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年轻时不给自己留后路,年老很悲惨的人?

90年代,他在镇上第一个盖起了二层楼,5个子女,有2个是985大学的研究生,70岁,他问子女要几百元养老,5个儿女都不管。


老蔡今年70岁了,年轻时是十里八乡闻名的老板,90年代就年入几十万,在镇上第一个盖起了二层楼房,一双儿女还读到了985大学的研究生。


按理说,老蔡的晚年应该衣食无忧,可是,老蔡现在住在90年盖的那栋房子里,腿脚不便,孤苦伶仃,每个月的养老钱只有政府发的100多。


儿子儿媳住在他隔壁,就像陌生人一样,不闻不问。


说起他的经历,有的邻居摇摇头,有的说他是自找的。


他的晚年为何如此凄凉?一切还得从90年代说起。


老蔡天生腿部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他或许知道自己的缺点,从小就比别人勤奋。


80年代,镇上并不流行读书,老蔡是班里少数几个考上中专的。


读卫校期间,老蔡第一次知道了中医药和药材可以赚钱。


毕业后,他果断去了中药材厂打工。在那里,他学会了辨认药材价格,学会了进货出货。


大儿子出生,为了照顾家庭,老蔡从南方的药材厂辞职,回了新化老家。


经过几年的努力,老蔡在家乡再次做起了药材生意,给全市几十家药店送货。


很快,老蔡就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在镇上盖了2层楼房,这让十里八乡的乡邻们羡慕不已。


紧接着,老蔡又有了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妻子在家里种田,带孩子,帮着老蔡分拣药材,老蔡把日子过成了镇上的童话。



只是好景不长,小儿子刚5岁,老蔡妻子被查出了癌症,从新化跑到长沙,有名的大医院都跑遍了,勉强活了2年,过世了。


妻子走了,日子还得继续,老蔡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白天送药材,晚上带3个年幼的孩子,每天忙得晕头转向。


老蔡50岁那年,镇上一个邻居给他介绍了一个女人。


女人叫刘小青,比老蔡小20岁,前夫脑溢血刚去世1年,留下一儿一女。


初次见面,老蔡就被刘小青深深地吸引了。刘小青瘦瘦的,脸色有点蜡黄,看起来有点营养不良的样子,但是娇小玲珑,楚楚动人的眼神,颇让人有几分怜惜。


其实,妻子过世后,很多人给老蔡介绍对象,但老蔡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


这次,不知道为什么,老蔡心动了,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缘分。


作为一个小有名气的老板,老蔡先人一步,主动示好,他和刘小青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向刘小青承诺,只要她愿意嫁到蔡家,有吃的先给她们娘仨吃,对继子继女一定会视如己出。



第二天,刘小青就托媒人回话,愿意到蔡家。


就这样,刘小青带着一儿一女到了蔡家,大女儿5岁,儿子刚3岁,两个孩子都面黄肌瘦,很明显,就是老话说的营养不良。


在蔡家半年,刘小青和2个孩子明显有肉了,但刘小青也没闲着,除了张罗一家人的一日三餐,她还学会了分拣药材。


一年后,老蔡大儿子到了成家的年纪,老蔡托人给介绍了一个镇上的姑娘,刘小青帮着给继子张罗了婚事。


可是好景不长,半年后,老蔡就要和大儿子大儿媳分家。


大儿子觉得这肯定是继母的主意,但又不好说什么,他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他知道,继母是怕他染指父亲的药材生意。毕竟,继母的2个孩子还小,都得指望这个呢。


让大儿子伤心的是,父亲分家,居然只给了他一间破瓦房,一口水缸,一张床,连被子都没有。


大儿媳也很伤心,当初媒人和她说的是蔡家衣食无忧,没想到,结婚半年,就被赶出了家门。


大儿子夫妻俩只好外出打工。



让所有人措手不及的是,还是接二连三发生了。


当初那个弱小的刘小青似乎变成了骁勇善战的一头牛。大儿子离乡后,她就三番五次以不做家务的名义斥责继女,斥责小儿子。


为了离开这个是非地,继女也选择了外出打工,嫁到了异乡。


哥哥姐姐走了,上初中的小儿子成了唯一的出气筒。


因为放学回家晚了,继母会打他,因为没到田里干活,继母会打他,多吃了一碗饭,继母也会打他。


小儿子学习成绩不错,本来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的,可是,每次继母打他,父亲就像没听见,不闻不问。


