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屠杀功臣时,为什么没有大臣选择反叛?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狡兔死走狗烹”,“卸磨杀驴”的古语流传下来,开国皇帝杀功臣不在少数,最著名的要数刘邦和朱元璋。虽然说秦始皇被称为暴君,但是秦始皇从未杀过开国功臣。刘邦杀开国功臣时,遭到了开国功臣们的巨大反抗和叛乱,然而朱元璋把屠刀伸向明朝的这些开国元勋们时,他们为何只能乖乖的束手就擒呢?

朱元璋是一个政治大师,军事大师,在杀人方面,朱元璋是永远的大师。在政治上的屠杀不像是攻城略地的屠杀一般,往往是拉一派,稳一派,杀一派,然后再拉一派,杀一派,剩的就是乖乖听话的了。朱元璋屠杀开国功臣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诛杀新锐高官,第二阶段杀旧勋贵,第三阶段杀新勋贵。

朱元璋当上皇帝的初期并没有大肆屠杀功臣,到了洪武13年。胡惟庸案爆发,中书省,御史台,大都督府这三个部门最高层次的负责人只有一人逃过了此劫,其他人都被杀死。这些人并不是勋贵,而是较为有能力的新锐官员。他们没有军功傍身,在朝中根基不深,在军队中没有盛望。与勋贵们没法比,所以他们最好解决,也最先被朱元璋解决。那么勋贵们如何看待新锐高官被杀呢?他们乐于见到这种情况,比如说胡惟庸被杀之后,勋贵集团代表李善长,徐达就开始执掌御史台,这相当于扩大了勋贵们的实权。

胡惟庸等新锐高官被解决之后,朱元璋开始对勋贵集团拉一批,稳一批,杀一批。洪武21年后,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根基已稳,北元的残余力量已经基本被消灭,这时候朱元璋开始对他的兄弟,这些所谓的旧勋贵们动手了。这一批也是最早在洪武三年被封公封侯的一部分人,以李善长,唐胜宗,陆仲亨等为代表。朱元璋旧账重提胡惟庸案,把他们牵扯进来,这次屠杀使得旧勋贵以及其子孙们被诛杀殆尽。然而在洪武三年之后因功封侯封爵的20家新勋贵完好无损,这就是朱元璋的高明之处,新勋贵们乐于见到这些旧勋贵们倒台,因为这些老家伙们倒下了,他们这些年轻人才有大展拳脚的机会,所以他们不会兔死狐悲。

第3阶段就是诛杀新勋贵,洪武25年之后,朱元璋已经年纪大了,他想要为他的后代铲除这些权利较大的新勋贵。洪武26年爆发了蓝玉案。朱元璋对新勋贵一网打尽,有17家新勋贵被屠杀殆尽,到了洪武27年朱元璋又找借口杀掉了冯胜,傅友德。经过三个阶段的杀戮之后仅仅只剩了几家勋贵家族存在。这几家都是与朱元璋有深厚关系的,只要他们不作死朱元璋是不会轻易动他们的。

其实朱元璋或许一开始并没有想要完全杀掉这些兄弟们,但是后期随着他的年龄增大,马皇后和太子朱标相继去世,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他想要为自己的后代铲除这些刺儿头,所以不得不心狠手辣。正是因为朱元璋诛杀这些功臣分批次,分阶段进行才那么顺利,否则也有可能像刘邦诛杀功臣时遭到反叛。从中可以看到朱元璋是天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手腕十分高明。




朱元璋屠杀功臣时,大臣们并不是宁愿被冤杀,也不愿反叛,而是反叛了,结果谋事不详,兵力不足,被一网打尽了。

比如胡惟庸案。

胡惟庸当上宰相之后,飞扬跋扈,独断专权,甚至私阅公文、隐匿不报。他看到朱元璋对其他犯错的官吏惩治非常严厉,觉得他自己做的事情如果让朱元璋知道后,必然性命不保。所以,他就勾结了那些曾经被朱元璋处置过,心怀不满的官员,准备起兵反叛。

胡惟庸就谎称他的旧宅出现了一眼醴泉,是祥瑞之兆,邀请朱元璋前往观赏。胡惟庸在旧宅埋伏了兵士,静待朱元璋到来后,杀死朱元璋。

幸得朱元璋身旁的内使云奇及时发现胡宅的异常,并且不惜以命劝阻朱元璋,才让朱元璋躲过一劫。

朱元璋随后派兵将胡惟庸及随同叛乱的士兵全部捉拿处死,并且大肆屠杀有关的官员和平民。

另外一种完全没有想反叛的情况,是因为这些功臣觉得,自己虽然有罪,但不是大罪,罪不致死,感觉没必要反叛。结果被抓了,才知道这次死定了,想反叛已经来不及了。

比如蓝玉案。

史料上对于蓝玉的谋反,所述不详,不过综合推断,蓝玉应该没有谋反的打算。

朱元璋不满蓝玉的所作所为,本来就打算除掉蓝玉,所以,先发制人,直接逮捕了蓝玉。

而在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中,很多被牵连的人,其实原本想着不关自己的事情,结果突然就被朱元璋抓了,他们根本就没想到自己会被冤杀,更提不上起反叛之心了。

