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能看出哪些问题?

在医院里,会听到一些患者这样抱怨:“不就一个感冒吗,开些药吃吃不就好了,可是医生却让先抽个血常规,既花钱又受罪还得折腾半个小时。”血常规检查,很多患者去看病时都做过。一张单子上密密麻麻显示的项目和数字,结果到底应该怎么看呢?

一、化验单上的符号说明什么

“↑”表示超出参考值范围;

“↓”表示低于参考值范围;

没有符号表示在参考值范围内(正常);

二、如何识别血常规化验结果

血常规20多个项目分为三大系统: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其核心项目是:白细胞计数、粒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

1.白细胞(WBC)

代表“防御卫士”,是判断细菌或病毒感染的常用指标。白细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5种。它们就像人体内的卫士,一旦有外敌(如细菌、病毒等)入侵时就会现身消灭外敌,给人体一个健康环境。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白细胞(WBC)“↑”:表示可能伴有细菌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白血病等。

白细胞(WBC)“↓”:表示可能伴有某些感染、某些血液病、慢性理化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等。

白细胞“↑”,同时中粒细胞“↑”,可能考虑细菌感染。普通细菌感染也未必用抗生素,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需遵医嘱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再结合化验结果综合分析。

白细胞正常或“↓”,淋巴细胞正常或“↑”,可能考虑病毒感染,淋巴细胞显著增多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单核细胞(M)“↑”表示:可能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急性感染恢复期、血液病等。

嗜酸性粒细胞(E)“↑”表示: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可能。

2.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b)

代表“搬运工”,是判断贫血的常用指标。红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就像人体内的搬运工,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人体各部位,同时将二氧化碳等废物运出体外。

血红蛋白(Hb)“↑”:表示可能存在缺氧、失水、大面积烧伤、红细胞增多症等。

血红蛋白(Hb)“↓”:表示存在各种类型的贫血、失血。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3.血小板(PLT)

代表“维修队”,是反映凝血功能的常用指标。血小板作用见图4。

当血管内出现破损伤口,血小板会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补救,凝血止血,就像人体内的维修队。

血小板数“↑”:表示可能存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性血小板增多如急性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脾切除术后、感染等。

血小板数“↓”:表示可能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受抑、血液病等。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血常规检查是对血液中血细胞数量进行分析的一项最经济、最基本的检查。不仅可以查出你是细菌性感染还是病毒感染,还可以查出你是否有贫血,针对血液病早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也有较强的提示作用,总之,血常规涵盖了身体很多健康信息和疾病的线索,是健康体检、疾病筛查和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之一。




有些不明真像的群众,认为现在医生很简单,认为只要有检验仪器+药品说明书就可以看病了。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血常规检查可以查什么病,同时要让他们知道,光靠仪器是不可能当医生的。

这是一张常见的血常规检查报告单。

我们一项一项的来看。

首先,白细胞计数。如果白细胞计数高的话,那么可能的原因有感染和血液系统的疾病。但是是哪里的感染呢?如果是有咳嗽、咳痰,那么可能是肺炎;如果是右上腹疼痛、黄疸,那么可能是胆囊炎;如果有耳朵疼痛,外耳道流脓,那么有可能是中耳炎;如果患者白细胞、全身淋巴结肿大,也有可能是恶性的血液系统疾病。

中性粒细胞数量和百分比提高,提示可能是细菌感染

淋巴细胞数量和百分比提高,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者是淋巴瘤

如果是嗜酸性细胞增多,那么可能是有寄生虫或者是过敏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以反映抽血者是否有贫血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下降,提示患者有贫血。但是造成贫血的原因又有很多,比如缺铁性贫血、巨幼贫、再障、慢性失血、肾脏疾病,这些都可以造成贫血。

医生要通过进一步的体格检查(就是中医的望闻问切)和实验室检查来确诊。

比如,医生如果发现患者血常规检查有贫血,那么还要询问患者的饮食、大便颜色、身上有没有出血点、小便情况等等等等。然后再进一步选择检查方式。


血小板数量可以发现患者有无血液系统或者免疫系统疾病。比如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紫癜等。


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很多疾病的蛛丝马迹,但是确诊,还有赖于医生的判断和进一步的检查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一.血红蛋白(Hb)

正常男性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增高表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烧伤,休克等

降低表示贫血或出血

二.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男性400-550万/uL,女性350-500万/uL,新生儿600-700万/uL

增高表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烧伤,休克等

降低表示贫血或出血

三.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人为4000-10000/uL,新生儿15000-20000/uL,六个月至2岁婴儿为11000-12000/uL

增高有两种现象,病理性增高表示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等;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类白血病反应等可高达几万到几十万。生理性增高,运动,体力劳动,疼痛刺激,极度恐惧,冷水浴,孕期都会发生生理性升高。

降低则是某些杆菌、病毒、原虫感染,再障、粒细胞缺乏症、粒细胞减少症、恶性组织细胞并等,严重感染、化学、放射损伤均可减少。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以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等。

四.白细胞分类计数(DC,以比值计)

白细胞分为5类:

1.中性粒细胞(Gran),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低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增高: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病毒性感染

2.淋巴细胞(Lym),正常0.2-0.4,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3.嗜酸性粒细胞,正常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以及某些皮肤病。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溶血性贫血

4.嗜碱性粒细胞,正常0-0.01,临床意义不大

5.单核细胞,正常0.03-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五.血小板(PLT);正常(100-300)%

增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六.红细胞沉降率

westergren法 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iahinhkob法 男性0-8mm/h,女性0-12mm/h

增高: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

降低;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七.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0.5-1.5)%

增高: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一般血常规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即可!




