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日本,为什么韩国能更彻底地废除汉字?

我们通常所说的语言文字这个词汇是由“语言”和“文字”这两个彼此联系而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共同组成:所谓语言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话,文字则是一种用于书面记录的工具。事实上语言的历史远比文字悠久。自300多万年前人类诞生之日起只要不是聋哑人都会开口说话,然而文字的发明不过是最近几千年的事。迄今为止世界上仍有相当一部分民族只有口头语言而没书面文字。

历史上中华文明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汉字书写系统。当时周边其他民族大多还处于只有口头语言而无书面文字的状态。这些民族在与华夏民族的交流中不断接触到各种先进的文化和制度。随着这些民族的文明程度日渐开化之后就需要用文字对日常的生产生活进行记录。历史上越南、朝鲜、日本等国都曾使用汉字记录自己的语言。这就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包括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在内的东亚汉字文化圈。

汉字在东亚是一种颇为神奇的存在:同样的字在中、日、韩、越可能读音各异,但用于书面交流却没太大的障碍。古代汉字文化圈曾出现过一种独特的现象——笔谈:来自汉字文化圈中不同国家的人使用的是不同的口语,所以他们就使用都看得懂的汉字进行书面交谈。明末遗民朱舜水在参与抗清复明运动失败东渡日本。当时日本水户藩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圀就常去拜访他。语言不通的两个人在更多时候是通过书面文字进行交流。

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者也常和朝鲜通信使用汉字笔谈的方式来争论儒学问题。清末流亡日本的孙中山、梁启超等人也曾通过书面文字与当地人交流。越南战争期间一名随同美军前往越南参战的韩军排长也曾用汉字和一位越南村长进行过有效沟通。这一切都说明至少在当时来自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地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是可以通过汉字交流的。可汉字是针对汉语而发明的文字。

汉字和汉语的语法及词汇高度对应,但相对于日、朝、越当地的语言就不太兼容了。日、朝、越等国为解决汉字与本土口语不兼容的问题就不断对汉字加以改造:日本以汉字偏旁部首的间架结构为基础发明自己的假名,朝鲜发明了谚文这种标音文字,越南则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喃字。日本的假名、越南的喃字都是根据汉字间架结构发明创造的。日、朝、越在发明假名、谚文、喃字以后并没弃用汉字。

在日本相当漫长一段时间内上流社会男性是不屑于使用假名的。他们认为假名是女性和平民阶层的文字。在古代日本使用汉字一度被视为上流知识文化阶层有学问的表现。在朝鲜谚文更多是供平民阶层识字启蒙用的,而官方的正式文书仍长期使用汉字。越南的情况也大致相同:喃字主要在民间文学中使用,而汉字则作为官方文字存在。可等到近代中国饱受列强欺凌的时代周边国家不约而同开始了去汉字化。

日本是最早开始去汉字化的国家,但却是如今汉字文化保留相对较多的国家。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开始大规模削减汉字的使用频率。当时的日本在“脱亚入欧”思想主导下把汉字等亚洲特色的产物视为落后的事物。随着日本与西方国家的联系日益加深就使日语中开始出现很多外来词。在这种大背景下日文中开始引入拉丁字母来翻译书写外来词汇。这种由拉丁字母演化而来的日文被称为“罗马字”。

如今的日文实际上由三部分构成:汉字、根据汉字演化而来的假名、根据拉丁字母演化而来的罗马字。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就有意识增加假名和罗马字的使用频率。到了二战后日文书写中的汉字比例已变得越来越少。1946年11月日本政府颁布了收录1850个字的《当用汉字表》用来限制汉字使用。相比之下韩国大规模废除汉字是以1970年朴正熙颁布《韩文专用法案》为标志事件。

可如今的日本反而是一个汉字文化保留相对较多的国家:去日本旅游的人就会发现满大街的日文招牌中时不时就能见到几个汉字。可在韩国、越南只有在一些古建筑上还能见到汉字,而现代建筑的招牌上几乎见不到一个汉字。这里需要说明韩国所谓的废除汉字其实是有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尽量规避使用汉字,但实际上要完全彻底废除汉字是不现实的。比如韩国人的身份证上都会备注汉字姓名。

