妹妹喂饭,给弟弟擦屁股……

尽管这样,金娣姐上学以后成绩一直很好,谁也不知道,她每天在家是怎么边带弟弟妹妹边抽空完成作业的。

但读完小学后,大伯和大伯母坚决不让她读了,那时候还没有普及义务教育,家里三个孩子要读书,负担确实重了。

金娣姐哭过闹过,也求学校的老师来家里说情过,甚至有位老师答应愿意资助金娣姐的学费,但不知为何大伯始终不松口。

那时候,除了我公公,全家都站在大伯的一边,认为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没什么用,不如早点回家帮忙干活,过几年嫁人就算了。

只有我公公,觉得金娣姐成绩那么好,不继续读太可惜了,他劝自己大哥咬咬牙苦个几年,把孩子供出头好日子就来了。

可惜大伯什么话都听不进,我公公那时也还20岁不到,没有能力供养侄女读书,所以只能作罢。

可能是因为这样,尽管金娣姐没能继续读成书,她对我公公还是格外感恩尊敬的,即便后来我公公不在世了,每年过年还是会来家里送礼探望。

辍学回家的金娣姐变得沉默了很多,每天不超过十句话,家里人都知道她心里憋着气,但没人在意。

17岁的时候,开始有媒人上门说媒,金娣姐没有拒绝,也没有提什么意见,大概她知道,自己的意见并不重要,嫁给什么样的人,终归是父母说了算的吧。

大伯和大伯母挑挑拣拣,终于在金娣姐18岁的时候帮她相中了隔壁村一个小伙子,也就是现在的堂姐夫。

听说这堂姐夫当年非常会来事,和金娣姐相过亲之后就天天来家里帮忙干活,嘴也很甜,很讨人喜欢。

没多久,堂姐夫就把金娣姐娶回家了。

结婚的前几年,金娣姐还是和娘家正常来往的,逢年过节探望送礼一样不少。

堂姐夫人还是不错的,堂姐没有嫁错人,婚后过得还算幸福,父母没让自己继续读书的嫌隙,也消除了不少,因此,那几年也是堂姐跟娘家关系最融洽的几年。

决裂发生在金娣姐婚后第五年。

那年,金娣姐三岁多的女儿慧慧得了白血病,查出来的时候还是早期,医生说只要积极治疗,还是有治好的可能的,只是费用很高,让金娣姐夫妻准备好钱,然后尽快安排住院治疗。

从医院回来后,金娣姐两夫妻就马不停蹄地去跟亲戚借钱。

那几年大伯家一块地被征收了,手里还是有点钱的,但是面对来借钱的金娣姐,他却只拿出两千块钱说给外孙女买点吃的。

金娣姐有些不可置信,她从妹妹那得知,父母拿到的征收款最少有十万,她是打算借五万的,当然,父母愿意多借点更好,可是她没想到,还没等她开口,父亲就只拿出两千块搪塞她。

金娣姐很是失落和伤心,但为了救女儿,她还是直接说想借5万块,可以给利息。

大伯犹豫了很久,才说那钱是打算盖新房,给金娣姐的弟弟娶媳妇用的,如果借给金娣姐了,他们肯定一时半会还不上,到时候耽误了儿子结婚可咋办呢!

而且,大伯认为白血病是医不好的,这钱花出去等于打水漂了,还不如省下来给老二(金娣姐的二儿子,当时还不到一岁)用。

金娣姐当时就崩溃地和大伯吵了起来,她心里明白,因为自己是女儿,而且病的是外孙女,所以父亲不愿出钱帮她,如果生病的是弟弟的儿子,父亲肯定会倾尽所有也要为孙子治疗的。

这次借钱不欢而散,当时家里的亲戚知道后,都碍于大伯的态度没有去看望金娣姐的女儿,只有我公公送去了一万块钱。

后来,金娣姐的女儿情况恶化,金娣姐走投无路又来求大伯借钱给她给女儿看病,但当时大伯已经找好了盖新房的施工队在打地基了,还是没有把钱借给金娣姐。

没几个月,金娣姐的女儿就去世了,大伯和大伯母得知消息赶了过去,但被金娣姐赶了出去,她当时就发誓,以后和父母断绝一切关系,无论生死都不再相见,让大伯和大伯母就当没生过她这个女儿。

大伯和大伯母悻悻而归,回到家还骂金娣姐不孝,不懂他们的苦心,他们早就知道外孙女的病是治不好的,不借钱给女儿是想帮她省钱。

所有人都以为金娣姐说的是气话,过个几个月一两年的可能就想通了,谁知道从那以后,金娣姐再也没回过娘家,弟弟结婚的时候去送请帖和喜饼给她也被扔了出来,婚礼自然也是没去的。

这一僵持,就是20多年,期间,大伯和大伯母多次试图想通过中间人和金娣姐修复关系,但都没有成效,金娣姐后来又生了个女儿,也没有送信给娘家,连爷爷奶奶去世都没有回来。

