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全才的皇帝朱瞻基,为什么在壮年时突然意外离世?真相是什么?

其实,明朝的皇帝,就没几个是正常死亡的。


开国皇帝朱元璋活了七十岁,但当皇帝比当和尚那会儿痛苦万分。


再往后,朱允炆被叔叔追杀得下落不明,一说在宫廷大火中自焚,一说也躲在哪里当和尚去了。


朱棣抢了侄子的位,被后人一直诟病到现在,而且自打当了皇帝之后,一个儿子也没生出来。


朱高炽就更不用说了,虽然后世对他的风评挺高,但可惜龙椅只坐了十个月,死因也是历史悬案。


朱祁镇皇帝当到一半,被抓去了瓦剌留学。


朱祁钰皇帝当到一半,哥哥朱祁镇突然回来了,哥哥上位后,他也气死了······


总而言之,在中国古代,皇帝其实是一项高危职业,这个职业看似光鲜亮丽,背后充斥的不是权谋就是屠杀,即便坐上龙椅,也是如坐针毡,毕竟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今天的主角,朱瞻基,天之骄子,十三岁就被朱棣立为皇太孙,受尽万般宠爱,二十六岁登基。


他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开创盛世,却在三十六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这是为何?


朱瞻基不是猝死,不过还是可以用“太突然”来形容。


从1435年1月发病开始算起,朱瞻基病情先是头疼和恶心,紧接着身体发麻和呼吸困难,到了1月30日已经不省人事。


好在清醒前朱瞻基及时做了最后部署,命群臣于紫禁城文华殿参见皇太子朱祁镇,并将太子托孤给母亲张太后。


第二天朱瞻基就溘然长逝,年仅38岁。


关于他的死因,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积劳成疾致死。

从朱元璋时,为了加强皇权,朱元璋就把丞相制度给废除了,这样做确实使权利都集中到了皇帝手中,可是换来的却是繁重的工作量。

6

皇帝直接管理部,朱元璋是个工作狂,甘之若饴,可是后来的皇帝能否法胜任如此繁重的工作?


所以有人说朱瞻基死于过劳死。



第二,纵欲过度之说

这种说法有点不靠谱了,朱瞻基一共就两后一妃,正史中也没有记载过朱瞻基纵欲过度的事情,而且相反朱瞻基还是个“扫黄”达人。


朱瞻基本人是很讨厌腐朽荒淫的生活方式的,所以纵欲过度也不成立。



第三,死于金属中毒,

因为他给自己心爱的蛐蛐专门打造出宣德炉来,这种炉子材料中很重要的一种成分就是铅和汞,朱瞻基恨不能吃饭、睡觉都捧着这个东西,就像现代人玩手机一样。



第四,死于家族遗传病

朱瞻基的父亲只活了48岁,而他的两个儿子一个活了30岁,一个活了38岁。

后面的明孝宗只活了36岁,明武宗活了31岁,木匠皇帝明熹宗只活了23岁。

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是个200多斤的大胖子,肥胖极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同时这些疾病基因也极易遗传到下一代的身上。



我个人倾向于第四种,死于家族遗传病。


大明王朝皇帝,除了朱元璋和朱棣,后面的皇帝年限都没有超过40岁,朱瞻基从发病到死亡只用三天时间,应该是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这里提一下,朱瞻基死后,有多达十位妃嫔被迫殉葬。


这当中就有明朝开国功臣,武定侯郭英的孙女郭爱,入宫仅仅20天就赶上朱瞻基病逝。


临终前郭爱留下绝笔,感叹人生“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


封建制度,是真的残酷啊。




公元1435年,大年初三这一天,乾清宫内,35岁的明宣宗朱瞻基,躺在床上。他双眼无神,神情倦怠,气若游丝。

床前,乌压压跪了一地的人,个个强忍悲声,双眼红肿,六神无主。

朱瞻基强撑着一口气,十分吃力地说完了遗诏,吩咐人即刻颁发,随后便怀着无尽的不甘咽了气。

大太监含着哭腔尖声尖气地叫道:“皇上驾崩啦!”




顿时,承乾宫内响起震天动地的哭声。

要说朱瞻基的死,实在是来得突然又诡异。

13天前,朱瞻基还是个身强体健的男人,他的强壮程度堪比一个营中士兵,亲自上阵杀敌都不在话下。

然而这样健康的他,在腊月二十一这天突然就病了, 而且病势发展极快,太医们也都说不清楚他到底患的是什么病,用尽毕生所学为他治疗,可病情丝毫没有好转。

到了大年初一,朱瞻基已经病得无法上朝了,只能在文华殿召见大臣们,并交代了后事,立9岁的皇子朱祁镇为太子。




大年初二,他回光返照,强撑病体处理了一些政事。

大年初三,他在乾清宫留下遗诏,撒手人寰。

《明史·本纪第九·宣宗》上记载:

十年春正月癸酉朔,不视朝,命群臣谒皇太子于文华殿。甲戌,大渐。罢采买、营造诸使。乙亥,崩于乾清宫,年三十有八。




虽然史书上记载,朱瞻基享年38岁,可实际上,这是按照中国传统,天一岁地一岁,是在逝者实际年龄的基础上虚了两岁。

朱瞻基生于1399年3月16日,逝于1435年1月31日,死的时候还没过生日,实际上只有35周岁而已。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明宣宗,就在35岁的人生黄金年龄,毫无征兆地去了,留下幼子寡母,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他的死,被世人议论了600多年。

那么,朱瞻基英年早逝的真相是什么呢?




一.传奇又完美的明宣宗朱瞻基


在说朱瞻基的死因之前,奇韵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位明朝第五位皇帝。


1.带着使命出生的“好圣孙”


朱瞻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重孙子,是明成祖朱棣的孙子,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儿子。

朱瞻基的命特别好,他是嫡长子,这在帝王家,是无比尊贵的身份。

除此之外,朱瞻基的出生还和某些美好的愿望联系在了一起。

《明史·本纪第九·宣宗》上记载:

生之前夕,成祖梦太祖授以大圭曰:“传之子孙,永世其昌。”既弥月,成祖见之曰:“儿英气溢面,符吾梦矣。”比长,嗜书,智识杰出。




朱瞻基出生之前,他爷爷朱棣(当时还是燕王)做了个梦,梦见已经过世的朱元璋,递给他一片大圭,并说道:“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所谓“大圭”,也叫玉圭,是皇帝手里所执的玉质手板。

它属于一种礼器,代表的是等级身份以及权力,皇帝的玉圭,也就意味着皇权。

朱棣梦见父亲将玉圭授予自己,还说了那句话,自然而然联想到了“继承大统”。




正当他在琢磨这个梦的时候,下人来报,说朱高炽的正妻张氏生下一个男孩,这便是朱瞻基。

朱棣听了大喜。

朱棣觉得这孩子和自己真像,眉宇之间泛着英气,这不就是梦里边,朱元璋提到的那个“传世之孙”嘛!

从此之后,朱棣对这个大孙另眼相看,倾尽全力来培养他。

甚至有一种说法,说朱棣下决心谋反推翻朱允炆,就是因为这个梦,因为这个孙子。

朱瞻基在这种特殊的关爱下长大,他身体健硕,长相俊朗,在外形上比自己那个又胖又瘸的老爸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不仅如此,他还天资聪颖,悟性绝佳,学什么是什么。

朱棣给他安排了各方面的老师,文化、武术、军事、治国、书法、美术,朱瞻基全都学得有模有样,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

等到朱瞻基十几岁时,朱棣出兵征战会特意带上他,耳濡目染之下,朱瞻基年纪轻轻就能征善战。




其实,朱棣就是按未来皇帝接班人的标准来培养朱瞻基的。

朱瞻基12周岁,爷爷朱棣就将他立为皇太孙。

要知道,历史上立太子的不胜枚举,立太孙的可是少之又少,由此可见朱棣对他的偏爱。

事实证明,朱棣的眼光不错,而且这番培养很成功。




2.完美的大明接班人


明成祖朱棣过世后,朱高炽继位,可他当了不到一年的皇帝就病逝了,于是25岁的朱瞻基接过重任,成了大明第五位皇帝。




他刚一继位,就面临野心二叔朱高煦的谋反。可他丝毫不慌,慢条斯理地制定策略,御驾亲征,轻轻松松就把二叔摆平了。

此后,朱瞻基励精图治,一心治理国家。

朱瞻基在治国上,实行的是仁政。

他喜欢乔装,在民间查访,因此很了解百姓疾苦,很爱民。

他在位时减赋税,给老百姓实惠。他还修改律法,废除掉了很多过于残忍的刑罚,增加了很多劝诫教化犯人的办法。

对外关系上,朱瞻基是尽力搞好外交,增加经济往来,避免武力冲突。这样一来对外征战减少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在朱瞻基的一系列举措下,大明的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

