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板们说35岁以上的工人是不能招的,他们已经在别的企业被用“废了”,这是真的吗?你怎么看?

准备在公司干到老的刘工,任凭公司怎么折腾,就是不走,硬是在公司干了十余年,突然的一个电话,让刘工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公司。

刚大学毕业的小刘,就应聘来到了公司,被安排在质检科,负责公司产品和样品的检测工作,由于专业不对口,全是从零开始,再加上接受能力一般,时不时的犯点小错误,一度成为领导的眼中钉,肉中刺,几度处在要被开除的边缘。

由于以前没有接触过检测工作,小刘对于同事间,平常沟通所说的一些专业用语完全听不懂,往往要问上两三遍才能搞懂其中的含义。

面对同样一个问题要问上两三遍,而且经常犯错的新人,老员工眼中尽是不屑,满口都是“指桑骂槐”的话,领导也时不时暗示让小刘主动离职,但刚入社会的小刘,对这些不公的待遇,就像看不见一般,反而认为这是对他的鞭策

在上班时,小刘不懂,不确定的问,再三的问,就算老员工很烦他,但他还是一脸笑容去问,最离谱的时候,老员工们在公司看到小刘都绕道走。

下班后,小刘又跑到网吧去查相关资料,解决自己心中的疑问。

就这样,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小刘迎来了试用期的考核,虽然小刘考核的成绩算不上太好,但公司还是把小刘留了下来,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的质检科走了不少人,实在是太缺人了。

两三年后,小刘变成了刘哥,三年又三年,刘哥熬成了刘工。

在这期间,刘工因为把一份未经审批且有错误数据的检测报告发给了客户,差点被公司开除。客户收到报告后,由于对公司的信任,再加上时间紧迫,并没有仔细检查数据,直接将其引用到了标书之中,结果显而易见。

虽然客户没有中标的原因有很多,但报告中错误的数据,无疑要成为“替罪羊”,刘工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罪魁祸首”,成了当时最典型的反面教材,公司为了平息客户的怒火,准备开除刘工。

当公司调查一番后,才发现刘工虽然将未经审批的检测报告发给了客户,但报告内的数据大部分是由领导亲自检测并完成填写的,本来领导是想让刘工来“背背锅”,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但没想到客户那边闹得那么大。

刘工发觉事态严重后,便一五一十的将事情的始末说了出来。原来,由于客户催样品检测报告催得比较急,质检科当时一时间又没有足够的人手,领导便亲自上阵了。

可能是长时间没有上手操作的原因,导致检测的部分数据与真实数据相差有点多,就这,其实也好解释的,检测误差嘛,但问题是,领导在填写检测报告时,将其中两行的检测数据填错行了,导致其直接成了一眼便能看出的错误。

而周末加班的刘工,在接手该样品检测后,只检测了剩余未检测完的项目,随后在领导的同意之下,便将报告发给了客户。

公司以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为由,劝退了当时的领导,本来公司还要开除“自做主张”的刘工,但看到刘工认错态度诚恳,便只罚了款,教育了一番了事。

还有一次,公司因经营不当,大批量裁员。当时,公司前景一片大好,便大规模扩大产能,一切就绪后,发现订单跟不上,不得不大量裁员。

这个时候,公司也想借此机会,换换血,于是干了多年的,没有什么活力的,工资“偏高”,年龄偏大的刘工,成了首选目标。

人事部和领导也分别找刘工谈了谈,但是后都没有谈到一起。

好巧不巧,一款结构比较复杂,检测耗时比较长的样品,在这关键时刻,被客户带到了公司,只好由实力过硬的刘工来接手,从而让刘工侥幸逃过一劫。

当刘工完成检测工作时,公司裁员一事,早已尘埃落定,公司方面也懒得再去刘工商谈裁员一事。

同事都笑话刘工说:“你丫的,实在是太幸运了。”

刘工的回答却惊呆了所有人,他说:“我可是要干到退休的,当然幸运了。”

正是这句玩笑话,为刘工带来了无尽的麻烦。

也不知道是哪位“传声筒”,将此话传到了老板耳中,老板一听,顿时不淡定了,看到年龄“越来越大”,身体机能也“越来越差”,加班也加不过年轻人的刘工,万一刘工身体出点什么问题,自己不是赔大发了?于是要求相关部门,一定要将这颗“定时炸弹”排除

