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期,美军为何大量换装了M3冲锋枪,而抛弃了汤姆逊冲锋枪?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这其实就是一个使用方便和成本的问题。比如当时汤姆逊冲锋枪一支的购买价格是四十五美元,而一支M3的价格只有十八美元。

一把汤姆逊的购买价格可以用来购买差不多三支M3了,这种巨大的价格差距面前,显然M3有着巨大的优势。

相当年,德国的坦克堪称极品,可面对简陋的T34,尤其是如汪洋一般的T34还不是被淹没的连渣都不剩下一块了?

所以战场上,武器的价格同样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选择标准。

当然也有人会说,汤姆逊已经装备部队了,成本已经支出了,为什么还要换装?

这个问题,可以用两个原因来回答。

第一个原因是,武器尤其是枪支这种装备,并不是说装备之后,就可以一直使用下去,它是一种消耗品。

一场战争打下来,平平常常的枪支损失率都在15%左右,当然这其中也有通过维修可以重新使用的枪支。

不管怎么说,这种损耗,最终还得通过后勤的补充进行替换的,所以就算是服役的装备,一旦战争开始,依然是需要购买这种装备,所以后续花钱是必然的。

第二个原因,昂贵的武器往往意味着武器的结构复杂,而复杂的东西在面对战场上更加复杂的战况,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

从而影响到作战效果。

那么汤姆逊冲锋枪就遇到了这两个问题,最终被换下去也是必然。

悄悄地说一句,其实在二战中M3并没有完全取代了汤姆逊冲锋枪的地位,这其中的原因在后边的介绍中,会加以说明。

接下来就说说汤姆逊冲锋枪如何装备到美军中,再来说说M3冲锋枪装备美军的过程。

汤姆逊冲锋枪装备到美军。

汤姆逊冲锋枪是美国人约翰.托利弗.汤姆逊的主持下设计的,这支抢在1919年的时候就已经研制成功。

汤姆逊这个人本身不仅是一名准将,还担任过美国陆军工兵局的局长,甚至还是美国自动化武器公司的总经理。

所以这种履历下,汤姆逊本人绝对是一个即懂武器,也懂武器设计,更加了解陆军武器未来的发展方向的一个人。

汤姆逊之所以设计汤姆逊冲锋枪,根本原因就是他看到了战场需要这种武器。

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步兵使用的武器无非是手枪和步枪,至于机枪这种适合进攻的大杀器,基本上都是个大体沉的重武器,扛着重机枪冲锋根本就不现实。

所以步兵在冲锋的时候,对付战壕里的敌人,他们缺乏一支介于步枪和手枪之间的一件趁手自动武器。

由此让汤姆逊萌发了设计一款冲锋枪的主意,最终这款冲锋枪就在汤姆逊的主持下被成功地研发出来了。

那么汤姆逊冲锋枪的具体设计者是两个人,一个叫艾克霍夫,另一个叫佩恩。

这款冲锋枪,被研发出来之后,直到在1921年才出现在了美国的民用市场上。

所以汤姆逊冲锋枪也叫M1921式冲锋枪。

之所以会这样,完全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美军已经没有了对冲锋枪的迫切需求,所以订单被取消了。

那么这款汤姆逊冲锋枪就被推上了美国的民用市场之后,汤姆逊冲锋枪遇到了大麻烦。

因为这个时候的汤姆逊冲锋枪,价格高得惊人,达到了二百美元一支的惊人价格。

要知道当年,购买一辆福特汽车也仅仅需要四百美元而已。

这是什么概念,两支汤姆逊冲锋枪就可以购买一辆福特汽车?没人会做这个冤大头的,就算是有也是极少数的。

所以初期的M1921型汤姆逊冲锋枪销售情况并不乐观,最终只有一小批流入了美国的邮政监察部门和美国的海军陆战队,以及极少数的美国警察部门而已。

到了1928年的时候,一支M1921式汤姆逊冲锋枪的价格已经攀升到了二百二十五美元,这还不算,一支弹匣三美元,一个弹鼓高达五美元。

好吧,一个弹鼓的价格,可以购买到一支品相不还是可以的手枪了。

所以汤姆逊冲锋枪最大的问题就是价格太过惊人了。

接下来看看汤姆逊冲锋枪的性能。

它的自动方式采用的半自由枪击式,射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半自动,另一种是全自动。

