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颁布剃发令,百姓必须留辫子,那秃头或者光头的人该怎么做?

谁说秃头和光头就留不了辫子的?历史上的“金钱鼠尾辫”跟电视剧里可不一样。

我们都知道,不同的文化背景会衍生出不同的穿衣风格,发型头饰。留辫子就是清朝男子的标志性发型,这也体现了满清的文化特色。

曾经的满族人是东北三省的游牧民族,由于头发太长太散,并不方便他们狩猎。再加上早期的满清人以野兽为图腾,所以满族人就会将头发梳成兽角的形态,经过长期发展,满族的文化基调就形成了。

后来,清朝打败了明朝,夺取了中国的最高统治权。于是,清朝人开始将满族的发型文化,强加在汉人身上。清朝统治者首先颁发的就是《剃发令》,规定所有的中原汉族男子,都要将发型满清化,将头发剃光,只在后面留一个小辫子。

面对这种文化入侵,汉人却坚持自己所尊崇的儒家文化,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轻易损毁。很快,那些不剃发的汉人被送上刑场,甚至还遭到了满族人的大屠杀。

现在的影视剧中,清朝人辫子都是额头剃光,后面是麻花辫的阴阳头。但是,历史上满族人的辫子,并不是一开始就像影视剧中所刻画的那样。

早期满族男子真正的发型,都是将头发剃光,只会在后脑勺留一小撮头发。他们还有检验辫子是否合格的方法,要能够穿过铜钱的方孔,才算得上是标准的辫子。

因此,就算每个人的发量都不固定,也会有人生来就是光头基因,但这并不会影响他们留满族人的金钱鼠尾辫。

在那个时候的文化背景下,除了和尚也几乎不会有人剃光头。只要在后脑勺,能够留起来一撮头发,并且将它不断养长,就不会触犯到剃发令。因此就算是秃头也可以做到,并不用担心,发量少或者秃头的人会留不起来辫子。

满清人将剃头这种文化传播到汉族人之间来,是怕满族人会被汉人同化。毕竟,汉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入侵,依然能够屹立不倒。

相较于当时的汉文化,满族文化还是一种落后的游牧文明。作为落后文明却战胜了先进文明,这让他们感到非常骄傲,所以留辫子同时也是战胜国侮辱战败国的一种方式,是想让汉人奴隶化的一种方法。

满清人对自己的头发极其看重,留了辫子之后就不可以将辫子剪断,否则就要被官府治大不敬之罪。

因为在满族人信奉的萨满文化里,头部是灵魂的居所,他们在后脑勺留下一小撮头发,其作用是用来保存自己的灵魂。

因此,如果有满族人战死的话,这些人的尸骨可能会被埋在异乡,但保存灵魂的辫子却是一定要回到家乡。

这种文化一直被延续到辛亥革命时期,为了推翻清朝的统治,汉人才逐渐剪掉了满清的辫子,开始学习西方留短发。

剪掉辫子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意味着中国青年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摆脱封建和奴隶思想。比如,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在听到自己的西洋老师说,辫子像猪尾巴之后,就毅然决然地剪掉了辫子。

文化是一场轮回,在200多年前,满族人强迫汉人剃发。在200多年之后,汉人又将满族人的辫子剪去。




辫子及腰,闲庭信步,看花开花落,聊天地人生;辫子绕脖,奋战沙场,征东南西北,为江山统一。

大抵是众多清朝热血男儿的现实写照。

与其它朝代的热血男儿不一样的是,他们头上的那条乌黑的长辫子,有时候比女子的满头钗饰还抢眼。

清朝男子一律要留辫子,对于秃顶和光头的人有什么影响?

