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为什么最后没有杀掉曹植?

没必要




因为曹植的母亲还活着,所以曹丕不敢杀。

曹植和曹丕是一奶同胞,他们都是卞夫人的儿子。卞夫人一共生育了四个儿子:曹丕、曹植、曹彰、曹熊。

这四个儿子中名气最小的就是曹熊。曹熊是四兄弟中最小的,但去世却最早,连生卒的年份历史上也没有记载。

曹操曾经想将曹彰培养成一个文武全才,结果曹彰却说自己喜欢当将军,所以曹操也没有逼他读书,随他的兴趣。曹彰最经典的战例是征讨乌桓。

曹彰是四兄弟中第二个去世的,因为曹彰在军中的影响力很大,有人怀疑这是曹丕动的手脚。我认为借曹丕十个胆他也不敢这样干,因为他们的母亲卞夫人还活着。

卞夫人是一个很能干,也很冷静的人。正因为如此,才得到曹操的欣赏,最终从妾转为正室,最后成为王后,曹丕称帝之后,封为皇太后。

为什么说曹丕不敢呢?

曹丕没有发迹之前曾经向曹洪借过钱。当年曹操征讨董卓时,幸好曹洪将马给曹操才得以逃命,不然曹操估计早就挂了。曹操对曹洪不错,但曹丕恨死曹洪了。

从史书的记载看是因为曹丕向曹洪借钱,曹洪不借,最后怀恨在心,当皇帝之后就抓住曹洪的门客犯事,然后将曹洪下狱。

知常容觉得这件事并没有这么简单,怎么可能简单借钱而要报复呢?这中间应该还有隐情,因为历史没有记载,我们不好猜测。

当时好多大臣上书救,结果曹丕铁了心要弄死曹洪。

此时卞夫人出面了。她做了两件事,一是骂曹丕。

卞太后责怒帝曰:“梁、沛之间,非子廉无有今日!”——《资治通鉴·魏纪二》

二是威胁郭皇后。

又谓郭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资治通鉴·魏纪二》

此时郭皇后被吓坏了,要知道曹魏是以孝治天下,对儒学抬升得比较厉害,卞夫人废掉郭皇后的能力还是有的。郭皇后日夜劝曹丕,最终曹洪逃过一难。

你想想看卞夫人在救曹洪这个外人都可以这么大动干戈,放出狠话,如果曹丕要对曹植下手,你觉得卞夫人会闭着眼睛不管吗?

显然是不可能。

曹洪这件事发生在哪一年呢?

公元226年,这一年也是曹丕人生的最后一年,所以在曹丕的人生最后一年,卞夫人都还保持如此高的威信,你觉得曹丕敢杀曹植吗?

有人可能要问曹丕对曹植打压,卞夫人为什么不管?

卞夫人是一个很懂大局之人,朝政之事他是不会参与的,但是一遇到威胁到生命肯定会出手。曹丕死后,她还活着,一直活到魏明帝时期。

魏明帝在母亲文昭甄皇后被曹丕杀害之后最终能被立为太子,相信这里面也有卞夫人的影响力在。

至于《七步诗》的场景不是这么简单的,真相也并不是曹丕要以此为借口杀曹植,因为与这问题无关,所以不展开。




曹丕之所以不杀曹植,是因为有一个狠角色的妈管着,当然二人之间也有一点兄弟之情存在。



曹操一生有二十五子六女,儿子之中被他考虑过立为继承人的一共有四人,第一个是长子曹昂,但可惜他很早就在征张绣的时候被战死了;第二个是七子曹冲,一个可以称为神童的人物,但在十三岁的时候就病死了。

剩下的两个人,是曹操卞夫人生的两个儿子,即曹丕和曹植。

起初,曹植因为才华卓越而被曹操喜欢,身边因此聚集了一大群人为他出谋划策,帮助他争夺继承人之位,反而是曹丕比较尴尬,一直不温不火,并没有被曹操重视。

但是,就在曹植快要被立为继承人的时候,他自己却因为任性妄为和喜欢酗酒而频频犯错,先是因为驾马车在天子才能走的驰道上行驶,并擅自打开司马门而受到训斥,之后又因为喝酒耽误了大军出发的时间,而让曹操对他失望至极。

