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喝酒“怪象”:桌上白酒啤酒很丰盛,却很少有人喝,为何?

我的回答是,农村的怪象,见怪不怪,因为我认为有这样两种原因:第一种是上世纪末到2000年初期,农村人从贫穷到温饱的过程中,发生了不少血的教训代价,“红白喜事”上喝酒喝的人吐血,胃穿孔,还有酒后犯罪的,酒醉后死亡的,全桌人受牵连,等等倒置现在人不在劝酒,不在拚酒,宁愿不喝也不自找麻烦…

第二种现象就是最主要的,大家都在忙于挣钱,不象以前那么松懈,“喝酒误事”,特别是近几年来说在农村又出现了“另外一个怪现象”,那就是,上千口人的村庄,平时你去掰着指头数全村不到80人,大家都知道,因为,都是为了孩子上学,打工挣钱养家,奔赴在四面八方,去挣钱,根本就没有在本村住,不在本村生活。

所以当本村有事时,大家都是为了帮忙行礼而来的,不是为了喝酒来的!帮完忙后,大家伙儿都要急急忙忙去上班,接送孩子,开车的骑摩托车的,谁敢喝酒?这就是有酒没人喝的怪现象的原因。










我去到一农户家收购玉米,这户人家特别热情,好酒好菜招待我,还请了几个人来作陪。主人提出一壶20斤白酒,3箱啤酒,意思是喝个天昏地暗。然而“怪像”真出现了,也许是他们给出的最好的诠释。

这户人家的大叔特别豪爽,是以前的老村长,他们村总共20几户人家,大叔干这行当一年工资只有500,胜如白干。但是大叔特别热情,特别热爱他的工作,所以他的人缘挺好。他们这个村子里面风气特别好,特别团结,有肉大家一起吃,有肉大家一起喝,有活大家一起干,除了老公和媳妇不能分享公用,其他的都可以,哈哈。。。

大叔不干他的工作了,又开始带领村民种植农作物,反正是大叔干啥,大伙跟着干啥,特别有号召力。后来上任的村长根本指使不动大家,处处让大叔帮忙协助工作。

我去收玉米时,大叔正好拉一车玉米回来,往地上卸,我说:大叔,玉米卖不?

大叔说:卖呢?这几天正愁的不行,一直没人上门收,要不就是价格给不上去。

我说:行,晒干的有多少?我都要了。

大叔说:我自己家有一万来斤,不够的话,邻居家可多了。

然后和大叔开始商量价格,我给出的价格比别人高,看来大叔挺满意,大叔带我看玉米,已经是中午了,大叔说:姑娘,你吃午饭没?

我说:没呢!

大叔说:快,进屋,我们先垫吧一口,等我那口子回来做饭,然后我们好好吃饭。

去到大叔家里,端出他的手把肉,牛肉干,炒米和奶茶,摆出两瓶马奶酒,拿出一个大碗,倒上两碗酒和我喝,我说:等会装玉米呢,别喝酒吧!别耽误干活!

大叔说:嗨……别着急,装玉米不是事,邻居多着呢,叫他们帮忙,再说今天装不完玉米,明天再说。

我和大叔把两瓶马奶酒喝光了,吃了一盆肉,不得不说大叔好酒量。然后去找人装玉米,把邻居找来又坐着撇了半天,完全忘了干活。

这时大婶回来了,大叔吩咐大婶做饭,晚上有客人。把大叔家的玉米装好天快黑了,大叔对我说:姑娘,进屋,今天不要走了,晚上在我家住下。我那口子做饭,专门招待你,这些邻居作陪,我看姑娘好酒量。

大婶也说:别走了,住下吧!明天再走,大晚上的,乌漆麻黑的开车危险,这么大车拉这么多东西,我们更不放心。

大家都到大叔家坐下等着吃饭,大婶做了满满一桌子,特别丰盛,大婶特别讲究礼节,家里有客人,妇女不上桌子,大婶伺候客人,一脸乐呵呵的,同样很热情。

大叔提出一壶20斤白酒,大叔说:14个人20斤差不多了,不够还有啤酒。

把我吓一跳,难道一个个的都能喝?大叔给大家倒上一碗,特别大的碗,都端着碗敬我,一碗酒一口闷,太吓人了,个个能吃能喝能说,太热情好客,20斤酒两圈下来没了,大叔开啤酒,我说:别喝了,我是南方人,到你们这边来,感受到你们的热情和真诚,我很感动,咱们坐下来聊一会。

