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私养兵马、对皇妃施暴都平安无事,为什么因为收义子被朱元璋除掉?

  • 蓝玉,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在建立明朝的战争中有着很高的贡献。他曾经随朱元璋征战南北,先后参加了多个大型战役,并担任过多个地方官职,为朱元璋统一天下和巩固明朝政权做出了重要贡献。
  • 然而在朱元璋夺取江山之后,蓝玉开始逐渐失去自己的地位和势力。据史书记载,他私底下养了大批士兵和马匹,并且还对自己的妻子进行了施暴。这些行为引起了当时的官员和民众的不满,也让他逐渐与朱元璋产生了矛盾。此外,蓝玉还与其他开国功臣存在利益冲突和竞争关系,例如他与人争夺地盘和阶级地位。


  • 最终,朱元璋决定除掉蓝玉,以遏制他对自己的威胁和影响。据传说,他曾经设下诈骗局,利用蓝玉收养义子的事情引诱蓝玉入套,最终将其拘禁并处死。这一事件昭示了明朝建立初期统治者之间的斗争和波折,也为后来的明朝统治奠定了基础,并为明朝建立起集权式的中央集权制度打下了基础。

  • 除此之外,蓝玉的去世也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一定影响。他的死让一些开国功臣感到不安和担忧,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能会受到类似的待遇。因此,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一系列政治事件相继发生,明朝初期的政治局势逐渐动荡不安。

  • 总之,蓝玉被除掉的原因并非仅仅是收养义子这一件事情,背后还有着复杂的政治因素和利益冲突。他的去世不仅标志着明朝建立初期的政治斗争的结束,也为明朝建立起集权式的中央集权制度打下了基础。




蓝玉一案,一位公爵被诛九族,十三位侯爵以及两位伯爵,均被族诛,前后牵连被杀共一万五千人有余。“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集权统治,借口凉国公蓝玉企图谋反,捉拿蓝玉归案,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蓝玉案”拉开帷幕。朱元璋以此为契机,诛杀了大部分建国过程中的名将。

蓝玉究竟犯了什么罪

蓝玉,至少犯过三大罪。第一,持功自傲,骄横跋扈。蓝玉其人,长得身材高大,满面红光。在明初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死后,蓝玉屡次带领军队在扫除元朝残余势力的战斗中,多次获功,深的太祖朱元璋的喜爱,后来,蓝玉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蜀王,这下就更加有权势。于是蓝玉逐渐骄傲自满,自己也蓄养了很多家奴,这些家奴,仗着蓝玉的权势暴虐凶横,无法无天。惹得当地老百姓怨声载道,有一次蓝玉手下强占了民田,蓝玉不但不追究,还赶走了前来调查此事的御史。

第二,冲击喜峰关。在一次与元朝势力的战斗中,蓝玉大获全胜,收兵后,夜里走到喜峰关,按照惯例,大军过关,要有手续,且半夜三更,来来回回必定会慢一些。结果蓝玉不但不等,对关口守将破口大骂,随后竟安排军队冲击喜峰关,并且是按照对敌攻城的方式,强行打开喜峰关,然后扬长而去。

就是因为此事,朱元璋在册封蓝玉时,将本来准备册封他为梁国公的称号换成了凉国公,并把他的过错刻在丹书铁券上,以示惩戒,结果蓝玉不但不知悔改,依旧骄横跋扈。

其三,蓝玉的骄横,是相当出名。并且在蓝玉的军中,蓝玉的义子众多,这些个义子,只听蓝玉指挥。在一次朱元璋主持的宴会上,蓝玉口出狂言,说道:玉不乐居宋、颖两公之下,莫非我不堪太师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不乐意屈尊在宋国公和颖国公之下,依照我的才能,难道不能做个太师吗?