为了瞄准方便,汤姆逊冲锋枪的准星不仅和枪口齐平了,而且装在枪正面的拉机柄上还开了一个豁口。

设计汤姆逊冲锋枪的初衷就是为了攻入战壕,压制对手火力使用的,所以不仅有二十发的弹匣,还有五十发的弹鼓。

怎么说呢?汤姆逊冲锋枪整体的性能还是相当不错的,使用的柯尔特自动手枪弹,弹头的初速度可以达到一秒二百八十二米,有效射程二百米。

汤姆逊冲锋枪的理论射速最低都有二百发一分钟,最高可以达到一分钟六百发的效果。

相对来说枪体比较长有八百三十八毫米,全枪有近五公斤的重量。(这还是空枪,如果加上一个弹鼓,想想都它的重量,就知道这武器太沉了。)

所以汤姆逊冲锋枪不管是枪体的长度还是枪支的重量都是比较大的,这也是它最终要被M3冲锋枪替代的原因。

后期汤姆逊冲锋枪进行了改进,这就是M1928式冲锋枪,使用的依然是柯尔特制动手枪弹。

改进的地方包括弹鼓被取消,开始使用二十或者三十发弹匣,理论射速最高可以达到七百分每分钟,火力变得更猛。

至于枪体的长度也有了一点变化,嗯!它又变长了一点,全枪被拉长到了八百五十二毫米,所以枪体的重量也加大了0.07公斤。

再往后就是M1928A1式冲锋枪了,这支枪是在M1928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

不仅在枪口上装上了枪口防跳罩,还在上面刻了四条横沟,为了方便还和准星连接在了一起。

前握把被去掉了,使用起了前护木。

瞄准装置也变成了三种,其他的和M1928式冲锋枪是一样的。

最后一款汤姆逊冲锋枪是M1A1式样冲锋枪,性能其实和之前的也差不多,这里就不做介绍了。

汤姆逊冲锋枪被人诟病的地方。

汤姆逊冲锋枪真正被列装到美军,是在1938年的时候,不仅参与到了太平洋战争,还在欧洲战区被使用过。

在使用的过程中,弹鼓虽然装弹量大,但普遍不受欢迎,主要原因是汤姆逊冲锋枪容易裂开卡弹,而且弹鼓会让整支枪变得更加沉重。

而二十发弹匣,携弹量又太少,所以后来就又设计了三十发的方型弹匣。

其实美军还试验过四十发弹鼓,其实就是两个二十发弹匣焊接到一起使用。

但最终定下来的是三十发弹匣。

汤姆逊冲锋枪最让美军感到不便的是,汤姆逊冲锋枪的繁琐的生产工艺,这一点不仅仅限制了汤姆逊冲锋枪的生产周期,也让汤姆逊冲锋枪变的价格居高不下。

这也是为什么,汤姆逊冲锋枪在很短的时间内,研发出了好几个型号的原因,根本目的就是简化汤姆逊冲锋枪的身材工艺,降低它的成本。

说实话,汤姆逊冲锋枪除了体重沉了一点,价格高了一点之外,还是有很多优势的。

比如有着极高的近战火力,所以美军的侦察兵和士官门还是很喜欢汤姆逊冲锋枪的。

但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使用过程中,美军又发现了汤姆逊冲锋枪的一个缺点,就是穿透力不足,在满是树木覆盖的地方作战,汤姆逊冲锋枪穿不透小直径的树木。

