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孩子在国外不回来,你也去不了,老无所依怎么办?

我们单位老夫妻退休金2万多,2周内,相继去世,都没见到儿女最后一面!王教授享年83岁、老伴81岁,一儿一女,都在国外!



当初,人们羡慕死王教授了!儿女都上了985大学,出国读研,读博,大放异彩,还留到了国外。


人家教育儿女,一板一眼,有独家秘籍。儿女没一个废柴,都那么成器,从不混日子,都过得风生水起。


提起王教授,无不竖大拇指,老爷子不愧是某个领域的专家!老伴苏老师是贤妻良母,俩人相得益彰。


王教授,曾是建筑学专业的研究生导师,桃李满天下!


别看我们学校是普通一本,在国内,建筑学专业却小有名气。


王教授不苟言笑,沉稳内敛,个头不高,长得方头方脸,黑框眼镜后,是一双深邃智慧的眼睛。


苏老师爱说爱笑,开朗活泼,个头也不高,圆头圆脸,还爱唱豫剧,《朝阳沟》选段唱得像模像样。


她曾在图书馆坐班,不用上课。退休后,爱侍弄花草,养毛茸茸的小动物,为人温暖善良。


夫妻两个,一个内向,一个外向,性格互补。一个管的严,一个管的松,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可想而知,他们对于儿女的教育,都功不可没,缺了谁,都不行。




儿子是哥哥,女儿是妹妹。哥哥树立了榜样,妹妹紧跟其后。


王教授对儿子尤其严格,除了完成老师留的作业,这位爸爸还经常额外出题,儿女错一个标点符号,一个小数点都不行。


小孩子哪有不贪玩的?周末,10岁的儿子学着学着,就溜号了,眼睛瞟着窗外。


山楂树上落着一只长尾巴的花喜鹊,喳喳地叫着,尾巴还一抖一抖。


他家就住1楼,儿子趁老爸不注意,蹑手蹑脚地往外挪。老王正在客厅的大方桌上,聚精会神地绘图。


老爸好像长了第3只眼,大吼一声,“站住!哪去?做完题了吗?”


儿子的脸皱成了小包子,哼哼唧唧地说,“那道题太难了,我出去透透风,回来再做。”


老王二话不说,一个箭步,拎起了儿子脖领子,扔进了书房。冷冷地撂下一句,“题并不难,是你心不静。”


苏老师是妈妈,对儿子心疼肝疼,但是,从来不跟丈夫拧着来,知道丈夫是为了儿子好。


儿子在老爸严格的管教下,心渐渐地沉静下来了,越来越坐得住,本来智商就高,一旦凝神静气,成绩直线上升。



儿子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前有车,后有辙,女儿比儿子还省心,长得文文静静,特别爱学习。


父母如果一直采用高压,久而久之,孩子的情绪没有释放口,难免会出现心理问题,比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等。


幸亏,他们家还有苏老师这样一位温暖的妈妈。儿子和女儿喜欢小动物。


儿子想养一只小狗,怕老爸不同意,就悄悄告诉了妈妈,“妈,咱们养一只小狗吧,我保证不耽误学习。”


苏老师温言软语,笑意盈盈,对孩子们的生活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只要不是过分的要求,都会满足。


她眨眨眼睛说,“别告诉你爸,我来想办法。”




三天后,家里出现了一只可爱的京巴狗,浑身雪白雪白,像个小雪团,乌溜溜的眼珠,又萌又可爱。


儿女们欢呼一声,“妈妈万岁!”


既然妻子答应孩子们了,王教授也不驳面子,只是,悄悄地摇了摇头,笑了笑。


就这样,他们家养过小狗,养过小猫,还养过小兔子,小乌龟。


这些可爱的小生命,让人内心泛起春水一般的温暖,非常治愈人。


一到放假,苏老师就带着孩子们去郊外踏青,让孩子们换换脑筋,在田野里疯跑,拥抱大自然。


所以,他家的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没有出现任何心理问题,一前一后,顺利考上了985大学。


哥哥大学毕业后,考取了漂亮国常春藤大学的研究生。后来,又读了博士,还娶了一个金发碧眼的媳妇儿。


妹妹随着哥哥的脚步走,也飞到了大洋彼岸,读研读博,非常有成就。也留在了国外,跟一个留学生结婚了。


这两个孩子成了传奇!