剥皮示众

这就是赤裸裸的找死了,要知道朱元璋可不是善茬,当年蓝玉在攻打元朝的时候,战后俘虏了很多元益宗的家眷,在回程中,蓝玉干了一件为人所不齿事情,就是他睡了元益宗的妃子,这位妃子也是个性子刚烈之人,不堪受辱,竟上吊自尽了。这件事情被朱元璋知道后,大发雷霆,只是当时蓝玉风头正劲,暂时按耐下来,没有找他算账而已。

蓝玉曾被誉为明代的霍去病,这一点一点都不为过。在明初捕鱼儿海战役中,蓝玉凭借敏锐的军事直觉,在沙尘暴的恶略天气下,准确的找到元军的位置,一举歼灭元军主力,致使元军元气大伤,再无和明朝争夺天下的资本。朱元璋曾将蓝玉比作卫青、李靖,甚为厚爱。

在蓝玉的不断作死下,加上太子朱标的意外去世,致使朱元璋对蓝玉逐渐失去耐心,在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下狱后,朱元璋以谋反罪将蓝玉抄家,灭三族,并将蓝玉剥皮示众。一代名将,落了个如此凄惨的结局。


骄横跋扈、狂妄自大。《明史》中对蓝玉的评价就是“既昧明哲保身之计,又违制节谨度之道。其结局,亦其自取焉尔”。所以,朱元璋不仅仅是因为蓝玉有义子才杀了他,而是等他不蹲犯错,最终找借口除掉这个狂妄之徒。
蓝玉死后,剥皮示众,朱元璋将其人皮被传到蓝玉的女儿蜀王妃处“留念”,明末农民军攻破蜀王府,在王府的祭堂中见到了这件特殊的“文物”




“蓝玉案”之首犯蓝玉的罪名不仅是收养义子一个,而是由很多罪名组合起来的,比如他私养兵马、私元主妃、大量收养义子这一系列行为,都是蓝玉最终被审判、被处死的罪名之列,只是

作为大明妥妥的“第二代”军事领袖,继大明开国名将常遇春、徐达、冯胜、傅友德等人之后,蓝玉在多年的南征北战的功绩中,注定会成为下一任皇帝“朱标”的顶级心腹,而且在关系上来说,朱标还得喊蓝玉一声“舅舅”(朱标的妻子,乃是常遇春的女儿,也是蓝玉的外甥女)

站在以“家”为天下的明太祖朱元璋的角度来看,这种以“血亲”为主要脉络,能力为补充的政治关系,是他认为最满意、最稳妥的关系,虽说朱元璋行事法度严苛,可若是蓝玉对朱标有大用,即便蓝玉犯了很大的错事,朱元璋一样能给他原谅了。

比如在《明史》的记载中,蓝玉此前的“破关之事”、“私元主妃”,这些事情朱元璋都没有治他的罪,只是批评了他:

太祖遇之厚。浸骄蹇自恣,多蓄庄奴、假子,乘势暴横。尝佔东昌民田,御史按问,玉怒,逐御史。北征还,夜扣喜峰关。关吏不时纳,纵兵毁关入。帝闻之不乐。又人言其私元主妃,妃惭自经死,帝切责玉。

在这短短的记载中,若是按照“洪武四大案”的标准,蓝玉就犯了“三大”死罪,是必死无疑的那种:

一、蓝玉“蓄”养了很多的义子、庄奴,这些人其实都可以认为是“私兵”,而蓝玉用他们横街霸市,派他们出去抢占百姓的农田,毫不夸张地说,蓝玉在他们的那个时代,制造了一股扰乱社会的“黑恶势力”。

按照“爱民如子”的朱元璋的手段来看,朱元璋岂能因为这种事放过蓝玉?