这也是后来为什么汤姆逊冲锋枪,在太平洋战区就被美国海军列为限制供应武器的一个原因。

后来汤姆逊冲锋枪就在太平洋战区,就被勃朗宁自动步枪给取代了。

所以到了1943年的时候,美军开始列装M3中奋起的时候,汤姆逊冲锋枪就面临起了退出美军装备序列的问题。

当时美军是有蒸鹅打算的,但因为各种原因,汤姆逊冲锋枪的订单仅仅是减少了很多,其实并没有完全退出。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1944年的二月份,汤姆逊冲锋枪的采购完全停了下来。

其中的原因,有生成能力的不足,和其他的一些原因造成的。

但不管怎么说吧,汤姆逊冲锋枪依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款名枪。

M3冲锋枪

当美军准备参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美军的列装的冲锋枪,其实就只有汤姆逊冲锋枪这么一支冲锋枪。

当时美军就因为汤姆逊冲锋枪的价格昂贵,就有了取消汤姆逊冲锋枪的打算。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有的市场就没有取代的。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与1942年的时候,美国军方就提出制造一支全新的冲锋枪。

要求的条件是对标汤姆逊冲锋枪来说的,加工一定要简单。

那么当时加工简单的冲锋枪,有很多,其中比较出名的是斯登冲锋枪,不说别的,这支枪的价格才九美元。

要知道美军列装的M1911手枪还十五美元一把,如此低廉的价格,当然受到了美军的关注。

所以美国人在设计M3冲锋枪的时候,就把目光击中到了斯登冲锋枪的身上,想要依托斯登冲锋枪为蓝本设计M3冲锋枪。

结果就是,M3冲锋枪的原理和斯登冲锋枪的原理是一样的,但它在设计的时候克服了斯登冲锋枪的缺点。

因为M3冲锋枪的外形很像给汽车打润滑油的枪,所以M3也被叫做黄油枪,价格是十八美元一支。(毕竟克服缺点也是需要成本的。)

就这个价格,对于美军的要求来说,无疑是成功的。

M3冲锋枪之所以能把价格压下来,是因为它的零部件不是铁板冲压而成的,就是钢条冲压而成的。

所以M3冲锋枪的零件制造是非常的容易,而且很适合大规模大批量的生产。

那么M3式冲锋枪有什么优点呢?

它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快速地更换九毫米枪管和弹匣,整支M3冲锋枪重量不仅轻(空枪的重量仅有3.63公斤),体积还小(全长七百五十七毫米,折叠枪托之后只有五百七十九毫米)。

结构简单,就算是士兵在战场进行维修也很容易做到,不说别的,枪托这部分根本就是钢丝压制出来的,所以携带起来特别的方便。

它比斯登冲锋枪最大的好处是,枪的机件都用封盖给盖了起来,所以尘土和砂石都不容易进入到枪体内。

此外威力也不错,弹头的初速度是二百八十米每秒(汤姆逊是二百八十二米每秒),有效射程和 汤姆逊冲锋枪一样都是二百米,理论射速少点只有四百五十发每分钟。

当然了,这款枪也是有毛病的,比如在实战过程中发现,M3式冲锋枪的曲柄式首发装填机柄长时间磨损之后,会不好用。

后期改进之后,曲柄就被取消了,变成了平直枪机后挂。

在此后的实战中,M3冲锋枪也有一些细小的改动。

正是因为这种不断的接受改动,也就严重的影响了M3冲锋枪的生产,所以M3冲锋枪最终没能完全取代汤姆逊冲锋枪在二战中的地位。

从生产的数量上就能看出来,M3冲锋枪仅仅生产了六十万支,而汤姆逊冲锋枪各种型号的就生产了一百五十多万支,这还是军用型号的。

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的话,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汤姆森冲锋枪支于1920年诞生,二次战期间,汤普森冲锋枪生产量达140多万支。