大伯和大伯母无数次从无奈到骂骂咧咧再到无奈,后来也干脆不再主动找金娣姐修复关系了,也不许人提金娣姐,谁提就骂谁。

去年十一的时候金娣姐的儿子结婚,只给我们家送了信,老公问婆婆要不要告诉大伯一家,婆婆说都那么多年了,也该放下了,刚好这是个机会,可以让他们和好。

于是,我老公就去找他大伯,问他有没有什么想法,大伯一开始还梗着脖子说不去,但后来还是拿出一个红包,说是给外孙结婚的贺礼,让我老公先带过去,看金娣姐什么态度。

最终,金娣姐还是把大伯的礼钱退回来了,老公说他去退钱给大伯的时候大伯铁着脸一句话没说,大伯母在一旁抽泣着。

或许他们后悔了吧,如果当初把钱借给金娣姐,不管外孙女有没有救回来,女儿也不至于会恨他们,他们的关系也不至于到这种地步,他们如今想弥补,却不知该从何做起。

可惜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有些事情,当时没有做就是没有做,是后来再做什么都无法弥补的。

对于金娣姐来说,女儿的早夭,是她一辈子无法忘怀的痛,她一天没有原谅父母,就说明她的痛还在,其实,她才是最不好过的那个。

我们总是劝人要学会放下,但有些东西,真的是放不下啊!




二姑有家难回,她非常想念娘家人,她已经三十多年不回娘家了。奶奶去世前,想见见二姑,但是,那时候通讯不发达,只能书信往来,奶奶连二姑的声音也没有听到。看上去二姑不近人情,但是我们不但不怨她,反而非常理解她,因为她迫不得已,有难言之隐。

奶奶是突发疾病住进了医院,我们这些晚辈都一直陪在病床前。

奶奶用虚弱的声音念叨着二姑的名字,她多么希望能见女儿一面啊,但是,二姑没能回来,奶奶去世了,她终究没能见上女儿。

二姑生活在一个遥远的城市,离家已经几十年了,那些年奶奶只要提起二姑的名字就流泪,她做梦也会梦见二姑喊娘。再也见不到闺女,这成了奶奶永远的遗憾了!

办理奶奶的后事时,村里很多邻居都在议论纷纷,指责二姑不孝,说母亲去世女儿都不回来,这是不孝之女啊!

但是,对于这些流言蜚语,我们全家人都默不作声,我们不想过多解释,因为我们知道二姑随时都在思念家乡,她不回来那是迫不得已!

二姑得知母亲去世了,她面朝家乡的方向跪在地上,大哭了三天三夜,后来悲伤过度,身体虚弱生了一场大病。

慢慢地,大家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通讯发达了,我们就经常和二姑通电话,我们家人都想让二姑回来一趟看看,但是二姑一直在犹豫。

有一次快要过年了,二姑打来电话,她对我爸爸说:“哥,我想家想得睡不着觉,吃不进去饭,我打算回家过年!”

爸爸一听二姑要回来,他赶紧嘱咐我母亲给二姑缝了一床新的厚厚的棉花被子,铺好了被褥,就等二姑回来多住些日子!

但是,几天后二姑又打电话了,她抱歉地说思前想后,她最好还是不回来了。

我父亲非常遗憾,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嘱咐二姑凡事想开点,注意身体健康。二姑给父亲寄来了新衣服和各种礼品。我父亲抱着二姑寄来的东西潸然泪下。

血浓于水,二姑走了几十年了,兄妹情深,能不想念吗?

在我的记忆中,二姑长得很漂亮,一米七左右的细高挑子,满月脸,大眼睛,皮肤白白的,气死日头的那种白,她在地里干活,晒一天来,皮肤只是发红,一点也不黑。

二姑特别喜欢我,她不管去哪里都要带着我。她能干活,非常勤快,手脚麻利,那时候我们村里插稻秧,我就坐在地头上看着二姑。

二姑干一趟活就给我捉一只蚂蚱或者用狗尾巴草编制一只小狗,我坐在地头的大杨树下,眼不眨地看着二姑。

后来二姑由亲戚介绍,嫁给了邻村一个叫高玉生的青年,那个青年看上去瘦瘦弱弱的,脸色蜡黄,也不知道二姑看中了他哪一点。

二姑经常领着我去她家住下。我记得那时候二姑父常常耷拉着脸,对二姑爱搭不理!

我们那里三八逢集,二姑要是去赶集,回来非得吵架不可,二姑父说:“你去赶集干什么?就你长得俊?你得去集上显摆?”

二姑说:“人家的老婆都能去赶集,我就不能去?”于是他们就开始吵,吵来吵去就动手了。

别看二姑父长得瘦弱,但是打起二姑来非常狠。

我十岁那年,有一次我在二姑家住下了,睡到半夜,我忽然被争吵声惊醒了,我一看二姑没有在屋里,我就隔着窗户往外看。

院子里,二姑被二姑父摁在地上打,二姑拼命挣脱,但是无奈被他狠狠地摁住了,根本挣脱不了。

我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我抽出门口的一根竹竿,照着二姑父的脊背就抽,我边抽边骂他:“高玉生,你放开我二姑,你凭什么打人?”

