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现在用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徐光启主持编修的新历法《时宪历》而制定的,是依据太阳回归黄道上的位置而制定的。

最早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北斗七星而定的…

什么是黄道

简单讲就是从地球上看太阳一年“走”过的路线,也就是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

地球围着太阳公转一圈为360度,把这360度每15度为一等份分开,正好分成24等份,这24等份就是24节气。

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为0度,0度就是春分(当然排序上还是以立春为首),转360度正好回到春分上,第二年开始。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节气二字指的是节令与中气的合称!

我们的老祖宗最开始是以星斗位置的变动来了解季节或时间的变化的。

《史记·天官书》记载:“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就是这个意思。

《天龙八部》中慕容复的家传绝学“斗转星移”也是从这个意思而来的。

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就是一年。

先秦典籍《鹖冠子·环流篇》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斗柄运于上,事立于下;斗柄指一方,四塞俱成。”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老祖宗们再根据北斗七星的运转,将时间分为日、侯、气、时、年;看过电视剧 《三国演义》的都知道诸葛亮对鲁肃谈将帅之道时的一段经典台词。

兵者,有可见之兵,有不可见之兵。可见之兵者,荷戟执戈,肉身之士。不可见之兵,日月星辰,风云水火,山川之灵气,如此万物万象均可为兵。譬如这《七十二候图》,它成图于周公。将节气周天三百六十日,分类别之。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成时,四时成岁。将一年之中节气更替万物衰荣一一道明。何时虹藏不见,何时雷始收声,何时土润溽暑,何时雾霾蒸腾。如此只需谙熟于胸,融汇于心,运用得当,便可胜于百万雄兵。

这绝不是虚言,单以清明来为例 :“初侯,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

您要能把七十二侯都谙熟于胸,别的不敢说,至少什么时候穿什么衣这些是能够明白的!

那位说了,这跟节令和中气又有什么关系呢?

节令与中气

老祖宗们根据天干地支将天分成十二等份,还是按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的位置来看月份,将一年分为12个月,正月为开始。

当然夏、商、周三代的正月都是不一样的,古语说:“建正为月,是为正月”就是这个道理。

夏是将寅月(1月)定为正月,俗称建寅;商以丑月(12月)为正月,俗称建丑;周是子月(11月)为正月,俗称建子;秦五德属水,统一六国后以亥月(10月)为正月,俗称建亥;汉武帝元封七年开始重修历法,大成之后定名为《太初历》,汉武帝改年号为太初,复以夏历寅月为正,为岁首。

虽然之后也有几个人改过,但是都被掰回来了,因此寅月为正一直沿用至今。

“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淮南子·天文训中》

看上图,十二个月每个月有两气,古人把月初的气称之为节令,月中或月后的气称之为中气。

所以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夏至、小署、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就是节令;而雨水、春风、谷雨、小满、夏至、大署、处署、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就是中气;两个合在一起,称之为节气。




我国古代历法,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叫二十四气。

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是我国农历的特点。名目与公历对照表见图片4.5.6.8。(农历因闰月关系,每年节气的日期差异较大):

公历 ~ 农历~

农历平年每月有两(节)气,月初的叫节气,月中以后的叫中气。闰月设有中气。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有《逸周书》.《时则》、《礼》.《月令》、《淮南子》.《天文》、《汉书》.《律历志》等,有详释。












一年有四季,两千多年前,祖先观察自然的变化,发明了“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五天为一候,三侯为一个节气,六个节气就是一个季节。




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二十四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人民独创的一种历法。在农业社会,农民根据这些节气的到来,调整农作物的播种和收割时间,以获得最好的收成。因此,二十四节气对于农民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除了对农业的影响,二十四节气还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与二十四节气有着密切的关系。

总之,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人民独创的一种历法,对于农业和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节气   太初   淮南子   芒种   节令   惊蛰   黄道   历法   春分   夏至   立春   正月   农历   中气   太阳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