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在二战中仅仅抵抗38天,却在战后成为联合国五常,这是为什么?

法国在二战期间的抵抗仅持续了38天,但它在战后仍然是一个全球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因此成为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是因为:

1.法国在战后重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冷战时期对抗苏联。

2.法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在文化、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力。

3.法国是一个关键的成员国,在欧洲和全球政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法国在联合国的地位是基于其作为一个国家的力量和影响力,以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打铁还需自身硬。法国之所以能够进入五常,根本原因是法国在二战后实力依旧不容小觑,睥睨五常之外所有国家。当然,在进入五常这件事上,法国的运气也不错,由于美苏英的博弈需要,以及戴高乐的积极争取,法国成为了最后进入五常的国家。

法国实力并不弱

首先说下,很多人以为二战结束后法国实力迅速衰落,结果成了这样;

但实际上,二战结束后,法国还是那个曾经的少年,错了,是帝国,一个巨型的殖民帝国。人家版图是这样的;

在二战开始后,虽然维希法国投降了希特勒,但是,戴高乐逃离法国后,在丘吉尔的支持下建立了自由法国对抗纳粹。随后,随着戴高乐暗示战后将给予殖民地独立的可能,法国的大部分殖民地都选择了效忠自由法国。

不过,等到二战临近胜利时,戴高乐为了战后法国的国际地位对殖民地出尔反尔,在布拉柴维尔举行会议时,宣布拒绝一切殖民地自治的要求,并解散当地的自治政府。虽然这一次让殖民地的民众很不爽,为后续法国和殖民地闹掰埋下了伏笔,但从戴高乐的角度出发,这件事确确实实维持了法兰西殖民帝国。

因此,战后的法国迅速恢复了原有的殖民地领土。依旧是当时世界上仅次于英国的老牌殖民帝国,拥有128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直接统治人口超过了1亿。也正是这个原因,二战后,在综合国力上,法国仅次于当时的美苏英三巨头。

另外,在二战开始后,法国确实仅仅抵抗了纳粹德国38天,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国的军事实力衰落了。战前,法国拥有着一支近300万的军队,超过3000辆坦克,以及2000架战机,14500门火炮,实力足能与德国比肩。

而法国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是战术思想落后,还停留在一战时期的堑壕战。结果希特勒来了一个闪击战,一个迂回闪现到了巴黎城下。

随后,法国在老巢被偷的情况下,被迫宣布了投降。

此战,虽然法国投降折了面子,但却结结实实的留了里子。

由于法国在二战初期迅速投降,从而避免了二战中后期的白热化冲突,其工业反而得到了保护。而且,由于二战期间英国、苏联的工业遭到了战火的摧残,此消彼长之间,法国的工业实力在二战结束后竟然与英、苏相媲美了。

也正是靠着广阔的领土,上亿的人口,以及强大的工业,让法国拥有了进入五常的实力。

美苏英博弈需要,戴高乐的积极争取

二战后期,法西斯国家败局已定,筹建联合国,制定战后世界秩序的工作也提上了三巨头的日程。当时,美苏英毋庸置疑是联合国的核心,而美国又是核心中的核心,因此,在筹建联合国时,美国的话语权是相当重要的。

在最初的设想中,罗斯福提出了“四警察”的概念,即美苏英中四国。在罗斯福的构想中,全世界除了四警察之外,其余所有国家必须放弃军备,而这些放弃军备的国家,其国土安全由四警察维护。

不过,由于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反对,国际主义者认为这是大国垄断武力,因此强烈抨击。最终,罗斯福选择让步,选择让美苏中英四国在未来的联合国理事会中“承担维护国际安全的特别责任,并因此拥有无限期永久性席位”。

显然,当时是没有法国的,实际上只有美苏中英四常。

这个方案提出后,立刻遭到了苏联和英国的反对,原因很简单,他们两个反对中国加入常任理事国。

对于苏联而言,中国的崛起,以及国际话语权的增加,无疑会挑战苏联在亚洲的势力,况且两国恩怨颇多。同理,对于英国而言,英国在东亚也有很多利益,而且当时的老蒋明确表示支持印度、缅甸等地的殖民地独立运动,因此,英国也反对中国成为四常之一。