由于制造工艺和材料的原因,汤普森冲锋枪的空枪重量近5公斤,再加上一个100发的弹鼓让全枪变得更重,不便携带。除重量外,弹鼓里的子弹还会因为移动发出响声,在战场上会暴露位置,很可能影响整个战局。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汤普森冲锋枪弹鼓复杂的装填方式。 汤普森冲锋枪如果想要安装或更换弹鼓需要特制的工具。另外弹鼓内置的弹簧,也需要专用的工具将弹簧加强到足够的张力才能正常使用。该枪的结构复杂,成本很高,穿透力也差。

汤普森冲锋枪

1941年6月,美国兵工总署轻武器发展处提出要求研制新的冲锋枪,以取代汤普森冲锋枪。

1942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设计师乔治·海德和工艺师费雷德克·桑普森合作研制出外形类似英国司登冲锋枪的T15式样枪。

同年T15式的改进型T20式在阿伯丁试验场进行试验。 同年12月,美军正式决定该枪为制式武器,命名为M3式冲锋枪。

M3冲锋枪一共由9个零部件构成,简单实用,易于维护。M3冲锋枪的空枪质量为3.63kg。

M3冲锋枪的机匣是由冲压成型的左右各半个机匣焊接成一体而成型的,复进簧、枪机等零部件全部是从机匣前方装入的,扳机、阻铁等零件也都是冲压件。M3冲锋枪广泛采用冲压件的结果,使该枪的生产性能超过了以往任何的冲锋枪。M3的枪右侧在弹匣后方部位装有操作枪击向后运动用的拉机柄,拉机柄是旋转式结构,向后转动时,就会使拉机柄内的“L”型传动杆推动枪击后退。M3的后端装有用粗钢条弯成型的伸缩式枪托,设有横穿枪后段的枪托固定销,可在拉出和缩回两个位置上固定主枪托。向后转动拉机柄,拉机柄盒内的“L”型传动杆就会向后方推动枪机。

1943年秋季,美军开始装备M3冲锋枪。刚开始,美军士兵对M3的外观表现出极不习惯。但该枪投入实战后,因射击时易于控制,很快就得到了美军士兵们的信赖。在二战中美军共生产了60多万支M3冲锋枪。

M3A1式是M3式的改进型。1944年,M3式冲锋枪经过了战争的考验,暴露出了一些缺点,美国军方对其进行改进,M3式的曲柄,首发装填机柄由于磨损,不便使用,因而去掉曲柄,改为用手直拉枪机后挂。此外还有一些小的地方作了修改,改动后的M3式定型为M3A1式,M3A1的空枪质量为3.47kg,1944年底开始配发部队使用。该枪二战期间共生产了约1.5万支。




1942年初,美国人把当时各国的主要制式冲锋枪“召集”起来开了个测评会,包括德国的MP40、英国的司登、芬兰的1931冲锋枪、澳大利亚的奥斯登冲锋枪以及美国人自己的汤姆逊和海德M109、海德2型冲锋枪,经过各项指标的综合对比,得出一个惊人结论,让美国陆军高层彻底懵圈。

(英制司登)

原来在本次综合对比实验中,排名第一的居然英制司登冲锋枪·,主要优势在于其枪体设计简单,以及冲压件焊接的加工方式,使其具备出色的大批量生产性能。而美国冲锋枪得分最高的也不是汤姆逊M1A1,而是海德2型冲锋枪,因此陆军军械部门给海德公司下达了扩大海德2冲锋枪生产的指令,命名为M2冲锋枪。结果半路发现该枪在设计上存在致命缺陷,于是已完成产品就此成为一堆废铁。

为什么一定要换装新式冲锋枪呢?无他,汤姆逊太贵生产太繁琐了,随着美军全面参与太平洋战争和北非作战,疯狂扩编的部队需要大量的冲锋枪,而汤姆逊的产量和价格根本不能满足要求。二战爆发的1939年之前,美国陆军汤姆逊冲锋枪的装备数量还不足400支,一方面是对速射武器的认知还没到位,一方面就是汤姆逊的价格妨碍了它的大量装备。

