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你听过的最心酸的故事是什么?

56年后,来到毛岸英牺牲的地方——大榆洞——刘思齐止不住泪眼直流:

“岸英,今天我带孩子们前来给你扫墓,他们崇敬你,思念你。我老了,已经不是当年的思齐了;岸英,一旦我因年迈或疾病不能再来给你扫墓,他们会代我来的,你永远都是他们的亲人。”

这位76岁的老人,不仅带来了自己的儿女,还带来了毛家的后辈们,这是刘思齐第五次来到朝鲜扫墓,与前四次不同,这一次是来到了毛岸英牺牲的朝鲜大榆洞,当时的志愿军司令部所在。

半个世纪,恍如一梦,当年的年轻女孩,已经白发苍苍,当年的热血青年,却永远停留在了28岁的鼎盛年华。抚摸着挚爱的脸庞,心痛如割的刘思齐,总算完成了毛泽东主席47年前的嘱托:思齐,以后有时间,还是要到岸英牺牲的地方看一看。

作为寄予厚望的儿子,毛泽东又何尝不想去看一看呢?当刘思齐问如何处理毛岸英遗体时,毛泽东回复: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巨痛藏在心底,博大洒在人间!毛泽东与刘思齐,因为毛岸英与刘思齐的结合,经历了从认干女儿到儿媳妇,再到大女儿的变化过程。

刘思齐说:我是毛家谈毛岸英最多的。从1946年相识,到1950年毛岸英牺牲,两人只有短短的四年时间,且聚少离多,却给刘思齐留下终生刻骨铭心的印象。

那一场婚礼

那一年,她20,他27。婚礼很简单,只摆了两桌,都是湖南家常菜,一桌小朋友一桌长辈们,没有司仪,新娘没有化妆,甚至连一朵鲜花都没有佩戴,连来客的礼金,俗称份子钱也没有收,没有这些。新郎新娘在婚礼上唯一收到的,是父辈的毛泽东赠送的一件穿了四年的旧大衣。

这样平淡如家宴一般的婚礼,如何不是至简?然而规格又极高。之所以规格高,是因为毛、刘、周、朱四大伟人都来了。如此盛况,能不罕见?

毛泽东这一天显得格外高兴,刘思齐说,他很少看到主席这样的时刻。也是,民族振兴重担在肩的毛泽东,难得有这样舒缓的时候。看到他跟杨开慧的长子在新中国成家,是对亡妻的告慰,看到已故战友的女儿出嫁,也是对革命同志的安慰。

毛泽东与张文秋和她的丈夫刘谦初,可是1927年就相识了呢。那时的毛泽东已经有了三个儿子,而张文秋才新婚不久,他们拜访毛泽东的时候,毛泽东还诙谐地打趣说,“我祝你们早生几个姑娘,我有几个小子,我们好对亲家呀”。

彼时的一句玩笑,没想到22年后,33年后,分别成为了现实。1949年,大女儿刘思齐嫁给了毛岸英,1960年,二女儿邵华又嫁给了毛岸青,两个女儿嫁给毛泽东的两个儿子,亲家张文秋与红色第一家庭确实很有渊源。

刘思齐与毛岸英

然而这样的婚礼,如若不是作为父辈的毛泽东的那句:你们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呀,我请你们吃顿饭,你们想请谁就请谁。只怕一对新人的终身大事,连仅有的这几个宾客也不会有了。

毛泽东要这样热闹一些的凑两桌,恐怕也是弥补当年与原配妻子杨开慧结婚的遗憾吧。未办酒席,没有迎亲,连祝福的长辈,也只有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时在1920年。毛泽东父母毛顺生、文七妹以及岳父杨昌济皆已逝世。开始忙于革命事业的两人,以这样不作俗人之举的方式完婚。

如今面对岸英、思齐的婚礼,老人家倒愿意多些烟火气了。

结婚一年,便失去了丈夫

刘思齐曾无数次叩问苍天:为什么?为什么我跟岸英的缘分只有一年,为什么只有一年的缘分?