不过,由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亲美,几乎达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为此,罗斯福就是想带着中国玩,增加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进而削弱苏、英,间接的壮大美国的实力,因此,罗斯福是异常坚持让中国加入四常。

为此,罗斯福又提出了一个方案,美苏英建立一个欧洲组织,然后美国再建立一个世界组织,带上中国,以及和苏、英建立的欧洲组织一块玩。

这下,英国也不再坚持拒绝中国,但作为折中条件,英国提出让法国加入常任理事国。英国的目的是重新构建英法联盟,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和法国报团取暖,保住自己的国际地位。毕竟两国都是妥妥的殖民帝国,有很多共同利益。

但是,法国入常这件事遭到了美国的明确反对。一来,美国认为法国在二战中迅速投降,实力打脸,而戴高乐只不过是漏网之鱼,对战后的国际形势压根没有任何影响力。二来,美国也不想增加常任理事国席位,避免影响自身的权力。

不过,随着时局的发展,美国的态度逐渐有了变化。

前文说了,戴高乐在二战临近结束时明确拒绝了一切法国殖民地自治要求,从而保住了法国所有殖民地,这一下让美苏英刮目相看,知道了法国实力不减当年。另一方面,戴高乐为了挤进五常,开始和苏联眉来眼去。

苏联呢,为了防范德国东山再起,分化欧美之间的联盟,同时为了抗衡美国在联合国的主导权,斯大林认为有必要拉拢法国加入常任理事国。

由此,罗斯福认识到法国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如果强行把法国排斥到了五常之外,必然会导致法国仇视美国,从而和苏联、英国关系拉进,影响美国利益。

最终,在1945年6月26日,旧金山制宪会议结束,《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五个常任理事国为:美、俄、中、英、法,五常的地位由此确定,法国也成为了最后一个挤进五常的国家。




法国能成为五常,当然是凭实力了。

在很多人眼里,二战之后的法国是这样的↓

但其实人家当时是这样的↓

虽然现在法国基本没有殖民地了,但殖民地独立是1960年代之后的事。

二战刚结束时,法国仍然是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统治面积仅次于苏联和大英帝国,世界排第三。本土加殖民地人口约一亿,仅次于中英苏美,世界第五。

再加上当时法国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值完爆除了美苏英之外的所有国家。有这样强大的综合实力,法国跻身五常,有什么问题吗?

当然了,法国跻身五常,也有戴高乐和丘吉尔的努力。(蒋委员长也有功劳)


二战期间,美苏对法国很瞧不起,当时的法国在自主事务上的权力也不大,只比后来投降的德国大一点。比如二战期间召开的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美苏就都没有邀请法国代表参加。

特别是雅尔塔会议,当时法国已经复国,但美苏依然不带法国玩。

按照美苏的设想,法国没落了,干脆趁机会把法国肢解,顺带也把英国收拾了。

时任“自由法国”的负责人戴高乐认为盟国这么对待法国是不公平的。一来,法国人在二战并非一点贡献都没有;二来,法国在实力上本来也有发言的资本。于是他就积极在英美苏之间斡旋,在三个大国之间来回穿插游走,获取政治平衡。

↓从左到右:吉罗、罗斯福、戴高乐与丘吉尔(吉罗是美国扶持的“自由法国”代理人)

由于英国和法国同样是殖民大国,法国如果没落,殖民体系崩塌了,英国也受影响。而且英国当时也没有完全没落,仍然还有对抗美苏的实力(英国退出超级大国之列是在1960年代之后)。但英国单独美苏对抗又太吃力,需要法国的助力,所以丘吉尔就在这时候拉了法国一把。

比如1945年2月3日,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坚决反对让法国在德国获得一个占领区,以及在盟国管制委员会中获得一个席位。这种反对,等于就是反对法国跻身战后的大国之列。