朝鲜半岛的谚文在发明之初本来就是供平民阶层识字启蒙用的类似于我国汉语拼音一类的东西。发音跟字直接结合起来的谚文对独立之初朝鲜半岛绝大多数没受过学校正规教育的底层百姓的确是简单易学的,但拼音文字的一大固有缺陷是由于同音字实在太多往往无法准确表达具个特定的字。比如当我们看到ma这个汉语拼音时就可能会想到马、妈、玛、吗、嘛、骂。作为标音文字的谚文同样存在着与此类似的问题。

像韩国前总统文在寅的名字用谚文写作문재인,然而문재인所对应的只是wen zai yin这三个读音,那么我们看到这三个音也可以理解为是文再银。韩国为解决同音字混淆的问题会在身份证姓名栏、出版物署名栏以及其它使用谚文有可能造成歧义的地方备注汉字。现在韩国人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学习汉字,初中毕业时会学900个汉字,高中毕业会再学900个。一个韩国成年人通常能认识大约1000多个汉字。

因此韩国人其实并非不认识汉字,只不过平时生活中很少用而已。位于半岛北方的朝鲜对汉字的态度也是如此:平时很少用,但还是要学。一个高中以上学历的朝鲜人通常能掌握2000到3000个汉字。日本的假名和朝鲜的谚文都是为解决本土口语发音与汉字不兼容的问题而发明的,所以日本假名也存在类似于朝韩谚文所存在的同音字容易混淆这一问题。无论日本还是朝韩要完全废除汉字严格意义上是不可能的。

不过韩国在限制汉字使用方面相对而言的确比日本更为彻底。这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韩国人的民族意识使然。朝鲜半岛在古代长期作为中原王朝的藩属国存在,到了近代又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作为殖民地的屈辱历史记忆使韩国在独立后把历史上与中国的宗藩关系也视为类似于殖民统治那样的屈辱。汉字因此被一些韩国民族主义者视为历史上屈辱的标志。这与日本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古代日本曾主动学习中国的文字、建筑、服饰以及国家制度,但日本在政治上却并未与中国确立过正式的宗藩朝贡关系。到了近代日本没像其他亚洲邻国一样沦为列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反而跻身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之中。因此日本人对汉字并不像韩国人那样视为屈辱。其实汉字在朝鲜半岛从来也没真正扎下根。汉字传入朝鲜半岛后长期被官僚贵族阶层垄断,而民间老百姓绝大多数其实是不识字的。

谚文的发明本就是为了方便底层百姓识字启蒙用的。曾有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兵为方便与当地人交流自学当地语言文字。据这些人反映当时朝鲜普通百姓绝大多数是不认识汉字的。有些自媒体营销号说朝鲜、韩国独立后用几十年时间就把沿袭上千年的汉字给废除了。其实朝鲜、韩国废除的只是汉字作为官方文字的地位,至于民间老百姓本来也没几个认识汉字的啊,所以这事操作起来真没我们有些人想象的那么难。

相比之下汉字在日本的普及程度要比朝鲜半岛高得多。日本早在1850年男孩识字率已达到45%上下、女孩识字率为13%左右。换句话说当时的日本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是识字的。到了1912年日本的学龄儿童就学率已达98.2%。在绝大多数人都不识字的朝鲜半岛推行谚文其实并没太大阻力,因为老百姓本来也不认识几个汉字啊。可在全国大多数人都识字的日本要彻底废除已世代沿袭上千年的汉字显然就没那么容易了。




中国文化深深的影响了周围的国家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汉文化圈,他们的国家名字,名胜古迹大多数都是中国赐名,日本,越南,韩国都曾经去汉字化,现在越南和韩国仍然在继续这个运动,日本之前也讨论过要废除汉字,但是整个日本社会对此并不支持,因为在明治维新前的废除汉字运动,虽然平假名和片假名数量增多,但是却导致在后来西方文明涌入后很多日本词语根本无法表达,最后只能作罢。



日本和韩国之间有个比较大的差别,就是韩国人缺乏严重的自信心,什么东西都恨不得要变成自己的,但是日本比他强的一点就是他敢于承认比自己强的,在遇到问题后课题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修正自己的错误,而不是像韩国那样的“拿来主义”。