而就在这个时候,曹丕在司马懿等人的帮助下,运用各种策略取得了曹操的信任,最终被曹操立为继承人。

从曹冲去世之后夺嫡之争开始,到217年曹丕被立为魏王世子,他与曹植进行了长达十年的争斗,而且在绝大部分时间里他都是出于下风的,一直到最后几年才反败为胜。



可以说,曹丕在此期间是煎熬和痛苦的,他的世子之位也是来之不易的,因此他一旦继位,首先要打击的对象就是曹植,其次才是其他几个有威胁的兄弟。

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为魏王,同年他逼迫汉献帝禅位给他,建立了曹魏政权。

曹丕刚刚篡汉自立的时候,远在封地的曹植听说后十分悲伤,还穿上丧服为汉朝的灭亡而哭泣,许多人怀念汉朝,也跟着他一起哀悼。

初,则及临菑侯植闻魏氏代汉,皆发服悲哭,文帝闻植如此,而不闻则也。

曹丕听说这事后,感到很不高兴,认为曹植想要继续与自己作对,还鼓动百姓一起反抗自己,便下定决心对曹植下手了。

关于曹丕对曹植做过什么,有这么一个说法,说曹丕将曹植抓来,让他在七步之内写下一首诗,如果不能写成,就要问罪了。

曹植也不是傻子,知道自己即使写成了诗,曹丕也不一定会放过他,便决定打亲情牌,写下了一首感人肺腑的诗篇《七步诗》,用“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来感化曹丕,最终曹丕年纪兄弟轻易,将他给释放了。



实际上,《七步诗》极有可能是后人杜撰的,但曹丕与曹植之前存在亲情却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这并不是曹丕放过曹植的最大理由,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人,其实是二人的母亲卞夫人。

卞夫人并非曹操的嫡妻,她起初只是个以声色谋生的歌者舞伎,后来以姿色出众而被曹操纳为妾,连续生下了四个儿子,即曹丕、曹植、曹彰和曹熊。

卞夫人虽然出身低微,却不是个简单的角色,她知书达理、颇有见识,还很有头脑,在很多事情上给了曹操很大的帮助,是当时有名的贤内助,还受到曹操部下的敬重。

因此,在曹操嫡妻丁夫人离开之后,卞夫人就自然而然成为了继室夫人,她在操持家务和抚养、教育孩子等方面都很出色,曹操因此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争夺天下的宏图霸业之中。

可以说,曹操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伟业,离不开卞夫人的帮助,因此卞夫人威望极高,不但曹操对她敬爱有加,曹操的其他儿女对她很孝顺,文武大臣也都很敬佩她。

曹丕称帝之后,卞夫人被封为太后,居住在永寿宫,她平时不怎么干涉国事,但这不代表她没有权力。



那么,卞夫人的能量究竟有多大?我举个例子来说明。

有一次,曹操的堂弟骠骑将军曹洪的家臣犯法,按照当时的律令,曹洪应当处死,但考虑到曹洪是贵族,曹丕如果选择特赦他,也在情理之中,没有人会说什么。

但是,曹洪这个人虽然家财万贯,但特别小气,曹丕年轻的时候曾有求于他,却没有得到他的帮助,因此对他怀恨在心,便打算趁机将其处死。

很多大臣上书曹丕为曹洪求情,但曹丕不为所动,卞夫人不知怎么得知了这件事,便将曹丕找来,还怒斥他说,曹洪是有大功劳的人,没有他就没有你的今日!