但朱元璋却是放过了。

二、在大战胜利归来后,蓝玉立即暴露了骄奢的本性,当他率领凯旋之师从“喜峰口”返回之时,因为关口的士兵打开关门稍慢了一些,他就纵容兵马“破关”而过,这种“自毁长城”的行为,几乎等同于半个造反。

按道理来说,朱元璋也是要治罪蓝玉的,甚至连免死金牌都保不住他,可是朱元璋却只是听到了这个事情,并不开心而已,并没有更多的动作。

三、蓝玉私自“占有”元帝妃子,导致元帝妃子自杀,这件事情,乃是极大的“礼法僭越”之罪,因为朱元璋本身认可了元朝的“正统地位”,所以元朝的太庙到了明朝,一样是可以被正大光明供奉的,历代元朝皇帝,都是“天家”之人。

即便北元帝是割据政权,可在地位上来说,也还是等同于一国之主,而蓝玉却对一国之主的“妻妾”进行占有,这就是在礼法上高度僭越,即便不是处以死刑,都要剥夺他的权力和地位。

更别提蓝玉造成了元帝妃子自尽,可结果是,朱元璋知道了此事后,只是对蓝玉进行了“责备”,没有进一步的动作,可见朱元璋在这件事情上对蓝玉的“宽限”。

所以在这“三大罪”最初出现的时候,朱元璋并没有想着置蓝玉于死地,这甚至与朱元璋面对胡惟庸、杨宪等人嫉恶如仇的态度截然不同,正是因为蓝玉对朱元璋有用,所以蓝玉犯错,朱元璋纵容之。

那为什么蓝玉后来又会一下子倒台呢?为什么在洪武二十六年的时候,此前被朱元璋全部选择“原谅”的罪名竟然一下子都爆发出来,为蓝玉及一众被称为“蓝党”的人掘开了埋葬自己的坟墓?

这就得从“洪武二十五年”的四月的一件大事说起:

洪武朝太子朱标病薨。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出于多重因素考虑,想要把都城的位置从南京搬到陕西西安,也就是西汉和唐朝的首都“长安”,于是乎他让监国太子朱标前往陕西“考察”可行性,而朱标出发的时候,正是临近秋天。

要知道,中原大地很广阔,南北东西的气候差异很大,南京气候偏润,而一路往西行,一直去到西安,这一路上的气候变化极大,加上还是干燥熬人的秋季,如果身体不好,那么就很容易患病落下病根。

很不幸,朱标就是这么一个身体不好的人。

朱标这一趟去陕西做的事情还不止是考察迁都西安的可行性,也包括日常和兄弟“秦王”朱樉进行交流,一是为了看一看弟弟朱樉为什么此前在陕西屡次犯错被朱元璋强行叫回南京问话,二也是和兄弟增长一下感情。

总的来说,朱标这一趟行程还是比较圆满的,唯独他的身体。

回来南京后,朱标的身体开始出现问题了,身体不时虚弱,此时他也还在准备着上书给朱元璋,关于迁都西安可行性的问题,如果不是朱标在不久后病重去世,那么大明在洪武朝迁都西安,是一件有极大可能的事情,因为朱元璋心目中的“继任者”朱标,他觉得可行。

但四月份朱标的病越来越重,直到病亡后,朱元璋心里的计划就已经全部“失败”了,此时的他只有无比悲伤的情绪,因为朱标乃是他心里合计了高达“三十年”,最适合做皇帝的人选,朱标一去世,朱元璋不知道未来该选谁。

若是选儿子,那么从顺序出发,又或者是从能力上出发,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都是最适合的人选,但选儿子也有隐患,因为他们在漫长的岁月中,习惯了臣服大哥朱标,却不可能习惯其他兄弟,所以在他的儿子中选谁,都会掀起一场风波。

那么不选儿子的话,朱元璋还能有一个方法立储,那就是效仿忽必烈在太子真金去世后,立真金之子铁穆耳为“皇太孙”,也就是隔代立储,如此一来,便是解决立储问题最好的办法。

朱标当时留在世上,最适合立储的儿子,正是朱允炆,朱允炆正当年少,此前也颇得朱元璋的喜爱,即便是朱标不早薨,朱元璋都有隔代“指定”继承人之意,因此在朱标去世后,朱允炆就很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储君,号皇太孙。

如此一来,几位藩王们除了朱棣以外,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意见(朱棣一直对朱允炆有意见,这种矛盾产生更早于朱允炆成为储君之前),可这不意味着真的什么隐患都没有了,因为来自于家庭内部的“隐患”没了,来自于家庭之外的隐患却还没有解决。