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让苏联对日本宣战,当时也支持了斯大林。

丘吉尔对此事据理力争,他强调,法国是一个大国,不能忽视了法国。并且丘吉尔还悄悄与罗斯福沟通,向罗斯福强调,消灭轴心国以后,必然要与苏联对抗。美国不论出于感情还是自身利益,都必须支持法国恢复它大国的地位。

罗斯福考虑再三,再加上戴高乐与斯大林密会了十五个小时。最后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苏终于确定了法国参加对德国的占领,并成为管制德国的第四个成员国、以及联合国大会的五个发起国之一。

法国因此才争得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资格,享有安理会否决权。

另外,蒋委员长当时也在无意中推了法国一把。

二战进入反攻阶段后,美国为了肢解英法在亚洲的殖民地,就拉拢中国,想让中国吞并掉一部分英法殖民地。划定中国战区,把法属越南殖民地的北部划入中国战区,就是罗斯福总统的主意。(泰国原本也属于中国战区范围,罗斯福这么干,其意就是让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东亚老大,制衡英法)

但是罗斯福的建议,被委员长婉拒了,蒋当时对罗斯福说:一切殖民地人民皆有自立自治之能力,所以,中国希望美国也能放手让殖民地人民自己发展

这种话,委员长在访问印度,会见甘地时也说了。为此事,他还得罪了英国人。

罗斯福原本想拉拢中国制约英国,可没想到蒋会婉拒。于是罗斯福就只好在随后的德黑兰会议上拉拢斯大林。

斯大林野心很大,罗斯福主动提出这种建议,他当然是一口答应。但是,斯大林的野心又过于大了,他趁机敲竹杠,让罗斯福对其很是不满。

丘吉尔、戴高乐见到美苏分歧,就趁机左右逢源,抓住了美国还是最担心苏联扩张,需要利用自己制衡苏联的诉求,最终说服了美国,让法国跻身五常之列。



所以总的来说,法国能成为五常,一是法国实力够强,二是丘吉尔和戴高乐的努力。但是丘吉尔的争取,戴高乐的斡旋,大前提仍然是法国的实力足够强。否则丘吉尔怎么不抬举比利时、荷兰一把,偏偏抬法国呢?




二战后的世界大国就只剩下那么几个了,环顾全球,除了中美英苏,也只有法国有资格当常任理事国了

今天提起俄罗斯,大家都公认北极熊是世界第二大军事强国,全球只有美国能与之相抗衡。如果拿英法德三国跟俄罗斯比较,那么很多人都认为这三个国家完全不是俄罗斯的对手。

但是在二战前,英法德三国的实力绝对不虚当年的苏联。德国就不用说了,直接可以单挑苏联,英法抱团也能与苏联抗衡,当时英法德三国的国际地位都高于苏联,甚至高于美国。

虽然美国的崛起对西欧的老牌帝国产生了巨大的冲积,但二战前的世界中心仍旧是在西欧,那时的世界是一个多极化的状态,英、法、德、意、日、苏、美,哪一个国家都没有压倒性优势。

但是二战改变了这一切,德、意、日三个战败国直接报废,其政治地位一落千丈,已经没有资格统领新的国际秩序了,原先的只剩下了英、法、美、苏四国了,再加上中国,五常的局面只能如此。

其实早在1943年,美英苏三国就在莫斯科召开会议,共同商讨战后世界秩序,在这次会议中苏联同意了英美建立联合国的想法。后来随着战争的发展,三国开始讨论在联合国的权力划分问题。(今天的国际局势就是这仨人定下来的)

在苏联看来,在战后的联合国中就只有美英苏三强,世界大事就由这三个国家说了算。但是美国认为新的国际体系不能只有欧美国家,在日本崩溃后,中国应该代表亚洲和东方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因此坚持要把中国拉进来。

对于美国的想法,苏联和英国都不同意。斯大林是很看不上国民政府的,认为南京没有资格成为常任理事国,而英国则认为中国会对其远东地区利益构成威胁,尤其是蒋介石公开支持印度和缅甸独立,这让英国更加恼火。

