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高怎么调理?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一种不良胆固醇,如果血液中的LDL水平过高,会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以下是一些调理LDL的方法:

  1. 饮食调整:要尽量少摄入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油炸食品等。选择富含纤维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片、瘦肉、鱼类等,增加膳食中的水果和蔬菜摄入量。同时,减少摄入高糖、高盐的食物,避免饮酒。
  2. 锻炼: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帮助降低LDL水平,例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运动。
  3. 控制体重:肥胖和超重会使LDL水平升高,控制体重可以有助于降低LDL水平。
  4. 戒烟:吸烟不仅会损害心血管健康,还会导致LDL水平升高,戒烟可以有效改善血脂水平。
  5. 药物治疗:如果以上措施无法有效降低LDL水平,医生可能会考虑给患者开一些药物,如他汀类药物等,帮助降低LDL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LDL水平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如基因、饮食、生活方式等,因此,对于高LDL的患者,应该向医生咨询和建议,制定适合自己的调理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在调理LDL水平的过程中,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坚持长期的治疗方案,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低密度脂蛋白是我们血脂蛋白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脂蛋白,这个值偏高有什么危害,应该如何调节和控制,今天就来和大家简单的探讨一下。

低密度脂蛋白是什么,升高后有何风险?

先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下什么是低密度脂蛋白,很多朋友知道胆固醇高了对身体不好,但这并不是胆固醇的错,作为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胆固醇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身体各个方面的细胞形成,以及身体供能等方面都离不开胆固醇这种营养物质,胆固醇通过血液的运送来完成对于身体的营养供应,但胆固醇作为一种脂类物质,它又是无法直接溶解于血液中的,这时候它就需要与特殊的蛋白结合后,以蛋白结合物的形式均匀的溶解至血液中,结合胆固醇的蛋白,我们将其称为“脂蛋白”。

脂蛋白分为很多种,有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等,而低密度脂蛋白是这些脂蛋白中最重要的一种,没有之一。低密度脂蛋白人体脂质代谢的终产物之一,是运转胆固醇至全身利用的脂蛋白,另一方面,低密度脂蛋白结合的胆固醇总量占体内胆固醇总量的60%以上,可以说我们血液中大多数的胆固醇,都是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的。

因此,在心血管风险评估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是最重要的评估指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通常都伴随着总胆固醇的升高,这样的高血脂问题,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风险因素,一般在心血管评估方面来说,如果总胆固醇超过7.2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超过4.9mmol/L(以下单位同),不用其他因素综合评估,就可以直接判断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风险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一方面会刺激血管壁内膜的细胞产生炎性反应,破坏血管壁内膜的健康完整,另一方面,它所携带的脂质也更容易沉积于血管壁下方,引起脂质的堆积,这些堆积的脂质如果不能被及时的转运,就会逐渐形成被氧化的脂质物质为核心,上方覆盖纤维帽的动脉硬化斑块,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就是这样得来的,因此,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制来说,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最重要的风险因素之一。

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怎么办?

首先要看升高的程度,一般低密度脂蛋白低于3.4为正常水平,不超过4.1的算是边缘升高的情况,而如果超过4.1则属于升高的情况,高于4.9,则可以直接判断为心血管高危风险。因此,不同程度的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对应的风险程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边缘升高,身体也没有其他心血管风险的朋友,不妨试着先在生活上通过控制体重,低脂低糖饮食,加强运动锻炼,戒烟限酒,避免熬夜等方面的生活方式调理来改善和调理血脂水平;而对于低密度脂蛋白已经超过4.9的朋友,则应该在生活调理的基础上,合理的服用药物,如他汀类药物来积极的控制血脂水平了。

对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还不能直接判断为心血管高危风险(不超过4.9)的朋友,在控制血脂的时候,也不能光看血脂水平这一个值,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是否吸烟,是否有肥胖,高密度脂蛋白是否偏低,是否有心血管家族病史,年龄等等方面因素,都是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因素,如果通过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虽然血脂水平未超过4.9,但心血管疾病风险仍然属于高危的情况,也要积极的对血脂进行控制,如果通过生活调理无法有效的把血脂控制到达标水平,还是建议通过长期的合理用药来控制好血脂。

