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患者,怎么治疗?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神经肌肉传递障碍引起的骨骼肌收缩无力为主要症状,也就是附着在骨骼上、能够做出动作的肌肉逐渐失去力量。起初,患者容易疲劳,在活动后感觉更加劳累,休息后能得到缓解,可表现为眼睑下垂、吞咽困难、讲话无力,甚至呼吸困难。

药物治疗

(1)胆碱酯酶抑制剂 是对症治疗的药物,治标不治本,不能单药长期应用,用药方法应从小剂量渐增。常用的有甲基硫酸新斯的明、溴吡斯的明。

(2)免疫抑制剂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为:①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强的松、甲基强的松龙等;②硫唑嘌呤;③环抱素A;④环磷酸胺;⑤他克莫司。

(3)血浆置换 通过将患者血液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去除的方式,暂时缓解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症状,如不辅助其他治疗方式,疗效不超过2个月。

(4)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人类免疫球蛋白中含有多种抗体,可以中和自身抗体、调节免疫功能。其效果与血浆置换相当。

(5)中医药治疗 重症肌无力的中医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重症肌无力属“痿症”范畴。根据中医理论,在治疗上加用中医中药,可以减少免疫抑制剂带来的副作用,在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上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而且能重建自身免疫功能之功效。

2.胸腺切除手术

患者90%以上有胸腺异常,胸腺切除是重症肌无力有效治疗手段之一。适用于在16~60岁之间发病的全身型、无手术禁忌证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大多数患者在胸腺切除后可获显著改善。合并胸腺瘤的患者占10%~15%,是胸腺切除术的绝对适应证。




我是重症肌无力患者,患病近30年,属全身形无力。初始上楼梯,吃饭说话都累呀,不能干家务活,在单位上班还负个责任,不知什么病啊?偶然得知一个工友的妻子患此病,确诊为重症肌无力,立即前往诊治。并及时到上海虹口区中西医医院重症肌无力专科治疗,吃了李庚和医生五六年的中药,得到很好的改善。98年我选择了太极拳和游泳两项运动,一直坚持。实践证明,太极拳对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特别有效。我现在的负重能力,精神状态,了解我的人都说,你是不是病全好了?医生说我是个奇迹。朋友,如果我的经历对你有所帮助,我不胜荣幸!




看中医




您好!您说的症状符合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范畴,您可以参照下面的内容进行调理、治疗。

欢迎关注我,为您提供优质的健康答案。


重症肌无力主要是免疫介导的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慢性疾病。临床以骨骼肌极 易疲劳,活动后加重,但经休息或经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减轻为特征,表现为上眼 睑下垂,眼球活动受限,复视、斜视,或四肢无力,甚则吞咽困难,呼吸困难,严重者可 危及生命。重症肌无力病程缓慢,而且自发缓解和急性发作可交替出现,反复多次。急性 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原因可诱发本病或使病情加重。

中医古代文献中无重症肌无力之病名,根据其临床特征,有类似重症肌无力症状的记 载。如 《素问·生气通天论》 云: “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 痿。” 与本病中出现的四肢无力,痿弱不用之症相似,故可将本病归于痿证范畴。对于上 胞下垂之候,《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一十》 称 “眼睑垂缓”,清代黄庭镜 《目经大成》 谓 之 “睑废”,而 《灵枢 ·大惑论》 将重症肌无力之复视、斜视名曰 “斜其睛” “视歧”。 历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论述多围绕脾与肌肉之间的关系加以讨论,如 《素问 ·五脏生 成》 曰: “脾之合肌肉也。” 《素问 ·平人气象论》 云: “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 说明脾气之盛衰,与全身肌肉功能正常与否有密切关系,揭示出肌肉无力的主要矛盾所 在。对于本病的治疗,后世医家多遵循 “虚则补之” 的原则。