曹丕畏惧卞夫人,只得答应释放曹洪。

会卞太后责怒帝,言“梁、沛之间,非子廉无有今日”。诏乃释之。

卞夫人担任曹丕不是真心实意的,以后还要找曹洪的麻烦,便将曹丕的皇后郭女王召入宫中,威胁她说,你赶紧去劝说曹丕,要是曹洪被杀死,我就废了你的皇后之位!

卞太后谓郭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於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土。



郭女王吓得屁滚尿流,连忙跑去劝说曹丕,曹丕对她感情极深,当然得给面子了,于是心甘情愿将曹洪给释放了,但没收了曹洪家的所有财产,搞得曹洪穷困潦倒。

卞夫人也不含糊,又将曹丕找来痛骂一顿,曹丕无奈之下只得将曹洪的财产还给他。

犹尚没入其财产。太后又以为言,后乃还之。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卞夫人贵为太后,本身具有极高的权威,她的话没有人敢轻易违背,哪怕皇帝曹丕也是如此。

前面我说了,曹丕和曹植都是卞夫人的儿子,而卞夫人又是典型的贤妻良母,不会对任何一个孩子偏爱,因此当曹丕要对曹植下手的时候,卞夫人就出面阻止了。

史书关于这一点也是有记载的,说曹丕碍于卞夫人的压力,并没有杀死曹植,而是想其他办法折磨曹植,试图以此将曹植给玩废。



那么,曹丕是怎么折磨曹植的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不断将曹植改封。

曹丕刚称帝的时候,曹植是临菑侯,食邑万户,但曹丕很快就将其改为安乡侯,食邑也减少到八百户。

曹植本是个潇洒的公子哥,富贵生活过惯了,食邑突然大减,生活质量必定下滑,但他的苦日子才刚刚开始。

后来,曹丕又屡次将曹植改封,其目的是为了不让曹植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从而形成了稳固的个人势力。

尽管曹丕后来将曹植封为王爵,但也是被迫为之的,毕竟其他兄弟都封王了,不封曹植就会显得他刻薄,对他的名声不利。

总之,在曹丕在位的七年时间里,曹植不是在去新封地的路上,就是在等待改封的圣旨到来,而频繁地更改封地让他身心俱疲,毕竟谁没事愿意瞎折腾呢?

比如说,曹丕刚习惯了一个地方的口味,还没待多久,又得适应下一个地方的口味,这当然对他的身体健康也是不利的,尤其是他这种富贵公子哥。



第二,对曹植进行严密监视,限制其活动范围。

曹植虽然贵为诸侯王,但因为遭受曹丕打压,他无法担任官职,心中纵然有报效国家的想法,也只能藏在心里,因为一旦说出来,曹丕可能会对他进行更加严厉的打压。

即便是在封地,曹植的日子也不好过,有地方官员监视他,还有曹丕派去的人对他严加防范,他除了待在家中吃喝玩乐、读书写字之外,也只能偶尔出去散散心,但也仅限于封地之内,其他地方是去不了的。

想当初,曹植是何等恣意人生,想干嘛就干嘛,根本没人管他,而且他性格放纵,不习惯被约束,因此曹丕对他的监视活动,对他来说就是一种煎熬。

因为处境尴尬、心情郁闷,曹植的诗风也发生了极大改变,从之前的乐观、浪漫变成了痛苦、悲愤,可见曹丕对他的摧残还是很大的。

可以说,在曹丕的打压之下,曹植除了还能写诗之外,其他才能完全得不到伸展,这对于一个有抱负的男人来说,跟废掉了也没啥区别了。



那么,另外一个问题就来了,卞夫人难道不知道曹植的处境吗,她为何不出来阻止曹丕呢?