(国军1938年就有了。。。)

1939年汤姆逊M1928的报价为209美元,相对同时代的轻武器来说,这个价格确实是相当高的,因为英制司登仅有9美元(一说10美元),换句话说,采购一把汤姆逊M1928的钱,可以买35把左右的司登冲锋枪,这个差价太悬殊了,即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人也得核计核计。再比较一下其他知名步枪的价格:德国造98K28美元,M1加兰德31美元,李恩菲尔德25美元,可见汤姆逊的昂贵。

即便是后来简化为汤姆逊M1A1,成本仍然没能下降多少,同时产量还跟不上去。1941年美军订购了319000把汤姆逊,然而直到1942年也没能完全交货,面对已经扩充至千万量级的美国军队,还要援助英国、苏联乃至于后来的中国远征军,这样的生产能力显然是严重不足的。所以,美国人测评对比各式冲锋枪的最大标准就是:“具备最出色的生产性能”,相比较而言,钱反而是次要的,战争是不等人的。

(日军也穿越了)

既然海德公司的M2已经完蛋了,于是美国陆军技术部重新推进新型冲锋枪的研发工作,于1942年10月,以陆军技术部门为主、通用汽车公司国内部以及其他各方面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开发小组,以M2为蓝本紧急研制被命名为“M3”的新枪。直到1943年5月,第一支“M3”冲锋枪才正式离开生产线,由于其独特的外型,被美军士兵戏称为“注油枪”,确实,“M3”的下线时间太晚了,还有两年战争就结束了。

这还没完,第一批“M3”装备部队后又发现了新问题,即士兵们抱怨该枪曲柄式的装填拉柄特别容易磨损,影响了枪支使用。于是技术部门进行了修改,在枪的前方开了一个大孔,士兵用手指便可以将枪机后拉,同时加大了抛壳窗盖的尺寸、枪口加装消焰器、在枪机后部又焊上了支架型装弹器,折腾到1944年11月才定型为“M3A1”,这会距离德国投降仅剩半年时间了。

(狂怒剧照)

其实个人觉得枪械尺寸也蛮重要的,看过《狂怒》的朋友应该有数,在狭小的谢馒头内部空间里,一把长达808毫米的汤姆逊真心太碍事了,而枪托折叠起来的“M3”只有579毫米,差了将近三分之一,在装甲兵、机械化步兵和摩托化步兵乘车机动时,笨重而又尺寸长的汤姆逊冲锋枪实在太累赘了。而“M3”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中国远征军这边看起来还好,欧美人端着简直跟玩具一样,轻巧方便。

由于大量使用冲压件,并且机匣是由两块冲压金属板卷曲后直接焊在一起的,加工起来非常简单迅速,因此“M3”的产量进入快车道,并且枪支的成本也更低。通用汽车公司的导向灯分厂生产了606694支“M3”和82281支“M3A1”冲锋枪,这可是仅仅两年的产量,而汤姆逊的五款型号1943年停产,也不过生产了140万支,倒也不算什么抛弃,两款枪战场上都存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性价比的问题。

你要说哪种冲锋枪好,那当然是美军一直用的汤普森冲锋枪了。

汤普森火力持续性好,坚固耐用,就算今天也并不过时。在90年代,美国曾有歹徒和警察枪战的,歹徒用的就是汤普森冲锋枪,一样能够压制警察。

但是,汤普森的价格太高了,而且制作比较繁琐,不符合大规模战争的需要。

1928年联邦实验室从自动军械公司接手了汤普森冲锋枪的经销。此时的成本是每件武器225美元,每个50发弹鼓5美元和每个20发弹匣3美元。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

当时美国市面上一支左轮手枪,只卖几美元。

美国制式的步枪,也不过20多美元一支。

等于汤普森当时售价是普通步枪10倍!