有一天晚上,小儿子本来要睡觉了,继母又找茬打他,还死死地掐住了他的脖子,差点没被掐死。睡在隔壁的父亲却一声不吭。


委屈至极的小儿子跑到邻居家给哥哥打电话,哥哥觉得他呆在家里太危险了。


或许是受了哥嫂的影响,或许是早已想好了去处,第二天,小儿子就辍学离家了,去了哥哥的城市打工。



老蔡和发妻的3个儿女都远走高飞,蔡家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老蔡和刘小青可谓是夫唱妇随,药材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让刘小青更欣慰的是,一双儿女学习好的一塌糊涂,从上学开始,每次考试几乎都是第一名。


一转眼,孩子们到了读初中的年纪,老蔡把继子送到了市里有名的外国语学校,为了让孩子赶上市区里面孩子的进度,每年,老蔡还会花2万块钱送继子去补习班学英语。


继子继女从来没让他失望,中考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高考,考到了长沙一所985大学。


继女更是考上了医学院的本硕连读,毕业后,分到了湘雅医院肿瘤科上班。


这一年,老蔡70岁了,身体大不如从前,住了几次医院,但他心里也踏实了,他实现了当初的承诺,继子继女长大了,成才了。


夏天,正好药材价格上涨,市里的大药房也有了新的供销商进货,老蔡就和妻子商议,等孩子们毕业参加工作了,每个月给他们几百块钱养老。


妻子只是听着,没表态。



第二天,老蔡像往常一样去市里送货,不料,回家后,发现刘小青走了,抽屉里的6000元现金也没了,库房里剩余的药材也没了。


老蔡赶紧给刘小青打电话,这才发现,他被刘小青拉黑了,电话也打不通了。


大中午的,老蔡火急火燎跑到刘小青的娘家找人,可是刘小青的弟弟说姐姐并未回家。


没回家去了哪里?老蔡寻思着给继子继女打电话,但又担心吓到孩子们,他决定蹲在路边等等。


第四天早上,他在刘家地里看到了刘小青。


可是,刘小青扭头就跑,老蔡一瘸一拐,自然追不上。


老蔡才意识到,刘小青是铁了心要走了,可是为什么呢?他对她们娘仨不差呀。


老蔡厚着脸皮跑到刘家,想一问究竟,可刘小青的弟弟拦着不让进门。


弟媳说,姐姐在蔡家受了18年苦,当初到蔡家的时候,就不愿意,是老蔡追姐姐的,养活继子继女也是老蔡事先承诺的,而且,姐姐当初到蔡家是有条件的,说好了不一起养老。


老蔡气坏了,既然这样,他就要找刘小青把6000元要回来,把药材要回来。


刘小青的回答却震惊了所有人。


她说两人没有领证,只是同居关系,自己早就想走了,老蔡拉着不让她走,还答应每个月给她500元,6000元是她应得的工资。


刘小青的弟弟气愤地把老蔡推出了家门。


老蔡希望继子继女念在往日情分,能劝说母亲一起回家。


他给继子打电话,继子不接,给继女打电话,继女也不接。


第二天,记者开车带他到湘雅医院肿瘤科找继女,工作人员却说没有这个人。


老蔡又到湖南大学找继子,在记者的帮助下,继子的电话打通了,继子却说不想参与母亲的事情,也不想再看见继父。



回到镇上,邻居们听说了老蔡的遭遇,也很气愤。


大家都觉得刘小青太没良心了,老蔡不让自己的儿女读书,供她的子女读到了研究生,却这样对待老蔡。


老蔡找到隔壁的儿子儿媳,希望大儿子能出面,帮他一起去刘家讨说法,可是大儿子大儿媳果断拒绝了。


大儿媳说这一切都是父亲咎由自取,活该!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村干部听说了这个事情,第二天,帮老蔡一起到刘家,找到刘家村上的村委会,劝说双方平心静气地谈一谈,如果真的过不下去了,刘小青补偿老蔡一些钱,毕竟老蔡给她们娘仨花了不少钱,就算是报恩了。


