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为什么写一个大龄剩女傅秋芳?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写的是“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两则故事有根有由,纹丝不乱。但是,中间却忽然插入一段傅试与妹妹傅秋芳的事。奇怪的是,傅家二爷并没有亲自前来,而是派了两个极无知识的婆子来给宝玉请安。宝玉对傅秋芳“遐思遥爱之心十分诚敬”,但书中从此再也没有写到这对兄妹。

傅试、傅秋芳兄妹来去匆匆,犹如昙花一现,这段文字,写得极其蹊跷奇怪。这其中,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真相?如题所言,傅秋芳当时二十三岁,曹雪芹为何要写这样一个既无上文,也无着落的大龄剩女呢?

傅试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何是贾政的门人

却说玉钏儿奉贾母之命,与莺儿一道到怡红院,给贾宝玉送莲叶羹。宝玉哄玉钏儿亲尝荷叶汤,此时,忽然有人传话道:“傅二爷家的两个嬷嬷来请安,来见二爷。”宝玉听了,就知道是通判傅试家的嬷嬷来了。那么,傅试又是什么来头,通判是多大的官呢?

书中交代:“那傅试原是贾政的门生,历年来都赖贾家的名势得意,贾政也着实看待,故与别个门生不同,他那里常遣人来走动”。贾政是学差,当然门生众多。但是,傅试是第三十五回出场的人物,贾政却是在第三十七回书中“点了学差”,此时的贾政,大概才能有真正的门生。所以,傅试为贾政之门生,并不是师承与授业的关系,而是“附势”,攀附贾家的势力。

傅试是不是谐音“附势”,他为何要攀附贾家势力,这个疑问暂且搁下,这里,先说说贾政所点之“学差”是怎么回事。学差,被解读为提督学政,说这个官职是清朝才有的,因而,便把贾政锁定为清朝人,强行对应了曹寅。先且别说曹寅是否做过提督学政,“提督学政”这个官职肯定不是清朝发明的。

《明史·志·选举》中说:“正统元年(1436年)始特置提学官,专使提督学政”。清初的提督学政,是沿袭明朝职官制度设置的。而且,《红楼梦》也没有说贾政做了提督学政,而是点了“学差”。

“学差”一词,十分符合明初的科选教育制度,洪武十三年(1380年),礼部奏以新定官禄勒石,乃言:“天下教官则有学政教谕训导,首领官则有提控、案牍、吏目、典史,近以教官、首领官、未入流品例称杂职。今宜以教官、首领官列于杂职之外,庶不混淆。”

学政,是专门管理和教谕训导教官的官员,学政之下的教官、首领官是未入流品的杂官。贾政原本是工部员外郎,明朝职官中位居从六品。因而,贾政点学差,不会低于从六品,应当就是学政。如此,怎么能说明朝没有“学政”呢?

傅试的官职是通判,这个官名始于宋朝,一般为州府副职,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也有防止州府长官尾大不掉的监察职责。元、明沿袭宋制,明朝的通判为正六品。贾政未升学政前,官品比傅试还要低半格,到底谁“附势”谁呢?

贾政点学政是在傅试出场之后,因而,傅试为贾政门人,这其中大有原因。这个原因并非是“附势”。

贾政字存周,傅试其实是“趋炎附势”

傅试,谐音“附势”,又以藏头法,隐去了“趋炎附势”之“趋炎”。第一回书中,贾雨村在甄士隐书斋饮茶,忽然甄家家人飞报:“严老爷来拜”。甲戌本中批注道:“炎也。炎既来,火将至矣”,严老爷即炎老爷。

林如海出场时,书中说他“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林如海也是“炎老爷”。那么,《红楼梦》中为何要暗写“炎老爷”呢?这就与开篇故事中的女娲补天神话有关了。

女娲补天的时代背景是远古颛顼时期,娲皇氏炼五色石以补周天,积芦灰以止淫水,补的是颛顼之天,救的是颛顼之民。《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说:朱元璋家“其先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朱元璋的先祖是颛顼帝的后代,姬姓。周武王姬发灭纣,大封姬家诸侯,朱元璋的先祖就封在了邾国。

