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蜈蚣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蜈蚣,普通人都会避而远之的动物,却是治疗疾病的药物,某些地方甚至大量养殖,以满足临床用药的需求,蜈蚣对身体到底有何好处,以至于人们大批量的养殖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蜈蚣的来源

蜈蚣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是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主产于江苏,浙江等地,于春夏两季捕捉,用竹片插入头尾,绷直,干燥备用。

吃蜈蚣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蜈蚣性辛温,入肝经,功效与全蝎相似,均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两者常常相须为用,但蜈蚣的各种药力均比全蝎强,常用于治疗各种痉挛抽搐,顽固性头痛,毒蛇咬伤,结核等。


蜈蚣能息风镇痉

蜈蚣具有息风镇痉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痉挛抽搐,常与全蝎配伍使用,代表方剂如止痉散;此外蜈蚣还能治疗脾虚慢惊风,破伤风,口眼歪斜等。

蜈蚣能攻毒散结

蜈蚣虽然有毒,但它却有攻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恶疮肿毒,可与雄黄,猪胆汁配伍制成膏,外敷患处,代表方剂如不二散;用于治疗瘰疬溃烂,可与茶叶研成细末,外用;此外蜈蚣还能解蛇毒,常与蚤休,半枝莲等配伍。

蜈蚣能通络止痛

蜈蚣具有走窜的性质,所以能通络止痛,常用于治疗顽痹疼痛,可配伍防风,独活,威灵仙等祛风通络药物;此外,蜈蚣还能治疗顽固性头痛,可配伍天麻,川芎,白芷等药物。

蜈蚣的使用注意

蜈蚣有一定的毒性,所以用量不宜过大,一般在5g以下;另外,蜈蚣走窜作用强,所以血虚发痉,怀孕的患者慎用,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以上就是小杨关于蜈蚣的介绍了,觉得还不错的话,不妨给我点个赞,谢谢,关注小杨,带你了解更多中药材知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蜈蚣百足,死而不僵。蜈蚣的外形就让人不寒而栗,爬行速度十分迅速。蜈蚣因为形状又被称为“百足虫”、“天龙”,是中医常用的一味中药,电视剧中常有“以毒攻毒”的说法,蜈蚣有毒,但是在特定的疾病中有独特的效果。

蜈蚣为夜行性动物,白天潜居于杂草丛中或乱石堆下,夜晚活动、觅食。以肉为食,食性广泛,尤其喜欢小昆虫类,蛙、鼠、蜥蜴及蛇类都是蜈蚣的口中食。喜欢独居,有冬眠习性。在食物链中,蜈蚣处于蛇的上端,因此中医认为蜈蚣可以解蛇毒。

蛇王季德胜毕生与蛇打交道,同样研究解蛇毒。季德胜有次为研究蛇毒,让毒蛇咬伤自己,平时的解蛇毒药物已经不起作用,咬伤出迅速紫黑,请教同门后,以蜈蚣生食,十几条以后,生命体征恢复了平稳,有次可见蜈蚣确实是解蛇毒的一味良药。

那么,如果被蜈蚣咬伤,有没有解毒的方法呢?当然是有的。中医早就发现,鸡涎、鸭涎(涎者口水也)可以解蜈蚣之毒。曾有老中医,被蜈蚣咬伤,指头发黑,疼痛难忍,以鸭涎水浸泡伤口,隔日之后肿痛消失,亦可见功效之迅速。

由以上案例可知,自然界中的“一物降一物”。

蜈蚣最常用的功效是“息风止痉”,中医认为人体抽搐,是因为体内肝风内动,蜈蚣可以平息肝风。中风抽搐、面肌痉挛、口眼歪斜、舌头不正、小儿惊风等等,如果因为是肝风内动引起,蜈蚣则可以缓解肌肉痉挛。

此外,蜈蚣可以解毒散结。这种毒不仅是毒蛇咬伤引起,还可以是体内积下的火毒,疮痈、结核、癌肿、淋巴结肿大都是毒。因为蜈蚣善于打洞、钻地,因为可以打通人体经络,消除因为气血瘀滞引起的结块,作用效力也比较好。

虽然能够治病,但是蜈蚣毕竟有毒,使用时要从小剂量开始。如果抽搐痉挛是因为风寒、血虚、阴虚等,则不宜使用蜈蚣。此外,蜈蚣属于异体动物蛋白,服用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需要严格控制蜈蚣的使用。




一位从事40年临床工作的老村医告诉我:“看见蜈蚣,千万别急着将它打死,收集起来,蜈蚣有很多好处,是一味名贵的药材。”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蜈蚣是有毒的,属于五毒之一。有毒的蜈蚣如何被人们利用起来,用来治疗疾病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蜈蚣又被人们叫做“百足虫”,蜈蚣身体两侧长着密密麻麻的脚。它的头部是红色的,也有些蜈蚣是青头的,在农村中最为常见,它喜欢隐藏在草丛,石头下活动。

蜈蚣之所以有毒,是因为它长着一对毒钩,毒钩有着毒腺,能够排出毒素,类似毒蛇的牙齿能够排出毒素,这类毒素主要成分是一些容血性蛋白质。但是在野外不小心被蜈蚣咬一口,在伤口上会出现红肿,也会感觉到火辣辣的疼痛感。

不要过于担心被蜈蚣咬到,有药材可以治疗蜈蚣这类的毒虫咬伤。


蜈蚣是如何收集的?