一、“剃发令”有特权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汉人剃发被视为不孝。

清朝初期,为了打击汉人的信仰,消弱汉族人民的反抗意识,清政府颁布了“剃发令”。

以""不从者斩""为手段,强令其统治下的全国各民族改剃满族发型,即头上的头发要被大面积剃掉,只在头顶和后脑勺留一小撮头发扎成辫子。

这个命令限制了修发型的时间,十日的限期内不剃发,或者剃发不合官方标准的,严惩不贷,甚至会被斩首。

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剃发令允许秃顶推两边,光头不需要留辫,前提是得要听话。

秃顶和光头的人脑袋瓜本来就大面积光亮着,在这一剃头运动中,他们倒也省心不少。特别是光头的,只是无法能达到官方“留两小辫子在头上”的标准而已。

二、中期辫子进化

随着清朝势力的逐渐统一和稳固,剃发规定有所放松,辫子也是由前期的留两撮改留头顶那一撮就可以了。

而且头发留的范围可以大一些,这时候的辫子就比较大,有垂感,比较大方得体,不像前期那般小家子气了。

而对于秃顶的人来说,只需要剃后脑后面那小部分的头发,辫子照样可以编。

而对于光头的人来说,也没什么大影响的,只是省了编辫子的工夫,少了甩辫子的潇洒而已。

三、晚期制度松

到了清朝晚期,剃发越来越宽松了,男子剃掉前半部分头发就可以了,后脑勺后的头发全部编在一起,编起一根长长的大辫子。

可以撸辫沉思,也可以绕辫练武。大辫子也成了清朝男子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随着时间的增长,满汉两族之间的相处越来越和谐,社会上自然也就少了很多事端和摩擦,扎辫子也成为了一种习惯。

至于秃顶和光头是怎么样的,已无关要紧了,只要他们不反清就行。

时代在变更,清朝的辫子风景也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了史书的记载,成为后人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古人其实也会秃头和谢顶,一是可能疾病,二是很多人先天遗传就会谢顶。

尤其是老人,年龄大了头发必然会稀疏,甚至基本掉光,是没有办法再留辫子的。

但满清是奉行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按照这个推论,秃子没头发,他的人头就要没了。

事实自然不会如此,不然满清那些秃头的王爷首先就要被斩。

首先,如果你是半秃,不是全秃,问题不大。

满清规定只是必须剃发加上留辫子,并没有约定辫子的长度。

所以,不是全秃的人,只要将前额和两侧的头发剃光(好心疼啊,本来就没几根毛),再在头上象征性的梳个辫子就行了。辫子再短也没有什么关系,只要有了就行。

自然,这种半秃的人也要去当地政府报个备,说明自己确实是秃头。

自然,如果是乡民不进城,就问题不大,没什么人去管你。

虽然这样,但半秃的人一定要剃发加留辫子,这是缺一不可的,万万不能少。

剃发很容易,实在留不了辫子,拖个假辫子也能应付应付。

如果你不剃发,不留一个哪怕是象征性的辫子,你的人头一定不保。

其次,如果你是全秃,也有办法。

真的全秃了,官府能拿你怎么样?总不能直接杀了。

这样全国不知道要杀多少秃头!

如果你真的像光头强一样寸草不生,你必须首先去官府报备,说明自己的情况。

当然,不能自己一个人去空口说白话,还要邀请本地相对有名的几个人(诚实的乡民即可),写个东西证明你是秃子。

即便如此,如果证明你有反清复明的思想,官府一样第一个将你这个秃头抓起来斩首示众。

这一切直到满清末年,还是很严格的。

大家都知道,留美的幼童之所以被满清强制中断学业回国,就是有人剪了辫子。

而鲁迅在清末回到满清朝廷担任公务员(类似于教务处长),因为没有辫子,就花费高达4块大洋买了假辫子。而几个亲戚长辈发现他没辫子,立即不再来往,他惹上麻烦。

要知道,鲁迅回来的时候满清已经进行了新政,不再要求斩杀剃发者,只要要求务必再留法,不然公务员开除,老百姓罚款。

如果不是这样,鲁迅恐怕也就小命难保了。

这里多说一句,满清这个发饰就农耕民族来说,是愚蠢和荒唐的。

作为游牧民族,在马上作战必须留辫子,将前额和两侧的头发剃掉,不然一旦风吹,头发就会遮住眼睛,被敌人一刀砍死。

当年契丹人甚至日本武士,也都是类似的发型。

但作为农耕民族,拖着一根长长的辫子,严重影响干活,做什么都不太方便。

而且头发这么长,也必须经常洗一洗,不然就会发臭。长辫子还需要经常拆散了重编,种种情况都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