其实,这个问题也很好理解,因为卞夫人毕竟住在深宫之中,对外面的事不都知道,她只知道曹植依然是富贵无忧的王侯,哪里知道曹植的日子并不好过呢。

更何况,曹丕是皇帝,他想要向卞夫人隐瞒曹植的真实情况,那简直太简单了,即便是曹植给卞夫人写信,或者入朝的时候前去拜见,曹丕也能提前知道并采取对策,更何况曹植极有可能根本没胆子找卞夫人申诉。

并且,卞夫人那时候年纪也大了,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没有太多精力去将每一个儿子都顾及到,因此曹植除了自己照顾好自己,已经没有人可以帮得到他了。



不过,事情后来也发生了一些转变,曹丕对曹植的态度改观了不少。

225年,曹丕南征归来,在路过曹植封地雍丘的时候,去跟曹植见了一面,史书上没有记载两人谈了什么,只知道曹丕走的时候,将曹植的食邑增加了五百户。

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出,因为曹植表现良好,没有再搞事情了,曹丕因此感到很满意;再加上二人之间毕竟还是有兄弟之情的,所以曹丕彻底打消了除掉曹植的想法,而且增加了曹植的食邑。

六年,帝东征,还过雍丘,幸植宫,增户五百。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自从曹植逃过曹丕的魔爪之后,他就意识到自己余生除了老实做人之外别无选择,因此无论曹丕如何对待他,他都没有半句怨言,而是在自己的封地里安心生活,也没有表露出半点反抗的痕迹。

因为曹植安分守己,所以曹丕的态度出现了一丝改变,自那之后就没有再改变曹植的封地了,一直到曹丕去世。



不过,曹丕去世后,继位的魏明帝曹叡对曹植依旧忌惮,曹植曾多次上书曹叡,说想要为朝廷做点事情,但曹叡就是不搭理,而且继续改封曹植的封地,先是改封东阿王,后来又改封为陈王。

曹植被改封为陈王后,彻底失去了雄心壮志,而是潜心在家著书立传,232年的时候在忧郁中去世,死时年仅四十一岁。




事实上,曹丕之所以没有杀掉曹植,主要有三大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曹植在曹操死后没有参与夺权,使得曹丕平稳接过了曹魏大权,曹丕念着曹植的这份情,再加上曹植威胁已经越来越小了,所以曹丕才没有对曹植动手!

一、 曹丕念了曹植的一份情

曹丕和曹植的继承人之争,由来已久,即便是现在,大家对他俩的矛盾也是非常熟悉的,曹丕逼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所以说站在正常的角度来说,曹丕继位后杀掉曹植,也是大家能够理解的,毕竟曹植曾是曹丕的最大竞争对手嘛!但在众人眼中非常小气的曹丕,最终却选择了放过了曹植,并没有杀掉曹植,令不少人生疑,曹丕为啥要这么做呢?除此之外,既然曹丕可以放过曹植,又为何没有放过曹彰呢?

曹彰和曹丕、曹植都是一个妈生的,而且当年争继承人的主要人选是曹丕和曹植,曹彰这个人根本就对这块没啥兴趣,可以说他对曹丕是毫无威胁的!

《三国志》: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

曹操曾经询问过曹彰的志向,结果曹彰说他只想做将军,于战场厮杀,惹得曹操大笑。可以看到,曹彰这个人就是个典型的武夫,并没有什么大的野心,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曹操从来没有把曹彰当作继承人培养,曹操更加关注的是曹丕和曹植。而且曹丕和曹彰的关系还是不错的,曹丕还曾教过曹彰如何说话,最终得到曹操的赞赏!

《三国志》:太子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

总的看来,曹彰这个人其实就是个心思单纯的武将,对曹丕根本没啥威胁,因为他本身的志向就不在治国,而在于行军打仗,然而最终曹彰的死,却令人非常意外!

黄初四年(223年),曹彰进京朝觐,结果突然暴毙于府邸中,令人感到非常奇怪!

三国志的说法是曹彰暴毙,可当时的曹彰才三十五岁,正是个健康的小伙子,而且之前也没听说过他有疾病,且人家是王族,医疗条件非常好,人家在自己封地就好好的,怎么一到曹丕这里,就突然去世了呢?于是后世之人便猜测,曹彰乃是曹丕弄死的!而根据文献记载来看,当时的曹彰,很可能确实死于曹丕之手,因为曹彰在曹操死后,有夺权的打算!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到洛阳后,得了重病,于是命人召见曹彰,结果曹彰还没有到,曹操就死了。

《三国志》: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

这一份记载看起来很正常,没啥疑点,但是带着下面这三个问题来分析,我们会发现三国志的这条记载充满了故事!

