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个人而言,献血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

就个人而言,献血是利大于弊的。

首先,献血可以促进健康。在献血前,献血者需要接受身体检查以确保他们的身体状况良好。另外,献血可以锻炼心脏和循环系统,促进血液再生。据研究显示,经常献血的人比不献血的人更少患心脏病、中风和其他血液相关疾病。

其次,献血可以获得一定的健康检查。在献血前,献血者需要接受心理和体检,检查血压、体重和疾病史等信息。这些检查可以很快发现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时对症治疗。

此外,献血可以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很多献血者认为,通过献血,可以为需要血液输注的患者提供帮助,这种奉献精神可以让自己感到快乐、有意义。

然而,献血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献血会导致轻微的疲劳和暂时的贫血。但这些短暂的不适感对大多数献血者来说并不严重,而且献血后可以通过补充铁、水分和营养来缓解。

因此,就个人而言,献血是利大于弊的。除了给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还可以促进个人健康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健康检查。




人人皆知,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精神的具体表现,它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和人道友爱的精神。献血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

1.反复献血的人,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均较正常值明显降低,所以说定期献血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2.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反馈作用,促使血细胞的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3.献血可降低血脂,血脂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的话,结果容易导致动脉硬化等疾病。

1.由于献血时使用16号针经行静脉采血,创口比验血和静脉注射大,所以自身修复过程相对要久,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起感染。

2.静脉采血后,在止血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血液在创口处凝结,在血管内部凝结的血液,由于血流快就有可能被血液冲击脱落,进入血循环,形成血栓。因此血脂高、血管脆性大的人群不建议或者不允许献血。

3.献血的间隔最好在半年甚至一年以上。

4.献血前不可吃油腻的食物,不可饮酒,需要充分的休息。




我献血十几年了,陆陆续续献血近6000毫升。目前没发现献血的明显害处。如果非要说献血的害处,我认为有一点,那就是献血后,人体缺失的血液还没有及时补充到正常时,如果遇到意外事件受伤,导致大量出血,那么刚刚献血的人可能比其他人更容易失血过多死亡。另外,身体虚弱的人,不易献血。

我认为,献血就是奉献,如果大家都不去献血,病人手术用血怎么办?所以,只要献血没有危害,是否有益并不是关键,只要没有危害,或者危害轻微,都应该积极参与献血活动。

有人说,献血免费,用血收费,所以抵制献血。那么这个人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确实,献血是无偿的,但是血站的建设、运行、人员,不需要经费吗?血液的检测、采集、运输、保存、处理,不需要经费吗?再说了,如果献血人可以免费用血,不献血的人也可以免费用血,这也对献血者不公平,不利于形成鼓励大众参与献血的氛围。




对于无偿献血的问题,已经受到了大部分民众的接纳和认同,但也有一部分人会担心自己在献血之后身体会变的虚弱,或者容易会发生某些疾病,如传染病的传染等。那么,人们的这种担心是否真的存在呢?献血对于献血者而言,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呢?

无偿献血,并无后顾之忧

无偿献血时,血站在采血的过程中,所用的材料、检测血液时所用的器材扥,都是严格密封无菌、且是一次性的;其耗材也是严格按照国家卫生标准采购的;而且,采血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但是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进行血液采集,并且均为一人一针一血袋。因此,无偿献血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献血者被传染某些传染病的后顾之忧。

无偿献血也不会导致或加重贫血

因为,人们每次献血的量都是有限制的,如200ml或400ml等,血量是根据个人的具体身体状况而定的,不会出现使献血者“失血过多”的现象;另外,适量的献血之后,还可以刺激体内骨髓的造血功能,更有利于血液系统的循环及体内血液平衡。

对于无偿献血者来说,不但无需有后顾之忧,而且献血本身最自己而言也是利大于弊。无偿献血的好处,具体表现如下:

有益于心脑血管健康

曾有试验对26例反复献血组、2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各项均值做过比较,结果表明:反复献血组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较正常值均有明显降低,以此可推论出:定期献血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有益于提高造血功能

人在献血后,血细胞数量的减少会对骨髓产生反馈作用,从而促使血细胞的再生成。经常定期献血,可以刺激人体内骨髓的造血功能、增强骨髓的造血能力,从而调节骨髓的正常造血水平。血细胞也有新陈代谢,不但存在衰老与死亡,也有新细胞的不断生成。所以,定期献血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从而保持体内血液的稳定与动态平衡。经常定期献血的人,在受伤或者大量失血后,其恢复过程也会比一般人要快。

有益于降低血脂

当血液中的血脂浓度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时,即可称之为“血液粘稠”,而“血液粘稠”时,最易导致脂肪附着在人体的血管壁上,从而导致动脉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定期献血的人,在献血过后,会减少血液总量,使血管中的血液得到自然稀释,促进了血脂浓度水平的下降,也从而降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细数。

有益于规避癌症的患病率

曾有相关研究表明,男子体内的铁质含量若超过正常值的10%,则会提高其罹患癌症的几率。所以,部分医学专家认为,通过流血的方式能够排出掉体内多余的铁质,从而能降低罹患癌症的几率。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说,无论是否是体内铁质含量过多的人,坚持定期献血,不但可以帮助他人,也是对自己身体的一种保护。

如果您对这个问题有好的建议,欢迎您在下方留言评论

我是王桂真,欢迎您关注【王桂真营养师】头条号,一起聊聊健康,让我们吃的健康,吃的放心




我第一次献血是高三,献了一品脱,472毫升,当时年轻气盛,毫无任何不良反应。


第一次觉得献血后有些感觉不好,是大一,前一晚熬夜复习,没吃早饭去考期中,出来看到献血车,作死就上了。从献血车到寝室大概200米,差点没走到。当时觉得头嗡嗡的响,心跳加速,胸闷,心脏很不舒服。后来还是咬牙爬到了寝室三楼,脸色苍白倒到床上,休息了半个小时,就活蹦乱跳去食堂吃午饭了。

献血的潜在危害是有的,但跟救人命相比,就不值得一提了。献血前后多喝水,献血后多休息一会儿再离开。记得吃血站提供的饼干,饮料,跟工作人员侃侃再走。


很多研究,尤其是那种对人类健康的研究,都需要经年累月的数据采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类才发现我们有不同的血型。而世界卫生组织推进无偿献血也只有42年的历史。恐怕目前很难能找到定期献血,并且献了一辈子的人的数据。

我献血没有献血证,也没有任何文字说我光荣。我以后如果用血,跟从来没献过血的人是一样的。有时我会拿到当地棒球队的门票两张,有时会拿到一个冰淇淋兑换劵,有时只是一件XXXXXL号的超大衬衫(当睡衣),有时什么礼物都没有,只有饼干和运动饮料。


但我是喜欢献血的。捐衣服,让人免于受冻;捐食物,让人免于饥饿;唯有捐血,让人得到生命。

===========================

感谢大家的支持!请多点赞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血细胞   正常值   无偿献血   红细胞   铁质   后顾之忧   骨髓   血脂   血管   体内   血液   身体   疾病   献血者   财经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