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是什么?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经常存在于人体胃肠道中。它是引起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幽门螺杆菌的存在会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导致胃酸和胃液对胃黏膜的直接侵蚀,从而引发相关疾病。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螺旋形状,可以通过胃肠道传播。它可以通过口腔、唾液、粪便等途径传播,也可以通过食物、水等途径进入人体。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很高,据统计,全球有超过一半的人口携带有幽门螺杆菌,其中大多数人没有任何症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包括胃疼、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胃灼热等。如果长期存在,可能会导致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的发生。


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有许多种,包括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胃黏膜活检等。目前,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抗生素进行消除。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和饮用未经消毒的水,少吃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等。此外,注重饮食平衡,增强身体免疫力也有助于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的来说,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的存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从而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螺旋状,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他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189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因为胃液的强酸性,幽门螺杆菌很聪明的利用它的螺旋状结构,钻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寄生在粘黏液中靠近胃黏膜上皮的相对中性的环境中。

H.pylori感染通常在儿童时期获得,但是具体的感染途径尚不明确,危险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兄弟姐妹较多和父/母感染,尤其是母亲感染。德国进行的一项队列研究表明母亲感染H. pylori后,儿童感染H. pylori的比值比为13.0。除了家庭内部传播外,H. pylori也可能通过水源传播,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儿童H. pylori的感染率并无性别差异。一项Meta分析表明成年男性可能更容易感染H. pylori,比值比为1.16。随后加拿大的一项研究也证实了这个现象,该研究人群中总的血清阳性率为23.1%,男性为29.4%,高于女性的14.9%。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感染,是导致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重要原因。所以2017年ACG临床指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中建议所有HP活动性感染检测阳性的病人都需要接受治疗,所以主要问题在于哪些病人需要接受检测。

所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除非已经根除过H. pylori)、低级别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或早期胃癌行内镜下切除术后的患者需要进行H. pylori检测。阳性者需要接受H. pylori根除治疗。

60岁以下,没有报警症状又没有进行过检查的消化不良患者,可考虑采用非内镜手段检测H. pylori。结果阳性的患者需要进行H. pylori根除治疗。

接受胃镜检查的消化不良患者,需要取活检检测H. pylori。阳性者需要进行H. pylori根除治疗。

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且没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患者无需检测H. pylori。但是,对于那些检测并且结果阳性的患者,也需要进行根除治疗。幽门螺杆菌对GERD症状是否有影响,尚存争议。

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检测H. pylori可以降低溃疡出血的风险。检测结果阳性的患者需要进行根除治疗。

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患者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成年患者需要进行H. pylori检测,阳性者需要接受根除治疗。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细菌,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Ⅰ类致癌因子。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助于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我国是幽门螺杆菌高感染国家,感染率超过50%。多数感染者并没有症状或并发症,但由于几乎所有Hp感染患者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所以可能多会出现餐后嗳气、恶心、腹胀、腹部不适的非特异性症状。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寄生于人胃黏膜的细菌,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目前,多数学者认为Hp是通过“口-口”“粪-口”途径传播的,因此,Hp感染也有明显的家庭内聚集现象。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冷食物注意清洁,集体用餐时使用公筷或采取分餐制,如果有明显症状,也可以检测是否被感染,以便及时治疗。


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大部分发生在儿童期,故筛查最佳对象应该是青少年或青年人,以便有效阻断胃癌的发生。另外根据我国Hp诊治共识,以下人群也推荐检测,注意强烈推荐人群。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病以及胃癌的关系已明确,如果发现HP感染一定要积极治疗,不能因为症状轻或者无症状就不治疗。尤其是以下人群,年轻人患上萎缩性胃炎或肠化生;严重胃炎患者;有溃疡,胃癌家族史的人;早期胃癌治疗后还存在幽门螺杆菌的人。




幽门螺杆菌,英文H.pylori简称Hp,是一种细菌,一种螺旋状、革兰阴性、微需氧性细菌,在人胃底环境中生长繁殖。在发现幽门螺杆菌之前,人们普遍认为胃是无菌的。

1979年,澳大利亚病理医生沃伦首次意识到慢性胃炎可能和细菌有密切关系,81年消化科临床医生马歇尔与沃伦合作证明了细菌的存在确实与胃炎有关,82年4月马歇尔成功培养并分离出该细菌,为进一步证实该细菌就是导致胃炎的罪魁祸首,马歇尔与另一位医生还不惜喝下了含有这种细菌的培养液,结果还大病了一场,不得不敬畏他们为科学的献身精神。84年4月他们将成果发表于世界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从而开始认识到胃炎、溃疡等疾病竟然与幽门螺杆菌有关,其成为了近几十年来医学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后来的研究还发现,H.p感染者中有15—20%发生消化性溃疡,5—10%发生H.p相关消化不良,约1%发生胃恶性肿瘤,成人和儿童的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也和H.p感染有关。即便多数感染这没有症状或并发症,可还是几乎所有的H.p感染者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同时研究还发现,根除H.p能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和降低溃疡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以使80%左右的早期胃MALT淋巴瘤获得缓解。所以作为一种感染性疾病,H.p阳性者还是有必要治疗。

目前我国推荐7种四联(PPI+铋剂+2种抗菌药物)药物作为主要的经验性根除H.p治疗方案。这些方案的组成、药物剂量和用法如下:

以上的7种治疗方案连续使用14天,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是可以达到90%以上的,甚至有些地方10天的疗程根除率也可以接近或达到90%!

对于青霉素(阿莫西林)过敏的人则推荐的四联方案中抗菌药物组合为:①四环素+甲硝唑,②四环素+呋喃唑酮,③四环素+左氧氟沙星,④克拉霉素+呋喃唑酮,⑤克拉霉素+甲硝唑,⑥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

H.p胃炎作为一种感染性疾病,用有效疫苗预防感染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是,主意虽好,实施却难!因为疫苗的研制十分的不易,到最近才初见曙光。

但是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几点,便可以大大减少H.p的传播速度:1、饭前便后勤洗手,2、生冷食品没洗干净坚决不吃,3、坚决不用嘴去触碰孩子的奶瓶、勺子,更不要把东西嚼碎了喂孩子,4、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要给你的她/他准备专门的碗筷,5、集体用餐时至少做到用公筷给人夹菜。有传言“一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全家都得了胃病“,但只要我们认真做到以上几点,预防幽门螺杆菌传播也不是不可能的!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感谢邀请!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细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由于我们的胃液是一种强酸的环境,一般细菌进入胃里很快就被杀灭,但有一种细菌可以在胃里生活,幽门螺旋杆菌是唯一能在胃里存在的细菌。这是由于幽门螺杆菌利用它的螺旋状结构,钻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寄生在粘黏液中靠近胃黏膜上皮的相对中性的环境中。

幽门螺旋杆菌还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途径主要就是通过口口及口粪传播,也就是大多通过饮食习惯传播。由于我国大多是聚餐制,在加上一些不好喂养习惯,口对口给小孩喂饭,所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非常高。

幽门螺旋杆菌产生多种致病因子,损害胃黏膜,引起的疾病包括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组织增生性胃淋巴瘤等。此外,目前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也是胃癌诱发的因素之一。但所以我们一提起幽门螺旋杆菌就有一些紧张及焦虑情绪。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预防是关键,所以我们要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集体用餐时采取分餐制是明智的选择,尽量避免使用公用碗筷,平时注意碗筷消毒,不随意以口喂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9

标签:幽门   甲硝唑   螺杆   活动性   淋巴瘤   黏液   胃炎   胃癌   阳性   杆菌   细菌   螺旋   溃疡   症状   患者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