别的不说,洗头发就是大问题。

萨沙记得以前团队一起出差,我和1个男同事,另外是4个女同事。

当场经常赶国际航班,没个点,经常凌晨一二点才到酒店,草草洗个澡(当时在东南亚跑得多,不洗澡受不了),然后就得迅速睡觉,第二天七八点就得去上班。

搞笑的是,我们两个男人永远比他们的睡眠时间长。

为啥?她们要洗头发。

4个女同事有3个是长头发,洗头发再自然晾干基本都要1个小时左右。




剃发令

在中国历史上,满清可谓历代王朝忠的另类,其另类的原因在于,满清成功改变了自西周以来,历代华夏百姓的发型和服饰。在清朝,不按照清朝朝廷要求剃发、留辫子的,会被处死。而满清的这个政策无疑和中原百姓原有的观念产生很大抵触,为此,抗清战争因为满清的这个政策而延续了二十多年,时至今日,剃发易服依旧被视为清朝初年的三大暴政之一。


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满清并不是第一个强制要求汉人百姓改变发型的王朝。在此之前,西夏皇帝李元昊为了让西夏实现“文化独立”,也曾颁布诏书,命令西夏境内的汉人百姓,在三天之内换成党项族的发型,否则格杀勿论,根据《西夏书事》等史料记载,当时西夏境内有不少汉人百姓因为修改发型迟延,而遭到李元昊杀害的。

李元昊和清朝统治者之所以要求百姓修改发型,其目的都是为了验证自己的政令在民间的执行力度,并借此甄别出哪些人不愿意臣服自己。

但是,在清朝留辫子的政策中,存在着一个漏洞,那就是如果葛优、陈佩斯这样秃顶、光头的人,如果生在清朝,没办法留辫子,该怎么办?

剃发令的豁免人群

事实上,对满清统治者来说,剃发令是为了分拣出反抗力量而推行的一种政策。因此,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对于特定群体,是具备一定的豁免权的。

比如和尚自古以来都不留头发,满清统治者给了僧人免于留辫子的权利,同时,也免掉了道士剃发的义务。

此外,在戏子唱一些古代题材的戏曲的时候——比如《长生殿》(讲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清朝统治者也允许戏子穿汉服。

从这些不难看出,在推行剃发令的过程中,清朝政策的针对性很强。

因此对于因不可抗力而导致的秃顶和光头,既在主观上,并不打算对抗满清政令的这个群体,清朝也给予他们可以不留辫子的权利。不过,如同和尚、道士的度牒需要官府签发一样,秃顶、光头等人,也需要去当地官府将自己的情况报备一下。

假发的意义

不过,在我国古代,做官讲究官箴,地方实力派乡绅,也讲究风度,而这些,都涉及到形象问题——比如在唐朝,很多才子才华出众,但因为相貌丑陋,而没被授予功名。民间传说中,鬼王钟馗就是这样情况而愤而自杀的。

同样,在清朝,对于劳动人民来说,秃顶、光头并不影响种田牧牛,但是对于想考取功名或者当乡绅老爷的人来说,如果秃顶或者光头,无疑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不方便。

因此,他们会选择采购假发,然后通过瓜皮帽等工具,将形象营造出留有辫子的形象。




清朝前期对于“薙法令”的推行是十分严格的。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那时候因为剃发而冤死的人,无数。满清当初进关可是打着“替君父报仇”的旗帜,可进关后,却又撕掉面具,强制百姓剃发易服。

顺治二年颁布“剃发令”,称“自今布告之后,京师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行剃发。若规避惜发,巧辞予辩,严惩不贷。”

历史惨剧,“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就是在此背景下发生。至此,留头发,留明朝衣冠都是死罪。

清朝前期的发型,是女真遗风,头上大面积头发剃掉,只在后枕部留有一小撮头发。所以,秃顶,只要不是全部掉光,只要脑后有头发的,也是要剃光两侧,只留后枕下部,梳一个细细的小指粗细的小辫子。

随着清朝统治越来越往后,头发保留的也越来越多。直到清末,已经变成了我们电视中见到的,只在前额上剃掉一部分。其他保留。

所以清朝前期,秃顶的人并不妨碍剃发令,只要剃掉两侧就好了。但光头是没办法的。总不能杀光光头吧?所以光头是最没压力的。而清朝中后期,连皇帝都经常明代衣冠做模特绘画(雍正,乾隆),剃发令已经越来越宽松了。

太平天国时期,干脆留起了头发。清朝也只骂一声长毛。该围剿围剿,却没有嘉定三屠,扬州十日那样杀光,屠光!这也变相说明,清朝的统治力变得薄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秃头   辫子   光头   清朝   满族   剃发   秃顶   头发   西夏   后脑勺   官府   汉人   满清   发型   百姓   财经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