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0岁结婚的人群占比近半,为什么中国的婚育年龄越来越晚?

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一书中说,日本年轻人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无论物价如何降低,消费无法得到刺激,经济没有明显增长;银行信贷利率一再调低,而30岁前购房人数依然逐年下降;年轻人对于买车几乎没有兴趣,奢侈品消费被嗤之以鼻;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能打发就行。日本已经陷入“低欲望社会”。

对我们来说,日本的“低欲望社会”和我们恰恰是呈现一个相反的两端,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今天国内的年轻人和日本年轻人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我们好像是日本年轻人的一个翻版。

就好像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之后,日本年轻人努力工作,认真加班,却依然发现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时候,日本年轻人随即陷入一种“平成废宅”的状态之中。

而我们的年轻人,眼下正在继续努力奋斗,正在争取早日买房、买车,有了稳定的工作之后,再结婚。

因此,我们说晚婚晚育是计划生育时代的口号和产物。但发展到了今天,已经成为了年轻人不得不被动接受的一个结果。

而我的担忧是,如果年轻人发现越来越内卷,发现自己的努力得到的回报率越来越低的时候,会不会也像低欲望社会中所写的那样,逐渐自我放弃,陷入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


谈及我们的婚育年龄越来越迟,就不得不提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因为男女人数差异所导致的供需失衡问题,另一个则是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标准”问题。

前者让我想起了一个段子:中国的丈母娘说,结婚得买房,于是大家都抢着去首付买房,于是房价应声大涨;结果丈母娘又要求结婚得买车,于是更多的年轻人加入了买车大军,哪怕是因为油费等因素,一年到头开不了几次车,也丝毫不影响自己为了结婚而买一辆车。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婚恋市场中,当女性成为了一种较为稀缺的资源时,那么女性在婚姻中的话语权就会越来越大,就有更多的资格要求男方付出更多的资源,例如彩礼、房子、车子等等。

一方面,彩礼房子车子可以增加结婚的成本,从而让男方认真经营婚姻,不至于结婚后又选择离婚,毕竟高昂的彩礼,可不会因为感情破裂而退还。

另一方面,由于女性在婚姻中的相对弱势的地位,也就更需要男方在婚前付出更多的成本,例如彩礼、房子、车子等等,从而让女性在婚后能够有一个相对安全的物质保障。

我们假设,男方的收入一般,工作一般,但婚后至少会有住的地方,出行也能够有一辆车,这些条件都保障了女性在婚后能够有一个起码的物质保障。

因此,当男方需要为了结婚而固定付出这些的时候,结婚的年龄就不得不延迟。

而延迟的年龄,又取决于当下的社会收入和机会成本,如果收入更高,机会成本更多,那么男性就能够提前赚到足够的钱去满足这些条件,当收入减少,机会成本也相应减少的时候,这个时候男方为了满足这些条件,可能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例如三十岁甚至是更晚,才可能达到结婚的条件,有车、有房。

那为什么过去大家结婚普遍很早呢?那是因为过去大部分人都买不起房,甚至是没有商品房,要知道我国商品房的历史也不过三四十年,当商品房逐渐普及之后,也不过是二十来年的时间。

因此在此前,男女结婚没有太大的物质压力,最多就是要一点彩礼就是了,但考虑当时大家都穷,普遍一穷二白,因此彩礼可能就是一两万,甚至一些地区就没有彩礼习俗,是后面才加上来的。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地区的结婚条件越来越高越来越高,甚至是超过了年收入的数倍,例如在浙江、广西等地的农村,彩礼要好几十万,而当地的农民人均收入一年才几万元,这种巨大的差异,自然也无形之中推迟了结婚的年龄。

一个年轻人如果不靠父母,要想在二十多岁凑齐彩礼、房子、车子,这三个条件,无疑是很难的,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晚婚,归根结底还是结婚的成本随着经济的发展水涨船高。

除了结婚的成本越来越高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则是“社会标准”问题。

今天大家的标准越来越高了,吃饭要吃粗粮、吃绿色食品,哪怕是买东西也喜欢买零添加的,至于结婚同样也是,不仅要审视双方的三观、性格、职业、甚至是家庭背景之外,还看重对方的学历、收入情况等等。

还有一些年轻人,考研考博之后,都已经三十来岁了,一些年轻人考研考博,随着教育时间的拉长,自然也会影响到结婚的年龄。

更重要的一点是,除了结婚的成本越来越高之外,人们对于自我的生活标准,也在不断提高。

今天的很多年轻人都接受了一定的教育,自然也明白组建家庭养育孩子对教育投入的重要性,这又倒过来逼迫年轻人获得更高的学历、更稳定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为后代创造更高的条件等等。

过去一顿要是能够吃肉,大家已经很满足了,可今天的人们不仅要吃肉,还要吃健康的肉,吃有营养的肉,随着大家的标准越来越高,结婚的标准同样也是越来越高。

年轻人寻找机会,升职加薪甚至是接受长时间的教育,都是希望赶在结婚之前,尽量让自己更“值钱”,更有价值,以便为伴侣和后代创造一个更好的条件。


其实这不单单是我们的问题,放在全世界来看,都是一样的,人均GDP越高的地区,结婚就越晚,结婚越来越晚,已经成为了一个共有的趋势。

但我们和发达地区的情况不同的是,我们有结婚上面的压力,而他们更多的是个人的事业上的追求和实现导致的结婚年龄推迟。

而我们的情况是,不仅结婚需要房车彩礼,大部分人为了追求自己的事业高峰期,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也会主动选择晚婚。

在个人主义越来越流行的今天,人们不再是为了结婚而结婚,为了生育而生育,人们越来越在意“标准”,越来越在意质量。

过去生三四个,只要饿不死就好了,今天生一两个,不仅要吃得好,更要教育的好,父母为孩子重金投入教育和衣食住行,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今后成为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才,从而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这样的追求之下,越早结婚,孩子和家庭的负担,就是自己实现个人事业的一部分障碍,家庭和孩子会分散你工作的精力,而放在三十岁之后结婚,一方面是人们的工作越来越稳定,收入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自己会更成熟,照顾家庭和孩子也更得心应手。

因此,为什么国内的年轻人婚育年龄越来越晚呢?