在平时生活中,如果我们身体有点不舒服需要去到医院看病的时候。经过大夫了解病情以及简单的体格检查之后,都会建议我们抽点血化验一下。而这些抽血项目中就有一个血常规。那大家都会疑惑:血常规是不是可以查出什么病症来?其实血常规并不可以查出什么病症来,但是血常规对诊断、治疗以及愈后都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请大家跟随姚医生的脚步,带领大家解读血常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血常规都包含了哪些项目?

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血常规包含了18个项目,每一个医院的检查设备不同,所以血常规包含的项目也不尽相同,但基本都包含了上诉的项目。那么当大夫看到这张血常规的时候,会重点看哪几项目呢?

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

这两个指标主要是反映一个细菌感染的情况。当这两个指标有一个或者同时两个出现上增高时一般主要考虑为细菌感染为主,比如常见的扁桃体炎、肺炎、阑尾炎、急性腹膜炎等疾病。但是白细胞升高也并不一定是就存在感染,也可以见于生理性原因,如饱食、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高温或严寒、女性月经期、妊娠分娩期等都可使白细胞一过性增高。

当这两个指标有一个或者两个同时减少,则可以考虑免疫功能下降,一般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等)、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二、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

一个人有没有贫血,就主要是看这两个项目,其中以血红蛋白为主。单纯的血红蛋白增多一般见于骨髓造血活跃以及其他生理性原因引起。如果血红蛋白升高同时伴有红细胞计数的升高时,则考虑为红细胞增多症。

血红蛋白下降则考虑为贫血。血红蛋白可将贫血分为轻,中,重,极重四度;血红蛋白从正常下限~<90g/L属轻度,~60g/L为中度,~30g/L为重度,<30g/L为极重度。当出现轻度贫血时,可以考虑为疾病或者饮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的。当出现中、重、极重度贫血时,考虑急性失血引起的或者血液系统相关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导致。当有血红蛋白下降,同时伴有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容量时则考虑具有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等疾病。

三、血小板

如果我们身上出现一个小伤口,不一会伤口就止血结痂了,这是因为血小板的作用,所以说血小板的主要作用是凝血。

当血小板升高时,一般应激状态如生病时、药物因素、其他生理性原因引起;当血小板明显升高时,则说明血液凝血功能明显加强,这时候就容易发生血管堵塞,如脑梗、心梗、血栓形成等。当血小板下降时则说明血液凝血功能下降,如有出血情况发生时容易导致血流不止。同时还有自发出血的风险存在,这种情况多见于白血病、各种肿瘤化疗后等。

四、淋巴细胞计数

也是反映感染的一项指标,但是它反映的是病毒感染。最常见的淋巴细胞增多现象就是麻疹、风疹、水痘、流行腮腺炎这几个病毒性感染疾病,这几个病症传播率还是很高的,所以比较常见。

当然血常规中其他的检查项目也是对诊断有指导的,但是最重要的便是以上几种了,其他的在这里就不一一表述了。当大夫拿到一张血常规化验单时,可以主要根据以上几个重要项目来考虑诊断方向,但并不能查出是什么病症?

关注和点赞姚医生,用最通俗易懂的言语传递科普知识,守护您的健康!




首先血常规是每个医院必须要做的检查,尤其是对于一些感染和贫血的患者,对于一些疾病的诊断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主要的一些检查就是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含量等,能够通过检查血液的状况来判断人体健康与否。

血常规一般都是空腹做的比较准,血常规不但对于疾病的判断有参考价值外,还对于观察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使用、疾病的愈合等多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下边小克为大家普及一下血常规能够查出什么病?

1、能够判断是否有感染,主要是对于一些炎症性的疾病,主要是通过白细胞来反应,白细胞的升高,一般会有感染性疾病,比如白血病、组织损伤后细菌感染、急性出血、化脓性感染等疾病,但是白细胞减少主要多见于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异常、流感麻疹、放疗化疗、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等疾病,而且也有一些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及剧烈运动后出现一些生理性白细胞升高。

2、能够检查是否有血液疾病,主要看血红蛋白含量及血小板计数,如果都低于正常值,会出现一些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脾功能亢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病变,而对于大于正常值很多的话,会考虑是否有溶血后急性感染、急性大失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及恶性肿瘤早期等疾病。

因此血常规能够反应很多一些疾病及异常,血常规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检查,对于一些早期发生在的疾病有帮助,所以希望大家对于做血常规检查不要存在一些偏见,有很多人不愿意做血常规,其实定期检查血常规有利于观察身体健康。

关注小克,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识,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红蛋白   血常规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白血病   细菌   性贫血   患者   细胞   疾病   功能   项目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