然而在中国入常的问题上,罗斯福的立场非常坚定,英苏最后作出了妥协,同意中国成为常任理事国。

再将中国拉进入安理会之后,安理会成员数量扩大到四个,不过对于此时的局势,英国并不满意。

当年国际联盟成立之时,常任理事国的数量也是四个: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在这四个国家中英法是抱团的,也就是说当时国联是握在英法手中的。

彼时的英国尚且算得上是世界列强,而如今大英已是风雨飘摇,环顾现在的安理会中英国找不到一个盟友(美国和英国不是一条心,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就是让美国给折腾没的),于是英国极力要求把法国也拉进安理会。

对于英国人的要求,美国最初是拒绝的,罗斯福打心里看不起法国人,毕竟法国佬早早就投降了,在二战中纯属于酱油队伍。因此虽然法国在伦敦一直由流亡政府,但美国就是不搭理法国,开会也不叫他。(法国沦陷后,希特勒视察巴黎)

至于苏联,也是对法国爱答不理,斯大林曾公开拒绝法国参与对德国的占领,更不同意法国跻身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作为盟军中的扛把子,美国和苏联不点头,英国也没办法。为此丘吉尔不停的劝说罗斯福,尤其是到1945年之后,眼瞅着战争马上就要结束了,苏军已经占领了整个东欧,丘吉尔感觉大事不妙,他开始拼力劝说罗斯福。丘吉尔指出战后的欧洲大陆必须有一个盟友对付苏联,极力劝说罗斯福接纳法国。

在丘吉尔的不断劝说下,罗斯福最后同意了法国入常,而斯大林也在与戴高乐的会谈后支持法国入常,至此法国在安理会的地位才确定下来。

当然,法国之所以能跻身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自身的实力是密不可分的。“得益于”投降的早,法国在二战中的损失很小,十五大国中损失最小的一个,整个工业基础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顺道还从德国抢了一些。

除此以外,战后法国的殖民体系也被保留了下来。在二战结束之初,法国尚有1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主要集中在非洲),面积仅次于苏联、英国,位居世界第三,从面积上看,法国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国。

(法国殖民地)

时至今日,法国已经成为欧洲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其经济发达,军事强大,拥有着独立于美俄之外的军工体系,五常的名分也算是实至名归了。




二战德国在凯旋门

大家都知道:我们最后能在二战以后进五常,那是罗斯福出了很大的力的。不过虽然我们实力差一点,可好歹还是四大战胜国之一了。法国人在二战一开始就投降了,一直到二战末期才恢复主权,为啥法国人也能混成五常了呢?

首先告诉大家的是:我们进五常是美国人帮忙;法国人进五常那是英国人力挺的结果。

一战法国是战胜国,不过法国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失和打击。一战以后法国下定了一个决心那就是:一定要让德国人永远站不起来才行。

没办法,英国跟德国还隔着一个英吉利海峡,而且英国人的海军又比德国人厉害得多,所以法国人才是最担心——德国人起来报仇的。

于是乎,法国人在一战结束以后干了两件事情:

一是,在巴黎和会上不遗余力地制裁和限制德国,例如:德国的陆军不能超过十万人、不能发展重武器,甚至连贸易都进行了限制等等。

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强悍的马奇诺防线

二是,法国人觉得自己还是不放心,又在与德国人的边境线上修建起来号称:世界上最坚固的马奇诺防线。

总之一句话,一战虽然法国打败了德国可是心中还是对德国充满了深深的恐惧的。

不得不说的是:法国人还是有点先见之明的,只不过法国人猜中了开始却并没有猜中结局。德国在希特勒的带领下确实再次被武装了起来、确实起来报一战战败的一箭之仇了。

可是法国人自己的表现估计让法国人自己都无语。

法国人在实验新型坦克

其实法国人在德国攻打自己之前并没有闲着,除了不断加固最强防线:马奇诺防线以外,还积极地扩军备战。法兰西战役打响之前,法国陆军有3000辆坦克、10000门火炮外加上220万人的军队。

