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年别的省不愿接收中科大?

中科大历史:1958年,中科大诞生了,肩负着培育尖端科技人才、弥补后备力量紧缺的使命,为“两弹一星”事业而来。创办伊始,中科大便一开先河,摒弃了原苏联理工分家的模式,在系科专业设置上实行理工结合、科学与技术结合。而秉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方针的中科院,全力支持着中科大的成长,成为我国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开端。

外迁背景:1969年,受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关于高等学校下放问题的通知》下发,决定将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北京轻工业学院、北京机械学院、北京电力学院、北京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农业大学等一众学校迁出北京,陆续迁往安徽、河北、陕西、山东等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京校外迁”事件。当时中国的绝大多数高等学校都经历了搬迁、合并、改制等过程,对学校的发展影响比较大。

外迁选择河南南阳:当年中科大外迁提议首选河南的南阳。河南省南阳专区,地处三线,水电交通方便,具备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另该地学校及科研单位均少,在此建点,有利于实现教学、科研、生产、使用四结合。但是后来在考察之后,在南阳山区和邓县看了不少地方,但河南省只同意在平汉路以西的南阳专区的唐河、新野一带山区、丘陵地带临时战备疏散,若在河南建校,河南当时表示有困难。最终中科大外迁首次遭遇“滑铁卢”。

考虑的两地就是江西和湖北。江西是老革命根据地,地广人稀,森林矿产资源丰富,但已有清华、北大、人大等建点。主要是江西当时非常多额贫穷,根本接受不来中科大的到来,民生都是一个问题,还要支持中科大,就显得非常难,就没有接受。而湖北沙市,沙市是因为有科学院的五七干校,表示不再有合适的地方安排科大。介于当时国内发展以及地方的财政收入,想必这才是真正不好接受中科大的原因。

在辗转河南、江西、湖北之后,落脚安徽!当时省委安徽革委会主任的李德生(河南人)决定接受中科大,并为其寻找落脚之处,起初是选在安徽的宣城,但后来发现如果设在宣城,那就后期也会像当初留在其他省份偏远城市的大学、科研机构一样,普遍急不可耐的返回北京。所在省份除了留下些简陋的校舍、农场外,最后一无所获,最终宣城也被放弃。

在安徽宣城被放弃之后,中科大在李德生的决定下,正式第一落户在安庆马山。就一栋三层小楼,还有一间食堂。总共有七八十间房子,而且这些房子没有窗户,甚至连门都没有。就算有,也是用砖头垒砌的。生活方面更是惨,连自来水都没通,吃水要翻过一座山去挑水。1969年12月,先遣组刚到不久,其中还有几户家庭。天气忽然变冷了,他们连铺地的草都买不到,有的人被冻得生病了。期间还发生了两次意外,先遣组向学校提出,安庆的办学条件太差,不适合办学。后来,学校又派出了第三批考察组到了安徽,并暂停了下迁人员。这一次安庆被迫放弃。

合肥,成为中科大最后的确定落户位置,当时安徽可谓是对中科大待如亲人,安徽省政府明确表示“再苦,安徽人民不吃不喝也要把中国的科学苗子保住”,最终中科大才没有回去。看看安徽当时的做法:

1、为了搬迁校址,直接把铁路修到校门口。

2、为了腾出住的地方,合肥师范学院和银行干校都被迁走。

3、八十年代电力不足,中科大被保障优先于市政府用电。

4、为了能让科大引进更多的人才,特意修建了人才公寓——科大花园。

5、扩建新校区更是一口气批下三千亩地在市里没有集中供暖的情况下单单为中科大提供了专门开放的暖气。

6、市政规划中凡是科大的项目都列为1号项目优先发展。

河南、江西、湖北不愿接收中科大的根本原因是“京校外迁”事件是偶然突发事件,等到国内外形势好转后,“京校回迁”是必然!这些省份不愿意承受“京校外迁”带来的资源消耗,而安徽把握住了这次机遇,在最困难时期,用稀缺的资源给了中科大最大的温暖,中科大用一届届优秀学子回报和反哺着合肥和安徽!




196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奉命外迁,当时的选址有四个,分别是河南、湖北、江西和安徽。那为什么最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却落址于安徽合肥呢?

江西当时已经“落户”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五七干校”,考虑到大学的地域平衡问题,所以中科大当时并未把江西作为首选地址,而且当时的江西也明确表示无法接纳中科大落户,毕竟对于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一下子挤进多所大学,在当时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条件下,的确困难很多。

河南的情况与江西类似,当时的经济条件也好不不到哪里去,最权威的说法是担心大学师生挤占河南省的副食口粮。我也查询了1969年左右的人口数据,河南省当时的人口为5800万,仅次于山东。而且当时河南还接纳了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在当时的条件下,一个人口大省,如果一下子涌入大量的师生,“吃饭问题”的确是个大问题。有人说是当时领导没有远见,但是我不这么认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们很难站在当时河南领导人的位置去思考问题,毕竟他要考虑的更多。