各位家长排着队,向王教授请教经验,其实,成功经验根本无可复制。




孩子的学习成绩跟智商、情商、机遇、努力程度,学校教育、家庭环境都有关系,任何一个变量出问题,可能最后的结果都不一样。


凡事有利有弊,孩子们在国外,王教授他们想见儿孙一面,都要漂洋过海,太难了。


洋儿媳给王教授生了一个孙子,一个孙女,一个像爸爸,一个像妈妈,栗子色的头发,栗子色的眼睛,打卷的头发,漂亮极了。


女儿生了2个外孙女,父母都是中国人,倒是黑头发,黑眼珠,长得软萌可爱,像两个小洋娃娃。


人越老,越想孩子们。出去一次,太麻烦,他们去过几次国外,每次住三个月,最多住半年。


老两口在国外,吃住都不习惯,虽然儿女们有花园洋房,但是,没有熟悉的亲朋故友。


在国外,生活还没有国内方便,购一次物,要开车跑出去老远,语言也不是太顺畅。王教授英语口语还好,苏老师就不行。


出去几次后,老两口岁数越来越大,出国越来越少了。


何况,他们喜欢叶落归根,有朝一日,还希望把这一把老骨头埋到故土。


儿子是大学老师,洋儿媳是护士,俩人都挺忙。回国探亲一次,只能住几天。


洋儿媳还以为我们这儿很穷,来到小城,眼睛睁得老大,处处高楼大厦,路上都是川流不息的小车。


琳琅满目的小吃,让洋儿媳大呼过瘾!她最喜欢我们这儿的小火锅。


老家属院那道街,到处都是这种小火锅。


特别便宜,十几块钱,就可以吃到各种蔬菜、肉丸子、菜丸子,麻将蘸料,蒜泥蘸料任选。


孙子孙女也喜欢爷爷奶奶家,苏老师抽空就带着两个孩子去公园,我们这儿人口密集,孩子看什么都新奇。


可惜,这种天伦之乐,老两口享受不了几天,儿子一家就必须回去了。


再后来,孙子孙女儿都长大成人,各有各的工作,三年回一次家,就不错了。


再说说女儿,女儿在一家研究所工作,女婿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开了一家中餐馆。


女儿也挺挂心老爸老妈,专门攒了假期,一般在春节左右回家。


回来后,可以住半个月左右。这半个月是老两口最幸福的时光。


女儿尽力多做家务,帮老两口打扫房间,把犄角旮旯都打扫得一尘不染。还陪着老爸老妈去买新衣服、新鞋子。


女婿厨艺不错,给岳父岳母做一日三餐,做拿手的宫保鸡丁、鱼香茄子、酸菜鱼,尽尽孝心!


两个外孙女儿叽叽喳喳,像两只小黄鹂,让冷清的房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老两口笑得特别开心。


可是,最怕分别,女儿一家四口一走,家里马上又一片死寂了,只剩下老两口大眼瞪小眼。




春去秋来,四季轮回,日子悄悄地流逝,王教授夫妻俩岁数越来越大,身体各个器官也老化了。


王教授退休金后来达到12000元,苏老师退休金9000元,俩人的退休金加起来超过了2万。


两口子并不差钱儿,差的就是人间烟火气,子孙绕膝的幸福。


邻居张老师家的儿子不成器,没有考上大学,在家属院门口开了个奶茶店,做点小买卖。


想当初,张老师一见王教授,就自惭形秽,自家儿子跟人家的儿子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现在呢,王教授看到张老师一家热热闹闹,儿子儿媳经常来探望父母,时不时还来蹭顿饭,就怅然若失!


王教授就想:儿女优秀了,真的不一定是好事儿,盼望他们过来吃顿团圆饭,都要隔山隔海,千难万难!