由于这个时候的刘工,早已签订了长期合同,随意开除的话,要赔付不少钱,于是,降薪,调岗,增加劳动量等等轮番上演。

然而,刘工依然无动于衷,任由你添堵,我就是无视,而刘工在这场无声的战场中,坚持了三年之久,直到一个电话到来,刘工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公司。

这天,刘工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说,可以为他提供一个好的职位,工资比现在好不说,各种福利也还可以,而且工作内容也和现在的差不多,留了一个联系方式,便挂断了电话。

刚开始,刘工以为这是公司安排的新套路,便没有理会,但当他跟爱人说起这事时,爱人却觉得,空暇时去对方所说的地方看看也不损失什么,也不会给现在的公司留下什么把柄。

刘工想起近年来,公司对自己的各种折腾,心理难免有些许怨气,便听从了爱人的建议,去看了看,这不看不要紧,一看之后,刘工便决定辞职了。

原来,这家公司是新成立不久的,由于老板的人脉比较广,刚成立便搞到了不少订单,自然也就有许多检测任务要做,急需一个比较资深的人员,来带领检测团队

一个偶然的机会,老板听说了刘工正在被公司为难,而刘工又正是自己所需之人后,便准备将刘工请到公司,只是没想到的是,这边才打了一个电话,就把刘工引到了自己公司。

要知道,这通电话,还只是老板准备的一点开胃菜而已,老板见刘工过来,即兴奋,又害怕。兴奋的是刘工的到来,害怕的是自己公司的现状离不住刘工。

经过一番商谈后,刘工便决定到新公司发展

刘工离职后,没过几个月,老板便把领导和人事部经理叫到办公室痛骂了一场。主要的原因是“无人可用”,而老板早就忘了这个决定是自己做的。

PS:也不是无人可用,主要是刘工经过十余的沉淀,对于各类产品的检测,有了独到的见解,往往可以化繁为简,而刘工走后,特殊样品检测时间被无限推长,用人成本也被无限放大,这个时候才发现刘工的好,但人都已经离职了,再请回来的可能性也无限接近于零,这换成谁,谁不生气?

值得注意的是,在刘工跳槽时,可并不是35岁左右哦,是40多岁了。

老板们说35岁以上的工人是不能招的,他们已经在别的企业被用“废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老板们这么说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35岁以下的人,身体机能,抗熬夜,精力等方面,都要优于35岁以上的人。二,35岁以上的人,在其它公司加班加点的工作,身体存在隐患,后续出问题的可能性比较大,用人风险太高。三,35岁以上的人,思想、思维固化,难有创新。

我们,先来看第一点,身体机能下降等问题,年过三十的人,都会发现一个问题,身体大不如从前。举个例子:熬夜。在以前,别说通宵,就是连续通宵,睡上一天,照样精神饱满,在30岁以后,通宵打个牌,都要好几天才能恢复过来,年龄越大,表现得越发明显。

不得不说,身体在30岁之后,变化确实蛮大的,但这些并不代表35岁以后的人就完全弱于年轻人。

电子产品普及度越来越高,年轻人的作息时间也越来越离谱,凌晨之后睡觉的人并不在少数,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身边上班打哈欠的年轻人并不少。

35岁之后的人,精力确实无法与年轻人相比,但为了工作的稳定,他们更愿意把精力放在工作中,以防止自己被开除,关于这点,年轻人是很难比拟的。

所以说,身体机能无关强弱,精力无关多少,重点是人们把它运用到什么地方

再来看看第二点,身体存在隐患。长年的熬夜,加班加点的工作,确实会给身体带上一些隐患,这还不是剥削者严重剥削所致?

若是工作环境好一点,待遇好一点,劳动者心情愉悦了,身体怎么可能出现一些隐患?经研究发现,工作一天的人,之所以感觉到疲劳,很多情况并不是因为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过多所致,而是因为与工作、生活相关的其它事情影响所致。

比如:领导给的压力,同事之间关系紧张,情路受挫等等。正是因为这些,让我们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在忙完一整天后,下班后,突然发现,自己的工作完全没有达到领导的要求,大脑会不自觉的脑补各种可能性,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可能性,从而导致疲劳因子瞬间暴涨,疲劳感就来了。

压力,是前进的动力,但过度的压力,真的会压垮一个人,无关个人的年龄,性别。试问:现在人压力小否?房贷、车贷、聘礼、小孩抚养(教育费),老人赡养(养老),“昂贵”的医疗等等,哪一个带来的压力小了?