以至于后世将朱高炽和朱瞻基的统治时期称作是“仁宣之治”,以示赞美。




二.英年早逝,死因成谜


朱瞻基病的突然,死得蹊跷,死因不明确,即便在史书上,也没有明确记载真实死因。

因此,后世不少人都在议论他的死因。

600年来,关于明宣宗朱瞻基的死因,大体有以下6种,1.服食丹药中毒说;2.个人嗜好导致中毒说;3.纵欲致死;4.过劳死;5.居住环境中毒说;6.遗传病

其实这6种说法,只有一种比较靠谱,其余纯属无稽之谈。




下面奇韵就来具体分析一下这几种说法。


1.服食丹药中毒说


古代有不少帝王以及名人,都迷恋服食丹药,谋求长生不老,因此而中毒。

服丹过量去世的名人也不少,比较知名的,比如秦始皇嬴政,比如唐穆宗李恒,比如明光宗朱常洛。

服丹中毒是因为丹药里的成分。古代炼丹的原料有朱砂、铜、硫磺、黄金、各种石头等,这些东西经过高温会产生汞、砷,以及重金属这些有毒物质,人要是服用,会导致慢性中毒,时间长了,那就一命呜呼了。




而明朝皇帝迷恋炼丹服丹并因此中毒的都不止一个,坊间便流传出朱瞻基英年早逝也是因为服丹中毒一说。

实际上,历史上的朱瞻基是不屑于服丹的。

一方面,史书上没有朱瞻基服丹的记载;

另一方面,朱瞻基是一个对生死看得比较开的皇帝。

《明实录》记载了朱瞻基的遗诏:

朕以菲薄获嗣祖宗大位,兢兢夕惕惧,弗克负荷。盖今十有一年矣,而德泽未洽于天下,心恒愧之。比者,遘疾日臻弥留,夫死生常理,修短定数。


“夫死生常理,修短定数”,说明了他对生死的看法。

这样一个人是不屑于服丹药求长生的。




2.个人嗜好导致中毒说


朱瞻基有两大个人嗜好,一是斗蛐蛐,二是把玩香炉。

而这两个嗜好,就引发了一种猜测,那就是铅中毒致死。

朱瞻基在位时,曾因为这两大喜好,特意下旨,命匠人为自己烧制了特殊的蛐蛐罐和香炉,他下令烧制的这批香炉,便是赫赫有名的宣德炉。

然而不论是蛐蛐罐,还是宣德炉,却都是含铅的,因为里面有一种原料叫“倭源白水铅”,名字虽花哨,实质上就是铅。




人体摄入过量的铅是会中毒致死的,因此有人猜测,天天抱着蛐蛐罐、把玩宣德炉的朱瞻基,长此以往就铅中毒了。

不过奇韵可以肯定地说,这种说法是胡扯。

确实,人体摄入过量的铅会中毒致死,奇韵还特意查询了资料,这个致死量是50克。

但铅中毒是有条件的,导致人体铅中毒的途经有两个,一是呼吸道,二是消化道。

先说呼吸道,铅这种东西在稳定状态下是不挥发的,也就没办法通过呼吸道吸入,只有那种铅冶炼行业,或是现代的蓄电池生产、还有喷涂行业,才有机会将空气中的铅元素吸入。

再说消化道,这个就简单了,说白了就是吃进去,古代炼制的丹药或是某些中药,含铅,长期服用会导致铅中毒。

而皮肤直接接触固体铅,是不易中毒的,拿手摸铅块,更易发生的是皮肤瘙痒蜕皮。

所以说,朱瞻基就算是24小时抱着蛐蛐罐和宣德炉把玩,也不会引发铅中毒的,毕竟只是把玩而已,又不是拿蛐蛐罐或者宣德炉泡茶喝。




3.纵欲致死说


这种传言大约是来自野史,以及朱瞻基死后妃嫔殉葬的名录。

野史云,朱瞻基曾服用过有助于那方面的丹药。

野史认为,朱瞻基喜欢娱乐活动,爱玩的人自然也喜美色。

还有朱瞻基驾崩后,安排的殉葬嫔妃就有10名之多,这也成了他好色的证据之一。

再加上朱瞻基的老爸,明仁宗朱高炽就好美色、纵欲,难免就会让人编排,朱瞻基是遗传老爸、效仿老爸。

而实际上,朱瞻基就算再爱玩,也和纵欲沾不上关系。




首先,正史上一丁点关于朱瞻基纵欲的记载都没有。

其次,我们有一个误区,实际上,朱瞻基的后宫配置十分简单。

我们看正史上的记载,朱瞻基真正的后宫妃嫔,实际上只有4人。

一是原配胡善祥,胡皇后;




二是毕生挚爱孙皇后(最初是妃,后来胡皇后被废,孙氏被封皇后);




三是吴贤妃,宫女出身,有幸被朱瞻基看中,之后便被藏在宫外,因为朱瞻基怕被真爱孙皇后发现,影响夫妻感情,一直到朱瞻基临终前才正式接进宫。

四是国嫔郭爱,郭爱本来是个有名的才女,因为名气大,被选进宫,可是进宫没多久就病死了,嫔这个身份还是死后追封的。

朱瞻基共有2个儿子,3个女儿,是胡皇后、孙皇后、吴贤妃这三人所生。也就是说朱瞻基真正的妻妾就只有这三位而已。

至于为他死后殉葬的10名妃子,原本都是宫女,是为了给皇帝殉葬,临时封的妃子充数而已。

朱瞻基这个人的确喜欢娱乐活动,但是他对女色方面确实需求不高,喜欢玩乐不代表就喜欢美色,实际上他是一个更看重男女感情的人。

所以说,纵欲致死之说就是无稽之谈。




4.过劳死说


这种说法认为,明太祖朱元璋,自从废除丞相制度之后,皇权达到前所未有的专制集中,皇帝需要直接处理的政务也是直线上升,工作量巨大。

在这种制度下,只要是想好好工作的皇帝,就不得不超负荷工作。

朱元璋在位时,是“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也就是说连续30年,基本都没休息过。据史料记载,朱元璋一天处理的政务能达到好几百件。

到了朱棣在位时,依然是劳心劳力,日理万机,而且还要御驾亲征。




所以有人就认为,到了朱瞻基这儿,工作量依然巨大,每天超负荷地工作,积劳成疾,以至英年早逝。

可实际上,朱瞻基可比自己的太爷爷、爷爷幸福多了。

虽然到了朱瞻基这儿依然没有丞相,但是当时的内阁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了,内阁制度是明朝创立的,替皇帝分担工作量的一个设置。

而且除了内阁,朱瞻基还想了一个办法,他在宫里办了个“内书堂”,挑选一些聪慧的太监在内书堂读书,再选优秀的出来,帮自己办公。




这些小太监替朱瞻基抄写文件,减少了他不少的工作量。

后来朱瞻基甚至设立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

朱瞻基不仅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好皇帝,也是一个脑子很灵活的人,他不拘泥于条条框框,他会不断地去摸索,去创新。

朱瞻基这种性格,是把个人生活看得比较重的,要他像太爷爷那样,为了事业放弃其他,做一个工作狂,那是不可能的。




朱瞻基留下来的宣德炉、蛐蛐罐和那些精美的书画作品,便是有力证明。

他在当上皇帝之后,依然有精力设计宣德炉的样式,陶腾蛐蛐、斗蛐蛐,写书法画画送人,这些都能说明,朱瞻基是一个能够合理安排自己工作生活、劳逸结合的皇帝。




再者,朱瞻基在位时,整个大明的政局也比明初那会好多了。

明初,北元以及周围外族虎视眈眈,时不时搞事情,皇帝除了搞经济发展,还得想办法御敌。

等到了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国力也强大起来了,大明整体的局势也稳定多了。

汉王谋反算是朱瞻基时期的一件大事,但是汉王的谋反水平很低,朱瞻基没费什么力气就把他给治了。

也就是说,朱瞻基在位时,工作量本来就比以前少,而且朱瞻基还会给自己减负,他是不可能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的。




5.居住环境中毒说


现代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朱瞻基是死于甲醛中毒。

理由是,朱瞻基1425年继位,搬进皇宫居住,这个时间恰好是北京紫禁城全部建成不久。

紫禁城,从1406年开始修建,一直到1420年建成使用。

这种观点认为,朱瞻基搬进去住的时候,宫殿还在大量释放甲醛,他在这种环境住久了,就甲醛中毒了。




这种观点一眼看去似乎有点道理,但禁不住推敲。如果让了解古代建筑的人看了,那得笑掉大牙。

一方面,古代木质建筑材料单一,都是榫卯结构,并不需要多少胶水粘合;