更难的事儿在后面呢,王教授心脏不好,70岁那年,有一次,外出遛弯儿,突然晕倒了,被人送到了医院。


医生说要做搭桥手术,儿子女儿一时半时,都赶不回来。


只能由苏老师照顾老伴儿,就算请了护工,苏老师也累个半死。她68岁了,要办各种手续,楼上楼下,来回跑。


老伴吃不惯医院的饭,苏老师还要坐着公交车,回家做饭,煲汤,提着保温盒,再返回医院。


来来回回地跑,苏老师也差点累掉半条老命。直到手术后第5天,儿子女儿才赶回来,儿媳和女婿都没回来。


可是,他们请假的时间都有限,没等老爷子完全恢复健康,俩人又拍拍屁股,飞走了。


苏老师的身体也累坏了,总是膝盖疼,走不了多远,医生说她是半月板磨损,不能走太多路。


这下子,老两口是两个病秧子,怎么办呢?女儿女婿不放心,就劝老两口请个保姆,他们出钱。


老太太不答应,倒不是害怕花钱,苏老师是老思想,不习惯于让别人伺候自己,也不习惯家里多个陌生人。


苏老师说,“没见哪个老师家请保姆,我们老两口还都走得动,不就是做两口人的饭吗?慢慢来呗!”


但是,每逢过年过节,大扫除苏老师做不动了,会请保洁来擦玻璃,拖地,打扫卫生。




俩人生活倒也规律,早晨7点起床,老头慢慢悠悠扫地,拖地,老太太开始准备早餐。


早晨,打一点五谷豆浆,把小米,黄豆,黑豆,绿豆,燕麦,混在一起,五颜六色,煞是好看,打成糊状,营养全面。


有时候,熬点小米南瓜粥,或者是大米绿豆粥,蒸点小笼包,或者买两根油条,家属院门口就有,又酥又脆!


别看儿女都在国外,俩人都不习惯于喝牛奶,吃面包,总觉得不顶饿。


中午,苏老师会做一荤一素,因为王教授血糖血脂高,后来,干脆只做点清蒸鲈鱼,水煮鸡胸肉,撒上黑胡椒粉。


晚上,俩人的晚餐很简单,把中午的菜热一热。吃点苏老师蒸的玉米面窝窝头和杂粮馒头。


晚上,老两口都眼巴巴地等着,跟儿女视频聊天儿。孩子们有时候有空,有时候没空。


聊聊天,老两口就会咀嚼好几天,孩子们说的任何事情,他们都反复谈论。


如果儿女没有空,老两口就很失望。


过去三年,喜羊羊横行霸道,儿女们几乎没回来。


老两口都是80来岁的人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就像风中摇摆的烛火,有一阵大风,就会吹灭。


老两口相依为命,密不可分,尽管有时候拌两句嘴,早已经离不开彼此。


因为外出不方便,俩人只在家属院里走一走,逛一逛。


看着满院子天真烂漫的孩子,老两口就会驻足,羡慕地瞧着。




去年春天,倒春寒,天气分外冷,又没有暖气,人的血液也似乎凝滞了。


半夜三更,王教授突然胸闷,喘不上气来,犯了心肌梗塞,老伴儿突然惊醒,好像是有预感。


苏老师吓坏了,手忙脚乱,差点摔倒。赶紧打了急救电话,救护车来的稍微有点慢,送到医院,王教授已经没有了气息。


老两口相依为命几十年,突闻噩耗,苏老师当即昏倒了。苏老师醒来的时候,还是娘家弟弟赶了过来。


儿女得到消息,痛哭流涕。可是,还要请假,订票,坐飞机,辗转回到小城,已经是三天之后。


因为没有儿女出面,苏老师年岁又大了,幸亏还有单位,单位派工作人员,料理了后事,遗体不能停留时间太久。


王教授火化那一天,很多亲朋好友,还有全国各地的学生过来吊唁,做遗体告别,儿女连老爹的面都没见到。


苏老师大哭一通之后,就开始发呆。不吃不喝,谁劝也不管用。


儿女心痛内疚,想拿头撞墙,这辈子没有怎么尽孝,也没有送老爸最后一程,成了永久的遗憾。


儿女都哭着,劝老妈吃饭,老太太神情呆滞,如行尸走肉,机械地吃了几口,她不相信老头已经走了。


总觉得,在这个房间里,处处都有老头的身影。老头在浇花,老头在写字,老头猫着腰,在扫地拖地。


老头甚至笑着对她说,“咱们俩过了一辈子,下辈子还在一起。如果要走的话,我希望你走在我前面。这样,你就不会难过……”