面对各类繁多的压力,无论是年轻人,还是35岁以上的职场人,身体都存在同样的隐患,所以,无需夸大那可能存在的身体隐患,将带来用人成本的无限提高

再看最后一点,思想、思维固化,难创新。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笑话。新人,在不了解公司的情况下,确实能提出一些比较有建设意义的意见,为啥年龄大的人却很难呢?

主要的原因在于,年龄偏大的人,不是想不到,而是他们看清了事实,因为提不提出来,结果都一样。提出来,公司认为这是小事,不值得一提,就算公司根据意见改变了,果实也将大概率被领导摘走了,不提出来嘛,又说你思维固化。

这,实在是左右为难呀,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干脆不去想,懒得去想。

但是,无论怎么解,用人单位都对35岁以上的求职者,带着有色眼镜,谁叫咱人多呢?那么,作为职场人,早晚将面对这一天,又将如何破呢?

首先,要做好人生规划——职业规划。简单来说,就是什么年龄段做什么,做多少,做成什么样子?

再细化一下,就是每年的目标,每月的目标,甚至是每周、每天的目标。

什么时候开始规划最好?进入社会之前,越早越好,有研究表明,十几年后,在大学期间,有规划的学生,生活水平要远高于没有规划的学生。

为了美好的未来,没有规划的你,为何不拿起纸、笔尝试规划一下呢?

其次,善于总结。在这里,我们引入一个词:知识结构

所谓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为了某种目的的需要,按一定的组合方式和比例关系所建构的,由各类知识所组成的,具有开放、动态、通用和多层次特点的知识构架

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对学生的教育属于全面教育性质的,无论你学的哪个专业,都会涉及到其它非专业类的知识。在此背景之下,毕业后,我们不仅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对其它行业也略知一二。

这也导致了应届毕业生求职的一大奇葩现象:很难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反而大量学生以“略知一二”的学业背景,进入了与专业关系不大的其它行业。

几年后,我们发现,这些与专业不对口的学生们,在其它行业也能混得风生水起。

其实,在学校期间,学校就以多学科组成的专业,为学生搭建了一个知识结构,让学生进入社会后,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而不局限于对口专业一个方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工作不相关的知识,会慢慢被人淡忘,在此同时也增加了更多与工作相关的知识,这个时候,就是知识结构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慢慢发生了偏移。

如果我们在此期间,不去总结,不去有意识的改变这个知识结构,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除了现在的工作以外,很难胜任其它类型的工作。

如果你深入了解知识结构以后,你会发现,一通万通,很多不相关的岗位,也存在很多共通性,如此一来,即便找不到类似的工作,也能胜任其它工作,就算35岁以后不小心失业了,也能有更多的选择。

3,沉淀技术,而非流水线上的熟练度。

公司的一名技术顾问,今年81岁了,属于公司高薪返聘的。这样的顾问,公司还有一个,但年龄只有60多一点。试问:这样的高技术人才,他们会失业吗?

学门技术傍身,这句话永不过时

不少人,初入社会时,在打螺丝,结婚后,在打螺丝,被工厂无情抛弃时,还在打螺丝。

多年来,唯一值得肯定的是打螺丝的水平很高,手法也很熟练,可惜的是,还是比不过机器,比不过人工智能。

要是打螺丝能打一辈子,能打到退休,其实也没啥,但就现目前来看,能在一个工厂打螺丝打到退休的,真的是少之又少,就算劳动者愿意,工厂老板也不一定愿意

至于什么样的技术才算真正的技术,就要靠大家自己去摸索了。

4,擅于经营自己的人脉。

35岁以后,还靠招聘广告找工作,无论怎么看,都感觉缺少点什么,要是有人帮忙介绍,求职成功率要高上不少不说,求职压力也会少一大半。

人生,短短数十载,朋友不用太多,有一两个真心朋友,足矣。

最后,想要不被他人看得太轻,那就努力增加自身的重量,他人之口,我们管不住,但管住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还是可以的吧。

活到老,学到老,努力奋斗吧,即便没有结果。

朋友们,对此事,你们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看了这些老板们所说的话,那么他们自己担心什么呢?我们通常也会看到这样的招工信息,就是年龄在35岁以下,那么为什么他们要把年龄规定在35岁以下呢?那些没有到达退休年龄的人就不能被录用吗?