被封在邾国的是颛顼帝之子吴回的曹姓后代,吴回是帝喾所封的第二代祝融。前一代祝融是吴回的哥哥重黎,因为重黎没能彻底消灭共工,便被帝喾斩于庚寅日。朱元璋是“濠之钟离东乡人”,钟离与重黎有关,朱家出自两代火烧祝融,因而国号“大明”,是火德运。所以,“炎老爷”是大明国运的象征寓意。

“趋炎附势”,意思是傅试要做大明皇帝。“通判”,其实也是说的皇帝掌判天下,而不是一个实写的官职。既然如此,傅试为何又攀附贾政,做了贾政的门生呢?这是因为,贾政,字存周。贾政的名字,寓意荣国府贾家因“周”而存,贾政所执掌的荣国府,其实是桂林靖江王城。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效仿周制“封建诸子”,总共封了十大藩王。十大藩王中有九家是朱元璋的皇子,靖江王则是其大哥朱兴隆的孙子朱守谦。贾雨村是“兴隆街的大爷”,“贾雨村夤缘复旧职”,隐写的是朱兴隆由南昌王而成为靖江王一世祖的寓意。

“趋炎附势”,是借“傅试”说贾家依附大明,而且,要做大明皇帝。历史真实中,第十三代靖江王朱亨嘉在南明时期自称监国,以洪武为年号,取代了大明所有的年号、帝号和庙号。

朱亨嘉的父亲,第十二代靖江王就隐藏在荣禧堂中。荣禧堂、穆莳、东安郡王,这三个符码中就有“荣穆王”隐藏其中,荣穆王之子朱亨嘉篡夺了大明皇统,就是“趋炎附势”。

“傅试”是这样的寓意,那么,她的大龄妹妹傅秋芳又是什么意思呢?曹雪芹为何要写一个二十三岁尚未婚配的女子呢?

傅秋芳二十三岁,暗藏的是“趋炎附势”

荣国府写的就是桂林靖江王城,我在很多文章中,已经举出很多铁证予以证实。这里,以“傅秋芳”的寓意,再说一说荣禧堂中所隐藏的大明寓意。

荣禧堂中,有一件周器,名叫金蜼彝。金,也是朱元璋家的家史寓意,《朱氏世德碑》中说:“本宗朱氏,出自金陵句容……元初籍淘金户”。蜼,是一种类猿长尾猴,象征建立于猴年,又亡于猴年的大明。

第五十回书中,史湘云说这只猴是“断尾猴”。申肖猴,“申”字斩断尾巴就是“由”。秦可卿托梦凤姐,说贾家将有一件“烈火烹油”的喜事,以《红楼梦》拆字法理解,油,即“三由”。所谓“红楼三尤”,其实是“红楼三由”,指的都是朱明亡国之君:朱由检、朱由崧、朱由榔。三由以“油”字喻,“烈火烹油”是大明王朝最终的结局,“炎老爷”火起(霍启),大明归结于大火之中。

红楼三由中,尤二姐随身带着槟榔,贾二舍曾经讨吃。由二姐、槟榔,就是“由榔”。朱由榔家被封为桂王,藩地就在吴回祝融之乡衡州(今衡阳)。“曹雪芹”这个笔名,姓氏出自曹姓邾国,雪,隐藏的是靖江王家一段家史,芹,楚葵也,“楚魁”以祝融吴回借指桂王朱由榔

隆武二年(1646年),隆武帝朱聿键被清兵俘虏,随即遇害。朱由榔以神宗万历皇帝之后,继承了大统,成为大明最后一代皇帝。这一年,朱由榔二十三岁(1623—1646)——傅秋芳二十三岁,隐喻的就是朱由榔做皇帝这一年

贾宝玉“遐思遥爱之心十分诚敬”,是反“傅试”之意,说的是靖江王依附于朱由榔。朱由榔在大明藩王火并,以及清兵的追击下,播迁于云桂,也曾经“依附”于靖江。贾宝玉对傅秋芳暗生情愫,傅家两个极无知识的嬷嬷却十分看不起贾宝玉,说他“大雨淋的水鸡似的”。鸡,是姬的谐音,荣国府贾家也是颛顼帝之苗裔。