他终于放开了我二姑,二姑搂着我嚎啕大哭。我说什么也不在那里住下了,当晚收拾了一下就回了我们家。

二姑以前从来没有回娘家说过挨打的事,她觉得丢人,但是这次被我撞见了,我一五一十地给我爸爸描述了二姑挨打的事。

我爸爸脸色气得发青,他找来了我几个叔叔,他们去了二姑家,我爸爸先是问了高玉生为什么动手,他说不出个所以然,自知理亏只是低头不语。

我三叔性子急,他上去就要打高玉生,说是他怎么打的二姑,就怎么还回来!但是我爸爸拉住了三叔,爸爸说:“你打了他就是犯法,咱就没理了,老三,咱不打他,如果他以后还继续打,那就饶不了他!”

娘家人也只是吓唬吓唬他,还能真的揍他吗?二姑毕竟还得跟着他过日子。

在娘家人的威慑下,高玉生似乎有所收敛,但是,我们还时常发现二姑的胳膊腿上有时青紫一片,应该是挨打了,但是她不说。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喊过二姑父,我一直背后叫他高玉生。

高玉生非常懒,家里的活儿基本上是二姑干的,随着儿子和女儿的出生,他们家的日子渐渐过得捉襟见肘。

但是,后来他们遇见了一件大喜事,高玉生的一个姨妈在外地一个大城市里工作,她无儿无女,就把高玉生全家搬去了那座遥远的城市生活。

他们一下子成了城里人,村里的邻居们都非常羡慕,觉得高玉生和我二姑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啊。

二姑进了一家服装厂上班,儿子和女儿也去了当地比较好的学校读书。

二姑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改变命运的机会,她工作上勤勤恳恳,她心灵手巧,在车间里是生产能手。

她对高玉生的姨妈毕恭毕敬,只要有空就给姨妈做饭,打扫卫生,陪老人说话聊天解闷,姨妈非常喜欢她。

但是高玉生却不好好上班,姨妈安排他在一家工厂里烧锅炉,他经常是把锅炉里塞满炭块,就出去找人下棋了,有一次竟然差点把锅炉烧炸了,他被工厂开除了。

他成了一个闲游子,东逛西逛,他姨妈拿他没有办法!

二姑成了家庭的中流砥柱,她挣的工资除了养家和供孩子读书,高玉生还得找她要钱。如果不给他钱,上去就动手。

二姑的心里真是比黄莲还要苦,本来她觉得一家人来到了城市里生活,高玉生应该得老实了。

没想到他依然游手好闲,吃老婆挣的喝老婆挣的,竟然还得打老婆。

有一次把二姑打得鼻青脸肿,惊动了居委会和派出所,高玉生进去住了几天,出来后照样横鼻子竖眼!

高玉生的姨妈对他大失所望,也不替他说话了,她对二姑说:“你是个不幸的女人,这样的婚姻会毁了你一辈子,你自己想办法吧,高玉生这样的人不可救药了!”

二姑心里有数了,她不再像以前那样伺候高玉生吃喝,也不再给他一分钱花,她不再怕他了,反正是豁出去了,日子过到这份上了,根本过不下去了!

慢慢地,高玉生也心灰意冷,一年后他们离婚了。

二姑终于解脱了,她带着儿子和女儿出去租了房子,开始了新的生活。

二姑白天在工厂上班,晚上又在附近一家饭馆洗盘子,毕竟一个女人养两个孩子不容易。

让二姑欣慰的是,两个孩子读书成绩非常棒,尤其是儿子,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每次开家长会老师都让二姑作为家长代表发言。

二姑非常心酸,她觉得愧对孩子,孩子跟着自己颠沛流离,竟然学习这么好,这是老天爷对他们的恩赐啊!

日子虽然穷苦,但是二姑和孩子们觉得非常有奔头。二姑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女都考个好大学,过上好日子。

单身后的高玉生,慢慢后悔了,他再也见不着老婆孩子,他一下子弄丢了娘仨啊,他肯定不好受。

他这才知道了二姑的好,以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是他对老婆非打即骂,他后悔了,想复婚,但是二姑被他打怕了,也伤透了心,坚决不肯回头。

他经常去二姑的出租屋附近逛游,看到孩子们放学了就跟着进屋,坐下就吃。

二姑就撵他走了,但是不久又来了,二姑看到他就仿佛看到了恶魔一般。

当儿子和女儿都考上大学后,二姑搬离了这里,她去了城郊躲了起来。

二姑在一个地方住一段时间,就要搬走,她就怕在一个地方住久了,被高玉生找到,她东躲西藏好多年。

高玉生再也找不到二姑了,和儿子和女儿也失去了联系,他不再留恋那个城市,他灰溜溜地回到了村里。

但是他还没有死心,每隔一段时间就来我们村里打听二姑是否回来了。

高玉生虎视眈眈地在老家里等着二姑,二姑再也不敢回娘家了!