当德国人闪击波兰然后横扫欧洲之时,英法两国那是共同防御德国人的。

当时的防守德国人的联军构成大概是这样的:荷兰十个师、英国远征军12个师、比利时22个师、还有防守法国本土的104个师,总共人数突破了300万人以上。

对面的德国人一共有135个师的兵力,其中一线战斗部队大概在93个师左右。按道理说有马奇诺防线做支撑,联军的兵力又大于德军,没有道理会输掉战争。

法国的领导们看了这条比万里长城还强悍的防线以及自己这边强大的兵力以后,当时那是无比满意和高兴的。他们认为:德国人要想攻打法国无异于比登天还要难了。

当时德国人进攻法国有三条路线::一是,直接猛攻坚不可摧的,同时被法国重兵防守的马奇诺防线;二是,绕道比利时、荷兰甚至卢森堡,然后迂回包抄法国;

不得不说的是,以上这两条路线都是法国人早就预想到的。德国人如果猛攻马奇诺防线的话,估计没有个一年半载那是根本无法撼动这条坚不可摧的防线的。

最后的结果就是:德国人出其不意地从英、法等国认为不可能穿越的阿登山区穿越了。历史就是这么神奇,一战期间步兵都不容易穿过的阿登山区,被德国装甲部队奇迹穿越。

当德国人的装甲部队越过阿登山区,再进入法国后,就像突然插入法国的一柄利刃。于是乎,法国人溃不成军,之前准备好的策略,完全用不上了,法国就此沦陷。

从德国开始进攻法国到法国彻底地投降,仅仅用了38天的时间。从此以后法国人在二战中的表现就被很多军事专家当成一个笑话来看待了。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法国人在二战中既然表现得如此差劲,为啥在战后还摇身一变成为了联合国五常之一了呢?

法国本土投降了德国人以后。当时的法国出现了两个代表法国的组织:一个是让德国人打垮后认怂的“维希法国”。

另一个则是戴高乐等人在刚果殖民地建立的“自由法国”,一个坚决抵抗德国的法国。

整个二战期间,很多人也许不太知道:戴高乐与美国人的关系并不咋地,双方的诉求也不太一样。最关键的是:戴高乐想保留法国人以前的庞大殖民地,而美国人觉得——别扯了、现在你们就是一个流浪组织,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于是乎,高傲地戴高乐在二战期间受到了美国人的白眼,当时主要支持戴高乐“自由法国”抵抗组织的是英国人。

戴高乐进入巴黎

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发起了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到了同年8月份的时候——巴黎就被解放了。不过在整个二战期间,戴高乐与美国人的关系那是严重的不咋地了。

我们看完了整个法国被解放的过程以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在二战中早早投降的法国就进入到了联合国五常了呢?

最早提出建立联合国的是罗斯福。其实早在一战结束的时候就建立了一个国际组织:国联。不过由于二战的开打,这个国际组织也就名存实亡了。

罗斯福认为之所以一战之后紧接着又发生了二战,那是因为缺少一个有效的、普遍的国际组织。

如果有一个广泛性的国际组织的话,那么所有的分歧就可以在这个组织的框架内解决了。这样一来,也就没有必要再用战争的手段来解决所有的分歧了。

最终在1945年10月24日,经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大多数签署国的批准,《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也就正式成立了。

那么法国是如何成为联合国五常之一的呢?其实根本原因只有两点:

第一个原因就是:法国虽然早早地投降了,但是实力依然是非常强悍的

我无数次地重复过一个问题,在国际上混搞到最终往往靠的就是:实力二字了。大家试想一下,美国人凭什么到处指手画脚、横行无阻的呢?说白了还是人家有实力而已。

法国人虽然早早地就投降了德国,可是投降早也有投降早的好处。法国国内由于成立了依附于德国人的维希组织,所以德国人并没有对法国的工业、经济、建设进行大规模的破坏;法国投降得比较果断,所有军队并没有遭到严重的损失等等。