突然,老太太又泪流满面……


儿女们不能停留太久,儿子待了一周,女儿待了10天。就委托老太太的外甥女陪着老妈在,也就是儿女们的表姐。


儿女走的时候,老太太一句话没说,只是黯然神伤。她知道,也许这就是永别。


儿女们又到了地球那一面,隔着千山万水。老头也去了西天极乐世界,那里永远光明,永远温暖,永远没有离别。


老爷子走后,第15天。苏老师也静静地走了,老太太走的那一刻,非常安详,甚至带着微笑,她要去和老爷子团聚了。


所以,老太太离世那一刻,儿女也没在身边。儿女们也没想到,老妈走得这么仓促吧。



明月写在最后:


凡事有利便有弊,儿女们有出息,飞得很高很远,留在国外,是神气;儿女们没出息,只能留在身边,是福气。


如果儿子在国外,孩子们回不来,你也去不了。就做好养老打算吧,只要有老伴儿、老本、老窝,晚年便会幸福安然。


如果有2个儿女,有一个儿女在国外,有一个儿女在国内。这是上天最好的安排,你既为世界作出了贡献,也没亏待自己。


儿女真的不在身边,就算没了老伴儿,可以雇一个保姆,装上摄像头,或者去住养老院,车到山前必有路。


养老真是一个大问题!


你们愿意让儿女出国吗?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如果喜欢我的问答,请点赞,评论,转发,真诚感谢@杯水明月。




我们小区有一个老太太,她的一儿一女都在国外,老太太八十多岁的时候,她的老伴去世了,剩下了她一个人。

儿女回来奔丧的时候,就顺便给她找了一个保姆,从此,老太太就和保姆一起生活了。

这个保姆是一个偏远地区的农村妇女,人比较勤快,照顾老太太很周到。矛盾就是保姆有丈夫和两个孩子,她不可能一年到头都在上海,她家里也需要她回去照顾一下的。

可是老太太真的离不开人。于是,就有居委会的人给她出主意,让保姆的丈夫每年寒暑假带着孩子来上海团聚,这样既解决了老太太没有人照顾的问题,又解决了保姆一家人团聚的问题。

从此以后,每年保姆一家都能在上海团圆两个多月的时间。而且两个多月的生活费都是老太太负担。

这样,保姆一家都很满意,所以就更加一心一意的照顾老太太。

一转眼老太太九十多岁了,身边更是时刻都离不开人了。

这时候,保姆的两个孩子也都考上大学离开老家了,家里就剩下了保姆丈夫一个人。

保姆想让她丈夫到上海打工,住在老太太家里,老太太很痛快就答应了。

其实,这时候老太太已经没有一点能力了,她的儿女又不回来,她唯一的依靠就是保姆了,保姆有什么要求,她都没有拒绝的理由。

老太太甚至把自己的工资卡也交给保姆管理了,反正她自己已经走不了路了,什么事都是靠保姆去办的。

有一年,老太太的儿子出差刚好回来了,看到家里已经成了保姆的天下了,保姆两口子已经成了家里的主人,甚至连母亲的工资卡都在保姆手里。他感到非常意外,也很气愤。

可当他冷静下来,看到连路都走不了的母亲,想着自己和妹妹都不能回来,才感到他们已经无路可走,这已经是最好的一条路了。

无奈之下,老太太的儿子办完事又到国外去了,他叮嘱保姆如果发现他母亲有什么不好,早点打电话通知他们。

2017年的冬天,老太太生命垂危了,保姆通知了她的儿子。很快,她的儿女都回来了。

老太太去世后,保姆帮助他们料理完后事,她的儿女要卖掉房子,保姆和她丈夫就出去租房子住了。

我们都认为这个老太太的选择没有错,那个保姆的做法也很好,他们的结合其实是双赢的。

保姆两口子如果租房子住,一个月要好几千块钱,他们住在老太太家里,保姆的工作有了,她丈夫不用租房子住,两口子还能够一起生活,这在别人家里是不可能办到的。

通过这个老太太的故事,我们应该明白,当你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只要有人愿意照顾你,你的钱财都给她是完全正确的,因为这个时候,留着钱对你来说,已经没有用处了。




