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不联合李自成一起消灭满清呢?

一、明朝和李自成是两个对立面。

二、明朝和李自成是你死我活。

三、明朝“官逼民反”。

四、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民不得不反”。

五、明朝、李自成、清军是三股势力。

六、明朝是“鱼”,李自成是“渔翁”,清军坐收渔翁之利。

七、大明的气数已尽。

八、脚步攒到。

九、尊重历史。

十、历史不能改变。

秦兴于二0二三年四月二日(农历闰二月十二)15:58























明朝不是没有招安过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而是多次招安他们。但是把他们被招安过来以后,经常是很快就又谋反了。

要知道,历史处在王朝末年,当农民起义大爆发的时候,如果遇到外族的入侵,那些农民起义者往往会转而投奔政府,和政府达成和解,帮助政府抵御外国列强的入侵。比如八字军等等。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水浒传,里面也写到了一个情节,宋江等人被朝廷招安以后,带领兄弟们大破辽国。虽然这是一个杜撰的情节,但这其实是那时候人们共同的一种认识。都知道在面对外国列强入侵的时候,无论是政府军还是农民起义军,都会捐弃前嫌,联合起来一致对外。

抗日战争时期也是一样,虽然当时国共两党打得不可开交,地方军阀(比如四川军阀)打成一团,但是面对日本入侵的时候,所有人都能够放下武器,一致对外。

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没有被明朝招安成功呢?

(李自成进京)

我们说没有招安成功,意思是说,明朝并不是没有招安。事实上,明朝曾经多次招安,但是李自成、张献忠等人,虽然暂时答应了,尤其是被明军打得无处可逃的时候,选择了答应。但是等他们缓过气来以后,立刻又重新造反。

所以最后,崇祯皇帝根本就不敢相信李自成。

李自成打进北京城的时候,曾经给崇祯皇帝去过一封信,对崇祯皇帝说,只要崇祯皇帝封他为西北王,他立马就撤军,而且还会带领他的军队到东北去抗击清军。

从李自成提出的这个方案,我们就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军最好的出路是帮助朝廷抗击外国侵略者这种意识,不仅仅是历史上的共识,而且李自成也是意识到了。否则的话,李自成也不可能给崇祯皇帝提出这样的方案。

但是,崇祯皇帝最终并没有答应李自成。他为什么没有答应李自成呢?实在是他没有办法再相信李自成。他认为,一方面,李自成一时半会儿是把北京城攻不下来的;另一方面,李自成绝对不会信守他自己的承诺,他只是一个缓兵之计。所以,崇祯才没有答应李自成。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李自成等明末的农民起义军不愿意接受招安,前往攻打清军呢?在外敌入侵的时候,大家携起手来,一致对外,不是古代一种正确的姿态吗?

(崇祯皇帝)

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其一,明朝的生态和宋朝的生态已经不一样。宋朝时期的生态,可以说是汉民族统治从古一直延续到那时候,几乎没有改变过。但是明朝取得政权的时候,已经建立了一个元朝。元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占据统治的朝代。元朝建立以后,逐渐让中国人改变了一种观点,也就是不再把北方的少数民族称为异族的观点。因为蒙古人有上百年统治,百年统治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事实上已经和南方的汉民族实现了融合,已经成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所以蒙古族就不能够再称为是异族了。

后金这个民族,既是原先金国的后裔,又处于北方,和蒙古族一样。所以,明朝人也就没有把后金当成异族。后金攻打明朝,在当时人的认识中,已经不属于是异族入侵,而算得上是一个地方势力,对中央政权的反抗。这如同李世民对明朝的反抗一样,其性质是差不多的。

所以,以李自成为首的这些农民起义者,就没有北宋末年,或者南宋末年的老百姓的那种思想和情绪,他们不会有国破家亡的感觉。不会奋起反抗。

(逐渐强大的清军)

其二,李自成之所以不愿意对抗满清,是因为如果当他变成朝廷军队以后,他就完全失去了生存方式了。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在那时候为什么能够蓬勃发展起来?是因为他们打的是“劫富济贫”的口号,打的是“均田免粮”的口号。他们想要获得粮草和武器,都是比较容易的。只要打下一个州郡,打下一座城市,就可以通过抢劫,获得这些,他们丝毫不会担心粮草和武器的问题。

但假如他们变成了政府军,帮助政府攻打后金,那样的话。他们就不可能再搞抢劫。他们所需要的粮草和武器,都需要朝廷供给。而我们都知道,明朝的朝廷穷困不堪,官员贪污腐败,同时他们还会对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另眼相看。因此,李自成绝不可能获得补给。如果李自成根本就没办法获得补给,他又不敢抢劫,那他还怎么打仗呢?