另一方面,当时用胶,用的也是鱼鳔胶,用的漆,是由十几种植物熬制成的一种油状物,都是安全环保的。

因此,古代建筑装修,即使建完立刻住人都是没问题的。

甲醛中毒说,纯属是现代人以今论古。




6.遗传病说


遗传病说,是6种说法中最靠谱的。

你可能会有疑问,朱元璋、朱棣不都是身强体健嘛,能上阵杀敌,而且寿命不算短,能有什么遗传病?至于朱瞻基的老爸朱高炽身体不好,是因为贪吃不爱动。

朱元璋、朱棣,确实寿命不算短,一个活了71岁,一个活了64岁,这在平均寿命比较低的古代,已经算是高寿了。

但实际上,我们看看明朝所有皇帝的寿命,16个皇帝,朱元璋、朱棣算是里面寿命最长的。




16个皇帝中,刨除去失踪的朱允炆和自尽的朱由检不说,14个人中,只有4人寿命在50岁以上,20多岁、30多岁英年早逝的竟然有10个。

由此可见,明朝皇帝大多短命,似乎遗传基因可不太好。

而且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一代不如一代。

先来看看朱元璋的儿子们。




朱元璋一共26个儿子,除了6个夭折和意外身亡的,20个儿子里,活到50岁以上的有12个,40岁之前早亡的有5个。

整体看来,寿命还是可以的,毕竟古代医疗条件差,50岁就算不错。

朱棣的儿子共3个,其中老二和老三都因为谋反非正常死亡,就不说了。长子朱高炽体胖(据有关史料,有300多斤),贪吃,患有一系列肥胖引起的慢性病(指心脑血管病),身体不好,后来47岁时暴毙(一说是心脏病发作逝世)。

我们看看朱棣长子朱高炽这一支的情况。




朱高炽一共生了10个儿子,虽然他身体不好,但还是比较能生的,其中活到50岁以上的只有1个,40岁之前就早亡的有7个,这整体寿命也太差了点。

到了朱瞻基这一支,干脆只生了两个儿子,朱祁镇和朱祁钰,而且这哥俩都不长寿,都是30多岁就没了。

由此可见,其实朱元璋的儿子们整体看来,在寿命和身体健康方面还是可以的,主要是到了朱高炽之后,后代们短命的多了很多。




很可能是在朱高炽这里,他身体患有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并且将这些遗传给了后代,后代们的基因越来越差。

众所周知,心脑血管病是有遗传风险的。

朱瞻基从发病到去世,只有十几天,这种病势发展,很像是心脑血管疾病爆发。

朱瞻基从小习武,给人的感觉很健康,但基因里还是带着遗传病的。

也正因为如此,他发病暴毙,让人们很难接受。




其实,皇室遗传病,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比较典型的,唐朝皇室遗传“风疾”(按现代话说,属于脑血栓、脑梗塞一类),唐朝诸多皇帝以及皇室成员都患有风疾,李唐皇室成员年轻时没什么,大多都是中年后发病,然后导致早亡。

在正史中,明确记载患有风疾的皇帝,就有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顺宗、唐穆宗、唐文宗、唐宣宗七人,可见其遗传性之强。




三.结语


综上,导致朱瞻基壮年意外离世的原因,最可能的便是遗传病。

明宣宗的突然离世,是明朝的一大损失。

明宣宗朱瞻基太过完美,太过优秀,他的接班人朱祁镇,与之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




朱瞻基的意外离世,9岁小皇帝仓促接班,大明江山处境艰难。

每每说起耻辱的土木堡之变,时常有历史爱好者感慨道:如果朱瞻基多活20年,明朝的历史将会改写,甚至可以多续命100年。

然而,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假设,没有如果。





朱瞻基13岁被立为皇太孙,15岁远征漠北,26岁登基,次年就平定叔叔的叛乱。他不好女色,不弄丹药,却在36岁时突然暴毙。他的死因,后世争论了600年。

明宣宗朱瞻基,是朱棣最宠爱的孙子,自小被他当成接班人培养。

朱瞻基出生时,朱棣还是燕王,但他突然梦见了父亲朱元璋。

在梦中,朱元璋将象征着权力的大圭,赐给了朱棣,并嘱咐他:“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此后,朱棣听闻下人来报,他得了一个孙子。

这个孙子,就是朱瞻基。

当时,朱棣摸着小婴儿的脸说:“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此后,他就把朱瞻基当成接班人来培养,甚至,他发动靖难之变、夺取皇位,也与朱瞻基脱不了关系。

朱瞻基有多受宠呢?

本来朱棣一点都不喜欢儿子朱高炽,但为了把皇位交到孙子手中,夺取皇位后,他就册立了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为太子。

一时之间,“好圣孙”的名头,传遍了大江南北。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高炽继位,朱瞻基也从皇太孙变为皇太子。

3年后,48岁的朱高炽去世,26岁的朱瞻基登基为帝,成为明朝的第5位帝王。

他文武双全,刚继位,就迅速肃清叛乱,解决了蠢蠢欲动的叔叔,并改革政治机构,休养生息,一度出现了“仁宣之治”的局面。

仁宣之治,是继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又一个政治清明、百姓安居、经济空前发展的局面。

由此可见,朱瞻基的才能不凡。

史书上甚至直接称他的功绩,堪比“文景”。

然而,就在大家以为,朱瞻基要带着大明,走向巅峰时,他突然重病离世,年仅36岁(实岁)。

《明史·本纪第九·宣宗》十年春正月癸酉朔,不视朝,命群臣谒皇太子于文华殿。甲戌,大渐。罢买、营造诸使。乙亥,崩于乾清宫,年三十有八。

从明史的记载看,朱瞻基从生病到离世,中间只有3天。

他一向能文能武,身体康健,如此匆匆离世,引起无数人怀疑

后世关于朱瞻基去世的真相,争论不休,但总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说辞:

其一,家族遗传病。

追溯朱家一脉的寿命,我们可以发现,“短寿”早已有迹可循。

朱元璋最喜欢的儿子——朱标,37岁病逝;朱棡,40岁病逝;朱梓,21岁去世;朱杞,一岁去世;朱檀,20岁去世;朱松,28岁病逝;朱楹,34岁去世……

朱元璋的儿子们,似乎都很短命。

在40岁之前,因为病弱去世的,有近10个。

此外,好几个孩子,是在青年时自焚而死。

在朱元璋的儿子中,朱棣算是非常长寿的了,他足足活了64岁。

但朱棣的儿子,似乎命也不长:

  • 明仁宗朱高炽,47岁病逝;

  • 汉王朱高煦,46岁被杀;

  • 朱高燧,50岁病逝;

  • 朱高爔,不到1岁,就早夭了。

和朱元璋一脉对比,朱棣这一脉,寿命似乎不错,但也少有活过50岁的。

我们再来看看朱瞻基的儿子,遗传病问题就更明显了。

  • 大儿子朱祁镇,幼年有残缺,长到八九岁才真正学会走路,差点与皇位无缘,37岁去世;

  • 二儿子朱祁玉,多年求子不得,24岁好不容易得一个儿子,儿子却不到一岁就夭折了,他30岁因重病去世;

《明史·卷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五十》:“父有天下,固当传之于子。乃者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

从上述分析来看,朱瞻基一脉,不管是往上追溯到朱元璋,还是往下追溯看后代,在寿命上都不算长。

皇家天子,养尊处优,寿命却这样短暂,实在不正常。

因此,有学者推论,朱瞻基英年早逝,极有可能是家族遗传病。

其二,过劳死。

除了遗传病之说,还有不少人认为,朱瞻基的英年早逝,是因为劳累过度

因为太受宠,朱瞻基一出生,就被迫学了帝王之术

古代的皇帝,可真不好当,要学的东西非常多。

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说,基本上相当于全年无休的高三生活,朱瞻基一过就是一辈子。

这种说法的理由是,朱瞻基太聪明了,不管是文史经学、农耕用具,还是谋略武艺,他无一落下。

当上皇帝后,他又在几年内创造了仁宣之治。

其背后的艰辛,可想而知。

其三,吃仙丹,金属中毒。

自古皇帝,都有求仙问药、长生不老的嗜好,明朝皇帝中也不乏其人。

而古代所谓的“仙丹”,基本都是重金属,吃多了容易中毒而死。

于是,有人推测,朱瞻基去世,是否是因为吃了仙丹,重金属中毒?

其四,沉迷女色,虚耗过度。

有野史称,朱瞻基曾经找太医要过房中药。

于是,有人联系朱瞻基游戏人生的性格,便认为他可能是因 “纵欲过度”而死。

以上,是后世推测朱瞻基死因的主要说法。

但我认为,除了第一种说法比较站得住脚外,其他说法,基本上是无稽之谈。

第一,就算朱瞻基工作量大,也绝不至于过劳死。

朱瞻基过劳死的说法,实在是有些站不住脚。

  • 1.朱瞻基身体健硕,有着军人般的体魄。

永乐九年(1411年),朱瞻基被册立为皇太孙。

自此之后,朱棣的每一次出征,几乎都会带上他。

朱棣此举,是提前练兵,也是帮着朱瞻基强身健体。

因为爷爷刻意的高强度训练,朱瞻基和病痛缠身的父亲朱高炽截然不同。

他生得健硕,生机勃勃,从外表来看,他与朱棣的身体最为相似。

而朱棣在常年征战的情况下,足足活到了60多岁。


  • 2.朱瞻基登基后的工作量,远远不及朱元璋和朱棣。

朱元璋继位时,因为多疑的性格,废了胡惟庸,并大肆揽皇权,时刻不敢休息。

他曾在8天之内,审批阅奏札共1660件,处理国事计3391件,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200多件,处理国事400多件。