我现在就是保姆工作,但我是白班,早七晚五照顾八十六岁的一对老夫妻,刚开始接这份工作时是双休,工资三千五百,这在我们这里已经是高工资,和育儿嫂工资一样,我休息他们的儿子来照顾二老,现在都已经在这干一年多了,老人很依赖我,她们行动缓慢,手抖的不行,有时吃饭都夹不起来饭吃,我就帮忙给夹,有时大小便也会弄的哪都是,衣服鞋子都会沾上,我也就帮忙给他们洗,刚来的时候只是说一日三餐加140平卫生,,而且那时他们大小便也都很利索,人老了一年不如一年,现在的情况就是大小便非常糟糕时刻都能把衣服弄脏。

在一起久了也有感情,老人把家很多事情都交给我,比如日常生活中吃喝用的都是我出去采购,换个下水管,按个灯了一些我能做的事我都会尽我所能去做。老人生病住院期间,我到医院看望,病房的人说老人经常和他们说我很好,是他们家的大管家。

今年八月份老人提出给我加工资,前提是取消双休,老人说“因为他们儿子来做饭菜不合老人口味,二老吃不好饭不行,还有就是现在这个家不能没有你,我和你叔现在都离不开你,给你加一千五百块钱,每月五千你看行不,不够我再给你加,其实这里二十四小时的工资也就是四千五到五千,,给我五千工资已经很高了,我就说姨你这工资能雇一个二十四小时的,我还是白班,你这样不是多花钱了吗?她说人到老了钱没用,我们也出不去,你这一年多照顾我们都很用心,多花点钱不心疼,在找别人赶不上你那才是亏。既然老人都这样说我还能说不行吗?所以二老对我很好,我也会更加努力的去把二老照顾好,让他们吃好喝好开心的生活每一天!




一个爷爷,今年奔90了,夫妻俩都是上海人,都是西北某双一流大学退休教授。退休以后,夫妻俩离开工作了半辈子的城市,回到了上海,准备开启美好的晚年生活。

奈何,计划赶不上变化,回到上海没几年,妻子就因病去世了。老两口有一个女儿,可是,九十年代初,就去了地球另一边的米国。

多年来,老爷子每年有一半时间在国内,一半时间不远万里,去那个陌生的国度和女儿团聚。

老爷子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在国内的日子,前些年,他学电脑、练书法、学钢琴、参加老年歌唱团、旅行团……他把自己的晚年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

有很长一段时间,很多人都很羡慕他的生活,无牵无挂,自由自在。



可是,人都有老的时候,过了85岁以后,虽然老爷子身体还行,可是,好多游戏,人家不带他玩了,怕出意外。

于是,宅在家里的时间就多了一些,对于喜好热闹的老爷子来说,突然就感觉孤单寂寞冷了。

可是,他每年最多只能有半年在国外,剩下的日子只能自己想办法过。

于是,老爷子找了个阿姨,开启了同居式养老。

刚开始,是挺好的,俩人在一起说话聊天买菜做饭。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不到一年,还是出问题了。

老太太比他小十二岁,这老爷子呀,从来没为老太太的将来打算过。他在开始同居前,房子过户给了女儿,存款给了女儿,工资到账,第一时间转一半到女儿账户……

老太太也是个骄傲的人,我不图你什么,但是,你这事儿做得太难看了吧,滚犊子,自个儿玩儿去吧。



前两年,疫情爆发,老爷子不能随心所欲奔赴女儿了,国内的很多活动也被迫终止了。

前年,好不容易到了米国,被困那儿回不来了,因为他是去探亲的,超期是个麻烦事儿。

加上他年龄大了,这种长途飞行,越来越吃力了,老爷子登上回国飞机的时候,回头看看那片陌生的土地,在心里说了byebye……

应该,这辈子不会再有机会踏上那片土地了。



这两年,因为口罩的原因,老爷子户外的活动少了很多,老人一旦运动量减少,身体的各种毛病也就出来了。

这下,养老问题迫在眉睫,老头儿和远在国外的女儿也都开始重视了。

请了保姆照顾老人,奈何,各方面随心意的保姆不好找,换来换去,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保姆的小心思有点多。