刘思齐觉得,上天对毛岸英未免太残忍。从小父亲就经常不在身边,8岁小小的年纪就饱受牢狱之灾,出狱之后已失其母,之后流落上海4年之久,找到后又送往苏联,异国漂流长达9年,而回国后不到5年,就长眠在了朝鲜战场。与刘思齐相知相恋相爱的三年,恐怕是他28岁生命里最甜蜜的一段了吧。

那一年,刘思齐16岁,刚从长达7年的监牢里获救,才到延安,就遇到了也从苏联回国不久的毛岸英。他们在小李讷的拉扯介绍下初次见面。这第一印象,刘思齐那双大大的眼睛就让毛岸英难以忘怀。

刘思齐说,毛岸英像一团火,热烈而大胆追求。是一个奔放浪漫有个性的青年,怎么一些影视剧拍的毛岸英那么毫无特色?

两人从通信开始了交往,刘思齐问,为什么不找一个大学生做女朋友呢?毛岸英漂流苏联,接受过良好教育,而刘思齐却没怎么上过学,不是随着母亲张文秋居无定所,就是关在监狱,一直没有安定的条件读书。两人有文化上的差距。

不过这个疑问,被毛岸英一句话驱散:我们是一根藤上的苦瓜啊。

确实,两人都是苦命人,一个很早就没了妈妈,一个生下来就没有父亲,命途多舛,坐牢、流离、死里逃生,这些对两人来说都太亲近了。相似的命运紧紧地使两颗年轻人的心拢在一起。后来刘思齐读了大学、中学,思想上两人也保持了一致。

如果没有朝鲜战争,这一对新中国新人一定很幸福。只是,历史没有如果。毛岸英主动参军,成为志愿军第一人。临行前,他与亲人都作了告别。

刘思齐说,他那天走走又回来,三次将自己拥入怀里,还问了自己知不知道朝鲜,临了又深深鞠了一躬。这些反常,刘思齐回忆起来,说自己那时太年轻了,稍微有心都能感到不同寻常。而在当时却没有察觉。对方只说要到很远的地方,通讯不便,没有收到信也不要着急。刘思齐也就信了。

只是她没想到,这个时间很长,足足三年。三年里,她也常问公公毛泽东:岸英有信来吗?怎么都没有信啊?

每到这时,毛泽东就说:我不着急,你也不要急,好吗?而毛泽东早已知自己的儿子死在了朝鲜。获悉彭德怀电报,钢铁一般的汉子虽然看上去波澜不惊地说了一句:战争嘛,总要死人的。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实则内心巨痛,只有自己知道,否则又何至将儿子的遗物悄悄珍藏20多年?夜深人静,又自顾自唱起“七郎儿回雁门搬兵求救,为何从此一去不回头?”人前无法表露,只有在那无数个黑夜的深处,才能释放内心的泣血吧。

然而刘思齐一次次的询问,于毛泽东又是一次次伤口的撕裂。老来丧子,还要照顾年轻儿媳的感受!为了最后的真相告破,毛泽东还慢慢做着铺垫的工作,比如,看似不经意提起为了中国革命,光毛家就牺牲了六口人啊。妻子杨开慧,两个弟弟毛泽民、毛泽覃,妹妹毛泽建,还有侄儿毛楚雄,经常提起,唯独不说破第六个是毛岸英。

她怎么经得住这沉痛的悲伤哟!”一瞒就是三年。丧子之痛的不断提起,不断刺痛也是三年。直到刘思齐偶然看到一张毛岸英穿着志愿军军服的照片,这才反应过来,带着强烈不祥的预感再一次问起毛岸英。

“为什么这么多年始终没有一封信,爸爸。岸英到底在哪?”

“他……不在了。”毛泽东沉痛如初,刘思齐听闻放声大哭。

而深知年轻人感情甚深的毛泽东,心细如发,唯恐刘思齐悲伤过度,受失眠困扰,还将自己的安眠药拿出三粒,劝刘思齐晚上睡不着就吃一粒。

毛泽东说,”以后你就是我的大女儿了“。之后,毛泽东一面送刘思齐苏联学习,淡忘悲伤,自立生活,一面劝儿媳改嫁。这个过程前前后后有8年之久。以一国之领袖,繁忙何止万千,然而刘思齐未再嫁之前,毛泽东始终没有疏于对其关心。

走出阴霾

记挂健康:"娃,你身体是不是好些了……你愁闷的时候可以看些古典文学,可以消愁破闷。久不见甚念,爸爸。"

关心学习:“亲爱的思齐儿:希望你注意身体,不使生病,好好学习。我们都好,勿以为念。你那里有国内报纸否?应当找到报纸,看些国内消息,不要和国内情况太隔绝了。”

最关心的还是刘思齐走出悲伤,迈向新生活的事。毛泽东不胜其烦。特别是刘思齐多次直接拒绝后,毛泽东表示十分担心。

"望门守节,是封建时代的东西,岸英不会赞成,爸爸也不会赞成的。你还年轻。这么孤苦伶仃地生活,爸爸心中很不安!"