朱元璋对权力极其看重,在建立大明后,眼见丞相制度对皇权的肘掣极多,加上几任丞相都是心计之人,做事也不是以服务天下,便利百姓为原则,因此朱元璋便开始了“废丞相”的计划。

为了废丞相,朱元璋进行了长达十数年的布局,最终以“胡惟庸案”彻底让丞相这个职位在朝堂上消失,废除丞相让朱元璋彻底实现了“权力暴涨”,朱元璋掌管最高权力,这是朱明和历朝历代天家最大的权力差异。

可是“废丞相”远远不是朱元璋的最终目的,又或者说在朱元璋的世界观里,皇权是没有极限的,因此胡惟庸案中,所牵连的开国功臣极多,他们都被冠以“集体谋反”的罪名被处决,如此造成的结果就是,朱元璋得以减少很多开国功臣的“钳制”。

那么站在朱允炆的角度来讲,蓝玉已经从朱元璋认为是朱标未来的得力心腹,变成了会殃及江山的“隐患”,所以朱元璋于情于理,都要对蓝玉下手。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朱元璋的“特务组织”锦衣卫奉命对蓝玉以及“蓝党”进行调查和证据搜集,不久之后,锦衣卫指挥使蒋瓛(huan)正式公布蓝玉和他的“党羽”将要谋反的证据及事实,让人感到骇然的是,锦衣卫所公布的名单中,涉及到了十三位“侯爵”、两位“伯爵”。

而且按照“连坐”的制度来看,这张庞大的关系网络要牵连的人高达一万五千人之巨,这场案子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历史大案”了,因为历朝历代单单一个谋反案子能涉及这么多人的,还是比较鲜有的。

看到牵连人数如此之多,有人就质疑了,朱元璋这样做是不是“铲除异己”的目的太明显了?

假如真的有这么多人,这么庞大的力量在暗中谋图造反,那么一旦爆发开来,朱元璋还挡得住吗?再一个就是,假如这些人一开始的确没想着谋反,可被朱元璋这么一逼,这么大个“谋反”帽子往脑袋上扣,难道不会因为惶恐而真的“奋起造反”?

事实上,朱元璋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很快地解决了这个隐患,在针对蓝党的同时,朱元璋还提及了“胡党”(胡惟庸造反的同众),他把这两个“党”联系在一起,不是为了彻底铲除、赶尽杀绝,而是安抚了事,让他们情绪稳定。

在朱元璋随后拿出来的《赦蓝党胡党诏》,朱元璋就提到对曾经和“蓝党”、“胡党”有关的人进行大赦:

“迩者朝臣其无忠义者李善长等,阴与构祸,事觉,人各伏诛。今年蓝贼为乱,谋泄擒拿,族诛一万五千人矣。馀未尽者,已榜赦之。犹虑奸顽无知,尚生疑惑,日不自宁。今特大诰天下,除已犯已拿在官者不赦外,其已犯未拿及未犯者,亦不分蓝党、胡党,一概赦宥之。”

这一招可以说是朱元璋把人心研究得十分彻底的一个证明,朱元璋自己也知道如此大规模地对这些功臣集团进行讨伐,而且罪名看来那么牵强,说不定会造成一些有过“擦边球”行为的人的不安,反而真的会被迫造反。

那么面对这些人,朱元璋选择了“不追究”,发布诏书让他们安心,这就是朱元璋大智慧的体现了,而这个时期朱元璋之所以会这样做,也是跟他在洪武二十六年身体开始“抱恙”有关。

正因为身体开始抱恙,朱元璋着急着清除蓝玉,同样是因为身体抱恙,朱元璋铲除了主要的隐患之后,便开始停手转为“安抚”那些不安的人,这样一紧一松的手段释放,体现出了朱元璋后期的心术已经是大成之境。

但其实朱元璋更多的也是无奈,因为这些人被铲除了,大明本质上也是流逝了很多人才,他在一直加重朱明坐拥江山安全筹码之时,也是在用极端的“牺牲”之法,牺牲大明未来的“安全”,来换取他眼前的安定。

那么有的人就会有疑问了,那既然蓝玉能力那么突出那么强,朱元璋为何不想点办法“牵制”蓝玉,让蓝玉为朱允炆所用呢?