可任凭村干部怎么劝说,刘家都不同意给老蔡1分钱。


刘小青的弟弟说,“如果以后外甥和外甥女愿意,他们觉得继父好,他们愿意赡养继父,回去看继父,那是他们的事情,刘家人不会干涉。”


【写在最后】


1、老蔡的经历很悲惨,但正如大儿媳所言,这一切都是他一手造成的。


2、二婚家庭本来不易,但孩子是无辜的,双方子女,只要孩子愿意读书,就要供他念书,培养一个人才也是对社会的贡献。


3、老蔡晚年凄凉的根本原因,一是没领结婚证,二是没有事先谈好条件,比如:他对继子女视如己出,刘小青也要善待他的儿女,老了怎么养老。


4、刘小青一家完全不感恩,当初的目的就是找长期饭票养儿女,只可惜,木已成舟,老蔡损失了20年的感情和金钱,靠法律手段是没有办法挽回的。


5、如果老蔡年轻的时候,对自己的子女好一点,给自己缴纳养老保险,晚年不找继子女赡养,也许刘小青也不会离开。


6、人这一辈子,能依靠的人只有自己,无论命运给了你什么,你都不要忘记安排好自己的晚年。




我们村里就有一个老人,年轻时各种风光,拿鼻孔看人,最后老了惨不忍睹。

这个老太太年轻时家庭条件很好,自己也长的漂亮,是家里的老小,很受宠,老公家和她家门当户对,老公长得又帅对她也好,工作也不错,她生了三个儿子,在婆家特别有地位,三个孩子也都是婆婆看大的,她根本就没管过孩子,每天只负责貌美如花,一时可谓风光无限。

等到了三个儿子慢慢长大,娶妻生子了,老太太还没从受宠的状态中走出来,还觉得自己还是公主,每天接受老公的爱护,三个儿媳妇生孩子坐月子,她都以自己身体不舒服为借口,没有去照顾,三个儿媳妇都因此怨恨她,三个儿子的孩子她也没有伸过一把手帮过,三个媳妇那些年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真的是特别难,有些人看不过去就来劝这个老太太,让她帮帮孩子,媳妇们感恩,到老了也有人照顾她,她嘴撇着说自己有劳保有钱,还有老公照顾,用不着儿媳妇,人家看她那样也没人理她了。

后来她老公得了癌症,钱花光了,人也没了,她也真的开始全身都是病了,想让儿子来照顾她,奈何儿子们都是不大不小的领导,没时间照顾她,再说母亲从来没有带过儿子,可以说没什么感情,而且儿子心里多少是怨恨母亲的,儿媳妇本来就等着看她笑话了,更不会来照顾她,她的苦日子来了,这还不是最惨的,后来她全身瘫痪,儿媳妇只是把她放到床上,偶尔来送个饭,她大小便不能自理,也没人给她收拾,最后据说身上都长了虫子,下身和屁股也都是虫子,在她身上爬来爬去,她难受的哭天抢地的喊也没人理她,最后虫子都爬到了肚子里,她喊了好多天也没人管来看她,声音从大到小,最后才没有声音,最后是臭了才引起人的注意,人家去给她收拾都没办法靠近她的身体,到处都是虫子,现场惨不忍睹。

人啊,年轻时怎么都好过,最怕老了动不了,生不如死。




五十年前,村里的木匠谢师傅因为脾气犟,儿子刚结婚就分家,还把唯一的5000块家产分走进,还放出豪言,老了不靠儿子,不用他的一分钱!