又女儿:"爸爸希望你能够早日从岸英的悲痛中走出来,知道你对岸英的感情深厚,但是如果你一直单身下去,等到将来老的时候还是孤身一人,我想岸英也是不愿意看到,爸爸给你找一个对象吧。"

思齐儿:你好!……你要听劝,下决心结婚吧,是时候了。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高不成低不就,是你们这一类女孩子的通病。是不是呢?信到,回信给我为盼!问好。

终于,在刘思齐1959年到朝鲜首次祭拜过毛岸英,回来大病一场后,开始了积极的面对生活。两年后,经人介绍,刘思齐与空军学院教员杨茂之再婚。此时,距毛岸英离世已经11年整。

得知消息的毛泽东异常高兴,详细询问过推荐人刘震将军后,他对这桩婚事很满意,一块心里的大石卸下了。高兴之余,老人家手书李白诗句: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激动快意之情,溢于言表。比起初婚,刘思齐再嫁,毛泽东出手反而阔绰多了。不仅将自己新近创作的两首诗词作品《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和《卜算子·咏梅》手书赠与(其中的《卜算子·咏梅》,还是独一无二的横行书写,不是毛泽东惯用的竖写,故极为罕见,珍贵之至),婚礼当天,毛泽东还让秘书叶子龙送去300元,作为陪嫁礼金。女儿李敏、李讷出嫁,毛泽东也没有如此送钱。

当初李讷结婚,毛泽东送去的贵重礼物,却是一整套39卷本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令当时参加婚宴的来宾错愕不已。大家都以为主席不能赶到,送来的礼物又精心包装,以为必是什么珍稀之物,结果打开一看,完全没想到是马恩著作。李讷是毛主席47岁才有的女儿,唯一一个在他身边度过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孩子,格外疼爱,结婚主席也没有送钱。

派毛岸英上朝鲜,英雄一去不归,致21岁、才结婚一年的刘思齐成了寡妇,想来毛泽东心有愧疚存焉吧。只是国与家,领袖与人民,两者之间,教他如何做呢?于国于民无愧,于己于儿媳于毛家,又如何不遗恨?

毛岸英经常在他的日记中反躬自问:“我做毛泽东的儿子合格吗?”毛泽东答:我的骄傲。但英雄已无法听到。毛泽东也不能到长眠朝鲜的儿子墓地亲口告诉他。毛泽东只能通过刘思齐带去自己的思念。

”思齐,岸英牺牲的地方,有空总要去看看。“这一愿望直到2006年才实现,距离主席逝世都30年了。刘思齐都76了。她是抱着最后一次祭拜的心态来的。之前四次,都不忍直视这最伤心之地——朝鲜大榆洞。

如今的刘思齐已经90高龄,不知是否还在写回忆录,自从毛泽东赠她《卜算子·咏梅》后,她就爱上了梅花,老来爱画,尤喜画梅,这里面有一种精神,有一种风骨,有一股力量,当然,还有无边的浪漫与温柔。

卜算子·咏梅

作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手稿已经珍藏快60年了,同样珍藏这许多年的,还有收集来的毛岸英的照片。丈夫杨茂之也很通达,支持妻子对毛岸英的纪念。甚至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取名杨小英,即是纪念毛岸英之意。毛泽东去世后,还有对毛泽东的缅怀:走进家里的客厅,映入眼帘的,便是摆放着的毛泽东白色座像。

刘思齐与毛家,早已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一大学生去支教,去的时候带了一把糖,大部分孩子当时就吃了,只有一小姑娘拿出一个锈迹斑斑的文具盒把糖珍藏。他觉得很奇怪,就说老师这儿还有,小姑娘怯生生的说,这些糖留给妈妈。去做家访时,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小姑娘家,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小姑娘父亲已死,母亲坐牢,奶奶也去世了,就小姑娘孤零零的一个人,小姑娘的家破败不堪,就连大门也没有。当他进去后,发现桌上就是一盘清炒黄瓜,一碗米饭,这就是小姑娘的晚餐。小姑娘名叫小君,当时12岁。这是一个清秀的小姑娘,但内向胆小,说话总是低着头。当时,这个大学生点名要来小君家家访,很多老师说,你去了估计连饭也吃不上,他说无所谓,我就想去看看这个孝顺的小姑娘。