聊了一会儿其中一位邻居说:坐着没酒不得劲,把啤酒摆上来,三箱啤酒喝光,看样子有酒的话,大家还能喝,真是酒喝干,菜吃光。我说:我去过好多农村,都不喝酒,桌子上放着酒都没人喝。

大家都说:那是没遇对人,人对了没有不喝酒的。

大家这句话是最好的诠释,大叔特别有素质,安排我和大婶睡他们家,他带着我的司机去邻居家睡,第二天我给大叔玉米钱的时候,一斤玉米多给了两毛钱。

就“农村喝酒怪像,桌上白酒啤酒很丰盛,却很少有人喝”这个问题,喝酒特别讲究氛围,酒逢知己千杯少嘛!如果遇到一桌子人都爱喝酒,大家会有兴趣举杯。酒席要的就是氛围,一桌子人只有某一个人在喝,会觉得很没意思,大家都看着某一个人喝酒,想想都尴尬,还不如不喝,这可能农村酒席喝酒少的原因。

尤其现在留在农村的,老人居多,年轻人都在城里生活。就以我的经历来说,自己回农村参加酒席纯粹是走过场。一桌人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根本没有感情可言,更没什么话题可说,心里只盼望着快点吃一口,逃离现场,一桌子人大眼瞪小眼,这时的酒,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了。

农村酒席上酒水成了摆设,一方面是人们的越来越注重健康,对健康意识提高,认为酒对身体不好。还有一部分人是开车去参加酒席,喝酒不能开车,人们的安全意识也提高了。当然白酒不是完全不能喝,每天小酌一二两对身体还是有益的嘛。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正在农村开展“农村留守妇女生理需求状况研究”调查,当时已经是晚上,我们就留宿在村长家,村长当鸡宰鸭接待我们。

酒桌上,我问村长,村里喝酒,有没有这种“怪象”:就是桌上白酒啤酒很丰盛却很少有人喝!

村长用醉眯眯的眼睛瞟了我一眼:“谁他妈的说瞎话?!你看,我们桌上不只有白酒吗?!不都喝得痛快淋漓的吗?!喝!今晚这桶酒20斤,搞完去!”

在我印象中,不可能有题主说的有酒不喝这种情况啊!

这时,村长的老婆说话了:“啊呀!人家说的农村喝酒怪象,指的是喝喜酒时的怪象,哪里是你们这种酒疯子喝酒?!”

村长醉语朦胧:“哦!原来说的是喜酒啊!确实,喜酒没有人喝酒,一般也都摆上白酒啤酒和饮料,但是没人喝。”

村长的老婆说,主要是来喝酒的,同坐一桌,大家都不太认识。

村长插话到:“喝酒,要么跟朋友喝,像我和犁教授这样,必须喝个痛快!要么跟仇人喝酒,必须先消灭而后快!像我平时和村里的老刘那样,见面就喝,喝酒必须让他醉!”

“你们俩还真的是仇人,我当年嫁谁都是嫁酒鬼。”村长老婆说。

“你就命好,嫁了个当官的。”村长笑嘻嘻地说道。

“啊哟!你这个村长,官还真大!”他老婆不无讽刺地说。

村长说:“现在在农村,谁去喝酒不都骑着摩托或者开小车去,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况且,农村山路弯弯,还真的不能喝酒。”

“那不是?!前年有人去喝喜酒,喝酒了开车,一辆微型车开下山沟,七个人全没了。”村长老婆说。

“犁教授,你哪次来,我不都很热情地土鸡土鸭招待你,啤酒白酒随便喝!”村长说。

确实,我每次到村里,年轻人都喝啤酒,都是大碗喝酒,喝得天昏地暗,年纪大的,一般都喝白的,并没有像题主说的那样没有人喝啊!