另外二战以前的法国那可是一战的战胜国,法国人还是早期的殖民帝国之一。当时法国在国外还有大片的殖民地的,例如:东南亚、北非等等地区。

战后的法国迅速恢复了原有的殖民地领土。依旧是当时世界上仅次于英国的老牌殖民帝国,拥有128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直接统治人口超过了1亿。

另外英国和苏联在战争中遭受到了重大的损失,国内的工业基础破坏严重。苏联人更是拿出了全部“棺材本”才打败了德国。这样一来,法国在战后的整个实力并不在苏联和英国之下了。

说白了就是:法国的快速投降虽然是折了面子,但却结结实实地留了里子。一切还是以实力说话,法国能成为最后的联合国五常之一,主要还是自身的实力不错。

第二个原因就是:法国人能够进五常那是美、英、苏三国博弈的结果

虽然我们也是二战的四大战胜国之一,可是由于实力的问题,实际上主持国际战后秩序的主要还是:美、苏、英三国了。

在最初的设想中,罗斯福提出的是“四常”的概念,即美苏英中四国。按照罗斯福的设想:战后的国际大事、国际格局主要由这四个国家负责。

很多人肯定会说:罗斯福人真还不错,干点啥都要拉上我们一起。不好意思了,罗斯福也不是慈善家,也不是我们家亲戚,哪有那么一副好心肠。

二战期间,美国人后期对我们的援助比较大,我们这边跟罗斯福的私人关系比较好而且处处听美国人的安排等等。

美国人拉上我们当“四常”说白了就是拉了一个小弟进来制衡苏联和英国用的。以后万一要投票的话,起码美国人会有两票稳稳地在手上了。

罗斯福这个方案提出来以后遭到了苏联和英国人的激烈发对,他们也不傻早就看出了罗斯福的套路了。

对于苏联而言,中国的崛起,以及国际话语权的增加,无疑会挑战苏联在亚洲的势力,况且两国恩怨颇多。

同理,对于英国而言,英国在东亚也有很多利益, 我们进了四常以后英国的日子也不好混了。总之一句话,苏联和英国从自己国家的利益出发,那是坚决反对我们入常的。

不过还是要以实力来说话的,美国人在二战期间那是大力援助过苏联和英国的,如今的综合实力也不是苏联和英国能够比拟的了的。美国人一再坚持拉我们入常,苏联和英国的态度也开始松动了起来。

不过后来英国人又提出了一个新方案:拉中国入常也可以,但是应该同时拉法国入常才行。这一下子三个国家的小算盘又开始飞快地打起来了。

英国人的打算那是非常清楚和明白的:一是,法国在二战前就是英国人的盟友了,那关系还是不错的;二是,戴高乐在外漂泊的时候支持力度最大的也是英国,这关系也错不了。

另外法国人知道自己投降的早江湖地位不高,要是知道英国人这么卖力地让自己入常的话,必然是无比感谢的了。在这三个因素的叠加之下,英国人认为法国入常以后一定和自己是穿一条裤子的。

前面说过了,美国人和戴高乐在二战期间的关系那是严重的一般般,所以美国人一开始是坚决反对法国入常的。

那么此时苏联人的态度就无比关键了。苏联方面为了防范德国东山再起,还要分化欧美之间的联盟,同时为了抗衡美国在联合国的主导权,所以认为有必要拉法国加入常任理事国。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笔三方都无话可说的交易了:美国拉中国入常、苏联和英国拉法国入常,这样岂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了。

于是乎,最终的结果就是:美国、中国、苏联、英国、法国成为了联合国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了。

往后故事的发展估计是:美苏英三国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局面了,例如:我们和美国翻脸了、法国人直接单干了、苏联与美英都翻脸了,英国人还成为了美国人的小弟了等等。

最后我只能说一句话:人生无常真是大肠包小肠了,不过往后的事情在当时谁又能想得到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法国   戴高乐   丘吉尔   战后   罗斯福   斯大林   苏联   联合国   德国   英国   殖民地   美国   法国人   中国   实力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