日本和韩国一样,很多古籍都是由汉字写的,包括他们的国家领导人很多都会写中文书法,在古代,只有有权势的人才有资格学习汉字,所以古代的汉字普及率并不高,他们写的各种历史典籍知识分子们书写而成,到了现代,如果把汉字废除,不消百年,日本人就会读不懂自己的历史了,尽管日本的历史看起来像神话,多少年以后,神话也会只停留在口头传说里,在过节的时候才有人提起,具体情况知道的人越来越少,因为根本就看不懂,也不了解其中的含义。

(中文韩文并存)

早在三国时代,韩国就已经开始使用汉字,一直到甲午更张时仍然是如此,直到1895年韩国颁布了《高宗勅令》把韩国的公用文改为“汉字和韩文共用”,但是因为那时候韩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日本又推崇汉字文化,韩文并没有太大的发展。

直到后来韩国解放,使用固有文字的意识逐渐增强,韩文得到大力发展。韩国废除汉字最彻底的是在1970年左右,因为采用的是全部韩文教育,直接导致这一代人对于汉字的断层,这也是后来推行汉字废除政策时阻力较少的人,记得看过一档节目,一个韩国明星做节目任务,居然不记得自己国家的景点名字,正好碰见了一个去旅游的中国大妈,大妈告诉的他,还说“这是你们国家啊,你怎么还不认识”?其实这就是日常生活里的尴尬。



事实上到现在为止,韩国在使用韩文方面并不方便,很多意思还得靠上下文的大概意思去猜测,但是他仍然锲而不舍的要废除,在1444年时,他们颁布推行了《训民正音》,使用汉字笔画式拼音字母,即谚文字母。

在印刷拼写时,将拼一个字的字母写在一起,可以方便地看成是一个字(这样会产生很多重音),因此大韩民国从1970年宣布停止在学校教授汉字,哪个学校要是敢教汉字,就会受到极其严重的惩罚,自1976年以后,汉字的使用者越来越少,主要还是韩国政府一意孤行的推行去汉字运动,就为了那可怜的自尊心。

(本文由风云一点通原创首发,禁止非法转载,欢迎转发)




提前需要说明的是:日本不可能废除汉字的。之前日本也有讨论过废除汉字的事情,但是由于各种阻力没有完成。韩国的国情和日本不同,能够废除汉字和其自身有很大的原因。

韩语中的汉字

在说韩国彻底废除汉字之前,先了解一下废除之前韩语中汉字的情况。原本的韩语中分为三种词汇构成:汉字语、固有语和外来语。顾名思义,汉字语就是用汉字构成的词语,能够用韩文和汉字两种方式书写;固有语就是韩语中固有的词语,只能用韩文书写;外来语是外国传入韩国的语言,同样只能用韩文书写。根据韩国国立国语研究所的资料显示,废除汉字之前汉字语所占比例为66%,固有语约有26%,外来语大约有4%,还有一部分是汉字和韩语固有文字构成的词语。由此可以看出,汉字词汇在韩语中所占的地位还是十分重要的,废除汉字一事也不是十分简单。

韩国使用汉字大约是在三国时期,受到中国的文化影响,推崇儒学,修习汉文化。世宗大王在颁布训民正音(1443年)之时,还是以汉文化为中心的。训民正音之后,韩国独有的文字就出现了。直到1894年的甲午更张之时,还是以汉字为中心的语言。在1895年韩国颁布了《高宗勅令》,其中的“第86号第9条”中,将韩国的公用文改为“汉字和韩文共用”。不过,在日本殖民时代,日本推崇的是汉字文化,韩文并未有太大的发展。韩国解放以后,其“使用固有文字”的意识逐渐增强,也是韩文得到发展的重要时期。

韩国初代领导人李承晚政权时,就曾经主张废除汉字,然而并没有按照他所设想的废除掉。上图是韩国新闻中使用汉字和韩文的比例变迁,可以看出来,到1963年的时候,韩文的使用比例已经接近30%。

汉字的废除

汉字的教育在1945年以后贯穿了韩国小学、中学和高中。上图是韩国从1945年~1980年之间,在教育方面使用文字的变迁。可以看出,随着韩文的影响力增强,在1970年的一段时间内,采用全部韩文教育的方式。直接导致这一代人对于汉字的断层,这也是后来推行汉字废除政策时阻力较少的人。