一、曹操临终前不去召集太子曹丕,为啥要召见曹彰呢?

二、曹操临终前,为啥没有留下诏书,让曹丕继位呢?

三、曹彰是带兵去的洛阳,而曹操召见他时还没死,也就是说,是曹操让曹彰带兵来洛阳的,那么曹操为啥会让曹彰带兵前来呢?

这三个问题非常不好回答,所以我们来看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曹彰奉命前来洛阳,结果到了之后才发现曹操已经死了,之后曹彰的行为就变得非常奇怪了。他先是去找贾逵问曹操的玺绶在哪里?后又找曹植商议,说曹操召他前来,是想改立太子,传位给曹植!曹彰想劝曹植出马,立马攻占洛阳,结果曹植不愿意,于是此事搁浅,曹彰再无异动!与此同时,远在邺城的曹丕,在并没有接到曹操传位诏书的情况下,直接宣布登基为魏王了!

《三国志》: 太祖崩洛阳,群臣拘常,以为太子即位,当须诏命。(陈)矫曰:“王薨于外(指洛阳),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即具官备礼,一日皆办。明旦,以王后令,策太子即位,大赦荡然。

从三国志的这份记载来看,曹操其实死得非常突然,很多事都没有妥善安排,要不然三国志不会用“群臣拘常”这四个字来描述大家的反应,很明显大家也觉得事出突然,都没做好准备。而且太子继位,一般都需要诏命,但是曹操却根本没有给曹丕诏命,这让大家非常头疼,曹操这老爷子到底想干嘛?最终,还是陈矫出马,说曹操猝死于洛阳,而曹彰曹植都在曹操身边,曹丕离得太远,应该立马以王后的诏令继位,稳定局势!最终,曹植放弃夺权,曹丕成功继位,成为了魏国之主!

看完曹操死后,曹丕、曹植、曹彰三兄弟之间所发生的事情,其实我们可以大概地推测一下上述三个问题的答案!

曹操召见曹彰,绝对不是因为爱子心切,临死前想看看儿子,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他为何不把曹丕也叫过来看看?如果是这样,他为何让曹彰带兵前来?古代皇帝让臣子带兵回京,什么意思大家都懂吧?肯定是内部出现了问题,皇帝已经解决不了了,必须以武力镇压了。那么曹操勇武一生,有啥事是他解决不了的?我想除了羽翼已丰的曹丕,其他人不足以威胁到曹操吧?对了,这里需要补充一下,从安阳曹操墓的出土来看,曹操的头骨并不完整,好像被人砍了,至于是谁干的,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所以说,上面三个问题的答案便是:1、曹操不召集曹丕前来,只召见曹彰,其实是提防曹丕,让曹彰来保护他。2、曹操临终前,之所以没有给曹丕下达传位诏书,很可能他临时改主意了,不想传位给曹丕了。3、曹操允许曹彰带兵前来,就是想以武力压服周边众人,贯彻他改继承人的计划!至于曹操之死,阴谋论的说法则是曹丕干的!(一家之言,求轻喷!)

这么一看的话,曹彰一来洛阳,发现曹操死了,然后直接找贾逵要玺绶,劝曹植对抗曹丕,其实就是非常好理解的了,因为曹操在召他前来的时候,肯定给过他暗示

《魏略》:彰至,谓临淄侯植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植曰:‘不可。不见袁氏兄弟乎!’