我们全家老少对外人也是只字不提二姑的事,就怕传到了高玉生的耳朵里。

二姑的一儿一女很有出息,儿子读得理工大学进了一家大公司,女儿读的医科大学,是市医院的医生。

儿子和女儿都劝二姑找个老伴儿,但是二姑不想找,她怕万一高玉生找来给人家添麻烦,多少年过去了,高玉生依然是二姑心里的阴影!

后来我们听说高玉生和本村一个丧偶的女人结婚了,他们过得还不错,经常一前一后相跟着赶集上店。

我们得知他再婚后,马上和二姑打电话说了,二姑如释重负,她在电话里呜呜地哭了,她说只要他有了归宿我就不担心他找我麻烦了。

从那以后,二姑才开始过上了舒心的日子。她再也不怕高玉生找到她了。

她也想赶紧回娘家一趟,回来看看亲人,但是无奈她的身体状况不好,舟车劳顿,身体受不了了。

那些年,二姑一个人挣钱养家,供两个孩子读完大学,心情又不好,她的身体出现了各种毛病。她的心脏不好,血压高。

一次女儿让二姑去她上班的医院检查身体,二姑丢三落四的,还没到闺女科室 ,刚到医院就把医保卡弄丢了。

二姑急得不知所措,她原地打转转,眼泪都快要急出来了。

这时一个人过来了,他拿着医保卡问二姑叫什么名字,他确认了他手里捡到的正是她的医保卡。

二姑对他千恩万谢的,她知道了这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男人叫张伟东,他也是来查体的,他血糖高,他挂的号正好在闺女的科室。

为了表达谢意,二姑赶紧联系了女儿,让女儿仔细给张伟东看病。

查完体,正好他们两家离得不远,二姑就没有坐公交车,他们一块儿走着回去,聊了一路。

半路上,张伟东给二姑买了一瓶水,二姑非常感激,虽然只是一瓶水,但是也能看出来这是个热心肠的人。

就这样,张伟东和二姑认识了,他的老伴儿几年前去世了,儿女早已成家,他孤身一人生活。

张伟东是个知冷知热的人,他善良敦厚,对二姑特别关心。他经常买了早餐送到二姑楼下,有时去菜市场买菜就给二姑送去一点。

后来他们生活在一起了。凄苦无依的二姑,终于在老年时有了幸福的生活。

张伟东是事业单位退休的,退休金不低,每次发了工资他都交到二姑手里。二姑的退休金一千来块钱,张伟东说就让她自己攒着 ,花他的就行。

二姑的儿子和女儿都非常孝顺,他们结婚也没有让二姑操心,他们知道母亲这辈子太不容易了,应该享清福了,每到周末他们就买上礼物来看二姑和张叔叔。

后来高玉生联系上了儿子和女儿,二姑也不再反对儿女和高玉生来往,毕竟他们有血缘关系,父子亲情是割舍不断的。

时过境迁,心里的怨恨早已随着时间化作了平静。

有一年高玉生他生病了,病得不轻,我们这里的医院说是看不了,建议转去大医院。

女儿知道了非常着急,就催促爸爸去她所在的医院来治病。

高玉生在再婚老伴儿的陪同下去了女儿的医院,见到女儿的刹那,他差一点没有认出来。

多少年过去了,当初分开时,女儿还是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现在成了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了。

高玉生的眼泪唰唰而下,女儿也悄悄抹去了眼角的泪水。他们都百感交集啊,岁月兜兜转转,他们又见面了!

血缘真的是奇妙的东西,它能瞬间化解所有的陌生和隔阂。

这么多年没有见过父亲,而且当初父亲做了那么多对不住母亲的事,可是如今相见,女儿的心里却没有丝毫的怨恨!

她关切地拿出纸巾擦了擦父亲额头上的汗水,很快就安排父亲住院了。

高玉生的老伴儿要给钱,女儿说:“阿姨,这是我爸爸啊,我给出钱看病是应该的,你快点把钱收起来!”

二姑的儿子也来看爸爸了。父子相见,彼此紧紧握住了手,一片唏嘘,高玉生哽咽着对儿子和女儿说:“孩子啊,我对不住你们,我不配当这个爹,不配让你们孝敬我!”

儿子说:“爸爸,一切早就过去了,咱们不说往事,你只需要安心养病就行了。”

儿子去附近的商店里给父亲买来了住院的生活用品,又买了很多营养品。他嘱咐父亲说:“等你出院后来我家住些日子吧 你的孙子还从来没有见过爷爷呢!”

高玉生满脸羞愧啊,孙子都有了,自己却从来没有付出什么,怎么好意思享受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女儿经常来病房探望他,给他送来可口的饭菜,同病房的人都说还是有个闺女好啊,高玉生就有些羞赫,他一直非常惭愧。

在女儿的照料下,高玉生的身体恢复得越来越好了。

二姑知道高玉生来住院后,她和张伟东说了,张伟东说:“他来咱们这里治病,咱得去探望他,这是礼节,以前的事都过去了,你们毕竟曾经是一家人,再说还有孩子们在呢!”