韩国第五代领导人朴正熙(1963年12月17日 – 1979年10月26日),是军人出身,延续了李承晚的汉字废除政策。从他在位的时间来看,刚好是韩国教育全部使用韩文教育的阶段。1970年,韩国政府正式发布宣言,废除汉字。但是舆论的反映十分强烈,1972年被迫更改。但是更改以后的汉字课程,只是作为选择科目,不作为考试必考科目,而且在现实的社会中也不会使用,学生学习的动机不足。而且小学阶段完全是韩文的教学,并不会教汉字。韩国还有规定,随意教小学生汉字的学校,会被处以十分严格的处罚。所以逐渐汉字在韩国的地位越来越低,直到近年的韩国年轻人,没有几个能够用汉字写名字的。

日本不会废除汉字

首先日语中的发音来看,不像韩语的人为“造语”富有对变形,最简单的例子就如同下图一样。

日语同样的一个“こうしょう”的发音,在奈良时代的时候还有很多种写法,但是到了江户时代以后,就统一成一个了,如果没有汉字,如此多的文字全部采用一种写法,完全是乱了章法。而韩文则不同,虽然也有同音字,但是毕竟是少数,通过语义还是可以理解的。

关于日本会不会废除汉字,我们看一下一位日本的论述:

そもそも、なんで廃止する必要があるのか? この質問を見たとき、最初に抱いた疑問はそれです。漢字は文化の根元に関わる文化、それも遺産ではなく生きている文化であり、漢字を廃止するということは、漢字に関連する文化全体を捨てる事です。本気で漢字の廃止を主張される方、日本語教育より英語教育を優先せよという暴論を平気で唱える方をたまに見かけます。残念ながらそうした方々の主張には、文化に対する敬意やその価値に対する驚くべき見識の欠落が見られます。

大致翻译:原本为何要废除汉字?关于这个问题,我从最初就抱有疑问。汉字是文化的根本,不是一种遗产而是活着的文化,废除汉字就意味着将汉字相关的文化全部抛弃。现在依然还有歌颂“英语教育优先的,废除汉字”主张的人。很遗憾,对于这样的主张,我认为他们缺乏对于文化的敬意和无法看到其中的价值。

结束语

韩文从其语言结构上来讲,具备废除汉字的条件。当然,也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巨大的关系。只不过,日本是不可能废除汉字的!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笔者头条号:日本二三事

部分文章介绍:

《日本要收取二维码使用费?真相究竟如何!》

《日本的不可思议:你的常识在日本行不通!》

《谈日本人国民性:“忍”并非本意,“嫉妒”与生俱来?!》




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必然是……

民族自尊心。

然而,民族自尊心用在废除汉字上是不对的。

因为文字这种东西,核心关键是:

用的人越多,越流行,含金量越高,越需要去学习。

我有预感:

未来韩国还要重新使用汉字。而那时,他们国家将付出极为巨大的学习成本。


其实不难理解。

就好比英语,这种语言与我们的汉语,毫不沾边,但现在中国的教育怎样?

几乎所有的学校初中就开始学习英语,而不少是从小学开始学习。

我们的汉语那么美,使用的人数又是全球第一,为什么大家,以及国家还要鼓励国人学英语?

这是因为:

早期,在国家还是非常贫困时,为了更好地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科技……

为了更好地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更好地融入这个灿烂的世界,不得不采取的必要手段。

既然,我们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可以大力学习英语。

那么可以肯定:

如果n年后,当中国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经济总量全球第一,傲视全球时……

韩国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了更无缝地与中国有着更顺畅的贸易往来,他们是不是有一天要鼓励韩国人学汉语?

即使韩国政府不鼓励,韩国的民众也会为了自身的前途,独自学习汉语。

这是可以想象出来的。


语言这种东西,本质上就是:

剩者为王。

中国北方的蒙古国,人口318万,母语是蒙古语。

我们假设,蒙古国这318万人口中,有五千人精通汉语,那么凭感觉,你认为这五千人是不是蒙古国的中上阶层?

大概率是这样的。

原因是,只有较为明智的蒙古父母才会发自内心地认识到汉语的极端重要性,并坚持自己的下一代学习汉语。

试想一下,以你对中国的了解,假如现在你换成是蒙古国某个家庭的父亲,你是否会强迫自己的孩子也学习汉语?

