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脾阳的中草药有哪些?

脾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大。然而,在中医理论中,脾又被称之为“后天之本”。

一个人的脾胃健康状况直接决定着身体的健康状况,因此,脾阳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脾胃虚弱、精神状态不佳的人,他们总是感觉浑身乏力,无精打采,而且还会伴随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情况。这其实就是脾阳不足的表现。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脾阳不足主要是由于脾虚而引起的阳气不足,因此也被称之为“中焦”阳气不足。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补脾胃阳气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饮食调理

在中医理论中,脾阳不足的主要病因是由于饮食不节,因此想要补脾阳,首先就要从饮食入手。那么该如何去改善脾胃虚弱的问题呢?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两个食疗方。

首先是薏苡仁粳米粥。首先将薏苡仁洗净后煮粥,等粥快熟的时候放入粳米,煮至米熟即可食用。薏苡仁具有健脾祛湿的作用,而粳米可以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将这两种食材搭配在一起熬粥吃,可以起到很好的健脾祛湿的作用,从而帮助脾胃阳气不足的人调理脾胃。


另外,还可以通过服用山药大枣茶来改善脾胃虚弱的问题。这种茶是将山药、大枣、桂圆、枸杞等食材一起放在杯子中用沸水冲泡,等到冷却后即可饮用。


调养精神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着脾胃的健康状况,所以想要调养脾胃阳气,就必须要重视精神的调养。

因此,平时要尽量保持愉悦、乐观、平静的情绪状态,以减少因不良情绪而影响到脾胃功能。在平时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户外活动,这对于调养脾胃阳气是很有帮助的。


运动锻炼

运动锻炼不仅可以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而且还能增强身体内的气血循环,从而促进脾胃阳气的生发。因此,我们建议脾虚的人每天都要进行适当的锻炼,比如慢跑、快走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时间最好在下午5-7点,因为此时人的脾经当令,此时是锻炼最好的时机。


艾灸

艾灸具有温经通络、散寒除湿、补中益气、活血化淤等作用,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方法。因此,对于一些脾胃虚寒的人来说,艾灸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补脾阳之法。除此之外,艾灸还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女性来说尤其适合。



不过,要想达到最佳的补脾阳效果,艾灸必须要把握好时间和次数。

一般来说,每天晚上用艾条艾灸15~20分钟即可。如果是在夏季,由于天气炎热,因此不建议大家选择在中午进行艾灸。

另外,在进行艾灸时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艾条不能直接对准穴位艾灸;其次,要注意时间;最后,灸量一定要控制好。而如果是用艾条艾灸时没有掌握好分寸出现烫伤的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


按摩腹部穴位

在腹部,有许多穴位与脾阳有关,例如中脘穴、关元穴、气海穴等。而这些穴位也是促进人体补脾阳的重要穴位,大家在睡前或者醒后,可以通过按摩这些穴位来刺激阳气的生发。

另外,按摩腹部还可以通过刺激脾经来改善脾胃功能,从而增强人体脾胃阳气。


脐疗法

这是有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记载于《我说参同契》中的健脾祛湿方。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个同款好物,同仁堂肚脐贴。

选用脐疗法,是因为肚脐处的神阙穴,历来备受医家重视。而同仁堂肚脐贴,又是以温经活络的艾绒。以及祛湿,祛寒,补右肾命门的花椒。和养心安神的桂圆肉,再加入养血安神的酸枣仁。和补益肝肾,益精养血的枸杞,将之作用于肚脐的神阙穴处。这就好比,在中焦脾胃的阴寒之下,燃起了一簇火苗,慢慢地,炙烤着中焦的痰湿浊邪,从而达到升发阳气,健脾祛湿的目的。




脾阳不足有轻重缓急之分,脾阳虚有什么表现呢?我们且看脾的作用。

脾的首要作用就是消化,消化食物,消化水。脾可以将饮用进食物与水,转化成对人体有用的精微物质,上述至肺,通过肺的作用,再向全身输布。脾阳不足,就会出现消化吸收的异常,如出现饮食不佳,腹泻,时有呕吐。如果水的代谢出现了异常,可以出现小便不通畅,水肿等表现。

脾的位置在肚脐周围,脾阳不足,则脐周出现寒冷、腹痛、喜温喜按,脾不能管理自己的下属——涎,就会出现口水多。这是脾阳虚一般的表现。

补脾阳的中药有很多,干姜、吴茱萸、桂枝、肉桂、蜀椒、附子、豆蔻等都可以补脾中之阳气,这些药物的作用有强有弱,治疗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临症需要根据不同的症候表现,选取不同的药物治疗。

补脾阳的方子,在《伤寒论》中有许多,最简单的就是甘草干姜汤,如果脾虚更加严重,可以选用理中汤,阳虚再严重,可以逐步加入桂枝、肉桂、附子等,形成了不同的方剂,桂枝人参汤、桂附理中汤等,最严重的的可能就是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

无论如何,干姜都是温补脾阳的重要药物,可以说也是首选。干姜直入脾胃,辛辣的感觉直入腹中,整个人都是暖暖的,张仲景在理中丸中也有注解,如果肚子觉得温暖了,就是药物发挥了作用,吃到腹中温暖就可以停止了,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如果肚子疼的非常严重,就要用大建中汤,大建中汤止痛的效果非常好,而且又有很好的止呕作用。是干姜与蜀椒搭配,温补脾阳的作用非常好。




补脾阳的中药材: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主要功效:

补脾阳益气、温中散寒。

下面我介绍一下这几种中药材的特性。

党参。

性味:甘、平。

归经:肺、脾。

主要功效:健脾补肺,益气生津。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肺虚咳嗽,气短自汗,气血两亏诸证。

白术。

性味:苦、甘、温。

归经:脾、胃

主要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治脾气虚弱之乏力,食少腹胀,泄泻,便秘,水饮内停之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寒湿痹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

干姜。

性味:辛、热。

归经:脾、胃、肺。

主要功效: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

灸甘草。

性味:甘、平。

归经:脾、胃、肺。

主要功效: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灸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痈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癎;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

若有其它问题,可“关注”我的头条号,我会为你们详细解答。




干姜、肉桂、黄芪、党参、熟附子、桂枝、升麻、柴胡等,代表方剂是理中汤加减和补中益气汤加减。




温补脾阳的中药有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消健中丸和黄芪建中丸。中医一般用于温补脾阳、益气散寒。同时要注意保养,可以选择人参、茯苓、红糖、白术等温阳健脾的药物代替茶叶饮用。另外,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以及饮食习惯,注意避免熬夜,注意保持心情愉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建中   艾灸   中焦   干姜   附子   白术   桂枝   粳米   阳气   脾胃   肚脐   穴位   中草药   虚弱   功效   作用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