谢师傅全名叫谢玉安,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今年86岁了,五年前老伴去世了,现在孤零零的一个人。

今年我回老家的时候,看见他还在田里劳作,80多岁还要干活,实属辛苦。但是,这也是他年轻时候脾气犟犯下的错。

我们两家人还沾亲带故,应该管他叫二爷,他排行老二,他上头还有一个哥哥,早就去世了。

他年轻的时候是个木匠,因为有门手艺,那个吃不饱的年代,他还能有富余,自己存了一些钱。

这个谢师傅,自持有门技术,年轻的时候,性格不是很好,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愤青,看不惯许多人和事情。

村里人虽说都觉得他脾气不好,做事情极端不留后路,但是他木工活做的确实不错,都还是默默接受了他这样的行事作风。

到了成家的年纪,本村没人愿意和他结亲,他的脾气一般人是受不了。

拖了好几年,他自己都着急了,他托人介绍对象,他当即说,只要能和他结婚的姑娘,他用一辈子来宠她。

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有个病秧子姑娘愿意和他在一起。

谢二爷是个火爆脾气的人,他那个对象却是个知书达理,说话温柔的人,两个还真是性格互补。

结婚后,谢二爷真的履行了当初的承诺,对老婆是相当好。

本来他是喜欢喝点小酒的,他老婆说了一句,喝酒身体不好,还花钱,他二话不说就把酒戒了。

他住在山下,出门都要翻一座山才能出去,他后山路不是特别好走,他老婆有次上山摔了一跤,他硬是铺成了石板路,参考下爱的阶梯,大概就是那种概念。

五六十年代,农村一家一般都是要生好几个孩子,孩子多劳动力就多。

谢师傅老婆生了两个孩子后,他就不让老婆再生了,他老婆身体不太好,怕有个万一,他不愿意冒风险。

在农村来说,两个孩子,人丁太单薄了,以后子女会很辛苦,为啥呢,那个时候还是集体生产,一家人要去公社上工挣工分。

十多年儿女都长大了,按道理说,谢师傅会把精力放在儿女身上,帮着孩子成就他们的小家庭。

谢师傅就是一个例外,他在老婆面前就是一只温顺的小绵羊,在儿女面前就是随时发飙。

因为谢师傅的脾气不好,一般人家的姑娘也不敢嫁给他儿子,怕脾气不对付,容易吵架。

这真的是老汉儿走过的路,儿子跪着也要走一遍。

他儿子倒是遗传了他老婆的好脾气,娶回来的老婆刚好相反,和谢师傅一样是个刚烈性子,一点就着。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脾气暴躁的住一个屋檐下久了难免就吵架。

谢师傅要出门做木工,这是有收入的,儿媳妇和儿子要在生产队干活,两个人做六个人的活,有时候工分没挣够,粮票就分得少,一家人挨饿是少不了的。

谢师傅出门干活的工钱,就留私了,不会拿出来,自己就存起来了。

儿媳妇知道后,一家人吵吵闹闹,最后分家,一贯强势的谢师傅说,分家可以,房子平分,牲口评分,但是家里的钱,你们一分也不能拿。

为啥呢?谢师傅就拍桌子说道,你妈妈的身体不好,买药要花钱,要是钱给了你们两口子,我老婆三病两痛,你媳妇舍得给钱吗?再说,这是我挣的钱。

儿媳妇一听就不乐意了,老人家不在意我这个外人,难道老人了不需要依靠儿子孙子吗?

谢师傅仿佛看穿了儿媳妇的心思,笃定地说,你放心,分家了各过各的,我有困难决不找你们两口子。

赌气分的家,谢师傅有技术傍身,那些年生活很是滋润。

反观儿子家,因为没钱,吃喝困难,两个孩子上学也很难。

为了让孩子有书念,儿媳妇放低姿态求谢师傅借点钱给孩子读书。

却被他一口回绝,他说,你们用了这个钱,你们妈妈生病,或者我生病怎么办?谁让你们不会挣钱!

