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有什么利弊?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改革,发生于公元前三世纪秦国时期。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提高秦国的统治能力,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虽然商鞅变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利弊。

利:

1.加强了中央集权。商鞅变法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实行了集权化的政治制度,提高了统治的效率和能力,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2.推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鞅变法鼓励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发展,实行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3.发展了秦国的经济和贸易。商鞅变法推进了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建立了市场经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为秦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弊:

1.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商鞅变法实行严格的法律制度和刑罚,严重限制了人民的自由,对贫苦人民实行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2.破坏了封建制度。商鞅变法推行的土地私有制和平均地权政策破坏了封建制度,削弱了贵族的权力,引起了社会的不满和反对。

3.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商鞅变法强调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忽视了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不利于文化的繁荣和进步。

综合来看,商鞅变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商鞅变法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经济发展和手工业、农业生产的发展,但同时也对人民实行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破坏了封建制度,不利于文化的繁荣和进步。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为大秦王朝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基础,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后来的发展样貌。

 

一、商鞅及“商鞅变法”概述

 

商鞅生于约公元前395年,死于公元前338年。

商鞅是战国时期卫国人,后入秦,在秦孝公支持下,推行变法,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因其封地在商地,又被称为商君。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由商鞅领衔实施的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

一是革新了户籍制度、军功进爵、土地管理、区划设置、税赋制度、度量衡以及乡规民约等等;

二是注重国力增强,主张重视农业发展,限制商业行为,大力奖励耕织;

三是制定了严苛的法律以助推变法方略的施行。

 

二、“商鞅变法”的阶段划分

 

商鞅变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 颁布《垦令》,拉开变法序幕。

其主要内容有:在《垦令》中,有二十种具体的办法鼓励及资助农耕。通过鼓励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其中的“废井田,开阡陌”之策,是中国土地史上的重大变革,从此以后,土地私有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主要的土地所有制度。

2. 重赏军功,实施军爵制度。

商鞅变法实施的军爵制度主要有两点:

一是“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收回贵族所有的爵秩,取消特权,重新分配,只有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才能够重配爵秩,列籍贵族;

二是“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但有军功,不分贫贱均可荣获贵族的爵秩。并设立了二十个等级的爵位,皆以杀敌多少来决定封赐。

3.强化中央集权,实施郡县制度。

郡县制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每攻占一地,则将当地的乡村镇邑合聚为县,设立县令、县丞、县尉等职务,组成官署。这与周朝的最大不同是,郡守和县令都由君王直接任免,而且不是世袭;

二是各地方每年要定期向朝廷汇报治理状况,朝廷按一定的要求对其进行业绩评判,赏功罚过。这些举措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国家的运转效率。

 

三、对商鞅变法的利弊分析

 

商鞅变法革新了周王朝及之前的部落制、分封制,而实施郡县制,郡县制的治理模式延续至今。应当说,商鞅变法,深刻地影响了战国乃至后来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形态,商鞅的治国方略、核心理念被众多后来的多个王朝所承袭,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但商鞅在变法所推崇的:要铲除‘仁义和平善良孝悌’,国家才会强盛;要人人互相监视互相告密,国家才会强盛;要必须‘弱民’、‘愚民’,国家才能强盛。是封建社会的糟粕,与人类的文明发展大相背离,应予摒弃。

总之,“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我们应站在历史的视角,多维度客观分析其利弊。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春秋战国时期,是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确立的过渡时期,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的阶级产生。诸侯分裂割据、兼并战争十分频繁的战国中期。他为了使秦国富国强兵,建立统一的封建帝国,先后推行了两次以“农战”和“法治”为中心的变法活动。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一场比较深刻的社会变革,有力地打击了旧的世卿世禄制和旧的生产关系,使落后的秦国一跃而为压倒山东六国的一等强国,并为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场变法有利也有弊。

利端

他进一步破除了井田制,扩大了亩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生产,鼓励垦荒,这就促进了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普遍推行了县制,制定了法律,统一了度量衡制,建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权。废除旧世卿世禄制,禁止私斗,奖励军功,制定二十等爵制度,这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 改变了社会的风俗。统一度量衡。度是长度,量是容积,衡是重量。大大便利了各地的生活经济交流。

弊端

从商鞅变法中可以看出,变法的目的是强大秦国,所以变法都以国家利益为重,对人民进行压迫,搞专制导致国家逐渐僵化,失去活力,变法条款只是让人们服务于国家。在商鞅变法中轻视教化,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把老百姓给组织了起来。十家一什,五家一伍,一家犯罪,五家十家都受到牵连,这就叫做连坐。鼓吹轻罪重罚,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给广大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只顾相信暴力而轻视教化等思想,这也许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短短的15年后秦朝就灭亡的原因。

结语: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顺应了封建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中国向着皇权专制发展,广大人民变成了国家强大的工具,国家与人民变成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关系,这方面也影响了后代王朝。




我是旅行者说文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春秋战国是一个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的时代,先后出现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军事家等方面的人才。其中,商鞅就是法家的杰出代表,他通过一系列的变革,使弱小的秦国一跃成为能与齐、楚抗衡的大国,为最终秦国一统六合奠定的基础。