这里面存在着朱元璋两个无法从根子上解决的问题,第一个是蓝玉的性格和脾性,第二个则是朱允炆和蓝玉之间并没有亲近的关系。

蓝玉这个人有能力,但是骄奢、猖狂也是不可否认的,他属于那种很典型的“持功自傲”的人,这种人的性格自古以来坏事总比成事多,但即便如此,朱元璋相信朱标还是能把他用好,因为蓝玉和朱标还是有“亲戚关系”的,蓝玉帮助朱标,自己也能继续地位上升。

但到了朱允炆身上,这两个因素就失效了。

蓝玉的骄狂,未必不会对朱允炆产生负面作用,假如蓝玉后期通过功绩“架空”、“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更是麻烦,毕竟朱允炆还是年轻,与蓝玉也没有亲戚关系(朱允炆的生母乃是吕氏,蓝玉和朱允炆也只是普通关系),蓝玉假如对朱允炆意图不轨,那么也不会有心理负担。

所以这就注定了蓝玉一定要被清除,他此前犯的错,看似朱元璋早已经不追究了,却以这种索命的当时要他用生命的代价去偿还,蓝玉就这样悲剧地落幕了。

结语:

洪武“四大案”中的绝大部分细节,其实都反映了朱元璋的权力“欲望”,甭管这些被牵连、被清除的人是因为什么罪名,他们最相似的共同点就是阻碍了朱元璋的权力生长,也威胁了朱元璋的权力传承。

蓝玉最终的覆灭,其实也是大明朝的一个历史分水岭,蓝玉之亡,确实没了威胁朱允炆的隐患,却也让不久之后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肆无忌惮、无人能挡,最终朱允炆的江山还是没保住,不过站在朱元璋的角度来讲,最起码江山还在朱家人手里。

或许这才是朱元璋想要的,皇位谁坐都不要紧,只要是朱家的人就可以了。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蓝玉,明朝洪武年间最后一位以突进闻名于天下的开国将军。在常遇春、徐达、李文忠等强悍武将还年轻的时候,蓝玉只能充当副手,根本当不上大将军。朱元璋称孤道寡之后,当初的那帮开国武将,要么被杀,要么回到家中养老,这时一直混迹于军营当中充当副手的蓝玉开始受到朱元璋的重用。


一战成名,被朱元璋誉为“汉之卫青,唐之李靖”


洪武二十一年三月,朱元璋召见蓝玉,将统领十五万大军的帅印交予蓝玉,同时跟蓝玉说了一句话:“倍道前进,直抵虏廷,肃清沙漠,在此一举!”


朱元璋的意思很明显,能不能够一举将北元朝廷打散,就看你的啦!


这时的蓝玉心里肯定百感交加,自己跟着姐夫常遇春打了那么多年的仗,一直没有亲自统领过十五万大军,可是这一次自己竟然统领了十五万大军,而且还被朱元璋给予重任,打垮元朝政府。


蓝玉出征之后,派出将领先行一步,前往荒漠打探消息,确定了元朝政府的所在地在捕鱼儿海,当机立断率领大军扑向捕鱼儿海。


当大军进发到离捕鱼儿海仅剩四十里左右的百眼井时,不少将领出现了疑问,如果说敌军在捕鱼儿海,那么这里多多少少都会留下一点痕迹才对,可是这里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难道是情报有误?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蓝玉思考情报到底有没有问题的时候,将领郭英向蓝玉报告,食物不多了,如果继续挺进找不到敌人的话,回来的路上可就不一定有粮食吃了,到时候敌人一旦出现,士兵没有斗志,那可就惨了。