据史书记载,从登基到去世,朱元璋几乎没有休息过。

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

而朱棣,因为夺皇位、御驾亲征、稳内政等诸多事项,过得也并不轻松。

和朱元璋、朱棣相比,朱瞻基登基时,虽有虎视眈眈的汉王,但整体而言,还是轻松了很多。

他在位时,明朝的局势和朝政已经稳定很多,也不需要那么忙公务。


  • 3.朱瞻基还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应该比较闲适。

在位期间,朱瞻基还有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还绘画了《武侯高卧图》、《三阳开泰图》、《瓜鼠图》等一大堆名画。

有心思发展兴趣爱好的皇帝,想必生活还是比较闲适的。

因此,说朱瞻基的去世,是因为过劳死,实在让我不敢苟同。

第二,朱瞻基绝不可能因金属中毒而死。

的确,古代帝王都爱寻丹问道,但偏偏,朱瞻基是个例外。

他一点都不喜欢炼丹之术,这一点,从他的遗诏中就能看出来。

《明实录》:朕以菲薄获嗣祖宗大位,兢兢夕惕惧,弗克负荷。盖今十有一年矣,而德泽未洽于天下,心恒愧之。比者,遘疾日臻弥留,夫死生常理,修短定数。

“夫死生常理”几个字,充分说明了朱瞻基,对于生死看得很淡,不过是顺应天理。

寻丹问道,为的是长生不老。

但是,朱瞻基本人对生死看得非常淡,根本不屑于去讨好术士,他只是遗憾,没能把祖辈留下的江山打理好。

此外,明朝的史书中,看不到半点朱瞻基服用“仙丹”的痕迹。

退一步说,就算朱瞻基服用丹药,也绝不至于30多岁,就因金属中毒而亡。

毕竟,《甄嬛传》中的雍正,可是结结实实吃了好多年朱砂,才见效的。


第三,朱瞻基并不好女色。

野史中说朱瞻基“纵欲过度”,可正史中却没有相关记载

而从朱瞻基的后宫来看,他应该是个不好女色的人。

朱瞻基的后宫,一共仅有14个后妃,其中10个都在他死后被安排了殉葬。

剩下四个,一个是被废掉的皇后胡善祥,一个是他最爱的孙氏贵妃。

从孩子的数量来看,朱瞻基仅有2个儿子、3个女儿,这5个孩子,分别来自3个母亲。

这样的“成绩”,在皇帝中实在不值一提,也很难给他扣上“好色”的帽子。

要知道,朱元璋后妃无数,光是儿子就有26个,女儿也有16个。

历史上真实的朱瞻基,是个很深情的男人,他非常宠爱孙氏,为了她不惜废掉胡皇后。

明宣宗(朱瞻基):贵妃孙氏,皇祖太宗选嫔于朕。十有余年,德义之茂,冠于后宫。(取自《明史纪事本末》)

这样的朱瞻基,绝不可能因为纵欲而死。

朱瞻基的真正死因

如果一定要为朱瞻基找一个英年早逝的理由,我更愿意相信,是遗传因素+征战受伤

朱瞻基征战多次,曾经三次边境巡逻,其中第三次就是在1434年,而他去世的时间是1435年。

两个时间,中间只隔了1年,而且,1434年,漠北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当时,强大的瓦剌在北边肆虐,成为了蒙古一带的支配力量。

瓦剌,就是后来土木堡之变中,俘虏明英宗的部落。

史书上没有记载,在这次巡逻中,朱瞻基是否受伤。

但是,他前一年还能前往边境巡逻,第二年就突然离世,着实有些不对劲。

或许,明朝皇室确实有遗传病,不能长寿,但朱瞻基在边境巡逻,也有可能受了伤。

不得不说,大明王朝的前几位皇帝,都是不可多得的好帝王。

朱元璋、朱棣,就不用说了,身体柔软的朱高炽,同样非常了不得。

在前人打下的基础上,文武双全的朱瞻基,直接带着明朝走向顶峰

只可惜,天公不作美。

若是再给朱瞻基多一点时间,让他更好发挥他的雄韬无论,或许,明朝绝不会300年而亡。

毕竟,能坚守“天子守国门”的大明,又怎么可能那么无能?

只是,朱瞻基的后代明英宗朱祁镇,实在难堪重任。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公元1453年的大年初三,有“六边形战士”、“大明好圣孙”之称的明宣宗朱瞻基,强撑着颁布了遗诏,随即便怀着无尽的不甘咽下了了最后一口气。

至此,朱瞻基走完了他并不算长寿的一生,去世时年仅36岁(一说为38岁)。

说起来,朱瞻基的死,真可谓是来的既诡异又突然。

不久前他还生龙活虎,但到了年前的腊月二十一病倒后,病情发展之快,就连当时最高明的御医都束手无策。

到了当年的大年初一,朱瞻基已经病重至无法上朝理政了。

之后,仅仅又过了两天,也就是大年初三,朱瞻基就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从发病到去世,前后也就十三天而已。

如果说,当时的朱瞻基是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从发病到去世这么快,尚且有情可原。

毕竟人到了一定的年纪,身体确实扛不住病魔的突然袭击。

但是要知道,当时的朱瞻基可是壮年,才三十多岁而已。

并且,他也不是一个历来身体素质很差的人。

曾经的他,御驾亲征,亲自上阵杀敌,足以说明他身体还算不错。

甚至,在锦衣玉食的加持下,其身体素质,还要比普通人好上很多。

但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就在朱瞻基壮年之际,正准备带着大明,在“仁宣之治”盛世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走向巅峰的他,就这样怀着满心的不甘和遗憾,暴病而亡。

十年春正月癸酉朔,不视朝,命群臣谒皇太子于文华殿。甲戌,大渐。罢采买、营造诸使。乙亥,崩于乾清宫。---《明史·本纪第九·宣宗》

那么,在壮年之际,突然暴病而亡的朱瞻基,其死因究竟是什么呢?关于这一点,后世争论不休。

毕竟他一向身体不错,但如此匆匆离世,不免令人心生疑惑。

因此,对于朱瞻基的死因,说法有好几种,比如有过劳死,有纵欲死,还有中毒而死等等,但这几种死因,到底哪一个才是真相呢?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还得从朱瞻基的爷爷朱棣活着的时候说起。

大明“好圣孙”朱瞻基

朱瞻基的出生,本身就带点不一样的神奇意味。

当初,他的爷爷,也就是明成祖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某天晚上做梦,梦到自己的父亲朱元璋,亲手赐给他了一个大圭。

什么是大圭呢?

简单来说,就是一块形状狭长,略似剑叶的玉质手板。

不过,这可不是一般的玉石手板,在古代,通常是皇帝所执的,而其背后的象征,自然是无上的权力。

而朱棣在梦里,正是梦到朱元璋给他了个这玩意。

并且,朱元璋在将大圭赐给朱棣后,又说到,“传世之孙,永世其昌”,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意味着将来要把最高权力交给他。

所以,这个梦,让朱棣回味悠长。

而正当他醒来后,琢磨这梦到底预示着什么的时候,家里的下人,跑来告诉了朱棣一个令他十分开心的消息。

他的大孙子,朱瞻基降生了。

朱瞻基的父亲,乃是朱棣的长子朱高炽,也就是后来的明仁宗,而朱瞻基也是朱高炽的第一个儿子。

所以,这就意味着,朱瞻基就等于是朱棣的长子长孙。

家里添人进口,本身就是一件高兴的事,更何况所添的人口,还是自己的第一个孙子,这更让朱棣十分高兴。

而在他高兴之余,突然意识到,难道,刚才做的梦,正映证在孙子的身上吗?

想到这里,朱棣越想越高兴,无形之中,就开始对这个刚出生大大孙子,充满了无限的疼爱之情。

等到朱瞻基满月,下人将他抱给朱棣后,就更让朱棣喜爱异常。

为什么呢?史料记载,朱棣看朱瞻基脸上一团英气,同时鼻子眼儿都和自己极为相像,当时就说,“儿英气溢面,符吾梦矣。”

由此,朱棣就对朱瞻基这个大孙子另眼相看,开始尽全力对其培养。

之后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清楚,在朱瞻基还不满一岁之际,朱棣就发动了“靖难之役”,率兵前后,历时四年,最终直捣南京,自己登上了皇位。

而民间就此事历来有种说法,是说朱棣最终下定决心起兵,正是因为那个梦和大孙子朱瞻基。

当然,具体是不是这个原因才让朱棣决定起兵的,我们暂且不说,但从朱瞻基出生不久,他就备受特殊的关爱,这则是实打实的事情。

朱棣除了对其安排有最好的师资之外,甚至在其四岁那年,还跟着巡幸了尚在建设的北京。

期间,朱棣亲自带着朱瞻基,观看农家耕种所用农具及田家衣食,事后,又对他谆谆教导,告知他要珍惜民力。

而这在当时,对于其他皇孙乃至一般的皇子,都是做梦都不敢想的恩宠。

其实说白了,当时的朱棣,虽未明说,但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将朱瞻基当做一个未来继承人进行培养。

当然,朱瞻基本人也确实十分优秀,这自然就更让朱棣喜欢。

而正是源自祖父的这份喜欢,朱瞻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自己以及父亲朱高炽的未来,上了一道强力的保险。

怎么回事呢?这还得说到朱棣就皇太子一事产生的苦恼。

朱棣登上皇位后,便有心册立皇太子,不过,对于究竟册立谁,他却十分犯难。

他有四个儿子,除幼子朱高爔早夭外,还有三个长大成人,分别是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以及三子朱高遂。

并且这三人,是一母同胞,均为朱棣的发妻,也就是明初功臣徐达之女所生。

而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三人中,有人不是嫡子,那自然就会被排除在外,但三人却都是嫡子。

当然,都是嫡子的话,那就按照老规矩,立长不立幼,这不就解决问题了?