我想是的。

在互联网上,关于汉语的内容数不胜数。

而使用蒙古语创造的内容少之又少。

假如不学习汉语,你就是给他一台超级计算机,就是给他提供1G的宽带,也是没多大用的。

不说什么,一个外国人,他只要会汉语,则中国数以亿万的网络小说,几乎可以免费看。

无数的电视剧,不用翻译,也可以看。

还有亿万的科普文章,有的还是精品科普,他们也可以免费看。

但如果只认识蒙古文的话,你说,他上网看什么?

看什么?

估计只能看抖音了。

这也是抖音在海外发展极为顺利的原因之一:

不会汉语,也能看。


给我一个国家,开局就是500万人,而且是处在强大中国的近邻,那么,如果我有德才一些,就会鼓励国人学习汉语。

假如这个国家就是处在美国的北方,那就要学习英语,谁叫我只有500万人口呢?

谁叫我只有500万人口呢?

可假如我自私一点,我会让专家独自开发一门语言,强制国人只能学“母语”。如此,一下子就能把他们封闭起来了,而我这个君主的地位更加稳固了。


不同的出生,掌握的资源就是不一样,这是必然的。比如我的儿子和比尔盖茨的儿子,虽然都是儿子,但未来掌握的资源必然是大不一样。

同理,生在不同的国家,掌握的资源,能看到的东西也是不一样。

如果我出生在一个小国,只有两百万人口,不幸的是,还有一个地位极为强悍的母语,比如dkdaskkahdf语,由于种种原因,我既没有掌握好英语,也不认识汉语,那么,在这个互联网横行的世界,我能看到什么?

美剧吗?两百万人口,翻译后,受众面太小,你有动力去翻译?

中国的电视剧吗?中国亿万的小说吗?

同样还是人口太少,失去了翻译的动力。

更别提《金瓶梅》这样的名著了。

那么你想想,我这一生,见识将是多么的狭窄,用井底之蛙来形容也不为过。

综上:

语言这种东西要随大流!

人要有自尊心。

民族要有自尊心。

但不能用在语言上。


美国曾经是英国等国的殖民地,是不是?

那么美国建国后,就说要废除英语,自创一种语言,名曰:美巴拉巴拉语。

则,你认为,美国的做法对吗?

同理,韩国本来已经有很好的汉语基础,发扬光大是再容易不过的事。

且汉语的使用人数又是全球第一,就没必要再推出韩语。

语言,本质上首先还是一种工具,其次才是代表文化。

既然是工具,就要用最流行的。

我们为何不放弃Windows系统呢?而且这种系统还有不少衍生收费。

我们为什么不用免费的开源系统?

现在,韩国国内,如果他们不学好中文或者英文,则:

单纯只会韩语的人,他们在网上查资料时,是受到很大限制的。

毕竟,互联网上的,还是英语和汉语居多。

当然,他们也可以采取网页翻译的形式,但限制还是非常大 。


随着时间的推移……

随着互联网的大发展……

使用不流行的语言,其带来的弊端,数十年累积起来,那是相当可怕的。

这种可怕针对的不止是个人,而是整个民族,整个国家。

我们在网上花五分钟就能找到想要的答案,而如果只使用韩语搜索,却要花费半小时才能找到。

则这种低效率,在数十年上百年的累积过程中,会对整个民族造成伤害。

解决办法是什么呢?

很简单,要求国人既要学习韩语,更要学习汉语和英语。

可是,问题来了。

既然解决办法是学习汉语,那为什么之前要去废除呢?

少学一门语言,就能节约一个学生好几年的时间。

时间就是竞争力,就是全球竞争力。




相比日本,为什么韩国能更彻底地废除汉字?其实这个问题是有些误导的,因为韩国其实也没有彻底废除汉字,即使在确实不使用汉字的朝鲜,汉字在现在也仍然在其语言文字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就来讲一下日本和朝鲜半岛的文字体系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日本与朝鲜半岛为何发明本民族的文字?