傅二爷家的两个嬷嬷对宝二爷极尽嘲讽,她们的对话中深藏寓意,此处仅举“水鸡”一说,其他寓意待专解傅秋芳之谜时,再来详说。“水鸡”,即大明为大清所取代,此时再无女娲“积芦灰以止淫水”,朱楼为“水国”所淫。淫水,即洪水,把“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解读为贾珍爬灰,那就极不靠谱了。

贾宝玉是“水鸡”,傅秋芳家是“趋炎”,其结局是一样的。朱由榔于康熙元年(1662年,永历十六年)四月二十五日,被吴三桂以弓弦缢杀。四月二十六日,吴三桂下令纵火焚毁朱由榔遗骸——这就是秦可卿说的“烈火烹油”,也是傅秋芳家“趋炎”所隐藏的真相。

吴三桂在缅甸擒获朱由榔时,答应带永历皇帝去北京,见“十二陵而死”。但朱由榔“面如满月,须长过脐,日角龙颜,顾盼伟如也”,竟然连清兵将士都认为他是真命天子,要追随其反清复明。吴三桂这才奏请康熙皇帝,就地处决大明最后一个皇帝,并纵火焚化。傅秋芳的容貌令贾宝玉遐想不已,也是永历皇帝容貌动人的暗喻寓意。

傅秋芳,傅,隐含了大明国运“趋炎”,以及荣国府附势。秋,为“木火”。《说文解字》中说:“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木,是《红楼梦》中朱家木字辈的皇帝,也是桂王朱由榔之“木”。木遇金而亡,“金”又指的是后金,金旺于秋,傅秋芳暗藏了朱由榔之死。芳,即花,在《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中,都是凤阳的暗喻。

朱由榔之死,还隐藏在贾元春的册页画和“回首相看已化灰”之中。夏金桂隐喻的事吴三桂,爱啃油炸焦骨头,是朱由榔悲剧结局的真实写照。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其实写了四月二十五、四月二十六两天,就是朱由榔被弓弦缢杀,然后被焚化的日子。“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这一天写的是由芒种交夏至节,对应的是永历三年(1649年,顺治六年)。第二年,靖江王灭亡。靖江王的结局是两代靖江王“玉带林中挂”,靖江王府最终也毁于大火。所以,傅二爷、宝二爷都是“趋炎附势”之辈。

傅试、傅秋芳兄妹都是“暴发的”,假如大明(以崇祯为节点)没有灭亡,朱由榔恐怕就做不成皇帝。南明时期,藩王纷纷称帝,都是趋炎附势的“暴发户”。




傅秋芳,一个在《红楼梦》里没有正面出过场的大龄女孩。且在一百二十回全本中只出现过两次:一次是第三十五回;一次是第九十四回。仅有的两次也是借宝玉的心和鸳鸯的口叙述出来的。

一个没有露过脸,没有说过话的人,似乎是作为故事中的一个“小插曲”出现,似乎是个多余的角色,好像有她没她故事也不会受多大的影响,简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但,在曹雪芹的笔下是没有多余的事、多余的人,一切都是“不露声色”地安排。短短的一段文字,他给傅秋芳贴上的标签是:大龄剩女、琼闺秀玉、才貌双全。如此特别的一个女孩不让她露脸,却让她藏在哥哥傅试的“身后”,究竟要向读者表达什么?

傅家的发家史 傅家的当家主子是傅试。书中是这样叙述他的来历的:

那傅试原是贾政的门生,原来都赖贾家的名势得意,贾政也着实看待,与别的门生不同,他那里常遣人来走动。

这傅试,原来是“附势”,依附贾家的势力而暴发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傅试看准了贾家的“势”,借“势”而为,所以他常遣人走动,原来是有目的的。

“大龄剩女”背后的深意 《红楼梦》中几乎都是青一色的青春少女,而写了一个大龄女傅秋芳。其实,这是曹雪芹用的一种写作手法――间色法。表面是在写傅秋芳年龄大,实际是另有所指,即“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傅秋芳三个字不简单:“芳”,花草的香气,意指美好的青春岁月;“秋”,落叶之悲,意指消失了的青春。傅秋芳,付出了美好的青春时光,独自黯然神伤。

傅秋芳被“剩下了”。只因她成为了哥哥借“势”而“试”中的一颗“棋子”。哥哥拿她的青春作赌注:

那傅试原是暴发的,因傅秋芳有几分姿色,聪明过人,那傅试安心仗着妹妹要与豪门贵族结姻,不肯轻易许人,所以耽误到如今。目今傅秋芳已二十三岁,尚未许人。

一段话,道出了人心的复杂和世道的艰难:傅试是造成傅秋芳成为剩女的直接原因,这是一股有形的阻力,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控,这就是封建时代对女性的束缚。因此,傅秋芳成了哥哥傅试乘“势”而上的牺牲品。

傅秋芳被误了的青春时光,只是一个“个案”。曹雪芹以这样一个“个案”,为我们画出了背后的群像:趋炎附势者多如傅试,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去造“势”、抓“势”、用“势”。他们是玩转“试”和“势”的高手。




1.傅秋芳的命名。

《红楼梦》中对人物的命名是有讲究的,如贾雨村、甄英莲、单骋仁、詹光,就连夏金桂不是把香菱的名字改为秋菱吗?显然这里的傅秋芳是有它的寓意的,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秋天的芳香也要付出消散。而他为什么如此呢?其根源应该是他的哥哥傅试。

2.傅试的命名。

傅试这个命名,应来自于“趋炎附势”,从文中可知傅试能够做到通判这个位置,是有赖于贾府特别是贾政的,为此他也保持着于贾府的不断的来往,这次他们打发两个嬷嬷来看宝玉挨打,不正是要保持这种关系吗?

3.傅秋芳与傅试。

而傅试为了,进一步拉近与贾府的关系,他不惜妹妹傅秋芳的青春,正如文中所写: “目今傅秋芳已二十三岁,尚未许人。怎奈那些豪门贵族又嫌他本是穷酸,根基浅薄,不肯求配。那傅试与贾家亲密,也自有一段心事。”这里显然傅试已把妹妹傅秋芳,作为自己向上的垫脚石了。

那么小说为什么单独的写这样一段呢?

1.无独有偶。

傅试在小说中,他不是孤立的。他前有忘恩负义的贾雨村,后有恩将仇报的孙绍祖。他们都是借助于贾家攀升到高位。假如傅试借助自己的妹妹傅秋芳,攀附贾家成功的话,我们也可想而知他是一个什么样子。作者对傅试在写作方法上采取了略写。

2.下世光景。

《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是呈现下是光景的,这个下世光景的呈现,既有他家庭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作者插入傅秋芳这样一个小段,应该是当时社会背景的一个缩影: 一个人的升官不是靠自己的本领,而是靠关系来完成,如此的社会肯定是腐败不堪的,贾府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助纣为虐,自我培养掘墓人。

综上: 傅试是当时官场状况的一个缩影,傅秋芳是这个缩影下家庭的牺牲品、社会的牺牲品。作者写这样的一个傅秋芳也预示了贾家的走向。




傅秋芳,通判傅试之妹,美貌聪明,才貌双全,因傅试打算仗着妹妹结交权贵,但傅家根基浅薄,无人求娶,一直耽误在家,成了一个大龄剩女。二十三岁了还待字闺中。作者为何要写傅秋芳呢?因为《红楼梦》讲影射,而傅秋芳便是为影射薛宝钗而来。



一,傅秋芳和薛宝钗才貌类似。

书中说傅秋芳“是个琼闺秀玉”“才貌双全",薛宝钗何曾不是如此。说起才华,薛宝钗自幼饱读诗书,在大观园诗赛中不是第一,便是第二,她的《螃蟹咏》,就是林黛玉也自愧不如。说起容貌,薛宝钗“唇不点而红,眉不染而翠,脸如银盆,眼如水杏",妩媚娇妍。



二,傅秋芳和薛宝钗的境遇相同。

傅秋芳的兄长傅试想着仗着傅秋芳的姿色和聪明与豪门贵族结亲,可豪门却嫌弃傅家根基浅薄而不肯求娶。一直耽误傅秋芳到二十三岁,“尚未许人”。而薛宝钗的母亲薛姨妈也想着凭宝钗的聪明容貌与贾宝玉成亲,可是贾家同样嫌弃薛家的身份与根基。薛家是皇商,一开始虽无“贵",却有财,故王子腾会地妹妹嫁过去,但薛家父亲死了,薛蟠不成器,又仗势惹事生非,薛家迅速败落了下去,为儿子着想,薛姨妈不得不牺牲女儿的幸福,把女儿薛宝钗嫁给国公府,可是贾母也好,贾政也好,都看不上薛家。一直待宝钗长到二十多,才在贾府败落之后与宝玉结成连理,可不久宝玉撒手悬崖,宝钗独守空房。