道理是这个道理不错,朱棣也明白这一点,可关键是,他的嫡长子朱高炽,实在有些“上不了台面”。

这里所说朱高炽“上不了台面”,倒不是说他能力不行,相反,朱高炽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

举个例子,当初,朱棣靖难期间,命长子朱高炽留守北平,结果,年轻的朱高炽,迎来了李景隆所率的数十万大军围攻。

更要命的是,朱高炽当时手中的兵力,仅有一些老弱病残。

但就是在这种危急情况下,朱高炽不仅没慌,反而对内安抚城中军民,使得城内“人人欢悦”,对外以身作则,每天四鼓就起床,二鼓才休息,不分昼夜的督治守备事务。

更难得可贵的是,那个时候的朱高炽,已经能放下架子,礼贤下士,咨询老于兵旅及才识的文吏,与这些人,共同商议该如何应对。

这么一来,城内人人皆服,也正是靠着众人同心,朱高炽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李景隆的数十万大军,最终等到了父亲朱棣的回援。

最后的结果,则是在朱棣的回援后,城内外两头夹击之下,李景隆大败而逃。

而朱高炽成功的防守,也让这一战,成为整个靖难之役的过程中,最为耀眼的存在之一。

由此可见,朱高炽的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

之所以说他“上不了台面”,则是说他的外在形象,着实有点不像个当皇帝的人。

史料记载,朱高炽十分肥胖,以至于有时候走路,都歪歪扭扭,另外,他的腿脚还不太灵便,总之就是形象不太好。

这么一个形象,若是当皇帝,属实是有些“有碍观瞻”。

而与之相反的,朱高炽的二弟朱高煦,不仅能征善战,并且脾气、长相都很像朱棣,所以,在这两人之间,朱棣十分犹豫。

到底选哪个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呢?

而最终,朱棣还是选择了朱高炽为皇太子,这其中,除了有朱高炽本身具备的治国能力之外,同样也有朱瞻基起到的积极作用。

史载,当初朱棣曾就立谁为太子一事,专门召开群臣会议,会议上,大臣们各抒己见,但讨论半天,朱棣始终没能拿定主意。

会后,朱棣单独留下了当时久负盛名的大学士解缙,想征求他的意见。

而解缙是一直主张立长不立幼原则的,也就是说,他支持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因此,朱棣在征求他意见时,他毫不犹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但说完后,朱棣并没有反应,这就表明,对于解缙的答案,朱棣并不是十分满意,或者说依旧在犹豫。

关键时刻,解缙说了三个字,当即就让朱棣下定了决心。

哪三个字呢?正是十分著名的“好圣孙”。

这三个字看似简单,但实则不简单,好圣孙自然是指朱瞻基,而解缙也知道朱棣对于朱瞻基极为看好,历来就是拿他当未来的继承人培养。

所以,解缙正是抓住了这一点。

用这三个字,委婉的向朱棣表明,若是将来想让朱瞻基继承皇位,那只能立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为太子。

只有这样,在未来,皇位才会传到朱瞻基手里。

而正是这三个字,一语惊醒梦中人,朱棣也觉得深以为然,由此,大明未来两代的君主人选,就这么定了下来。

而事实证明,朱棣当年的选择确实没错。

在他去世之后,随着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父子的先后在位,二人采取的宽松治国、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让大明朝国力蒸蒸日上。

堪比周朝“成康之治”,以及汉朝“文景之治”的明朝“仁宣之治”,便是这父子二人共同努力下的成果。

而鉴于朱高炽在位时间不足一年,因此可以说,仁宣之治中,朱瞻基要占据更多的功劳。

所以,当年简简单单的一句“好圣孙”,却为大明朝带来了一个盛世,这个选择,朱棣做的极为正确。

全能六边形战士朱瞻基

为什么说朱瞻基是“六边形战士”呢?其实很简单,主要是他会的太多了。

作为古代的皇帝而言,每个人擅长的方向不一样。

有些善于治国,有些善于征伐,当然,也不乏有两者皆精的。

还有一些皇帝,善于艺术类,比如琴棋书画,像大宋朝的宋徽宗局势如此,自创的“瘦金体”,时至今日仍广为流传。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少有皇帝,能做到样样精通的。

善于治国和征伐的,一般对艺术类的玩意都不怎么精通,而善于琴棋书画的,通常对治国和征伐就有点外行。

毕竟,这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专注力在这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自然就匮乏。

不过,很少有不代表没有。

而大明朝的明宣宗朱瞻基,恰恰就是这么一个几乎无所不通,且无所不精的皇帝。

先说治国。

治国这方面,就不用过多赘述了,仁宣之治,就是最好的证明,如果朱瞻基没本事的话,那也达不到这个程度。

更难得可贵的是,朱瞻基和他的父亲一样,也是个爱民如子的皇帝。

史载,“坐皇宫九重,思田里三农”,这就是朱瞻基继位后的心态,他曾某次出巡,见路边有耕种农民,当即下马询问农事。

不仅如此,他还取来农具,亲自尝试耕种。

而在耕种几下后,朱瞻基对周边大臣就说,“朕三推巳不胜劳,况吾民终岁勤动乎。”

如此种种体恤农民之事,在朱瞻基在位期间数不胜数,正是带着这样的心态,终其一朝,各种惠农政策屡屡颁布。

比如,他曾多次下令减免赋税,又恐民累,下令湖广等地罢采树木,还有一次,他听说东莞官员强令当地民众采珠,致使民愤极大,当即就惩治了相关人员,并停止该项进贡。

总之,朱瞻基在位期间,没少为底层老百姓考虑,而百姓们的安居乐业,也拜此所赐。

除了体恤农民,朱瞻基与下属之间,更是和谐无比。

曾经有一次,朱瞻基需要与大学士杨士奇商议一个事情,但当时已至深夜,如果宣其进宫,必然让杨士奇辛苦。

为此,朱瞻基干脆直接来到杨士奇府上,以至于杨士奇惶恐不已,事后还多次劝谏朱瞻基,不要自降身份去臣子家中。

靠着这样与下属亲近,朱瞻基在位时,不仅有“三杨”,还有周忱、蹇义、夏原吉这样的才人,共同为大明朝竭心效力。

而当时大明朝的政清治明,也是受此影响。

说完治国,再说征伐。

对于征伐这方面,朱瞻基可以说是完美的继承了自己祖父朱棣的优点,他虽然身为皇帝,且还是太平盛世的皇帝,但却丝毫不怯战。

登基伊始,他便赶上了自己的亲叔叔,汉王朱高煦的叛乱。

得知消息后,为了起到震慑全国的目的,朱瞻基决定御驾亲征,同时他敏锐的分析出朱高煦的动向,最终成功平定该场叛乱。

之后不久,朱瞻基又亲自率军巡视北境,恰逢当时兀良哈侵掠会州,一般来说,遇到敌袭,普通的天子都会有多远躲多远。

但朱瞻基不一样,他不仅不躲,反而迎上前去。

史料记载,当时朱瞻基亲率三千骑兵,出喜峰口,并与敌军遭遇后展开大战。

并且,朱瞻基还和普通的将士一样,亲自上阵杀敌,而他的举动,令明军将士士气大振,最终成功击败兀良哈。

会治国,且能治的好国,又敢打仗,还是亲自去打,这已经超越了不少古代的太平天子。

而这还不算完,朱瞻基在位期间,对于军事上的各项举措,以及其思想指导方针,同样令人值得称赞。

武备方面,朱瞻基秉承“居安思危”宗旨,时常告诫大臣,“天下虽安,不可忘武”,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大明朝在当时的整个战力,还是相当不错的。

治军方面,除了沿袭曾祖父朱元璋,以及祖父朱棣的治军方略外,朱瞻基重点提出,要树立以岳飞等古代名将为榜样,要求将士“武事既精、忠孝兼备”。

即不仅仗打得要好,思想上也要以忠孝为根本。

另外,爱恤士卒也是朱瞻基治军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他的要求下,军队中,一旦发现有将领虐害军士,一经查实,必然会得到严厉惩治。

单是上述这三个方面,已经在古代可以称作是一个明君了,但朱瞻基“会”的显然不止这些。

在治国、治军以及打仗的同时,朱瞻基对于艺术上的追求,也是一直没停过。

他爱好诗词,是古代皇帝中,比较高产的一位作家,现存的《大明宣宗皇帝御制集》中,单是朱瞻基所作的诗词,就达千首左右。

他还爱书画,尤其善于画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等。

目前流传下来的,有《瓜鼠图轴》、 《戏猿图》、《万年松图》、《一笑图》、《鼠石图》等,这些均是出自朱瞻基之手。

此外,朱瞻基骑射功夫同样十分了得,曾经他在十几岁时,就因骑射过人,深得朱棣的称赞。

要知道,朱棣可是曾经在边关混过好几年的人,也是和草原上善于骑射的蒙古人打过多年的交道,能让他开口称赞,足以说明朱瞻基的骑射功夫确实不错。

这么一看下来,朱瞻基还真是一个近乎“完美”之人,也正是他有如此多的强项,故而,才会有了一个“六边形战士”之称。

而要想达到朱瞻基这种各方面都精通擅长的程度,首先第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得精力充沛。