只不过遗憾的是,曹操死得太突然了,而曹植又不愿意重蹈袁绍家族的覆辙,所以并没有反抗,最终曹丕称王!曹丕继位以后,自然是对个中内情了如指掌,知道曹植有机会和自己扳手腕,但是却放弃了,所以没有诛杀曹植。再加上曹植本身也没啥实力了,所以曹丕念及曹丕没有夺权的这份情,放了曹植一马!而曹彰那边,曾得到过曹操的暗示,很可能知道点什么,且确实有夺权的行为,所以他必须死,于是便出现了曹彰暴毙的一幕!

说白了,曹丕不杀曹植和曹彰之死其实都是因为一件事,那就是曹操死后的王位变动!

二、卞太后的庇护

曹丕、曹植、曹彰三人是亲兄弟,都是卞太后的儿子,而卞太后这个人又非常明事理,她一直在庇护着曹植,所以曹丕并未能痛下杀手!

曹丕临终前,曾经想把叔叔曹洪给杀了,谁劝都不管用,最终还是卞太后出马,才成功地说服了曹丕。而据《世说新语》所说,曹丕也曾想加害曹植,结果卞太后出手阻拦,说曹丕你已经害了我一个儿子(曹彰),不要再害我另一个儿子了。由此可见,正是因为卞太后的阻拦,所以曹丕才没有杀掉曹植!《世说新语》乃是小说,并不完全可信,但这个观点其实是一直存在于民间的。


三、曹丕爱惜自己的名声

曹丕篡汉,已经使他的名声受到了不小的损伤,之后的曹彰之死,更是让大家对曹丕颇有微词!虽然曹彰究竟是不是曹丕所杀,一直没有定论,但是人家一个好好的猛将,怎么来了曹丕的地盘就突然暴毙了,这不得不令人深思。已经背上“弑弟”之嫌的曹丕,如果再弄死了曹植,那天下人对曹丕的看法,基本就完全是负面的了。曹丕虽然是魏国皇帝,但他终究还是人,是人就得在乎舆论,所以说最终曹丕为了自己的名声,还是选择了放过曹丕。

结语

综合来看,曹丕之所以最终没有杀掉曹植,其实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曹丕念了曹植的一份情,二、卞太后在保护曹植,三、曹丕爱惜自己的名声。其中第一个理由其实是最为重要的,当年曹操去世,其实曹魏政局有很大的变动,曹彰曹植就在曹操身边,而曹丕又没有传位诏书,曹植若真想搏一把,也不是没有希望,但是最终曹植放弃了,将王位让给了曹丕,免去了曹丕的很多麻烦,所以曹丕念了曹植的这份情,最终没有对曹植痛下杀手!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魏略》)




曹丕与曹植的关系不好,但却没有逼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曹丕能害死亲弟弟曹彰,却对曹植手下留情,这一方面是他没有害死曹植的必要,另一方面则是两人的母亲卞夫人的极力阻止所致。


曹丕与曹植的争储之战

曹操有四个嫡子,都是卞夫人所生,其中曹熊最小,也死得最早,所以实际上只有三个嫡子可供曹操选择,立为他魏王爵位的继承人。网络上很多人曹操中意曹冲,但曹冲虽然聪明,却是庶子,被选中的可能性并不大。

曹操对儿子们都很好,曹丕、曹植在文学上造诣很高,和曹操并称“三曹”,给现在的学生们留下了许多的家庭作业。曹彰则是擅长带兵打仗,因为胡子发黄,所以被曹操称为“黄须儿”,也很器重。曹操封曹丕为“五官中郎将”,曹彰为“北中郎将”,曹植为“南中郎将”。在这三个人之中,仅仅曹彰一人立了军功。

曹操晚年在立太子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所以导致了他的部下也形成了两派,一派拥护曹丕,主要有贾诩、崔琰、司马懿等人,另一派拥护曹植,主要有杨修、丁仪、丁廙等人。

曹操很宠爱曹植,建安十九年他攻打孙权的时候,就让曹植留守邺城。大家都知道,当时汉献帝是住在许昌,但曹操是住在邺城的,遥控朝政,所以邺城虽然不是京师,但却是曹操的大本营。古代历来有“天子出征,太子监国”的传统,此时虽然曹操不是天子,曹植也不是太子,但曹操让曹植留守邺城,足可以看出他对曹植的重视了。