摆在蓝玉面前的有两条路,第一条路是冒着风险继续挺进,第二条路是保险起见,撤兵。


蓝玉不想撤兵,同时也想撤兵。他明白自己如果继续挺进,出现意外,全军覆灭的话,那么自己肯定是千夫所指,千古罪人;如果说自己撤兵,这十五万大军的性命能保得住,但是自己第一次率领十五万大军出征,朱元璋对自己给予厚望,自己就领着这十五万大军到沙漠里转一圈就回来,估计这辈子朱元璋都不会再重用自己,也不会看得起自己。


在这时,蓝玉很有可能想起了自己与姐夫常遇春作战的经历,常遇春向来是出其不意,兵贵神速。现如今自己率领着十五万大军,后勤没有保障,在元朝最高统治者看来自己不可能会深入大漠。既然元朝最高统治者认为自己不可能会深入大漠,那么自己就要出其不意,深入大漠。蓝玉不顾将领反对,继续进军,事实证明蓝玉是对的,此时北元的最高统治者正在与贵族们喝酒享乐,认定了蓝玉不会来。


蓝玉率领着十五万大军到达北元最高统治者的营阵前时,十五大军像饿狼一样全部扑向北元最高统治者的营阵。由于北元最高统治者并没有做出高效率的防守,当十五万大军扑入营阵内冲杀时,根本做不出有效的防守工作。十五万大军如入无人之境,随意冲杀。在营帐内的北元最高统治者自知已经无力回天,保命要紧,只能带着自己的长子、丞相以及十几个人冲杀出营阵逃命。


这下北元彻底完了,连最后的本钱都被蓝玉给摧毁。捕鱼儿海一战,蓝玉俘虏士兵七万多人,牛羊十多万头,还缴获了元朝皇帝用了上百年的传国玉玺。


朱元璋收到蓝玉大获全胜的消息时,忍耐不住心中的喜悦,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大喊:“蓝玉就是我的仲卿,药师啊!”仲卿是汉朝时的大将军卫青,药师是唐朝时的大将军李靖。


班师途中连续糊涂


班师途中不知道蓝玉哪根筋抽了,竟然侮辱北元皇帝的妃子。这位妃子性情刚烈,被蓝玉侮辱后,感到对不起北元皇帝,上吊自杀。当蓝玉侮辱北元皇帝妃子的消息传到朱元璋的耳中时,朱元璋怒不可赦,没想到蓝玉竟然敢干出这样的事情。之所以朱元璋暴怒,是因为蓝玉侮辱的女人是北元皇帝的妃子,违背了朱元璋民族共处的和平政策,很容易触发乱子。


令朱元璋更加生气的事情还在后头。


蓝玉班师回朝回到喜峰关下时,当时已经是黑夜,开城门的官员可能是开慢了一点,蓝玉呢?他竟然率领着大军直接攻城,破城而入,亘古未闻。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蓝玉破城而入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得意洋洋。


朱元璋本来想封蓝玉为梁国公,但是看到他如此胡作非为,便将“梁”字改为“凉”字,封为凉国公,还在赐给他的丹书铁卷上刻上他的罪过过,以便提醒他。



非但没有改过,反而愈发嚣张


蓝玉一手摧毁北元残余势力,朱元璋感觉单单一个凉国公体现不出他的贡献,干脆破例直接将他封为太子太傅,成为从一品官员吧!


太傅负责教武,太师负责教文,可能是蓝玉觉得朱元璋看不起他,竟然敢当众抱怨皇命,“以我的功劳难道不能够胜任太师吗?”