张伟东和二姑买了礼品去了医院,见到病床上的高玉生,二姑恍如隔世,万水千山,沧海桑田,没想到在这里见到了他。

高玉生一个劲儿地给二姑道歉,说对不住她!二姑不想多说,只是安慰他好好养病就行了。

如今,二姑和高玉生都各自安好,他们过着平淡幸福的晚年生活。

二姑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她晕车特别厉害,再也回不来了,娘家,只能成为她永远的念想了。

故乡,在二姑的心里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了。

回到问题: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女人20年不回娘家,儿子和女儿结婚娘家也不知道?二姑多年没有回来,是因为她有不幸的婚姻!怕前夫继续纠缠所以不敢回来!

高玉生和二姑去了大城市后,本来可以幸福地生活,但是他没有珍惜,他亲手弄丢了自己的幸福。

人啊,拥有时不去珍惜,失去了又觉得可惜。可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

伤透了的心,就像冰天雪地里的石头,很难捂热了。

不要纠结于一个人,不要纠结于一件事,退一步海阔天空。

还好,高玉生和二姑都有了自己的幸福的晚年生活,儿子和女儿依然对父亲尽到了责任。

婚姻就是一场缘分,婚姻中缘分已尽时,学会放手,放过别人就是放过自己,彼此成全,那是最好的人生选择。




邻居家女儿自从考上大学,就再也没回过家,结婚生子都没通知父母。

她母亲提起这件事眼里就噙满泪水,说自己现在年纪大了,过年过节看到别人家闺女带着外孙子,外孙女回娘家,她想女儿想的都睡不着觉。


邻居家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叫菊香,二女儿叫变变,老三是个儿子。

按正常思维来起名字,二女儿名字里很有可能会带个菊字,但是家里想要个儿子,就给二女儿起了个变变。不知道是这个名字真起了作用,还是家里就有生儿子的命,老三生下来果然是个儿子。

看着这个儿子,全家都很高兴,恨不得把全家人所有的爱都放到这个儿子身上。


作为老大的菊香反而没有享受过多少父爱母爱,致使她从小就学会了洗衣做饭,谁见了都夸这个小女孩儿真懂事。

父母从小就告诉菊香和变变,要让着弟弟,有什么好吃的都要让弟弟先吃,以后这个家都是弟弟的,她们俩早晚都要嫁出去,现在她们相当于住在弟弟家。

可能从小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菊香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在这个家就像个外人一样,做什么都小心翼翼,担心犯错之后父母会把她赶出家门。但有一次,父母还真把小小年纪的她关在了门外。


菊香小时候,方便面可是个稀罕物,谁家小孩儿能吃上几口方便面,真的能把隔壁家小孩儿馋哭。菊香的弟弟看到别人吃方便面,回到家就和父母闹着自己也要吃。第二天母亲就买回来了几包方便面。

菊香以为自己能沾弟弟的光,吃上一袋方便面,尝尝是啥味道,谁知道母亲只拿出了一袋方便面,剩余的都锁进了箱子里。

母亲把拿出来的那袋方便面用开水泡了一碗,端到一个小凳子上,让弟弟来吃。菊香和变变就围在凳子旁边看着弟弟吃泡面。

菊香特别想尝一口方便面是啥味道,但是不敢去向弟弟要,眼睁睁地看着弟弟把碗里的方便面都吃完了,剩下一点汤,菊香跟弟弟说:让我喝点汤行不行,我尝尝是啥味道。


谁知弟弟连头都没抬,那意思太明显了,不可能让菊香喝泡面汤。

菊香再懂事那时候也不过是个小孩儿,想吃的东西就在眼前,当然会着急,于是下手去端碗,弟弟看到后赶紧抬手护住碗,推搡之下,碗倒了,碗里的汤都撒到弟弟身上了。弟弟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在厨房做饭的母亲听到弟弟的哭声,赶紧出来看是怎么回事。出来之后一边把弟弟抱起来,一边骂菊香这么大的人了,还和弟弟争东西吃,不知道要让着弟弟。