再来谈一下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目标,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目标并不是降到3.4以下,在检验报告单上不超标就算达标,结合不同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情况,降脂的目标也各不相同,为了便于记忆,简单为大家总结为3类情况——

  1. 已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问题,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目标值是1.8以下;

  2. 未发作心血管疾病,低密度脂蛋白超过4.9,或通过评估属于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属于高危风险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目标是2.6以下;

  3. 未发作心血管疾病,低密度脂蛋白轻度升高,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属于中危或低危风险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目标是3.4以下。

之所以不同的情况下,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目标要求不同,是因为低密度脂蛋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巨大,是影响动脉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施行这样的分层管理控制,能够更好的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举例来说,有临床医学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的朋友,当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到2.1以下时,动脉硬化的斑块就会停止生长,如果进一步降低,同时控制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甚至会出现缩小的情况出现,因此,对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较大的朋友,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目标要求就更严格,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进一步减少高血脂带来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做好心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

要说如何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说白了也很简单,一是加强生活调理,而是合理服用药物,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近年来新型的PCSK9抑制剂等药物,都是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常用药物,在严格自律的生活调理的前提下,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控制血脂水平到合理的水平,才是最科学的低密度脂蛋白调节方法。

啰嗦了这么多,最后为大家简单总结为2点——

1. 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偏高,首先可以先进行心血管风险的综合评估,针对评估结果,确立血脂控制目标;

2. 根据血脂调节目标,在严格生活调理的情况下,如果无法控制达标,就要结合用药来进行血脂控制,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平稳达标,才能够更好的做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还是从基本概念,简言这个问题,更容易理解。

人的血液里有血脂,就理解为通常说的油得了。这油包括有,甘油三脂,胆固醇,类脂三大类。

因为油水不相融,要有小船运载这些油,油才能在在血液中航行。

这小船就是能溶于水的脂蛋白。脂蛋白载着甘油三脂,胆固醇,类脂,在血中航行,去参加身体的各项活动。称为载脂蛋白。

这些脂蛋白,有自身产生,饮食攝入两个来源途径。自己产生和遗传,环境相关,食入就得靠自己管住嘴了,少吃含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

载甘油三酯的脂蛋白,称乳糜微粒,颗粒最大,不容易进入动脉壁内。

目前认为,这个一般不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但量大了,易诱发急性胰腺炎。

载胆固醇的脂蛋白,有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种。

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比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小,密度高,运载的胆固醇特别多。

开高,胆固醇极容易进入动脉壁内。

比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更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VLDL载胆固醇,没有LDL多,但也不少。升高,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高密度脂蛋白(HDL)颗粒小,密度高。主要功能是将外周组织,包括动脉壁上粘的胆固醇,运载到肝脏代谢掉。

是个很受欢迎的搬运工,它在干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善事。

请注意,HDL低了,不是件好事。是在提醒,可能动脉粥样硬化要来了。

这样解释一下,是不是可以明白,为什么哪项该低,哪项该高呢?

好了,言归正传,LDL高了,如何调理?前面已提及,胆固醇等两个来源:身体产生,饮食攝入。

倒过来说,含胆固醇高,和升高胆固醇的食物,就该少吃。

什么升高胆固醇呢?

饱和脂肪酸,是使血液胆固醇升高的主要脂肪酸。

哪些食物?

动物性食物。肉类,奶类脂肪。

植物也有饱和脂肪酸哦!主要来源于热带植物,如椰子油。

还有,都喜欢吃的人造奶油蛋糕,就是氢化植物油,反式脂肪。美味啊,舍不得啊!

冰激凌,奶酪食品。实在太不忍了!

少吃点。

吃什么好呢?豆类,大蒜,洋葱,苹果,山楂,菌类,脱脂奶,燕麦,植物油,橄榄油。

鱼。鱼中,鲈鱼第一,顺次为带鱼,黄鱼,草鱼,鲤鱼,鲫鱼。量不要大,不超过100克。

饭要吃够,菜要吃1斤半,水果至少半斤,要吃坚果,水要喝够。

然后就是医生开处方了。

他汀类药物。服哪种,剂量,疗程,复诊都由医生定。直到达标。相关标准医生都知道。有国家相关部分制定的指南,医生会执行,你得遵医嘱。




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的原因,动脉粥样硬化则是冠心病、脑梗、心肌梗死这些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在血脂里面危害最大就是这个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因此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不能掉以轻心,要正确的对待。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一旦LDL升高,就要开始服用药物来控制呢?不一定的,对待药物的态度,我们做到能不吃药尽量不要吃,但是一旦需要吃药,坚决不能含糊,要按时按量的服药。

那么,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要怎么办?