【病因病机】

一、病因

本病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于调养,或疾病失治、误治,而致脾气虚弱,生化乏 源。此外,感受外邪、饮食失节等因素也可成为本病发病的诱因,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

二、病机

重症肌无力病变脏腑多在脾、肾、肝。因肺主一身之气,又主卫外,故肺气不足常为 发病的诱因。气、血、阴、阳不足是本病发病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主要病理变化,且它们之 间可相互影响与转化。

1. 基本病机 脏虚肌弱。

2. 常证病机

(1) 脾气虚弱 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于调养,导致脾气虚弱,脾虚则运化失 司,气血乏源,肌肉筋脉失养,机体痿弱不用而致痿证。

(2) 脾肾阳虚 久病耗气伤阳,以致脾阳虚不能充养肾阳,肾阳不足又无以温煦脾 阳,最终导致脾肾阳虚。脾肾阳气不足,气血无以化生,肌肉筋脉失于濡养,机体痿弱不 用而致痿证。

(3) 肝肾阴虚 由气虚日久,耗伤肝肾之阴血所致,因此多数小儿已有脾虚肌肉失养 之候。

3. 变证病机 脾胃虚衰,全身脏腑、筋骨、气血失养可导致严重呼吸困难,吞咽困 难,语气低微,痰涎壅盛,无力咯出,舌淡苔白,脉微弱或脉大无根等危象。

【临床表现】

患儿表现为上眼睑下垂,眼球活动受限,复视、斜视,或四肢无力,甚则卧床难起, 吞咽困难,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 有典型的横纹肌无力及易疲劳表现,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朝轻暮重。

2. 药物诊断性试验,可采用甲基硫酸新斯的明药物试验或腾喜龙试验为阳性。

3. 肌电图检查,出现低频重复电刺激反应电位波幅快速降低。

4.血清抗Ach-R抗体阳性有诊断价值,但阳性率因检测方法的不同而有差异。

二、鉴别诊断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本病是以进行性肌肉无力和萎缩为主要表现,最终完全丧失运动 功能。其眼肌型肌营养不良与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相似,但重症肌无力甲基硫酸新 斯的明药物试验阳性,低频重复电刺激示波幅递减。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 辨气血阴阳

(1) 偏于气虚 周身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大便溏薄。

(2) 偏于阳虚 形寒肢冷, 面色㿠白, 腰膝酸软, 大便时溏, 完谷不化。

(3) 偏于阴血虚 斜视,复视,形疲神乏,面色潮红,口干耳鸣,手足心热。

2. 辨病情轻重

(1) 轻证 眼睑下垂,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象无力。

(2) 重证 全身疲乏无力,活动后症状明显加重,舌淡,体胖,苔白,脉沉细无力。

3. 辨常证与变证

(1) 常证 表现为不同证型的症状,但无生命危险。

(2) 变证 重症肌无力发病急骤、危重,以吞咽困难、构音不清、呼吸困难、痰涎壅 盛、全身肌肉重度无力,脉细数或脉大无根为主症。

二、治疗原则

1. 基本治则 补脏益肌。

2.具体治法 根据病情轻重,辨别气血、阴阳虚损之不同,分别给予补中益气,健 脾升提; 益气温阳,培补脾肾; 滋补肝肾,益气通络等治法。对重症肌无力危象应以峻补 脾气,升阳举陷,豁痰通窍为大法,根据病势,遵循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 “标本兼顾” 的治则积极抢救。

三、分证论治

(一) 常证

1. 脾气虚弱

证候表现: 一侧或双侧上眼睑下垂,晨轻暮重,眼肌不耐疲劳,或见全身肌肉疲乏无 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质淡,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弱 而缓。

证候分析: 此证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于调养,导致脾气虚弱。脾虚气血生化 不足,四肢肌肉无以充养,故见周身疲乏无力; 气血不能上荣,则面色萎黄; 眼睑为肉 轮,内应于脾,脾气不足,抬睑无力,故眼睑下垂; 脾胃气虚,受纳与运化无权,故食少 纳呆,大便溏薄; 舌淡体胖苔白,脉弱而缓均为脾气虚弱之象。