日本和朝鲜半岛都是属于东亚汉字文化圈的地区,而且其文明起源相对于中国中原地区都明显要晚一些,所以在早期其实日本和朝鲜半岛都有过一段完全使用汉字作为书面语的时期。

但汉字是针对汉语而发明的文字,它和汉语的语法及词汇高度对应,是汉语的最佳书面表达方式。但相对于日语和朝鲜语(韩语),汉字其实是不太兼容的,这是因为日语和朝鲜语(韩语)其实是和汉语差异非常大的语言。

日语的结构,作为一个综合语,它在语法上和汉语是两个体系

现在我们简单说一下汉字为什么不太兼容日语和朝鲜语。但本文的读者恐怕大部分都不会说日语和朝鲜语,所以直接说这两种语言和汉语的差别可能比较抽象,所以在这咱们拿大家都学过一点的英语来打个比方。学过基础英语的朋友恐怕都还多少记得,英语和汉语最大的一个不同点是它有好几个时态,比如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过去完成时等,不同时态动词的形式都不一样。同时动词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也不一样,第三人称的动词一般会加上一个-s的后缀。另外一些代词主语和宾语形式也不一样(I、me),而这些时态和格位变化也经常让很多学英语的朋友感到比较头痛。

而这种差异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汉语和日语以及朝鲜语(韩语)之间的差异了。因为在世界现存的几千种语言里,其实可以大致分成两类,一种是以汉语为代表的分析语,一种就是以日语和朝鲜语为代表的综合语(综合语又可以细分成屈折语和黏着语,但在这里我们没必要了解它们的区别了)。这两类语言之间的差异主要就体现在分析语基本没有时态和格位的变化,就像我们说汉语的人,如果不学外语,那么恐怕脑子里恐怕根本不会有时态这个概念,也不会有动词形式变化这种意识。比如“去”这个动词,无论是“现在去”,“以前去过”,还是“未来会去”,“去”永远是“去”,只要说明是什么时间就行了。

但到英语里就已经不一样了,英语里的动词用在现在或者未来的场合时,虽然也可以用时间状语说明,但同时动词本身的形态也必须要变,比如go,在过去时要变成went,在进行时要变成going,在完成时要变成gone,第三人称现在时又要变成goes。而这种变化其实就是英语里综合语的遗存了。但这里要注意的是,英语只是在历史上是综合语,所以它遗存了一部分综合语的元素。但近代英语其实语法大幅减化,现代英语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转化成了一个和汉语类似的分析语,所以英语里的时态与格位变化等元素,相对于典型的综合语已经是少得不值一提了。

朝鲜世宗创立谚文时的说明:“国之语音,异乎中国”,其实就是在说朝鲜语(韩语)和汉字很难兼容

但日语和朝鲜语(韩语)却还都是典型的综合语,也就是说这两种语言里都存在着超大量的时态和格位变化,比英语要复杂的多的多,而这些元素都是汉字所没法表达的,因为汉字是针对汉语这种典型的分析语所发明的。所以日本和朝鲜半岛虽然愿意使用汉字,但却始终是非常纠结的,因为汉字的形式和他们语言的形式有根本的矛盾,没法调和。而这就是这两个地区最终分别发明出本民族文字根本原因。

汉字在日本和朝鲜半岛不同现状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而日本因为在历史上几乎一直是一个独立于中原王朝之外的存在,所以它在对待文字的态度上其实是比较灵活的。在公元5世纪前后,日本就发明了一种叫“万叶假名”的文字。但其实说它是一种文字,不如说它是对汉字的一种变通使用,即它把汉字完全变成了一种表音符号,只是用汉字来表达日语里与其相近的语音,汉字本身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只是把一段汉字组合在一起,能念出一段日语,而懂日语的人能明白这段汉字的意思。

日本的万叶假名,虽然都是用汉字写成,但不会日语的人看这段话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所以这本身已经是在日语和汉字无法调和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无奈之举了。而且这种文字其实是对汉字极大的浪费,因为如果这样用汉字,汉字每个字的形声、会意和指事等字形形成原理都已经完全没有了意义。

所以日本人很快就对万叶假名进行了改良,即不再使用规范汉字,而是用汉字草体和一些部首创造出了笔画简单的片假名与平假名,来表示日语里那些没法用汉字表达的语法结构。但对于汉字本身可以表达的词汇,比如几乎所有的名词和相当数量的形容词,则继续使用汉字来表达,而这就基本上形成了现代日语的书写结构。