  • 首先要确定LDL升高是原发性的还是继发性的。原发性血脂升高则是原因不明确或者是基因缺陷导致的血脂升高。继发性就是由其他因素导致的血脂升高,比如某些疾病、不良生活方式或者某些药物引起来的。

一、继发性血脂升高的原因有哪些?

1.不良的生活方式

比如:平时缺乏锻炼、身材肥胖、吸烟、酗酒等

2.某些疾病引起

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脂肪代谢异常,肝硬化、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等等

3.药物

能引起血脂高的药物有: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片)、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卡马西平、环孢素、维A酸等。

如果是继发性原因导致的血脂升高,去除相关的因素是有可能血脂恢复正常的。

二、血脂升高什么情况下需要药物来控制

  • 血脂升高主要就是担心发生心血管疾病,因此是否需要吃药,就必须首先进行评估,进行危险分层。当评估为高危以上的则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根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规定:

  • 当LDL在3.37-4.12mmol/L,1)患者有冠心病及其等危症的评估为高危。2)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心梗或不稳定心绞痛)或者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的评估为极高危。
  • 当LDL ≥4.14mmol/L,1)患者有高血压而且其他危险因素个数≥1个,为高危。2)患者有冠心病及其等危症的评估为高危。3)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心梗或不稳定心绞痛)或者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的评估为极高危。
  • 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哪些呢: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吸烟;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mmol/L(HDL,这是好胆固醇,升高反而对人体有利);肥胖(BMI≥28Kg/m²);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男性亲属发病<55岁,女性亲属<65岁)
  • 一级亲属是指一个人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同父母)

符合以上条件的患者,是需要服用药物+改善生活方式共同来降血脂的。

三、降脂的药物有哪些?

临床上降低胆固醇的药物还是挺多的,今天主要讲三大类的药物,目前是主流降胆固醇的药物,临床上称为降胆固醇三驾马车。

1.他汀类药物

  • 这类药物是降低胆固醇最好的药物,而且对于血管已经产生斑块的患者来说,能够稳定斑块,还有一定的逆转斑块的作用,有的人斑块比较小的,通过服用他汀,可以把斑块清除掉。目前临床上主流的他汀类药物主要是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
  • 他汀类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1)对肝脏的影响,因此初次服用4-8周要化验一下转氨酶(ALT和AST),两者都正常的话,后面逐步延长到可以6-12月复查一次。如果ALT升高大于正常值的3倍以上,也就是120以上,则要停药。等转氨酶正常了,再考虑换药。2)对肌肉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肌炎、肌痛和横纹肌溶解,横纹肌溶解是最严重的问题。因此,服药前最好查一下CK,服药过程中出现肌肉酸痛也要及时去查一下CK指标,当CK大于正常值5倍以上,也要停药。

2.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 依折麦布是一种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可以抑制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当单用他汀类药物,无法将血脂降到满意的程度,则可以加用依折麦布。

3.人类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

  • PCSK9是一种新型的降脂药物,它的作用原理是加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清除。从临床应用效果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以上三种药物,最主要的还是他汀药物,其他两种算辅助,当一种他汀降不下来,可以考虑联用。

降脂药物用上后,怎么复查。一般服用药物4-8周第一次复查,如果正常了,后面可以6-12个月复查一次,如果没有达标,可以考虑换药或者联合用药,然后再4-8周复查一次,直到血脂正常。

四、如何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降低血脂

  • 改善生活方式是降血脂的基础,无论是否需要药物降脂,改善生活方式都很重要。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降血脂,3-6个月后要复查血脂,如果达到要求了,则后面6-12个月继续复查,如果持续达标的,以后可以每年复查一次。如果改善生活方式,血脂降不下去的,则也要服用药物。

