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关系很好的朋友一旦提拔到一定级别就渐渐远离了呢?

王清是我大学不同专业的同学,上学期间关系非常好,一起踢球,一起聚餐。2001年,我们考入同一个地级市公务员,只是他在市直机关,我在偏远的乡镇。

工作的前几年,他是科员,我也是科员,大家都相互电话联系,去市区出差,他也会请我去大排档吃个便饭。过年过节,我都会寄一些乡镇特产给王清,但他从来没有回礼。

我承认,王清在市直机关,平台高,发展好。有一个关系还算可以的大学同学在市直机关,就算自己主动一些,维持好这份纯洁的同学对自己没坏处,虽然我没有什么事求他帮忙。

这种关系维持到2010年,同学提拔当上了科长,就出现了一些倾斜。那时,我仅仅是乡镇党政办主任(正股级,实质上就是个科员)。期间,我几次跟王清打电话,他都显得不耐烦、很急躁,十分想挂断电话。但我还是想自我安慰,王清是局里的业务骨干,可能是工作真的很忙。其实我知道,我作为乡镇党政办主任,工作比他忙多了,跟他打电话,只是问个好,仅此而已。

从此之后,我不再主动打电话给他,也不再寄乡镇特产给他,只是过年过节偶尔发个祝福短信和微信。他似乎也不在乎,同样也不主动联系我。

2013年,我在乡镇党委委员任上(我2011年初提拔为乡镇党委委员),去了市直当办公室副主任,我没有与他联系,那时他还是市直科长。2014年初,我提拔为市直办公室主任,王清已经当了差不多4年的科长,我还是没有与他联系,或许王清根本不知道我已经来了市直。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17年,王清提拔为市直副局长。我思索了1整天,虽然大家好长时间没有联系,要不要打个电话祝贺一下他。最后,还是决定打个电话祝贺他。电话打通了,没说上3句话,王清就说有领导打电话进来,稍后再打电话给我。我本来是想借此机会,跟他说一下我已经调到市直了,但他一直没有打电话过来。从此,我决定把王清当作陌生人,不认识,不联系,不聚在一起。

大约过了一年多,也就是2018年,我去王清单位参加一个业务工作会议。主席台上坐着的就是副局长王清。我本来计划会后尽快离开,不想与王清意外见面打交道!王清是会议主持人,他似乎是看到会议签到表上我的名字。

会后,王清迅速给我打了电话叫住了我,问道“什么时候来的市里,担任什么职务?”

我说“今年刚来的(其实来了差不多5年),副主任科员”。

他听到副主任科员,又不懈地说“多年不见了,要不晚上一起吃个饭?”

我听到“要不”极不诚意的二字,委婉推辞到:“晚上局长在办公室等我要材料,改天我请王局。”

后来的吃饭的事也就不了了之。最近几年,过年过节,都是王清主动给我发微信,我也只是礼貌性回复。我知道,以我这种“不求人”“不低头”“不为斗米折腰”的性格,我与王清关系之间也不再是大学同学的那种纯洁关系,而是熟悉的陌生人,不再有任何的交集,不再有任何的友谊。

一、关系很好的朋友提拔一定级别后,大家关系就渐渐疏远了。我认为这种现象很正常,主要有以下5个原因:

①身份级别不对等。曾经的朋友提拔了,级别高了,而你还是原地踏步。体制内,比较讲究等级制度。大家级别相同,可以坐在一起探讨大事。级别不相同,低级别的只能听高级别的高谈阔论、纵横捭阖。正因如此,大家关系自然而然疏远了。

②思维理念不对等。实话实说,行政级别高的,经历的事、身边的人的都相对比较优秀,文化层次、思维理念、综合素养、社会认知都比较高。级别低的,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思维理念不对等,大家关系逐渐疏远,这是人之常情、不可逆转的事。

③掌握资源不对等。体制内,行政级别越高,决策权力越大,掌握资源越多,人脉资源越广,这是永恒不变的定律。体制内结交朋友,核心就是资源对等,不对等,谁与你成为知心朋友。你不能要求一个正厅级的市长与曾经是同学的乡镇科员,整天打电话聊天吧

④怕你找他办事。上面说了,级别高的,手中权力大,掌握资源多,办起事来自然也很方便。级别高的疏远级别低的,极有可能就是怕级别低找他办事,不违反原则的事则好说。如果是违反原则的事,不帮的话,可能被道德绑架,可能会被说“大家是同学,大家是朋友,太不讲感情了”。所以,很多级别高的朋友、同学,几乎不参加什么同学聚会,老乡聚会,低级别朋友聚会,因为怕有人找他办事。

⑤级别高的确实比较忙。现在当官,工作确实比较忙,处理的事务比较多,责任确实比较大,开不完的会议,搞不完的调研,接不完的电话,确实没有闲暇时间与级别低的朋友交流。

二、如何与级别高的朋友相处

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3点:

①过年过节发个微信问候。记住,千万不要打电话,一个是可能朋友确实很忙,不方便接听电话,造成大家误解;二个是朋友可能接了电话,说不上两句话就挂了,大家脸面上挂不住。微信或短信联系即可,他回与不回无关紧要。

②千万不要请求朋友办事。记住,无论怎么样,大家之间的地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此时,不要企图请求朋友帮忙办事。理由是:①你请求他办事,可能确实超出他的范围,他办不到,但是你却认为他在敷衍你?这就可能造成大家相互之间的误解。②你请求他办事,即使他能够办到,但是他却不想办,反而在你面前打官腔、跑火车。这种情况,是不是很尴尬。

③保持“你当你的官,我做我的平民”心态。朋友提拔,我们确实应该为他感到高兴。作为平民百姓的一方,应该保持平常心态,应该认清当官的是朋友,而不是我,我应该干好自己的平凡工作,过好自己的平凡日子。作为平民百姓的一方,我们不应该去打扰朋友,不应该去请求朋友办事,不应该为难朋友。如果大家感情确实不错,友谊确实很深,可以在过年过节发个微信祝福,也可以送一点特产给朋友,使彼此感情友谊进一步深化。




我老实说,我就是那些被提拔的人,确实提拔后我和以前较好的朋友疏远了。为什么?有3个原因:

1.精力有限。

当上领导了,确实有点忙。但是,以前较好的朋友,知道你当领导了,第一时间不是祝贺,而是让你请客!

请也就算了,我又不是请不起。关键是,在请客的时候,他们讲话总是酸溜溜的,让我难受。说什么“大领导”啦!前途无量啊!等等。

我不就是提拔为一个副科级领导干部吗?!有那么神奇吗?

关键是,好像我当了领导,家里就开了银行似的。原来的好朋友的同学来了,他请客,顺便就请我去了,请我吃饭是假,让我去结账是真!说什么大领导,结一次账不容易?

我说:“结一次可以,结第二次我就不想结了。下不为例。”

他说:“你开发票,让单位报销不就行了吗?!”

天啊!我一个刚刚被提拔的副科,一个单位的副职领导,在外面吃饭,随便拿发票回去报销,没有财经纪律吗?我不考虑前途了?!我不想要公职了吗?!

打断牙齿往肚子里吞,但只吞一次,下次再也不去了。

2.道不同,不相为谋。

我被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了,我的圈子是领导,我们在一起开会、培训,讲的是战略、用人、财务、OKR、KPI,聊的是价值观、愿景、人事、组织,而与之前的朋友在一起呢?都聊发廊、酒店、按摩店,要么就是对单位发牢骚,骂领导,怨领导。

真的,你相信不相信圈子这回事,但是他确实有。

我副科的时候,周边大部分人是副科,科员挤不挤我们的圈子。和副科级领导在一起,我们讲落实,讲执行力,讲完成工作任务。

我是正科的时候,我们开会、聊天、吃饭在一起的,基本上是正科。和正科的朋友聊的是组织的目标、战略,聊的是如何控心,如何用人。

3.拒绝找工程。

我刚当上单位的副科级领导的时候,我的发小就来找我,他不知道从哪里得到消息,我们单位要搞美化、绿化、亮化,来找我要工程。

我说,你有公司吗?有资质吗?

他说,没有。

我说,这些都没有,我怎么把工程给你?

他说,你把工程给我,我再把工程给有资质的人,从中赚取好处,少不了你好处。

我说,我一个副科级领导,能给你什么工程?!现在工程都要招标,很规范的。

他说,我就是不念旧情。

我笑了:“我刚被提拔,板凳还没有坐暖呢!你少来找我,我还想多当几天。”

所以,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感慨万千,人性就是这个样子,不同层次的人,最好不要在一起!即使是发小,即使是最好的朋友。

这里,我倒要给那些新提拔的同志说两句话:

  1. 层次不一样,最好少来往为妙妙 。无利不起早嘛!
  2. 拒腐防变是一种能力。如果你确认自己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再好的机会你也要放弃,否则你将身败名裂!
  3. 少交往,会拒绝,也是一种拒腐防变的能力!




再见到杰的时候,他已经是某局的局长了。这还是我从群里同学发的消息得知的。

当我在大街上碰见他的时候,他刚刚从车上下来。披着一件风衣,手里拎着一个手包,明显的有些大腹便便的,稀疏的头上,也不知道抹了些什么,锃亮。

和往常一样,我热情的凑了上去,在后面拍了拍他的肩膀,明显的吓了他一跳。

“咋,当官了,胆儿还小了?”我打诨道。

“噢,是文涛啊”,他瞟了我一眼,轻轻地闪了一下肩膀,表情平淡。

“听说你升职了,现在都是正科了,恭喜你啊。自从去年咱们哥几个聚会后,还没有聚呢吧,有时间咱们聚聚咋样?”