明初功臣无法大规模起兵反叛的主要原因

朱元璋之所以敢打开杀戮,跟他的中央集权手段也有关系。他逐步废除了宰相等大权在握的职务,而是分散到多个部门中管辖,这些部门直接对皇帝负责。

朱元璋时期的兵制,将领也没办法直接调动大量的军队。军队是由文臣、武将和内臣共同管辖的,调动军队的权力在文臣的手中,一名武将只能统帅有限的兵力,他们还要受到内臣的监督。比如明末时有名的孙承宗、袁崇焕,都是文官,赵率教、满桂、祖大寿等人手下,每人也就数千兵。这个制度朱元璋时期已经成型了。

有绝对兵权的,朱元璋时期只有藩王,但是兵力也有限。比如最强实力的藩王朱棣造反之初,也只有1万多的属兵,其他的军队还是在他反叛之后逐渐加入的。

朱元璋时期,还成立了一个非常牛的特务机构,锦衣卫。

大臣们做点事情,朱元璋可以说是一清二楚。大臣在家里吃顿饭,菜单马上都会被送到朱元璋手里,第二天会被问,昨天吃了什么呀,如果对不上,那就惨了。更有大臣在家里愁眉不展,哀叹一下,就被画下来,给了朱元璋,然后被叫过去解释了半天。

所以,在朱元璋时期,大臣想起兵造个反,还真不容易。




从小放过牛,长大当过和尚、做过乞丐的朱元璋,25岁加入红巾军后因作战勇敢、机智灵活,职位步步高升。

南征北战15载,朱元璋终于实现“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宏伟目标,40岁时建立了大明朝。

朱元璋毫无背景可言,大明朝的江山是名符其实打下来的。但之后朱元璋大肆屠杀追随他一路过关斩将打江山的功臣时,为什么没有大臣选择反叛呢?

1、杀的不冤枉,其他人没理由造反

朱元璋所杀功臣目无王法,为所欲为,引得民众怨声载道,杀的顺天理,应民意。

拿著名的蓝玉案来说,他曾率领雄兵纵横大漠,于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了北元。

然而,就是因为功劳太大,蓝玉形成了骄横跋扈的习惯,经常口出狂言,违法乱纪。

他打了胜仗就屠城,曾一次屠杀无辜民众万余人。

蓝玉还喜欢抢地,为了抢夺良田不惜杀人放火,而且还纵容手下奸淫掳掠。

念及蓝玉为大明朝立下过汗马功劳,朱元璋对他的恶行一忍再忍。

直到1393年,蓝玉密谋定于朱元璋藉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时发动叛乱,朱元璋终于没法再忍了。

深研历史的毛主席曾说过,这些布衣出身的功臣,成为新贵之后,野心和贪欲就逐渐的膨胀起来。

皇帝的礼遇是有限的,他们的贪欲一旦危及到朱氏王朝的根本利益,就会落到悲惨的境地。

满招损,说受益,时乃天道。高度膨胀的蓝玉欺压百姓也就算了,竟将矛头指向朱元璋,自己作死,别人根本找不到替他申冤的理由,造反更无从谈起。

2、特务密切监视,大臣们没有联络反叛的机会

朱元璋的锦衣卫,是专门监视大臣们是否贪污腐败,是否有二心而设立的,相当于现在的特务机构。

锦衣卫遍布全国各地,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使得朱元璋对各个大臣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一次上朝,朱元璋问学士宋濂,昨天在家喝酒没有,请了哪些客人。

宋濂一一照实回答,朱元璋听后满意地说:“果未骗朕”。在特务机构的严密监视下,大臣们吃的什么饭都瞒不过朱元璋,更不用说联络反叛了。

3、大臣没有兵权,即使想反叛也没有资本

朱元璋时期,将领没有权力直接调动大量军队,军队由文臣、武将和内臣共同管辖,调动军队的权力在文臣手中,武将只能统帅有限的兵力,还要受到内臣的监督。

比如名将赵率教、满桂、祖大寿等,每人手下也就数千兵。

另外,朱璋为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宰相制度,将兵权都握在自己和儿子手上。

大臣们都是有战事给权出征,打完仗回朝立马交兵,没有发展自己势力的机会。

大臣就算对朱元璋再有意见,手里没有兵权,也只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

4、得民心者得天下,不得人心的反叛注定死路一条

元朝的残暴统治,使百姓过怕了连年战乱的日子,朱元璋摧毁了蒙元的统治,让人们恢复了自由,百姓对他感恩戴德。

建立明朝后,朱元璋对普通老百姓也很好,不但兴修水利,还减免赋税,而且给无家可归的人盖房子。

老百姓世代没享受过这么好的福利,对朱元璋感激的五体投地。

朱元璋深得民心,如果有人要造反,推翻朱元璋,当时似乎就是全天下的罪人。

这种形势下,自然没人自取死路去造反了。

朱元璋时期,减免赋税,改进和完善政治制度,惩治贪官污吏,为国家的强大与繁荣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而朱元璋能从一个放牛娃,成为一国之君,心机之深也非常人所能及。为朱氏江山稳固,也铸就了无数冤魂。