老板们说35岁以上的工人是不能招的,因为他们在别的企业已经被用费了,身体上有各种疾病,而一旦发病或者出现意外,企业就会给他们进行赔偿,尤其是私企经常加班,违规使用劳动者,增加了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与劳动强度,很少有私企是采用8小时工作制,双休节假日的用工制度,因此只要工人打官司企业就会败诉,接下来自然就是给劳动者提供赔偿,老板们损失了金钱,这是老板们不愿意看到的,因此35岁的劳动者在他们眼里就已经废了,他们认为风险太大,所以宁愿招不到工人也不愿意找到这样的人来上班。

不管这些老板们说的有没有道理,但是实际的情况就是这样,年龄35岁以下成了招聘员工的潜规则。

当然,这主要说的是流水线的工人,这些工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像机器一样长年累月的干,干的时间久了,身体自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甚至疾病,而且年轻人工作效率高,头脑敏捷,接受能力强也给企业会创造更大的财富,但35岁以上的人,这些人相比较自然就缺少了激情,工作没有动力而且难以管理,毕竟他们的社会经验丰富,而这些人从事流水线的工作,自然没有那些20多岁的年轻人,工作效率高,相比较而言,没有几个老板愿意使用35岁以上工人的。

我们这里也有一家招工单位,还是一家外资企业,工资每月3500元,8小时工作制,但是要三班倒,可想而知肯定是流水线工作。每月工资3500元,工资太低了,他们的要求也是一样,35岁以下。已经招工了好长的时间,但是就是招不到人。

每月工资3500,除去路费住宿费,再扣完社保,实际拿到手的或许更少,这还要好好干,靠加班费勉强可以拿到4000元,这样的工作年轻人自然不愿意干,像坐牢一样。

当然规定是死的,如果他们的确招不到人,相信年龄也不是那么严格了,毕竟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招工难的确是企业老板们头痛的问题。




整体企业主的看法还是普遍的,包括我自己在招人的时候35岁以上的我都会特别留意,如果不是有过硬能力,我是不会要的,大概说一下这里边的逻辑。


第一、大公司,世界500强35岁左右的执行层还是比较多,因为他们希望招来的每个人在所属领域都有着不错的资历和经验,所以说去混大公司话,35岁年纪确实也不小,但也还好,不过大公司对招人本身要求就很高,在大公司里35岁,你可能是一个执行层,不过,如果放到小公司做个管理层是没有问题的。


第二、小公司,整个公司人员并不多,35岁左右基本上都是公司的总监层级了,而且小公司的资金实力有限,他们基本的业务架构是找个厉害点的总监,下面带一帮小兵干活,这和大公司有着本质的区别,大公司基本上希望每个岗位都很优秀,不怕你开薪水,就怕你不敢开口,所以说在公司35岁以及以上还做小兵的话就很尴尬,如果没有一技之长或成功案例,小该公司也不会要,很多时候就算要,你也不愿去,因为你的领导可能是个90后;


第三、35岁的人基本上工作已经有10年左右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经验,进入公司之后,如果自己不是管理层,而是作为一名基层员工,管理难度是比较大的,就算口头对你的指令表示赞同,内心很有可能是排斥的,这一点没法和年轻人比,这一点是人之常情。另外35岁以上的人,基本上都有家庭了,无法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最重要的是如果35岁还没做到管理层,基本上说明能力一般,或者态度一般,薪资成本高,管理成本高,家庭负担大。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老板说不愿意招35岁以上员工的原因,所以说无论如何一定要让自己在35岁之前做到管理层,并且有一技之长,因为我们经常碰到的问题是,我们很缺人,我们也需要35岁左右职场能力很强的人,太年轻很难有非常强的职场能力,但很多35岁左右的人,其能力和年龄并不匹配,所以我们的岗位宁愿空着。




不是搞废了,是三十五的有阅历了,不好骗,年青的好骗,跟搞传销一样;专找刚毕业的学生及退伍军人及没事做老想发横财的人。以上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说这种话的企业主,就是那种把人养废的。他们经验丰富,把人养废对他们来说很容易,好在现在的年轻人都不上这个当了!真应出台法律让这些企业主任付出代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工人   老板   劳动者   螺丝   隐患   年龄   年轻人   身体   压力   领导   客户   时间   财经   工作   专业   企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