孙女无奈之下读了二年级就辍学,剩下孙子继续上学。

光阴荏苒,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谢师傅也老了,年轻时候的戾气也没有了,存的5000块钱也贬值了,当年5000块是个大数目,现在能做的事太少了。

孙女因为没有啥文化,在一家公司做保洁一个月工资三四天。

十年前,谢师傅老伴生了一场大病,住院就要给5000的押金,手术费花了好几万。

虽然儿媳妇给了这个钱,但是当年说的绝情话依然让她很不愉快。

谢师傅自知当年说的话太满了,后悔也晚了,孙女没读书已成事实,儿媳妇一家苦累了一辈子。

而自己留的5000块钱,真的就成了一个笑话!

所以说,做人做事要留有余地,日 后才有缓和的机会,说话做事太过绝对,否则吃苦吃亏的还是自己。




戚祖成已年过半百了,在他仅一岁的时候,他母亲就选择了离家出走,这一走就是50年。

被母亲抛弃的戚祖成艰难的长大了,如今,他儿女成双全,而且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在戚祖成脑海中,母亲的形象已经慢慢淡化了。而如今,母亲邓阿梅却突然回家了。可让他怎么也没想到的是,母亲这次回来不仅没有带给他母爱,反而把他告上了法庭。



为了了解情况,记者来到了戚祖成的家中。可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此时的戚祖成并不在家中,而是在30公里外的一处河摊上。

最后,在戚祖成的妻子小红的带领下,记者才找到了他。

戚祖成跪在地上痛哭,他前面有一堆正在燃烧的纸钱和一撮点燃的香。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戚祖成边哭边说:我妈妈抛去我和我爸爸姐姐三个人。他现在又要来告我,50年了,他要来告我。

哭到最伤心的时候,他还跪在地上,仰天大哭。



原来,戚祖成正在祭奠自己的父亲和姐姐。从他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话中,可以听出,母亲邓阿梅的离家出走,给他带来不小的心理负担。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50年,可戚祖成对母爱的渴望却从未减轻。自从得知母亲回到老家之后,他便四处寻找母亲的消息,因为他想当面问母亲,为什么要抛弃自己?

据戚祖成描述,母亲名叫邓阿梅,年轻时是村里出了名的美人。由于那个年代的包办婚姻,所以母亲在不到20岁的时候就嫁给了当初38岁的父亲。

可父母婚后感情不和,戚祖成一岁的时候,邓阿梅选择了离开。在一年之后,她和一个姓罗的男子结婚生子。

戚祖成想从同母异父的妹妹罗英那里,获悉更多有关于母亲抛弃他的真正原因。

可当妹妹出现在自己眼前的时候,戚祖成显得有些慌乱,因为在这几十年里,他一直对于母亲抛弃自己的行为耿耿于怀。

而对于母亲和另一个男人生下的这个妹妹,他也难以接受。不过,在记者的劝说下,戚祖成还是鼓起勇气,走向妹妹。



罗英:我把我妈妈喊过来,有些事情可以说清楚,当面讲清楚最好。

记者:要不我们去你家?

罗英:可以到我家,可以别在这里说话。

邓阿梅的女儿叫罗英,她见到同母异父的哥哥时,却表现的非常谦和。

在闲聊几句之后,罗英带领众人找到了自己的母亲。而在双方见面之后,戚祖成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委屈。

戚祖成:我这一辈子没有得到母爱,为什么要在50年后把我告上法庭?这个问题我实在想不通,就是让全国人民来评价这个母亲是不是做的对?我辛辛苦苦把弟弟妹妹带大了,可弟弟妹妹还不愿意认我,我母亲还不肯和我相认……