二战期间,美国军方想尽办法将汤普森降价,但价格仍然高达45美元。

而且,汤普森冲锋枪是老式武器,没有采用先进的冲压技术制造,所以制造流程复杂,制造速度很慢。

相反,你要说M3冲锋枪性能来说没什么了不起,但人家的2个优点可以秒杀汤普森。

第一,便宜。

M3冲锋枪的价格是20美元,不到汤普森的一半。

第二,容易制造。

M3由金属片冲压、点焊与焊接制造,缩短装配工时。只有枪管枪机与发射组件需要精密加工。

这种加工没什么难度,就算是自行车工厂也可以轻松完成加工。

所以,二次大战期间,M3共生产了将近60万支。

M3性能平平,但也有设计上的特点。它的长度将托,采用折叠枪托,长度只有0.57米。

总之,M3是很普通的世界大战武器,但性能也是够用了。

不过,任何人都不会在有汤普森的情况下去用M3,除非脑子坏了。

M3只是汤普森不足情况下的一种应急产物。




因为美军再也买不起汤姆逊了!二战美军采购汤姆逊芝加哥打字机,是209美元一支,现在听惯大数目的年轻人对此可能没什么概念,那么我告诉你,当时的美国,工人平均周薪是七美元,500美元可以买一辆汽车,这个还不直观的话,那么我告诉你当时到任何一家银行,你都可以用35美元换出一两黄金,也就是说每一支芝加哥打字机都值五、六两金子!

而美军已经买了一百四十万支汤姆逊冲锋枪,又眼看着自己朝着千万级别扩军不说,还得给盟友们大量输血,真要全部装备汤姆逊冲锋枪,那么我认为他们可以用三分之一的金子就可以贿赂轴心国投降了!而且美军当时做了一个冲锋枪测评,发现性能最好的居然不是209美元一支汤姆逊冲锋枪,而是9美元一支的司登冲锋枪……真是情何以堪?!

当时参战几个主流国家,主要使用的是精工制造栓动步枪,这些栓动步枪也都不过30美元左右的价格,而冲锋枪,战前英国、法国间谍拿到德国MP的图纸和实物时,面对大量使用冲压、铆接工艺生产的枪支,还嘲讽其简陋粗鄙,进而怀疑德国国力,等打起来了,知道了厉害,到也赶紧跟着制造这种冲压件为主的冲锋枪,美国到参战前,军队中一共才四百多支芝加哥打字机,参战后开始扩军,仗着财大气粗,就选购这款冲锋枪,要说玩赏收藏,那汤姆逊真是一款好枪,也对得起它的价钱,可是打仗用,光漂亮、光精工制作没用,作为冲锋枪它嫌长!
每分钟750发的射速听起来牛叉,可是这种射速对于有脚架的机枪,由专业射手操作,也只做面压制武器,端手里打,哗哗哗一通乱扫,就是听动静为主。而且生产工艺的过于复杂,也导致其无法满足二战规模的需求,因此M3黄油枪应运而生,通过计算,如果黄油枪可以达到汤姆逊的生产规模,将可以把成本压缩到5美元一支的程度,可惜是M3出现的太晚,没能成气候,之前美国没办法,冲锋枪这一块已经开始替盟友生产他们自己的型号,没敢继续采购汤姆逊冲锋枪去支援盟军。纵观二战,各主要参战的工业国家,冲锋枪的发展,都是从最初的从栓动步枪身上继承来的木枪托枪,发展到后来的全金属冲压件组装,都摒弃了华而不实的东西,以满足大规模战争需求的价格便宜,生产简单。汤姆逊冲锋枪那种一支可以让一个排装备司登冲锋枪的代价,作战性能上还不及司登冲锋枪,被淘汰是必然的,再有钱的军队,也不会这么花钱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冲锋枪   美军   海德   弹匣   曲柄   枪托   枪支   步枪   美国   战后   武器   性能   原因   装备   美元   价格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