这要是换一般人,早就死百八十遍了。


蓝玉养了一大群的家仆,这些仆人仗着主人蓝玉身居高位,声名显赫,在当地胡作非为,成为了当地的黑恶势力,百姓苦不堪言。由于蓝玉,没有人敢管他们,蓝玉知道自己仆人的所作所为,非但没有制止,反而还纵容。


蓝玉家仆在当地的所作所为传到朝廷中后,朱元璋派出官员前往调查。令朱元璋没有想到,蓝玉竟然敢将调查的官员赶了回来,朱元璋越来越觉得蓝玉很有可能会控制不住。


蓝玉除了养一大堆家仆之外,还养了一大堆的义子。这些义子基本上都在军营当中担任要职。


有一次朱元璋与蓝玉议事,蓝玉身后有十几名将领,朱元璋命令这十几名将领退下。可是这十几名将领低着头,仿佛没有听到朱元璋的命令一样。朱元璋纳闷了,以为他们真的没有听到,再次下令,他们还是没有动,朱元璋再次下令,他们还是没有动,连续下了三次命令的朱元璋彻底蒙圈了,看着蓝玉。


蓝玉意识到朱元璋的意思,用手一挥,示意身后的那十几名将领退下,那十几名将领才退下。蓝玉此举,让朱元璋感觉到他的威胁不是一般的大。


蓝玉死因并非养义子,而是太子朱标之死


蓝玉案爆发的时间是在洪武二十六年二月,朱标去世的时间是在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仅相隔不到一年。


蓝玉在洪武二十一年铲除北元的最后残余势力后,他基本上已经没有了任何的用处。当时的北元已经不是草原的霸主,草原上分别有三股势力,一股是瓦剌部落,一股是兀良哈部落,一股是鞑靼部落,这三股势力谁都不服谁,你争我打,朱元璋经常故意挑拨他们三个的关系,他们三个哪一个都打不过明朝。


也就是说从从洪武二十一年开始,蓝玉对朱元璋而言已经没有了任何的用处,但是为什么朱元璋要纵容他整整五年呢?这一切要考虑到他跟太子朱标的关系以及他的这个人。


常遇春的妻子是蓝玉的姐姐,而常玉春的女儿是太子朱标的妃子,多多少少蓝玉也算是跟朱标有一点点亲戚关系。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蓝玉极为拥护朱标,跟朱标感情深厚,时不时就坐在一起说说话。根据史书记载,蓝玉跟朱标在一起时,从未有过一次僭越的行为,说明他这个人虽然嚣张,但是却从心底里尊重朱标,可以为朱标所用。


有的人或许会说,说不定这是蓝玉故意的呢?根据蓝玉多次的作死行为就可以看出蓝玉完完全全就是个粗人,他没有任何心机,只是知道自己厉害,所以胡来,这一点朱元璋也清楚。而且蓝玉在朝中没有任何势力,他的势力仅仅限于军中,朝中都是朱标的势力,他如果不为朱标所用,朱标可以联合边境藩王以及国内势力,两面夹击,轻易剿灭他。


总结


蓝玉纵使嚣张跋扈,有多次的不法行为,但只要朱标在,他就不可能能够霍乱明朝,这就是朱元璋一直不杀他这个“废物”的原因。但是随着朱标去世,年轻的朱标长子朱允炆继位,原先朱元璋布下的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朱元璋必须重新布局,而蓝玉是必须要拆掉的一颗棋子。朱标镇得住他,年轻朱允炆肯定镇不住他!只会令他更加的嚣张跋扈。身为武将嚣张跋扈,有很大的可能会居功自傲,感觉自己天下第一,到时候造反的感觉就来了,朱元璋不得不除掉他。




朱元璋打下江山,创立大明王朝后,也开始面临与历代开国皇帝同样棘手的问题。大量一路走来的功臣宿将,逐渐成为威胁皇权稳固的不安定因素,尤其是那帮起自于朱元璋故乡,淮西一带出身的骄兵悍将,更是仗着昔日战功骄奢淫逸、目无法纪。

这当中,又以大将军蓝玉最为嚣张跋扈。

蓝玉的条件,应当说是根正苗红,非常有优越性的。他是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妻弟,论起辈分太子朱标还要随太子妃(常遇春女儿)喊他一声舅舅。另外,他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蜀王朱椿,牵着这层沾亲带故的关系,蓝玉可谓是地地道道的皇亲国戚了。