菊香也委屈,说不怪她,她就是想喝口汤尝尝味道,母亲看着弟弟身上的汤水,对菊香说:看你把弟弟烫的,你出去吧,晚上也别吃饭了。

外面没有路灯,黑漆漆的一片,只有微弱的月光,菊香坐在门口不敢回家,害怕回家后母亲打她。


这件事在菊香幼小的心灵中扎了根,从那之后菊香再也不和弟弟抢任何东西了,只要是弟弟喜欢的,自己连碰都不会去碰。

而真正让菊香不愿意回家的是另外一件事,让菊香心寒到底。

菊香家里条件一般,父母又偏心儿子,菊香上学就成了一件困难的事。父母几次和菊香说别读了,村里谁谁出去打工每年都能挣几万块钱,马上家里都准备盖两层楼了。

菊香听完父母说这样的话就沉默不语,但坚持要上学。


初中在家附近上学还好,每天回家吃饭,高中要去县城读书,要住校,父母给的生活费又少,一个星期给十几块钱,根本不够菊香吃饭。

母亲想到了一个办法,每次菊香去上学,就用白面给她炒很多炒面,再带点白糖,如果饿了就用开水烫一碗,再放点白糖,吃过这个东西的人可能都知道,这个东西吃下去是真顶饱。


就这样菊香坚持了高中三年。高考结束,菊香的成绩不是太好,她跟父母说想去复读一年,母亲一口回绝了菊香的提议,说菊香读到高中已经很不错了,村里女孩子哪有几个读到高中的,那谁谁早几年都出去打工了,一年都能挣好几万块钱,都补贴家里了,现在家里都准备盖二层小楼了。

再加上弟弟那年中考,成绩很差,但父母想让弟弟继续读高中,并且还要读个好的学校,于是到处花钱找人帮弟弟进一个好学校。

菊香看着为了弟弟上学的事早出晚归奔波的父母,但是却不愿意给自己交复读的学费,一气之下就出去打工了。


父母以为菊香想通了,出去打工挣钱还能帮衬一下家里,儿子以后上学结婚要花的钱多着呢,还要盖房子这都要花钱,正好菊香出去挣钱了。

菊香在外打工时候一次也没和家里联系,到该过年时候回家了。

母亲没有关心她在外面这半年打工累不累,而是上来就问她这半年挣了多少钱。菊香说我挣的钱我要上学用,母亲听完就开始说菊香,还上啥学,出去打工挣几年钱帮帮弟弟就该嫁人了。

菊香没理母亲,过完年自己拿着打工挣来的钱去学校复习了半年。高空考到了三本分数线,报了个大专,零几年的时候农村考上个大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的事。


从上大学,菊香没要过家里一分钱,寒暑假也从来不回家,有时间就做兼职,打工挣钱交学费。

弟弟天生也不是读书的那块儿料,再加上父母对他的偏爱,整天在学校和一些朋友玩,就是不好好读书,父母也不舍得说他。

高中毕业啥都没考上,父母赶紧把这么多年攒的钱拿来给弟弟在家里盖了一栋两层的楼房,张罗着让村里的人帮着弟弟说媒相亲。

弟弟结婚时,母亲联系菊香,让她回来,菊香说自己忙,回不去。

再后来,菊香真的一次都没回过家。


有一次我去菜市场碰见菊香,才知道她毕业后和一个对她还不错的男孩儿结婚了,两人一起创业卖水果,虽然辛苦,但是日子还总是有盼头,现在虽然不能说是大富大贵,但是儿女双全,有个小生意,有个疼自己的丈夫,普通的日子过得还可以。

提到她母亲时,她说现在不是很想回那个家,心里对那个家没有感情,我说她母亲很想她,希望她能回去看看,菊香笑笑说自己不太相信母亲会想她。

或许对菊香来说,她不想回那个家,是因为不想再回忆起小时候的种种不愉快吧!




秦霜华20年没有回娘家了,她没有远嫁,她家离娘家也只有40多里路,现在路也做得很好,开车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可她整整20年没有回家,连她儿子结婚她也没有请娘家人,告诉娘家人。


秦霜为什么会这么狠心呢?还得从她那位重男轻女泼辣无理的母亲说起。


秦霜出生在金华金东区横腊村,她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生下她以后,母亲知道又是个女儿,看也不看一眼,就说要把她送人。是秦霜奶奶做主让她来养才把她留下的。


秦霜奶奶有3个儿子,2个女儿,秦霜父亲是奶奶最小的儿子。3个儿子都是老实巴交的,娶得儿媳妇,前面两个也是老实勤快孝顺的。


就是小儿媳,秦霜的母亲方春花是个泼辣人,不过这个小儿媳也不是秦奶奶找的,是秦霜父亲秦浩民自己找的。


秦奶奶是不看好方春花的,因为方春花的母亲是个不讲理好占便宜的人,和村里人基本都吵过架。


虽然他们不在一个村子,但同一个乡的,方春花的母亲是在整个乡里都是有名的人,没理也能说上三分理的那种人。别人不是怕她,只不过是不想跟她一般见识!


和这样的人做亲家,没有多少人会喜欢的。而且秦霜奶奶也怕方春花和她母亲一样的,那样就家宅不宁了。


可秦浩民的父亲就看上了方春花,就是要娶。父母都是拧不过做儿女的,没办法只能同意。而且娶三个媳妇,这个小媳妇是花费最多的,也幸亏秦双的两位伯母好说话。


秦家是没有分家的,一大家子住在一起的,秦家三个儿子,都是干农活的好手,都能挣10个工分。


二个儿媳妇也都是持家的能手,一家人在方春花没有嫁进来之前,相处得十分和睦。秦奶奶也不是个会给媳妇做规矩的人,她自己是吃过婆婆的苦的,所以对儿媳很容忍,二个儿媳妇对秦奶奶也很孝顺。