功过得失,留与后人评说。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反叛要有实力才行,没有实力去反抗只会死得更惨,朱元璋屠杀功臣最多杀了功臣本人,再将其家人充军或者流放,如果反叛那可是诛九族的大罪。朱元璋控制着全国大部分军队,还有精锐的锦衣卫特务,大臣除了爵位和财富外,没有反叛的兵力与经济基础。因此老朱要杀谁,谁就得把脖子洗干净等着被杀,反抗是一点用都没有的。

朱元璋诛杀功臣时,这些功臣都是有罪的,大部分都是贪污腐败或者有僭越行为,可以说是杀之利国利民但是不利于功臣,也不利于朱元璋的名声。廖永忠在鄱阳湖之战中立有重大战功,他官封德庆侯,老朱杀他的理由是私自穿着绣有龙凤图案的衣服,有谋反之心意。之后老朱杀心大起,通过胡蓝案、空印案、郭桓案诛杀了几乎所有的功臣,受牵连而死的不下十万之众。

春秋时期,每个国家的大臣都是有封地的,在封地有充分的权力包括:经济权、成军权、人事任命权、治权。因此这些大臣都是有自己的军队,在封地之内所有的人听领主的话,国君的命令没有领主的认可,封地官吏可以不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君要诛杀大臣,就要好好掂量一下,这些大臣都是有反叛的实力的,不跟你干了可以去跟别人干,甚至可以先发致人弄死国君。

战国时期,各国大臣在封地只有财权了,没有其它权利,这时想反叛的可能性就很小了。汉朝开始,大臣只有名义上的食邑,朝庭根据你的食邑数量给你发工资,这样一来大臣反叛的经济基础就更薄弱了。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给大臣的俸禄很低,对带兵将领的管控很严,锦衣卫无处不在,一有风吹草动,不论是大臣还是大将就被锦衣卫逮捕了,反叛的余地一点没有。因此蓝田等一班悍将在老朱面前跟本没有反叛的实力,只能乖乖待毙!胡惟庸、李善长等一班文臣要被老朱处死也就更容易了。




(我是君笺雅,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

敢跟朱元璋叫嚣的都死了。

对于朱元璋,很多后人的评价就是暴君。洪武朝,有太多的官员上班都是早上和家人依依惜别,生离死别,晚上回来却额手相庆,庆幸自己又逃过了一劫,又过了一天。

至于大臣们为何宁可被杀也不敢反叛,这里有三个原因。

第一,敢反叛的都死了。

胡惟庸案,蓝玉案长达二十年的时间,朱元璋一直在清洗着所有对自己有不同政见者,对自己反对者,不听自己话者,对朱家统治有威胁者。为此胡惟庸是否谋反,蓝玉是否谋反,李善长是否谋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都是自己的障碍。而朱元璋对障碍的手段一直直接,有效,砌哩喀嚓剁了完事。

第二,有实力都不会背叛。

朱元璋维持恐怖统治,虽然杀了胡惟庸和蓝玉但除了手握重兵的蓝玉一党,其他真正手握重兵,能对统治产生威胁的人都是朱元璋铁杆。徐达,李文忠,冯春等,这些人绝不会背叛朱元璋,这些人不背叛,朱元璋的统治就高枕无忧。朱元璋也给了他们绝对的信任和荣耀。有这些人的势力在手稳定明朝的统治,其他小鱼小虾,朱元璋还不是随心所欲?

第三,想谋反的没实力。

胡惟庸的心理其实代表了很多被杀的人的心理。这些人大多是文官。严格来说没什么反抗的能力。所以胡惟庸谋反案就有点搞笑的。胡惟庸谎称家里有一眼泉眼,请朱元璋来看。结果朱元璋动身前,内使云奇登高发现了胡惟庸家有兵士的甲戈林立,告知朱元璋。胡惟庸谋反案由此被揭发初来。

这是有点扯的。胡惟庸府里能藏几个人?固然杀朱元璋够了。但又何必能让人登高就可看到?我猜十有八九这个云奇靠不住。不过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罢了。胡惟庸都不行,那些文官们还有什么办法?只可能朝泣别,暮相庆了。这也变相表明朱元璋对大明的控制有绝对的自信!

我是君笺雅,偶尔也侃侃红楼以外的文学和历史。欢迎大家关注:君笺雅侃红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0

标签:功臣   国君   大臣   明朝   锦衣卫   封地   江山   兵权   武将   特务   兵力   新锐   军队   时期   实力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