商鞅第一次变法

商鞅在秦国一共主持了两次变法,其中第一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改革户籍制度:商鞅将天下百姓每十家编为一什,五家编为一伍,各家可以相互检举,如果有一家犯法,十家连坐。
  • 加强惩恶制度:新法规定,如果发现奸恶之人,隐瞒不报者将被腰斩,而告发之人则会受到赏赐;窝藏奸恶之人等同于投降敌人,将会受到严格的刑罚。
  • 推行分家制度:新法规定,如果一家家庭中有两个成年男子不分家,那么他们家的赋税将要翻倍。商鞅用强硬的制度,强迫将成年男子分家,就是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 军法奖励军功:新法规定,有军功的按照一定的标准升爵受赏,而没有军功的王族则不能列入家族名册,给天下的老百姓提供了一个快速上升的渠道,只要作战勇敢,勇于杀敌,不管社会身份的高低,都能成为上层社会的一份子。
  • 严惩百姓私斗:新法规定,如果私下斗殴,将根据性质的不同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将百姓的暴力行为引向战争,想打架的,就去上战场。
  • 奖励耕织重农:新法规定,凡是致力于农业生产者,增收粮食和增加布帛的,可以免除自身的劳役或赋税,如果因为从事工商或者自身懒惰造成贫穷的,他们的妻子将会被收为宫奴。

商鞅的第一次变法的有利之处:强调了农业生产才是国家的根本,只要农业生产发展了,才能增强国力;其次是强调了建立军功才是快速成为上流社会的最快的渠道;最后,维护了社会的平稳,减少了犯罪和私斗。

商鞅的第一次变法的不足之处:变法很单调,处罚也较为严苛,过于冒进,不仅触及了秦国贵族的利益,也容易引起普通老百姓的不满。天下的百姓懒散惯了,贸然推进新法,他们深感不适应。

商鞅的第一次变法后的情况:秦国经过商鞅的第一次变法,国内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应对战争的消耗,更重要的是,天下的老百姓不再私斗,而是勇于上战场杀敌,将天下的不安定分子都吸收到了军队里,这支虎狼之师,就成为了其他国家的噩梦。

商鞅的第二次变法

经过商鞅的第一次变法,让秦国国君看到了变法好处,于是,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又进行了第二次变法,其内容如下:

  • 禁止父子兄弟同居一室:商鞅在第一次变化,推行了兄弟必须分家,而到了第二次变法中,又规定了父子兄弟必须分开另过,这就强迫老百姓必须离开原来的家庭,再重新安置一个新家,也就无形中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 撤乡并镇精简机构:通过变法,秦国百姓受到户籍和地域的双重限制,个人自由被限制,中国大一统和中央集权逐渐形成。
  • 整治土地统一度量衡:商鞅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尺度,统一划分土地 ,并鼓励老百姓开垦荒地,保证了国家赋税的收入。

如果说商鞅通过第一次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那么他第二次变法,则使秦国走向了中央集权的道路。秦国经过商鞅的两次变法,国力越发强盛起来,为秦国最后统一全国奠定的基础。




秦国依靠商鞅变法迅速强大起来,强大到足以吞并六国,但是也为秦朝的短命埋下伏笔。

商鞅废除奴隶制,举国皆称“国人”。举国之人只需要做两件事耕地、打仗。商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自然会影响到老地主的利益。像有名的老秦人孟、西、白三族随着商鞅变法的加深,便慢慢没落下来。值得一提的是,白氏一族在商鞅变法之后,还出来了一位名将,那就是武安君白起。最后白起被冤杀,导致“老秦人”彻底和秦国离心离德。秦王嬴政即位后,先有成蛟兵变,后有嫪毐之乱,又杀了一大批老秦人将领。此后,以蒙恬为首的关东系将领统帅军队。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秦国朝堂之上根本没什么老秦人了,朝政由楚系把持(实际上宣太后之时,楚系已经开始把持秦国朝政)。军队由关东系统帅。所以,秦国灭亡之时,老秦人选择袖手旁观。另外,由于商鞅变法秦国积极吸纳他国人才,除去楚系、关东系、秦国朝堂之上就是没有秦国氏族的影子了。比起秦朝,晚清慈禧就聪明多了,干活由汉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这些人去干,满人就是把持着朝政、军队。

因为商鞅变法的缘故,秦国变成一个战争机器。依靠严刑峻法,让普通人只有两件事可做,耕地、打仗。这种机制可行性在于,有外敌的存在。秦统一六国之后,没有外敌存在了,这种矛盾无法排泄。导致社会矛盾极大,六国人受不了秦国的严刑峻法,但又无处宣泄。所以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才会迅速形成燎原之势。

另外,秦国统一之后,秦始皇对于六国贵族又没有妥善安置,没有及时采取绥靖政策。秦始皇在时,六国原来贵族尚不敢有所行动,秦始皇一死,六国贵族便早已蠢蠢欲动。

商鞅变法过于追求君权的集中,如果统一六国之后,封几个赢氏子弟为王,结果要好的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秦国   郡县制   王朝   赋税   军功   度量衡   新法   利弊   农业生产   封建   贵族   军队   土地   制度   社会   国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