而湖北省当时已经落户了中科院的五七干校,也明确表示没有合适的地方安排中科大。

就这样,四个备选地,三个拒绝后,中科大被安徽领导人争取到了。尽管当时中科大考查完安徽宣城和安庆后表示不合适,但当时的安徽领导人费尽心思,腾出了合肥师范学院和银行干校用来安置中科大,可以说当时的安徽,为了留住中科大,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并明确表示“再苦,安徽人民不吃不喝也要把中国的科学苗子保住”。就这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在安徽合肥落地生根。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五七干校撤销后,虽然大部分外迁高校纷纷回迁,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却继续留在了安徽合肥,用丰厚的科研成果继续回报着安徽。




首先,当年中科大最先考虑的就是今天的河南南阳市,因为作为当时和今天都是人口大省的河南来说,太需要一所好大学了,而中科大就在这时准备落户河南。

其实当年有好些所名校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进行外迁,其中就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北京轻工业学院、北京机械学院、北京电力学院、北京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铁道学院等十三所农林地矿油水电等工科院校迁出北京,迁往今天的河南、河北、安徽、江西等地。


当时中科大打算把校区放到湖北或者河南,首先去湖北的沙市进行考察,沙市已经有了有科学院的干校,所以就不合适了,然后就考虑到在河南省选址建校。

当时的考察组来到了河南,虽然当时的领导并不欢迎中科大在河南建校,但是中科大当时有中央的介绍信,所以也只能接待了中科大的工作人员,并告诉他们可以去南阳看看。

后来中科大来到了南阳,南阳的领导也接见了中科大的工作人员,但是南阳领导给出的意见是,学校的用地三五千亩都不是问题,但是目前没有接收一所大学的能力。

其实当时南阳考虑的最多的还是当时师生的口粮问题,毕竟当时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基本的口粮都成问题,更别提加上一所大学师生的口粮了,毕竟在那个计划经济时代,粮食还是很稀缺的。

不光是当年的中国科技大学,还有当年的中国地质大学落户平顶山一事,当时的河南省领导同意在平顶山建设中国地质大学,但当时关于具体操作一直没有进展,而当时的校领导层听说外迁的许多学习都去了武汉,于是就上报中央,看能不能落户武汉,最后获批,河南又一次和一个名牌大学擦肩而过。




当年中科大领到疏散下迁的命令后,先后派出4个小组分别前往湖北、河南、江西和安徽四个省考察选择新的校址。

按照中科大的最初想法是迁至湖北或河南,所以最先派人到这两个地方考察,但也很快被这两个地方所拒绝。

当时的高校资源虽然稀缺,但是各个地方的接纳能力更是有限。

在当时首都的众多高校中,不仅中科大被要求疏散下迁,北京农业大学、北京林学院、北京铁道学院等等大量院校也被要求下迁,大家伙都在忙着在各地选择新的校址。

中科大的考察小组到湖北沙市时,当地适合的办学条件已经被科学院的五七干校占用,所以婉拒了中科大。

中科大派往河南的考察小组也是一样,当时下迁河南的院校单位更多,中科大想挤进去非常困难。

河南省在这种情况下对接纳中科大也难免有所抵触,表示只能在唐河、新野一带的山区、丘陵地区提供建校用地,此外的人员食宿以及经费都一概无力支持,也等于是婉拒了。

相比于湖北、河南的婉转拒接,江西省因为已经接收了很多学校的五七干校,所以明确表示无力接收中科大。




与其说当年别的省不愿接收中科大,倒不如说有哪个省有能力接收中科大。

1958年,中科大创建于中国首都北京,辉煌一时。开学典礼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大礼堂举行,各大报社报道见证了其诞生。然而,10年后,文化大革命暴发,学校停止招生,教学、科研工作被迫停顿。不久以后,众多所名校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进行外迁,中科大也不例外。

刚开始,中科大计划迁往湖北或者河南。首先去湖北的沙市进行考察,但是沙市已经有了有科学院的干校,所以就不合适了,然后就考虑在河南省选址建校。中科大的工作人员拿着中央的介绍信来到河南南阳。

按理说,河南作为全国的人口大省,非常需要名校入驻。当时河南南阳也有足够的面积来容纳中科大。然而,在那个年代,粮食稀缺,生计是头等大事。河南作为人口大省,粮食需求更大。中科大要想入驻河南,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师生的粮食问题。南阳无力承担,只好作罢。

再后来,江西与河南情况相似,也没有能力。但是安徽领导却极力争取。尽管当时中科大考查完安徽宣城和安庆后表示不合适,但当时的安徽领导为了中科大腾出了合肥师范学院和银行干校,并明确表示“再苦,安徽人民不吃不喝也要把中国的科学苗子保住”。就这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在安徽扎了根。

尽管五七干校撤销后,大部分高校纷纷回迁。中科大却留在了安徽,为合肥的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8

标签:宣城   安庆   南阳   干校   河南省   合肥   湖北   江西   安徽   河南   北京   沙市   当年   地方   学校   学院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