两个月,就把老爷子的工资卡握在手里了,再俩月,87岁的老爷子给女儿宣布要和小他20多岁的保姆结婚,让女儿从他之前给的钱里面转出来30万,要给保姆彩礼。这女儿怎么可能同意呢?保姆一看这情况,第二天一早收拾东西走人了。老爷子很失落,像失恋的毛头小伙子一样,郁闷了一段时间。

接着,女儿又联系了两家养老院,老爷子去试住了几天,不去了,具体为啥咱也不知道。



就在今年,前段时间,上海不是被封控吗?

近90岁的老爷子,一个人被困在家里,真的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开始四处求助了。

我当时打电话问候他,就连我这个不是多亲近的人,老爷子在电话里都泣不成声,跟我说:你跟小敏(他女儿)联系的时候,问问她关于我的养老,她到底怎么想的,这是就等着回来把我送火葬场了吗?

我能说啥呢?除了苍白的几句安慰,我啥也做不了。他们父女间,一定就此问题多次沟通过,没有结果,我何德何能就此事在中间斡旋呢?



人老了,真的很可怜。

尤其是儿女定居海外,孩子不回来,自己又去不了,真的很无奈。

你要是能舍得钱财,找个保姆对人家好一点,让人看在钱的份儿上照顾你,也行。

或者,有幸遇到合眼缘的异性,别计较自己得失,互相有个照应,也行。

最不济,别太任性了,去养老院吧,起码,有吃有喝,至于生活品质,别要求太高了。

这几条路,如果都走不通,结果一定会很惨。就像我说的这个爷爷,他自己说,将来,突发疾病突然离世是最好的,一旦瘫了或者其他什么原因,活不好死不了,那种结果想都不敢想。

说了这么多,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在你省吃俭用把孩子送出国那一天,你就应该要想到,孩子有可能不回来;等到孩子真的不回来那天,你就该为自己的养老早做规划。




想起今年看到一篇新闻,老人独居六年去世了,儿女们都在国外,直接遥控卖房,买房人在房子里看到老人遗留下来的很多东西。

老人是知青,曾经下乡,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进入当地一家国企工作,又遇到了老伴,生下了一双儿女,后来两人双双下岗,又到异地继续打拼,把儿女培养成材,都出国留学后就定居国外。

后来老伴去世了,老人一个人生活了六年,默默去世,儿女竟然连回国都不回,直接遥控卖房,买房人看到那么多有纪念意义的遗物问他们,要不要邮寄过去,结果这双儿女说,不要了,都扔了吧。

买房人翻看遗物直到半夜,有全家福的相册,有老人考上大学的照片,还有工作时获得的各种奖章,老人的日记本从15岁一直记到70多岁,有年轻时的意气风发挥斥方遒,也有到处打拼的忙碌和孤独。

还有许多照片,集体合影,后面写着名字,还有儿女们求学中的各种奖状,最后儿女们都成家了,老伴也过世了,这些老物件承载了老人一生的记忆,可惜,人走了,那些你以为重要的东西,在别人眼里,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子女说,扔了吧。唉,你的人生再精彩,又有谁记得你,连你的子女都会忘记你。

这样的儿女可真“优秀”啊!!父亲一辈子的珍藏它们竟弃之如敝屣……看完真的心酸极了,买房人最后留下了一本53年的新华字典,还有一些奖章,剩下的都送进废品收购站,儿女们这下轻松了,房子也遥控卖过了,这辈子都不用回来了,到他们年老时是否会后悔?

有人说,学习不好的或者混得不好的是来报恩的,可以守在身边,还能照顾下父母,太优秀的出国了,一年甚至几年都难得见上一面。但父母们依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哪怕一个人孤独终老,也希望儿女们展翅高飞,可是飞得再高再远也不能没了爹娘啊!

朋友们,趁着自己还年轻,还健康,对自己好一点吧!看到这个老人的遭遇你是什么样的感觉?心酸,悲哀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孩子   老两口   老爷子   儿媳   老伴   老太太   俩人   儿女   保姆   儿子   教授   老人   女儿   国外   老师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