1.饮食方面

  • 减少食物中饱和脂肪酸以及胆固醇的摄入量。包括内脏、肥肉、鸡蛋、奶油等食品。另一方面,增加食物中膳食纤维的摄入,包括新鲜蔬菜水果、谷物、豆类等。

2.控制体重

  • 控制体重,超标的要减肥,每个人的理想体重=身高-105,在正负20%标准体重之内,都还凑合。超过了,自己努力减肥。对于肥胖导致血脂高,我深有体会。我身高170,曾经体重达到过160多斤,结果血脂就高了,后面通过减肥之后,血脂才恢复正常。

3.加强运动

  • 加强运动有利于控制体重,可以轻中度运动开始,然后循序渐进加强运动量。

4.控制其他相关因素

  • 比如戒烟、戒酒,另外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也要控制好,虽然跟血脂升高,没有直接联系,但是这个因素加在一起,就很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

总结:低密度脂蛋白偏高,还是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看了上面的内容可能大家对危险程度的评估还是看不太懂,这个只能交给医生了。做到遵医嘱就好了。

我是坚持医学科普的陈卫省医生,你的点赞和关注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首先,要提出一个疑问:低密度脂蛋白(LDL),一定会危害健康吗?

相信在许多许多人的思想里,回答必然是肯定的。

事实上,不是所有的LDL,都有极大危害的

LDL还要再细分一下。细分之前,先来通俗易懂的了解一下什么是LDL?


严格来说LDL不是胆固醇,LDL通常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维生素A/D/E/K以及像辅酶Q10等其他脂类营养素。脂类本身是一种油脂,不溶于水,无法在血液中穿行,所以外围必须包裹着一层亲水性的蛋白质才可以在血液中流淌。


因此LDL是一种脂蛋白,是脂类和蛋白质的组合体。


正常的LDL主要功能之一,是负责运输维生素A/D/E/K、胆固醇等营养素给身体细胞。另外千万不要认为胆固醇十恶不赦,事实上,胆固醇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种营养素,我们每天有大量的细胞凋亡,也有大量的细胞再生,胆固醇是所有细胞膜的主要构建成分,没有胆固醇,也就是没有再生的细胞;胆固醇还覆盖着神经梢和大脑;也是雌激素、睾酮等众多激素的合成前体。


可以说没有胆固醇,就没有生命,很多人为了降低胆固醇,不敢吃鸡蛋。事实上,高水平的胆固醇和吃鸡蛋没有直接关系,包括中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已经取消了食用胆固醇的限制。这是因为胆固醇的主要来源于自身的合成,大概占比70-75%。


由于胆固醇不溶于水,所以需要一个可搭载的交通工具,才能送往身体各处保持身体健康。而这个交通工具,就是LDL。


可能有人会问,那为什么在动脉硬化的地方,堆积了大量的LDL。这是由于胆固醇本身具有修复的功能,血管壁出现瘢痕,它只是去修复而已。犹如火灾现场,出现最多的是消防员战士一样。


此时,LDL增多,可能只是身体出现问题后的一个结果,你要做的是找到引起LDL升高的原因,而不是对这个结果穷追猛打


好,现在说一下LDL的细分种类。

一类是大的、蓬松的LDL、本身危害很小,也就是上面说的,负责运输营养物质的工具。

另一类是小的、密集的LDL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脏病和中风,这才是坏的LDL,这才是我们需要降低的LDL,学名叫sdLDL。



然而在拿到体检报告时,看到的是LDL总和,并不能区分多少比例是大的LDL,多少比例是小的LDL。因此只看LDL升高,就判定高血脂,可能过于武断了!

如果你平时吃的天然脂肪比较多,可能会引起HDL水平和LDL水平同时升高,但实际上升高的是大的、蓬松的LDL。

如果你平时吃的甜食、饮料、精制谷物吃的多,那么升高的可能是小的、密集的LDL。


或者更直白的说,如果你的甘油三酯水平在标准范围内,同时数值小于高密度脂蛋白(HDL),也就是说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接近1:1,即便低密度脂蛋白稍微高一些,也很难出现心血管问题。


如果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都升高、HDL降低,那么可能是在饮食中,过多了的食用了精制糖、精制谷物、加工肉类、精炼植物油以及深度加工食品,尽可能的减去这些,将有利于降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的水平。

关注原食点,了解更多健康小知识。

免责声明:发表的内容仅是用于信息的分享、学习。文章内容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脂蛋白   甘油   生活方式   胆固醇   动脉   血脂   血管   心血管疾病   药物   患者   血液   因素   身体   水平   风险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