有两个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结婚成本越来越高,导致人们不得不推迟结婚,以满足结婚的一系列条件;另一个原因则是我们对个人的标准定义也在发生变化,在追求家庭的同时,人们还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好的事业和收入,因此也会主动推迟结婚,以追求事业的最大化。

在这两个原因的加持之下,结婚年龄越来越晚,其实是全世界的趋势。

但我们还有一个结婚成本,这可能也是一个独特的风景线。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结婚的条件越来越高了,想完成不容易的




婚育年龄,慢慢推迟是必然的结果。

你们是否还记得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发表“中国女性堕落论”,一时间激起舆论浪潮。

他的原话是:“如果中国所有女生找男人的标准,都是这个男人会背唐诗宋词,那全中国所有的男人都会把唐诗宋词背得滚瓜烂熟;如果中国所有的女生说中国男人就是要他赚钱,至于他良心好不好我不管,那所有的中国男人都会变成良心不好但赚钱很多的男人。这正是中国女生现在挑选男人的标准,所以说一个国家到底好不好,我们常常说女性就是这个原因,现在中国是因为女性的堕落导致整个国家的堕落。”

这番言论,抛开对女性地位的微妙影射,但确实是说出了中国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下的现象级行为--足够的经济才能迈得进婚姻的殿堂

这并不是可悲可叹,这是在中国百年来大发展的背景和趋势下的衍生。中国发展的重要策略就是农村包围城市,城市才是发展的命脉,所以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世世代代以摆脱农村的贫苦为目标,奔向繁荣的大都市,在每代人的思想里,争名逐利才是出路。

社会发展快的前提下,婚姻对于年轻一辈来说压力更大。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半成品和成品,如果是你会怎么选择?我们都是以结果为导向去做选择,成品的吸引力会更大,这必然直接影响了当代人的婚姻择偶观,在女性的角度看,“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我完全可以选择条件好家境好的男生结婚,我需要的是成品,半成品我等不及,也不愿意等,所以大龄剩女越来越多;以男性的角度看呢,“我对另一半的要求并不高,可是彩礼年年都在涨,择偶要求只上不下,我还年轻没资本没背景,怎么结婚,还不如多奋斗几年,有名有利,到时候怎么挑都行”。我不是在挑唆矛盾,而这确实是现象级行为。

大话西游中的紫霞有句话:“我的意中人是盖世英雄,终有一天他会踩着七彩祥云,来迎娶我。”解读一下,名震四方的才能叫做盖世,有房有车才能叫做七彩祥云,有彩礼才能叫做迎娶。

普通人要能达到这些条件,那将是一个漫长的至尊宝养成记。女性的青春年岁一般定义在奔三之前,试问,又有多少青春靓丽肯陪伴一个穷苦劳碌命,直到柳暗花明呢

在利益面前,一切考究都是人性现实。这个利益,包括婚姻。

大部分男性能给予的,是一个慢满足的过程,而女性需要的,更多的是一个唾手可得的“至尊宝”

不可调和的矛盾下,婚姻的到来必定会越来越久。

这个问题,可以从很多方面剖析,我的只言片语,还说不尽道不明。

如果是你,你怎么看?




生活压力大,结婚成本高,观念的转变,城市化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社会发展的趋势,对于结婚的要求及谨慎性越来越高。改革开放这几十年,人们的心界、眼界也在逐年提高。过去辛辛苦苦、累死累活为了儿女操碎心的传统习俗,正在逐步被攻破。现在的年轻人比较自我,崇尚享受,讲究生活质量。读了书,接触的世界也宽广、薄大了,接受的能力,也不为以前的观念所束缚的,以至于结婚生儿育女,对他们来说并非一种传承,而是一种负担。加上现在的结婚又不像以前的结婚,两情相悦就行。现在结婚要有房有车有彩礼,要求的条件那么多,可不是一从学校毕业出来就能够达到这些条件的,还要慢慢地奋斗。有些人应该是被有房有车有彩礼的这几个条件吓到了,干脆就不结婚。再有的年轻人,讲求享乐主义,现在能享受就先享受,其他的一概置之不理,完全没有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朝着人们多种化,文化的多元性发展,晚婚晚育也成为一种趋势,这也是发达国家讨厌的问题,所以就出现了人口出生率一直在下降的问题,而我国的婚育年龄就会越来越晚也就不足为奇了。




1、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2、客观环境的影响。教育,住房,计划生育等。

3、人们观念的改变。

4、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

5、个人觉得适配度不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中国   年龄   彩礼   婚育   日本   男方   人群   年轻人   成本   条件   婚姻   收入   家庭   标准   女性   社会   更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