不然的话,根本就做不到样样精通。

但就是这么一个兴趣广泛,且精力十足的朱瞻基,却在壮年之际,说去世就去世了,这不管怎么看,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那么言归正传,朱瞻基的死因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看比较流行的几种说法,都是如何认定朱瞻基死因的。

第一种,过劳死。

过劳死很容易理解,就是因为工作强度大导致的猝死。

而这种说法的依据是,明朝自打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后,皇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集中,在这种情况下,皇帝本人自然工作量大。

据说朱元璋活着时,曾经一天就处理了多达几百件政务。

因此,大量且高强度的工作,确实会有引起过劳死的可能性。

说到这里,有人就会疑惑,那为何朱元璋没有过劳死呢?很简单,人家朱元璋,那是吃苦长大的孩子。

从小受尽磨难,长大东征西讨,身体素质自然就会比生在深宫的朱瞻基强得多。

哪怕是朱棣,起码从小到大也经历过很多风浪,身体素质也相对好得多。

所以,朱元璋能做到日理万机,朱棣能做到处理政务之余,又御驾亲征,但养尊处优的朱瞻基就做不到。

因此,最终他积劳成疾导致了自己过劳死。

那么,这种说法有没有可能呢?从表面看,有可能,但仔细推敲,并无可能。

为什么呢?首先,朱瞻基本人,不是那种像他曾爷爷朱元璋般的“工作狂”。

如果他是工作狂的话,就不会因为爱玩蛐蛐,给自己弄了一个“促织天子”的绰号。

此外,他还喜欢书画,且颇为精通,也喜欢戏游,甚至没事还经常召集杨士奇等大车一同出游。

既然都能有时间玩蛐蛐、出游以及写写画画,就充分说明,朱瞻基是一个懂得劳逸结合的人,不是那种除了工作还是工作的人。

况且,朱瞻基登基后,也对自己的工作内容,进行了一定的优化。

比如,他加强了内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只要内阁通过的条陈,朱瞻基通常都会批准,如此一来,内阁就比之前更具有决策力量。

而这就在无形之中,减少了朱瞻基的工作量,不必事必躬亲。

还有,也正是朱瞻基,开始有意识的让太监参与到朝局之中,当然,比如明朝后期的司礼监“批红”权,基本上就是从朱瞻基这里开始的。

总之,种种对于内政上的改革优化措施,虽说目的不尽相同,但无一都减少了朱瞻基的工作量。

而工作量的减少,自然就不会再出现曾经朱元璋时期那种日理万机的情况。

最重要的是,朱瞻基时期的大明,与朱元璋和朱棣时期的大明,已经大不一样。

朱元璋时期,政权初创、百废待兴,各种事务千头万绪,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必须也不得不每天忙的飞起。

而朱棣时期,虽说局势好了不少,但外部威胁依旧存在,同时内部朱棣也需要稳定统治,因此,他也会忙得很。

但朱瞻基时期,就基本没有上述这种情况了。

通过朱元璋和朱棣两代人的打拼,大明基本已经步入正轨,而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虽说在位时间段,但也干了不少实事。

这么一来,到了朱瞻基继位后,虽说达不到四海升平,但也差不多了。

既然本身事务就比之前少了很多,加上朱瞻基又进行了一定的优化,这就更不可能让朱瞻基因为工作强度大导致过劳死了。

第二种,中毒而死。

说朱瞻基中毒而死的说法,有好几种。

一种是说他为了追求长生而服用丹药中毒,还有一种说是他喜欢把玩香炉引起中毒,甚至还有说他居住的环境含有大量毒素导致他中毒。

不过,这三种说法,都不太靠谱。

先说第一种,即服用丹药中毒的说法。

我们都知道,古代皇帝为了追求长生,确实有服用各种奇奇怪怪的丹药这个传统,而这些所谓的丹药,很大一部分都是重金属含量超标的玩意。

而人长时间吃这东西,必然会中毒,最终毒发身亡也不是不可能。

并且,在历史上也不乏有因为长期和大量服用所谓的长生不老丹药,造成死亡的皇帝。

因此,说朱瞻基服用丹药中毒而死,也是基于此而产生的理论。

但为何说朱瞻基不可能是因此而死,最大的原因,是朱瞻基本身就不怎么吃这玩意。

古代的皇帝,一举一动都有相关人员记录,不管是好还是不好的行为,差不多都会记下来,但纵观史书,并没有见到朱瞻基拿丹药当饭吃的记载。

所以,这就排除了他吃丹药中毒的可能。

并且,朱瞻基这个人,对生死大事看的要比一般人淡然的多,他在临终前留下的遗诏里,就说过这么一句话:

“夫死生常理,修短定数”。---朱瞻基

这话的大致意思,可以理解为人的生或死,是必然会发生的事,而寿命,也是注定的,用大白话说就是,生死有命。

从这句话就能看出,对于生老病死之事,朱瞻基有自己的看法。

能说出这种话的人,怎么可能会因为追求缥缈的长生不老,而大量服用有毒的丹药呢?

况且,从三皇五帝到明朝,历史已经过去了几千年,而越往后,人的思想越开明,也知道所谓的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对此,朱瞻基自然也明白。

因此,有了上述这种思想,他就不可能大量服用丹药,所以也不会是中毒而死的。

而另外一种,说他爱好把玩香炉而中毒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

朱瞻基喜欢香炉,这是人皆尽知的事情,著名的宣德炉,就是朱瞻基时期的杰作,据说这还是在朱瞻基的亲自监督下完工的产品。

由此可以说明,朱瞻基确实喜欢这玩意。

但香炉只是焚香时所用,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茶壶来泡茶喝,就算里面含有一定的重金属,比如铅等,并且朱瞻基每天抱着这玩意睡觉,但也不至于中毒吧。

再怎么说,这香炉也不是什么辐射品,应该不至于中毒,更不至于让人毒发身亡。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他居住的环境有毒,这种说法就更扯了。

所谓居住环境有毒,是说朱瞻基在继位之后,就搬进了皇宫居住,而当时的皇宫则是紫禁城,但此时距离紫禁城竣工时间并不长。

时间不长,就意味着新装修的紫禁城里面有大量的有毒气体。

所以,这种说法认为,朱瞻基是在这环境下住的久了,然后导致中毒,继而身亡的。

但这种说法,比说朱瞻基把玩香炉而中毒更扯,为什么呢?

首先,古代的房屋装修,和我们现代不一样,古代会采用大量的木质结构,而木质结构自然就环保的多。

并且,哪怕是需要用到胶水粘合,古代也没有现代化设备,都是用更天然的东西,比如鱼膘胶等。

这东西本身也是自然物品,何来有毒之说?

退一步讲,就算紫禁城内有毒素,但我们知道,朱瞻基的第二个皇后孙氏,从公元1426年朱瞻基继位开始,便住进了紫禁城。

一直到公元1462年,孙氏方才去世,这前后可是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

难道这孙氏体质特殊?她就不怕中毒?不仅是她,还有朱瞻基的其他几个妃子,寿命都要比朱瞻基活得久。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朱瞻基因为住进了新装修好的紫禁城,导致中毒的说法,真的很扯。

另外一种说法,是说朱瞻基纵欲而死。

因纵欲而死的,在历史上的皇帝里,不乏其人,说明这确实会要人命。

不过,朱瞻基应该不至于纵欲而死,因为啥呢?单从史料上来看,朱瞻基有多达14个后妃,这其中包括两个皇后和12个妃子。

但是,这数量虽多,水分却很大。

其中,有多达10个妃子,都是在朱瞻基死后,因为被迫殉葬,才在死后被升级为妃子的,同时朝廷对于其家属予以一定补偿。

这便是明朝时期的“朝天女”。

而刨除这几位后,真正朱瞻基的妻妾,也就四个人。

并且这四个人中,最年轻也是最晚进宫的,叫做郭爱,乃是明代才女,但她在进宫之前就身患重病,结果在进宫二十天后就病逝。

这么算下来,朱瞻基正儿八经的妻妾,只有三个,即第一任皇后胡善祥、第二任皇后孙氏,以及明景泰帝的生母吴氏。

若是朱瞻基是那种极其喜欢女色,沉迷欲望之人,那么他在位期间,早就广选美女,来充实后宫了。

并且,朱瞻基的子女数量也说明了他不是个贪图女色之人。

朱瞻基一生,一共只有两个儿子(即朱祁镇和朱祁钰),以及四个女儿,这要比他的父亲以及祖父要少得多。

要是比起他的曾祖父朱元璋,那就更少了。

所以,说朱瞻基纵欲而死,真的比较扯,他爱好广泛不错,但对于女色,并不是特别上心,故而,基本可以排除是纵欲而死的。

那么,既然不是过劳死,也不是中毒而死,更不是纵欲而死,朱瞻基的死因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个人认为,遗传病而死的可能性比较大。