日文平假名的创制过程

所以日文里的假名,从一开始就是针对汉字与日语的不协调而进行的一种补救。用它虽然可以取代汉字,把日语按照发音完全写出来,但却有几个缺点,导致日本人不愿意完全废止汉字。首先的一点是日语的发音相对来说是世界上所有语言里最简单的,因为日语里基本上没有双元音音节,就算遇到从外语里音译过来的双元音词汇,在日语里也必须要分解成两个或者多个连在一起的单元音。同时日语不象汉语有四声这样的结构,所以这种过于简单的发音也就导致了日语里同音词特别特别多,一个拼写一样的词汇有20个左右的同音词在日语里可以说是家常便饭,而这种现象用汉字就能很容易区分。比如日语里的替代、抗体和后退等等词汇如果用假名写出来,都是こうたい(koudai),这样不结合上下文就没法区分,但如果用日本汉字写出来,则分别是“交代”、“抗体”和“後退”,就很容易区分了。

另外日语因为本身综合语的特点,所以特别强调每个单词在句子里的词性,如果都用假名去书写的话,这些词性的差异就没那么直观。但用汉字配合假名去书写,因为汉字主要是名词和形容词,所以直观地一看就能从汉字本身和假名的差别判断出许多词汇的词性,可以大大加快日语的阅读速度。另外由于假名和日语本身的特点,使得如果完全用它书写,其字符数量会比汉字多一倍左右,而这样其实也会影响阅读效率。再加上日本没有被中国中原王朝统治的历史,汉字对他们来说只是代表借用书写方式,没有其它含义,因此日本也没有发明其它方式取代汉字的动力,所以日语里直到现代也还在大量使用汉字。

而其实朝鲜语(韩语)的文字谚文在现代也没有完全取代汉字,因为它和日语的假名一样,在被创造出来时其实也不是为了完全取代汉字,而是希望和汉字混合使用的。而且它也没法很好的解决朝鲜语(韩语)里的同音字问题。不过朝鲜语(韩语)比日语要好的一点是它的发音相对要复杂一些,所以在其固有词汇里同音词相对要少一些,所以同音词问题没有日语那么严重。但因为朝鲜语(韩语)里也有大量汉语借词,而且朝鲜语(韩语)里也没有四声这种结构,所以也还是存在同音词这个问题。因此直到现在,其实无论是韩国还是朝鲜,也都是在把谚文和汉字结合使用,只是方法有所不同。

谚文虽然看起来也是一个一个的字,但却是用字母拼出来的

在韩国,本身汉字就没有被废止,只是韩国人会有意尽量不用汉字,但在一些报刊文章的标题、学术写作、出版物署名、身份证姓名栏以及任何相对正式,而且使用谚文有可能导致歧义的地方,都还会标注上汉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基本避免同音字混淆的问题。韩国人在上学时从小学六年级会开始学习汉字,初中毕业时会学900个汉字,高中毕业会再学900个,所以通常一个韩国成年人能认识大约1000多个汉字。而朝鲜虽然在出版物和日常写作时都已经不用汉字,但其普通人在学校要学习的汉字数量却远远超过韩国。根据一些资料,现在每个朝鲜人在学校5至9年级(相当于初中毕业)要学习1500个汉字,到高中毕业要再学500个。而如果上大学,在大学里要再学1000个汉字。所以普通的朝鲜成年人掌握的汉字数量应该在2000到3000个左右。所以虽然朝鲜人平常不用汉字,但因为几乎所有人都认识大量汉字,所以其实遇到同音词很多时候在其认知里是能有汉字不同的意识的,因此其实在实际上也没有完全脱离开汉字。


所以总体上,日本和朝鲜半岛发明本民族文字是其语言与汉字无法兼容的必然结果,但其本民族的文字其实在本质上也都还无法单独使用,只是日本从便捷角度对汉字使用的更多,而朝鲜半岛从民族意识的角度,使用少一些,但其实直到现代也都在变相地使用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3

标签:汉字   韩国   日本   朝鲜半岛   汉语   越南   朝鲜   日语   假名   英语   中国   韩语   语言   文字   财经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