可是没想到,一到女孩家,才得知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家徒四壁,四面漏风,桌子凳子不是缺腿就是少角,看到老师来了,小君跑到屋外抱材火做饭,老师也主动帮忙烧火做饭洗菜切菜,小君年纪小,但做事有条不紊,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虽然破烂不堪,但基本上一尘不染。这是一个很有生活规律的孩子,她活得很有灵魂,并不是一具躯壳和行尸走肉,她心怀希望,尽管她过得差强人意,但她传达出来的信息就是自己一定要自强自立,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情和怜悯。当听小姑娘说了家里情况后,大学生深深震撼了,他想到自己十二三岁的时候都不知道在干嘛呢。小君羞涩的对老师说,老师是个好人,大学生问,谁是坏人呢?

小君沉思了一会儿,说别的老师也是好人,给我送吃的穿的,村里的伯伯也是好人,他们也很关心我,我妈妈也是好人,大学生当时在想,她妈妈明明在坐牢呢,一个犯罪分子咋称得上好人?但他说不出口,不想打击小姑娘,接下来小姑娘的一席话却令大学生大吃一惊。小姑娘说,就我爸爸是坏人,他死了,但他活着的时候只喜欢喝酒和打人,一喝醉了就打我妈妈和我,大学生嘘嘘了一阵子。师生二人吃了一盘清炒黄瓜,一碗水豆豉,在他心目中胜过所有美味佳肴。他很同情小姑娘,尽可能的能够多帮助她,吃的用的源源不断的送过去,他只想在支教的时间给小姑娘送去温暖,让她觉得人间值得,而不是人间失格。

后来和代课老师熟悉后,老师们告诉大学生,小君是个苦孩子,命比黄连苦。从小被打到大,村里干部多次教育他爸,可惜于事无补,几杯马尿下肚又是故技重演。接下来老师们的话让大学生忍不住难受得烟圈都红了,有一次,小君那个烂酒鬼爹再一次烂醉如泥后,大骂小君妈妈不是好东西,在外面偷人才生的小君,说小君根本不是他的亲生女儿,骂骂咧咧后,强行扒掉小君裤子要强暴她,小君妈妈忍无可忍之下,一刀剁下了那畜牲的狗头,一个那么懦弱的女人,为了保护孩子,不惜杀人,只能说为母则刚。母女俩看到那畜牲死得不能再死了,也吓傻了。

警察来了,全村老少爷们,大妈大嫂大姐小妹共有七八百人全部跪在村口为小君妈妈求情,痛斥小君爸爸就是个猪狗不如的东西,就连小君年过七旬的奶奶也下跪为儿媳妇求情,说那根本不是小君妈妈的过错,她实在是忍无可忍之下才这样的,可惜法不容情。小君奶奶气怒攻心之下,一口气没有上来也走了。爸爸死了,奶奶死了,妈妈坐牢去了,这个家可就只剩小君一人了。好在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还是有的,但就是想妈妈,想到夜不能寐,天天哭。

大学生想满足小君的愿望,他不愿意给自己的支教生涯留下什么遗憾,他带着小君进了城,在看守所看到了她妈妈,她妈妈瘦骨嶙峋,死气沉沉,看到心爱的女儿后,她仿佛活过来了,母女俩不约而同的手贴着玻璃,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狱警提示她们用电话,大学生以为母女俩要说很多体己话,实际上没有,小君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她首先给妈妈介绍了老师,说是老师带她来的,她妈妈很感激,接着,小君又说这次她考了班级第一名,她妈妈眼泪又流了出来,不过是笑中带泪,她说儿啊,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母女俩洒泪而别。

出来后,大学生带小君去吃了一碗牛肉拉面,小君说这是他她吃过的最好的一碗面了, 吃饭间,大学生问小君恨不恨妈妈,她说不恨,她时时刻刻想着妈妈,妈妈都是为了保护她才变成了这个样子。但她恨爸爸,偶尔想起他也只有恨,不过这种恨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淡忘。

最后,大学生问小君她有什么愿望需要实现,她说,我想我妈妈也能吃一碗这么好吃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杰克逊   姨婆   约翰   朝鲜   葬礼   指纹   凶手   外婆   心酸   小姑娘   爸爸   女儿   妈妈   孩子   时间   大学生   故事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