但是,曹植做了两件错事,使得曹操打消了立他为太子的念头。第一件,他擅自叫人开了宫里的“司马门”,让他所乘的车子直驰而出。按照汉朝的法律,任何大官到了司马门,必须下车步行。曹操很气他这种目无法律的行为,下令将主管公家马车的官(公车令)砍头。

曹植做的第二件错事,是当他在建安二十四年受任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之时,曹操有意思叫他到襄阳樊城去支援曹仁,对抗关羽。当当曹操召见他,准备有所吩咐,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成样子。曹操于是撤销了他的军职,不派他去支援曹仁,从此之后也不给他任何实际的工作。

曹植被放弃之后,曹丕于建安二十二年被立为太子,取得了这场争储之战的最终胜利。


曹操死后的兄弟纠葛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在头风病发作,于是急召曹彰前来,但曹彰还没到,曹操就死在了洛阳。当时,曹彰在长安,相当于留守司令,手里是有军队的。而曹丕和曹植在大本营邺城。那么,曹操为什么临死前要召曹彰来,而不是太子曹丕呢?

曹彰到了洛阳时,曹操已死,曹彰张口就问曹操的玺与绶在什么地方,替曹操办丧事的贾逵说,“现在有太子(曹丕),玺绶在什么地方,不是君侯您所应该问的。”

曹彰向贾逵询问了玺绶在什么地方,显然有依仗手里的兵权,强行继承曹操魏王爵位的意思。所以,当曹丕接到贾逵的报告之后,立即在邺城行礼即位,宣布继承曹操的魏王之位。这是很厉害的一招,曹丕继位名正言顺,如果这时候曹彰还想争夺王位,那就是谋反作乱了。

所以,曹彰就换了个思路,他对曹植说,“先王叫我回来,大概是想改立你为太子罢?”意图也很明显,就是企图联合曹植,一起将曹丕从王位上撵下去。但曹植看清了形势,一口回绝了曹彰,曹植说,“你不可以有如此想法,袁绍的兄弟争位,导致灭亡,你没有见到么?”

从这件事的经过来看,在曹操死后,想和曹丕争位的不是曹植,而是曹彰,所以两人的下场也就很不同了。


曹丕继位之后,很快就下令所有诸侯,包括鄢陵侯曹彰与临淄侯曹植,都各回自己的封国居住,不得与别的诸侯有所来往或通讯,不得于未经请准之时,擅自进京或到邺城,求见皇帝或魏王。

曹彰奉令去鄢陵县“就国”,在小地方当了个小诸侯。当年,曹丕篡位称帝,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第二年,曹丕升曹彰为鄢陵公。又一年,即黄初三年,曹丕升曹彰为王,封在任城,称为任城王。黄初四年,曹彰奉旨准许进京,但到了洛阳后不久,曹彰就离奇暴毙。

《魏氏春秋》说曹彰是气死的,说他来到了京城,而皇帝曹丕不召见他,他坐了冷板凳,气死了。

《世说》的说法则完全不同,曹丕召曹彰进宫陪他下棋,地点就在卞太后的小楼之中。曹丕在枣子里下了毒,曹彰吃了之后感到口渴,想喝水。大概是毒药的毒性不够强,曹丕担心曹彰喝水之后解毒,于是就让人把打水的瓦罐打破了。卞太后知道后,来不及穿鞋,赤着脚,亲自到井旁去汲水,但却不到汲水的工具。于是,曹彰被毒死了。

这两种说法,都间接指曹丕为害死曹彰的凶手,但却没有实证,所以曹丕仅有“罪嫌”,而无“罪证”。但曹丕有杀曹彰之心,是毫无疑问的。

曹丕在毒杀了曹彰以后,随即又想除掉曹植。卞太后大怒,向曹丕说:“你已经杀了我的任城王(曹彰),不能再杀我的东阿王(曹植)!”