而前几天,我回村里喝了一场喜酒,确实是像题主说的那样,酒桌上有白酒啤酒,但是很少有人喝,很多酒桌上连动都不动,就留在那里。

我问了几桌人家,为什么不喝酒?

他们都笑呵呵地回答,不喝。

我说,我平时回来,你们也没少喝啊!

他们说,大白天的,喝什么酒?!回去还要下农田干活。

其实,题主,你说的喝酒,有两种情况:

  1. 朋友之间的喝酒,这种酒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不喝到烂醉不放过。朋友、酒友喝酒,那是高兴了喝酒。在农村,还有一种喝酒,就是仇人相见喝酒。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有时候也不是什么深仇大恨,就是上次我去你家你把我搞醉了,这次你到我家我必须复仇的这种仇人。
  2. 喝喜酒。喝喜酒的,一般都是不太认识的人坐在一个桌子上,没怨没仇的,没恩没爱的,谁喝酒啊?!另外,现在农村生活好了,去喝喜酒开车,所以就不喝了。

综上所述:喜酒为什么没人喝?

  1. 大家都不太熟悉,所以不喝酒。
  2. 没恩没仇的,不喝酒。
  3. 农村的路遥远,有的人开车来喝喜酒,不能喝酒。
  4. 喝喜酒一般都是白天,喝完酒回去还要下农田干活,到晚上就喝翻天了。




农村酒席桌上白酒啤酒很丰盛,为什么很少有人喝?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现在的农村酒席上,特别是喜宴、寿宴、生日宴等,妇女儿童参加的居多。她们基本上不喝白酒啤酒,只喝点饮料、果汁或茶水、白开水,已成惯例。

第二,过去在农村酒席上,中老年人大多习惯喝白酒,现在生活好了,观念转变了,都想多活几年,享受幸福生活。出于养生的考虑,不少人戒了酒,即使喝也是少量应付,或来杯啤酒,或以茶代酒,相互劝酒的也大为减少。过去酗酒的、劝酒拼酒量的、路边醉汉的,司空见惯,人穷加上精神空虚,往往借酒浇愁,这些陋习已经基本改变。

第三,青年人、包括一部分中年人,是喝白酒啤酒的主力军,但现在酒桌上这些人基本不喝或不敢喝。因为他们多数人开车,担心出交通安全事故和交警检查处罚。因此限酒令和酒驾的顶格处罚,是农村(包括城区)酒席上用酒量大大降低的主要原因。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当然,有些人也不是不喝酒,要喝只能在家中、晚上不开车的时候,适量喝点过过酒瘾。

总之,健康、养生、安全、文明等新时代观念,改变了农村人过去的不良酒风,使各类酒席上白酒啤酒的消费量大大减少。备酒丰盛,说明经济富足,体现了待客的盛情;酒品大多剩余,彰显节俭文明之风。




二叔满80大寿,杀了一头肥猪做寿酒,正餐预算了五十桌。

我们这里办酒,不外请人,就是本地的土厨师,自办自吃。

负责这次酒席事务工作的人叫“总管”,他要安排整过酒席事务。包括厨师,管席,帮厨,管酒,烧茶做饭的人员等。

此外,他还得管各种原材料,比如差什么,派人赶紧去小镇卖。

二叔一直在村里当领导,见过世面,活到八十不容易,于是一致认为要好点给他办。烟的档次比平常人家高一档,酒用啤酒,散装白酒和瓶装白酒。

上桌的时候是散装白酒一瓶,原装的白酒一瓶。价格在一百左右。啤酒四瓶。

农村人办酒为什么要上散白酒呢?这是因为有些人喝不惯瓶装酒,瓶子酒不是酱香就是浓香,这种酒很多老人喝不习惯。而上瓶子酒则是为了讲排场。

啤酒上四瓶是好看,桌子好摆。这几样酒有专人寻视,发现某一桌缺什么就上什么酒。

记得20年前,二叔满60岁那一次,当时没如何办,就摆了二十多桌,但平均每桌吃了三斤白酒。而且还有很多人猜拳行令。

这次大家商量,都一致认为如今吃酒不行了,因而,最初预算每一桌一瓶酒,但多拿了十瓶,共十件。

正酒这天中午,亲朋好友从多个地方而来,现在农村通了公路,开小车摩托电瓶车的,来了很多。办50桌超了三桌,但是60瓶酒都没吃完,剩了21瓶。至于散白酒,就更没人吃。啤酒吃了十多件。是小件的这一种。