“噢,等有机会再说吧,现在同学相聚也没啥意思,乱哄哄的,你们聚你们的,我就不参加了”。

我觉得我还是比较识趣的人,见此情景,立马给自己一个台阶下,说有事先走了。


不得不提一下我和杰的关系:我俩是一个村的,小学、初中都是同一个班级,一起上学放学,一起玩耍。后来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他上了二高。大学毕业后,我们又都回到了县里,他考上了公务员,我进了一个企业。

杰在职场上混得不错。他从小练得一手好字,在中学时,过年的时候就有好多人找他写对联的。

正是凭借着这手好字,他从一般职员,熬到了秘书、副主任、主任,后来被某领导相中,直接调到身边当了大秘。领导退休后,又被推荐到某局,竞聘了副科,直到这次当上了正科。

杰和我有三五个不错的铁哥们儿,杰在升职之前,大家隔三差五就聚一把,是光着膀子喝酒、见面好话没有、连损带啷的那种。

现在人家升职了,我们几个还是普通的小职员、加油工、中学老师……


当我和其他朋友说起杰的变化的时候,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起了杰对他们的态度:带搭不理、牛气哄哄、不正眼看人、官腔严重……

这还是我眼中那个一起摸爬滚打的好同学好哥们儿吗?这还是那个大家在一起嬉皮笑脸没正形的哥们儿吗?这还是那个无话不说、说深说浅不在乎的哥们儿吗?

同学们各抒己见:

人家升职当官了,咱们还是普通小老百姓,哪能和咱们这帮土老帽儿在一起混呢?那不是掉人家的身价吗?

人家现在有权有势了,怕和你走得太近,以后净是事儿,嫌麻烦呗。

人家现在当领导了,整天的开会、讲话,忙大事呢,哪有闲功夫搭理你们这些无名小辈。

……

我最终不知道杰到底是怎么想的,咱也没有机会体验当官的感觉,我认为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少往一块凑合吧,别给人家找事儿……




看着曾经一起加班熬夜的同事陆续走上重要岗位,彼此间联系越来越少,若即若离,有失落在情理之中,这是不可避免的一个过程。

造成关系的远离,原因不外乎几种:

1、提拔当领导,位子更重要了,各种会议、调研、检查等等事务缠身,工作占据越来越多的个人时间,人忙事多,自然不能像以前那样闲暇与朋友同事家长里短。一些老朋友提拔后,你再打他电话或者给他发信息,他经常很久才回甚至不回,有时候真不是不想理你,确实是太忙一时顾不过来,而当时不回过后很大可能就忘了。这种事情发生一两次,你可能就以为对方不愿意理你,也就不在好意思再去联系,彼此之间的关系因此开始慢慢疏远。

2、提拔后,接触的人层面上升了,圈子发生变化,与你的交集越来越少,关系肯定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亲近。有时候即便他不想疏远你,客观环境也会逼迫他渐渐远离你。

3、主观上,一个人提拔后,思想上潜意识就会发生变化,不可能再把自己放到以前的位子,认为自己是领导,不自然就会端架子,摆谱子,有些以前能说的话不再说了,有些以前可以开的玩笑不能开了。彼此之间因为位子的变化拉开鸿沟,导致双方交流变少、变生硬,有事不好找,没事也不敢找,关系肯定不可能再像过去那么融洽。

体制内再好的关系说到底都是利益关系。当两个人之间的位子不再一样,不能实现资源的等价互换,彼此之间的远离也就成了必然。差距越大,离得越远。




这种事情我有体会,确实是存在这种情况。笔者有一个大学同学,他被提拔为正厅长后,就不与大学同学来往了,开同学会也不来参加,校庆也不来参加。在没有被提拔为正厅长前,同学聚会他都来参加的,还会请同学吃饭,偶尔也会送一份小礼物给同学,每个同学都有。分析其原因,主要是:

一、层次不一样了。层次不同,也就是地位不同了,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都不相同,理解能力也有差距,看问题的面都不一样。可以说,他好像是站在塔顶,站的高,看的远,他是府视一切,而我们是站的低,看的近,仰视一切,这就产生了很大的距离感了;

二、圈子不同了。他接触的都是与他同级别的人,与他工作有关糸的人,与他有切身利益的人。他关心的人和事,与我们完全不相同了,他交往的人,与我们无关。我们与他没有交集了,即交往的方式、对象、朋友都不相同了,即圈子不同了;

三、没有共同语言了。由于层次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圈子不同,所关心的东西不同,他与我们大家就没有话可说,除了几句客气话之外,聊不起来了,没有了共同语言。

这样的关系,慢慢地,自然而然就会渐渐远离了!大家也都理解他,后来我们同学聚会也就不通知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副科   级别   关系   朋友   科员   对等   升职   乡镇   确实   圈子   同学   领导   电话   工程   财经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