原来家里做饭是二个儿媳妇照轮的,秦奶奶帮着带孙子孙女,方春花嫁进来以后,自然也要轮着做饭。


可每次轮到方春花做饭,她就有各种事情,不是让大嫂二嫂帮忙,就是让秦奶奶帮忙。刚开始,大家也会帮她,可次数多了,大家肯定会不高兴。


秦奶奶不是恶婆婆,不想让小儿媳破坏家里的和谐,于是她找自己的小儿子说话,“你两位嫂 子也有自己的事情做,你媳妇做饭的时候,你多帮着她点。”


秦浩民知道母亲这么顺,肯定是自己媳妇又偷懒了,秦家三个媳妇,前两个块头大,相貌很一般,但都是干活的能手。在农村,媳妇会不会干活,可是一个标准。


方春花是3个媳妇中最好看的,也是最懒的,三个媳妇,每个人分到一间房,另外两个媳妇房里都是干干净净的,就是方春花她们房间最脏。


方春花连生两个女儿,秦奶奶爷爷根本没有说什么,他们也不重男轻女。可方春花自己不得劲,觉得自己让两个嫂子看不起了,因为两个嫂子都有儿子。其实没有人看不起她。


所以在生了秦霜以后,她要把秦霜送人,是秦奶奶坚决不让,才把秦霜留下的。


方春花又开始闹起了分家,秦奶奶不想闹得家宅不宁,就顺了方春花的意思,分了家。秦霜的大伯,二伯也是大度的人,知道方春花不是干活的好手,分家的时候。给秦霜家的钱是最多的。


分家了以后,秦霜家分到了新的宅基地,爷爷和两个伯父帮着秦霜父亲盖起了新房。


分家的时候说好三个兄弟,每一年给秦爷爷,秦奶奶多少粮食,可方春花一年都没有兑现过,而且秦霜还是由奶奶带着的。


秦霜二个伯母都心疼她,对她都很好,奶奶也是有点好东西都偷偷摸摸塞给秦霜吃。


方春花生了儿子,在村里说话都大声了起来,整天和别人说:“上次有个人说我家儿子看着就聪明,以后是文曲星,说不定以后能考上大学呢!”


秦霜被奶奶带大,上学什么的,费用也都是爷爷奶奶出的,读完小学,秦霜就不想读书,想帮着奶奶干活了。


可奶奶不答应,“我家孙女又不是不会读书,老师说你学习成绩很好,比你的哥哥姐姐都好。他们不读书是因为学习不好,你学习好就应该多读书,奶奶会供你的!”


大伯,二伯也都说:“霜,只要你会读书,我们都会供你的,爷爷奶奶,大伯,二伯以后可要享你的福了!”


秦霜没有辍学继续上了初中,高中,88年她考上了医学院,学医是因为奶奶爷爷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


初中毕业的时候,她本来是打算考中专,早点工作,80年代,中专是比高中难考的,虽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还是想试试。


秦奶奶也不知道从哪里知道,说如果考不上中专就没有书读了,明明是一个字都不认识,却一定不让秦霜考中专。


“霜啊!奶奶听别人说,如果考不上,你就没有书读了,你可是读书的材料,不像你那个不靠谱的娘说你弟弟是文曲星。”


“人家还说考高中以后可以考大学,就像是古代的状元,我说你有 机会考上状元。那是多么光宗耀祖的事啊!”


“咱们老秦家世世代代都是农民,可没有出过状元,可要给奶奶争口气,当个女状元。奶奶以后可要跟着你养老了!”


就因为奶奶的话,秦霜比原来更努力地学习了,她也没有辜负奶奶以优 异地成绩考上了医学院!


接到通知书的那一天,秦奶奶都高兴得哭了,睡觉时都捧着录取通知书。方春花从来没有夸过女儿,那天也破天荒地夸了女儿。


不过她接下来就说:“你以后可不要忘了帮你弟弟,你可就这么一个亲弟弟。”听母亲这么说,秦霜也只是笑笑,没有说什么!


读大学的时候,国家有补贴,秦霜也在学校勤工俭学,秦霜只吃食堂最便宜的菜。上大学期间,秦霜不但不用家里负担他的学费,每年下来,她都还能给家里寄点钱回去。


秦霜学习十分刻苦,学习成绩也很不错,被保送了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以后,她被分配到市里的一家医院工作。


秦霜读了医学院以后,每年都带着爷爷奶奶去体检,帮助他们调养身体,两位老人家在秦霜的调 理下,身体慢慢也好了起来。


秦霜长大以后,和母亲的关系缓和了不少,上班以后,不仅每个月给爷爷奶奶汇钱,也会给母亲汇钱。


原来都是分开来汇的,一次母亲来城里看秦霜,让秦霜不用这么麻烦,一起汇给她,她会给奶奶的。那时方春花和奶奶的关系也因为秦霜考上大学,缓和了不少。所以秦霜听了母亲的话,每个月把钱都汇给了母亲,让母亲给奶奶。