明太祖朱元璋,在历史上的皇帝里,寿命还算不错,一直活到了71岁方才去世,这个年纪,在古代也算是高寿了。

而朱元璋的儿子朱棣,没有父亲朱元璋活得久,但也活到了六十四岁。

也就是说,朱瞻基的祖上,寿命都没啥问题,但是到了他父亲朱高炽这一代,寿命就开始断崖式下跌。

朱高炽本人,仅活到了48岁。

考虑到他肥胖等因素,加上史料中记载的他的部分饮食习惯,因此,朱高炽的死因,极有可能是死于肥胖引起的心脏疾病或者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

不然,也不会在发病到去世,仅有两天的时间。

而从他这一代起,朱家后世皇帝寿命就多有短命之人,30多岁,40左右去世的不乏其人,比如朱瞻基,以及朱瞻基的两个儿子。

朱瞻基的两个儿子,长子朱祁镇活了37岁,次子朱祁钰更惨,只活了29岁。

再往后,明朝短命的皇帝还有不少,而这些皇帝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均出自朱瞻基这一脉。

一直到嘉靖皇帝朱厚熜登基,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而嘉靖的血统论起来,已经不算是朱高炽的直系子孙了。

所以,他的寿命,就比朱瞻基之后的几个皇帝长的多,足足活了六十岁。

并且,在嘉靖之后的皇帝,除了明穆宗朱载坖确实是因为纵情声色导致短命外,嘉靖的孙子万历朱皇帝翊钧,也活了五十八岁。

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讲,朱高炽本身很可能就有的心脑血管等一系列疾病,遗传给了他的后代,而他的后代,也大多因此导致英年早逝。

另外一方面,如果观察明朝皇帝的画像,包括朱高炽、朱瞻基,一直到明孝宗朱祐樘,一个比一个膀大腰圆(明孝宗还稍微瘦点)。

本身就可能有心脑血管等遗传病,然后依旧不注意饮食习惯,在胖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就极容易导致病发。

而我们都知道,心脑血管疾病一旦发作,引发了心梗或是脑梗,如果处理不得当,要人命那是很快的事。

所以,朱瞻基的死因真相,个人认为,并没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说法,最有可能的,就是遗传病,引发了心梗或者脑梗,然后造成突然死亡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其实朱瞻基三十多岁就去世,在古代皇帝群体中,也不算是个稀奇事。

从秦始皇嬴政开始算起,一直到溥仪为止,超过60岁以上去世的皇帝,本身就不多,而超过70岁去世的皇帝,更是少之又少。

整个两汉,加上王莽,超过六十岁去世的,也就刘邦(61岁)、刘彻(70岁)、王莽(68岁)、刘秀(62岁),一共4人而已。

40岁以上,60岁以下去世的,同样也不是太多,满打满算,也只有7个。

剩下的,即便是刨除几个被害死的,依然还有不少是20多,30岁就去世的皇帝。

唐朝时差不多也是如此,寿命最长的,是武则天(82岁)、唐玄宗李隆基(78岁)、唐高祖李渊(70岁),以及唐德宗李适(60岁)。

剩下的,50多岁、40多岁,乃至三十多岁就去世的皇帝,比比皆是。

类似的情况,在古代王朝里,不管是大一统时期,还是割据时期,都能找到相应的例子,总之就是,像朱瞻基这样,30多岁壮年之际就突然病逝的,在古代还真不是稀奇事。

所以归根结底,朱瞻基壮年突然离世,背后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特殊原因,实际上很简单,一来是朱高炽这一脉的直系后人,很有可能有遗传病,二来,则是三十多岁而死,在古代皇帝群体中多得是,因此,真相就是朱瞻基是正常死亡。




大明帝五代明宣宗朱瞻基成为仁宣盛世主要开创者之一,他文武全才,逍遥洒脱,自号长春真人!可谁能知道,在春天里的大年初三,竟英年早逝,驾崩之时只有36岁,还有一种说法是38岁,后面告诉您答案。

西元1435年2月9日,周一,也就是宣德十年正月初三(乙卯年戊寅月乙亥日),允文允武的明章帝溘然长逝,这么年轻,这么突然,让人无法接受!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宣德帝不是猝死,不过依然可以用“太突然”来形容。

《明实录》、《明史》都有记载,他从发病到病亡,前后只有13天。

1435年1月29日(腊月廿一日)发病,到了1435年的春节都不能下床上朝了,让群臣到东宫的文华殿皇太子的办公室,举行朝议之事。大年初二,处于弥留之际,处理政务。初三,遗诏颁发后病故。

二月甲子,帝不豫……十年春正月癸酉朔,不视朝,命群臣谒皇太子于文华殿。甲戌,大渐。罢买、营造诸使。乙亥,崩于乾清宫,年三十有八。——《明史·卷九》

宣德十年春正月癸酉朔上不豫免正旦贺礼命百官朝皇太子于文华殿……上在位十有一年寿三十八——《明实录·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五》

第一、明宣宗享年36岁还是38岁?

根据《明实录》记载明宣宗朱瞻基生于兔年(乙卯)二月初九,也死于兔年(乙卯年)。也就说朱瞻基生于西元1399年3月24日,那天还是个星期天。

从1399年到1435年,屈指一算不过是36岁。

那《明史》、《明实录》为什么要为他多加两岁呢?

如果说他是1399年1月份出生,那农历就算到了1398年,给他虚上一岁,勉强能说是38岁。要说于谦这时38岁,完全可以理解,毕竟明太祖还没驾崩于谦就出生了,于谦的生日是1398年5月13日。

可问题是他是1435年大年初三驾崩的,根本连36岁的生日都没过啊!严格来说,只有35岁呀!

这种情况是怎么回事呢?

我来自农村,农村有年龄虚一岁,虚两岁的习俗,而这个习俗正是古代的流传。

时至今日,农村人过生日还都是农历,还讲究虚一岁,虚两岁的说法。一般来说,农历四月前(包括)出生的人虚两岁,之后的虚一岁。

具体计算这样的生日的月份减去十,十月怀胎嘛!宣德皇帝是二月初九出生,自然一虚就虚了两岁,而且计算年龄的方式按照春节来计算,这样一来明宣宗就是38岁了。

其实35岁、36岁、37岁、38岁的说法都对,就看您怎么算怎么定义了。

第二、允文允武的明宣宗理论上不该早死啊!

1、他是才子天子。

明宣宗真的是文武全才,他的书法、画作乃当世一绝,画作以动物居多。甚至有人说他的诗词画作可与才子皇帝赵佶比肩。明宣宗那是陶冶情操,他可不愿意和那亡国之君相比,不过他的水平,也称得上是才子天子。

2、他也是促织天子。

朱瞻基画画以小动物居多,他的宠物自然也就是动物了。不知道他为什么画鸡而不画蛐蛐呢?要知道,他最爱的小动物蛐蛐,蛐蛐最怕鸡了,最爱的游戏也是斗蛐蛐。

明朝吕毖的《明朝小史》、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清朝蒲松龄《促织》都有介绍宣宗玩游戏玩得浪费、胡来甚至闹出人命的事。于是他和南宋奸臣“蟋蟀宰相”贾似道齐名,也就有了个“促织皇帝”的称呼。

3、他还是马上天子。

南征北战。南征是平叛,他年纪轻轻继位,就将勇猛异常,常有不臣之心的汉王朱高煦拿下,让这个做“唐太宗”梦的皇叔,变成了“李元吉”的下场。北站更是亮点多多,且不说他继位前随祖父北伐,仅仅是他在位期间都做到了三巡三征北虏!

说起来,吟诗作画,舞文弄墨那都是陶冶情操,是长寿之道啊!你看爱画画的宋美龄多么的长寿!

再说,南征北战,屡屡带兵,还不是最好的锻炼身体,彪悍勇武啊!更是长寿之道啊!热爱小动物,爱玩小游戏,这样劳逸结合,心情愉快,甚至说是玩物丧志,这更是消遣放松的长寿之道啊!

可大一岁的于谦,人家活到61岁(虚两岁),就这也还是被他那个败家祸国的宝贝儿子朱祁镇给杀了,要不然活得更久。他是皇帝,营养、医疗、健身等都是顶级配置,竟然只活了38岁。就这还是虚两岁,真是枉了他是才子皇帝、马上皇帝、促织皇帝的称号了!

第三、探求明宣宗“突然意外”离世的真相!