治法: 补脏益肌,健脾升提。

方剂: 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加减。

方解: 方中黄芪补肺脾之气; 人参、炙甘草、白术益气健脾; 当归养血和营; 陈皮理 气和胃,使补而不滞; 柴胡、升麻升阳举陷。

加减: 眼睑下垂明显者可加葛根鼓舞胃气上行,以助提肌; 气虚甚者加黄精、山药增 强益气之功。

2. 脾肾阳虚

证候表现: 眼睑下垂,全身肌肉乏力,活动后明显加重,少气胸闷,或构音不清,或 吞咽困难, 畏寒肢冷, 面色㿠白, 腰膝酸软, 大便时溏, 完谷不化, 小便不利, 舌质淡, 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久病耗气伤阳,以致脾阳虚不能充养肾阳,肾阳不足又无以温煦 脾阳,最终导致脾肾阳虚。脾肾阳气不足,气血无以化生,肌肉筋脉失于濡养,故见眼睑 及全身肌肉乏力; 动则耗气,故活动后症状加重; 阳虚不能温煦,而见面白肢冷; 肾为声 音之末,气海不足,气少不足以言,轻则构音不清,重则损及声音之根,可致内夺而瘖; 脾阳虚伤及胃,受纳水谷失司,故吞咽困难不利; 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皆为脾肾阳虚 所致。

治法: 培补脾肾,温中益肌。

方剂: 右归饮 (《景岳全书》) 加减。

方解: 方中肉桂补肾中元阳,温里散寒,为君药; 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滋阴 益肾,养肝补肾,填精补髓,取 “阴中求阳”,为臣药; 杜仲补肝肾,强腰膝,为佐药。

加减: 若兼有气虚者加黄芪、升麻以升提中气; 肾阳虚甚者加补骨脂、肉豆蔻以温补 肾阳。

3. 肝肾阴虚

证候表现: 常具备脾气虚弱的主症,又见凝视、斜视、复视,或眼球震颤,睁眼不 能,视物易倦,形倦神疲或面色潮红,手足心热,时而盗汗,舌质微红,苔薄白或少苔, 脉细数无力。

证候分析: 本证大多发生在脾气虚弱的基础上,由于气虚日久,耗伤肝肾之阴血,因 此,多数小儿已有脾虚肌肉失养之候。脾虚则气血生化之源不足,且肝乃藏血之脏,开窍 于目,化源匮乏,肝之阴血不足,肝窍失养,故除眼睑下垂外,还可见斜视、凝视; 肝阴 不足,阳亢风动,可见眼球震颤不已; 肾主藏精,“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灵枢·大惑论》),今脾胃虚弱,水谷不化,导致肾精不足,精明失养,则 “视歧”,视 物易倦; 肝肾阴虚,虚火上扰,故口干耳鸣; 阴虚生内热,故面色潮红,手足心热,盗 汗; 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皆是肝肾阴亏,虚热内生之象。

治法: 滋补肝肾,益肌升提。

方剂: 杞菊地黄丸 (《医级》) 加减。

方解: 方中熟地、枸杞子、山茱萸滋肾养肝为君; 菊花、丹皮、泽泻清肝肾之虚火为 臣; 山药、茯苓健脾养心为佐; 生龙齿、龟板清肝泻火,宁神益智为使。

加减: 脾虚著者加黄精、白术补益中气; 阴虚风动,眼球震颤、斜视,可加牵正散以 平肝息风。

(二) 变证 (重症肌无力危象)