不过蓝玉的名声、地位,靠的并非是与朱元璋间的裙带关系,而是他凭着军功,在一场场战役中一刀一枪得挣来的。

蓝玉从军,先是在常遇春麾下效力,作战勇敢,更兼谋略,颇有统兵大将风度。此后,又在随傅友德征伐四川,跟徐达北征元廷残余势力,以及与沐英一起平定西蕃叛乱的战役中屡立功勋,逐渐成长为明朝初年一等一的军事将领。

蓝玉人生的顶峰,还是洪武二十一年与北元的捕鱼儿海战役。他所率领的15万明军顶风冒沙,突然杀到元顺帝之孙脱古思贴木儿大营跟前。一番激战,明军俘获元主次子地保奴、嫔妃、公主以下男女将近八万余人,脱古思贴木儿和长子天保奴,仅仅带着几十骑仓皇逃出。

此战过后,北元统治体系被彻底摧毁,忽必烈一脉的黄金家族,再也没有实力能够有效得统合起整个草原的力量,多年以后蒙古逐渐分裂成鞑靼、瓦剌、兀良哈三股势力。

因而,对于蓝玉指挥的捕鱼儿海战役,素来有北元“靖康之变”的说法。

立下如此殊勋,蓝玉也就有了骄傲膨胀的资本。武将身上那股子蛮横跋扈的通病,逐渐在蓝玉身上开始显现。

比如在北征班师回朝的途中,身为统兵主帅的蓝玉,竟然钻进脱古思帖木尔妃子的营帐把她给侮辱了,结果导致她羞愧自尽。

紧接着,当部队行进到喜峰关时,守门官兵因天黑没能及时开关迎接,蓝玉居然下令手底下的明军,去“攻破”大明的城关,然后扬长而去。

本来收到蓝玉北征大捷消息十分高兴的朱元璋,已经打算封他做梁国公。然而当获知前方传来蓝玉军队一系列骄横不法的情形后,心中非常不快的朱元璋,特意下令将蓝玉的爵位,由“梁国公”改封为“凉国公”,以示告诫。

然而蓝玉言行举止仍不知收敛,私底下大放厥词,认为凭着自己的功劳当个太师绰绰有余,公然向朱元璋要官要待遇。

此外,日益骄纵的蓝玉,还效仿起当年打天下时的朱元璋,名下收起了大量的义。这些义子大多是依附于蓝玉的亲信部将,他们仗着蓝玉的威势,蓄养家丁庄奴,横行于乡里之间,根本不受地方官的约束。

这可就挑战到朱元璋的底线了!

在朱元璋看来,你蓝玉侮辱元妃,平日里奢侈吃喝、发发牢骚也就算了,毕竟你是北征元廷的大功臣。但是你蓝玉名下收养那么多义子,而且这些义子当中不乏手握统兵之权的将领,平日里他们听你的话,甚至可以做出无视朝廷法度攻破大明城关的举动。

可见,这帮人心中只知有蓝玉,不知有朝廷,长此以往必然要成为蓝玉的私人势力,成为朱姓皇权的潜在威胁。朱元璋还活着时就这样,那么将来皇孙朱允炆继位呢?还不闹翻天啊!

有鉴于此,朱元璋加快了清除蓝玉势力的步伐。洪武二十六年,蓝玉被告谋反,朱元璋顺势拘拿整个蓝玉家族,将他们全部处死。那些依附蓝玉的义子、亲信部将也受牵连,被诛杀殆尽。

至于蓝玉本人,则被处以剥皮实草的残酷刑法。据说,从蓝玉身上剥下来的整张人皮,被朱元璋下令当做反面警示教育,拿到全国各地做巡回展示。最后还是他女婿蜀王朱椿求情,才把他的人皮留在了四川,直到明末农民起义军攻占蜀王府,这件恐怖的“文物”又再度呈现于世人面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9

标签:义子   大明   明朝   皇妃   江山   平安无事   跋扈   元朝   妃子   丞相   统治者   将领   太子   鱼儿   隐患   势力   关系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