中医上有着“以毒攻毒”的治疗方式,针对于毒虫咬伤也可以利用到蜈蚣来治疗。

蜈蚣一般在春,夏两季捕捉,先将它用沸水烫过一遍,然后两头用竹签,将蜈蚣的头部和尾部撑开,晾干即可。一般捕捉蜈蚣时要小心些,别将蜈蚣折断成节,尽量保持它的完整性。

蜈蚣虽然有毒,但是它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在《医衷中参西录》“蜈蚣,走窜主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可见蜈蚣走窜之力比较强,气滞血瘀凝聚能冲散开来。


蜈蚣性味归经性辛,温,有毒,入肝经,有息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效。

1.蜈蚣有熄风止痉之效

中医里面讲的风,与我们日常生活中认识的风是不一样的,蜈蚣息风止痉的作用,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痉挛,抽搐。比如小儿急惊风,手足抽搐,破伤风,癫痫,口眼㖞斜等。如果配上乳香,没药,全蝎这类中药效果更好。

2.蜈蚣有通络止痛的功效。

经络不通,或者风湿痹痛引起的疼痛,手足关节胀痛,或者是顽固性头痛,偏头痛。蜈蚣走窜之力强,内可到脏腑,外而通经络。蜈蚣有通络止痛的功效,可以治疗风湿痹痛引起的疼痛。


3.蜈蚣具有攻毒散结之效

蜈蚣虽有一定的毒性,正是这种毒性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疮痈肿毒,和一些毒虫咬伤引起的红肿热痛的病症。

另外蜈蚣攻毒散结的功效,还可以应用治疗人体内的火毒热盛所造成火毒,另外淋巴结肿大,癌症肿瘤。蜈蚣善于走窜,能除气血瘀滞引起的结块。

蜈蚣的药用价值高,但也有一些副作用。蜈蚣是属于动物蛋白,药用成分还有一些毒腺,有些人服用蜈蚣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

所以要严格控制蜈蚣的用量。

另外,蜈蚣具有较强的抗惊厥作用,昏迷患者是禁止使、用。蜈蚣有毒并且药性峻猛,能损害胎儿,孕妇禁用。

另外,虽然蜈蚣的药用作用比较高,但是它还是有毒的。没有必要,不宜使用。如需使用,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以上就是大顺的分享,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觉得有用的话,不妨点赞,收藏,分享给更多的人。




哇,居然有人敢吃蜈蚣,不知道蜈蚣是五毒之一吗?我们广西确实有很多人吃虫类,拿他们来油炸确实很香,像蜂蛹、蝉蛹、蚂蚱等等,但是吃蜈蚣我倒是没有听谁说。蜈蚣是可以作为药用的,药用时跟其他中药一起煎煮,然后喝药液,并没有吃蜈蚣的肉体。那么蜈蚣作为药用时,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呢?一起了解下。

蜈蚣的特点

本草纲目》曰:“蜈蚣,西南处处有之,春出冬蛰,节节有足,双须岐尾”。见过蜈蚣的都知道,他的身体两旁长到很多的脚,密密麻麻,所以又叫百脚,而蜈蚣在古书《广雅》上称为“吴公”。认真观察的朋友还知道,蜈蚣有几种颜色,有红头,青头黑头,以红头的为佳。在农村很常见的,比如草丛、墙角,石头下面。

蜈蚣另一个特点就是头部之腹面有肢一对,上有毒钩,毒钩末端有毒腺开口,能排出类似蜂毒的毒汁,有毒成分为组织胺样物质和溶血性蛋白质,所以一般人都不敢随意触碰,避免被咬。也因为他有毒,所以我没听说有人吃蜈蚣的。作为药用时,在春、夏季捕捉,用两头尖的竹片插入头尾两部,绷紧,晒干,亦可用沸水烫过,晒干,生用。

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蜈蚣具有息风镇痉的功效,可用于痉挛抽搐。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痉挛抽搐。《本草纲目》:"治小儿惊痫风搐”,可用于小儿的手足抽搐、小儿急惊风、破伤风、癫痫、风中经络、口眼歪斜等证。常与全蝎相须为用。

此外蜈蚣味辛能散,有毒,具有攻毒散结的功效,中医上有以毒攻毒的治疗方法。外敷治恶疮肿毒,常与雄黄、胆汁配伍。外敷还可治瘰疬溃烂,常与荷叶配伍。《日华子本草》:“治癥癖。蛇毒”。相信大家都听过《季德胜蛇药》,里面就含有蜈蚣、七叶一枝花等,是治疗毒蛇,毒虫咬伤的良药。

蜈蚣还具有通络止痛的功效。《医学衷中参西录》谓“蜈蚣,走串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蜈蚣能通络止痛,可用于治疗游走不定,疼痛剧烈的风湿痹痛,常与独活、威灵仙配伍使用,其次就是久治不愈的顽固性头痛或偏头痛,常与天麻、川芎配伍。