根据前面的分析来看,明宣宗无论从哪方面,也不该撒手人寰,英年早逝,留个孤儿寡母治理大明啊!其实明宣宗过早离世,最悲痛和惶恐的不是他的妻儿而是他的爱妃们,他的十个爱妃全部殉葬,殉葬是朱元璋最大的败笔。

何贵妃,殉宣宗为贵妃,谥端静。

赵贤妃,殉宣宗为贤妃,谥纯静。

吴惠妃,殉宣宗为惠妃,谥贞顺。

焦淑妃,殉宣宗为淑妃,谥庄静。

曹敬妃,殉宣宗为敬妃,谥庄顺。

徐顺妃,殉宣宗为顺妃,谥贞惠。

袁丽妃,殉宣宗为丽妃,谥恭定。

诸恭妃,殉宣宗为恭妃,谥贞静。

李充妃,殉宣宗为充妃,谥恭顺。

何成妃,殉宣宗为成妃,谥肃僖。

秦始皇称帝14年后,明宣宗去世14年后虽然避免了孤儿寡母被欺,但一个土木之变差点亡了大明,还好于谦顶住了瓦剌。试想一下,如果明宣宗能活到他太爷哪怕是太爷爷的年龄,有的不是土木之变而是瓦剌归附吧!

(一)影视剧里的明宣宗之死

明宣宗死得的确很意外,但突然算不上,突然那是猝死,他是抗击病魔13天。13天足以让人命的病是什么病呢?肯定不是急性传染病!对于明宣宗的死,《大明风华》表现死因有三:

1、歃血为盟的誓言,一语成谶。

明太宗朱棣靠着杀戮从侄子手中抢了天下,他担心自己的儿孙会为皇位而只想残杀,让他们立下誓言,杀自己人者短寿。作战勇猛,攻势凌厉的汉王朱高煦想做明朝的唐太宗,至少是明太宗第二,在历史上却落得个满门抄斩。明宣宗杀叔,就是杀自己人,故而短寿。

2、明宣宗亲征蒙古诸部,赢得战争,身负重伤。

朱瞻基亲征兀良哈等部,身负重伤他们,迫使他们叩首臣服。后来虽然养了好伤,但他的死不由会让人想到,会不会是旧伤复发。

3、汉王及皇后,让他又怕又气。

朱瞻基虽然赢得了朱高煦,但朱高煦一直是他的心病,赢得很艰难,以至于有些后怕。在朱瞻基弥留之际,才放下了后怕。

还有一点就是胡善祥出轨汉王,给朱瞻基有了赢得了天下,也得到了cuckold(green hat)。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啊!明宣宗在后怕和愤怒中,染病而亡。

影视剧就影视剧不能当历史,而且漏洞很多。誓言一语成谶,这是迷信,不足为我们信也!至于明宣宗亲征身负重伤,更是不可能的。

皇帝亲征,怎么可能会像廖化一样做先锋?又怎么可能像宋太宗一样失败受伤迷路,还怎么可能像他那不成器的儿子一样?

这种说法根本不成立!

朱高煦是看不起朱高炽,也经常“欺负”他,但朱高煦却是怕“朱瞻基”的,从小都怕。

一是朱瞻基聪明英武,胆识过人,二是他是明太宗的好圣孙,就连朱高炽继位都沾了朱瞻基的光。

朱瞻基是红人,还有本事,朱高煦自然有些怕他。尤其是在朱高煦叛乱时,看到于谦的斥责,表现出竟是惊慌。可见朱高煦的硬是欺软的硬,同时是不是也说明他的叛乱是不是朱瞻基的套路呢?

(二)网友分析的朱瞻基之死真相

1、吃仙丹说。

朕以菲薄获嗣祖宗大位,兢兢夕惕惧,弗克负荷。盖今十有一年矣,而德泽未洽于天下,心恒愧之。比者,遘疾日臻弥留,夫死生常理,修短定数。惟不能光承列圣之洪业,终奉圣母皇太后之餋中,心念之。虽殁,弗宁。——《明实录》

有的网友说朱瞻基之死,是他长身不老的仙丹吃多了,而仙丹含汞,久而久之形成汞中毒。

可见所谓的长寿不老药其实就是慢性自杀的毒品,有的长寿不老药还让人上瘾。

可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朱瞻基吃长生不老药啊!

秦皇汉武唐宗吃慢性自杀的长寿药都有记载,我们不能武断下结论。他的太爷爷朱元璋是强力反对长寿不老药的,对常吃仙丹的鲁王严加痛斥,后来鲁王20来岁就死了,死于过量食用长寿不老药。

明宣宗在遗诏上说得很明白,他是一个生死看得很开的人,不会追求长生不老。

2、蛐蛐罐说。

由此可见,明宣宗根本不可能对长寿不老药感兴趣的,他感兴趣的只有他的小宠物——蛐蛐。

有网友就脑洞大开地分析,说他的蛐蛐罐的化学成分里含铅,他那么爱玩蛐蛐,手接触得多了,时间长就会铅中毒了。

那么,退一万步说,即使这是真的,难道皇帝就不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吗?

还有就是皇帝一切都有伺候,拿罐罐的活儿还需要皇帝亲自动手吗?

他喜欢的蛐蛐有不少罐罐,总不能说蛐蛐含铅多吧。再一个来说铅中毒需要一个量,他就是摸摸罐子,捏捏蛐蛐也不至于中毒吧。

铅中毒的确会造成死亡,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就是铅中毒而死,他是药里含铅。

再说了,皇帝的蛐蛐罐那都是能工巧匠的得意作品,怎么能连安全都不能保障呢?有人可能会说会不会皇帝吃的药里含铅?

的确,一些中草药里含铅,但历史没有记载明宣宗得什么慢性病,也就是说他没有经常吃药,更何况就是经常吃,也不可能一定含铅吧?

3、积劳成疾说。

明宣宗骑马能杀敌,上朝可治国,而且他的工作量要比明太祖、明太宗少了很多。明太祖时期,朱元璋谁都不信任,像诸葛亮一样,事必躬亲。

他熟知天下得来极为不易,要保住天下,并世代相传,就必须好好工作,甚至天天加班。朱元璋的工作量可是要超过996的,当然不可能是007的。

明太宗完善了内阁,工作量减少一些,到了明宣宗时,让太监学习深造,毕业后很快就业,太监分担了他一部分的工作量。明宣宗的工作量明明减少了呀!怎么越减少越容易累呢?

再则说了,明宣宗并非是工作狂,我们前边说了,他可是会劳逸结合了。玩蛐蛐瘾太大了,让朝臣有意见,让后人编排。

他驾崩后,其母张太后,一怒之下,让蛐蛐们迎来了春天!故而,明宣宗的过劳死一说不成立。

(三)我所分析的明宣宗之死真相。

明宣宗之死,遗传病的可能性最大。

也许您会说,明太祖、明太宗都很长寿,似乎这个说法不成立。

明太宗的四个儿子没有一个活过50岁的,其寿命(不按虚岁)分别是1岁(朱高燨)、46岁(朱高煦)、47岁(朱高炽)、48岁(朱高燧),除了朱高煦被处死,其他都善终。

朱高炽10个儿子,其寿命(不按虚岁)为明宣宗36岁、郑靖王朱瞻埈62岁、越靖王朱瞻墉34岁、蕲献王朱瞻垠15岁、襄宪王朱瞻墡72岁、荆宪王朱瞻堈47岁、淮靖王朱瞻墺37岁、滕怀王朱瞻垲16岁、梁庄王朱瞻埴30岁、卫恭王朱瞻埏(shan)22岁。

十个人中40岁以下高达7个,只能说那3个遗传了永城的张皇后的基因,这七个王爷遗传了明仁宗的基因。

再来看看明宣宗的后代们,享年40岁以下就有九个。

按寿命升序分别是熹宗、代宗、武宗、思宗、穆宗、孝宗、宣宗、英宗、光宗,称得上是老寿星的也只有是明世宗和明神宗了。

即使他们也没有超过朱元璋、朱棣的年龄,根子在哪里?

我认为根子不在明仁宗这里,也不在明太宗这里,而在明太祖这里。

明太祖在位时,长子太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㭎、鲁王朱檀等都先他而去,朱标的长子朱雄英只活了八岁。

当然,明宣宗及其大部分子孙早死,算起来应该是从明仁宗开始的。

(四)我认为的明朝皇帝的遗传病

明仁宗真的是太胖了,而且腿脚也不好,其实如果您仔细看图的话,就会发现明宣宗比明仁宗还胖,至少从脸蛋上看是这样。

我们知道现在胖子现在一般都会得什么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脑血栓、心脏病等病症,其实这些病症古代同样也有,只是叫法不同,治疗手段不同而已。

我认为,明仁宗之死是因为心脏病而死的。他的心脏病的发病和他过于肥胖,缺乏运动有关。据悉,明仁宗体重300来斤,走路就是侍女搀扶也是“路不平”。

因为肥胖,他也不太自信,遭到了兄弟们的鄙视,父亲的怀疑,若非有个好儿子,他的皇太子之位很难保的。

他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在肥胖和巨大的精神压力,加上沉湎女色等,诱发心脏病猝死。

心脏病是会遗传的,遗传的心脏病属于先天疾病,就是现在也非常难治,更何况是落后的古代。

先天性心脏病一旦发作,快的话是猝死,慢的话也就是撑个十来天。

明宣宗从发病到驾崩只有13天,很符合心脏病的特征,所以我认为明宣宗去世的真相就是先天性心脏病。对此,您怎么看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汉王   紫禁城   大明   皇帝   文武全才   明朝   宣德   长寿   孙子   遗传病   蛐蛐   壮年   死因   寿命   真相   说法   儿子   古代   意外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