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司马昭为什么不称帝?

嗨,说到司马昭为啥没称帝,这事儿其实挺复杂的,但也可以理解。司马昭那时候虽然手握大权,但他的权力来得有点那个,你懂的,不是正儿八经的继承或者任命,而是通过一些手段搞到手的。那时候的人还是很看重忠诚和正统的,如果司马昭直接称帝,可能会被大家看成是篡位的坏蛋,对司马家的形象不好。

再说了,那时候蜀国还没灭,外头还有敌人虎视眈眈的,如果司马昭这时候称帝,可能会让内部的人不高兴,搞不好还会起内乱。他可能觉得,还是稳扎稳打,慢慢来比较好。他通过加强自己的势力,控制军队和官员,实际上已经是国家的老大了,只是名义上还是曹家的皇帝。

最后,司马昭可能觉得时机还没到。他可能想等局势更稳定一些,反对他的人力量更弱一些,再慢慢来。不过,命运弄人,司马昭没等到那个时机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司马炎后来就接班,称帝建立了晋朝。所以说,司马昭不称帝,可能是出于对家族形象的考虑,也可能是为了稳定局势,等待更好的时机。不过,历史就是这么有趣,有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快。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三国后期,曹魏政权的实际掌舵人早已换成了司马家族的人了。从司马懿,司马师一步步的扳倒曹氏家族的左膀右臂,到司马昭时期肆意废除皇帝。实际上,此时的司马昭像极了当初的曹操,只要想当皇帝,随时都可以废除傀儡皇帝,自己登基称帝。

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司马昭不称帝呢?

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五点原因:

第一点:出于稳定政局的需要。从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扳倒了曹爽,到公元254年司马师废掉曹芳改立曹髦,再到公元260年,司马昭弑君杀死曹髦。短短的十一年里,父子三人先后把曹魏政权的主要领导人物废除、杀掉,取得了曹魏政权的实权。但是此时毕竟还有大臣忠于曹氏,如果贸然称帝很容易造成政局的动荡。稍有疏忽,父子三人十几年的努力都将化为灰烬。

第二点:外患未除。司马昭在世的时候,蜀汉政权仍然屡屡北伐。此时司马昭如果贸然称帝的话,那些忠于曹魏的老臣可能联合蜀汉,里应外合给新生的政权带来威胁。所以蜀汉未除,司马昭不会轻易称帝。

第三点:地位崇高,无需承担骂名。公元264年,魏元帝曹奂下诏拜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王,加九锡。此时的司马昭,虽然不是皇帝,但是早已享受了皇帝的待遇,对于称帝这件事,可谓可有可无。称帝虽然能够带来皇帝的的美名,当时更多的是带来乱臣贼子的骂名。

第四点:时机成熟之际,身亡无福享受。公元263年,司马昭派兵伐蜀并灭蜀,随后又快速的平定了邓艾和钟会在蜀地的叛乱。并且在第二年里,拜相国、封晋王、加九锡。此时司马昭称帝的外部阻碍已经全部清除,但是司马昭也抵不住岁月的侵蚀。在灭蜀的第三年里去世了。死亡才是司马昭未能称帝的最重要因素。

第五点:为儿子留下政治资本。在司马昭去世的那一年里,也就是公元265年。司马炎设坛南郊,燔柴告天,逼迫魏帝曹奂退位,自称皇帝。司马炎的称帝,离不了司马父子三人的奋斗,特别是他的父亲司马昭在临死的时候坚决不称帝。让他拥有了开国皇帝的美名跟赏赐功臣的名义,正是依靠着赏赐功臣,让司马炎极其所建立的晋朝迅速的站稳脚跟。司马昭临死之际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才没有称帝。

综上所述,司马昭可谓是成功的政治家,即便是他的野心路上皆知,也会因为种种因素,压制住自己称帝的想法。




保全自己的和父亲司马懿的名声,他们都曾说过效忠曹魏,因此不愿意在当时搬石头砸自己的脚,面对下属的怂恿及建议只能说一句“若天命在孤,孤愿做周文王”,而且司马昭位极人臣已是晋王,当时还有不少曹魏的臣子,时机也不成熟,等到自己的儿子称帝时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威胁,就像当年曹丕篡汉一样名正言顺。