戚祖成不停控诉着,当年母亲的所作所为。可面对儿子的控诉,一旁的邓阿梅却始终一言不发。

难道她是心怀愧疚吗?可既然如此,她为何在抛弃儿子50年后,又把儿子告上了法庭。



当年,邓阿梅离家出走后,仅一岁的戚祖成过得非常苦,那时候他不明白父母之间的感情事。

当戚祖成长大后,知道当时由于母亲与父亲关系不和,生下自己第二年就与第二任丈夫私奔的事,他非常生气。

而这件事在当地也传得沸沸扬扬,十里八乡无不知道他们家的事。成年后的戚祖成听到母亲的闲言碎语时,对母亲的恨也越来越深。

尽管戚祖成恨邓阿梅抛弃自己,但由于从小缺失母爱,成年后的他依然非常渴望自己能拥有一个健全的家庭。

邓阿梅与第二任丈夫结婚15年之后,第二任丈夫因病去世了。无依无靠的邓阿梅带着一双儿女回到了前夫家里。



15年后才见到自己的亲生母亲,尽管戚祖成心里非常怨恨,但他最终还是选择原谅母亲当年的抛家弃子。

母亲回归之后,戚祖成本想着一家人能幸福而平静的生活下去,可好景不长。

几年后,当戚祖成准备成家立业的时候,母亲竟然再次带着和第二任丈夫生下的孩子离家出走了,可这一走就是整整25年。

在这50年里,邓阿梅两次离家出走。母亲每一次离开和再回来,都给戚祖成带来了无法磨灭的伤害。

邓阿梅的行为,让戚祖成感到非常愤怒,母亲抛下他时,因为她和父亲感情不和离开了。15年后,因为她的第二任丈夫死了,她没有了依靠,回来找靠山。

当邓阿梅和第二任丈夫生的一对儿女长大之后,她又不需要依靠别人了,于是又离家出走。这一走,整整25年。

第一次离家出走15年,第二次离家出走25年,一共40年。看来邓阿梅根本就没有把戚家当成一个家,而是把它当成一个落脚点。

对于戚家,在邓阿梅的心里,她应该是把它当成了一个救助站,需要它的时候就回来,不需要它的时候就离去。

25年之后,邓阿梅又回来了。她这次回来,让人感受不到她对儿子有丝毫的感情。

作为一个母亲,多年没见自己的儿子,难得回来就应该好好弥补这些年对儿子的亏欠。

但是,她不但没有弥补对儿子的亏欠,反而把儿子告上了法庭。



邓阿梅讲起了自己的遭遇,试图博取别人对他的同情。如果别人同情了她,但谁又会同情戚祖成?

戚祖成一岁就没有了母爱,谁又来同情他?这50年来缺失的母爱,谁又能弥补他不幸的童年?

邓阿梅8岁时,作为一个童养媳嫁到戚家。她说她那时还没长出牙齿,头发也不多,就被一个人贩子卖到戚家。

到了戚家之后,邓阿梅无时无刻不想回到父母的身边。可由于她当时年幼,根本无法做出实际行动。十几时间匆匆而过,邓阿梅也长大了,是村里的大美人。

丈夫比邓阿梅大了整整18岁,再加上她的年轻貌美,丈夫经常对她无端猜疑,甚至经常对她大打出手。

在压抑的环境下,邓阿梅想到离家出走,她说她不想抛弃儿子,所以便要求儿子跟着自己。

邓阿梅:他爸爸那时候打得我恼火,我自身难保。



记者:你跟他爸爸是有矛盾吧?

邓阿梅:他不肯把孩子判给我,我肯带,他爸爸不肯给我,我后面去接他,他爸爸带着枪撵我,我是舍不得的,他爸爸就拿着枪出来。

记者:这么多年,有没有想过儿子?

邓阿梅:我想啊,每天一到下午就哭,想儿子。

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邓阿梅说她非常明白这个道理,如果丈夫没有对自己步步紧逼的话,那么她也不会狠心抛弃儿子,而在离家出走的这几十年里,她曾无数次用泪水来缓解思念。

邓阿梅说她非常想念儿子,舍不得儿子,说到动容处还眼泛泪光。可这一切都是邓阿梅的说辞,她内心的真实感受是怎么样的?无人得知。

我们只知道50年后,邓阿梅把儿子告上了法庭。从这一个行为可以看出,她根本没有把戚祖成当成儿子。

为了了解更多情况,记者决定去采访村里的居民。



村民A:他妈妈年轻的时候长得非常漂亮,她嫌弃他爸爸家不行,别人的钱多些,他们家穷,就这样出去的。

村民B:她和他爸爸反正就是合不来,对她儿子也不好,她儿子都不知道怎么长大的!在农村里面,就是从海苦海里面长大了。现在她要告他,按我个人的想法,她那人就是一点良心都没有;如果我们全中国家庭都像她那样,那就不成国家了,我可以这样讲。