三,傅秋芳很有可能是宝钗结局的预演。

傅秋芳出场虽少,但后四十回应有她的结局,而她的结局又很有可能是宝钗命运的预演。

傅秋芳二十三岁尚未许人,在那个时代,结婚较早,一般情况下,她不可能再成为原配正妻,只能做继室续弦。或者孤独终生。但以傅试的角度,他绝对不会放弃傅秋芳的价值。因此傅秋芳很有可能成为继室的可能性更大,然后过着邢夫人、尤氏一样尴尬孤独的日子。



薛宝钗呢?她凭着与王夫人的关系进入贾府,又与贾宝玉有了金玉良缘,但在贾宝玉出走之后,也是过着孤独寂寞的日子。




写傅秋芳,当然不是闲来之笔。

傅秋芳,二十三岁,通判傅试的妹妹,远近有名的才女加美女。

为什么她这么出名呢?

只因那宝玉闻得傅试有个妹子,名唤傅秋芳,也是个琼闺秀玉,常闻人传说才貌俱全

古代的大家闺秀,“藏在深闺人未识”,别说外人知道相貌品行了,连名字都不能透露一星半点的,这是规矩。

艳名远扬的,那是行首之类。

可傅秋芳很出名,宝玉连自己院里的丫环都认不全,却知道傅秋芳,少不得傅试为妹妹造了多少势,极力吹鼓。

他把傅秋芳当成了什么?一件商品,打广告吗?跟薛家一进京就宣扬金玉良缘、金项圈是不是很像?跟袭人满府的贤良名声是不是很像?

通判是什么官职呢,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普通人看着不错了,但在贾府眼里,也看得如同下人。当然了, 趋炎附势,人之常情。

傅试打着为妹妹好的旗号,把傅秋芳耽误成了二十三岁的大龄青年。

只见傅试家两个女人过来请贾母的安,鸳鸯要陪了上去。那两个女人因贾母正睡晌觉,就与鸳鸯说了一声儿回去了。紫鹃问:“这是谁家差来的?”鸳鸯道:“好讨人嫌。家里有了一个女孩儿生得好些,便献宝的似的,常常在老太太面前夸他家姑娘长得怎么好,心地怎么好,礼貌上又能,说话儿又简绝,做活计儿手儿又巧,会写会算,尊长上头最孝敬的,就是待下人也是极和平的。来了就编这么一大套,常常说给老太太听。我听着很烦。这几个老婆子真讨人嫌。我们老太太偏爱听那些个话。老太太也罢了,还有宝玉,素常见了老婆子便很厌烦的,偏见了他们家的老婆子便不厌烦。你说奇不奇!前儿还来说,他们姑娘现有多少人家儿来求亲,他们老爷总不肯应,心里只要和咱们这种人家作亲才肯。一回夸奖,一回奉承,把老太太的心都说活了。”


只差明晃晃说把傅秋芳许给宝玉算了。

长得不错,略有才华,有个哥哥,想与贾府攀亲事,跟袭人像不像?跟宝钗像不像?宝钗未必爱宝玉,可她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对象可以攀附。

傅秋芳出现的第二次,已经是第94回,文章将近尾声,宝玉的通灵宝玉也丢了,贾府大厦将倾,傅秋芳还在哥哥的把控下一年年消耗着青春。

这才是她的悲哀之处吧,这更是宝钗的真实写照,尽管宝钗最终成了宝二奶奶,可是也背了那么多年“倒贴”名声,宝玉也不爱她,如果宝玉不出家,两人将来一样相敬如冰。

这也是很多为家族牺牲的女孩子的写照,所以曹公才要“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在那个封建社会,只有他看到了女子的闪光点,发自内心地尊重、同情,其他人,不过是把女子当附属物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红楼梦   靖江   宝玉   大明   明朝   趋炎附势   嬷嬷   门生   提督   教官   寓意   老爷   皇帝   哥哥   妹妹   财经   傅秋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