脾胃虚衰

证候表现: 重度肌无力,严重呼吸困难,吞咽困难,语气低微,痰涎壅盛,无力咯 出,舌淡,苔白,脉微弱或脉大无根。

证候分析: 变证多因脾胃之气虚极,肺气亦虚,复感外邪或突然中断治疗,致胸中大 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故气息将停,肌无力严重,呼吸困难; 脾气虚极,胃气将绝,故 吞咽不能; 气虚损及声音之根,故语音低微;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虚聚湿生 痰,肺虚豁痰无权,导致痰涎壅盛,气息不畅; 脉微弱或脉大无根是气陷欲绝之象。

治法: 补脏益肌,升阳举陷。

方剂: 升陷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加味。

方解: 黄芪补脾气,升阳举陷为君药; 知母生津润燥,柴胡、升麻升举阳气,为臣 药; 桔梗为药中之舟楫,载药上行,为使药。

加减: 痰壅胸中,肾不纳气者加黑锡丹以镇纳浮阳; 若阳气暴脱加用参附龙牡救逆汤 以扶正固脱。救治时,多配合西医药的共同作用。

四、其他疗法

1. 中成药

(1) 参苓白术丸 每次6g,每日2次。用于脾胃气虚而夹湿之证。

(2) 金匮肾气丸 每次1丸,每日2次。用于肾阳不足之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者。

(3) 杞菊地黄丸 每次9g,每日2次。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视物不清,眼睛涩痛 等症。

2. 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多用于单纯眼睑下垂之重症肌无力。主穴: 攒竹、阳白、丝 竹空、鱼腰。配穴: 四白、太冲、太溪、百会、三阴交。复视加睛明、肾俞; 斜视加风 池、肝俞。

【预防与调护】

一、预防

1. 应保持足够的睡眠,不可过度劳累,不可长时间用眼 (读书或看电视)。

2. 多食富有营养而易消化的食物,少食性味寒凉之品。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儿不宜 进食坚硬或易呛的食物,以免误吸入气道。

3.避免呼吸道感染。一旦在本病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道感染,应对感染进行彻底积 极地治疗,以防止病情加重或复发。

4. 不应滥用抗生素,尤其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对呼吸有抑制作用的药物也尽可能 不用,如安定、非那根、鲁米那等。

二、调护

1.增强小儿体质,预防各种感染性疾患,是预防重症肌无力的重要环节。让小儿多 接触新鲜空气,锻炼身体。

2.对长期卧床,不能变动体位,或变动不易者,应勤翻身、勤按摩,避免局部受压 时间较长,发生褥疮。




重症肌无力患者生病后一般会出现身体无力、全身没劲等的症状,这个时候患者的运动功能也会受到障碍。此时家属是要多关心患者,要照顾好患者,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

  1、重症肌无力的护理需做到饮食合理,切勿偏嗜。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营养是保证人体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饮食不足即缺少营养,影响气血生化,则导致体质虚弱,相反,饮食过量又可损伤脾胃,日久导致体质下降,因此,重症肌无力患者在饮食上要荤素搭配,粗粮细粮搭配。

  2、振奋精神,保持情志舒畅,这也是属于重症肌无力的护理措施之一。精神情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变化有密切关系,精志舒畅,精神愉快,则气机畅通,气血调和,脏腑功能协调,正气旺盛,不易发生重症肌无力型的疾病。

  3、重症肌无力患者应劳逸结合,起居有常。重症肌无力的发病与过度劳累有很大关系,重症肌无力患者往往与劳累过度,用眼过度,日夜操劳,或因奔波而起居失常,耗伤气血,体质下降外邪乘虚而入导致重症肌无力发生和发展,因此本病患者在恢复过程中,知道这些重症肌无力的护理方法后,大家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注意日常的护理。重症肌无力的危害甚大,且女性比男性多,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治疗重症肌无力。

  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护理一定要做好饮食的调理,让患者多进行一些康复训练工作,平时饮食要选择高蛋白的食物。以上就是关于重症肌无力的护理方式的介绍,希望对于患者有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患者   胸腺   斜视   脾胃   眼睑   气血   面色   虚弱   肌肉   症状   脾气   无力   全身   呼吸   困难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