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的书法到底好在哪里?

我是一人。


康有为(1858-1927)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同时也是一


位优秀的书法家。他是清朝末年和民初时期的重要人物,其思想、教育和政治活动对中国


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康有为的书法水平不仅仅是一般的书法爱好者所能比拟的。他对于书法的热爱和投入程度


可以从他的自述中得到体现。他曾经在自称“自幼嗜书法,笔迹刚劲自信,几与老师媲


美”,从他的自述中可以看出他对书法的自信和自豪。


在康有为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的书法风格具有浓郁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他的字体


凝重、刚劲,但又不失流畅和柔美,字形刚柔相济,运笔洒脱自如。康有为的书法作品


中,字形稳健,每一笔都富有力量,整个作品构图严谨、平衡、和谐,富有韵律美。

在书法领域,康有为的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的书法作品在当时就引起了许多人的赞


誉和喜爱,被誉为“有为书法”。当时的名家张大千曾经评价康有为的书法是“有师法之意,


亦自成一家,浑然一体,返古有余,开创先河”。

此外,康有为还曾写有《广艺舟双楫》一书,对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对后来的书法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体来说,康有为的书法水平在当时属于一流水平,其书法作品展现出的个性和风格至今


仍然被人们所称道和传颂。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的,关注我




但是书法按作家.原滋原味.出原文,顺口出章也自然,重点在于易读懂.才能人人都受益,也是重点的目地,刻意出章不容易,没有那种自然律,不按本质没意义…




谈起康有为的书法,在晚清时期形成了尊碑抑帖之势,碑派书法大兴,则有雄强刚健之气势,并带有篆隶笔意。康有为在书法方面贡献卓著,他提倡碑学,呼吁书法创新。晚清也是一个文化变剧的时期,书法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康有为认为书法不能专仿古人,他将碑与帖融为一体,你说这是创新,看似是在复古,你说复古吧,可又“碑帖一体”,这就显出他的书法起笔浑圆,行笔重按,收笔老辣,转折处皆圆转直下,长撇大捺,气势磅礴。不过也有人认为他的字没有质感。当然了,康有为的书法创新还是围绕古人的碑学与帖学基础上的,传统的文化底蕴还是有的。





有个评价比较准确“翻滚的烂麻绳”,字如其人。




康有为经历了将近二十年的大胆实践,完成了融碑帖于一炉的构想,作为“变法”,他在政治上失败了,但在书法上无疑获得了成功。

康有为在全国各地留下了大量匾额、刻石及墨迹,而且愈到晚年,愈是精妙浑穆,可谓渐臻化境。

康有为对于执笔、运笔、笔势、墨法、纸法、章法等均有精彩论述,在《广艺舟双辑》中论述广泛,从文字书体开始,详细记叙了执笔、用笔,实在是一部前所未有的系统的书法理论专著,全面深刻的总结了碑学理论和实践,从而使碑学成为有系统的一个流派,并在书法史上牢牢占据了它应有的地位,尊碑,是《广艺舟双楫》的中心思想。

康有为书风之转变,一般认为得力于魏碑,如《石门铭》、《张猛龙》等,这是显见的,但未免有些偏颇,他课徒刘海粟时就曾说过“学书最好学篆书”,他不但如此要求学生,自己也如此身体力行。比较遗憾的是,流传于世的篆书实在太少了,然而康有为于篆隶绝非朝夕之功,这在他以后的书风所表现出来的篆隶笔法及体势,得到了佐证。

康有为浪迹天涯,四海为家的流亡生活于1913年结束,归国后定居上海。康有为在书法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他的探索精神,他的革新意识,是他在创新道路上的不懈追求和成功开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刘海粟   和政   书法   篆书   碑帖   刚劲   书法作品   晚清   字形   自述   论述   中国   古人   时期   风格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