消失了50年的邓阿梅,把自己的儿子给告上了法庭。这件事情在当地引起了轩然大波,而在邻居们的心中,邓阿梅之所以会选择抛家弃子,就是因为嫌弃丈夫家中贫困,如今,她突然出现,并把儿子告上法庭,这与钱有关。



邻居A:她的意思是,没有分给她山地,田也没有分,她也拥有山地的。

记者:她实际上是嫁出去的吧?

邻居A:嫁出去是嫁出去,但是前面他回来了一次,她有户口在这里。

记者:她分这些山,为什么要告自己儿子?

邻居A:意思就是说儿子不给她分后山。

从村民的话里面得知,邓阿梅50年里两次离家出走。从这一个行为来看,她对自己的儿子根本没有多少感情。

如今,消失25年后的邓阿梅把儿子直接告上了法庭,很有可能真如村民的猜测那样,她就是想要和儿子争夺财产。

为了了解事情的真相,记者再次去到了戚祖成的家中。



记者到了戚祖成的家之后,他的妻子拿岀一张法院的传票。她说,收到法院的传票后,丈夫戚祖成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她非常担心丈夫想不开而做出什么傻事。

记者怕戚祖成想不开,马上对他进行劝解。面对劝阻,戚祖成说出了一个关于自己家里的山地的秘密。

戚祖成:从我们山里人来说,吃山靠山,如果我们采了这个矿山,如果政府允许开采的话,我们基本生活就有点保障,能达到脱贫致富。

原来,在三年前,戚祖成的那块山地发现了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在消息传出去之后,村里人甚至认为,他将可以一夜暴富。可谁也想不到的是,自己那个消失了50年的母亲得到了这个消后,竟然将他告上法庭。

记者:如果没有这个矿的事情的话,你妈妈会不会告你?

戚祖成:如果没有这个矿,我的母亲也不会回来,也不会分我的财产,也不会找我的麻烦,从来没有来往,她出去20几年了,跟我们没有来往,她都不认我。



记者:你认过她?她怎么说的?

戚祖成:我认过她,她说我是她乡下的一个侄儿,她不承认我是她的儿子。

回忆起小时候被抛弃的遭遇,戚祖成非常厌恨母亲。如今时过境迁,消失50年的母亲为了争夺财产,把自己告上了法庭,眼前发生的种种都让他感到无比讽刺。

虽然邓阿梅有过错,但是戚祖成仍然决定在和母亲进行最后一次协商,他并不希望母子两人因为财产对簿公堂。

可双方一见面,邓阿梅和罗英两母女就提起矿山的事情。

原来,邓阿梅和罗英的户口都落在戚家,两人认为戚家的矿山,他们也有一份,可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是,戚祖成竟然想独吞那笔财富。

面对老母亲和妹妹的指责,戚祖成十分气愤。



戚祖成认为母亲抛家弃子,选择与别人再婚,而且在这50年里,她从来没有肩负起身为一个母亲的责任,更没有给戚家带来任何贡献,而且对自己也没有感情;如今为了这笔财产,她竟然直接把自己告上了法庭,这种坐享其成的贪婪心理,他无法接受。

戚祖成:矿山的事放一边,今天来,我们不谈矿山的事情,为什么我这辈子,三次受到母亲的伤害?为什么我母亲以前伤害我,现在又来伤害我,把我告上法庭,你是有什么理由?

罗英:你有什么目的?那是我的财产!

邓阿梅:请问你,20多年,我没有得到你一分钱,你为什么要把我的财产拿到手里?你父亲的怎么又不拿了?

戚祖成:你没有财产啊!