曹丕可能的确也有杀曹植的心,但曹植不像曹彰那样,手里握着兵权,对曹丕有实实在在的威胁,如果说曹丕要杀曹植,可能是因为争储时结下了仇,或者是单纯的不喜欢曹植。

曹丕篡位代汉的时候,曹植和丁仪、丁廙兄弟,穿上汉朝的服装,一边喝酒,一边大哭。曹丕知道后,十分愤怒,将丁仪、丁廙家所有的男人,不分老少,全部杀掉了。又以“醉酒悖慢,劫胁使者”的罪名,将曹植从临淄侯降为安乡侯,从县侯降为乡侯。

从此之后,曹丕对曹植开始了不断地迁封,虽然爵位越来越高,但封国的位置越来越偏远。曹丕将曹植降为乡侯之后不久,又升他为县侯,封在鄄城。黄初三年,再升他为王,称为鄄城王,曹植就是在赴鄄城途中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以此表现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归于破灭。黄初四年,他又被改封一次,封为雍丘王。

曹丕死后,明帝曹叡即位,改封曹植“陈王”。太和六年年底,曹植郁郁而终,年纪才有四十一岁谥号“思”,所以也有称曹植为“陈思王”。


曹丕为什么不杀曹植呢?

曹丕杀死了对自己有威胁的曹彰,却放过了曹植,根本原因在于曹植并不像曹彰那样,会对他的王位形成实质性的威胁。

曹植野心实际上很小,他对权力也没有那么热衷,相比较之下,他更想要寄情于山水之间,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曹操晚年的储位之争,更像是曹植被一众想要借此谋求上位的大臣所挟持。曹操死后,曹植拒绝了曹彰的建议,也能从侧面证明,曹植并不想跟曹丕争夺王位或者皇位。

,曹植在接连犯错之后,就已经退出了储位之争,曹操从未给他任何实权,所以曹植的官位虽高,但其实在朝中的势力并不大,后期仍然追随他的那些人,大多只是文人、谋士,而无掌握实权的将领、重臣。曹植就算想和曹丕掰掰手腕,恐怕也是力有未逮。

而且,曹植才华横溢,在文人之中声望很高,这不足以支持他谋反,但却有相当大的号召力。如果曹丕杀掉曹植,那么必然会对自己的声望造成很大的影响,让世人认为曹丕是一个不能容人的皇帝,这对急需招揽人才的曹丕是极为不利的。如果曹丕连自己的亲弟弟都容不下,那别人还会死心塌地地拥护你吗?


出于以上两点考虑,曹丕就会觉得,杀掉曹植所带来的好处,远远小于留下曹植,实在没有必要对曹植下杀手。

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两人的亲生母亲卞太后尚在世。对卞太后来说,无论哪个儿子都是自己的心头肉,曹丕既然当了皇帝,那么肯定要偏向曹植一些,所以她坚决反对曹丕加害曹植。

曹丕当皇帝是汉献帝禅位给他的,所以曹魏政权也保留了汉朝的很多传统,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以孝治天下。如果曹丕不顾母亲的反对,杀害曹植,势必要背上一个不孝的罪名。古代人是最看重这一点的,一个不孝的皇帝,如何能以孝治天下呢?


综上所述,曹丕之所以没杀曹植,并不是他有多么的顾念手足之情,更不是被“七步诗”所打动,而是因为曹植对他几乎没有威胁,没有杀他的必要。再加上卞太后的坚决反对,也让曹丕有所顾忌,这才没有下手。不过,尽管曹丕没杀曹植,可却对他进行了持续的打压,包括曹丕的儿子曹叡也是如此,导致最后曹植郁郁而终,如果非要说曹植死在了曹丕手中,也不无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鄄城   建安   食邑   封地   洛阳   太祖   王位   继承人   太后   太子   皇后   夫人   皇帝   儿子   兄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