秦霜结婚了,嫁了一个家庭条件不错的老公,老公和公婆都对秦霜很好。老公知道秦霜是由奶奶带大的,大伯二伯母对她也很好。


每次跟秦霜回去看奶奶,都给奶奶买各种东西,大包小包得带回去,自然也不会少大伯二伯母和家里人的礼物。


这让方春花很不满,觉得秦霜和她老公胳膊肘往外拐,她觉得礼物就应该在她家,只要给她们夫妻和她儿子有就行了。


秦霜工作以后,每个月都会给方春花汇钱,秦霜的弟弟初中没有毕业就不肯读书了。刚开始说想学修车,送他去学修车,学了不到三个月就觉得太苦了,不肯继续去了。


后来又说想学理发,给他找了师 傅,送了拜师礼,这次学了久了些,学了半年多。可和一起学艺的人起了冲突,把别人的头打破了。


秦霜不但出钱救治,还出了营养费赔偿金,才让对方没有告她弟弟,和平解决。说起来这应该是最好的结局,可方春花不开心,她觉得自己的儿子没有错,不该赔偿。


方春花觉得自己城里的女婿怂了,没有解决好问题,虽然钱不是她出的,她也不爽。她还想去向受伤的那户人家要回赔偿金和营养费!


让秦霜很是无语,秦霜觉得母亲太溺爱弟弟,这样反而会害了弟弟。她让老公给弟弟找了个工作,想让弟弟好好学门手艺,以后也能挣钱过日子。


秦霜弟弟大概是被母亲方春花宠坏了,在秦霜老公给他找的厂里工作了半年多,又闯祸了,又把人打了。


人还上受了重伤,虽然秦霜愿意出钱赔偿,可人家不愿私了,一定要让秦霜弟弟坐牢。


后来秦霜弟弟被判了三年,晴霜觉得让弟弟坐牢,其实也不是坏事,最起码让弟弟得到了教训,以后做事情不会那么冲动。


方春花不干了,觉得都是秦霜老公的错,如果女婿不介绍儿子去打工,儿子就不会出事,自然也不会坐牢。


她连着几天去女婿单位闹,给女婿造成很坏的印象,也让秦霜的公婆对秦霜母亲和秦霜产生了不满。


方春花一定要女婿拿出钱赔偿,要不就给儿子在乡下造一幢房子。因为她觉得是女婿害儿子坐牢的。


秦奶奶看小儿媳妇这么不讲道理,也是心疼秦霜,于是去找了小儿媳妇。没想到方春花口吐莲花,话有多难听,就说得多难听,还说都是秦奶奶,当时不肯把秦霜送人,才让她儿子受罪的。


方春花 生生把秦奶奶骂晕了,秦奶奶脑梗了,大家又不知道如何救治,移动了秦奶奶,家又在农村,离医院也有几十里。


后来送到医院,虽然经过一系列的抢救,抢回了一条命,可还是昏迷。一个星期以后,秦奶奶离开了人世,这让秦霜很自责,她觉得奶奶都是因为自己才出的问题。


秦霜工作以后,每个月都给方春花汇钱,其中一部分是给奶奶的。这时,秦霜才知道,母亲让自己把钱都给她,说是会转给奶奶的,其实根本没有给过奶奶一分钱。


秦奶奶都知道,为了不让孙女生气,一直没有告诉过她,孙女问她,她都说给了,就是不想让孙女觉得伤心,觉得自己母亲太不靠谱。


秦奶奶去世不久,秦爷爷也因为伤心过度去世了,这让秦霜更不能原谅母亲方春花。更让秦霜不能接受的是,方春花根本不觉得秦奶奶的去世和自己有关,觉得自己没有错!


秦霜给了方春花15万元,告诉她:“不管怎么样你生了我,虽然我是爷爷奶奶养大的,但我最后一次给你钱,这15万算还你的生育之恩!”


“以后你和父亲养老生病,该我女儿尽了义务,我还是会尽的,但是我不会再来看你了!”


从爷爷去世后,秦霜会经常给大伯二伯两家买东西,每年还给他们办体检,可和母亲再也没有联系过。


秦霜弟弟出狱,秦霜母亲方春花来城里找过秦霜,秦霜躲起来没有见母亲。她知道母亲肯定又会跟她,提出各式各样的要求,帮帮弟弟,她不愿意了。


秦霜20年没有回娘家过,她儿子结婚,她请了大伯,二伯两家人,两位姐姐,却没有请自己的父母和弟弟!


我的总结:

宠子有时害子啊,反而那个不被父母疼爱的往往有出息。

用心努力对父母好,是给自己的人生积的厚德;用心努力对儿女好,是给自己的未来储存的幸福。


用心努力照顾好自己,就是让余生的思想简简单单、卸重前行!努力了,不后悔;珍惜了,不后悔,今生才能无怨无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娘家   德庆   堂姐   伯母   大伯   媳妇   子女   奶奶   弟弟   家里   父亲   儿子   父母   老公   女儿   母亲   原因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