蜈蚣使用的注意事项

蜈蚣具有较强的抗惊厥功效,故昏迷患者禁用;老年患者及婴幼儿不宜大剂量服用;蜈蚣药性猛烈且有毒,多服易损害胎元,故孕妇忌用;血虚生风着禁服;双手接触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将手洗净才可接触食物。蜈蚣不可长期使用,以免对肝造成损伤。

蜈蚣具有良好的疗效,但是毒性也比较强,是不能直接吃的。如需药用,请向医生咨询,不要私自用药。如果喜欢本文,不放分享、点赞、关注。(图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多数人的心中,蜈蚣是有毒的东西,这个是大家脑海中提到蜈蚣的第一个概念, 第二概念就是蜈蚣很丑,有很多足,是大家心中的千足虫。作为南方人,对于蜈蚣见怪不怪了,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湿热的夏季,在客厅里经常会看到蜈蚣从犄角旮旯游动出来,这个时候小孩子大都会吓一跳,我曾经就被蜈蚣吓哭过。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如果家里做了有关鸡肉的炒菜,蜈蚣会闻到鸡肉的香味,顺着爬出来吃鸡肉。


蜈蚣并不是肢体所有部位都有毒性,其有毒的部位在腭牙的毒腺,当人体被咬后,其毒液会顺腭牙注入人体中,在局部皮肤产生红肿热痛,蜈蚣的主要毒性在头部,其他部位是没有毒性的。蜈蚣有21对足和21个体节。蜈蚣的视力很差,为了弥补视力的不足,蜈蚣生出了一对长长的触角。平时蜈蚣生活在阴暗石块或者墙角的缝隙中,昼伏夜出,一般在从凌晨到4点活动,因为这个时间段常常没有光线的感染,所以我们平时白天都看不到蜈蚣,绝大多数都是夜晚才看见蜈蚣出来活动寻找食物。


我们的中药在治疗疾病中,有一句经典的名言,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就是—以毒攻毒,我们治疗疾病时,很多时候就是利用蜈蚣的这一特性来治疗疾病,比如一些疮炀,无名肿痛,顽固性头痛等。中药蜈蚣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又被叫做天龙、天虫。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肝经。

【中医功效】息风止痉,通络止通,攻毒散结。 在 传统中医中常常用来治疗,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等疾病。



中医古籍中记载,《日华子本草》:"治症癖。蛇毒。"《本经》:"主啖诸蛇虫鱼毒,温疟,去三虫。"《别录》:"疗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医学衷中参西录》:"蜈蚣,走窜主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性有微毒,而转善解毒,凡一切疮疡诸毒皆能消之。


蜈蚣的临床常见运用:

  1. 偏头痛、风湿顽痹:蜈蚣是虫类药物,其药性强于普通草木,尤善搜风通络止痛,同时对于风寒湿气闭阻关节筋脉,导致关节变形常与川乌、苍术等药物合用。对于偏头痛的治疗,中医认为偏头痛多由于感受风寒之邪,上犯头目,使其清阳受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因此蜈蚣在治疗偏头痛时,常配伍川芎、延胡索、红花、天麻等药物活血化瘀,祛风止痛。’
  2. 疮炀,瘰疬(颈部淋巴结核):正如前面所言,蜈蚣具有一定的毒性,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性以毒攻毒,同时蜈蚣具有通络攻毒散结的功用,可治疗各种疮炀疾病和无名肿毒。对于瘰疬(颈部淋巴结核)我们常常用,马钱子、地龙、半夏、五灵脂等药物配伍成的小金散,其具有破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


在中医临床中,一些老中医总结了常见的蜈蚣中药配伍搭配,往往在临床中取得不错的疗效(仅供中医科普参考):

  1. 蜈蚣+天麻、钩藤、羚羊角:清除肝热,息风止痉,治疗热极生风所致的高热神昏,痉挛抽搐。
  2. 蜈蚣+麝香:将两药研末后吹入小儿鼻中,可治疗小儿急慢惊风抽搐,同时可以外用止痛。
  3. 蜈蚣+乌蛇治疗风湿顽痹或皮肤皮癣等皮肤顽疾。
  4. 蜈蚣+细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治疗风湿、瘀血之痹症疼痛。
  5. 蜈蚣+雄黄:两药一起研末调敷治疮疡疖肿、红肿剧痛者,或蛇虫咬伤。
  6. 蜈蚣+甘草:解痉平喘,治疗痉咳。蜈蚣+龙骨:二味药研末外敷治疗慢性皮肤溃疡。

本人中西结合男科研究生,国家三级公共营养师,目前在三甲医院工作,关注@中西结合男科廖医生,了解更多男性健康知识,学习中医养生,请各位大佬关注我哟!点赞+收藏+转发,让更多人受益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蜈蚣   惊风   毒腺   瘰疬   全蝎   蛇毒   顽固性   偏头痛   咬伤   经络   毒蛇   毒性   小儿   功效   中医   身体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