一句话,二叔这一次办八十寿酒,根本没什么人吃酒。无论是瓶装酒,还是啤酒,都没什么人吃。

以前农村人办酒席,那“四季财五马亏”的划拳声,要闹半夜。这一次连一个划拳的人都没有,更不见有人吃醉。

那么,现在农村办酒,白酒啤酒很丰富,却很少有人喝,这是什么原因呢?

从农村现状和二叙办寿酒吃酒的情况来看,其原因如下:

是开车的人多怕酒驾被查和发生事故

现在农村都通了公路,在家的人都有电动车摩托车,而年轻人则有小车。

如今各地都在重捶酒驾,而农村山高坡陡,弯多路窄,易引起交通事故。

当地政府和职能部门管得紧,抓得严,时上在宣传,加上时不时发生的案,让大家受到教育,所以都不敢喝酒。

这一群人可以说是农村酒席中喝酒的精锐队伍,因骑车开车的人既是劳动主力,又是身体健康的人。只有这些人,才喝得下去酒。

不过,交通事故频发,村里时不时有人被处罚,还有醉酒被判刑的,大家都怕,所以,凡要开车,都不喝酒。

是主要人口流留下老弱幼病的人在家喝酒的人少了

这个原因是全国绝大多数农村都存在的。就是大部份的人员外出打工,迁入城镇落户,或读书工作等,农村余下的大多为老弱病残的人。

这一层人为了自已的身休,根本不喝什么酒,连饭菜肉都吃不了多少。

外出打工和其他人员,都是农村的顶瑞人才,主要力量,当然这些人喝酒也是了得的。他们不在场,这酒肯定就无人喝了。因而农村洒席上的酒没有多少人喝了。

是人们对酒的喜好减弱和一个个酒精中毒的教训喝酒人少了

早些年,即刚改革开放时,白酒从无到有,从以前的难买到到满足买,大家激起了喝酒的激情。

凡事都有个过热期。在最旺盛时,家家都离不开酒,每走到一处,凉拌黄爪都可以喝半天。

这个时期一过,大家开始冷静。对酒的喜好减弱。

此外,农村有很多人因酒精中毒而过早生病,死亡,这也给大家敲响了一个警钟。

单我们村里就有四五人饮酒过量致酒精中毒而精神失常,有的死了,有的住进了精神病院。

对酒的喜好减弱了,加上有部分好酒贪杯之人因酒精中毒而死亡和住进了精神病院,大家“醒酒看醉人”吸取教训,于是少喝或不喝酒了。

滥酒丧志

酒一醉,什么地不干或干不成,每天昏昏沉沉的过,而且一旦深醉一次,人好比生了一场大病,所以,很多人开始戒酒或遇红白喜事,适当喝几口。

再不会豪饮暴喝。

这又成没人喝酒的一大原因。

结束语:农村“怪象”:桌上白酒啤酒很丰富,却没人喝,为何?

其原因就有这汇个方面。一是开车人增多,开车不喝酒,酒驾管得严等。二是因打工,入学工作和迁移进城,喝酒的主力大军不在了,喝酒的人少了。三是农村人对酒的喜好减弱。四是饮酒危害太多。有人饮酒过量导致酒精中毒死亡或住进了精神病院,而且滥酒丧志,让大家看明白了,从而吸取了教训而减少饮酒。

常言说,酒少吃是养人的,吃多了就不是人养的。因此,大家少吃酒,为安全,为身体的健康,我认为这是好事,更是觉醒。酒吃人情,肉吃滋味,这才是最高境界。

(图自网络,侵权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怪象   丰盛   白酒   啤酒   农村   酒精中毒   大婶   喜酒   酒席   村长   村里   大叔   玉米   桌上   桌子   原因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