总之,当李自成没有存在价值的时候,他可能也就消亡了。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出,李自成是绝对不可能助朝廷攻打清军的。

(参考资料:《明史》等)




因为明朝末年,朝野上下“爱国者”太多了,就像司马南一样,口号爱国,行害国之事。




明朝为何不联合李自成,其实更多的是指崇祯皇帝死之后这段时间,明朝为何不联合李自成,因为以崇祯皇帝的脾气,是抹不开面子和一个“反贼”合作的。而崇祯皇帝上吊自尽之后的这段历史被称作“南明”。

很多人都不知道有南明这一个概念,南明就是指1644年北京被破、崇祯皇帝自尽到1662年清朝占领除台湾以外的整个中国、南明永历皇帝被俘杀这段时间,为期18年。这段时间是明朝的延续,因为其所控制的领土相对完整的明朝较少、且位于南方,所以历史上被称作南明。

南明

那么南明为什么没有像南宋、东晋那样成为一个广为人知的历史概念呢?主要有存续时间短、因政治原因被清朝刻意隐藏等原因,那南明之所以只存续了18年,除了缺乏英明的核心领导层、各种利益集团内讧等原因之外,还有一个与南宋、北宋一样的主要原因,那就是南明的上层领导集团与两宋领导层一样,心中充满了仇恨。

北宋的恨是什么?北宋心中最大的仇恨是辽国,北宋是被金所灭,表面来看是金国的骑兵很强大,但是北宋的失败则起源于辽的灭亡。辽国在历史上无数次欺侮过北宋,檀渊之盟之后北宋每年都要向辽国“纳币”,直白的说就是给钱,这在北宋皇帝的心头一直觉得是个耻辱。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北宋一直想取回被辽国占领的燕云十六州,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北宋却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方式和方法。

到了辽国末年,辽国北方一直受压迫的女真族渐渐兴起,有了挑战辽国统治的资本,实力已经大到可以灭亡辽国的地步。于是,宋朝取道海上联络金国,希望可以南北夹击灭亡辽国,瓜分辽国领土,这就是著名的“海上之盟”。最终,辽国在金国的强大攻势之下被消灭了,原本答应夹击的宋朝军队却被辽国的军队大败,暴露了自己的孱弱实力,最终被潮气蓬勃的金国顺势消灭了。

金灭辽与灭宋之战

北宋心中充满了对辽国的恨,但是到了中后期,其实两国已经实现了完全的和平共处,基本达到了十分稳定的状态,当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野蛮文明,拥有着强大的战斗力,此时北宋应该放弃心中对辽国的“恨意”,与辽国并肩作战,至少不能背后捅刀子,正所谓“唇亡齿寒”,历史也正是这样,辽国灭亡后,北宋也直接面对着野蛮、贪婪且十分强大的金国,最终自取其辱,不但没有取回燕云十六州,还遭受了“靖康耻”,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

靖康之耻

那南宋的恨又是什么呢?就是前面提到的“靖康耻”,自己的皇帝被敌国掳走,在敌国被羞辱,最终客死异国。这份恨一直萦绕在南宋君臣的心头,然而正是这份恨导致了南宋最后的灭亡。

同样的历史似乎在重演着,到了金国后期,南宋和金国双方关系已经渐渐和平了,双方的交流多于对抗,而金国的汉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军事实力也在不断下降,而北方的蒙古部落则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之下不断崛起。为了洗刷金国侵宋的耻辱,南宋君臣又决定联合蒙古灭金,最终在双方的夹击之下,金国被灭亡,而南宋则要直接面对更加凶残的蒙古人。虽然之后南宋顽强抵抗了近五十年,但是终究不敌,被蒙古灭国。

蒙古灭金之战

与北宋、南宋相同,南明的君臣也有恨,特别在弘光朝(1644年到1645年)表现得更加明显,此时,对于南明的君臣来说,李自成的大顺朝是明朝最大的敌人,而清朝则是敌是友尚不明确,为什么呢?因为明朝的崇祯皇帝是被李自成逼死的,而多尔衮率清军入关之后,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还为崇祯皇帝和皇后发丧,一系列举动让南明的君臣丧失了警惕性,误以为多尔衮真的只是来帮助明朝消灭内乱的。所以,当清军在陕西与大顺军进行作战时,南明的高层决策者并没有攻打清军、收复失地,甚至连山东、河南等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地区都不敢收复,害怕惹恼了清军,当然,其中也有坐山观虎斗的心理,他们希望清军消灭掉大顺军,毕竟大顺军是杀害他们君父的仇人。

李自成进京导致崇祯自尽殉国

然而,最终的结局是,清军消灭了大顺军之后,立即南下攻打南方的南明残余政权,因为南明并没有趁清顺交战之际收复失地,巩固防守,最终在清军的打击和自身的内讧中,南明仅仅存在了18年就告失败,比南宋差远了。

南明的灭亡,当然还有其他的诸如内讧、利益集团的自私不顾大局等客观原因,南明对于大顺政权的仇恨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正是这份仇恨导致了南明不能及早的与农民军联合,共同抵御入侵的清朝,导致了被各个击破,最终双方都败于清军的铁蹄之下。




张生全精彩历史讲的很全面和透彻,我非常认同,没必要在重复叙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明朝   靖康   崇祯   大顺   蒙古   起义军   异族   宋朝   南宋   北宋   满清   朝廷   清朝   皇帝   农民   财经   历史   李自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