邓阿梅:这是国家分给我的钱,田也是分给我的。

戚祖成:你去调查,看这田是不是我的?我帮你交了20年的提成款,你记错了。

邓阿梅:我宁愿给别人也不给你。

戚祖成:她以前说,我和我儿子关系差了,哪怕老家出金子,我也再不回来!田山都不要。所以一直没有给她一分田地。

……

戚祖成和邓阿梅两母子因财产而起了争执,他们都极力维护着自己的权益。

为了避免双方发生冲突,记者把戚祖成拉到了屋外。



戚祖成:我付出太多了,我得到太少,你现在没有任何理由把我告上法庭,因为50年前就已经丢了我,50年后你有什么理由把我告上法庭,不说她作为一个亲生母亲,即使是叔叔伯伯对我都有一种同情感,她作为母亲对子女一点感情也没有。

交谈了一会儿之后,戚祖成回到了房间。当他一入屋,邓阿梅就紧紧地抓着他的衣领,嚎啕大哭。

对于邓阿梅这种行为,戚祖成更加气愤。他说:以后不要见面,你请你的律师,我请我的律师,我从今以后再也不会见你。

邓阿梅右手抓着戚祖成的衣领,左手给他一个大耳光,并不停大哭: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罗英上前,试图拉开母亲邓阿梅,但没成功!



戚祖成:你还哭什么?

邓阿梅死死抓住儿子戚祖成的衣领不放,他怎么甩都甩不开,情急之下,给了她一个耳光。记者见状,马上上前阻拦。

记者:她是你妈妈。

戚祖成:她不是我妈妈。

记者:为什么呢?

戚祖成:她从来不养过我,从来没有为我付出过,没有给我母爱……

无论戚祖成如何挣扎,邓阿梅始终不肯放手,并痛哭流涕。这让戚祖成更加气愤,他说绝对不会再次原谅母亲了,因为他不想让母亲再次伤害到自己,从今以后他都不会再和母亲相见,如果要见的话,那就到法庭见。



说完,戚祖成用力掰开母亲邓阿梅的手指,转身离去。这个时候,因为情绪过于激动,邓阿梅突然晕倒了,众人马上将她送去医院。

最后,戚祖成虽然恨母亲,他表示自己还是愿意赡养她,给他生活费,但是他绝对不会与她平分财产。

邓阿梅有如今的下场,与她当年的所作所为有关。最后,即使邓阿梅没有养过戚祖成,他也愿意给她生活费,她应该知足了,做人不要得寸进尺,贪得无厌的话,只会让子女更加痛恨自己。




老龚,从不考虑自己的后路,如今年龄大了,无社保、医保、生活悲催,后悔莫及。

2001年,公司临聘人员老龚,每月扣除100多元社保后,到手工资不多,非常气愤,觉得缴社保划不来,向公司申请把缴社保的钱发给他,声明后果自负。公司说缴社保是国家规定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他大吵大闹,固持己见,公司只好把钱发给他,请他自己去缴社保。

老龚每月比别人多拿一百块钱,觉得占大便宜了,四处炫耀,抽烟喝酒,挥霍一空。在公司干了近20年临工,别的临聘人员都有社保,就老龚没有,但他并不觉得吃亏,洋洋得意说他是短寿基因,交那么多社保,还没到领退休金就死了,太不划算了。

有人对他说,如果死了,还没领完自己缴的养老金,国家要退回给继承人。他说自己挣的钱自己用,凭啥给儿子。现在他年龄大了,身体多病,无法挣钱了,又没退休金,日子不好过,天天扭到儿子要生活费,儿子也是一个苦逼打工者,有心无力,两爷子闹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老龚健康不好,老无所养,向社区申请吃低保吃救济,本人无脸见人,家人觉得低人一等,我在想,20年前,如果老龚自愿缴纳社保,现在退休,起码有近2000元的退休金,生活肯定有保障。可他只顾眼前,不留后路,后悔死了。

笔者认为,无论活长活短,必须缴纳社保、医保等,给自己留条后路,确保老有所养。否则,必然重蹈老龚覆撤。粮农二代,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继子   继女   继母   儿媳妇   大儿子   镇上   年轻时   药材   社保   悲惨   儿女   师傅   丈夫   儿子   母亲   记者   孩子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