司马昭字子上,河内温县人,他聪慧果决、有雄心壮志,善于权术、为官有手段心狠手辣,司马早年追随其父司马懿抗拒诸葛亮北伐,战功卓著,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马昭一生都想称帝,只不过一是中间屡出波折,二是阳寿太短。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干倒曹爽,曹魏政权基本上都掌握在司马氏手中,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掌握军政大权,公元254年曹芳打算除去司马师这个心腹大患,由于事情败露,司马师将曹芳贬为齐王,并立曹髦为皇帝,司马师更加牢牢的控制了曹魏政权。公元260年,曹髦亲自率领僮仆数百余人讨伐司马昭,曹髦被杀。司马昭杀曹髦的行为引起了强烈的反弹,司马昭只能将杀曹髦的成济兄弟诛杀,并夷三族。

马昭弑君杀死曹髦,虽取得了曹魏政权的实权,但打破了司马昭篡位的计划,此时蜀汉政权仍然屡屡北伐,尚有大臣忠于曹氏,此时司马昭如果贸然称帝的话,那些忠于曹魏的老臣必会联合蜀汉,里应外合危害新生政权。稍有疏忽,父子三人十几年的努力都将化为灰烬,马昭于是与公卿商议,立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常道乡公曹奂为帝,并改元景元。

司马昭为加快篡位进程,263年司马昭任命钟会作为伐蜀的主帅,发动灭蜀之战,264年成功灭掉蜀国,并将邓艾、钟会二人除掉,3月30日司马昭由晋公改封为晋王、加九锡,此时司马氏两代三人辅佐曹魏,功绩名望已经达到顶峰。

司马氏已经完全掌握内外权力,离称帝只是一步之遥。但公元265年8月,司马昭就病死了,终年五十五岁。司马昭从被封为晋王到去世,仅仅一年时间,也就是说司马昭在时间上有点来不及称帝。

同年司马炎设坛南郊,燔柴告天,逼迫魏帝曹奂退位,自称皇帝。司马炎的称帝,司马父子三人的奋斗与梦想,终于实现。

至于说司马昭做了一辈子的曹魏臣子,其所有的官职、功劳、名声甚至于家族势力都是拜曹魏所赐。如篡位称帝必然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因不愿担负骂名,所以才不称帝的说法纯是扯乎。




从司马懿开始到司马昭已经是第三代了,按理说司马昭已经有了篡权称帝的资本,但是不是有一句话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吗,说明当时司马昭已经开始准备谋朝篡位了!

但是司马师和司马昭掌权期间发生的事情让司马家族措手不及。

到现在司马师掌权时期,皇帝曹芳对司马师非常不满,于是联合大臣李丰,夏侯玄,张缉等,想发动政变,废掉司马师,把权力收回,但是这件事情被司马师提前得知,提前行动,杀了三个大臣,并且夷灭三族,然后他逼迫郭太后废了曹方,打过胎后的坚持下离了高贵乡公曹髦为帝。大臣行废立,一般会对其政治生命造成很大影响。

没过多久,司马师在讨伐叛乱的时候,路上病死了,司马昭继承了其哥哥司马师的权位,司马家族的三代传承,其实都非常的名不正言不顺,因为他们并没有封王,只是通过自己手中的权利和军队才得以控制朝政。



本来司马昭的条件还挺好的,没有发动政变也没有废立皇帝,但是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那就是皇帝曹髦不甘于当傀儡的命运。

曹髦率领中宿卫和奴仆杀向了司马昭,路上就被司马昭的大臣杀死,这件事情影响极坏,司马昭不得不重新部署计划,最后他学习曹操,让皇帝封自己为晋王,把称帝的事交给了自己的儿子。

参考资料 《三国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司马   蜀汉   乱臣贼子   司马昭之心   晋朝   路人皆知   里应外合   骂名   大臣   政权   父子   公元   时机   皇帝   家族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